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 本土猪种陷入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3:20
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 本土猪种陷入危机


2013年10月02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每年消费的猪肉已经超过5000万吨,但决定猪肉品质的种猪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本土生猪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出于对成华猪种群延续担忧,业内人士发出了“再也吃不到最地道的回锅肉”的感慨。为什么土生土长的本地优质品种抵不过外来品种?本土猪种如何才能收复失地?经济之声记者采访调查,对这些疑问一探究竟。

  经济之声系列报道《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第一篇《回锅肉猪堪比熊猫 本土猪种陷入危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60多岁的黄阿姨对于回锅肉这道经典川菜始终情有独钟。不过,黄阿姨发现,如今在市场上买的五花肉越吃越没有了肉香味儿。

  黄阿姨:老成都把过节吃“大肉”叫“打牙祭”,但现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大肉”了。

  黄阿姨所说的“大肉”,其实就是一种名为“成华猪”的四川土猪。成华猪肉质很肥,肌内脂肪含量高,在众多川菜大师眼里,要想做出一盘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的回锅肉,川西坝子最有名的土猪——成华猪是最佳食材。

  然而,今年5月份微博上热传的一则消息,让广大吃货们黯然神伤: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濒临绝种,成都仅剩100多头。

  为了避免成华猪遭遇种群灭绝,成都计划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华猪保种场。从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成都市种畜场工作的罗成刚,成了这个保种场的场长。他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精心照料保种场里的猪儿们。

  罗成刚:从数量上说,现在成华猪比大熊猫还少。根据媒体报道大熊猫现在至少还有上千头。但目前纯种的成华猪,几乎也就只剩下成都保种场里的这100来头了。除此之外,在农村也几乎没有饲养者,成都市面上的猪肉几乎全部被外来猪占领,成华猪踪影难寻。

  对于成华猪的现状,为保种场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白林十分担忧。他说,猪种的保护基数一般要在600头以上。而种群数量太少,将导致成华猪近亲交配,使其基因越变越差。

  白林:数量少了,导致近交加剧,没有新的血液进来,要想保护物种永远持续下去,还是有一定困难。

  实际上,成华猪所面临的困境,几乎是我国各地方猪种的共性。包括浙江金华猪、江苏太湖猪、北京黑猪等都曾面临大量减少甚至一度淡出市场的尴尬。据了解,中国猪肉市场规模已达到1万亿元左右。但是95%以上的份额都由洋猪品种占据,最常见的有原产英国的大约克夏猪、原产丹麦的长白猪、原产美国的杜洛克猪等。

  对此,北京市农科院研究员赵书广感受颇深,他长期关注我国地方猪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他告诉记者,中国原本约有125个地方猪种,整理之后只剩下70多种。而这其中,85%的群体数量又呈下降趋势,31个优质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状态。很多土猪品种都上了国家猪品种资源的保护目录。

  赵书广:现在有一个趋势,地方猪种,比较有名的好的猪都面临濒临灭绝。

  这也意味着,如果照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要吃到正宗的回锅肉,正宗的金华火腿,将越来越难。(记者晏琴 田野)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0-02/5343444.shtml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 本土猪种陷入危机


2013年10月02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每年消费的猪肉已经超过5000万吨,但决定猪肉品质的种猪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本土生猪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出于对成华猪种群延续担忧,业内人士发出了“再也吃不到最地道的回锅肉”的感慨。为什么土生土长的本地优质品种抵不过外来品种?本土猪种如何才能收复失地?经济之声记者采访调查,对这些疑问一探究竟。

  经济之声系列报道《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第一篇《回锅肉猪堪比熊猫 本土猪种陷入危机》。

  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60多岁的黄阿姨对于回锅肉这道经典川菜始终情有独钟。不过,黄阿姨发现,如今在市场上买的五花肉越吃越没有了肉香味儿。

  黄阿姨:老成都把过节吃“大肉”叫“打牙祭”,但现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大肉”了。

  黄阿姨所说的“大肉”,其实就是一种名为“成华猪”的四川土猪。成华猪肉质很肥,肌内脂肪含量高,在众多川菜大师眼里,要想做出一盘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的回锅肉,川西坝子最有名的土猪——成华猪是最佳食材。

