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两篇611所的八股文,只讨论过程不讨论结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46:06


【红字部分为版主标识相关文字】

在刻苦攻关的日日夜夜里
——记中航工业成都所某技术攻坚团队
2013-02-20 19:08:29
       有这样一个团队,为了使我国的战机能比肩世界,他们长期默默战斗在技术研发第一线而鲜为人知,这就是中航工业成都所的某技术攻坚团队。
        为了完成该项技术试验任务,在使命和责任的感召下,成都所由多个相关专业组成的技术团队长期驻守测试现场,大家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无数难关。对团队的人来说,测试场那根倾斜的支架所承载的,不只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满腔的报国情怀。
        测试现场是在荒郊野外,生活条件差不说,还异常苦闷枯燥,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影,更不要说超市饭店了。要改善伙食,必须坐几小时车到另一个市里面去。有次空军领导前往测试外场考察时,带来100斤鲜鱼犒劳一线同志们,这对外场参试人员来说简直就是大餐。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寒风刺骨,团队的同志们都坚守在测试现场,为攻克技术难关而奋战。
        在测试期间,成都所副所长桑建华以测试场为家,大家都戏称他回成都才是出差。有时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离开测试场,他也总是在工作间隙利用晚上匆忙地赶着行程。作为工程技术专家,桑建华凡事都要眼见为实,坚持亲力亲为,工作上的问题,他总会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对重大关键问题他又会亲自进行分析修改。他带领大家对方案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精细调整与不断优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次在外场,晚上八九点了还需对飞机问题进行修改,桑建华自己坐吊车爬到十几米的高空,足足待了半个小时才下来。当时是北方零下7℃的寒夜,在那样的气温下,取下手套不到一分钟手就会冻僵,更别说徒手进行操作了。要有怎样火热的激情才能抵御那般刺骨的寒冷?正是桑建华这样的工作热情鼓舞着大家,激励着大家,使大家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从未有人叫苦,也从未有人喊累。
        技术研究室成员没有一个是专业出身的。尽管如此,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层层技术障碍。研究室上至主任设计师、下至普通设计员,大家众志成城,精诚协作。他们放弃了无数个周末与假期,或长期加班,或远赴测试现场轮流驻守,通常一去就需20多天。
        陈颖闻凡事身先士卒,总是挑最难最累的活干,每当逢年过节需要加班的时候,他就带头上阵,研究室里加班就数他最多。2012年元旦假期间,研究室在集体加班后,晚饭后8点,陈颖闻又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办公室加班。而放弃周末休息连续加班已是他工作的常态,采访他也是邀约了好几次才硬挤了半个小时得以完成。
        被戏称为“材料百度”的何枫,是大家公认的材料专家,不管谁有任何关于材料的疑问都会咨询他,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惑释疑。因为在研究室里相对年龄较大,他总是主动承担任务,利用自己对材料的了解,进行了体系规划,并分解任务,落实承研单位。
        冯维林是从机电专业调过来的,他在平时工作的积累上厚积薄发,积极开动脑筋实现创新,在团队的支持下,独立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
        在测试现场,天气多变,为了赶进度,试验必须不分昼夜地进行。王烁带着膝盖的旧伤,顶着零下8℃、四五级大的凛冽寒风,爬上机械臂进行高空作业,只为调整飞机上脱落的一小块铝箔。
        2011年入所的新人麻连凤,新婚没几天,连婚假都没来得及休,就抛下新婚的妻子赶去测试外场出差,一走便是一个多月,在两地遥望中,伴着试验数据度过了他们的蜜月。工作了一年多,麻连凤待在成都的日子却屈指可数,也正是在这一年多的历练中,他逐渐成长了起来,甚至已经开始在外场挑大梁了。今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陪老婆过结婚周年纪念日,“她已经下最后通牒了。”他腼腆地笑着。任科、张宗斌、罗明东等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与所内有关专业沟通,与合作单位协调,甚至在测试外场充当司机来回接送有关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
         成都所某技术团队每一个人在那些刻苦攻关的日日夜夜里,唯有“航空报国”这一理念始终支撑他们一路前行。前行之路依然漫漫,但大家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战机终将比肩世界,无坚不摧!


h   t  t  p  :  / / w  w  w  .cannews.com.cn/epaper/zghkb/2013/02/21/A08/story/338231.shtml

