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专家为研歼10放弃国外工作 解决管路漏气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9:53
成飞专家为研歼10放弃国外工作 解决管路漏气问题
  

2013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中航工业成飞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十五
  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专家——记全国技术能手、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张开剑
  中航工业成飞总装厂座舱工段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工张开剑先后担任了歼7系列飞机、歼10飞机和“枭龙”飞机座舱操纵系统安装调试负责人,多次荣获成飞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2013年初,被中航工业任命为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工种的首席技能专家。

  好学习的“土专家”
  1988年进厂时,张开剑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毛头小伙”。为了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他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完成了职业技术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培训班的学习,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师。
  1995年,他被招聘到新加坡从事民航飞机地勤维护工作,合同期限是3年。合同到期时,新航的工作人员一再挽留他。因为歼10飞机的研制正如火如荼,急需技术过硬的操作人员充实到研制生产一线,张开剑义无反顾地回到成飞,投身到歼10飞机的研制生产中,实现了“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材”的人生追求。
  实干巧干完成多项革新成果
  张开剑先后参加了歼7系列飞机座舱系统的安装调试,“枭龙”、歼10飞机的试制与生产,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技术难关。在歼10飞机试制过程中,在进行座舱冷气系统导管取样和安装及气密试验时,张开剑发现管路存在漏气问题。他详细观察了每个漏气点,发现是由于采用新的无扩口管接嘴连接的方式有问题。他积极向工艺和设计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解决了漏气问题,保证了飞机交付的节点目标。
  在歼10双座第一架机的研制过程中,双座机前后舱“油门杆”操纵要求协调一致。而在实际安装时,后舱“油门杆”操纵台始终受到前舱操纵台的制约,这一问题成了歼10双座研制过程中的又一个“拦路虎”。重要关头还是张开剑发挥了关键作用,解决了台体与“油门杆”座不协调以及离合器间隙过大的问题,使前后舱“油门杆”都能操纵自如。他以对工作认真和敬业的精神赢得职工们的赞扬,每年所完成的工作量与产品质量、工时都名列前茅。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8-27/5210761.shtml成飞专家为研歼10放弃国外工作 解决管路漏气问题
  

2013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中航工业成飞典型人物系列报道之十五
  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专家——记全国技术能手、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张开剑
  中航工业成飞总装厂座舱工段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工张开剑先后担任了歼7系列飞机、歼10飞机和“枭龙”飞机座舱操纵系统安装调试负责人,多次荣获成飞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2013年初,被中航工业任命为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工种的首席技能专家。

  好学习的“土专家”
  1988年进厂时,张开剑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毛头小伙”。为了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他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完成了职业技术初级、中级、高级专业培训班的学习,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术过硬的高级技师。
  1995年,他被招聘到新加坡从事民航飞机地勤维护工作,合同期限是3年。合同到期时,新航的工作人员一再挽留他。因为歼10飞机的研制正如火如荼,急需技术过硬的操作人员充实到研制生产一线,张开剑义无反顾地回到成飞,投身到歼10飞机的研制生产中,实现了“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成功我成材”的人生追求。
  实干巧干完成多项革新成果
  张开剑先后参加了歼7系列飞机座舱系统的安装调试,“枭龙”、歼10飞机的试制与生产,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技术难关。在歼10飞机试制过程中,在进行座舱冷气系统导管取样和安装及气密试验时,张开剑发现管路存在漏气问题。他详细观察了每个漏气点,发现是由于采用新的无扩口管接嘴连接的方式有问题。他积极向工艺和设计人员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解决了漏气问题,保证了飞机交付的节点目标。
  在歼10双座第一架机的研制过程中,双座机前后舱“油门杆”操纵要求协调一致。而在实际安装时,后舱“油门杆”操纵台始终受到前舱操纵台的制约,这一问题成了歼10双座研制过程中的又一个“拦路虎”。重要关头还是张开剑发挥了关键作用,解决了台体与“油门杆”座不协调以及离合器间隙过大的问题,使前后舱“油门杆”都能操纵自如。他以对工作认真和敬业的精神赢得职工们的赞扬,每年所完成的工作量与产品质量、工时都名列前茅。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8-27/5210761.shtml
 打破常规自创独门技术
  张开剑有着极强的技术攻关探索精神,越是技术难度大,越是积极努力去争取完成。某型飞机PCU系统的试验、调试是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调试方法复杂,操作要求高。
  为了尽快掌握这一关键试验技术,张开剑看图纸、查资料、学习工艺文件,主动向主管设计、工艺人员请教。伴随着飞机度过无数个奋战之夜,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PCU试验、调试技术,而且总结出成套的试验、调试的操作方法,并撰写了技术论文《型号PCU特性参数检测调整方法》,成为成飞PCU试验、调试的行家里手。
  技能革新的标杆

