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南沙砗磲生态危机(608楼,严查破坏海洋生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4:06


视频:

[WARNING! WARNING!] http://player.56.com/v_OTM1NjAxNDg.swf



新闻里提到的非法钢质旧货轮


我市召开打击非法采捞砗磲贝暨整顿钢质货船违规停靠渔港行为会议议

http://www.qionghai.gov.cn/2012/zwgk_read.jsp?id=43244

发布时间:2013-07-04 15:35:26  信息来源:渔业局

  随着砗磲贝工艺品的热销,采挖砗磲贝利润越来越大,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我市一些业主从外地购买了一批旧钢质货船,私自改造后从事非法采挖砗磲贝活动,且这种趋势越演越烈,给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和潭门中心渔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在 7月3日下午,我市又在潭门镇专门召开打击非法采捞砗磲贝暨整顿钢质货船违规停靠渔港行为会议。

  会上,市海洋与渔业局陈雄局长首先从旧钢质货船海上适航力差、通讯导航设备不齐全、救生设备配置不齐全、消费设备配置不齐全、没有专业的驾驶操作人员及有效证件等方面仔细分析了旧钢质货船海上生产作业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接着他又从渔港不具备货船停泊条件、严重影响渔港渔船防风防汛、给渔港防火工作带来困难及占用码头泊位等方面仔细分析了旧钢质货船停泊在渔港内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最后陈雄局长要求我市渔民要服从指挥,应立即停止非法采捞砗磲贝的行为,钢质货船限期自行离开潭门中心渔港到其他商业港口停泊。

      接着琼海市边防支队和省海监总队的相关负责人相继对打击非法采捞砗磲贝暨整顿钢质货船违规停靠渔港行为做了发言。



      最后市政府郑庆智副市长做了总结发言,他进一步强调了非法采挖砗磲贝的危害性和钢质货船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要求我市渔民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保护好祖宗海的生态环境,不要为了采挖砗磲贝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渔民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祖宗海才能保护好自己,最后他要求渔民要遵守国家规定,因为砗磲贝是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所以渔民应立即停止非法采挖砗磲,并要求渔民尽快将旧钢质货船开离潭门中心渔港到其他商港停泊,并建议渔民尽快将钢质货船处理掉,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会议由潭门镇政府镇长杨俊主持,市政府郑庆智副市长、市海洋与渔业局、潭门镇政府、市边防支队、省海监总队、市等部门相关领导和80多位渔民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

砗磲的来历:


美丽绝伦的砗磲工艺品

有商业价值的大型活砗磲已经濒危,南沙渔民开始大量采掘南沙礁盘里面的古代砗磲化石。


潭门镇的渔民正在码头装卸砗磲。


渔民正从渔船上卸下砗磲。


渔民正在码头上进行砗磲交易。

视频:

[WARNING! WARNING!] http://player.56.com/v_OTM1NjAxNDg.swf



新闻里提到的非法钢质旧货轮


我市召开打击非法采捞砗磲贝暨整顿钢质货船违规停靠渔港行为会议议

http://www.qionghai.gov.cn/2012/zwgk_read.jsp?id=43244

发布时间:2013-07-04 15:35:26  信息来源:渔业局

  随着砗磲贝工艺品的热销,采挖砗磲贝利润越来越大,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我市一些业主从外地购买了一批旧钢质货船,私自改造后从事非法采挖砗磲贝活动,且这种趋势越演越烈,给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和潭门中心渔港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在 7月3日下午,我市又在潭门镇专门召开打击非法采捞砗磲贝暨整顿钢质货船违规停靠渔港行为会议。

  会上,市海洋与渔业局陈雄局长首先从旧钢质货船海上适航力差、通讯导航设备不齐全、救生设备配置不齐全、消费设备配置不齐全、没有专业的驾驶操作人员及有效证件等方面仔细分析了旧钢质货船海上生产作业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接着他又从渔港不具备货船停泊条件、严重影响渔港渔船防风防汛、给渔港防火工作带来困难及占用码头泊位等方面仔细分析了旧钢质货船停泊在渔港内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最后陈雄局长要求我市渔民要服从指挥,应立即停止非法采捞砗磲贝的行为,钢质货船限期自行离开潭门中心渔港到其他商业港口停泊。

      接着琼海市边防支队和省海监总队的相关负责人相继对打击非法采捞砗磲贝暨整顿钢质货船违规停靠渔港行为做了发言。



      最后市政府郑庆智副市长做了总结发言,他进一步强调了非法采挖砗磲贝的危害性和钢质货船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要求我市渔民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保护好祖宗海的生态环境,不要为了采挖砗磲贝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渔民只有保护好自己的祖宗海才能保护好自己,最后他要求渔民要遵守国家规定,因为砗磲贝是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所以渔民应立即停止非法采挖砗磲,并要求渔民尽快将旧钢质货船开离潭门中心渔港到其他商港停泊,并建议渔民尽快将钢质货船处理掉,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会议由潭门镇政府镇长杨俊主持,市政府郑庆智副市长、市海洋与渔业局、潭门镇政府、市边防支队、省海监总队、市等部门相关领导和80多位渔民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

砗磲的来历:


