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油气田储量值35万亿港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53:32
据统计,目前中国在东海开采的春晓等天然气田,油气贮量高达三千亿立方公尺、七十二亿吨,价值约三十五兆(万亿)港元(约新台币一百四十兆)。更重要的是,中日两国有争议海域位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美国属地关岛之间,紧握太平洋地区的咽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香港报章报导,中日两国对东海分界线的划法一直存在分歧,中方坚持沿用汉代以来的界线,即从琉球群岛深水带,即中国大陆架的伸延尽头划线。日本则主张根据国际法在与两国海岸等距离的地方划线。两条中线之间的海域面积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浙江省的面积。
  中国一家石油公司于一九九五年已在东海春晓天然气田试采成功。去年五月日方指春晓天然气田跨越东海中线,侵害日本利益,挑起争议。
  去年六月,中国外长李肇星建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东海能源,但未获日方接受。其后事态急转直下,日本派出租自挪威的科学考察船勘探东海。今年一月,解放军“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现身春晓天然气田附近。日本也有在野党鼓吹派遣海上自卫队舰艇往此处海域驱逐中国勘探船只。
  “中央社”香港十四日电据统计,目前中国在东海开采的春晓等天然气田,油气贮量高达三千亿立方公尺、七十二亿吨,价值约三十五兆(万亿)港元(约新台币一百四十兆)。更重要的是,中日两国有争议海域位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美国属地关岛之间,紧握太平洋地区的咽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香港报章报导,中日两国对东海分界线的划法一直存在分歧,中方坚持沿用汉代以来的界线,即从琉球群岛深水带,即中国大陆架的伸延尽头划线。日本则主张根据国际法在与两国海岸等距离的地方划线。两条中线之间的海域面积三十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浙江省的面积。
  中国一家石油公司于一九九五年已在东海春晓天然气田试采成功。去年五月日方指春晓天然气田跨越东海中线,侵害日本利益,挑起争议。
  去年六月,中国外长李肇星建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东海能源,但未获日方接受。其后事态急转直下,日本派出租自挪威的科学考察船勘探东海。今年一月,解放军“现代级”导弹驱逐舰现身春晓天然气田附近。日本也有在野党鼓吹派遣海上自卫队舰艇往此处海域驱逐中国勘探船只。
  “中央社”香港十四日电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宁波和浙江的人爽了 可以用天然气 呵呵 支持政府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不光是天然气的 还有渔业方面的
加紧呀,战略资源不能拱手送给敌人。
其实以小日本的特征,要是它有理的话,一定把界线划到我们的门口来了.可它没理,想强来,所以就来个中线.真是狗日的.
[B]以下是引用[I]爱睡觉的猫[/I]在2005-4-15 11:41:00的发言:[/B][BR]宁波和浙江的人爽了 可以用天然气 呵呵 支持政府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不光是天然气的 还有渔业方面的

希望能早点用到,另外不光是宁波人、浙江人有的用,更要让全中国人民都用到。
[em01][em01][em01]
气死小日本。
一点不能丢!!!!!
做好冲突准备,如果事态紧急,宁可第一枪由我方发出,犹豫无异于自杀,如果中国海军再次因为畏战或准备不足,对国民信心损害比击沉几艘日舰造成的外交问题严重的多,决不可做宋襄公!
从国际法的准则来说,应该以大陆架为划分标准。
怎么这个新闻写得好象我们过了 日本单方划的200海里的“中线”一样。
难到我们真的过了??
即使是中间线,我们的春晓油田也没有过。所以日本当初的叫嚣颇有点像伊拉克海湾战争时的情况。但是中国政府也从来没有承认过中间线。所以日本采油,我们当然抗议。
[B]以下是引用[I]leon2003[/I]在2005-4-16 14:04:00的发言:[/B][BR]怎么这个新闻写得好象我们过了 日本单方划的200海里的“中线”一样。
难到我们真的过了??

  春晓油田的故事由来--文摘
              发这帖的用意是想大家多了解事件的背景,从中认清日人的用心,同时想提醒大家,所谓的“日中中间线”是日本单方面提出的,中国从来不承认也不与以评论,即是说我国已看透日人之用心,不为日人作宣传,只管重申我之立场就行了......在此也请大家不要再提那什么线,不要上日人的当.....


              春晓油田:日本挑衅中国?

