灌水,贴恐龙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08:32
<P>真正的恐龙 [em01]</P>
<P>[A]生活在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并不一定是大个子。禄丰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P>
<P>[IMG] <a href="http://www.dinosaur.net.cn/Museum/dino019/lf01.jpg[/IMG" target="_blank" >http://www.dinosaur.net.cn/Museum/dino019/lf01.jpg[/IMG</A>]</P><P>真正的恐龙 [em01]</P>
<P>[A]生活在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并不一定是大个子。禄丰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P>
<P>[IMG] <a href="http://www.dinosaur.net.cn/Museum/dino019/lf01.jpg[/IMG" target="_blank" >http://www.dinosaur.net.cn/Museum/dino019/lf01.jpg[/IMG</A>]</P>
<P>1980年,在中国发现了第一个华阳龙的化石头骨。从那以后,科学家们又发现了更多的骨化石,其中包括这种多刺恐龙的完整骨架。华阳龙有一个方形的头,口鼻部很短。它上颚的前部长着一些小牙,用来咬断蕨类和其它多汁的植物。它的牙齿不大,适合于咀嚼。因此,估计它们是将整个植物整个的吞下去。专家们认为这种恐龙行动迟缓,步履沉重。它们用四条短短的小粗腿走路,小小的脑袋和沉重的尾巴离地面很近。在华阳龙的背上长有两排直立的骨质剑板。在尾部的末端还长有四个尖锐的尾刺,估计是用来防御其它恐龙的。在它的肩上还各有一个多余的棘刺,这可以对来犯的敌人构成很大的威胁。华阳龙显然是剑龙类中最早期的代表族群,也是侏罗纪中期剑龙家族中最完整保存的一群。骨架明显的呈现了剑龙的典型特徵,包括短小的前肢,低垂的颈项以及头颅几乎触地以觅食植物;两排窄而高耸,又极尖锐的骨板排列在背脊上。 </P>
<P 200%">[B]华阳龙——出自中国的最早的剑龙与蜥脚类恐龙的情况相似,剑龙类很可能在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科学家对早期剑龙类的认识,实际上是从我国四川自贡大山铺出土的华阳龙开始的。华阳龙身长近4米,体重1到4吨。与生活在同时代、同地区的蜀龙、酋龙和峨嵋龙相比,华阳龙太矮、太小了。因此,当那些大家伙仰起脖子大嚼高树上的叶子时,华阳龙只能啃食地面附近的低矮植物。华阳龙较为矮小的身体似乎也更容易使它们成为气龙等食肉恐龙的捕食目标。但是,作为最早的剑龙,华阳龙已经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防御武器,那就是它肩膀上、腰部以及尾巴尖上长出的长刺。当饥饿的气龙攻击华阳龙的生活,华阳龙会把身体转到某个适当的位置,以使它身上的长刺指向进攻者;同时,用带有长刺的尾巴猛烈抽打敌人。这些武器以及这样的防御方式虽然没有强大到能够杀死大的捕食者的地步,但是通常却足以产生威慑效果,使得那些捕食者为了避免受伤而停止对华阳龙的追捕,转而去寻找更容易捕获的猎物。在侏罗纪中期那个时候,河边通常长满了绿色地毯般茂密的矮小蕨类植物,这样的地方一般没有高大的树木。当华阳龙用它们那适于啃食和研磨的小牙齿在这样开阔的“草地”上进食的时候,它们的幼仔往往成为气龙等捕食者觊觎的对象。不过,只要小华阳龙紧跟在它们的父母身边,那些捕食者还是不敢轻易地发动进攻。显然,父母保护幼仔的亲子行为对于华阳龙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华阳龙的背部,从脖子到尾巴中部还排列着左右对称的两排心形的剑板。而后来出现的许多剑龙则在身体背部的每一侧都有两排剑板。此外,华阳龙的前后腿差不多一样长,而后期的剑龙类前腿显著地比后腿短。这些特点表明了华阳龙确实是一种原始的剑龙。
