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的最后一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55:35
核心提示:印度佛学中国化第一人六祖惠能,1300年前重归故里,他在圆寂前为何匆匆修建两座宝塔?袈裟衣钵为何不再代代相传?一个煞费苦心的决定,一件埋藏千载的秘宝,纪念六祖惠能圆寂一千三百周年,《六祖惠能的最后一年》,《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一天,在印度灵鹫山,三界统领大梵天王化身为莲花座,请佛祖为众生说法,并亲自奉上金波罗花。然而,这一次佛祖却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地拈起金波罗花,展示在众弟子面前。

正当众弟子迷惑不解时,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就在这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之间,一个代表佛教无上心法的宗派,禅宗,诞生了。相传,迦叶为了使法脉常流,将佛祖传下的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的第二代祖师,及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携佛祖亲传秘宝进入中原,脉得以在中国延续。

传至六祖惠能,花开五叶,发扬光大,然而在六祖惠能圆寂前,他却对已经传了三十三代的禅宗秘宝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王鲁湘:公元712年,与孔子、老子统称为中国三圣人的六祖惠能,在南华寺讲经说法已经三十七年,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此时的惠能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世,突然萌生了要回故里新州的念头。于是,他分咐门人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并督促尽早竣工。第二年夏末,工程建造完工,已是年迈之躯的惠能动身前往新州。到达新州的二十来天后,惠能沐浴更衣,端然静坐,直至三更时分,他忽然对弟子们说,“我走了”。就这样,惠能在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如今整整一千三百年过去了,当年的惠能大师把自己生命的起点选择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或许不难理解。但他为何要在自己最后的一年时光中匆匆地在老家新州修建两座宝塔呢?他在圆寂前到底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哪些安排?这些安排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苦心和秘密?

解说:六祖圆寂前的安排,最为世人所关注的莫过于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带入中原的禅宗秘宝的下落,关于这份秘宝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有明确记载,佛祖传给初祖迦叶的金缕袈裟。想当年,惠能来到五祖门下,因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五祖赏识,欲传袈裟衣钵于他。但是惠能敢于接过五祖袈裟,其实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自古以这份袈裟为代表的禅宗秘宝引起过无数的纷争。

话说,惠能得到袈裟当晚连夜离开黄梅寺,可依旧引来了无数的追杀。

徐文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这追兵包含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官方的密探,一部分是江湖匪类,一部分他门下的一些同学,这些同学不服气,因为他们觉得我老师凭什么把这个祖师位置,把传法袈裟给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人,而且这个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受戒,还没有出家,这事太例外了,他们不服气,就跟着去追。追到半路呢,这个时候前面有一个叫惠明的人,(原来)是个武将,是个四品将军,武功很高,轻功很好,他跑到最前面,跑到最前面马上就要追到惠能了,惠能就把这个袈裟往石头上一扔,自己躲到草丛里边藏了起来。

解说:惠明弯腰来拿袈裟,提了几次根本提不动,正当他发楞时,惠能大声说了一句,衣钵是佛家信物,只有心悟,岂可力夺。

徐文明:这个袈裟不光是代表一个信物,还代表一种责任,因为这个祖师的位置不光是意味着权力,更重要的是个职责,一个度脱天下众生的一个职责,一个承担传播佛法重任的这么一个职责。当时惠明没有觉悟,他没有资格来得到祖师的位置,所以他拎不起来。

解说:如果说,像惠明这样的佛门弟子是因为尚未开悟,而执着于表象,那么那些一起追来的江湖匪类和政府官兵的目的就令人疑惑了,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件代表禅宗法脉的袈裟吗?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达摩祖师初到中原时的情形。

连小杰(新兴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看中国禅宗史,达摩给梁武帝请到宫里面去说法,梁武帝让他离开,达摩老祖是潜回江北,一苇渡江,而且从他禅宗的传承人来看,达摩呢选择这个慧可断臂,悲壮,很悲壮,这么一个悲壮的场面出来以后,达摩才把袈裟和其他重要的传承的法脉的宝藏才交给了慧可,这一代代地传下去。

我们从那个唐朝王维给六祖的碑记里面看到一个“禅师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

王鲁湘:这个宝是什么?