【红字部分为版主标识相关文字】

在刻苦攻关的日日夜夜里
——记中航工业成都所某技术攻坚团队
2013-02-20 19:08:29
       有这样一个团队,为了使我国的战机能比肩世界,他们长期默默战斗在技术研发第一线而鲜为人知,这就是中航工业成都所的某技术攻坚团队。
        为了完成该项技术试验任务,在使命和责任的感召下,成都所由多个相关专业组成的技术团队长期驻守测试现场,大家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攻克了无数难关。对团队的人来说,测试场那根倾斜的支架所承载的,不只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满腔的报国情怀。
        测试现场是在荒郊野外,生活条件差不说,还异常苦闷枯燥,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影,更不要说超市饭店了。要改善伙食,必须坐几小时车到另一个市里面去。有次空军领导前往测试外场考察时,带来100斤鲜鱼犒劳一线同志们,这对外场参试人员来说简直就是大餐。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寒风刺骨,团队的同志们都坚守在测试现场,为攻克技术难关而奋战。
        在测试期间,成都所副所长桑建华以测试场为家,大家都戏称他回成都才是出差。有时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离开测试场,他也总是在工作间隙利用晚上匆忙地赶着行程。作为工程技术专家,桑建华凡事都要眼见为实,坚持亲力亲为,工作上的问题,他总会及时提醒工作人员,对重大关键问题他又会亲自进行分析修改。他带领大家对方案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精细调整与不断优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一次在外场,晚上八九点了还需对飞机问题进行修改,桑建华自己坐吊车爬到十几米的高空,足足待了半个小时才下来。当时是北方零下7℃的寒夜,在那样的气温下,取下手套不到一分钟手就会冻僵,更别说徒手进行操作了。要有怎样火热的激情才能抵御那般刺骨的寒冷?正是桑建华这样的工作热情鼓舞着大家,激励着大家,使大家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从未有人叫苦,也从未有人喊累。
        技术研究室成员没有一个是专业出身的。尽管如此,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层层技术障碍。研究室上至主任设计师、下至普通设计员,大家众志成城,精诚协作。他们放弃了无数个周末与假期,或长期加班,或远赴测试现场轮流驻守,通常一去就需20多天。
        陈颖闻凡事身先士卒,总是挑最难最累的活干,每当逢年过节需要加班的时候,他就带头上阵,研究室里加班就数他最多。2012年元旦假期间,研究室在集体加班后,晚饭后8点,陈颖闻又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办公室加班。而放弃周末休息连续加班已是他工作的常态,采访他也是邀约了好几次才硬挤了半个小时得以完成。
        被戏称为“材料百度”的何枫,是大家公认的材料专家,不管谁有任何关于材料的疑问都会咨询他,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惑释疑。因为在研究室里相对年龄较大,他总是主动承担任务,利用自己对材料的了解,进行了体系规划,并分解任务,落实承研单位。
        冯维林是从机电专业调过来的,他在平时工作的积累上厚积薄发,积极开动脑筋实现创新,在团队的支持下,独立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
        在测试现场,天气多变,为了赶进度,试验必须不分昼夜地进行。王烁带着膝盖的旧伤,顶着零下8℃、四五级大的凛冽寒风,爬上机械臂进行高空作业,只为调整飞机上脱落的一小块铝箔。
        2011年入所的新人麻连凤,新婚没几天,连婚假都没来得及休,就抛下新婚的妻子赶去测试外场出差,一走便是一个多月,在两地遥望中,伴着试验数据度过了他们的蜜月。工作了一年多,麻连凤待在成都的日子却屈指可数,也正是在这一年多的历练中,他逐渐成长了起来,甚至已经开始在外场挑大梁了。今年,他唯一的愿望就是陪老婆过结婚周年纪念日,“她已经下最后通牒了。”他腼腆地笑着。任科、张宗斌、罗明东等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主动与所内有关专业沟通,与合作单位协调,甚至在测试外场充当司机来回接送有关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
         成都所某技术团队每一个人在那些刻苦攻关的日日夜夜里,唯有“航空报国”这一理念始终支撑他们一路前行。前行之路依然漫漫,但大家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战机终将比肩世界,无坚不摧!


h   t  t  p  :  / / w  w  w  .cannews.com.cn/epaper/zghkb/2013/02/21/A08/story/338231.shtml
身临其境知不易 将心比心感慨多
——中航工业成都所新闻宣传人员北国试验现场行记
本报通讯员 杨柳 朱述才