<P 200%">[C]太白华阳龙属于极为原始型的剑龙类,大约4.5米长,头骨非常厚重而狭长,像楔子状。在头骨上,存在有二到三个眶上骨;同时在颚上有一个小型的眶前开孔;在大颚上又发育良好的尺骨冠状突起,以及在上隅骨一个小型後方孔。颚前排列有六到七颗叶片状小齿。最引人入胜的背脊骨板,从颈项到尾端对称排列,形状稍异。而在肩部则有一对特大型的骨板。总计大山舖挖掘出12具华阳龙的个体;完整的两具骨架经过复元装架,分别陈列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博物馆中。
<P 200%">[D]太白华阳龙这具标本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完整剑龙骨架。它的发现为剑龙起源于东亚的理论提供了实证。 </P>
<P></P>
<P>盐都--乃四川自贡市的别称 [19世纪70年代,自贡有井707口,烧盐锅5,590口,年产食盐近20万吨,使自贡井盐业步入鼎盛,独执四川井盐业牛耳,被称为“盐都”]</P>
<P>[A]多齿盐都龙是一类奔跑灵活、两足行走的小型鸟脚类恐龙,体长约1.4~1.2米左右。其头小,吻短,眼眶大而圆,与相近种相比,上下颌牙齿较多,前肢短小,后肢细长,生活在灌木丛中,是一类善于快跑的杂食性恐龙。</P>
<P></P>
<P 200%">[A]李氏蜀龙为中等大小的原始蜥脚类恐龙。头骨高长适中,牙齿勺状,窄长,颈区较短,脊椎构造简单,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四足行走。主要生活在河畔湖滨地带,以柔嫩多汁的植物为食。这是一具刚步入成年的蜥脚类恐龙,保存十分完好。李氏蜀龙为兽脚类,中型而且尚未特化的种属。牙齿具高而细的形状,像铲子似的,总计有四颗前颔齿,17到19颗颔齿以及21颗臼齿(?)。颈椎很短,後凹椎具有低平的神经弓与神经棘。後段的颈椎约为背脊椎的1.2倍长。背部的神经棘很高耸;而 骨有四块固结合的椎骨,与在印度中部发掘到的巨脚龙很相似。根据趾的数目尚未减少推断为非常原始的型态,而在前三趾端都具有爪子构造。
<P 200%">[B]李氏蜀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短颈型原始蜥脚类恐龙,成年个体可达12米,是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最主要的成员。其主要特点是头中等大小,牙齿勺状,颈子较短,尾巴较长,最末3-5个尾椎愈合膨大形成尾锤,前肢短于后肢,下肢短于上肢,四足行走。</P>
<P></P>
<P 200%">[A]马门溪龙从尾巴稍到鼻子尖的总长度为22米,其中11米是它的脖子。它是到目前为止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马门溪龙若站在地面上,它的头会很容易的伸进三层楼上房间的窗户内。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马门溪龙和一个网球场一样长,但它的身体却很“苗条”。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
<P 200%">[B]如果要问在所有的恐龙中,谁脖子最长?那一定是马门溪龙了。这种恐龙全长22米,而颈脖的长度就有9--11米。四脚着地时的马门溪龙,活像一座拱桥。四条腿就像桥墩,承受着20吨的全重,长长的尾巴和头颈就像一头接地一头上山的引桥。与所有的长脖食素恐龙一样,它的脑袋小得可怜,甚至还不如它自己的一块脊椎骨大。科学家们推测,这种巨型恐龙,可能要长时间地泡在水里,它的长脖子正好可以使它的小脑袋露出水面。</P>
<P></P>
<P><FONT color=#808080>迷惑龙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受宠的一群,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Brontosaurus),今天它失掉这个熟悉的名字,主要因为古生物学家在命名上如此的严谨与吹毛求疵。迷惑龙(Apatosaurus)的得名是因发现一个非常大的恐龙胫骨[如左图],令研究者十分迷惑,而于1977年命名为Apatosaurus,原意就是「迷惑」的意思。之后,1883年另一群研究者发现几个零碎的恐龙骨骼化石,推测这个恐龙体型巨大,行进时可能如雷声隆隆,故取名雷龙(Brontosaurus)。然而根据后续发现的其它化石说明迷惑龙与雷龙是同一种生物。依据古生物学的命名优先权,迷惑龙命名在先,故取消雷龙的命名以「迷惑龙」称之。</FONT></P>