连小杰:这个宝是什么?不会只是,不单纯指的是袈裟,应该是有一个宝藏。

解说:宝藏到底是什么?人们最熟悉的袈裟难道只是一个幌子?自达摩祖师携禅宗衣钵进入中原以来,各方争端就从未停歇,坊间猜测,他定是携宝而来,可除了袈裟外,却没有人能说出他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宝。

王鲁湘:达摩老祖到了这个中原以后,然后在传法的过程中间,六次被人下毒。

连小杰:嗯,对。

王鲁湘:最后也是中毒身亡。

连小杰:嗯。

王鲁湘:那么什么人要对他下毒?

连小杰:嗯。

王鲁湘:对他下毒想做什么?是不是冲着这个宝来的?

连小杰:应该会冲着这个宝来,而且六祖真身在南华寺也遭遇了一次给人去砍的一个,一个事件,在六祖圆寂回到南华寺,要他真身供奉在南华寺,有一天夜里,有一个蒙面人呢,进去南华寺,拿刀子往六祖真身的脖子一砍,就砍不进去,因为他不知道真身,每个高僧大德做真身,他要脖子上一个铁,他那个人砍六祖的真身,他不会单单是为了一个仇恨,为了一个什么事情缘故去砍,应该不会。他也是会是冲着那个宝藏,以为这个宝藏他真身里面。


解说:为宝而来的强盗必然空手而归,禅宗代代相传的衣钵到六祖惠能时戛然而止,想必在他圆寂前就已为一切做好了安排。遥想当年,六祖惠能曹溪开脉之后,禅宗风行全国,就连远在长安的唐代国君武则天也对惠能敬仰有加,更曾邀请他到长安说法。虽然最终惠能婉拒了武则天的邀请,但有一种说法是,出于政治智慧,他把那件世人皆知的禅宗圣物金缕袈裟带给了武则天,然而,等到袈裟还来时,已被换成了仿造品。

可是如此重要的宝物,六祖为何要将它拿给武则天呢?种种迹象显示,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佛宝绝不仅仅只是袈裟衣钵,很可能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么已经不再传衣钵的六祖,又把它放到了哪里呢?http://culture.ifeng.com/wenhuad ... 10/29479022_0.shtml核心提示:印度佛学中国化第一人六祖惠能,1300年前重归故里,他在圆寂前为何匆匆修建两座宝塔?袈裟衣钵为何不再代代相传?一个煞费苦心的决定,一件埋藏千载的秘宝,纪念六祖惠能圆寂一千三百周年,《六祖惠能的最后一年》,《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一天,在印度灵鹫山,三界统领大梵天王化身为莲花座,请佛祖为众生说法,并亲自奉上金波罗花。然而,这一次佛祖却没有说话,他只是轻轻地拈起金波罗花,展示在众弟子面前。

正当众弟子迷惑不解时,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就在这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之间,一个代表佛教无上心法的宗派,禅宗,诞生了。相传,迦叶为了使法脉常流,将佛祖传下的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的第二代祖师,及至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携佛祖亲传秘宝进入中原,脉得以在中国延续。

传至六祖惠能,花开五叶,发扬光大,然而在六祖惠能圆寂前,他却对已经传了三十三代的禅宗秘宝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王鲁湘:公元712年,与孔子、老子统称为中国三圣人的六祖惠能,在南华寺讲经说法已经三十七年,像很多高僧大德一样,此时的惠能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世,突然萌生了要回故里新州的念头。于是,他分咐门人到新州的国恩寺建塔,并督促尽早竣工。第二年夏末,工程建造完工,已是年迈之躯的惠能动身前往新州。到达新州的二十来天后,惠能沐浴更衣,端然静坐,直至三更时分,他忽然对弟子们说,“我走了”。就这样,惠能在国恩寺圆寂,世寿76岁。如今整整一千三百年过去了,当年的惠能大师把自己生命的起点选择作为自己生命的终点,或许不难理解。但他为何要在自己最后的一年时光中匆匆地在老家新州修建两座宝塔呢?他在圆寂前到底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哪些安排?这些安排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苦心和秘密?

