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院士:中国重大装备大部分处于仿制阶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30:38
学术的真正价值是造福于民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

与东方电机合作3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每年至少来德阳五次,总共往返四川近200次。近日在德阳举办的四川省·中科院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成果对接会上,记者看到,78岁的顾国彪精神矍铄。

78岁的他还在往四川跑,因为他希望在“脑子糊涂”前看到真正的院企合作体系。那么,他理想中的院企合作体系是什么样?对接会后,顾国彪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满脑子都是学以致用

记者:您与四川结缘30年,如何看待与四川的合作?

顾国彪:重装领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相对困难。从1958年算起,我有20多年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来没有机会实现产业化。后来在一个学术会上,东方电机提出是不是可以合作。我们与东方电机陆续研制了云南大寨水电站10兆瓦、陕西安康火石岩电站50兆瓦、青海李家峡水电站400兆瓦、三峡电站700兆瓦的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可以说,没有东方电机就没有这些项目的成功。

记者:您一直非常执着于自己科研成果的应用,为什么?

顾国彪:这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1958年大学毕业前,我和六七个同学建了个小发电厂,当时在这个领域的学生里是第一个。我满脑子都是学以致用的想法。现在学界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盲目追求论文,认为搞研究就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拿经费。大量学术成果停留在纸面上,很可惜。我希望在科研阶段就要有产业化的考虑,不要止步于纸面上的突破,要学以致用、造福于民,这才是学术的真正价值。

理想的院企合作是整合两个研发体系

记者: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您有何建议?

顾国彪:包括四川很多企业在内,我国重大装备虽有很大进步,但大部分处于加工和仿制阶段。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存在,比如俄罗斯,他们在军工方面有很多创新,但民用工业方面几乎没有。

我们的情况也类似,集体患上“仿制病”:工程技术人员无心搞创新,因为创新要费很大劲,冒较大风险,于是把国外买的东西随便改改,就变成自己的创新了。时间长了,我们就缺乏自主创新的自信心,也造成我们盲目相信国外的技术。我希望多创造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永远买国外技术,就等于永远落后于外国。

记者:您下一步在四川的打算是什么?还有何期望?


顾国彪:我们现在依然与东方电机进行电机制造的研究合作。坦率地说,过去30年,我们对人才体系建设有一些努力,但还不够。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周期长,常常需要20-30年,如果没有长期、稳定、完备的人才队伍,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一定要进一步整合院校和企业的研发体系。理想的院企结合就是两个体系的完整结合,而不仅是某些项目的短时间结合。

人物名片

顾国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1958年开始,他一直从事大型发电机新型蒸发冷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了一项国际创新技术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2011年,他与四川东方电机合作研发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等级的700兆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在三峡电站成功运行。
http://news.163.com/13/1010/09/9AQKS7QK0001124J.html学术的真正价值是造福于民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

与东方电机合作30多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每年至少来德阳五次,总共往返四川近200次。近日在德阳举办的四川省·中科院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成果对接会上,记者看到,78岁的顾国彪精神矍铄。

78岁的他还在往四川跑,因为他希望在“脑子糊涂”前看到真正的院企合作体系。那么,他理想中的院企合作体系是什么样?对接会后,顾国彪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满脑子都是学以致用

记者:您与四川结缘30年,如何看待与四川的合作?

顾国彪:重装领域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相对困难。从1958年算起,我有20多年的理论研究成果从来没有机会实现产业化。后来在一个学术会上,东方电机提出是不是可以合作。我们与东方电机陆续研制了云南大寨水电站10兆瓦、陕西安康火石岩电站50兆瓦、青海李家峡水电站400兆瓦、三峡电站700兆瓦的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可以说,没有东方电机就没有这些项目的成功。

记者:您一直非常执着于自己科研成果的应用,为什么?

顾国彪:这可能与我早年的经历有关。1958年大学毕业前,我和六七个同学建了个小发电厂,当时在这个领域的学生里是第一个。我满脑子都是学以致用的想法。现在学界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盲目追求论文,认为搞研究就是为了发论文、评职称、拿经费。大量学术成果停留在纸面上,很可惜。我希望在科研阶段就要有产业化的考虑,不要止步于纸面上的突破,要学以致用、造福于民,这才是学术的真正价值。

理想的院企合作是整合两个研发体系

记者:对于科技成果产业化,您有何建议?