2013-01-11 19:44:26

临近岁末,一个临时任务促成了成都所企业文化部负责新闻宣传的文字记者、摄影、摄像等四人的北国外场行。他们曾无数次被通讯稿件中参试人员外场试验工作的不易所感动,也曾无数次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外场试验生活的艰苦。如今,他们来到北国小城,进行了一次真实的外场体验。

寒冷,朔风劲且哀

早知北方冬天苦寒,虽已有心理准备,但一出机场,扑面而来的凛冽寒风仍然让人瑟瑟发抖。到达试验现场,里三层外三层的衣服已无法抵御北方的严寒,寒意直浸骨髓,真正是冻得疼。

在滴水成冰的北国小城,明晃晃的太阳下没有一丝热气,日均零下十度左右,时有大风。参试人员温惬说,有一次他用湿布清洁试验件,刚擦过的表面转眼就结了冰,他又不得不想办法除冰。

在现场三天,先后有三批领导前来视察,摄影、摄像人员全程跟进。天寒地冻,张祖德和沈仁平虽然戴着手套,但一直肩扛手拿摄像机、照相机,回到室内取下手套,双手还是被冻得通红。

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和副总经理李玉海在试验现场调研时,看到成都所副所长桑建华衣着单薄,担心地问他“冷吗?”“还好啦,今天没有刮风”,他乐观地回答。

三天时间,冷风拂面便吹得头生疼的感觉让人难以忍受,在室外站一会儿就有立即躲进温暖室内的欲望。无法想象,在这样严酷的气候条件下,试验团队是以怎样的意志长期坚守并持续开展工作的。

温暖,细致慰人心

冰冷天地,更凸显着试验现场同志的热情。

桑建华是试验现场负责人,掌管现场工作、生活等各项事务。现场工作人员的吃、住、行,他都要亲自安排,甚至连司机都充当了。企业文化部访问人员初来乍到,更是一切琐事都不得不使他费心操劳。从出发到到达,协调车辆接机、安排住宿等具体事务,桑建华事无巨细、热情周到,使访问人员甚是感动。

上级领导一行在现场的考察分散在三个地点。为了及时、到位地完成拍摄任务,桑建华灵活调配,安排了研究部参与试验的王炜、李江海以及科研管理部李华担任司机,迅速把负责摄影、摄像的同志送至目的地,使他们及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充实,实践出真知

试验项目作为型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技术攻关进展备受关注,试验现场更是大家目光焦点,一丝一毫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副总经理李玉海等上级领导前来调研,这让试验团队倍感兴奋,同时也倍感压力巨大。“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只能更加沉静、潜下心来,向一个个技术难题发起总攻。

参试同志日出而作,日落却不能息。北国小城天黑早,五点半就黑透了,气温降得特别快。但此时,试验团队还在现场紧张忙碌着,处理各种数据。空旷的试验现场,严冬的酷寒透彻骨。但日复一日的试验、枯燥的数据分析、艰难的技术攻关、单调的业余生活、清苦的饮食居住,从入驻北国小城那一天开始,试验团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跨地域、跨专业、跨单位做如此复杂的试验,困难可想而知,任何事情都需要沟通、磨合。有时试验团队还要绞尽脑汁,自己动手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实践出真知。实战中,试验团队迅速成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试验按计划稳步推进。温惬是个“90后”,是桑建华去年招进来的研究生。“他到现场来了一个月,把以前书面知识与如今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步很大,提升很快。”此时的桑建华作为老师,流露出的是对学生的无限关爱。

单调,无声中奉献

试验团队长期驻扎在北国小城,因为地处偏僻,他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而清苦。试验现场食堂的伙食从来都是两荤两素,菜品单一,见天重样,“可口”更无从谈起。对于喜食麻辣的川人而言,这样的饭菜无法激发食欲。偶尔客人来访时,他们才能借机“下馆子”打一打牙祭。好在离驻地不远有个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有时晚上11点多团队从现场回来,年轻人饿了就去快餐店饱餐一顿,这便是“改善生活”了。

北方小城的夜晚生活远不如成都丰富多彩,晚上七点半,所有店铺就已全部关门。“别说找地儿购物,街上就连人影都看不到。”到达当天,张祖德的眼睛发炎,晚饭后外出寻药,却吃了闭门羹。