  张开剑在工作中积极思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30余条,成为工段的标兵。在安装某型飞机设备舱的 “环控导管”和“除雾活门”时,由于“除雾活门”的“支臂”是铆接在结构上,导致导管很难安装,每架飞机都要进行导管取样,而且“支臂”经常被拉断。张开剑建议,把该导管分段,同时将支臂改为螺钉连接,彻底解决了这段导管安装难的问题,而且不用每架飞机进行导管取试样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张开剑热爱自己的岗位,脚踏实地地干好工段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几年里,他从未出现过差错,检验、军代表都对他非常满意,他们都说“小伙子干活我们信得过”。
  某型号研制过程中,座舱环控导管取样,座舱供气导管04BC、04DC卡子固定耳片,按照数模要求无法安装。如果更改耳片位置,则需要重新铆接,这样又涉及座舱气密。他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两个固定耳片直接换位,这样既不需要动飞机结构,又不需要重新取样,问题迎刃而解。
  液压系统导管安装过程中,按照数模要求,09BP导管无法找到准确定位并安装。他不断拆装,反复查找定位后,终于找到既能保证导管间隙又能方便安装的定位,得到了设计部门的采纳和应用。 (宋凯 张小洪)
中国现在的确缺少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有创造性的技术工人。

hengning 发表于 2013-8-27 14:40
中国现在的确缺少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有创造性的技术工人。


你说的很滑稽,技术工人负责的是按照给定的工艺流程做出合格的产品。搞创造性的那个是技术人员(工程师)负责的东西。
你说的内容恰恰说明了中国的问题,把责任让不相关的人去担当,而相关责任人却做不好本职工作。所以,产品质量的成本始终成了大问题。
hengning 发表于 2013-8-27 14:40
中国现在的确缺少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有创造性的技术工人。


你说的很滑稽,技术工人负责的是按照给定的工艺流程做出合格的产品。搞创造性的那个是技术人员(工程师)负责的东西。
你说的内容恰恰说明了中国的问题,把责任让不相关的人去担当,而相关责任人却做不好本职工作。所以,产品质量的成本始终成了大问题。


再说这篇八股,从标题就冒着一股崇洋媚外的味道。

懂得中文的都看的出“....为了....而放弃.....”句式,所表达的价值取向的轻重。显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被“放弃”的才是撰笔人眼光里“价值更高”的东西。

这就是裸X们的不断涌现根本来源,搞的社会上下离心离德,道貌岸然。


再说这篇八股,从标题就冒着一股崇洋媚外的味道。

懂得中文的都看的出“....为了....而放弃.....”句式,所表达的价值取向的轻重。显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被“放弃”的才是撰笔人眼光里“价值更高”的东西。

这就是裸X们的不断涌现根本来源,搞的社会上下离心离德,道貌岸然。
你说的很滑稽,技术工人负责的是按照给定的工艺流程做出合格的产品。搞创造性的那个是技术人员(工程师) ...
不懂少开口,新品制造无论军民都是设计工程师和装配一线工人一起指定制造流程的,你以为东西一设计出来就有工艺流程么?还不是一点点摸索出来
风不悲 发表于 2013-8-27 16:49
不懂少开口,新品制造无论军民都是设计工程师和装配一线工人一起指定制造流程的,你以为东西一设计出来就 ...

