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太告财政部:不管我们困难户却支持朝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7 11:21:55
王秀英曾住过的开发商提供的周转房,如今空关着。2002-2008年9月搬走前,她家停了6年的电。 南都记者
王秀英和女儿王凤仙在所租房子的院子里。自从搬出周转房,5年内她搬了4次家。 南都记者

http :/ / news.qq.com/a/20131024/001702.htm

“去不了”———10月8日中午,一名警察在小区门口拦着王秀英和李学惠。当天下午,王秀英告财政部一案拟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年初,她向财政部申请公开中国政府援助朝鲜的信息被拒后,这位82岁的老太太就向法院递交诉状。

这不是她第一次打官司,12年前为了房屋拆迁纠纷,她告过北京宣武区政府;这也不是她第一次面对警察,77岁那年她被判过一年劳教。现在,面对阻拦,王秀英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她戴着出门的遮阳帽,拄根拐杖,盯着警察,一言不发。半小时后,警察放行。当他们踩着点赶到法院,法官却告知:案件延期开庭。10月13日,王秀英又收到法院通知:“不予立案。”这意味着法院收回了早先的立案决定。

“为什么要告财政部?”李学惠贴着王秀英的耳朵替记者大声地重复问题。

“他们呀,不管我们困难户,却去支持朝鲜,”王秀英接着说:老百姓的钱怎么花了都不知道。

强拆没能和拆迁方达成协议,房屋被“依法强拆”

“老太太不见得知道朝鲜在哪儿。”李学惠放下电话插了一句:“了解情况的人都找我。”告财政部,是他的主意,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学惠帮着王秀英出过好几个引起媒体关注的主意,目的只有一个:保持公众对他们的关注度,为了12年前遇到的那场拆迁纠纷。

王秀英和李学惠原是北京天桥地区那一片的老居民。2000年10月,天桥地区被列入北京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他们没能和拆迁方达成协议,在法院判决后,就被“依法强拆”了。

2001年5月,宣武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给王秀英送来一份“拆迁纠纷裁决书”,要求“在收到裁决书的3日内,腾空住房”,开发商———天桥投资开发公司将为她在原地提供一套两居室住房。王秀英说:“连谈都不谈,这个数我不认”,按她的设想,户口簿上有她和两个女儿、一个外孙女的名字,女儿都成家了,家里算3户人家,拆迁公司该给每家一套一居室。

王秀英把房管局和开发公司告到法院。一个多月后,法院作出判决:为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工,要“先腾地、后处置”,并支持拆迁方给予她们一套两居室的决定。在终审判决出来的两个月之前,她们住了50多年的两间小平房就在法院的监督下被强制拆迁。

那是立秋后第三天,2001年8月10日,晴天,太阳毒辣,原宣武区的法院、公安、拆迁办公室、街道办事处来了一群工作人员,带着抓斗车聚集在王秀英家门前,法官宣布强制执行后,工作人员帮王秀英把家里的东西一件件搬上车,女儿王凤仙陪着母亲,没敢让哥哥和妹妹来现场,“怕打起来”。搬完最后一件,车才开出去几米,她们回头就看见抓斗车的铁爪往屋顶上挠去。

周转房下一场雨,王秀英的房间能连漏3天

这辆车往南开了十公里,将她们送往开发商提供的周转房———位于北京南三环分钟寺一间楼村的几排简易水泥平房。开发商给王秀英和王凤仙一人一间房,每间十几平方米大小,像开门窗的正方形盒子。据目测,屋顶和墙体就一层砖那么厚,厨房在房间外面。

刚来时,平房前的野草高过王秀英的脑袋,她在野草上搭一块布,以免看着心里慌。原来住的天桥可是热闹地方,“拉洋片的,唱小曲儿的,说相声的”,王秀英回忆,1956年,她从河北保定乡下来投奔在北京打工的丈夫,就在天桥这租了两间小平房,一住快50年,拉扯大一儿两女,从20多岁的姑娘变成老太太。从没想到70岁之后,要生活在这地方。