              自从5月末一家日本报纸报道我东海“春晓”油气田动工的消息后,日本媒体就好像炸了锅一样,开始铺天盖地地批判中国,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威胁论”再度甚嚣尘上。
                有的媒体还使用了醒目的大标题“春晓冲击”来形容此事对日本造成的影响。有的则大呼“日本其实也是资源大国”,按“日中中间线”分界,日方一侧埋藏着1000亿桶原油和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仅原油就价值640万亿日元,平均每个日本人就能分到500万日元,而现在,“中国准备独占东海资源”。

                媒体在抨击中国的同时,批评日本政府对华态度软弱,“没有危机意识,有损国家利益”,各相关部门则互相推诿责任,缺乏协调,关键时刻拿不出硬梆梆的数据来理论“春晓”工程进展的迅速和日本媒体的指责令日本政府备感压力,遂加大了同中方政府的交涉力度,态度也越发地强硬起来。

                在6月9日召开的“东盟10+3”能源部长会议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用吸管吸杯中果汁的方式向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发难,提出所谓的“吸管效应”,强调如果中国在中日海域中间线附近开采油气,就不可避免地会像吸管一样“吸”走属于日本的资源,并要求中方向日本提供相关的采掘数据。张国宝回答说,希望这个争论由冷静、友好的外交渠道继续对话解决。但中川表示,如果中国继续漠视日本的要求,日本就可能派遣调查船到上述海域调查和开采天然气。


              中日“春晓油田”之争愈演愈烈 抗争还是合作影响中日关系走向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13日报道:12日,日本政府在东中国海日中中间线的日本一方海域进行的海洋资源调查活动,受到了中国船只的干扰。干扰日本方面调查活动的是几艘中国海军所属的小型船只。它们采取阻挡日本调查船前进的方式进行干扰。为此,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开始加强对周边海域的监视。
                由于中国在该海域接近日中中间线处进行天然气开发,因此日本政府担心日本的权益受到侵害,在中方不提供相关数据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在日本一方海域进行调查。据知情人士说,日本政府租借的调查船从7日开始对海底的地质结构进行立体调查。但在9日突然出现数艘约2000吨级的船只,挡住了调查船的前进路线。

                日本调查船以“妨碍航行”为由要求对方改变航路,但对方置之不理。于是日方调查船只好绕道而行,避免与其接触。尽管调查船的活动海域是在日中中间线日本一方,但中国政府却声称此处为中国海域。
                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回答中国媒体的电话咨询时表示,经查在该海域没有此类事件发生。日本驻华使馆方面也表示,《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是完全失实的。

                但是无论如何,日本租用的调查船正在东海一带活动,而且将进行至今年10月,这样的调查活动是在中日有争议的专属经济水域中进行的,这必然留下中日间继续冲突的火种,而中日在东海能源问题上是抗争还是合作,这极大影响着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向。

              一、围绕“春晓油田”的中日之争

                近年来,中国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浙江和上海输送25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一共进行了4轮海上油气对外合作招标。东海的对外招标放在1993年的第四轮对外招标。春晓油气田是当时的新星石油公司自营的。早在1995年,新星公司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因为市场和资金问题,新星欲引进外资共同开发。2000年3月,新星公司被中石化整体收购。2003年8月19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及美国优尼科公司就共同勘探、开发和销售中国东海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和凝析油资源达成协议。协议包括5个合同,均位于东海的西湖凹陷,其中有3个勘探合同区和2个开发合同区,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分别享有本项目30%的权益,壳牌与优尼科各拥有其中20%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将担任所有上述5个合同区块的作业者。在作业公司的框架下,中国石化将牵头东海西湖天然气市场营销部,负责项目天然气的联合销售。在石油合同签字后,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将分别获得相应补偿。上述5个石油合同于2003年8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春晓是5个石油合同中第一个投入开发的项目,预计将于2005年中期投产并向华东地区的用户供气。

                在签定这项协议后,中国及外国的合作者从今年开始动工,5月下旬,日本方面发现中国开始开掘春晓油气田群中的“春晓”,而在6月下旬,又开始开掘春晓油气田群中的“天外天”油气田。

                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次日,他们就开始在《东京新闻》上连续刊出了《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述评。这些文章指称中国“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惊呼“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在6月10日提出的《维护海洋权益报告书》建议日本政府设置以首相为首的“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制订综合性海洋权益保护措施,尽早在东海海域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展开海洋资源调查,并允许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石油气等资源。目前日本政府已接受自民党的建议,于6月11日正式决定设立“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

