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某团一火箭筒手私自掏钱买测风仪 演习震惊全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2:35:11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8/19/28770627_0.shtml

一支“测风仪”引发的风波

本报特约记者 梁申虎 丁雅涵 李胜强

沙场观阵

法宝是支测风仪

一枚枚四○火箭弹呼啸着直扑目标,瞬间打哑了“敌”堑壕内的火力点……7月下旬,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机步团的一场实兵实弹演练,在暑气笼罩的伏牛山麓打得如火如荼。

突然,峡谷间起风了。“风一捣乱,就有看头了!”该团一连连长楚科纬说,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受风影响很大,射手需要根据副射手判定的风向、风速,恰当调整瞄准镜上的分划刻度、选择瞄准角度。可以说,副射手“听风辨向”的功夫,决定着射击命中率。

果不其然。因为副射手要准确测风,各射击组射击频率明显放缓。

就在这时,远端的12号火箭筒却火光频闪,发炮连珠,一个个目标应声而落。没过多久,进攻通道内剩下的“敌”目标被12号射手尽数摧毁。

这个射击组牛!所有人都朝12号火箭筒望过去。一问才知,他们百发百中的“法宝”,竟是副射手杨意手里的一支测风仪。

年初,杨意休假登山时发现,一些“驴友”的户外器材特别便携好使。比如测风仪,一个不超过10块钱,3片风叶一转,刻度盘上就显示出风向,风速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有心的杨意就买了一个。

以前测风,他跟其他射击组一样,靠的是经验:3级树叶直摇晃,4级叶响枝微动,5级尘飞舞纸张,6级红旗飘不停。没树没旗怎么判?就随手扬把土,心中默念1、2、3……

现在,当别人还在估算风速、辨别风向的时候,他按照测风仪提供的数值,早把火箭弹打出膛了。

正因如此,好多射手不服气,说测风仪不是制式装备,这个头功有作弊嫌疑。对此,楚连长一句话顶了回去:“如果在战场上,杨意靠这个测风仪,迅速拔了敌人的火力点,这个头功算不算数?”

火线对话

“测风者”如是说

记者:你们把买来的测风仪带上训练场,有没有顾虑?

副射手杨意:没有顾虑是假的。但是,当我看到一个个“敌”地堡被我们准确摧毁,我就想通了,我们不是常说打赢就是硬道理吗?

射手刘权:最初我也不赞成,现在特别开心。当杨意第一次用那么快的速度报给我风向风力,还是用“米/秒”来描述的时候,我都愣了。当时就一个字:爽!

记者:你想到用测风仪,是不是老办法不管用呢?

杨意:不是。教材上的口诀测风法,都是老射手宝贵的经验总结。只要经过反复强化训练,也能成为一个反应很快的“测风者”。

记者:过去所有人都是这样练成尖子的,为什么你会想到要改变呢?

杨意:说实话,我平时用口诀法训练的时候,成绩时好时坏,也许没练到家吧。更关键的是,四○火箭筒的刻度对应的风速是“米/秒”,我们的口诀测的却是概略的“风级”。但有了测风仪就不一样了,每一次都是标准操作,又快又准。所以当时我一看到测风仪,马上想到四○火箭筒,想都没想就买了。

记者:听说连长还表扬你了?

杨意:呵呵,连长夸我休假登山脑子里还想着四○火箭筒。说军人就应该这样,时时刻刻带着打仗的意识去琢磨事儿。

再起余波

打仗,只有一招是不够的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没过几天,一连突然接到团里紧急拉动命令,全员全装奔赴集结地域参加演练。很多新战士都带上了测风仪。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跟头说栽就栽——

压制“敌”火力点时,列兵王善主动请缨打头阵,一番侧姿匍匐后迅速占据了有利射击位置。

该测风了!王善赶紧从挎包里掏出测风仪,却傻了眼:测风仪竟然只剩下了1片风叶!显然,另外2片风叶在刚才匍匐前进时折断了。

匆忙间,王善想起了老口诀,无奈乱了阵脚,几次测定都有明显偏差。

“没想到,虽然带着测风仪,仗还是打输了。”许多战士郁闷不已。

郁闷的不只他们。前出的侦察分队夜里才回,比预定时间晚了足足两个小时。原来,他们摸到情报返回途中,携带的北斗手持机突然没电了。深山密林中,用惯了信息化装备的他们,按图行进的老把式生疏了不少,几次选错路线,弄得狼狈不堪。

“打起仗来,只有一招是不够的。”楚连长给官兵打气说:“会用测风仪、手持机是高招,管用的传统办法同样要训扎实。”

这下子,一连的训练方向清晰了:一方面搜集整理200多个实战化训练课题,发动官兵智慧,鼓励大家创新;另一方面区分专业层次,把战术标图、识图用图、野战生存等20多个传统课目持续贯穿于平时训练中,打牢战斗力根基。

现在和一连官兵聊天,记者发现:这仗,他们是越打越明白了。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8/19/28770627_0.shtml