<P></P>
<P>身材巨大、脖子长长的重龙,还长着一条很长的尾巴,尾巴摆动起来,可用作防御敌人的武器。重龙过着群居生活,这也有助于它们抵御追捕者的进攻。像蜥脚类家族的所有成员一样,重龙的前脚内趾上长着大而弯的爪。重龙长脖子上的骨头是空的,而且很轻,这意味着它抬起头来吃东西很容易。如果它的颈骨是实的,那就太重了,连头都抬不起来了。一些科学家认为,重龙每次抬起头来只能持续短短的一段时间,否则,血液可能停止流向大脑,因为它的心脏离头非常远。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重龙可能有几个心脏,以使血液流遍巨大的身体。</P>
<P></P>
<P 200%">[A]圆顶龙的脑袋小而长,鼻子是扁的。牙齿长得像勺子一样(当磨损坏了时,它还能长出新的牙来代替原来的旧牙)。圆顶龙的腿挺粗,每只脚有五个脚趾,在每只前脚上长着一个长而弯曲的爪。它就是靠着这对长爪砍杀攻击它的敌手,以保护自己。它的前腿比后腿略短一点儿。圆顶龙是群居动物,还照看自己孩子。它们的脑袋很小,所以不太聪明。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嚼,而是将叶子整片吞下。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圆顶龙有个非常强壮的消化系统,它会吞下砂石来帮助消化胃里其它坚硬的植物。食植物的圆顶龙腿像树干那样粗壮,可以稳稳地支撑起它全身巨大的体重。圆顶龙的脖子比其它蜥脚类恐龙(如腕龙),要短很多。它可能是靠吃树低矮处的枝叶为生,而把树顶部的嫩树叶留给了身材高大的亲戚们。在圆顶龙短而深的头骨内,包藏着很小的大脑。但它的嗅觉却极为灵敏,这有助于它躲避危险。在它的眼睛前部,长着两只巨大的鼻孔,耸在头顶上。它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吃,从一个灌木丛挪到另一个灌木丛,因为它庞大的身躯需要许多食物来补充养料。圆顶龙的大脚分担了它的体重。
<P 200%">[B]圆顶龙是腕龙的一个分支,身材虽然比腕龙小很多,但是体格极为粗壮、结实,头部圆而且大,和梁龙、雷龙等的小头不同。与前面几种巨型长脖恐龙相比,它的脖子要短得多,尾巴也要短一截,所以显得更加敦实。头骨较大,有浑圆的头顶,吻部短钝。嘴里的牙齿排列得较密。鼻孔长在眼眶的前上方,鼻腔巨大,肯定有良好的嗅觉。脊椎骨空腔,大大减轻了体重。看似笨拙,却能用尾巴帮忙支撑身体,站立起来,采食高处的树叶。</P>
<P></P>
<P 200%">[A]不论现在的肉食哺乳动物或古代的肉食恐龙身上,都很少有“角”存在,而这个凶猛的角冠龙竟然在鼻子上方长有一支尖刺,真是非常特殊的肉食动物,不过以体形来说,只能算是中型的肉食恐龙而已。
<P 200%">[B]在侏罗纪晚期,有一种个子大却很凶残的食肉恐龙,从外形上看,它与其他的食肉恐龙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大头,粗腰,长尾,双脚行走,前肢短小,上下颌强健,嘴里布满尖利而弯曲的牙齿。但它的鼻子上方生有一只短角,两眼前方也有类似短角的突起,这可能就是它被称为角冠龙的原因。另外,从后脑没背脊直到期尾部还生有小锯齿状棘突。</P>
<P></P>
眼盘楼主是恐龙迷。。。
<P 200%">[A]1999年9月我国学者徐星、汪筱林和吴肖春在《Nature》上报道了发现于辽西的中国鸟龙(<I>Sinornithosaurus</I>)(Xu et al.,1999)。从根本上说,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驰龙类恐龙骨骼形态的研究基础上。然而,由于材料的局限性,过去对于驰龙类解剖结构实际上存在着很多误解。相应地,这一假说在某些方面遭到了反对派的攻击。中国鸟龙在分类上属于兽脚亚目的驰龙科,它的发现为详细研究驰龙类恐龙的解剖结构提供了可能,初步的研究表明驰龙类在形态上已经非常接近早期鸟类。以中国鸟龙为代表的驰龙类的头后骨骼形态已经与大多数恐龙很不相同,具有许多早期鸟类的特征,它的肩带结构与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几乎没有区别。