美丽绝伦的砗磲工艺品

有商业价值的大型活砗磲已经濒危,南沙渔民开始大量采掘南沙礁盘里面的古代砗磲化石。


潭门镇的渔民正在码头装卸砗磲。


渔民正从渔船上卸下砗磲。


渔民正在码头上进行砗磲交易。



当船行驶到了指定区域后,从大船上放下小艇,渔民利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吹开沙层,寻找砗磲的踪迹


螺旋桨扫荡过的东门礁(我军驻守,但不能阻止)






卫星照片上显示的东门礁受破坏情况


当船行驶到了指定区域后,从大船上放下小艇,渔民利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吹开沙层,寻找砗磲的踪迹


螺旋桨扫荡过的东门礁(我军驻守,但不能阻止)






卫星照片上显示的东门礁受破坏情况





黄岩岛事件之后的铁线礁,中国渔民逼近到距离中业岛3公里处,炸礁开凿砗磲

同样是中业岛附近的梅九礁


中业岛附近的铁峙礁
这帮人太短视了





我军驻守的渚碧礁,没有施工,而是渔民大破坏


我军在南沙的总基地——永暑礁也被破坏


渔政和海军严密保护的美济礁也被破坏了




我军驻守的渚碧礁,没有施工,而是渔民大破坏

QQ图片20130713200507.jpg (80.63 KB, 下载次数: 7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13 20:09 上传


我军在南沙的总基地——永暑礁也被破坏


渔政和海军严密保护的美济礁也被破坏了
这么漂亮的地方。。。 鄙视那些为了个人一时的利益毁掉后代美好环境的人
不得不说,中国渔民的创收意识绝对是顶尖的,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前赴后继的渔民们,可这是在破坏南沙环境,哎,一声叹息。。
lvtom 发表于 2013-7-13 17:19
这帮人太短视了
这帮子人擅长的就是干一些断子绝孙的事!!
就那么点东西你还挖?看来还是钱在作怪啊!!!
cbcbcbcb2004 发表于 2013-7-13 17:20
不得不说,中国渔民的创收意识绝对是顶尖的,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前赴后继的渔民们,可这是在破坏南沙环境, ...
确实将来可以媲美马尔代夫的地方,就这么完了。
这种行为会损害礁盘的,应该坚决制止。



黄岩岛事件的导火索——菲军入侵中国领海,“查处”砗磲采掘


黄岩岛北部受破坏情况
逐利至此,无话可说啊
稳相加速器 发表于 2013-7-13 17:21
这帮子人擅长的就是干一些断子绝孙的事!!
俺赞同这个看法
这些东西的买家是谁 一查就清楚了
支持严历打击
该杀!!!!!!!!!!!!!!!!!
潭门镇的未来在哪里?

撰文/单之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b0d010102e3g3.html



从取砗磲肉到挖砗磲外壳

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中。其寿命能超百岁,直径可达1.8 米,重量可达500公斤,被誉为“贝类之王”。潭门镇渔民有抓砗磲的传统,以前多是取砗磲肉,但后来发现砗磲的外壳特别适合雕刻,需求大涨,外壳的价格渐渐高过砗磲肉,潭门镇渔民们也因此改以挖砗磲贝壳为主。在极度透明的海水中,渔民正准备将砗磲打捞上船(上图摄影/ George Steinmetz),这些砗磲将被运往加工厂,制成装饰品,远销各地(下图摄影/吴立新)。

备受争议的潭门镇:帆船时代的英雄,如今是海洋珍稀生物的杀手

    潭门镇不大,就几条街,但街道两边都布满了各种卖贝壳类工艺品的店铺,其中多由砗磲雕刻而成。没想到它们如此漂亮,如象牙一般洁白,又像和田玉一样温润,还有贝类特有的珍珠般的光泽。砗磲以巨大的体型被誉为“贝类之王”,外壳又大又厚,有的长一米、厚50厘米,直径最大的约有两米,重达千斤。而且质地坚硬,很适合雕刻。

    在一家饭店,我看到水族箱里有几只活的砗磲。没想到那么美,砗磲张开两扇贝壳,壳上显露出波浪状的放射状沟槽,壳外包裹着被称为“外膜套”的软组织,色彩鲜艳,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无所不有,而且上面还带着各种花纹。更为特别的是,砗磲虽然是贝类,但是它的外膜套却像软珊瑚一样,由虫黄藻构成。这使它既能张开万千触手捕捞浮游生物,又能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好像珊瑚与贝类的结合。

    因为砗磲贝壳的这些特质——质地坚硬、色泽艳丽,使它成为最受欢迎的雕刻原料,如今供不应求,一吨砗磲贝的价格卖价可达好几千,甚至上万元。而且,就像热门股票一样,每个月的价格都在上涨。

    往镇子深处走,发现有不少专门做砗磲贝壳雕刻的工厂,工厂的生产过程非常完整,有严格的流水线,他们会把砗磲贝壳雕刻成各种工艺品,如象牙、佛像。这些砗磲大部分都是多年前死去,再由渔民打捞回的,但也有刚从珊瑚礁中挖出来的活砗磲。

    砗磲现在几乎成了潭门镇的主要产业:先由一部分渔民将或活的或死的砗磲从海中捞回;再由另一部人购买、加工——活的砗磲先进入饭店出售砗磲肉,吃完肉以后的外壳,以及从海里打捞回的死砗磲,一起进入工厂,被加工成工艺品;最后,这些工艺品会进入镇上各加店铺,远销各地。