顾国彪:包括四川很多企业在内,我国重大装备虽有很大进步,但大部分处于加工和仿制阶段。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存在,比如俄罗斯,他们在军工方面有很多创新,但民用工业方面几乎没有。

我们的情况也类似,集体患上“仿制病”:工程技术人员无心搞创新,因为创新要费很大劲,冒较大风险,于是把国外买的东西随便改改,就变成自己的创新了。时间长了,我们就缺乏自主创新的自信心,也造成我们盲目相信国外的技术。我希望多创造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永远买国外技术,就等于永远落后于外国。

记者:您下一步在四川的打算是什么?还有何期望?


顾国彪:我们现在依然与东方电机进行电机制造的研究合作。坦率地说,过去30年,我们对人才体系建设有一些努力,但还不够。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周期长,常常需要20-30年,如果没有长期、稳定、完备的人才队伍,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一定要进一步整合院校和企业的研发体系。理想的院企结合就是两个体系的完整结合,而不仅是某些项目的短时间结合。

人物名片

顾国彪,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电工所研究员,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1958年开始,他一直从事大型发电机新型蒸发冷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工作,实现了一项国际创新技术从研究到产业化的全过程。2011年,他与四川东方电机合作研发的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等级的700兆瓦蒸发冷却水轮发电机组在三峡电站成功运行。
http://news.163.com/13/1010/09/9AQKS7QK0001124J.html
仿制和创新不能完全对立。没有创新你也没法仿制,仿制多了创新才能有的放矢。
哦,,知道了。。。。。。。
别的不说,想起了瓷器(china)...
这就像做数学题,你先要不断的学习前人的例题,解题方法,才有可能有自己的新的解题方法。在功夫没有到的时候,你很难超越前人而想出新的解题方法。
那顾院士这一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仿制了。
仿制就是无他唯熟而已。这期间也是一个经验的积累和获得。

创新是要有土壤的。积累就是土壤。积累还没到一定程度,不可能有什么创新。
这是后发优势
除了英国外,其他工业强国都是从山寨开始的,没必要强调这个,没意义。
大实话 。。。
kingskill 发表于 2013-10-10 13:39
仿制就是无他唯熟而已。这期间也是一个经验的积累和获得。

创新是要有土壤的。积累就是土壤。积累还没到 ...
   道理是如此 当这也很有可能成为往后中国人惯用的借口 因为我还积累当中 所以不能创新 就这么一直下去
上面的筒子门,山寨是一个弱国走向强国的捷径不错,但是管不了一辈子,尤其是成为大国以后,如果一直山寨,那就只能一直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我估计这才是院士要表达的意识吧,要勇于创新,白皮猪的东西也不是完美的,说不定我们自己动动脑子不按他们的东西来做,做出来的东西反而会更好,比如预警机和激光3D打印
知道了               
以前只能仿毛子的,现在慢慢也可以仿MD的了,有进步,希望早日让人家来仿我们。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就像做数学题,你先要不断的学习前人的例题,解题方法,才有可能有自己的新的解题方法。在功夫没有到的时 ...
一般学生的做法而已,顶尖的牛逼学生都是钻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做任何题都是势如破竹,根本不需要总结什么解题方法。
先熟读唐诗三百首,创新不是靠拍脑袋喊口号来的,没有从仿制合作开始的人才队伍和行业基础建设,哪来的自主创新的根基?
吃透后才能仿制。拿来主义是要参透才是你的。
仿制又不丢人,仿制多了为创新打好基础
有的时候吧,院士说的话不能光听表面的,听戏要听音。

