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发现林则徐亲笔信 信中料到英军舰来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13:54
173年前的9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国人则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次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

  近日,有网友爆料说,监利县柘木乡赖桥村村医赖晓平收藏有林则徐的一封亲笔信,这是林则徐在流放新疆途中写给当时的大学士王柏心的。王柏心是监利人。在这封《谴戍伊犁行次兰州致姚春木王冬寿书》中,林则徐详细说明了广东禁烟的原委,如何抵御外侮,还提出“八字”救国要言。

  林则徐信件藏于螺山

  螺山镇,位于长江之滨,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原属监利县,后划归洪湖市。这是晚清大学士王柏心的家乡。

  近日,监利县村医、民间文史爱好者赖晓平,将林则徐写给王柏心的一封书信复印件公诸于世,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林则徐的书信为何流落在螺山镇?他在信中写了什么?他与王柏心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螺山镇寻访林则徐书信真相。

  “这封信是王柏心的后人收藏的。”赖晓平说。2009年,监利县重刊王柏心《百柱堂全集》,赖晓平在螺山镇找到了王柏心的后人王绳福,借用原件复印了林则徐的这封书信。这封书信,共有15页,笔迹隽逸。

  这封信真的是林则徐写的?监利县文史研究专家、县人大CW会原副主任张俊纶说,经过多方求证,证明此书信确为林则徐所写。而且,这封信在林则徐的书信集中也有记载。

  流放途中写长信给好友

  史载,1840年6月,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9月林则徐被革职,并于次年5月被充军伊犁。

  1842年9月3日,林则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兰州,从兰州道员唐树义口中,得知姚椿、王柏心仍在荆南书院,顿时百感交激,提笔向两位友人倾诉衷肠。

  林则徐信中的春木,即姚椿(1777至1853年),字春木,今上海市人。而冬寿,即王柏心,字子寿、冬寿(1799至1873年),晚清学者、治水专家。王柏心与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均为好友。

  道光二十四年,王柏心中进士后,曾任刑部主事。因无意仕途,任职一年,即以“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为辞,回到荆州主持“荆南书院”。而林则徐被流放时,王柏心和姚椿均主持“荆南书院”,他们还教过林则徐的儿子。

  林则徐和王柏心曾经同朝为官,且林则徐主政湖北,行走于江汉平原治理水患,与王柏心多有来往。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英国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他被革职后,王柏心还曾写诗声援。

  信里说预料到英国军舰要来

  该信全文2400多字,分11段。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感谢王、姚两人的关心;二是透露了他从虎门禁烟、领旨谴戍、转而到豫皖“戴罪”治水,再一路带病辗转到兰州的艰辛历程;三是坦露了他坚持抵御外辱,欲以“八字要言”救国的战略;此外,他还表达了对家人的歉意。



  在信中,林则徐对自己的遭遇早有预料,“徐自亥年赴粤,早知身蹈危机。”他详细陈述了广东禁烟原委:“及至羊城,以一纸谕夷,宣布德威,不数日即得其缴烟之稟。收缴之后,并未罪其一人。它国均已遵具,惟义律与积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

  信中,林则徐几乎用了七成的篇幅,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并提出了希望建造大炮、组建水军的战略构想。

  他从抗英的经验教训中,把制船造炮和建立水军提到战略的高度,概括成“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八字要言。他强调武器的改进,更强调军队的士气和对先进武器和技术的掌握,进而大胆地提出雇募斗志旺盛的江、海人民组成水军。

  信尾,他还设想如果东南被敌久踞,“则恢复之策,扼要首在荆、襄,须连结秦、蜀以为之”,即以湖北、湖南、陕西、四川为后方,进行持久抗战,直至把敌人赶出国门。
http://whwb.cjn.cn/html/2013-10/05/content_5229693.htm173年前的9月,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国人则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次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

  近日,有网友爆料说,监利县柘木乡赖桥村村医赖晓平收藏有林则徐的一封亲笔信,这是林则徐在流放新疆途中写给当时的大学士王柏心的。王柏心是监利人。在这封《谴戍伊犁行次兰州致姚春木王冬寿书》中,林则徐详细说明了广东禁烟的原委,如何抵御外侮,还提出“八字”救国要言。

  林则徐信件藏于螺山

  螺山镇,位于长江之滨,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原属监利县,后划归洪湖市。这是晚清大学士王柏心的家乡。

  近日,监利县村医、民间文史爱好者赖晓平,将林则徐写给王柏心的一封书信复印件公诸于世,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

  林则徐的书信为何流落在螺山镇?他在信中写了什么?他与王柏心是什么关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往螺山镇寻访林则徐书信真相。

  “这封信是王柏心的后人收藏的。”赖晓平说。2009年,监利县重刊王柏心《百柱堂全集》,赖晓平在螺山镇找到了王柏心的后人王绳福,借用原件复印了林则徐的这封书信。这封书信,共有15页,笔迹隽逸。

  这封信真的是林则徐写的?监利县文史研究专家、县人大CW会原副主任张俊纶说,经过多方求证,证明此书信确为林则徐所写。而且,这封信在林则徐的书信集中也有记载。

  流放途中写长信给好友

  史载,1840年6月,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9月林则徐被革职,并于次年5月被充军伊犁。

  1842年9月3日,林则徐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兰州,从兰州道员唐树义口中,得知姚椿、王柏心仍在荆南书院,顿时百感交激,提笔向两位友人倾诉衷肠。

  林则徐信中的春木,即姚椿(1777至1853年),字春木,今上海市人。而冬寿,即王柏心,字子寿、冬寿(1799至1873年),晚清学者、治水专家。王柏心与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均为好友。