尽管中国鸟龙并不能飞行,但是它在结构上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变化,骨骼系统已经完全具备了拍打式飞行的要求,是一种典型的预进化模式。中国鸟龙的发现为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证据之一,并且为一些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提供了连接的环节,使得我们对于鸟类起源的理解更加深入。下图为千禧中国鸟龙正模标本。中国鸟龙的前肢已经不再像多数兽脚类恐龙一样向前腹向伸展,而是像鸟类的翅膀一样向上向侧面伸展。这一转化为鸟类飞行的起源在骨骼结构上打下了基础。
<P 200%">[B]千禧中国鸟龙是以前肢行走的奔龙类恐龙,皮肤表面也长着丝状衍生物,与鸟类的关系密切。牠的后头部骨骼型态已经和多数恐龙很不一样,而具有早期鸟类的许多特征,肩带构造也与始祖鸟类似。尽管不能飞翔,但牠的前肢结构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适应飞翔的变化,具备拍翅飞翔的各项必要特征,专家称为典型的「预演化模式」,这是骨骼结构转化成鸟类飞翔能力的一项大突破!也就是说,牠已经为了日后的腾空而起,预先具备了衍生的各项特征(非目的论的),只要时机成熟,东风一起,牠的子孙便将迎风展翅、遨游天际。  </P>
<P 200%"> </P>
<P 200%">[A]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报告说,在中国辽宁发掘出的这六具恐龙化石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它的前肢与后肢都长出了羽毛。科学家还是第一次遇到拥有这种特征的化石。这种恐龙被命名为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这个名称是献给中科院院士、古生物学家顾知微。
<P 200%">  顾氏小盗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3亿年之前的早白垩纪,它身长不到1米,四肢和尾巴都覆盖着羽毛,科学家推测,它们利用四肢覆盖的羽毛,可以从一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这有点类似于今天鼯鼠的“飞行”方式。
<P 200%">  鸟类是如何进化而来这一问题一直是生物学家争论的话题。目前,大多数生物学家都认为,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迄今发现与鸟类关系最近的恐龙是兽脚类恐龙和奔龙。然而,生物学家还面临着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鸟类是如何进化出飞行的能力的?有两种互不相让的假说,一种是“树栖假说”,即鸟类的祖先栖息在树上,借助于羽毛,它们能从树上“滑翔”下来,逐渐进化出了主动飞行的能力。另外一种是“地栖假说”,这一理论认为鸟类的祖先生活在地上,它们肢体上的羽毛有助于行动,帮助捕食或者逃避捕食者。经历了一个高速奔跑的阶段之后,它们终于飞上了天空。
<P 200%">  很难想象一个拥有四只翅膀的恐龙如何在奔跑的时候同时拍动四只翅膀,徐星等人认为,顾氏小盗龙的发现为“树栖假说”——这一假说的化石证据相对较少——提供了支持的证据,即顾氏小盗龙生活在树上,通过滑翔逐渐进化出了飞行的能力。
<P 200%">  80多年以前,生物学家William Beebe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鸟类进化包括了一个四翼阶段,但是直到顾氏小盗龙发现之前,还没有任何化石证据。
<P 200%">  毫无疑问,顾氏小盗龙的发现是非常振奋的,我国科学工作者再攀新峰!然,根据国外专家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顾氏小盗龙的后肢羽毛是长在胫骨Tibia一侧,这表明顾氏小盗龙的‘后翼’不可能‘拍打’,最多是滑翔。</P>
<P 200%"> </P>
如果加上翅膀的话,和西方的龙很象啊.
