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传媒高调宣传我国战略核潜艇想到的,本人对我国核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53:37
       我们曾经非常羡慕美苏的三位一体的核战略构成,认为空基和海基和力量才是核反击的根本。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全球性空基战略反击力量,而海基战略核力量仍然落后和弱小。媒体这次很有分量的报道战略核潜艇使得国人非常兴奋,这意味着我们有了“可靠”的海基战略反击能力。有些军迷甚至憧憬着我们海基战略力量的迅速壮大已达到能和美国相制衡的程度。我想说,愿望美好,但是现实中既不需要也没必要。

       我就先来说说战略核威慑。西方核大国一直坚持先发制人的核战略,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有核国家即使是低强度的政治军事冒险进行强有力的遏制,对擦枪走火这类事件起到防范作用;二是对无核国家进行讹诈,以便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前一层含义的典型代表是古巴导弹危机,应该说没有先发制人的战略声明,世界不会那样太平50年,说不定某件敏感事件就会逐步升级失控导致核战争爆发,即便一开始没有人考虑选择核手段。第二层含义的典型代表是两次海湾战争,不要光看到先进的常规武器风光无限,也要认识到核力量对对手军事选择和军事冒险强有力的遏制作用。我国选择后发制人的核战略,一是因为我国一直以来的军事战略是防御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二是我国一直都不是国际政治军事对抗的焦点,自然无需承担全球战略的主要责任。主动型核战略的优势是威慑力强,逻辑简单可靠,但是需要庞大的战略力量作保证;被动型核战略的威慑是半隐性的,和主动性核战略需要用对方的制衡力量克制己方行为不同,被动型核战略需要自我克制,威慑的有效性需要非常精细的计算,可靠性不佳,但是运用得好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我国其实是选择了一个让自己可能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的核政策,而这正证明了我国持有的追求和平的坚定信念。

       既然是后发制人的核战略,那么在精密计算基础上的克制发展就是必然,他不追求武器上的平衡,而是追求有效性,即对对手可能的核攻击行为的有效遏制。这其实更像是心理战,他不明确量化核攻击的破坏力,而一种难以预测的结果使对手放弃冒险。核力量的模糊性是其中的关键,这和美苏两国当初当初把多少件运载工具多少枚弹头摆在明面上截然不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隐藏”和“欺骗”;而在今天反导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还要加上“突防”。我们在内陆的山区大搞“地下长城”再加上大量伪装手段就实现了前两点,多弹头和新的弹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后一点,只要结果的模糊性存在,中国使用核力量的攻击有效性难以明确预估,有多少枚弹头能打到美国和能不能覆盖美国全境并不是什么重要问题。我们不追求全面毁灭美国的手段自然也就是告诉美国我们没有摧毁美国的想法,这是避免和美国走向对立的一个重要基点;同时我们可能对美国造成沉重打击的能力又能让美国难以损害到中国的根本利益。

       对中国来说,如何保证少而精的核反击力量的有效性呢?按理说广阔的海洋是最理想的隐蔽和欺骗的场所,但是对中国来说恰恰不是如此。

       中国对美国的海基核力量根本做不到有效监控,因为我们没法用传感器把美国沿海和他在世界各地的海军基地监控起来,更不用说有效跟踪核潜艇的去向。但是美国对我们却能做到这些。原因:我们没有全球布防的海军力量美国却有。美国甚至能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布置各种监听设备,中国沿海对岸的国家几乎都能为美国这种做法提供方便。因此,同样发展战略核潜艇,即便我们的技术能和美国比肩,我们的威慑能力远远无法和美国相比,除非我国能把周边国家都变成我们的盟友。除非我们能避开美国的水下侦查使核潜艇进入大洋深处,否则犹如一次性筷子般脆弱的核潜艇只能成为昂贵的打击目标,至于多几个发射管、多装多少枚弹头不是什么重要问题。核潜艇不能摆脱监控进入大洋深处就起不到海基核力量应起的作用。在渤海发射和在太行山发射没有根本区别,需要舰队保护那么舰队就是明显的打击坐标,那倒不如用战舰发射导弹,技术还更简单。让潜艇独自面对对手的追踪追求自身安全其实反不如在自己本土上隐蔽发射更安全。目前来看,我国海基核力量的隐蔽性未必比得上陆基核力量。