一起搬来的,还有天桥地区其他11户“钉子户”,李学惠和他80多岁的母亲就是其中一户。周转房的工程质量让居民们担忧,下一场雨,王秀英的房间能连漏3天。2002年5月8日开始,周转房断电了。居民们去宣武区政府、北京市政府上访后均被告知,停电是因为她们欠交电费所致。王凤仙说:停电,只是为了逼我们尽快和天桥公司达成协议。

2003年2月,这些拆迁户都收到天桥危改办发给他们的一份通知,告诉他们从2002年9月开始,天桥地区被拆迁居民已陆续回迁原地,如果逾期未达成安置方案,以现金方式给补偿,王秀英将得到13万余元,并且这笔钱已经转给了周转房所在的分钟寺物业管理办公室。

“没有这个地方!”王凤仙说,她们向中纪委信访申请帮助寻找这笔钱的去向,中纪委口头答复她们:不存在分钟寺物业管理办公室这地。到2006年,王秀英失望了:“上访没用。”至今,仍有两户拆迁户继续住在这里。一户人家的房顶和墙壁黑得见不着原来的白漆,屋主说:“下雨漏的”,这么多年没人再来找他们谈过补偿的事。

劳教12天后,北京劳教委撤回了对两个老太太的劳教决定

从2002年到2008年9月搬走前,王秀英家停了6年的电。这6年里,她们用蜡烛照明,夏天用井水降温,冬天用煤炉取暖。王凤仙数了一下,这6年里她们每天平均用掉5根蜡烛,为省钱,她学会了用烛油和灯芯做蜡烛。

熬到2008年,王秀英和李学惠的母亲决定去天安门拉横幅抗议。那时,王秀英的左眼瞎了,右眼只有0 .01的视力,得慢慢挪着走。李学惠的母亲比王秀英年长5岁,但腿上有劲,让儿女把她们送到附近,两个80岁上下的老太太就这样互相扶着往前挪。

6月头上,她们拎着铁皮桶在中南海西门外放了次鞭炮。“头一回去,手抖脚抖没敢放,隔天去才敢点上”,王秀英说,她记得那一小串手臂长的炮,放在铁皮桶里,比设想的声音要大得多,“砰、砰”两声后,紧接着一声巨响,从西门里跑出一群武警,说她们使用爆炸物。“那是花炮,”王秀英说。和前几次去天安门打横幅一样,她们在派出所待了一会儿,就被警察送回了家。

但是2008年8月中旬,两个老太太被劳教了。北京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发出了劳动教养决定书:说她们在2008年3月到6月间,为解决拆迁住房问题,在中南海、天安门地区打横幅、点鞭炮,严重扰乱“重点地区”的公共秩序,决定劳教一年。(南都曾作深度报道《年近八旬被劳教》)

她们的小平房外面被装上了摄像头,警察24小时守着。两个老太太年纪太大,劳教委员会又判她们所外执行。“也就是出门买菜,警察就关照不能走太远,没啥,”王秀英说。媒体一家接着一家出现在小平房的院子里,12天后,北京劳教委撤回了这个劳动教养决定。

“创新上访”有记者想拍照,王凤仙就把专为诉讼做的海报和标语翻出来,让老太太举着

“来了18家媒体!”李学惠说。2008年9月,王秀英和李学惠家一起搬了出来,他们以为:这么多媒体关注,房子的事该解决了。但李学惠因为上访在2009年4月被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逮捕,3个月后,在警方的调解下,李学惠在看守所里和开发商达成了协议。开发商在北京西五环这边的苹果园为他购买了一套两居室,为他的母亲购买了一套一居室。

“看守所里达成的协议,我怎么能认?”李学惠说,“如果这是12年之前给我们的,我们会感谢开发商,但这么久过去,我们上访,居无定所,受了那么多苦怎么算。”他被放出来的第三天,妻子就和他离了婚。