  然而,今年5月份微博上热传的一则消息,让广大吃货们黯然神伤: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濒临绝种,成都仅剩100多头。

  为了避免成华猪遭遇种群灭绝,成都计划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华猪保种场。从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成都市种畜场工作的罗成刚,成了这个保种场的场长。他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精心照料保种场里的猪儿们。

  罗成刚:从数量上说,现在成华猪比大熊猫还少。根据媒体报道大熊猫现在至少还有上千头。但目前纯种的成华猪,几乎也就只剩下成都保种场里的这100来头了。除此之外,在农村也几乎没有饲养者,成都市面上的猪肉几乎全部被外来猪占领,成华猪踪影难寻。

  对于成华猪的现状,为保种场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白林十分担忧。他说,猪种的保护基数一般要在600头以上。而种群数量太少,将导致成华猪近亲交配,使其基因越变越差。

  白林:数量少了,导致近交加剧,没有新的血液进来,要想保护物种永远持续下去,还是有一定困难。

  实际上,成华猪所面临的困境,几乎是我国各地方猪种的共性。包括浙江金华猪、江苏太湖猪、北京黑猪等都曾面临大量减少甚至一度淡出市场的尴尬。据了解,中国猪肉市场规模已达到1万亿元左右。但是95%以上的份额都由洋猪品种占据,最常见的有原产英国的大约克夏猪、原产丹麦的长白猪、原产美国的杜洛克猪等。

  对此,北京市农科院研究员赵书广感受颇深,他长期关注我国地方猪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他告诉记者,中国原本约有125个地方猪种,整理之后只剩下70多种。而这其中,85%的群体数量又呈下降趋势,31个优质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状态。很多土猪品种都上了国家猪品种资源的保护目录。

  赵书广:现在有一个趋势,地方猪种,比较有名的好的猪都面临濒临灭绝。

  这也意味着,如果照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要吃到正宗的回锅肉,正宗的金华火腿,将越来越难。(记者晏琴 田野)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0-02/5343444.shtml
本土猪种瘦肉率低,生长周期长,肯定竞争不过外来良种猪,可以试下走日本和牛的路线,走高端,或许还是出路,归根到底还是国家对农牧业重视不够,没有多少人有兴趣来改良品种。
猪八戒都变白了,原来应该是黑的。
金华二头乌,枫泾猪还有吗?
造汽 发表于 2013-10-2 13:55
猪八戒都变白了,原来应该是黑的。
金华二头乌,枫泾猪还有吗?
你们自己都不买,人家怎么会养?
猪在变,菜也需要跟着变才行。
中国本土黑猪,现在还有几头?
妓者一脑袋翔也敢出来混,建议引进国外高智商妓者。
中国本土猪种濒临灭绝 回锅肉猪数量少于大熊猫


2013年10月03日    来源:央广网财经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每年消费的猪肉超过5000万吨,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中国养猪业决定猪肉品质的种猪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本土生猪品种已经濒临灭绝的边缘,包像最适合做回锅肉、金华火腿等中国美食的本土猪种都陷入了生存危机。

  四川成都土生土长的成华猪是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经济之声记者从成都市农委了解到,目前成华猪只剩下100多头。为此,成都计划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华猪保种场。

  从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成都市种畜场工作的罗成刚是这个保种场的场长。他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精心照料保种场里的猪儿们。罗成刚告诉记者,从数量上说,现在成华猪比大熊猫还少,成都市面上的猪肉几乎全部被外来猪占领,成华猪难觅踪影。

  罗成刚:现在的成华猪,就是说据我们所了解的就只有我们场里的这一百多头,说实话这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根据媒体的报道,大熊猫也还有一千多只嘛!