这个年头,谁要是不说点儿振聋发聩的话,就无法显示自己的存在,想弄点儿项目就没戏……
文艺军盲 发表于 2013-10-10 14:23
上面的筒子门,山寨是一个弱国走向强国的捷径不错,但是管不了一辈子,尤其是成为大国以后,如果一直山寨, ...
怎么“白皮猪”这种词都冒出来了
夏天也很冷 发表于 2013-10-10 14:35
以前只能仿毛子的,现在慢慢也可以仿MD的了,有进步,希望早日让人家来仿我们。
63式107mm火箭炮,荣登三神器榜位,TG被仿制最多的产品
陆军装备多少山寨货,但是敢在陆版这么说吗?得被个别版主为代表的一些人搞死。
康熙拉了 发表于 2013-10-10 15:30
陆军装备多少山寨货,但是敢在陆版这么说吗?得被个别版主为代表的一些人搞死。
说说看,具体点,我还真不知道太多陆军的仿制品,一直认为海空军才是仿制的大户
仿制是创新的积累,这是个从认识到学习的过程,没得必要大惊小怪。但是我这几天连续看到好多新闻上中国人自己都在说中国科研体制的弊端,应该改改了。
aslash 发表于 2013-10-10 13:51
除了英国外,其他工业强国都是从山寨开始的,没必要强调这个,没意义。

号称最先进制造业的德国就是例子,在蒸汽时代,其不仅装备和技术仿制英法,而且很没有商业道德,靠样品和低价忽悠客户订货,然后发出来的多是次品,由于德国政府强烈的保护(直接打打不过)英法只能与之比烂,直到电气时代英法德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落后太多的时候 仿制是捷径 但不可能永远仿制 没路可走时就得自己创新了
2楼是个好2楼
一般学生的做法而已,顶尖的牛逼学生都是钻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做任何题都是势如 ...
不做题,如何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理解“,空中楼阁么?
学习使人进步,但要光明正大
文艺军盲 发表于 2013-10-10 14:23
上面的筒子门,山寨是一个弱国走向强国的捷径不错,但是管不了一辈子,尤其是成为大国以后,如果一直山寨, ...
屁股决定脑袋啊,先不说院士这话是否正确,光他在的这位置,也只能这么说,换我去,也只能这么说啊,这新闻没什么参考价值
问题是,很多企业已经彻底的堕落成抄袭,而没有丝毫的创新精神。比如上汽,合资30年,别说创新了,甚至连个能值得一提的自主品牌都没有,这样的企业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有什么好处?要它何用?
学习使人进步,但要光明正大
机器啊,建议还是回到讨论畅谈区不断的刷新吧!
院士说这话的初衷是激励创新,这是对的。敢于创新和实现创新确实是很难,仿制是必然要走的一步路。
sumdry 发表于 2013-10-10 14:42
一般学生的做法而已,顶尖的牛逼学生都是钻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对基础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做任何题都是势如 ...
数学理论研究是要伴随大量的计算和基础知识的,这些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哪里来的?难不成都是同一个人凭空研究出来的?
院士说的是实话,忠言往往逆耳。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3-10-10 16:22
院士说的是实话,忠言往往逆耳。
这个实话纯属扯淡!我们的重大装备绝大部份都是第一次制造,以前根本没造过的。不仿制难道意想天开?
仿制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重工产业来说是必经之路,顾院士提的重点不是该不该仿制,或者仿制的意义,也不是仿制和创新的辩证关系。

重点是时至今日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环境和条件的企业单位,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还在墨守成规,需要你创新去走自己的道路,继续仿制于人于己都没有前途。

前一阵中信重工世界首台敞开式无轨运输硬岩掘进机成功试车,http://www.citichmc.com/ShowContent_23_3083.html,这就是重工创新的优秀案例。

这种采访都不会是空穴来风,我个人认为顾院士说这话是有深意,有目的的,甚至是有对象的,在东方电机或其他合作方中,有保守势力在技术发展路线上倾向仿制和跟踪,顾院士所以借助媒体来表明立场。
kingskill 发表于 2013-10-10 13:39
仿制就是无他唯熟而已。这期间也是一个经验的积累和获得。

创新是要有土壤的。积累就是土壤。积累还没到 ...
同时还需要环境啊,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生计奔波,这样确实扼杀了创新潜力啊。
有房有老婆孩子的人,有稳定工资,这样的人才无后顾之忧,一心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