       想要保障海基核力量的安全,首先要远洋海军力量建设达到能够控制西太平洋相关海域的程度,舰队拥有独立的可靠地反导体系,所以海基核力量建设其实就是整个海军力量的建设,没有争雄大洋的远洋舰队,就没有有效的海基核反击力量。

       至于空基核力量对中国来说更不现实,只要我们的防御支援不能进抵美国沿海,靠战略轰炸机自己独自横跨太平洋根本就做梦,不管他有多隐身。而向北飞跃俄罗斯、加拿大领空攻击美国本土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其实如果摆脱被动核战略的束缚,发展天基轨道核反击力量才是摆脱地缘战略劣势的有效做法。那是建立均势乃至优势的唯一途径。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一是我们战略思想上的束缚,一是时机还远未成熟。我私下的想法是:用核动力发展轨道装备的研究应尽快展开。
      

            我们曾经非常羡慕美苏的三位一体的核战略构成,认为空基和海基和力量才是核反击的根本。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形成可靠的全球性空基战略反击力量,而海基战略核力量仍然落后和弱小。媒体这次很有分量的报道战略核潜艇使得国人非常兴奋,这意味着我们有了“可靠”的海基战略反击能力。有些军迷甚至憧憬着我们海基战略力量的迅速壮大已达到能和美国相制衡的程度。我想说,愿望美好,但是现实中既不需要也没必要。

       我就先来说说战略核威慑。西方核大国一直坚持先发制人的核战略,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有核国家即使是低强度的政治军事冒险进行强有力的遏制,对擦枪走火这类事件起到防范作用;二是对无核国家进行讹诈,以便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前一层含义的典型代表是古巴导弹危机,应该说没有先发制人的战略声明,世界不会那样太平50年,说不定某件敏感事件就会逐步升级失控导致核战争爆发,即便一开始没有人考虑选择核手段。第二层含义的典型代表是两次海湾战争,不要光看到先进的常规武器风光无限,也要认识到核力量对对手军事选择和军事冒险强有力的遏制作用。我国选择后发制人的核战略,一是因为我国一直以来的军事战略是防御性的,而不是扩张性的;二是我国一直都不是国际政治军事对抗的焦点,自然无需承担全球战略的主要责任。主动型核战略的优势是威慑力强,逻辑简单可靠,但是需要庞大的战略力量作保证;被动型核战略的威慑是半隐性的,和主动性核战略需要用对方的制衡力量克制己方行为不同,被动型核战略需要自我克制,威慑的有效性需要非常精细的计算,可靠性不佳,但是运用得好可以做到四两拨千斤。我国其实是选择了一个让自己可能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的核政策,而这正证明了我国持有的追求和平的坚定信念。

       既然是后发制人的核战略,那么在精密计算基础上的克制发展就是必然,他不追求武器上的平衡,而是追求有效性,即对对手可能的核攻击行为的有效遏制。这其实更像是心理战,他不明确量化核攻击的破坏力,而一种难以预测的结果使对手放弃冒险。核力量的模糊性是其中的关键,这和美苏两国当初当初把多少件运载工具多少枚弹头摆在明面上截然不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隐藏”和“欺骗”;而在今天反导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还要加上“突防”。我们在内陆的山区大搞“地下长城”再加上大量伪装手段就实现了前两点,多弹头和新的弹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后一点,只要结果的模糊性存在,中国使用核力量的攻击有效性难以明确预估,有多少枚弹头能打到美国和能不能覆盖美国全境并不是什么重要问题。我们不追求全面毁灭美国的手段自然也就是告诉美国我们没有摧毁美国的想法,这是避免和美国走向对立的一个重要基点;同时我们可能对美国造成沉重打击的能力又能让美国难以损害到中国的根本利益。