一支“测风仪”引发的风波

本报特约记者 梁申虎 丁雅涵 李胜强

沙场观阵

法宝是支测风仪

一枚枚四○火箭弹呼啸着直扑目标,瞬间打哑了“敌”堑壕内的火力点……7月下旬,济南军区某集团军机步团的一场实兵实弹演练,在暑气笼罩的伏牛山麓打得如火如荼。

突然,峡谷间起风了。“风一捣乱,就有看头了!”该团一连连长楚科纬说,火箭筒发射的火箭弹受风影响很大,射手需要根据副射手判定的风向、风速,恰当调整瞄准镜上的分划刻度、选择瞄准角度。可以说,副射手“听风辨向”的功夫,决定着射击命中率。

果不其然。因为副射手要准确测风,各射击组射击频率明显放缓。

就在这时,远端的12号火箭筒却火光频闪,发炮连珠,一个个目标应声而落。没过多久,进攻通道内剩下的“敌”目标被12号射手尽数摧毁。

这个射击组牛!所有人都朝12号火箭筒望过去。一问才知,他们百发百中的“法宝”,竟是副射手杨意手里的一支测风仪。

年初,杨意休假登山时发现,一些“驴友”的户外器材特别便携好使。比如测风仪,一个不超过10块钱,3片风叶一转,刻度盘上就显示出风向,风速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有心的杨意就买了一个。

以前测风,他跟其他射击组一样,靠的是经验:3级树叶直摇晃,4级叶响枝微动,5级尘飞舞纸张,6级红旗飘不停。没树没旗怎么判?就随手扬把土,心中默念1、2、3……

现在,当别人还在估算风速、辨别风向的时候,他按照测风仪提供的数值,早把火箭弹打出膛了。

正因如此,好多射手不服气,说测风仪不是制式装备,这个头功有作弊嫌疑。对此,楚连长一句话顶了回去:“如果在战场上,杨意靠这个测风仪,迅速拔了敌人的火力点,这个头功算不算数?”

火线对话

“测风者”如是说

记者:你们把买来的测风仪带上训练场,有没有顾虑?

副射手杨意:没有顾虑是假的。但是,当我看到一个个“敌”地堡被我们准确摧毁,我就想通了,我们不是常说打赢就是硬道理吗?

射手刘权:最初我也不赞成,现在特别开心。当杨意第一次用那么快的速度报给我风向风力,还是用“米/秒”来描述的时候,我都愣了。当时就一个字:爽!

记者:你想到用测风仪,是不是老办法不管用呢?

杨意:不是。教材上的口诀测风法,都是老射手宝贵的经验总结。只要经过反复强化训练,也能成为一个反应很快的“测风者”。

记者:过去所有人都是这样练成尖子的,为什么你会想到要改变呢?

杨意:说实话,我平时用口诀法训练的时候,成绩时好时坏,也许没练到家吧。更关键的是,四○火箭筒的刻度对应的风速是“米/秒”,我们的口诀测的却是概略的“风级”。但有了测风仪就不一样了,每一次都是标准操作,又快又准。所以当时我一看到测风仪,马上想到四○火箭筒,想都没想就买了。

记者:听说连长还表扬你了?

杨意:呵呵,连长夸我休假登山脑子里还想着四○火箭筒。说军人就应该这样,时时刻刻带着打仗的意识去琢磨事儿。

再起余波

打仗,只有一招是不够的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没过几天,一连突然接到团里紧急拉动命令,全员全装奔赴集结地域参加演练。很多新战士都带上了测风仪。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跟头说栽就栽——

压制“敌”火力点时,列兵王善主动请缨打头阵,一番侧姿匍匐后迅速占据了有利射击位置。

该测风了!王善赶紧从挎包里掏出测风仪,却傻了眼:测风仪竟然只剩下了1片风叶!显然,另外2片风叶在刚才匍匐前进时折断了。

匆忙间,王善想起了老口诀,无奈乱了阵脚,几次测定都有明显偏差。

“没想到,虽然带着测风仪,仗还是打输了。”许多战士郁闷不已。

郁闷的不只他们。前出的侦察分队夜里才回,比预定时间晚了足足两个小时。原来,他们摸到情报返回途中,携带的北斗手持机突然没电了。深山密林中,用惯了信息化装备的他们,按图行进的老把式生疏了不少,几次选错路线,弄得狼狈不堪。

“打起仗来,只有一招是不够的。”楚连长给官兵打气说:“会用测风仪、手持机是高招,管用的传统办法同样要训扎实。”

这下子,一连的训练方向清晰了:一方面搜集整理200多个实战化训练课题,发动官兵智慧,鼓励大家创新;另一方面区分专业层次,把战术标图、识图用图、野战生存等20多个传统课目持续贯穿于平时训练中,打牢战斗力根基。