朋友,天下的工艺流程都是由工程师负责的(无论搞出来的工艺流程是好是坏),不是让工人虾搞出来的。
哪个工人有本事搞工艺了,那么他就该是工程师,而搞不好工艺的所谓“工程师”,就该老老实实地滚回学校学习去,或去当工人,反正得滚蛋。

连基本岗位责任都分不清,产品普遍搞不好那就太自然了,要是某一个偶然被你搞“好”了,算你运气太好了,而不是你干的工作出色。




飞机操纵系统安装调试工种应该是要求最高、最有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一。
值得表扬
赏黄金千两
高级技工我们很缺,其实高级技工不仅仅是手艺好,而且还懂设计,有经验!
两个想法。一线的技术工人,或者说技师吧,对生产装配的理解完全可能比搞设计的工程师高,提出合理化建议很正常,也应该鼓励。毕竟产品是他们生产出来的,谈工程师设计流程,否认技术工人的合理化建议成绩,或者视而不见只能是纸上谈兵的口水客,胡言乱语,为喷而喷,让人鄙视。
放弃新加坡的工作回国,不可否认在经济上作出了牺牲,不能否认人家的爱国爱岗热情。不要乱喷,换位思考,你来干,你能不能做到。他回国的90年代,国家还没有这么多资金投入航空工业,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不该得到表彰吗?
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技术工
omegna2unyz 发表于 2013-8-27 17:03
朋友,天下的工艺流程都是由工程师负责的(无论搞出来的工艺流程是好是坏),不是让工人虾搞出来的。
...
你这种没上过班的愣头青就不要露怯了,不值一驳的东西。。。
中国现在的确缺少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有创造性的技术工人。
omegna2unyz 发表于 2013-8-27 17:03
朋友,天下的工艺流程都是由工程师负责的(无论搞出来的工艺流程是好是坏),不是让工人虾搞出来的。
...
一看就是没上过车间的键盘党,以前车间里德国机器来的时候,有个毛的工艺流程啊,培训后是有个基本流程与维修程序,但基本的还得组织工人技师进行摸索,我们管这叫磨合期,通过磨合发现的具体问题和改进后,结合原有操作规章流程编写新的流程。

一个熟练技工的价值超过一个经理和一车间的机器,中国和美帝人口上我们占优,但高素质人口上持平,高素质技工/飞行员这些的美帝占压倒性优势,这才是国之利器

我们体制有一定原因,技工社会地位偏低,工资太少,在国外,优秀的技工工资和老总是差不了多少的


普及下IPD(集成产品开发)的基本概念—华为的产品竞争力就来自于以IPD为核心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
IPD的理论来源于一个基本常识:故障或缺陷发现、解决得越早,需要付出的代价越小。
因此,IPD开发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各方面的需求,比如市场的,生产的,维护的,而不只是有仅仅考虑最终用户的产品功能需求。也就足说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要将产品的可生产性,可维护性,做为设计的约束条件纳入考量,从而尽重避免后续发现问题而需要变更设计,重新返工的情况。具体的实施手段就是在开发项目组中引入各方面的客户代表对设计进行把关或是直接参与设计。

1、现代战机开发中,飞行员进入设计核心团队已是常态。这就是最终用户代表直接进入设计团队。
2、三代武器项目的开发中,如海狼、F15等,体现的是性能至上的原则,而在四代武器项目的开发中,如弗吉尼亚,F35等项目,可生产性、可维护性、经济可承受性则在项目启动阶段就成为与武器性能指标几乎同等重要的设计约束条件。这其中固然有冷战结束,装备使用环境变化的因素,而更多的影响可能来自于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也就是说体现了"一次把事情做对“能力方面的进步。
3、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设计得出来,但材料或工艺跟不上,生产不出来”,其实是个伪命题。不能保证可生产性的设计,连是个有效的设计都算不上,更不可能与好的或高水平的设计沾什么边。
4、另有种说法:“工艺是生产阶段的事,是设计定型之后,生产定型之前才需要考虑的事”,也是个伪命题。也许工艺的实现是在生产阶段最终确定,但工艺实现的可行性或者是否有可获得的工艺能够支持产品的设计,则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的事情。如果出现前文所述由于安装工艺的要求需要修改原始设计,那就说明这人设计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对“,比一次性成功的设计,水平要差。
5、所以,4楼、7楼的观点是正确的。风同学和mygod也许真的是军工从业相关人员,了解军企现行的运作机制,但我们现在这样做,不代表我们将来仍然这样做,也不代表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领先于世界了。补充一下:华为的IPD是花了亿元以上的代价从IBM引入的,从结果来看,实在是超值。
6、希望风同学和mygod不要光研究开发技术,管理技术也是战斗力哦{:soso_e181:}