解说:六祖圆寂前的安排,最为世人所关注的莫过于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带入中原的禅宗秘宝的下落,关于这份秘宝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有明确记载,佛祖传给初祖迦叶的金缕袈裟。想当年,惠能来到五祖门下,因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五祖赏识,欲传袈裟衣钵于他。但是惠能敢于接过五祖袈裟,其实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自古以这份袈裟为代表的禅宗秘宝引起过无数的纷争。

话说,惠能得到袈裟当晚连夜离开黄梅寺,可依旧引来了无数的追杀。

徐文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这追兵包含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官方的密探,一部分是江湖匪类,一部分他门下的一些同学,这些同学不服气,因为他们觉得我老师凭什么把这个祖师位置,把传法袈裟给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人,而且这个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受戒,还没有出家,这事太例外了,他们不服气,就跟着去追。追到半路呢,这个时候前面有一个叫惠明的人,(原来)是个武将,是个四品将军,武功很高,轻功很好,他跑到最前面,跑到最前面马上就要追到惠能了,惠能就把这个袈裟往石头上一扔,自己躲到草丛里边藏了起来。

解说:惠明弯腰来拿袈裟,提了几次根本提不动,正当他发楞时,惠能大声说了一句,衣钵是佛家信物,只有心悟,岂可力夺。

徐文明:这个袈裟不光是代表一个信物,还代表一种责任,因为这个祖师的位置不光是意味着权力,更重要的是个职责,一个度脱天下众生的一个职责,一个承担传播佛法重任的这么一个职责。当时惠明没有觉悟,他没有资格来得到祖师的位置,所以他拎不起来。

解说:如果说,像惠明这样的佛门弟子是因为尚未开悟,而执着于表象,那么那些一起追来的江湖匪类和政府官兵的目的就令人疑惑了,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件代表禅宗法脉的袈裟吗?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达摩祖师初到中原时的情形。

连小杰(新兴县民族宗教局局长):看中国禅宗史,达摩给梁武帝请到宫里面去说法,梁武帝让他离开,达摩老祖是潜回江北,一苇渡江,而且从他禅宗的传承人来看,达摩呢选择这个慧可断臂,悲壮,很悲壮,这么一个悲壮的场面出来以后,达摩才把袈裟和其他重要的传承的法脉的宝藏才交给了慧可,这一代代地传下去。

我们从那个唐朝王维给六祖的碑记里面看到一个“禅师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

王鲁湘:这个宝是什么?

连小杰:这个宝是什么?不会只是,不单纯指的是袈裟,应该是有一个宝藏。

解说:宝藏到底是什么?人们最熟悉的袈裟难道只是一个幌子?自达摩祖师携禅宗衣钵进入中原以来,各方争端就从未停歇,坊间猜测,他定是携宝而来,可除了袈裟外,却没有人能说出他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宝。

王鲁湘:达摩老祖到了这个中原以后,然后在传法的过程中间,六次被人下毒。

连小杰:嗯,对。

王鲁湘:最后也是中毒身亡。

连小杰:嗯。

王鲁湘:那么什么人要对他下毒?

连小杰:嗯。

王鲁湘:对他下毒想做什么?是不是冲着这个宝来的?