                自民党方面认为:中国方面开采“春晓”油气田,有可能通过地下矿脉,将日本方面的矿脉中的天然气采走,因此强烈要求日本方面迅速采取行动。他们还认为:根据国际海洋法条约,在境界线由于双方看法不一致而没有最后划定之前,相关国家应该为达到一致做最大的努力,不应妨碍和危及相关国家各方达成一致的进程,而中国违背了该条约。有的媒体还抱怨日本政府,东京的帝国石油等4个民间公司40年前就要求开采东海油气田,但是由于中日双方水域的分界线没有最后划定,政府没有给予这4个公司作为开采前提的“矿业权”,而让中国“先下手为强”。

                7月7日上午10时,日本政府租用的调查船“拉姆佛姆毕可特”号(排水量10297吨)开始在距离日本方面主张的中日中间线日本侧30公里处开始调查,为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于当日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这次调查从日方主张的中日中间线侧30公里处开始,对长度约200公里的海域进行调查,调查船通过向海底发射声波并根据其反射波来调查海底的地质构造,调查预计将持续到10月份,总费用约耗资30亿日元。

                对此,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于7日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王毅指出:东海尚未划界,中日在此问题上存在争议。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主张,中方从未承认,也不可能承认。日方这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的做法中方不能接受,日方这种挑?g行为十分危险,中方坚决反对。

              二、中日“大陆架”与“中间线”之争由来以久,一朝一夕难以解决,这更增添了中日“春晓油田”之争的危险性。

                早在70年代初,联合国将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EEZ)作为问题提出,而美国和日本等以保障船舶航行自由为理由,反对EEZ的确立,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坚决拥护确立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1977年以后,“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经济水域资源管理原则”成了现代海洋法的基本理念,但在日本海西部、东海与黄海,都只有12海里领海权,而EEZ没有被界定,中国、日本、韩国都可以互惠地进入对方水域从事捕鱼等活动。日本也赞成这种措施,因为当时日本捕鱼能力远胜过对方,日本一国在对方海域中的捕鱼量比中国和韩国在日本一方捕鱼的总量还要多。而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韩国在日本这方的捕鱼量超过日本在对方水域捕鱼量的2-3倍,于是,日本在1996年2月20日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条约,确认了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但在东海,由于中日双方的海岸线距离接近,不适用于200海里的原则,日本援用国际法庭的案例,主张在中日两国的“中间点”划线,但中国主张以大陆架(水深不足200米的水域)自然延伸来决定界线,中国大陆架的要求抵及冲绳海槽,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大陆架是不相连的,海槽可作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日本则主张采用等距离线或中间线划分大陆架,并认为海槽仅是两国大陆边缘延伸中偶然的凹陷,日本的200海里大陆架要求不受其影响。

                有关大陆架划界的争议问题,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有关国家在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下,通过友好协商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明确“应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正解决”。这是对1958年《大陆架公约》的修正。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如果没有协议,也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可采用中间线等距离原则划定疆界。但该公约在以后执行中遇到了很大矛盾。1969年,国际法院在对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中认定,争议中的边境将通过当事国的协议并依照公平原则来加以划定,并确认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权利上的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1982年公约规定便体现此精神。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是,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应优先于中间线和等距离线;中间线和等距离线只有在符合公平原则时方可使用;中间线和等距离线仅可作为争议方开始谈判的出发点。

                而中日之间没有划界协议。日方提出的东海“中间线”,没有经过中日双方协商,未得到过中方同意,同时日本也不接受中国的“大陆架”理论。在这次中日之争中,中国方面是在日方主张的“中间线”的中国侧进行开掘活动的,而日本却是在中国主张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之内进行探测活动的。

              三、争夺,会使中日关系“擦枪走火”,只有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中日能源之争,有着深刻的背景。

                中国在1993年开始成为成品油?艚?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艚?口国,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63亿7000万桶,占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2020年,中国将进口原油约490亿桶,占中国消费量的70%。国际能源机构认为,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7%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超过这一界限,就需要采取包括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在内的一系列应急措施。然而,迄今为止,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尚属空白,应变能力很弱,一旦国内外发生不测事变,将对大局产生严重影响。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内却几乎没有任何石油资源,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88%,而中东是世界的“大油库”,又是世界的大火药库,几十年来没有消停过,美国对伊拉克占领政策的失败,更加大了中东的不稳定因素,中东地区与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仇恨与日俱增,而日本现在不识时务地把自己紧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这样,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意味着把国家的生命线建立在不稳定的因素上,因此就近寻找其它的能源出路,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日本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这样,中日钓鱼岛水域的能源之争的表面化,就成了历史的宿命。