桑建华笑言,2012年他有三大任务:试验任务,写一本学术专著,以及操心女儿中考的事情。现在,女儿已经上高一了,书也已付梓,试验进展良好,“任务已经完成两件半了”。在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外场、回成都就像出差一样的行程里,无法想象他是怎样完成五十万字的学术专著的。而对于千里之外的女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他也只得在回成都的日子里和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谈谈心,平日里就只能托付给夫人了。谈及此,科研管理部李华也颇为纠结,6岁的儿子面临上学的问题,夫妻双方工作都很繁忙,他们不得不考虑住宿学校。

北国试验现场之行,四位新闻宣传战线同志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外场生活,以及外场人员的苦与累、光荣与伟大。正如李玉海副总经理所说,这项试验是我们理念建立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试验团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我们的“强军梦”和“强国梦”。


h  t  t  p  : / /   w  w  w  .cannews.com.cn/epaper ... /story/334728.shtml
南方人怕冷,北方人怕热,各有各的苦处,八股文里面不能讲进度,不能讲成果,那就只能说生活上的困难了。
我去过景德镇的602所 那里确实很偏 经济没法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 而且本科生的工资就3000块钱这样 所以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 许多人不愿意往那里去 尽管如此 还是有许多热血儿女默默的奉献自己的青春 我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去野外干神马?
靠不怕吃苦只能出二流的产品,靠乐趣才能出一流的东西!
虽然是八股,但是还是为那些中国航空事业而奋斗,努力,付出,甚至献出生命的人们致敬!++
不管怎样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是好样的!
CF的八股说的都是克服困难,  领导关心,  小家大家,   完成任务.........
SF的八股俺感触更多的就是某某某因为某某项目英年早逝........ 某某某因为某某项目积劳成疾而且晚期.........
唉,   也不敢说什么了,   省得又起无谓争端。   只能说各家各眼看法不同吧........ 只是一种阴郁悄然上了心头,   唉.........

中华鳖精 发表于 2013-8-18 02:52
CF的八股说的都是克服困难,  领导关心,  小家大家,   完成任务.........
SF的八股俺感触更多的就是某某 ...


这种问题,最好就是举例,或者像上次有位网友一样,搞统计。
你举几个英年早逝和晚期的例子来

中华鳖精 发表于 2013-8-18 02:52
CF的八股说的都是克服困难,  领导关心,  小家大家,   完成任务.........
SF的八股俺感触更多的就是某某 ...


这种问题,最好就是举例,或者像上次有位网友一样,搞统计。
你举几个英年早逝和晚期的例子来
桑总的空天,次轨项目组。
桑总的空天,次轨项目组。
这里唯一的数据就是怕上吊车十几米去看飞机,什么飞机十几米高?
歼10差不多5米5

两个歼10那么高
估计是rcs测试


对团队的人来说,测试场那根倾斜的支架所承载的,不只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满腔的报国情怀。


对团队的人来说,测试场那根倾斜的支架所承载的,不只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满腔的报国情怀。
桑总的空天,次轨项目组。
歼二十,歼十b,歼十c,多型无人机,超音速隐侦,空天次轨。。。611忙碌的东西也挺多的。
400800 发表于 2013-8-18 11:20
对团队的人来说,测试场那根倾斜的支架所承载的,不只是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是满腔的 ...
应该是把飞机竖起来,在支架上

