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初起时二:元帅之争之李隆基预谋杀子之谜(这次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31:26


在公元75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李隆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任命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即平叛军队总司令。
唐廷在此前和此后的重大战争中,也多次以皇子为元帅。武德年间的当时皇二子李世民就是一个例子,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也曾经出任平定河北的战地司令官。
后来肃宗李亨也以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反攻两京成功。
但是皇子为元帅是很敏感的一件事。因为战争时期,谁作元帅谁就手握重兵,而战争一旦结束,率领大军取得胜利的元帅就获得了军心和民心。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多次担任统帅,最后篡了他大哥的太子位,从而逼退了他老爸唐高祖.从太宗这个恶例开始,一直到李隆基,唐代帝王的第一个太子,就没有好下场的,而帝位的传承也没正常过.几乎所有的政治风波,都有太子的参与.
高宗是因为承乾太子谋反,魏王李泰谋位,而得到机会,中宗更是被老娘废了又立,又被大臣从太子位上拥立,但因为女儿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被毒死( 如果我们相信官方说法的话),睿宗是政变上台,又被李隆基以太子身份杀太平公主,逼着老爸禅位.从武则天被当时的太子后来的中宗逼退位开始,每个皇帝的非正常退位都与太子有关.


李隆基对于其家族史很清楚,他自己也是利用太子位置而赶走老爸继的位,他很明白太子这个位子对于皇帝的威胁的,太子是面旗帜,容易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来对抗皇权.因为太子本身就是皇权的一部分:合法的继承权.
尤其是李隆基现在的太子李亨,尤其不让隆基省心.我们来看看旧唐书肃宗本纪怎么说的: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母曰元献皇后杨氏。景云二
年乙亥生。初名嗣升,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上
仁爱英悟,得之天然;及长,聪敏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


开元十五年正月,封忠王,改名浚。五月,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十八年,
奚、契丹犯塞,以上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祎为副,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
伷先等八总管兵以讨之。仍命百僚设次于光顺门,与上相见。左丞相张说退谓学士
孙逖、韦述曰:“尝见太宗写真图,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
之福也。”二十年,诸将大破奚、契丹,以上遥统之功,加司徒。二十三年,改名
玙。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得罪。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上为皇太子,改名绍。后有
言事者云:绍与宋太子名同,改今名。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李林甫议立储贰,时
寿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宠,林甫希旨,以瑁对。及立上为太子,林甫惧不利己,乃
起韦坚、柳勣之狱,上几危者数四。后又杨国忠依倚妃家,恣为亵秽,惧上英武,
潜谋不利,为患久之。
天宝十三载正月,安禄山来朝,上尝密奏,云禄山有反相。玄宗不听。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李亨在诸子中参加革命早(排行老三),从小就不安分,开元十八年老爸让他挂名河北道元帅,他趁机大造抢班夺权舆论:通过左丞相张说之口,说自己像太宗。这事儿,任何一个皇帝老爸听了都会翻脸。

而且张说是什么人啊?他是开元年间的文章领袖、出将入相。连姚崇也怕他三分,临死时嘱咐儿子贿赂张说,为自己做墓志铭,这样才能让子孙躲过张说可能的报复。

张说一家更和李亨有说不清的关系。大家看到了,李亨出生在景云二年,那时候李隆基刚当太子。他姑姑太平公主虎视眈眈,到处找茬。李隆基得知杨氏怀孕后,怕姑姑和老爸说自己好色不务正业,找张说要打胎药。

这里本人忍不住要八卦一下:一我不相信李隆基是怕姑姑和老爸责备自己才这样做的,因为多子在古代是孝顺的表现,尤其是皇太子,只听说过皇阿玛担心太子不能生的,没听说过皇阿玛禁止太子生儿子的。我觉得内在的因素可能和当时的太子妃有关。

请看旧唐书列传后妃:



玄宗废后王氏,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后。上为临淄王时,纳后为妃。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先天元年,为皇后,以父仁皎为太仆卿,累加开府仪同三司、邠国公。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有左道僧明悟为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讳,合而佩之,且祝曰:“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事发,上亲究之,皆验。

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是李隆基在潞州时娶的土豪

女儿,公元708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被任命为潞州别驾,这是李隆基皇帝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台阶。他在河东(山西)潞州这个军事重地,化大力气培植了私人班底,潞州的班底重要性可以从李隆基即位后的军事改革看出来:



开元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尚书左丞萧蒿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



我们看到,在开元初,近卫军是有潞州长从兵的。可见李隆基在政治上是以潞州为自己的重要根基,而和王氏的婚姻就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因此,王氏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唐代的门阀影响巨大,王氏出身河东,本人很怀疑这个王氏和太原王家有无关系,如果和太原王家有亲戚关系,那就不是土豪了,是土豪平方。



因此本人可以大胆猜测:李隆基不敢要杨氏怀的李亨,真正原因是怕老婆!李隆基满脑门子都是想搞政变,搞掉姑姑,逼老爸退位,他的政治根基之一是王氏代表的河东土豪,而且王氏一直无子,李隆基怎么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得罪王家?所以李小流氓去找张说老流氓要药(不是老流氓怎么知道用什么药?)