                但是,历史为中日双方所选择的道路,却是合作高于竞争,特别是不能作为敌人抗争。因此,“春晓油气田”之争,是考验中日两国领导人政治与外交智能的试金石。

                日本方面的调查船活动在中国方面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内,而中日双方有关专属经济区的主张又不能在一朝一夕内得到解决,那么中国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如果中国方面的手段是强硬的,那么日本方面会怎样对应?如果日本方面也采取强硬的措施,那么后果将不可想象,很可能“擦枪走火”,有可能变成军事的对立。

                而与此不同的,则是一条合作的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昭奎指出:日本每单位能源消耗所生产的GDP相当于美国的2.76倍、中国的大约6倍。如果中国在加强自身努力的同时,注意引进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效果不下于开发出若干个超级大油田,既能缓和日趋紧张的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又有利于环保。

                可以说在能源问题上,中日正处在“是以竞争为重还是以合作为重”的十字路口上。为了加强合作缓解竞争,中日应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政治关系冰冷”局面;应避免进行只考虑本国利益而将他国利益置之度外的过度竞争;应坚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所体现的“地区高于双边”原则,就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开展地区性多边对话,仿效欧洲从“煤钢共同体”走向联合的经验,通过加强能源合作推进亚洲地区全面合作,此外,也值得考虑利用日本对华ODA来大幅度加快其先进的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向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转移。

                最近日本一些政客大肆渲染中国同日本争夺东海油气资源,他们忘记了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有相当部分恰恰是日本设在中国的生产据点所消费的生产耗能与日本向中国出口大量汽车等消费品所引起的民生耗能。他们一方面大谈“中国特需”、“中国机遇”,承认中日经济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另一方面却制造所谓“中国能源威胁论”与“中日能源冲突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也是缺乏起码常识与良知的表现。

                《朝日新闻》在6月23日的社论中指出:对中国方面的提案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拒绝,而应该认认真真听一下提案的内容,以出资为条件,引出利用天然气的有利条件,也许还可以开辟出这样的路:就是以中国的的资料为基础,日本也在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开发。

              无视中国的强烈反对 日本调查船逼近东海油田
              2004年07月08日
              国际在线消息:据最新消息,不顾中国抗议,调查东海资源的日本调查船已于7月4日离开日本冲绳那霸港,逼近中国东海春晓油田。日本这次以调查领海资源为名而派遣的探测船,将在被日本划为“中间线”的中日领海附近停留3个月。
                  这艘重达100吨的调查船是日本以30亿日元从挪威租借的,具有立体探测机能,能对海底天然气与石油存量进行高度准确的测量。
                  日本态度日趋强硬
                  
              日本政府7月6日发表防卫白皮书,指中国的高科技军事能力正提高,同时中国在接近钓鱼台水域展开海事研究,有需要密切监察情况。报告指,中国军力发展的重点已经由数量转为质量,提升应付现代战争的能力,中国正将核子、导弹和海空军力量现代化,当局必须小心观察,确定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目标不会超过中国防卫所需的规模,并要多加注意中国日后的军事发展。

                  
              而日本的主要媒体《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近日纷纷发表文章,《读卖新闻》的社论说,中国加强在“日中中间线”中国一侧开采石油气是因为“日本政府过多地考虑日中两国的关系,一部分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政治家也向政府施加压力,以至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利益。日本应该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调整海洋战略”。

                  
              《日本产经新闻》7月5日刊登了一篇以《东支那海调查,别让它成为中国海》为标题的社论,为这次日本政府不畏中方反对,“勇敢迈进”到春晓油田的行动叫好。

                  无视中国强烈反对
                  
              在此之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6月23日乘坐海上保安厅飞机在“春晓”油气田上空视察后,于6月29日表示,日政府已决定于7月上旬派海洋调查船前往东海中日海域中间线日方一侧调查海底资源。

                  
              针对此事,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6月30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正式对日本要在中国专属经济区进行海底石油天然气调查表示担忧。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也发表谈话指出,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应通过谈判解决,“中方希望日方从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东海地区的稳定出发,慎重行事,尤其不要采取任何损及中国利益以及可能导致事态复杂化的行动”。