连小杰:应该会冲着这个宝来,而且六祖真身在南华寺也遭遇了一次给人去砍的一个,一个事件,在六祖圆寂回到南华寺,要他真身供奉在南华寺,有一天夜里,有一个蒙面人呢,进去南华寺,拿刀子往六祖真身的脖子一砍,就砍不进去,因为他不知道真身,每个高僧大德做真身,他要脖子上一个铁,他那个人砍六祖的真身,他不会单单是为了一个仇恨,为了一个什么事情缘故去砍,应该不会。他也是会是冲着那个宝藏,以为这个宝藏他真身里面。


解说:为宝而来的强盗必然空手而归,禅宗代代相传的衣钵到六祖惠能时戛然而止,想必在他圆寂前就已为一切做好了安排。遥想当年,六祖惠能曹溪开脉之后,禅宗风行全国,就连远在长安的唐代国君武则天也对惠能敬仰有加,更曾邀请他到长安说法。虽然最终惠能婉拒了武则天的邀请,但有一种说法是,出于政治智慧,他把那件世人皆知的禅宗圣物金缕袈裟带给了武则天,然而,等到袈裟还来时,已被换成了仿造品。

可是如此重要的宝物,六祖为何要将它拿给武则天呢?种种迹象显示,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佛宝绝不仅仅只是袈裟衣钵,很可能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么已经不再传衣钵的六祖,又把它放到了哪里呢?http://culture.ifeng.com/wenhuad ... 10/29479022_0.shtml
当年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携佛祖亲传衣钵,代代相传,在圆寂前,六祖惠能却决定不再将已经传了三十三代的衣钵继续传下去。或许,他是为了避免此物再起同门纷争。但同时,江湖和庙堂之中一直盛传着一个流言,那就是除了袈裟衣钵外,禅宗还传有秘宝。
   
    此时的六祖或许已经猜到,在他圆寂后仍不可避免会再次掀起一场争端,可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场争端的开始,竟是一场六祖真身的抢夺。
   
    在惠能的家乡新州,距离国恩寺三公里,有一处山涧,这里正是六祖惠能年轻时为了奉养母亲砍柴的地方,就在24岁时,惠能去市集卖柴,听闻客人诵读佛经,颇有感触的他上前询问,正式这次交谈使他有了北上礼佛的念头,自此走上了求佛之路。奇妙的是,几十年后,已是禅宗六祖的惠能在圆寂时,他的真身再次回到了这片他昔日砍柴的地方。
   
    李绍忠:六祖惠能在公元713年,八月初三那个晚上。
   
    王鲁湘:农历八月初三。
   
    李绍忠:吃完饭,洗完澡,然后呢,在那里坐禅,并且叫他的弟子依次去坐好。
   
    王鲁湘:坐好。
   
    李绍忠:做最后的开释,然后呢就向大家告别嘛,这样一来呢,一下子突然间不见了,直到屋顶上面一股白色的这个云烟。
   
    王鲁湘:云烟。
   
    李绍忠:一直飘走。
   
    王鲁湘:噢,就飘到这个方向来了。
   
    李绍忠:就飘到向南这个方向,飘来到了这儿来。
   
    解说:和大多数无从考证的传说不同,关于六祖化作一缕白烟飘向藏佛坑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它的编造者,是向慕六祖的后世僧人,还是敬仰六祖的新州百姓?事实令人惊讶,这个传说的编造者正是亲自将六祖真身送去藏佛坑的弟子,他们为何要将六祖的真身藏起来?这之中又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李绍忠:因为他知名度太高了嘛。
   
    王鲁湘:对。
   
    李绍忠:影响力度太大。
   
    王鲁湘:嗯。
   
    李绍忠:大家都想拿他的遗体回去供奉。
   
    王鲁湘:对。
   
    李绍忠:所以我们新州人呢早有准备。
   
    王鲁湘:不想让他走。
   
    李绍忠:当然是了,肯定要抢,肯定会有争,所以圆寂以后呢,马什呢,就抬到这里藏起来。
   
    王鲁湘: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这是很隐蔽的地方。
   
    李绍忠:对,藏起来呀,所以这个“藏佛坑”,这个名字就是这样来的,比较秘密,只有我们当地人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他们上门算账,我们就说不知道啊。
   