现在和一连官兵聊天,记者发现:这仗,他们是越打越明白了。
求别发此类的新闻了,越看心越惊,越看心越凉,越看越觉得问题大。
连测风仪都不配备,真抠门。
烧死那些标题党编辑
烧死那些标题党编辑
确实有点标题党的味道
八股文到底是高级黑还是显示问题的
王师上战场也很多自己买装备的
我军是不是对火箭筒这种传统优势项目有点不上心了。。
淘宝测风仪都要6,70元,十多元哪有卖?
看来还要买个测距仪,i pad弹道计算啥的。可不可以改装,跟平板电脑集成一下。
唉就一个字
看来还要买个测距仪,i pad弹道计算啥的。可不可以改装,跟平板电脑集成一下。
信息系统集成。
我记得我曾经在某个帖子里提到打40火用测风仪来着。。。
这篇报道的本意是想说:有设备不用是傻瓜,但不能唯设备论。
美帝兵自己买的东西才叫豪华…合理合法开挂的感觉不错吧…
觉得有一句话很好:不管什么条件,能打赢就行。可以依靠这些高技术装备,但不能依赖。决定战争的还是人
原创】关于持续发展40火箭筒的一些建议

h t  t p ://lt.cjdby.net/thread-1284816-4-1.html

见121楼。。。
看到浓重士兵突击里面的干事味道
不知道为啥脊背凉飕飕一阵冷汗
求不到十元的测风仪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演习嘛,应该有测风仪集体打一次,没测风仪打一次
放着高科技不熟悉不行,但打仗时万一没了科技,还得土办法顶上,所以都应该作为训练项目
楚科玮,真是看一次想吐一次!至于这样推典型?
看了,真的感到体制党们不是一无是处
求别发此类的新闻了,越看心越惊,越看心越凉,越看越觉得问题大。
那就别看!
lioneo 发表于 2013-8-19 13:44
这篇报道的本意是想说:有设备不用是傻瓜,但不能唯设备论。
我在想,这些记者到底是为个什么要把这么简单的道理长篇大论弄出来的?为了骗稿费?一段话就够说明白了啊。
“会用测风仪、手持机是高招,管用的传统办法同样要训扎实。”


这篇文章这一句话就够了。

这种简单的东西就应该做成制式装备,外加简单的红外测距,人重要还是钱重要啊!耽误1秒得死多少战士啊!!军工的人不能老盯着高新装备,简单的基础装备也要及时更新啊!!
配件的辅助加成作用不可忽视,火枪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是配件,以后不一样成为必备品了,还是那句话,管他黑猫白猫,能逮耗子的就是好猫,管他外挂不外挂,能打赢战斗的就是好东西!部队不给配,那就自己买,仗是部队打,命可是自己的,教条主义不可取
人民币玩家玩的就是开心啊!
MD士兵除了配发的制式装备同样也会自费买一些高科技装备,高级防弹衣、瞄准镜,甚至HMV的机枪护盾……
王师也不是应有尽有
反导弹弓 发表于 2013-8-19 13:22
求别发此类的新闻了,越看心越惊,越看心越凉,越看越觉得问题大。
我觉得也是。更可悲的是测风仪才10来块钱。
俺的LUMIA上下了个测距仪APP
billydong 发表于 2013-8-19 14:42
MD士兵除了配发的制式装备同样也会自费买一些高科技装备,高级防弹衣、瞄准镜,甚至HMV的机枪护盾……
王 ...
早已经有巨巨科普过了,MD士兵不是什么都可以自己买的,有规定,一般买的是防破片眼镜,靴子之类的小东西,太贵的也买不起...
防弹衣这种是用制式的,如果士兵自己能轻易买到比制式还好的防弹衣,早就闹翻天了
机枪护盾本坛前一阵有科普过,是因为情况特殊采购量少,所以没制式,自己配的
简陋装备训练对人的要求更高。
测风仪要是从民用做成军用, 价格涨10倍都正常,  要耐操不容易啊。
高级黑啊,希望中国兵能和美军一样自己买附件自己装上枪用。
这个都能读出体制问题?真服了某些人,兔子练兵一直强调的是(人)而不是装备,哪些个背后发凉的,你能理解人和装备之间的关系么?这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答,就是打炮时发现测风不管用了。如果部队统一配置而忽略人员训练的话,这个炮还如何打啊?一帮傻瓜,到这里你就能明白,部队不统一配置测风的原因了。如果不是想把兵养成系统的一部分的话,就是尽量削弱他们对装备的依赖,若不然战争中任何一点出问题,整个系统都不能运转的悲剧就会出现的。所以,文章中说用测风是偷鸡取巧,一点也不过份。。。。
如果平时不练尽靠测风仪哪万一在战场上测风仪丢失活着损坏是不是就坐以待毙了!?
我认为那个用测风仪的兵根本就不值得表扬跟提倡!
恼人的就是一帮猪在哄哄,这超大现在水的,唉。。。。。网络的功能并不是只信息啊,还有无知的拿来主义。。。
想起自己小时候遇到的事情,小学时数学老师教算盘,本人愚笨屡学不会,便抱怨道,老师,学这东西有啥用?不是有计算器吗?老师批到:万一你遇到没有计算器的情况呢?本人顿悟,原来如此。。。

但长到这么大了,我还没碰到一次没有计算器被迫要用算盘的情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