<P 200%">[A]分类上属于美颌龙科的中华龙鸟、镰刀龙超科的北票龙和驰龙科的中国鸟龙都发育有类似鸟类绒羽的细丝状皮肤衍生物,其中后两者的细丝状皮肤衍生物已经出现了鸟类羽毛独有的分叉结构;分类上属于窃蛋龙亚目的尾羽龙和类似于弛龙科恐龙的原始祖鸟则保存了羽毛状皮肤衍生物。这些发现在世界上首次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鸟类羽毛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第一次建立在化石证据的基础上。这些发现表明羽毛的最初功能并非飞行,而是保暖或者吸引配偶等,羽毛不能再作为鉴定鸟类的特征,羽毛发生在鸟类出现之前。以后如果我们发现长羽毛的动物化石,必须仔细观察它的骨骼形态,才能确定它属于鸟类还是肉食类恐龙。因为,长羽毛的动物未必是鸟类,它有可能是一个长着羽毛,栖息于地面上的肉食类恐龙。下图为董氏尾羽龙发育在前肢上的羽毛。这些保存精美的羽毛显示出和鸟类羽毛的不同之处:羽片对称分布。 </P>
<P 200%"> </P>
<P></P>
<P 200%">[A]在山东诸城县的王氏组地层中,发掘到一具非常大型的鸭嘴龙类─山东龙─以及一些暴龙类的牙齿。这个地点就是名符其实的龙骨涧。许久以来,当地居民就在溪涧之中捡到许多的骨骼化石,他们习惯的称做龙骨。这个地点在1963年为一个石油地质探勘队发现到以後,在1964年到1967年由北京地质博物馆组队前往挖掘。总计采集到30多吨的恐龙残骸。现在这个化石区域正进一步由诸城恐龙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联合考察挖掘中。 一具完整的巨型山东龙复原装架的骨骼,目前正展示在北京地质博物馆中。总长约14.72米,具有一个硕长、低窄的头颅,齿列总计有60到63个齿槽。一般而言,牙齿构造与爱德蒙脱龙极为近似。 </P>
<P 200%">[A]着恐龙世界的发展,食素恐龙进化出各种逃避食肉恐龙的装备和技巧。楯甲龙四肢均衡,体型小巧,不仅灵活善跑,身上还有轻型装甲,从头颅到尾尖有一列锯齿般的背脊,整个背部及身体两侧有多排平行骨突。在遇到敌害袭击时,它会立即蜷起身体,使骨甲朝外,形成一个刺球。那些食肉恐龙叼起它,肯定会感到极不舒服的。
<P 200%">[B]最近,在美国西部的尤他州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早期甲龙,它们生活在距今1亿2千5百万年前。这种甲龙被叫做楯甲龙,身长超过5米,体重有1到2吨。楯甲龙腿很粗,低低的身体贴近地面。这样的身体结构显然无法跑得快。骨板和骨刺覆盖了它们整个身体的上表面覆盖了坚硬的骨板和骨刺,其中脖子上面高耸的尖刺有10几厘米长。这样的“重装甲”确实可以让绝大多数捕食者望而却步。那么,楯甲龙是不是可以根本不理睬周围那些贪婪的食肉恐龙而只管优哉游哉地生活呢?当然不是,因为在当时那个世界上,许多食肉恐龙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其它动物的安全。当时的美国西部游荡着一种叫做尤他强盗龙的凶猛的食肉恐龙,它们目光敏锐,跑得很快,最厉害的武器是最内侧的手指和脚趾上长着的又长又尖的弯弯的利爪,可以轻易地抓破两三厘米厚的动物皮肤。许多素食恐龙经常成为这些利爪的牺牲品。行动缓慢、感觉迟钝的楯甲龙自然也往往成为尤他强盗龙偷袭的目标。当一只尤他强盗龙盯上一只楯甲龙的时候,尤他强盗龙会在楯甲龙还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猛扑过去。这时候,如果楯甲龙还没有迅速作出反应的话,尤他强盗龙那锋利的长爪可能就已经抓破了它的致命部位或没有骨甲保护的腹部。但是对那些在取食、行走和做各种活动时都时刻保持警惕的楯甲龙来说,尤他强盗龙就没有那么容易得手了。楯甲龙往往会在尤他强盗龙扑上来前的一刹那,将它的背部转向袭击者而将致命部位和腹部保护起来。此时,尤他强盗龙的爪子对楯甲龙背上的硬甲和长刺就无能为力了。尤他强盗龙那弯刀一样的爪子虽然锋利,但是也过于细长,如果不小心的话,还会因别在楯甲龙的骨刺里或卡在骨甲里而折断。尤他强盗龙可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尤他强盗龙只好悻悻地走开,再去寻找其它的猎物或机会。 </P>