                  拒绝中国联合开发建议
                  
              早在6月22日,中国外长李肇星在青岛同日本外相川口顺子举行会谈时,建议两国共同开发海上天然气。然而川口要求中国提供“春晓油气田”等中国在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内开发的一系列海底油气田的具体位置、掘井深度以及其他试验开采数据等有关的详细资料,并倒打一耙,表示担心中国可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资源权益。

                  日本负责能源政策的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则在日本国内回应称:“我们对中国的提案不感兴趣,在这方面,我们不考虑联合开发。”
                  可能引发两国新争端
                  
              日本政府决定在“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真正实施单独开发也决非易事。因为日本在“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开采海底资源,与中国在“日中中间线”中国一侧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性质完全不同,中国是在连日本自己也承认的中国专属经济区内开采海底资源的,而日本单方面确定的“日中中间线”中国政府是不承认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这一海域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可以共同开发,但决不允许日本擅自开采。如果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必然会导致中日两国之间的激烈争端。

                  
              有报道分析说,现在,中国在东海海域日中两国‘中间线’附近进行天然气田开发,已经成为导致两国发生摩擦的新火种。围绕着东海资源问题,日本今后和中国发生摩擦的可能性将增加。

                  日本分析家也认为,中日两国之间的海底资源之争将成为历史问题、钓鱼岛等领土问题之后,又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
      
               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评析
              陈尚君
中日“春晓油田”之争愈演愈烈 抗争还是合作影响中日关系走向(ZT)

              据《日本经济新闻》7月13日报道:12日,日本政府在东中国海日中中间线的日本一方海域进行的海洋资源调查活动,受到了中国船只的干扰。干扰日本方面调查活动的是几艘中国海军所属的小型船只。它们采取阻挡日本调查船前进的方式进行干扰。为此,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开始加强对周边海域的监视。
                由于中国在该海域接近日中中间线处进行天然气开发,因此日本政府担心日本的权益受到侵害,在中方不提供相关数据的情况下,日本开始在日本一方海域进行调查。据知情人士说,日本政府租借的调查船从7日开始对海底的地质结构进行立体调查。但在9日突然出现数艘约2000吨级的船只,挡住了调查船的前进路线。

                日本调查船以“妨碍航行”为由要求对方改变航路,但对方置之不理。于是日方调查船只好绕道而行,避免与其接触。尽管调查船的活动海域是在日中中间线日本一方,但中国政府却声称此处为中国海域。
                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回答中国媒体的电话咨询时表示,经查在该海域没有此类事件发生。日本驻华使馆方面也表示,《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是完全失实的。

                但是无论如何,日本租用的调查船正在东海一带活动,而且将进行至今年10月,这样的调查活动是在中日有争议的专属经济水域中进行的,这必然留下中日间继续冲突的火种,而中日在东海能源问题上是抗争还是合作,这极大影响着今后中日关系的走向。

              一、围绕“春晓油田”的中日之争

                近年来,中国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春晓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春晓”开采设施建成后,通过海底管道每年可向浙江和上海输送25亿立方米天然气。

                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一共进行了4轮海上油气对外合作招标。东海的对外招标放在1993年的第四轮对外招标。春晓油气田是当时的新星石油公司自营的。早在1995年,新星公司就在该区域试采成功。因为市场和资金问题,新星欲引进外资共同开发。2000年3月,新星公司被中石化整体收购。2003年8月19日,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及美国优尼科公司就共同勘探、开发和销售中国东海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和凝析油资源达成协议。协议包括5个合同,均位于东海的西湖凹陷,其中有3个勘探合同区和2个开发合同区,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分别享有本项目30%的权益,壳牌与优尼科各拥有其中20%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将担任所有上述5个合同区块的作业者。在作业公司的框架下,中国石化将牵头东海西湖天然气市场营销部,负责项目天然气的联合销售。在石油合同签字后,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将分别获得相应补偿。上述5个石油合同于2003年8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春晓是5个石油合同中第一个投入开发的项目,预计将于2005年中期投产并向华东地区的用户供气。

                在签定这项协议后,中国及外国的合作者从今年开始动工,5月下旬,日本方面发现中国开始开掘春晓油气田群中的“春晓”,而在6月下旬,又开始开掘春晓油气田群中的“天外天”油气田。