    王鲁湘:一道白烟走了。
   
    李绍忠:白烟走了,去哪里不清楚呀,就这样说了。
   
    解说:但是,国恩寺僧人和新州百姓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六祖圆寂的消息很快传开,一时间六祖剃度出家的光孝寺,弘法三十七年的南华寺,都赶到国恩寺,争着要将六祖的真身带走,几家寺庙相争之下,谁也不肯让步,相持到最后,有人提议,六祖惠能的真身何去何从应听从他本人的意愿,可以用焚香的办法听取神谕,烟飘向哪里,他的真身就送去哪里。
   
    连小杰:那个点烟的时候是公元713年的农历11月12号。
   
    王鲁湘:嗯。
   
    连小杰:那时候按照我们新历来算已经靠近过年了。
   
    王鲁湘:要刮北风了。
   
    连小杰:要刮北风了。
   
    王鲁湘:不会刮南风。
   
    连小杰:点起香烟的时候,就是刮了南风,那个烟。
   
    王鲁湘:飘在北边。
   
    连小杰:直往被飘,向南华寺方向飘去。
   
    解说:新州的官员、僧侣、百姓因为留不住六祖六祖的真身而悲伤痛哭,地方豪族更是心有不甘,试图强行将六祖的真身留下,然而,就在当晚,国恩寺的僧人们做了同一个梦。
   
    连小杰:六祖跟他们说,不管真身在哪里,心还在新州,而且留下了一句祝福老家的话,任凭天下旱,新州一半收,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
   
    解说:半个月后,六祖真身回到了他生活了37年的弘法道场南华寺,然而,六祖惠能的传奇并未随着他真身归处的尘埃落定而结束,六祖的老家新州,自他圆寂后,从未见过严重的自然灾害,这1300年的风调雨顺是因为梦中六祖一句“此地永无忧”的保佑,还是另有玄机?禅宗代代相传的袈裟已经下落不明,但那件流传于江湖庙堂的宝藏被放在了哪里,在六祖圆寂前的最后一年,他所做的一件事,似乎透露出了些许的蛛丝马迹。
   
    连小杰:在公元712年的夏天,突然呢,叫自己的门徒回新州建了两个塔,一个就是龙山的报恩塔,一个在西经县城的夏院塔,然后在《坛经》记载,是“速令弟子返新州建塔”。
   
    王鲁湘:很急。
   
    连小杰:很急,“速令”。
   
    王鲁湘:“速令”,催的很急。
连小杰:唉,“速令”,六祖在建了两个塔以后,公元713年七月初八,从宝林寺返回国恩寺。最后八月初三在国恩寺圆寂。其实六祖在他圆寂前的一年,速令门徒回新州建两个塔的时候,已经做了一件足以惊天动地,足以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注定是一件大事情的大事。
   
    解说:这件足以影响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大事是什么?一千多年后,人们终于等到了答案。2006年12月28日,国恩寺的两名寺内职工正在寺塔西侧开挖排水沉沙池,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普通的作业,竟然引出了一个惊天的发现。
   
    王鲁湘:那是一个小地宫啊。
   
    连小杰:小地宫一样,唉,对。
   
    王鲁湘:对对对,一个小地宫。
   
    连小杰:发现了宝物。
   
    王鲁湘:啊。
   
    连小杰:发现了宝物以后,国恩寺就马上向上报了以后,就请考古所来继续挖掘,继续挖掘就挖到了原土层,那在原土层我们可以清晰可见,几个唐朝木塔。
   
    王鲁湘:柱础。
   
    连小杰:柱墩的。
   
    王鲁湘:对,几个柱墩,一,二,对,好几个柱墩。
   
    连小杰:柱墩的那个基础的那个孔。
   
    王鲁湘:这个木塔就是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师督促他的弟子在这里,这个急急忙忙建的。
   