    但是,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这项公约的签订,被誉为人类环境史上的里程碑)中,砗磲被列在了公约后的附录Ⅱ中,即二级保护动物。按照国家规定,它们应被重点保护,不仅捕捞砗磲属于非法行为,贩卖砗磲工艺品也属非法(邓船长告诉我,每到上级领导来镇上视察时,所有相关店铺都会关门)。

    我碰到了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此前,我们采访过政府官员、科学家、环保人士,提起潭门镇捕捞砗磲一事,似乎每个人都激烈反对。

    政府反对,因为潭门镇渔民前往中沙的黄岩岛和南沙的一些岛礁捕捞砗磲而被外国政府抓捕,引来外交纠纷,他们说渔民“绑架了政府,绑架了外交部”——但事实上,为了宣示主权,现在政府鼓励渔民去这些地方。

    科学家和环保人士反对,因为捕捞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我曾问一位科学家,捕捞活的砗磲违法,死的呢?他说即使是捕捞死的,仍然会对珊瑚礁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他也反对。

    砗磲贝的生长速度显然不能满足潭门镇的巨大需求,相比祖先,今天潭门镇人的作业方式的确不可持续。







砗磲已成潭门镇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的功效,长期佩戴对人体有益,可增强免疫力。而作为驱邪避凶的“佛教七宝”之首,砗磲也为众多的佛教徒所青睐。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近年来,砗磲加工业悄悄兴起,潭门镇上随处可见出售砗磲工艺品的商店,也有不少砗磲贝壳的专业加工厂,规模不大不小,但是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线,它们多被加工成与佛教有关的工艺品。这条产业链上破坏海洋珍稀资源的“违法”行为和最后成品“供佛”的行为,形成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没有潭门人,就没有三沙市

    我想到了潭门镇渔民的未来。

    他们的祖先以珊瑚礁为生,世代捕捞海龟、玳瑁、海参、鲍鱼、各种贝类,可是如今它们都已成为保护生物,连渔民们施展本领的舞台——珊瑚礁,也已成为保护对象。

    在潭门镇的几天,我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对潭门镇的船长,对这里的渔民,对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充满敬意。我钦佩他们与大海周旋的勇气,钦佩他们义无反顾地驾着一叶扁舟闯入大海的果敢和毅力,钦佩他们能在茫茫大海上辨别方向、驾驭风浪的智慧和技术。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传统谋生方式,与现代社会的环保生态理念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祖先传下了专门在珊瑚礁中捕捞海珍品的技术,这是世代传下来的谋生本领,但是突然间,这些捕捞对象成了珍稀、濒危、需要保护的海洋生物,环保组织到处呼吁,有关国家也以此为由,残酷地抓捕他们……

    可是,我们应该历史性地看问题。就像爱斯基摩人捕捞鲸鱼一样,这是祖先传下来的生存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对待爱斯基摩人那样,给潭门人一定的捕捞配额呢?

    其实,潭门镇渔民的使命已经完成。他们和祖先已经用独特的捕捞方式,用在海上九死一生的冒险,把远在千里之外的西沙、中沙、南沙与中国连接起来。还有什么人,哪个镇,能把千里之外的几大珊瑚群岛拉回祖国怀抱?他们也用一条条记在心里、记在《更路簿》上的航线,把西沙、中沙、南沙的一座座珊瑚礁与中国连接起来,这一条条航线是潭门镇渔民用命连接起来的。在潭门镇,我听到了很多渔民在海中丧命的悲惨故事,潭门镇可谓是家家出船长,户户伤心事。

    今天成立三沙市,这得感谢潭门人。没有潭门人,哪有三沙市?一个城市的成立,必须有人口,有居委会。三沙市是地级市,按照民政部要求,地级市政府驻地的常驻非农业人口需大于20万。可是除了潭门人,三沙哪里还有其它居民?在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凡有居委会的地方,上面的居民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潭门镇。可以说没有潭门人,就没有三沙市。

    在帆船时代,每年的东北季风把潭门镇的渔民送到那些珊瑚礁岛群中。几个月后,当西南季风吹起时,他们又张起风帆,满载着捕捞的海珍品回来。一年仅有一个往返航程,仅有一个生产季节。他们的生产工具原始简单,那时,他们的捕捞与海洋的生产力是平衡的,并没有对海洋生态造成威胁。

    但是今天不同了,大吨位的船舶,先进的捕捞工具,精确的定位系统……它们已经威胁到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潭门镇渔民赖以为生的海参、鲍鱼、砗磲、各种贝类,也越来越少,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可能延续。

    邓船长对此早有认识,他正准备买一艘小型的灯光围捕船,到大洋去捕捞鱼群。但是这并不能疏解我对潭门镇未来的担忧。毕竟,海洋中的鱼类也是有限的,况且,潭门镇的渔民能与发达国家的大型捕鱼船竞争吗?