                5月27日,日本《东京新闻》记者和日本杏林大学教授平松茂雄乘坐飞机对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次日,他们就开始在《东京新闻》上连续刊出了《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述评。这些文章指称中国“春晓”天然气田的位置距离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两国东海“中间线”只有5公里,惊呼“中国在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在6月10日提出的《维护海洋权益报告书》建议日本政府设置以首相为首的“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制订综合性海洋权益保护措施,尽早在东海海域日中中间线日本一侧展开海洋资源调查,并允许民间企业在这一海域开采石油气等资源。目前日本政府已接受自民党的建议,于6月11日正式决定设立“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

                自民党方面认为:中国方面开采“春晓”油气田,有可能通过地下矿脉,将日本方面的矿脉中的天然气采走,因此强烈要求日本方面迅速采取行动。他们还认为:根据国际海洋法条约,在境界线由于双方看法不一致而没有最后划定之前,相关国家应该为达到一致做最大的努力,不应妨碍和危及相关国家各方达成一致的进程,而中国违背了该条约。有的媒体还抱怨日本政府,东京的帝国石油等4个民间公司40年前就要求开采东海油气田,但是由于中日双方水域的分界线没有最后划定,政府没有给予这4个公司作为开采前提的“矿业权”,而让中国“先下手为强”。

                7月7日上午10时,日本政府租用的调查船“拉姆佛姆毕可特”号(排水量10297吨)开始在距离日本方面主张的中日中间线日本侧30公里处开始调查,为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于当日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这次调查从日方主张的中日中间线侧30公里处开始,对长度约200公里的海域进行调查,调查船通过向海底发射声波并根据其反射波来调查海底的地质构造,调查预计将持续到10月份,总费用约耗资30亿日元。

                对此,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于7日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王毅指出:东海尚未划界,中日在此问题上存在争议。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主张,中方从未承认,也不可能承认。日方这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的做法中方不能接受,日方这种挑?g行为十分危险,中方坚决反对。

              二、中日“大陆架”与“中间线”之争由来以久,一朝一夕难以解决,这更增添了中日“春晓油田”之争的危险性。

                早在70年代初,联合国将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EEZ)作为问题提出,而美国和日本等以保障船舶航行自由为理由,反对EEZ的确立,而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坚决拥护确立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1977年以后,“12海里领海权+200海里经济水域资源管理原则”成了现代海洋法的基本理念,但在日本海西部、东海与黄海,都只有12海里领海权,而EEZ没有被界定,中国、日本、韩国都可以互惠地进入对方水域从事捕鱼等活动。日本也赞成这种措施,因为当时日本捕鱼能力远胜过对方,日本一国在对方海域中的捕鱼量比中国和韩国在日本一方捕鱼的总量还要多。而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韩国在日本这方的捕鱼量超过日本在对方水域捕鱼量的2-3倍,于是,日本在1996年2月20日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条约,确认了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但在东海,由于中日双方的海岸线距离接近,不适用于200海里的原则,日本援用国际法庭的案例,主张在中日两国的“中间点”划线,但中国主张以大陆架(水深不足200米的水域)自然延伸来决定界线,中国大陆架的要求抵及冲绳海槽,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大陆架是不相连的,海槽可作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日本则主张采用等距离线或中间线划分大陆架,并认为海槽仅是两国大陆边缘延伸中偶然的凹陷,日本的200海里大陆架要求不受其影响。

                有关大陆架划界的争议问题,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有关国家在考虑到一切有关情况下,通过友好协商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明确“应以协议划定,以便得到公正解决”。这是对1958年《大陆架公约》的修正。1958年大陆架公约规定,如果没有协议,也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就可采用中间线等距离原则划定疆界。但该公约在以后执行中遇到了很大矛盾。1969年,国际法院在对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中认定,争议中的边境将通过当事国的协议并依照公平原则来加以划定,并确认等距离原则不是大陆架权利上的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1982年公约规定便体现此精神。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是,通过协商达成协议应优先于中间线和等距离线;中间线和等距离线只有在符合公平原则时方可使用;中间线和等距离线仅可作为争议方开始谈判的出发点。

                而中日之间没有划界协议。日方提出的东海“中间线”,没有经过中日双方协商,未得到过中方同意,同时日本也不接受中国的“大陆架”理论。在这次中日之争中,中国方面是在日方主张的“中间线”的中国侧进行开掘活动的,而日本却是在中国主张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之内进行探测活动的。

              三、争夺,会使中日关系“擦枪走火”,只有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中日能源之争,有着深刻的背景。