  对于成华猪的现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白林十分担忧。他说,目前存留的成华猪种群数量太小,猪种的保护基数一般要在600头以上。种群数量太少,将导致成华基因越变越差。

  白林:对于成华猪来说,现在可能就是在相应的条件下,尽量保持数量吧。实际上现在很多地方猪种都濒临灭绝的,因为现在地方猪种的商业价值体现不出来,养的人少了,自然就消失了。现在能繁殖的母猪数量很少,没有新的血缘补充进来,要想保护这种猪种持续下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实际上,成华猪所面临的困境,几乎是我国各地方猪种的共性。包括浙江金华猪、江苏太湖猪、北京黑猪等都曾面临大量减少甚至一度淡出市场的尴尬。即使是目前保护与推广相对较多的金华猪,在市场占有率上也很有限。

  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经济效益低下,是本土猪种被养殖户抛弃的首要原因。不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认为,本土猪市场化比较低,最根本原因,没有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培育体系。

  专家指出,今后畜牧业的竞争将演变为畜禽良种的竞争和基因资源的竞争。对于我国来说,如果不抓紧积极保护和产业化利用,可能会由于连续定向选择,使得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越来越窄,最终导致可用种质资源的减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认为,要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才能真正保护中国本土猪种:

  王济民:地方品种保护应该说国家也花了不少钱,可能需要保护的品种太多,所以说完全从保护的角度讲肯定是不够的,关键的是要正确处理好这种保护的关系,为保护而保护肯定保护不住,必须是以开发为目标的保护,比如说树立这种以禽业为主体的这种品种培育育种机制的话,企业必须把猪种作为基因来保护,这样它的积极性就很高。如果说为了保护而保护的话,那么谁也没有积极性。从未来的发展角度而言,品种培育的主体肯定是企业,科研机构就是提供方法。





http://www.ce.cn/cysc/sp/info/201310/03/t20131003_1576952.shtml
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 本土猪种为何失守市场?


2013年10月03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世界猪种资源共有300多个品种,我国就饲养了其中的100多种。然而,国内养殖业需要的猪种却主要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近2万头。中国餐桌上少见本土猪肉,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源在哪里?经济之声记者调查《万亿猪肉市场依赖洋血统》第二篇《本土猪种为何失守市场?》。

  在成都市成华猪保种场场长罗成刚的记忆中,成华猪曾经是川西猪种的代表,在80年代中期以前,成都及周边农村几乎都养这种猪。“家家都有黑毛猪”,说的就是成华猪。

  罗成刚:成华猪最大的特点耐粗食,吃一些青饲料。成都是富饶的粮食产地,米糠、麦麸等青饲料可常年供应;同时,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吃肉的机会不多,买肉都挑肥的。因此,好养活、出油又多的成华猪就成了养殖户的首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让人们的口味转而偏向瘦肉,市场对瘦肉生猪需求大增。这让“长的慢、肥肉多”的成华猪逐渐被国外引入的瘦肉型洋白猪所替代。

  这种情况在北方同样存在。北京黑猪也曾遭遇被弃养的尴尬。

  首农相关负责人:咱们地方猪,包括像黑六地方品种猪肉,生长期长,从落地开始,到长成需要6个半月到7个月,长90公斤。但是三洋猪,体长长,长得快,大概5个半到6个月时间,长到120公斤。养猪的人很快见到利益,从数量上愿意做在这个。

  经济效益低下,成了本土猪种被养殖户抛弃的首要原因。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保护与开发利用脱节才是地方猪失去市场的根源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畜牧室主任王济民:

  王济民:本土猪市场化比较低,最根本原因,没有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培育体系。过去都是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主,依靠政府做,效率不好。

  据了解,在2005年以前,中央财政每年用于畜禽资源保护的资金仅有几百万元。到2012年,经费增加到5320万元,即使这样,平均到每个国家级地方猪保护品种的保种经费仅有40万元左右,与实际需要量相差很远。

  以政府力量为主,脱离市场,为保种而保种的机制,也导致地方猪种规模难以扩大。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白林所,猪种在市场上不赚钱,主要是国家保种资金在维持。

  白林:这两年大型养猪场也要养一些地方品种了,有市场上的需求,数量上就会很快地扩大,因为能够赚钱了,就扩大了。

  有市场,才能有发展。专家建议,政府对地方猪种的保护,要紧密围绕市场变化,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的支持,激发企业自身的活力,引导企业优化、改良品种,最终本地猪种在市场中才能得以逆袭。(记者晏琴 田野)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0-03/53440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