自从搬出来到现在,5年内王秀英搬了4次家,房租从1500元涨到了3000元,她们租的房子年底也快到期了,还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王秀英说:“不能搬出西城区,搬走了更没人管咱们了。”

王秀英告财政部的消息,被李学惠放上网络后,连着3天,他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响一次,电话那头就两类人:记者和访民。“网上有1500万人知道您这事啦,都说这老太太厉害,素质高!”放下电话,李学惠冲着王秀英喊了一声。王秀英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

“我们家老太太就这样,稳。”王凤仙说:我们家都像她,遇事不着急,强拆前一天,我们家还炖排骨呢!现在,王秀英的牙都掉光了,女儿把白菜切成细丝炒软了,茄子裹上鸡蛋液煎得酥酥的,王秀英细嚼慢咽,一顿饭得吃上一个多小时。可当记者问王秀英,这么多年上访没结果,还要继续吗?王秀英的声音洪亮:不给房,就上访!

“走哪警察跟哪”,王凤仙说,有一次警察在两会期间陪她们旅游时问她:“要不要看你女儿照片,我这有,和你特别像”。“对面走来都认不得”,2001年拆迁时,王凤仙的女儿才10岁,开始决定上访后,她就没见过女儿,2005年丈夫提出离婚。王凤仙决定:这事弄完前,不认女儿。

每周有两天,王秀英家几平方米大小的客厅里,总挤着各地来的访民。看到来来往往采访的记者,访民会拉着记者问能不能请你们吃个饭。李学惠摆摆手,让访民们别围着记者,“要学会创新上访。”

有记者想拍照,王凤仙就去把专为这场诉讼做的海报和标语翻出来,让老太太举着,海报的一角印着“李学惠策划设计”。王秀英看着镜头,神情严肃,眼睛似乎快被周围的皱纹吞没了
王秀英曾住过的开发商提供的周转房,如今空关着。2002-2008年9月搬走前,她家停了6年的电。 南都记者
王秀英和女儿王凤仙在所租房子的院子里。自从搬出周转房,5年内她搬了4次家。 南都记者

http :/ / news.qq.com/a/20131024/001702.htm

“去不了”———10月8日中午,一名警察在小区门口拦着王秀英和李学惠。当天下午,王秀英告财政部一案拟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年初,她向财政部申请公开中国政府援助朝鲜的信息被拒后,这位82岁的老太太就向法院递交诉状。

这不是她第一次打官司,12年前为了房屋拆迁纠纷,她告过北京宣武区政府;这也不是她第一次面对警察,77岁那年她被判过一年劳教。现在,面对阻拦,王秀英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她戴着出门的遮阳帽,拄根拐杖,盯着警察,一言不发。半小时后,警察放行。当他们踩着点赶到法院,法官却告知:案件延期开庭。10月13日,王秀英又收到法院通知:“不予立案。”这意味着法院收回了早先的立案决定。

“为什么要告财政部?”李学惠贴着王秀英的耳朵替记者大声地重复问题。

“他们呀,不管我们困难户,却去支持朝鲜,”王秀英接着说:老百姓的钱怎么花了都不知道。

强拆没能和拆迁方达成协议,房屋被“依法强拆”

“老太太不见得知道朝鲜在哪儿。”李学惠放下电话插了一句:“了解情况的人都找我。”告财政部,是他的主意,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学惠帮着王秀英出过好几个引起媒体关注的主意,目的只有一个:保持公众对他们的关注度,为了12年前遇到的那场拆迁纠纷。

王秀英和李学惠原是北京天桥地区那一片的老居民。2000年10月,天桥地区被列入北京危旧房改造试点工程。他们没能和拆迁方达成协议,在法院判决后,就被“依法强拆”了。

2001年5月,宣武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给王秀英送来一份“拆迁纠纷裁决书”,要求“在收到裁决书的3日内,腾空住房”,开发商———天桥投资开发公司将为她在原地提供一套两居室住房。王秀英说:“连谈都不谈,这个数我不认”,按她的设想,户口簿上有她和两个女儿、一个外孙女的名字,女儿都成家了,家里算3户人家,拆迁公司该给每家一套一居室。