                中国在1993年开始成为成品油?艚?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艚?口国,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达到63亿7000万桶,占当年石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的主要油田都已接近生产结束期。2020年,中国将进口原油约490亿桶,占中国消费量的70%。国际能源机构认为,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需求量的7%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线,超过这一界限,就需要采取包括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在内的一系列应急措施。然而,迄今为止,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尚属空白,应变能力很弱,一旦国内外发生不测事变,将对大局产生严重影响。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内却几乎没有任何石油资源,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高达88%,而中东是世界的“大油库”,又是世界的大火药库,几十年来没有消停过,美国对伊拉克占领政策的失败,更加大了中东的不稳定因素,中东地区与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仇恨与日俱增,而日本现在不识时务地把自己紧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这样,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意味着把国家的生命线建立在不稳定的因素上,因此就近寻找其它的能源出路,不仅是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日本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这样,中日钓鱼岛水域的能源之争的表面化,就成了历史的宿命。

                但是,历史为中日双方所选择的道路,却是合作高于竞争,特别是不能作为敌人抗争。因此,“春晓油气田”之争,是考验中日两国领导人政治与外交智能的试金石。

                日本方面的调查船活动在中国方面所主张的专属经济区内,而中日双方有关专属经济区的主张又不能在一朝一夕内得到解决,那么中国方面一定会有所作为。如果中国方面的手段是强硬的,那么日本方面会怎样对应?如果日本方面也采取强硬的措施,那么后果将不可想象,很可能“擦枪走火”,有可能变成军事的对立。

                而与此不同的,则是一条合作的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昭奎指出:日本每单位能源消耗所生产的GDP相当于美国的2.76倍、中国的大约6倍。如果中国在加强自身努力的同时,注意引进日本先进的节能技术,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效果不下于开发出若干个超级大油田,既能缓和日趋紧张的国际能源市场竞争,又有利于环保。

                可以说在能源问题上,中日正处在“是以竞争为重还是以合作为重”的十字路口上。为了加强合作缓解竞争,中日应尽快改变目前这种“政治关系冰冷”局面;应避免进行只考虑本国利益而将他国利益置之度外的过度竞争;应坚持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所体现的“地区高于双边”原则,就建立东亚能源共同体开展地区性多边对话,仿效欧洲从“煤钢共同体”走向联合的经验,通过加强能源合作推进亚洲地区全面合作,此外,也值得考虑利用日本对华ODA来大幅度加快其先进的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向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转移。

                最近日本一些政客大肆渲染中国同日本争夺东海油气资源,他们忘记了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有相当部分恰恰是日本设在中国的生产据点所消费的生产耗能与日本向中国出口大量汽车等消费品所引起的民生耗能。他们一方面大谈“中国特需”、“中国机遇”,承认中日经济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另一方面却制造所谓“中国能源威胁论”与“中日能源冲突论”,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也是缺乏起码常识与良知的表现。

                《朝日新闻》在6月23日的社论中指出:对中国方面的提案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拒绝,而应该认认真真听一下提案的内容,以出资为条件,引出利用天然气的有利条件,也许还可以开辟出这样的路:就是以中国的的资料为基础,日本也在中间线的日本一侧开发。

              无视中国的强烈反对 日本调查船逼近东海油田
              2004年07月08日
              国际在线消息:据最新消息,不顾中国抗议,调查东海资源的日本调查船已于7月4日离开日本冲绳那霸港,逼近中国东海春晓油田。日本这次以调查领海资源为名而派遣的探测船,将在被日本划为“中间线”的中日领海附近停留3个月。
                  这艘重达100吨的调查船是日本以30亿日元从挪威租借的,具有立体探测机能,能对海底天然气与石油存量进行高度准确的测量。
                  日本态度日趋强硬
                  
              日本政府7月6日发表防卫白皮书,指中国的高科技军事能力正提高,同时中国在接近钓鱼台水域展开海事研究,有需要密切监察情况。报告指,中国军力发展的重点已经由数量转为质量,提升应付现代战争的能力,中国正将核子、导弹和海空军力量现代化,当局必须小心观察,确定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目标不会超过中国防卫所需的规模,并要多加注意中国日后的军事发展。
35万亿,真的假的?我们拼了老命也要守住他  
   为了中华民族,为了毛大爷~~~
35万亿[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但凡别人有意见了.
咱家就丢出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