珊瑚生态专家黄晖在水族箱旁为我们讲解珊瑚知识


黄晖在办公室外水族箱中人工养殖的砗磲。

    带着忧虑,我们离开潭门镇,飞往广州。在广州的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次偶然的机会,年轻女科学家黄晖让我看到了潭门镇的未来。

    黄晖是一位杰出的珊瑚生态专家,她的办公室门口放着一个水族箱,里边有人工繁育的珊瑚。意外的是,我在里边看到了一只砗磲贝,贝壳外的紫色外膜套在水中轻轻晃动,非常漂亮。她的课题组已经解决鹿角珊瑚的繁育再生技术,并在西沙群岛成功试验。我问她,砗磲能人工养殖吗?此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潭门镇那些捕捞砗磲的渔民,那些雕刻砗磲的工匠,那些卖砗磲工艺品的商铺……

    “虽然现在还没有养殖,但是应该可以。我们既然能够攻克珊瑚的繁殖发育难题,也可以解决砗磲贝的人工养殖问题。砗磲是热带海洋中常见的一种贝类,它的生存条件并不比珊瑚复杂。”黄晖说。“像这样一只砗磲要生长多少年?”我问。“也就几年吧。”

    听了她的话,我如释重负。既然砗磲贝可以人工养殖,那么,以砗磲为主要产业的潭门人,不就有未来了吗?

现在谭门镇的渔民捞取车磲贝来做工艺品的加工


在黄岩岛捞取的车磲贝上会有颜色,这样的车磲贝加工出来的工艺品价格高
水生动物砗磲贝资源几近枯竭 人工繁育应大力发展

http://ocean.china.com.cn/2013-04/09/content_28491119.htm

海洋中国-中国网 http://ocean.china.com.cn/   时间: 2013-04-09 16:09

中国网4月9日讯 2012年11月,“中国(海口)国际时尚博览会”在海口会展中心举办。在展会入口处一尊高达1米的巨型砗磲雕刻“火凤凰”吸引了众人驻足观看,纷纷拍照留念。同月第十届中国(海口)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在琼州文化风情街举行,在会上进行2012年游客最喜爱的海南十大旅游商品评选活动,“黄岩岛砗磲玉”被赫然列入。2012年12月在海口召开“泛珠9+2”会议,会上海南省政府将南海砗磲原贝工艺品作为省政府高级礼品赠送给兄弟省区政府。打开网站链入“砗磲贝”一词,销售砗磲产品信息纷至沓来。由此珍稀海洋生物砗磲贝以频密速度进入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

砗磲渐成为新型旅游商品门类

砗磲贝过去朝代作为罕见珍贵海洋生物,少人知晓。而近二十多年来,砗磲贝因其能加工成各种工艺品,逐渐成为海南新兴旅游商品门类;发展成为一个新型产业。解放前琼海潭门镇渔民到西南中沙捕捞砗磲贝,只割取贝肉作为干贝海珍品出售,砗磲空壳丢弃在海中。后来发现砗磲壳厚洁白,可加工成白玉饰品,价值提升,便将空壳也运回贩卖给加工厂。砗磲物质成分为碳酸钙,硬度不大,比重中等,抛光性能良好,易于加工造型,进入门槛不高。目前,琼海潭门镇已经有40多家加工厂及店铺,成为我国初具规模砗磲贝生产加工销售中心。海口也有几家砗磲高档礼品加工厂,砗磲贝加工制品种类较多,主要制作礼佛的挂珠、持珠、手串,各种大型佛像、观音像;祈福辟邪镇宅旺财的麒麟、金蟾、狮子等瑞兽;以及印章、镇尺、山子等文房用品,文玩把件和各种饰品、实用品系列产品。融自然天成的纯白材质和精心巧妙做工于一体,既可观赏使用又有收藏价值,受到国人普遍喜爱。一些砗磲大型雕刻卖价均在数千元至上万元,一些经打磨抛光的原贝因其造型奇特,自然天成,光润洁白,也身价倍增。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大力发展具有海南特色高档旅游商品,砗磲贝及其制品于是受到商家青睐。但是砗磲工艺品产业的可持续利用又受到国际与国内相关环保法规的制约,如何在保护与开发博弈中取得平衡,是一个令人深感隐忧与纠结问题。