可是生姜还是老的辣,流氓还是老的雷。张说二话不说,给了李三一副药,李三给小杨灌下去,静候多日,莫得动静,只看到小杨的肚子茁壮成长。这种医疗事故真是李三不能承受之重。于是兴师问罪,老张跪谢啦,说龙种打不得,我给的是安胎药云云,现在肚子这么大了,木已成舟,你小李还是抓紧搞政变吧,当了皇帝就不用顾忌了云云。

李隆基无法可想,在心中问候老张祖宗多日后,只好抓紧变天工作,终于大功告成。可见人都是逼出来的。



不好意思,一时技痒,八卦了一段,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李亨和张说关系不一般,后来李亨也力挺张说的儿子们作为回报。张说的儿子们受李隆基大恩,然而由于争夺相位失利,在安禄山之乱中没有追随李隆基跑路,而是留下来做了伪政权官吏。唐廷恢复两京后,李隆基必杀张家小儿,又是李亨跪求(皇帝啊),说起张说对自己的救命(救胎,嘿嘿)之情,救了张儿一命。



因此,旧唐书记载的张说夸李亨这段,背后意味深长的,当开元十八年时,武惠妃主后宫,但是正牌太子仍在,无论哪个方面,张说都不该认为李亨有机会吧?所以很多史家认为这是李亨继位后拍马屁的人编造的。无论真伪,但是偏偏编造是张说说的,这就点出了李亨背后,从开元中业他成年开始,就有以张说为首的一股势力在挺他。



让李隆基在天宝十四年选元帅时候不选李亨的原因还有别的,张说很牛,但是他已经死了,可是太子背后还有比张说更牛的一群人,可以说这些牛人文武兼备,我们后面可以看到这些人的踪影,但是李隆基刻意提防太子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开元天宝政治格局的特色:相权与皇位继承权的冲突。


在公元754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李隆基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任命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即平叛军队总司令。
唐廷在此前和此后的重大战争中,也多次以皇子为元帅。武德年间的当时皇二子李世民就是一个例子,当时的太子李建成也曾经出任平定河北的战地司令官。
后来肃宗李亨也以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反攻两京成功。
但是皇子为元帅是很敏感的一件事。因为战争时期,谁作元帅谁就手握重兵,而战争一旦结束,率领大军取得胜利的元帅就获得了军心和民心。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多次担任统帅,最后篡了他大哥的太子位,从而逼退了他老爸唐高祖.从太宗这个恶例开始,一直到李隆基,唐代帝王的第一个太子,就没有好下场的,而帝位的传承也没正常过.几乎所有的政治风波,都有太子的参与.
高宗是因为承乾太子谋反,魏王李泰谋位,而得到机会,中宗更是被老娘废了又立,又被大臣从太子位上拥立,但因为女儿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被毒死( 如果我们相信官方说法的话),睿宗是政变上台,又被李隆基以太子身份杀太平公主,逼着老爸禅位.从武则天被当时的太子后来的中宗逼退位开始,每个皇帝的非正常退位都与太子有关.


李隆基对于其家族史很清楚,他自己也是利用太子位置而赶走老爸继的位,他很明白太子这个位子对于皇帝的威胁的,太子是面旗帜,容易被各种政治势力利用来对抗皇权.因为太子本身就是皇权的一部分:合法的继承权.
尤其是李隆基现在的太子李亨,尤其不让隆基省心.我们来看看旧唐书肃宗本纪怎么说的: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母曰元献皇后杨氏。景云二
年乙亥生。初名嗣升,二岁封陕王,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上
仁爱英悟,得之天然;及长,聪敏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


开元十五年正月,封忠王,改名浚。五月,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十八年,
奚、契丹犯塞,以上为河北道元帅,信安王祎为副,帅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
伷先等八总管兵以讨之。仍命百僚设次于光顺门,与上相见。左丞相张说退谓学士
孙逖、韦述曰:“尝见太宗写真图,忠王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
之福也。”二十年,诸将大破奚、契丹,以上遥统之功,加司徒。二十三年,改名
玙。二十五年,皇太子瑛得罪。二十六年六月庚子,立上为皇太子,改名绍。后有
言事者云:绍与宋太子名同,改今名。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李林甫议立储贰,时
寿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宠,林甫希旨,以瑁对。及立上为太子,林甫惧不利己,乃
起韦坚、柳勣之狱,上几危者数四。后又杨国忠依倚妃家,恣为亵秽,惧上英武,
潜谋不利,为患久之。
天宝十三载正月,安禄山来朝,上尝密奏,云禄山有反相。玄宗不听。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李亨在诸子中参加革命早(排行老三),从小就不安分,开元十八年老爸让他挂名河北道元帅,他趁机大造抢班夺权舆论:通过左丞相张说之口,说自己像太宗。这事儿,任何一个皇帝老爸听了都会翻脸。