王秀英把房管局和开发公司告到法院。一个多月后,法院作出判决:为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工,要“先腾地、后处置”,并支持拆迁方给予她们一套两居室的决定。在终审判决出来的两个月之前,她们住了50多年的两间小平房就在法院的监督下被强制拆迁。

那是立秋后第三天,2001年8月10日,晴天,太阳毒辣,原宣武区的法院、公安、拆迁办公室、街道办事处来了一群工作人员,带着抓斗车聚集在王秀英家门前,法官宣布强制执行后,工作人员帮王秀英把家里的东西一件件搬上车,女儿王凤仙陪着母亲,没敢让哥哥和妹妹来现场,“怕打起来”。搬完最后一件,车才开出去几米,她们回头就看见抓斗车的铁爪往屋顶上挠去。

周转房下一场雨,王秀英的房间能连漏3天

这辆车往南开了十公里,将她们送往开发商提供的周转房———位于北京南三环分钟寺一间楼村的几排简易水泥平房。开发商给王秀英和王凤仙一人一间房,每间十几平方米大小,像开门窗的正方形盒子。据目测,屋顶和墙体就一层砖那么厚,厨房在房间外面。

刚来时,平房前的野草高过王秀英的脑袋,她在野草上搭一块布,以免看着心里慌。原来住的天桥可是热闹地方,“拉洋片的,唱小曲儿的,说相声的”,王秀英回忆,1956年,她从河北保定乡下来投奔在北京打工的丈夫,就在天桥这租了两间小平房,一住快50年,拉扯大一儿两女,从20多岁的姑娘变成老太太。从没想到70岁之后,要生活在这地方。

一起搬来的,还有天桥地区其他11户“钉子户”,李学惠和他80多岁的母亲就是其中一户。周转房的工程质量让居民们担忧,下一场雨,王秀英的房间能连漏3天。2002年5月8日开始,周转房断电了。居民们去宣武区政府、北京市政府上访后均被告知,停电是因为她们欠交电费所致。王凤仙说:停电,只是为了逼我们尽快和天桥公司达成协议。

2003年2月,这些拆迁户都收到天桥危改办发给他们的一份通知,告诉他们从2002年9月开始,天桥地区被拆迁居民已陆续回迁原地,如果逾期未达成安置方案,以现金方式给补偿,王秀英将得到13万余元,并且这笔钱已经转给了周转房所在的分钟寺物业管理办公室。

“没有这个地方!”王凤仙说,她们向中纪委信访申请帮助寻找这笔钱的去向,中纪委口头答复她们:不存在分钟寺物业管理办公室这地。到2006年,王秀英失望了:“上访没用。”至今,仍有两户拆迁户继续住在这里。一户人家的房顶和墙壁黑得见不着原来的白漆,屋主说:“下雨漏的”,这么多年没人再来找他们谈过补偿的事。

劳教12天后,北京劳教委撤回了对两个老太太的劳教决定

从2002年到2008年9月搬走前,王秀英家停了6年的电。这6年里,她们用蜡烛照明,夏天用井水降温,冬天用煤炉取暖。王凤仙数了一下,这6年里她们每天平均用掉5根蜡烛,为省钱,她学会了用烛油和灯芯做蜡烛。

熬到2008年,王秀英和李学惠的母亲决定去天安门拉横幅抗议。那时,王秀英的左眼瞎了,右眼只有0 .01的视力,得慢慢挪着走。李学惠的母亲比王秀英年长5岁,但腿上有劲,让儿女把她们送到附近,两个80岁上下的老太太就这样互相扶着往前挪。

6月头上,她们拎着铁皮桶在中南海西门外放了次鞭炮。“头一回去,手抖脚抖没敢放,隔天去才敢点上”,王秀英说,她记得那一小串手臂长的炮,放在铁皮桶里,比设想的声音要大得多,“砰、砰”两声后,紧接着一声巨响,从西门里跑出一群武警,说她们使用爆炸物。“那是花炮,”王秀英说。和前几次去天安门打横幅一样,她们在派出所待了一会儿,就被警察送回了家。