普及下IPD(集成产品开发)的基本概念—华为的产品竞争力就来自于以IPD为核心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
IPD的理论来源于一个基本常识:故障或缺陷发现、解决得越早,需要付出的代价越小。
因此,IPD开发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各方面的需求,比如市场的,生产的,维护的,而不只是有仅仅考虑最终用户的产品功能需求。也就足说产品在设计阶段就要将产品的可生产性,可维护性,做为设计的约束条件纳入考量,从而尽重避免后续发现问题而需要变更设计,重新返工的情况。具体的实施手段就是在开发项目组中引入各方面的客户代表对设计进行把关或是直接参与设计。

1、现代战机开发中,飞行员进入设计核心团队已是常态。这就是最终用户代表直接进入设计团队。
2、三代武器项目的开发中,如海狼、F15等,体现的是性能至上的原则,而在四代武器项目的开发中,如弗吉尼亚,F35等项目,可生产性、可维护性、经济可承受性则在项目启动阶段就成为与武器性能指标几乎同等重要的设计约束条件。这其中固然有冷战结束,装备使用环境变化的因素,而更多的影响可能来自于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也就是说体现了"一次把事情做对“能力方面的进步。
3、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设计得出来,但材料或工艺跟不上,生产不出来”,其实是个伪命题。不能保证可生产性的设计,连是个有效的设计都算不上,更不可能与好的或高水平的设计沾什么边。
4、另有种说法:“工艺是生产阶段的事,是设计定型之后,生产定型之前才需要考虑的事”,也是个伪命题。也许工艺的实现是在生产阶段最终确定,但工艺实现的可行性或者是否有可获得的工艺能够支持产品的设计,则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的事情。如果出现前文所述由于安装工艺的要求需要修改原始设计,那就说明这人设计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对“,比一次性成功的设计,水平要差。
5、所以,4楼、7楼的观点是正确的。风同学和mygod也许真的是军工从业相关人员,了解军企现行的运作机制,但我们现在这样做,不代表我们将来仍然这样做,也不代表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领先于世界了。补充一下:华为的IPD是花了亿元以上的代价从IBM引入的,从结果来看,实在是超值。
6、希望风同学和mygod不要光研究开发技术,管理技术也是战斗力哦{:soso_e181:}

geeemen 发表于 2013-8-28 09:44
两个想法。一线的技术工人,或者说技师吧,对生产装配的理解完全可能比搞设计的工程师高,提出合理化建议很 ...


什么叫优厚待遇?放弃优厚待遇回国,这样的人有,但这样的人可能几万个才能出一个。何必说这些呢?不要当读者观众是傻子,
geeemen 发表于 2013-8-28 09:44
两个想法。一线的技术工人,或者说技师吧,对生产装配的理解完全可能比搞设计的工程师高,提出合理化建议很 ...


什么叫优厚待遇?放弃优厚待遇回国,这样的人有,但这样的人可能几万个才能出一个。何必说这些呢?不要当读者观众是傻子,

mymod 发表于 2013-8-28 16:42
一看就是没上过车间的键盘党,以前车间里德国机器来的时候,有个毛的工艺流程啊,培训后是有个基本流程与 ...


靠搞人身攻击?
北鼻,你敢发誓说:要是“omegna2unyz”下过车间,“mymod”死全家,吗?

你说的那个德国机器,那玩意也许在设计时候,就已经把相关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都给编程话了,或者可以自动或由人进行后续加工工艺流程的相关编程制定而已。




mymod 发表于 2013-8-28 16:42
一看就是没上过车间的键盘党,以前车间里德国机器来的时候,有个毛的工艺流程啊,培训后是有个基本流程与 ...


靠搞人身攻击?
北鼻,你敢发誓说:要是“omegna2unyz”下过车间,“mymod”死全家,吗?

你说的那个德国机器,那玩意也许在设计时候,就已经把相关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都给编程话了,或者可以自动或由人进行后续加工工艺流程的相关编程制定而已。



其实前苏联是工人中招考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