砗磲贝天然资源几近枯竭

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最大体长可达1米以上,重量达到300公斤以上。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砗磲贝属于珊瑚礁盘定搂性生物,生长缓慢,有人测定每年仅生长2-3公分,一些大砗磲贝生长都在百年以上。砗磲贝里曾发现有世界上最大珍珠,重达6350克,价值高达408万美元。历史上中国人偏爱砗磲,《尚书大传》记载了“文王囚于羑里,散宜生得大贝,如车渠以献纣”赎回文王的故事。佛典《金刚经》中将砗磲列为佛教七宝之首(其余为黄金、银子、琉璃、玛瑙、珊瑚、琥珀),是佛门高僧供佛重要的法器。用砗磲制作佛珠代表心地洁净,用以念珠念佛可得数倍功德。在清朝的官帽珠饰中,它是六品官员的顶珠。砗磲并同象牙、红珊瑚、琥珀列为世界四大有机宝石,可见它的价值不凡。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镇心安神,凉血降压,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由于砗磲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元素,被列为宝奉为玉,需求日趋旺盛,价格趋向上升,使它成为渔民争相捕捞对象。经过50多年不间断捕捞,天然砗磲资源几近枯竭。据考察西沙群岛海域大型砗磲贝已不见踪影。各种如拳头大小的小砗磲被捕捞殆尽,其壳体残骸一座座堆在西沙赵述岛岸边,可见捕捞强度何其大!目前大砗磲贝仅少量见于中沙与南沙群岛海域。由于南沙群岛不少岛礁被周边国家蚕食占领,海域纷争一时不能解决,南海珍贵砗磲贝也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于1983年将砗磲贝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护,其国际贸易加以管制。我国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里也将库氏砗磲贝列为一级国家保护海洋生物。南海共有砗磲贝有六类:长砗磲、鳞砗磲、无鳞砗磲、砗蚝等。加工成砗磲玉工艺品后,如何区分原料是库氏砗磲,还是其他品种砗磲?实践中如何区分,如何执法保护?显然难以界定,技术上存在较大困难。因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里,注明了包括“砗磲科所有物种”。这种规定杜绝灰色地带,堵死灵活变通之路。由此可知,“砗磲科所有的物种”都是受到保护,并受到国际贸易管制的海洋生物。我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在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濒危生物方面也应该表现为大国风范。把本应受到保护的砗磲贝加工成制品,列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如同把象牙雕刻品列为中国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商品,把鱼翅佳肴列为中国人最喜爱的菜品一样,这不是在鼓励消费这些保护生物吗?世界环保组织与环保人士对国人这种行为会怎么看?南海周边有关国家,过去屡屡抓扣到中沙、南沙的海南渔船,指责海南渔民违规捕捞海龟、玳瑁、砗磲等珍贵保护动物。南海是海南渔民“祖宗之海”,我们自己要自觉遵守保护珍稀海洋生物法规,更不允许他国肆意掠夺我国南海资源。否则很容易授人以柄,陷入被动局面。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水产资源十分富饶,也是砗磲重要产地,但在其旅游商品市场上却没有砗磲及其他贝类工艺品销售。这不是他们不能加工制作,而是其保护海洋环境政策所不允许。中国一些暴发户大肆食用保护动物行径为世人所诟病事例不少。世界各国都在瞪大眼睛看着我们如何开发与保护这一片有争议的南海。如今堂而皇之打出“黄岩岛砗磲玉”品牌旅游商品,这种不分是非不顾法规的商业促销行为,较真起来会使一些人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蒙羞,也会令国人面临环保意识的尴尬。

砗磲贝加工应予以限制,人工繁育应大力发展

华盛顿公约(CITES)将砗磲贝分为天然与人工养殖两大类;规定禁止天然砗磲贝出口贸易,允许人工繁殖砗磲贝商品贸易。由于资源严重枯竭,为拯救砗磲贝物种,东南亚各国及澳大利亚都积极投入人工繁殖,并明令禁止捕捞天然资源。我国台湾澎湖县政府从2006年6月起禁止采捕贩卖砗磲贝,并由县府水产种苗繁殖场加速复育,投放贝苗移入海底让其自然成长,不必投放饲养。

砗磲贝种群数量是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发育的指标性生物,是进行珊瑚礁盘生态修复的必要物种,由于大气污染,地球变暖,海水升温,珊瑚大量死亡,砗磲贝赖以生存的珊瑚礁日渐减少,加之砗磲生长缓慢以及过量捕捞等原因,资源越来越少。随着近年来收藏热连年升温,人们对砗磲贝的认识加深,市场需求趋向增大。另外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加速了这一进程,致使砗磲玉价格连年上涨。潭门镇各个砗磲加工厂都有一定空壳储备,少则几十吨多则上百吨,总之总量并不多。按这种加工消耗速度,出不了二十年,便无空壳原料加工,同时我国管辖的三沙海域中天然砗磲贝活体因上述原因,可能濒临灭绝。届时砗磲加工业便难以为继。不能只无度开发利用,而不采取保育护种措施。因此为了砗磲业可持续保护与利用,建议如下:

1、对目前潭门镇天然砗磲贝的加工应采取限制政策,不能任其无序发展。应按保护动物管理办法采取发放生产许可证制度,通过提高税收,资源补偿费,提高砗磲加工业准入门槛。

2、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确立的“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方针,大力发展砗磲贝人工繁育,推行增养殖。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都在发展人工繁育。海南作为我国海洋大省,国内唯一砗磲贝产区,理所当然应负起保护砗磲贝物种的责任。目前海南尚未开展人工繁育,建议海南省科技厅将人工繁育砗磲贝课题下达水产科研部门,投入资金、人员、设备进行攻关。

3、对南海诸岛砗磲贝分布海区、数量、种群进行资源调查,建立档案,加强保护,明令禁止捞捕。选择在中沙群岛海南省水产研究基地海区底播砗磲贝苗,设立标志,建立砗磲贝国家自然保护区,确实进行有效保护。

4、把砗磲贝工艺品列为海南十大旅游商品与华盛顿公约(CITES)、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物名录是相悖的。建议砗磲加工经营业主实事求是多宣传砗磲贝保护法规,同时也要宣传国际贸易管制,即人工繁育砗磲产品可以上市规定。尽早在南海发展人工繁育恢复砗磲贝在珊瑚礁海域种群,拯救濒危物种,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实现人工繁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化解与环保政策相悖两难困局。