但是2008年8月中旬,两个老太太被劳教了。北京市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发出了劳动教养决定书:说她们在2008年3月到6月间,为解决拆迁住房问题,在中南海、天安门地区打横幅、点鞭炮,严重扰乱“重点地区”的公共秩序,决定劳教一年。(南都曾作深度报道《年近八旬被劳教》)

她们的小平房外面被装上了摄像头,警察24小时守着。两个老太太年纪太大,劳教委员会又判她们所外执行。“也就是出门买菜,警察就关照不能走太远,没啥,”王秀英说。媒体一家接着一家出现在小平房的院子里,12天后,北京劳教委撤回了这个劳动教养决定。

“创新上访”有记者想拍照,王凤仙就把专为诉讼做的海报和标语翻出来,让老太太举着

“来了18家媒体!”李学惠说。2008年9月,王秀英和李学惠家一起搬了出来,他们以为:这么多媒体关注,房子的事该解决了。但李学惠因为上访在2009年4月被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逮捕,3个月后,在警方的调解下,李学惠在看守所里和开发商达成了协议。开发商在北京西五环这边的苹果园为他购买了一套两居室,为他的母亲购买了一套一居室。

“看守所里达成的协议,我怎么能认?”李学惠说,“如果这是12年之前给我们的,我们会感谢开发商,但这么久过去,我们上访,居无定所,受了那么多苦怎么算。”他被放出来的第三天,妻子就和他离了婚。

自从搬出来到现在,5年内王秀英搬了4次家,房租从1500元涨到了3000元,她们租的房子年底也快到期了,还不知道要搬到哪里去,王秀英说:“不能搬出西城区,搬走了更没人管咱们了。”

王秀英告财政部的消息,被李学惠放上网络后,连着3天,他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响一次,电话那头就两类人:记者和访民。“网上有1500万人知道您这事啦,都说这老太太厉害,素质高!”放下电话,李学惠冲着王秀英喊了一声。王秀英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

“我们家老太太就这样,稳。”王凤仙说:我们家都像她,遇事不着急,强拆前一天,我们家还炖排骨呢!现在,王秀英的牙都掉光了,女儿把白菜切成细丝炒软了,茄子裹上鸡蛋液煎得酥酥的,王秀英细嚼慢咽,一顿饭得吃上一个多小时。可当记者问王秀英,这么多年上访没结果,还要继续吗?王秀英的声音洪亮:不给房,就上访!

“走哪警察跟哪”,王凤仙说,有一次警察在两会期间陪她们旅游时问她:“要不要看你女儿照片,我这有,和你特别像”。“对面走来都认不得”,2001年拆迁时,王凤仙的女儿才10岁,开始决定上访后,她就没见过女儿,2005年丈夫提出离婚。王凤仙决定:这事弄完前,不认女儿。

每周有两天,王秀英家几平方米大小的客厅里,总挤着各地来的访民。看到来来往往采访的记者,访民会拉着记者问能不能请你们吃个饭。李学惠摆摆手,让访民们别围着记者,“要学会创新上访。”

有记者想拍照,王凤仙就去把专为这场诉讼做的海报和标语翻出来,让老太太举着,海报的一角印着“李学惠策划设计”。王秀英看着镜头,神情严肃,眼睛似乎快被周围的皱纹吞没了
diao民,越来越多,这可怎么办,急坏了各位小将
真可惜,你说了也不算。
让老太太举着,海报的一角印着“李学惠策划设计”。

哈哈,公知越来越有能耐了,躲在80岁的老太太后面搞事。
南都好文采啊,扯淡都扯的那么有“深度”。公知小将们看到这样的噱头新闻乐坏了,果然是有态度的上访。

“2001年5月,宣武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给王秀英送来一份“拆迁纠纷裁决书”,要求“在收到裁决书的3日内,腾空住房”,开发商———天桥投资开发公司将为她在原地提供一套两居室住房。王秀英说:“连谈都不谈,这个数我不认”,按她的设想,户口簿上有她和两个女儿、一个外孙女的名字,女儿都成家了,家里算3户人家,拆迁公司该给每家一套一居室。”