       对中国来说,如何保证少而精的核反击力量的有效性呢?按理说广阔的海洋是最理想的隐蔽和欺骗的场所,但是对中国来说恰恰不是如此。

       中国对美国的海基核力量根本做不到有效监控,因为我们没法用传感器把美国沿海和他在世界各地的海军基地监控起来,更不用说有效跟踪核潜艇的去向。但是美国对我们却能做到这些。原因:我们没有全球布防的海军力量美国却有。美国甚至能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布置各种监听设备,中国沿海对岸的国家几乎都能为美国这种做法提供方便。因此,同样发展战略核潜艇,即便我们的技术能和美国比肩,我们的威慑能力远远无法和美国相比,除非我国能把周边国家都变成我们的盟友。除非我们能避开美国的水下侦查使核潜艇进入大洋深处,否则犹如一次性筷子般脆弱的核潜艇只能成为昂贵的打击目标,至于多几个发射管、多装多少枚弹头不是什么重要问题。核潜艇不能摆脱监控进入大洋深处就起不到海基核力量应起的作用。在渤海发射和在太行山发射没有根本区别,需要舰队保护那么舰队就是明显的打击坐标,那倒不如用战舰发射导弹,技术还更简单。让潜艇独自面对对手的追踪追求自身安全其实反不如在自己本土上隐蔽发射更安全。目前来看,我国海基核力量的隐蔽性未必比得上陆基核力量。

       想要保障海基核力量的安全,首先要远洋海军力量建设达到能够控制西太平洋相关海域的程度,舰队拥有独立的可靠地反导体系,所以海基核力量建设其实就是整个海军力量的建设,没有争雄大洋的远洋舰队,就没有有效的海基核反击力量。

       至于空基核力量对中国来说更不现实,只要我们的防御支援不能进抵美国沿海,靠战略轰炸机自己独自横跨太平洋根本就做梦,不管他有多隐身。而向北飞跃俄罗斯、加拿大领空攻击美国本土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其实如果摆脱被动核战略的束缚,发展天基轨道核反击力量才是摆脱地缘战略劣势的有效做法。那是建立均势乃至优势的唯一途径。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一是我们战略思想上的束缚,一是时机还远未成熟。我私下的想法是:用核动力发展轨道装备的研究应尽快展开。
      

     
空天武器,时机未到,空基没什么用,搞海基的吧。
楼主这么一分析,还是老老实实搞陆基,打核地道战吧鳖属性啊
努力发展下防御吧
核武器都是渣渣,不如发展能把全地球碳基生物灭绝的武器......
洋洋洒洒,没说到点子上,论据和结论也偏了。
这玩样感觉只要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就够了。
战略武器起到威慑作用为主。
在解决有无问题后,有闲钱了当然先发展驱逐舰,航母,战术级的潜艇(包括核潜艇)。。。。。
还有多的闲钱,再更新换代战略武器。
说实在的,什么二次核打击能力,定义在我要被人灭了,一定要拉上你同归于尽。说起来其实没啥意义了,还是相互吓吓人的。

现阶段发展这类武器,
1是可以形成技术储备,为攻击核潜艇开道
2.以前我们的2次核打击能力一直不是他们信服(都说我们没形成常规战备巡逻),我们更下新换下代,公布一下,表明下能力,起到原有的威慑作用
我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说法是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相关的,在国家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下,咄咄逼人的核武战略不利于国内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目标是让中华民族复兴,等真正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国家战略也会随之改变,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有剑不用是傻瓜,有剑乱砍人也是蠢货。保持有限的核武一方面是防止西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另一方面是保持有限的核威慑。记得以前某86说过中国永远不造航母,这不,国产航妈都提到议事日程上了,所以,保持什么样的军力水平,保持什么样的威慑能力是和国家的需求息息相关的,抛开国家需求来谈装备是有失偏颇的。
基本认同,具体到战略核潜艇数量,个人以为,在保有质量的基础上起码要有7到8艘(如传说中的096),保证和平时期4艘战略值班,形成真正有效的战略核威慑
开发月球难保没有这样目的,把核武运到轨道上,可靠性时效性都是问题来自: iPhone客户端
yobwang 发表于 2013-11-10 22:30
开发月球难保没有这样目的,把核武运到轨道上,可靠性时效性都是问题
怎么会是问题呢?
如果采用核动力,可以实现数百吨乃至数千吨的轨道战舰长期在轨运行和任意变轨机动,只要轨道部署合理,三至四艘可以在半小时内对全球任意地点发动核打击,遭受打击的敌方根本防不住。轨道战舰可以使用高功率激光武器用于防御。除非对方也发展轨道猎歼系统,否则几乎没法将其击落。
天基战略反击系统可以无视地理上的障碍实现全球范围无差别攻击,通讯比潜艇方便得多,战略保障能力也强很多,生存和反击能力远比核潜艇要好得多。

美国目前正在推进这样的设计,计划2040年实现对太空核动力战舰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