5、通过对加工企业审查核准发放生产销售许可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推出高档、优质工艺品;实施行业协会管理,有序控制产量,提升质量,提高价格。不能将珍稀生物资源贱卖,避免砗磲玉价格恶性竞争,从而达到价值极大化,延长存量砗磲贝原料生产年限。
原材料被贱卖 海南砗磲价格暴涨背后的隐忧

http://news.0898.net/n/2013/0414/c231190-18460565.html

2013年04月14日11:58
           

摆放在工艺品店里的精美砗磲雕件。南国都市报记者 张毅 摄


精美的砗磲雕件工艺品。南国都市报记者 张毅 摄

近两三年来,继海南黄花梨之后,被称为佛家七宝之一的海南砗磲逐渐成为收藏热点,从而催生出捕捞产销一条龙的产业链。因总量有限且日渐稀少,砗磲产品的价格近年来以几何倍数增长。由于看好其未来升值前景,甚至出现了囤积居奇的现象,但其中也不乏价格炒作之嫌。

然而,产业链繁荣发展的背后,过度捕捞、贱卖原材料以及低档次加工等隐忧也逐渐显现,更有环保人士担忧为砗磲这种海中贝类之王的命运堪忧。如何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规范地发展砗磲行业,提升砗磲加工制品的附加值等问题都值得深思。

走访

琼海潭门镇砗磲加工厂原料堆积如山,工艺师月工资过万

在琼海潭门镇中学附近,该镇通往长坡镇的公路边,分布几排连在一起的两至三层的居民楼,在居民楼的旁边,均盖有铁皮小厂房。这些厂房内,有的静悄悄,有的机器轰鸣。“有声音的一般是加工砗磲贝类珠子或是贝类饰品的,没有声音则是做砗磲雕刻工艺。”今年60多岁的符世旭,自己亲眼见证了潭门镇砗磲等贝类工艺品发展历程。10年前,这里才一两家买砗磲贝类工艺品的,现在满大街都是,8成店铺都是卖贝类工艺品的。

4月10日上午,记者进入了个砗磲贝类珠子加工厂内,在加工厂的大院内,堆满了收购回来未加工的砗磲壳。据工厂老板介绍,这些未加工的砗磲有一百多吨。而在厂房内,几名工人正在轰鸣的机器旁将砗磲壳加工成大小不一的珠子。

“这样的工厂在这里很多,我这里还不算是最大的。”加工厂的老白吴治彬说,100多吨砗磲壳如果碰到生意好的时候,两三个月就能加工完。“这些没有名字的、或是关了门的,其实都是在加工的。”符世旭说,由于这些工厂从事的砗磲雕刻加工,为了防止师傅被人挖走,一般采用关门作业。据介绍,一个好的贝类工艺师,一个月的收入仅工资就有10000至15000元。

潭门砗磲产业已成规模,200多家店铺年产值达两三亿元

“艺海贝类”、“潭门贝类工艺品”......走在潭门镇嘉潭街和富港路上,这样的工艺品店店铺一个接一个,几乎80%的店铺均是销售砗磲贝类工艺品的。当天记者走进一家名为“海达工艺”贝类工艺品店,当时店主苏鸿程正忙着帮客人打包砗磲工艺品。“这个3000多、那个比较便宜点也要2000多,最贵的是这个,要5000多。”苏鸿程指着几个用整块砗磲雕刻加工成的工艺品说。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贝壳工艺在潭门镇初步形成产业。据统计,谭门现有销售贝壳工艺的店铺200多间,还有老板在海口、广州等城市开办10多间砗磲贝类工艺销售店,从业人员2000多人,每年的产值已经达到两三亿元,砗磲贝类工艺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业内

砗磲价格飞涨,单件工艺品最高标价百万

“前几年,一个1米左右的砗磲大贝壳,也就2000、3000元;现在,一个同样大小品相好一点的大贝壳,最高可以卖到7、8万元。”说起这几年砗磲价格的飞涨,已经在这一行业摸爬滚打13年之久的海南海世界工艺品公司董事长李恒给南国都市报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李恒介绍说,砗磲贝壳原材料价格的飞涨,主要是近年来随着捕捞量的增多,砗磲贝壳数量在逐年减少。“物以稀为贵嘛,价格自然也就上涨了很多。”李恒还透露说,目前,已经有一些长期看好砗磲升值空间的人士,在有意识地“收”一部分原材料。

与原材料相比,砗磲工艺品价格的上涨更是迅猛。“前年冬交会的时候,一件砗磲雕件已经卖到了10万元,当时已经很轰动了;但那件雕件如果拿到现在,10万元肯定是卖亏了。”李恒说,他自己也有件砗磲雕件的镇店之宝——一件1.1米高,雕刻精美、洁白如玉的“火凤凰”砗磲工艺品,“这件,我现在标价100万,有人出得起这个价格,我就卖,没有我就留着自己欣赏”。

砗磲原材料被贱卖令人心痛

对于砗磲产业的发展,李恒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其实,对于砗磲的开发是有争论的,有些人觉得会破坏环境。但我觉得不应该一刀切完全禁止。活体砗磲受保护,但一些已经在海底沉睡几百年以上的砗磲贝壳残体是可以拿来加工利用的,应该保护性地来开发。”李恒说。