直接摆明了说想要三套房不就完了,扯那么多。国家援助北棒是抢了你的钱去援助的?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0-24 10:01
让老太太举着,海报的一角印着“李学惠策划设计”。

哈哈,公知越来越有能耐了,躲在80岁的老太太后面搞 ...
谁是公知?李学惠?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0-24 10:01
让老太太举着,海报的一角印着“李学惠策划设计”。

哈哈,公知越来越有能耐了,躲在80岁的老太太后面搞 ...
香港那个老太也是这么被人利用滴,然后以环境的名义告香港政府,最后那个工程呜呼了。
Courage. 发表于 2013-10-24 10:08
南都好文采啊,扯淡都扯的那么有“深度”。公知小将们看到这样的噱头新闻乐坏了,果然是有态度的上访。

...

两个女儿和外孙女儿的户口都挂在老太的老房子下面,显然是拆迁之前刚转过来的。

那时候拆迁之前不冻结户籍,很多人就钻这个空子,把七大姑八大姨的户口都转过来,想多分房子。
80岁了 不管怎么说 这个年纪 应该老有所养
“老太太不见得知道朝鲜在哪儿。”李学惠放下电话插了一句:“了解情况的人都找我。”

哈哈,李学惠是公知的二传手哦。
老太无知,中国对外援助包括和朝鲜大部分是物资互换
tntkv 发表于 2013-10-24 10:13
80岁了 不管怎么说 这个年纪 应该老有所养
拆迁又不是没给她房子。

她把两个女儿和外孙女儿的户口都转到老房子那里,想多分3套房,没分成而已。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0-24 10:13
“老太太不见得知道朝鲜在哪儿。”李学惠放下电话插了一句:“了解情况的人都找我。”

哈哈,李学惠是 ...
所以你第一次回复有语病么

我没觉得老太有理

不过你第一次显然没看全文章,这个李学惠也是个拆迁会,和老太一起闹事的
拆迁这玩意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好好谈尽可能拿到政策上限就OK了,别奢望太多。


没看出来事情的脉络

两间平房 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是内城正规四合院的大北房 那换给一套当年的两居室有点不够意思

如果是大杂院里面接出半拉的东西 那就赚了

而且看文中所讲 他们没产权 所以还要打折办理

没看出来事情的脉络

两间平房 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是内城正规四合院的大北房 那换给一套当年的两居室有点不够意思

如果是大杂院里面接出半拉的东西 那就赚了

而且看文中所讲 他们没产权 所以还要打折办理
给她一份涂黑的文件。
国家用的又不是她的钱援助朝鲜。
老美这么多流浪汉,还对外援助那么多呐。
zhepro 发表于 2013-10-24 10:32
没看出来事情的脉络

两间平房 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是内城正规四合院的大北房 那换给一套当年的两居室有 ...
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

在宣武区哪里找正规四合院的大北房去。
zhepro 发表于 2013-10-24 10:32
没看出来事情的脉络

两间平房 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是内城正规四合院的大北房 那换给一套当年的两居室有 ...

文中没出现原征收面积

不过按江南的例子,新世纪后的拆迁已经不是只考虑户口的了

而主要是按面积、实际居住人数,户口只是考虑范围内

去年魔都拆杨浦的棚户区,实际长期居住又没有其它空置住房的就算户口不在里面也会分配面积,那些一户塞十几个户口但是人又不住里面的捞不到多余的好处
Observer1 发表于 2013-10-24 10:40
东城富、西城阔、崇文穷、宣武破。

在宣武区哪里找正规四合院的大北房去。
我就是这么一假设

北京土著们大家都知道天桥片危改前 原来有多破 但是记者买了个关子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3-10-24 10:42
文中没出现原征收面积