    连小杰:报恩塔。
   
    解说:报恩塔下所发现的宝物自然不会是金银珠宝,而是七颗佛教界的最高圣物,舍利,国恩寺的人员翻阅史籍,发现早在九百多年前,人们就曾在同报恩塔一起由六祖惠能命门徒建造的夏院塔中发现过舍利,从1300年前,六祖惠能派门人回新州老家建塔,到两座塔下的舍利被发现,这之中并没有过任何宝塔曾被原址重建或改建的记载,人们推断,这些舍利为六祖惠能亲自瘗埋,同法门寺发现的佛指舍利相比,无疑它的瘗埋者级别要高得多。可以说它是我国现有发现的瘗埋者级别最高的舍利,而同为六祖瘗埋,报恩塔下发现的舍利和夏院塔下发现的佛宝舍利相比又如何呢?或许从装有它们的器函中可以找到答案。
   
    王鲁湘:铜鎏金的金棺。
   
    连小杰:铜鎏金的金棺,里面有一个水晶球,放着里面放着七粒佛舍利。
   
    王鲁湘:对。
   
    连小杰:周边是用稻毂来保护着。
   
    王鲁湘:保护的,从盛装舍利的器具来说,一个银,一个铜鎏金,而且包着那个水晶球是一个金箔包住的,应该说是报恩塔的舍利的级别,会比夏院塔的级别会。
   
    王鲁湘:要高。
   
    连小杰:要高。
   
    解说:国恩寺的僧众猜测,或许这才是六祖惠能留给六祖的真正法宝,而装有它的西域水晶球更让人确信,它是由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一直流传于坊间的禅宗秘宝,一千三百年前,六祖惠能在圆寂前的最后一个月,将它带回了国恩寺,作为镇塔之宝,埋在了报恩塔下。
   
    王鲁湘:七粒有什么讲究吗?
   
    如禅(国恩寺住持):就是七七无穷,便虚空,便法界的意思。
   
    王鲁湘:便虚空便法界。所以七这个数字在佛教里头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如禅:很吉祥的数字。是我们一般持咒七遍。
   
    王鲁湘:持咒七遍。
   
    如禅:持咒啊,念经啊,一般最少的七遍,唉,是这样的。就是达摩祖师从印度请回来七颗舍利子,随身作为一种信物,就是禅宗的传承。
   
    王鲁湘:就是见舍利如见佛。
   
    如禅:对。

解说:然而,关于这七粒舍利至今仍有许多疑惑尚未解开,为什么历史上没有过关于国恩寺舍利的任何记载,或许是因为舍利是极为珍贵的佛宝,如果泄密会引起极大纷争,故秘而不宣,也可能是两百多年前国恩寺的一场大火将有关史料记载烧毁。
   
    然而,在六祖惠能看来,不管是佛舍利还是袈裟,和传法相比,它们都是微不足道的。想当年,世人不理解佛宝的实质,引起了那么多的腥风血雨,六祖惠能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也为了让佛法能够不分门第,大片开花结果,最终决定,不再传衣钵,而将舍利子永远埋在了塔下。


王鲁湘:一千多年来,江湖也好,庙堂也罢,当人们的注意力被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所吸引时,或许正是落入了一个设计好的“圈套”。我们大胆猜测,袈裟只是一个掩护,报恩塔下七枚不为人知的佛舍利才是禅宗代代单传的信物。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中,六祖惠能亲手将它们瘗埋,他决定不再把这最重要的信物传下去,因此也就不再指定禅宗七祖。在他圆寂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在汗牛充栋的佛学经典中,可以说《坛经》是唯一一本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佛经,六祖惠能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他也因此被视为禅宗真正的创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国佛教始祖。有兴趣的话,翻翻这位智者留下的经书,或许您的慧根就会被打开,您的生命将开启一片新天地。好,我们下周见。
我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为啥没有七祖
一堆的传说与灵异事件。。。。。。
呵呵,如果你知道有的人哪怕只管一个人时,也要紧紧拽住这权力,你就知道为什么不能再有七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