而且张说是什么人啊?他是开元年间的文章领袖、出将入相。连姚崇也怕他三分,临死时嘱咐儿子贿赂张说,为自己做墓志铭,这样才能让子孙躲过张说可能的报复。

张说一家更和李亨有说不清的关系。大家看到了,李亨出生在景云二年,那时候李隆基刚当太子。他姑姑太平公主虎视眈眈,到处找茬。李隆基得知杨氏怀孕后,怕姑姑和老爸说自己好色不务正业,找张说要打胎药。

这里本人忍不住要八卦一下:一我不相信李隆基是怕姑姑和老爸责备自己才这样做的,因为多子在古代是孝顺的表现,尤其是皇太子,只听说过皇阿玛担心太子不能生的,没听说过皇阿玛禁止太子生儿子的。我觉得内在的因素可能和当时的太子妃有关。

请看旧唐书列传后妃:



玄宗废后王氏,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神念之后。上为临淄王时,纳后为妃。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先天元年,为皇后,以父仁皎为太仆卿,累加开府仪同三司、邠国公。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导以符厌之事。有左道僧明悟为祭南北斗,刻霹雳木,书天地字及上讳,合而佩之,且祝曰:“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事发,上亲究之,皆验。

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是李隆基在潞州时娶的土豪

女儿,公元708年,李隆基还是临淄王,被任命为潞州别驾,这是李隆基皇帝职业生涯中第一个台阶。他在河东(山西)潞州这个军事重地,化大力气培植了私人班底,潞州的班底重要性可以从李隆基即位后的军事改革看出来:



开元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尚书左丞萧蒿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



我们看到,在开元初,近卫军是有潞州长从兵的。可见李隆基在政治上是以潞州为自己的重要根基,而和王氏的婚姻就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也因此,王氏颇预密谋,赞成大业。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唐代的门阀影响巨大,王氏出身河东,本人很怀疑这个王氏和太原王家有无关系,如果和太原王家有亲戚关系,那就不是土豪了,是土豪平方。



因此本人可以大胆猜测:李隆基不敢要杨氏怀的李亨,真正原因是怕老婆!李隆基满脑门子都是想搞政变,搞掉姑姑,逼老爸退位,他的政治根基之一是王氏代表的河东土豪,而且王氏一直无子,李隆基怎么敢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得罪王家?所以李小流氓去找张说老流氓要药(不是老流氓怎么知道用什么药?)



可是生姜还是老的辣,流氓还是老的雷。张说二话不说,给了李三一副药,李三给小杨灌下去,静候多日,莫得动静,只看到小杨的肚子茁壮成长。这种医疗事故真是李三不能承受之重。于是兴师问罪,老张跪谢啦,说龙种打不得,我给的是安胎药云云,现在肚子这么大了,木已成舟,你小李还是抓紧搞政变吧,当了皇帝就不用顾忌了云云。

李隆基无法可想,在心中问候老张祖宗多日后,只好抓紧变天工作,终于大功告成。可见人都是逼出来的。



不好意思,一时技痒,八卦了一段,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李亨和张说关系不一般,后来李亨也力挺张说的儿子们作为回报。张说的儿子们受李隆基大恩,然而由于争夺相位失利,在安禄山之乱中没有追随李隆基跑路,而是留下来做了伪政权官吏。唐廷恢复两京后,李隆基必杀张家小儿,又是李亨跪求(皇帝啊),说起张说对自己的救命(救胎,嘿嘿)之情,救了张儿一命。



因此,旧唐书记载的张说夸李亨这段,背后意味深长的,当开元十八年时,武惠妃主后宫,但是正牌太子仍在,无论哪个方面,张说都不该认为李亨有机会吧?所以很多史家认为这是李亨继位后拍马屁的人编造的。无论真伪,但是偏偏编造是张说说的,这就点出了李亨背后,从开元中业他成年开始,就有以张说为首的一股势力在挺他。



让李隆基在天宝十四年选元帅时候不选李亨的原因还有别的,张说很牛,但是他已经死了,可是太子背后还有比张说更牛的一群人,可以说这些牛人文武兼备,我们后面可以看到这些人的踪影,但是李隆基刻意提防太子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那就是开元天宝政治格局的特色:相权与皇位继承权的冲突。
一直在等第二期   请更新
咦,这么好文章没什么人气?
   求更新,等 更新
支持楼主,希望快更新
这样的文章怎么烂尾了?
这样的文章为什么不继续啊?
唐这个汉胡混合基因的帝国,一代代的领导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
烂尾楼最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