不过按江南的例子,新世纪后的拆迁已经不是只考虑户口的了
户口也有一定因素 但不是绝对因素

反正有总比没有好 放在二环内总不吃亏

反正我家全体的户口 都在四合院里
zhepro 发表于 2013-10-24 10:46
户口也有一定因素 但不是绝对因素

反正有总比没有好 放在二环内总不吃亏

魔都这里现在基本是这样的

比如一套房子里实际居住了父母和成年子女,但是子女户口在爷爷奶奶那里,那么基本会按照实际情况计算面积等等之后给你两套动迁房

如果居住的只有父母两人,子女在外已经有属于自己的住房,就算户口都在老房子里,那么也就是一套大的动迁房,最多考虑有户口多给你点钱

而且户口也只算到好多年前,近年迁入的都不算
肯定是刁民 背后一定有公知~~~
公知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
wanlinliu 发表于 2013-10-24 10:15
老太无知,中国对外援助包括和朝鲜大部分是物资互换
这自已相信么。有物资互换还需要叫援助吗?那叫贸易。
wyq19860127 发表于 2013-10-24 10:54
肯定是刁民 背后一定有公知~~~
公知是个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
目测确实是刁民
就原先天桥那片的两间破平房 而且是租的 原地换成新楼两居室  已经很不错了
起码不用再趟污水 大冬天去公厕 没有消防隐患了

目前我认识的人当中 虽然没有天桥的 但是有几个其他地段危改的 都是特别乐意的

而且南城的危改 还带动打通的两广大街 对大家来说 都方便了不少
diao民,越来越多,这可怎么办,急坏了各位小将
结果真的是刁民,公知小将自己打了自己的脸,还打得很高兴
断腕 发表于 2013-10-24 11:01
这自已相信么。有物资互换还需要叫援助吗?那叫贸易。
就是啊,现在的人妖化毛时期,说对外无偿援助,其实毛时期大部分是物资互换,我就见过从阿尔巴尼亚换回来的铝土矿
该把民政部,外交部一同告上。
重点是八旬老太....不过老百姓为自己多争取利益有何错之有?
这类人越多,说明市民在觉醒。。好事
租了两间小平房,一住快50年,拉扯大一儿两女,从20多岁的姑娘变成老太太。从没想到70岁之后,要生活在这地方。
按她的设想,户口簿上有她和两个女儿、一个外孙女的名字,女儿都成家了,家里算3户人家,拆迁公司该给每家一套一居室。
----------------------------------------------------------------------------------------------------------------------------------------------------------------------
非常不要脸啊~ 连房子都不是自己的都能这样狮子大开口啊???


这老太深明大义,精神可嘉!!!

看到南都就知道什么货色了。
我现在看到南都就很恶心。
   这些人的存在也是北京房价高的原因之一。。。。
龟龟龟 发表于 2013-10-24 11:25
1956年,她从河北保定乡下来投奔在北京打工的丈夫,就在天桥这租了两间小平房,一住快50年,拉扯大一儿两女 ...
这些人也是体制内的遗存问题

前几年东城的东不压桥改造的时候 租公房的一样给了每平8万左右 据说有到10万的
导弹与捣蛋 发表于 2013-10-24 11:22
重点是八旬老太....不过老百姓为自己多争取利益有何错之有?
这事情也要见好就收

这几位明显太出位了
zhepro 发表于 2013-10-24 11:51
这些人也是体制内的遗存问题

前几年东城的东不压桥改造的时候 租公房的一样给了每平8万左右 据说有到 ...
所以说这也是北京房价高的原因之一。。。
连产权都没有也能这样狮子大开口。。。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现在这些人只要一出名  马上就会有“好心人”凑上来出谋划策
导弹与捣蛋 发表于 2013-10-24 11:22
重点是八旬老太....不过老百姓为自己多争取利益有何错之有?
对啊,反正陈宝成都能把司机非法拘禁,浇汽油,有啥错?!
老了还那么折腾,好好过日子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