<P></P>
<P 200%">[A]这是一种头颅顶部、后部与口鼻部饰以非常发达的骨板与棘状物的神秘恐龙,冥河龙——命名源于美国蒙大拿州的地狱溪,1983年发现时的场景就象取出一具地狱恶魔的遗骸一般恐怖。在全部化石记录中,冥河龙那繁多的精巧而复杂的头饰使它在同类(肿头龙类)乃至全部恐龙中都是最面目狰狞的。
<P 200%">    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种恐龙所知甚少,迄今我们只发现了五具冥河龙的头骨,以及一些零零碎碎的身躯遗骸。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推断出它的生活习性,冥河龙与其他肿头龙类一道在晚白垩世的北美大陆上生活,它很可能直立行走,而前肢细小,并长有坚硬的长尾巴。冥河龙的头颅骨板非常厚实,有一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雄性冥河龙之间是以互相碰撞头部来争夺伴侣,这类似当今的野牛,繁殖季节的格斗是那么惊心动魄。另外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冥河龙头颅上的骨板纯粹是装饰而已,炫耀其漂亮的头饰可以使雄龙在繁殖季节吸引到异性。
<P 200%">    古生物学家研究已发现的冥河龙骨骼化石,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大部分的肿头龙类头颅后部洞网状结构都有愈合的趋势,从而增加其厚度,异常厚实的头颅表明冥河龙在肿头龙类中是比较进步的种类,这也是肿头龙类的进化——头颅骨板趋更厚实发展。
<P 200%">    我们在冥河龙的栖息地发现了霸王龙,阿尔伯脱龙等大型掠食性恐龙,这表明群居生活的冥河龙需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机警而敏捷的冥河龙担任着警戒任务,在掠食性恐龙进犯时保护老弱的同类撤离乃至与其格斗,诸位想象一下,拥有极发达骨板与棘的冥河龙与霸王龙战斗的场面该是多么血腥……</P>
<P></P>
<P 200%">[A]尽管个子不大,剑角龙可不是个好惹的家伙。这种两足行走的食草动物来自一个不同寻常的恐龙家族:肿头龙家族共同的特征是都长有一块又厚又圆的头盖骨。它呈半圆形,由许多小骨块组成,盖住了它的眼睛和后脖颈。这块头骨在剑角龙刚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很厚,随着小龙的逐渐长大,它也越长越厚。某些专家相信他们分别找到了雄剑角龙的头盖骨和雌龙的化石。他们发现有些剑角龙的头盖骨比另一些的厚,这些较厚的骨头可能是雄剑角龙身上的。一只雄剑角龙的头盖骨可达6厘米——足足顶得上半块砖了。剑角龙五倍于人头骨厚的头盖骨还是它对付凶猛敌人的有力武器。一只剑角龙自卫时的样子可真是吓人!大多数攻击者都经不起这么猛的一撞,它们不是断根肋骨就是折条腿。</P>
<P></P>
纯恐龙呀
跟侏罗纪的不同
<P></P>
<P>眼盘没这个龙厉害</P>
<P>不知楼主经常上中恐否?</P>
不如大家把能找到的恐龙都贴出来
我对恐龙向来不喜欢,那么丑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