“目前,砗磲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再贱卖原材料了,很多砗磲好料被单一、庸俗的设计和粗糙而简单的加工给糟蹋了,令人心痛。”李恒说,砗磲应该走精品路线,通过大师级工艺师的精雕细琢,赋予砗磲更多的文化价值,提升其观赏、收藏价值。

同时,李恒也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也应该通过行业协会来规范砗磲产业的发展,明确行业标准,通过颁发经营许可、设立准入门槛,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砗磲加工、经营业,充分体现砗磲的艺术、观赏以及收藏价值。

反思

天然砗磲资源几近枯竭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偏爱砗磲贝,它更被誉为佛家七宝之一,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元素。”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顾问林鸿民说,也正因如此,砗磲贝的需求日趋旺盛,使它成为渔民争相捕捞对象。经过多年不间断捕捞,天然砗磲资源几近枯竭,“大型砗磲贝在西沙已不见踪影,仅少量见于中沙、南沙海域”。

林鸿民还告诉南国都市报记者,其实,砗磲贝资源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海域内更为丰富。林鸿民说,因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早已将“砗磲科所有种”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加以保护,对其国际贸易加以管制。

据了解,在我国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库氏砗磲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现在的难点是,南海砗磲共有六种,加工成砗磲玉工艺品后,如何区分原料是哪种砗磲在实践中难以界定。”林鸿民说,但总体来说,天然砗磲都是受到保护的。

砗磲加工应限制,大力发展人工繁育

“目前,琼海潭门各加工厂虽有一定的砗磲贝储量,但总量并不多,加之砗磲生长缓慢以及过量捕捞等原因,而市场需求却日趋增大,照此速度,不用很多年,砗磲加工业将难以为继,不能只无度开发利用,而不采取保育护种措施。”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秘书长陈慧说。

对此,陈慧建议,海南省应对潭门天然砗磲贝的加工应采取限制政策,不能任其无序发展,严格按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对其经营利用予以特许审批,通过提高税收、资源补偿费,提高砗磲加工业准入门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推出高档、优质工艺品,避免贱卖珍稀生物资源贱卖,避免价格恶性竞争,延长存量砗磲贝原料生产年限。

同时,陈慧还建议,海南省应对南海诸岛砗磲贝资源进行调查,建立档案、加强保护;大力发展砗磲贝人工繁育,选择合适海区实施底播砗磲贝苗,建立砗磲贝国家自然保护区,确实进行有效保护。

    来源:南国都市报 张毅、张期望  
日啊,这些人就算被人打了也不值得同情。
南海贝壳之王砗磲还能捕捞几年?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2-12/06/content_2052765.htm

大洋新闻 时间: 2012-12-06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何涛、关家玉


  砗磲工艺品栩栩如生。


  砗磲工艺品制作工序繁多。


  巨型砗磲收购价大幅上涨。


  工艺厂外砗磲原料堆积如山。

“老寿星”砗磲过度产业化 催生捕捞产销一条龙 保护却暗存灰色地带

  如果说,海洋中存在一种如小汽车般大小的贝壳,你相信吗?这种神秘的巨型贝壳被称为库氏砗磲,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存于我国的南海。

  最近几年,随着砗磲加工业悄悄兴起,砗磲的捕捞和加工蔚然成为一门行业。由于渔民们过度捕捞,这种海中贝类之王命运堪忧。有渔民直言:“再过两年,肯定会被捕捞完。”

  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本报记者调查当地的砗磲加工业,发现如何保护这一珍稀海洋资源仍存灰色地带。

  文、图/ 本报记者何涛、关家玉

  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有一条卖工艺品的小街,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与众不同的是,这里商品的原料全部来自海洋,其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大砗磲。大砗磲学名叫库氏砗磲,这是目前海洋中最大的贝类,其直径可达1.8米,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海诸岛海域。

  贝壳中的“老寿星”

  在潭门镇的一家工艺品店内,地上摆放着六七个直径近1米的大砗磲,每个都重达100多斤。这里摆放的砗磲早已死亡,贝肉早已不见,只剩下白皙的贝壳。根据贝壳内壁的颜色不同,可以判断出死亡时间的远近。

  砗磲的寿命很长,是海洋里的活化石。据专业人士估计,约半米长的砗磲需要生长12年,每年形体约增长5厘米。生命周期可达80年~100年,是贝壳类中的“老寿星”。

  而围绕“老寿星”的传奇故事也是精彩纷呈,在当地盛传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砗磲“产”下了世界上最大的一颗珍珠。

  “1934年,一批年轻的菲律宾渔民在大海中捕鱼,小伙子们个个水性好,能潜到很深的水域。一次下潜后,其中一位小伙子却迟迟没上来。事后才发现,他被一只巨型贝壳夹住了,这只巨贝足有100多斤重。当渔民们打开贝壳救人时,意外发现了一枚有如小孩人头般大小的珍珠。

  后来,渔民把这颗巨型珍珠献给了岛上的酋长。此后,酋长的儿子病危,一位美国考古学家救活了酋长的儿子,酋长便把珍珠作为谢礼,送给了这位美国人。至今,这颗重达6350克的巨型珍珠仍然保存在美国。”