  道光二十四年,王柏心中进士后,曾任刑部主事。因无意仕途,任职一年,即以“家有老母无人奉养”为辞,回到荆州主持“荆南书院”。而林则徐被流放时,王柏心和姚椿均主持“荆南书院”,他们还教过林则徐的儿子。

  林则徐和王柏心曾经同朝为官,且林则徐主政湖北,行走于江汉平原治理水患,与王柏心多有来往。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英国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他被革职后,王柏心还曾写诗声援。

  信里说预料到英国军舰要来

  该信全文2400多字,分11段。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感谢王、姚两人的关心;二是透露了他从虎门禁烟、领旨谴戍、转而到豫皖“戴罪”治水,再一路带病辗转到兰州的艰辛历程;三是坦露了他坚持抵御外辱,欲以“八字要言”救国的战略;此外,他还表达了对家人的歉意。



  在信中,林则徐对自己的遭遇早有预料,“徐自亥年赴粤,早知身蹈危机。”他详细陈述了广东禁烟原委:“及至羊城,以一纸谕夷,宣布德威,不数日即得其缴烟之稟。收缴之后,并未罪其一人。它国均已遵具,惟义律与积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英夷兵船之来,本在意中。”

  信中,林则徐几乎用了七成的篇幅,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并提出了希望建造大炮、组建水军的战略构想。

  他从抗英的经验教训中,把制船造炮和建立水军提到战略的高度,概括成“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八字要言。他强调武器的改进,更强调军队的士气和对先进武器和技术的掌握,进而大胆地提出雇募斗志旺盛的江、海人民组成水军。

  信尾,他还设想如果东南被敌久踞,“则恢复之策,扼要首在荆、襄,须连结秦、蜀以为之”,即以湖北、湖南、陕西、四川为后方,进行持久抗战,直至把敌人赶出国门。
http://whwb.cjn.cn/html/2013-10/05/content_5229693.htm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文忠公千古!
林则徐老爷子禁烟了,他肯定会料到英国人会打过来了,就是他走了英国人在广州也没占到便宜
林文忠公还发现了左宗棠这位大才,眼光真是毒辣。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3-10-6 21:01
林文忠公还发现了左宗棠这位大才,眼光真是毒辣。
到底咋回事,老左不是跟曾文正有关么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林则徐任云贵总督,老病之躯适逢多事之地,极需帮手,又苦于缺乏合适人选。时任贵州知府的胡林翼向林推荐了左宗棠。胡对左的品学极为赞赏,推崇左为“近日楚材第一人”。之前,林公的好朋友陶澍也对左评价很高。最后左因故未能应聘,林公虽不免遗憾,但对左因此印象深刻。  

左宗棠三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乃绝意进取,埋首读书。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精通荒政及盐、漕、河诸务及方舆地理之学。  

道光二十九年底,林公告老还乡回归故里的途中,船泊湘江,他遣人到十里开外处请左宗棠来舟中叙谈,这就是史书上有名的“湘江夜话”。他俩虽是初次谋面的两代人,却像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开怀畅饮,倾吐积愫。家事、国事、人物、政事,“无所不及”。林公对这位37岁的布衣“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期许良厚。左宗棠对这位65岁的前辈名臣,颂为“天人”,崇敬至极。共同的经世抱负和情趣,填补了他们年龄和身份悬殊的鸿沟,林公丰富的阅历、恳切的言辞使左宗棠听得如醉如痴。林公向左“谈及西域事务”,力主富边强边,给左留下深刻印象,二十多年后左给朋友写信谈及此事,犹如发生在昨日那样历历在目;左后来经略西北,继承了林公的遗志,可以看出湘江夜话对左宗棠的深远影响。  

当时林公已无官在身,也无需请幕僚,请左前来叙谈纯粹是爱才之心所驱,这种毫无功利的举动,是极为可贵的;虽然陶澍和胡林翼均很称赞左宗棠,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林公在老弥之时,仍旧坚持这种“实践”的观点,是很值得宣扬的;他不在乎对方的名望、出身、背景,惟一的标准是才,正所谓识英才于草野之中,不拘一格降人才;他深信左能得到重用,所以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经历,作为一种财富,传授给这位有潜质的人才……林公的这种人才观确实值得大力提倡。湘江夜话之所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就因为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内容,促使人们去思索。  

左宗棠在获知林公逝世的当晚,悲痛之余即写下一副传诵一时的长联: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依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同时又以真挚的感情忆往悼今,写了一封极生动的唁函给林的长子:“……忆去年此日谒公湘水舟次……何图三百余日便成千古,人之云亡,百身莫赎,【悠悠苍天,此恨何极】。窃维公受三朝知遇之恩,名业在霄壤,心期照古今,血气之伦,罔不爱慕,于公复何所撼!中间事变迭乘,艰危丛集,群小比而惎公,天日高悬,旋蒙鉴察,彼人之心,徒极缱绻,亦所谓唾不及天还以自污者也。士之爱慕公者,亦何所恨。惟公扬中外三十余年,经纬万端,巨细俱关国故……”  

林则徐和左宗棠,一面之交的湘江夜话,百年传诵的西北伟业.


清庭知道罪不在林文忠公但牵涉到建卅奴统治问题 注定林则徐提出得策略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天朝的崩溃里面写的蛮详细的
这也不算先知

因为英国人也不是第一次准备玩硬的了 前几任总督都清楚的

卢坤能顶住 因为当时英国只有两条船 数百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