所以才有10几米高……
hhhh83 发表于 2013-8-18 10:17
桑总的空天,次轨项目组。
不是桑总的空天,而是聂总的空天。
shanban2011 发表于 2013-8-18 01:42
靠不怕吃苦只能出二流的产品,靠乐趣才能出一流的东西!
不能说乐趣吧,那是阿三,应该是兴趣!不怕苦但没能力没水平也不行!
这应该是测试雷达面积滴,只能是在野外搞
技术研究室成员没有一个是专业出身的,这是什么情况》
CD扫地僧 发表于 2013-8-18 11:25
歼二十,歼十b,歼十c,多型无人机,超音速隐侦,空天次轨。。。611忙碌的东西也挺多的。
大大您说的611所的 超音速隐侦 是神马,相当于美大什么
军工兔辛苦啊~~~
好东西挺多的,希望不要是幻想。
歼-11B 发表于 2013-8-18 11:36
不能说乐趣吧,那是阿三,应该是兴趣!不怕苦但没能力没水平也不行!
要是我是中航搞人事的,我招人的标准就两条:1、理科成绩开挂,2、对航空充满兴趣,觉得搞发动机非常酷的那种。有这种人,何愁搞不成事,相比之下,中航现在的大部分都是苦行僧(就这个称谓还不一定称职),你说让这帮人,能搞成什么事情。
angadow 发表于 2013-8-18 09:27
这种问题,最好就是举例,或者像上次有位网友一样,搞统计。
你举几个英年早逝和晚期的例子来
A版你好啊。
俺也不记得多少了,  至少J15的总师是一个在八股里的了,  还有一例就是最近10天还是1星期内的那篇SF的八股,   也说到此类事。   俺没收藏帖子的习惯,  不过大概还是记得的。  呵呵。
shanban2011 发表于 2013-8-18 13:21
要是我是中航搞人事的,我招人的标准就两条:1、理科成绩开挂,2、对航空充满兴趣,觉得搞发动机非常酷的 ...
……你说的那种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中华鳖精 发表于 2013-8-18 13:27
A版你好啊。
俺也不记得多少了,  至少J15的总师是一个在八股里的了,  还有一例就是最近10天还 ...
……J15的总师目前身宽体胖,欢蹦乱跳的。
歼20在隐身试验场做雷达反射截面测试
lizyu 发表于 2013-8-18 05:56
……你说的那种人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那可不一定
中年宅男 发表于 2013-8-18 12:10
技术研究室成员没有一个是专业出身的,这是什么情况》
可能是说没有一个人是专门学飞设的吧,文中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材料的,一个是机电的
A版你好啊。
俺也不记得多少了,  至少J15的总师是一个在八股里的了,  还有一例就是最近10天还 ...
我怎么大概记得你老造谣呢?
angadow 发表于 2013-8-18 14:17
我怎么大概记得你老造谣呢?
怎么给俺扣帽子了呢?
前次大辽海试不是爆了一个总师去了嘛,  怎么说是造谣?   至于俺说的最近一星期看过的SF的八股就是CD看到的,   就是说了某某为了某某节点怎么怎么了,  怎么到你这里就成了我造谣,  难不成那些个帖子都被谁吃了不成???
angadow 发表于 2013-8-18 10:42
这里唯一的数据就是怕上吊车十几米去看飞机,什么飞机十几米高?
歼10差不多5米5
歼星舰官泄了?!
shanban2011 发表于 2013-8-18 13:21
要是我是中航搞人事的,我招人的标准就两条:1、理科成绩开挂,2、对航空充满兴趣,觉得搞发动机非常酷的 ...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那些八股上说什么“攻关攻关”的就来气!好像很难的一样!这类词一般都出现在SF!CF我是个没看到过!
中年宅男 发表于 2013-8-18 12:10
技术研究室成员没有一个是专业出身的,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的飞机是被测试的对象,在专门的测试基地试验,测试方是专业的,造飞机的只是出外场。
angadow 发表于 2013-8-18 10:42
这里唯一的数据就是怕上吊车十几米去看飞机,什么飞机十几米高?
歼10差不多5米5
A大,这个是不是隐身性能测试啊?就像14楼400800贴出来的照片一样,十几米高,又是露天的,还是倾斜支撑,实在是想不起来除了隐身测试之外还有什么。。另外桑好像是主攻隐身技术的。。
shanban2011 发表于 2013-8-18 13:21
要是我是中航搞人事的,我招人的标准就两条:1、理科成绩开挂,2、对航空充满兴趣,觉得搞发动机非常酷的 ...
前提是得给起这个工资啊!!特别是搞航电的,在外面一些比较厉害的,都20w+,要是自己干几年单独干,那都不是这个数了。。。估计中航里面,能给20+的,除了几个神所,就没了。。况且,在企业里,氛围不合,是很痛苦的。。。。
歼十出来以后,不是说,中国的航空工业,对于美国等,已经达到“望其项背”的水平了么?如果是给够工资,要房子给房子,超越MD都不是梦想。。。
读了一遍,感觉说的是在伊朗。
歼-11B 发表于 2013-8-18 16:13
说实话!我每次看到那些八股上说什么“攻关攻关”的就来气!好像很难的一样!这类词一般都出现在SF!CF我 ...
本来就是难,怎么能随便说是好像呢
怎么给俺扣帽子了呢?
前次大辽海试不是爆了一个总师去了嘛,  怎么说是造谣?   至于俺说的最近一星期 ...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

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