  那么富有传奇色彩、隐蔽在远洋中的贝壳之王,又是如何被捕捉到的,不得而知。但很明显的一点,它们很难逃过聪明渔民的搜捕。在外人看来亟待保护的大砗磲,在渔民的眼中,只是用来换钱的劳动产品。

  站在琼海市潭门渔港码头边,39岁的渔民阿宏仔细地盯着木匠刨木、钻孔。趁着两个月的休渔期,阿宏请来工人翻新、改造渔船,为迎接下一个丰收而未雨绸缪,哪怕花掉他10多万元的积蓄,他也在所不惜。

  阿宏是潭门镇的众多的“船老板”之一,拥有一艘120吨的木船。与潭门镇的大多渔民一样,阿宏都是到远洋捕捞,包括黄岩岛附近的海域。

  出海捕鱼暗藏风险

  “从1991年开始到南沙捕鱼,现在已经跑了20年。曾母暗沙我都去过,南沙很多地方都跑遍了。”阿宏说起自己的威风出海史时,一脸平静。南海对于外人十分神秘,但在阿宏眼里,就如同自己家一样熟悉。“南沙的每一片海域我都很清楚。有的地方海水只有20米深,但只要再往前走1米,可能就是几百米深了。”

  阿宏出海去趟南海要2个月,船只配备10~20多名船员。 每次出海之前,他都要把船修好、机器保养妥当,还会备足各种物资,包括15吨柴油、50吨淡水和1吨大米。“吃的、用的要带足,每出去一趟光费用就要30多万元。”

  另一渔民黄宏奋说,每次出海时,大渔船上都会载5艘小艇,船开到南沙的浅海时,5艘小艇就放入海中,每艘小艇上有3名船员。船员们分散开来捕鱼、抓龙虾、捞贝壳。有一次,黄宏奋带着船员抓到了一只10多斤重的龙虾。“晚上抓的,它趴着不动,从后面用网罩住了。运回岸上卖了2000多元。”

  “如果运气好的话,遇上鱼群,出一趟海能捞几十吨鱼,可赚几十万元。但现在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少,跑一趟才赚8万~10万元。”黄宏奋说,在过去几年中,他也曾捕捉到一只直径超过1米的大砗磲,卖了1000多元。

  对于跑去远洋捕捞砗磲的渔民来说,也暗藏风险。天气就是头号“敌人”,阿宏曾有过惨痛经历:2004年,他的船就曾在海上遭遇到了九级风,一晚上都没坐稳,十分辛苦。因而关注天气成为必不可少的功课,“我的船只能抗六级风,所以要时时关注天气预报,对天气情况各方面都要了解。”

  捕捞砗磲成渔民主业

  在镇子里,阿宏还属于传统的渔民,以捕鱼为主业,捞砗磲只是“偶尔碰上了,顺便的行为”。几年前,镇上的远洋捕捞业务有了新的分工,已经有一些渔民开始专门从事捕捞砗磲。

  在琼海市潭门镇上,老船长辉叔开了一间小卖部。辉叔生长于当地有名的渔民世家。已年过7旬的辉叔16岁就出海,直到50多岁才退休。如今,他的一个儿子还经营着两条大船,继续着父辈的谋生行业。

  如今,辉叔的儿子也当了船长,正是以捞砗磲为主业。辉叔说,儿子开的是一艘100多吨的船,每次跑一趟南海大约需要14吨柴油。当船行驶到了指定区域后,从大船上放下小艇,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民会利用小艇推动器高速旋转的叶片吹开沙层,寻找砗磲的踪迹,或是直接下到海里挖砗磲。

  潭门镇渔民阿轩,也专职从事捕捞砗磲。他说,砗磲都是从南海的泻湖里挖出来的,这些泻湖里海水都不深,最深也就1.2米。以前砗磲很多,在泻湖里都能捡到,现在砗磲越来越少,要深挖几米才能挖到。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挖几个。

  辉叔说,“儿子捞砗磲有七八年了。现在村里已有20多艘船专门捕捞砗磲。以前砗磲很多,现在西沙、南沙的砗磲都不多了。”

  目前人工成本增加,也波及砗磲捕捞业。阿轩说,随着人工贵了,砗磲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大小砗磲混搭销售一吨约200多元。一艘船一次可以拉回100多吨,最多时可拉回三四百吨。“砗磲现在越来越少了,过两年可能就没有了。”阿轩同样坦言,要挖到大砗磲往往需要花更多工夫。

  对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什么还要捕捉呢?而当地渔民却有着自己的朴实思维,“掉在地上的钱,你到底捡不捡?”

  对于未来,是否可能无鱼可捞?渔民没有过多的考虑,辉叔持乐观态度,“我们也想不了那么多,一辈子很短,总之天无绝人之路。”

  砗磲加工业的兴起

  在整个砗磲产业链中,渔民捕捞只是最开始的一环,支撑他们行为是一个越来越兴旺的市场。资料显示,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而独具价值,直接刺激了市场需求。

  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始加入砗磲工艺品产销一条龙的队伍中,阿强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潭门镇中心开了一间砗磲工艺品店。今年30多岁的阿强也曾是当地一位渔民。

  他曾为是否远洋捕鱼陷入两难境地:出海十分辛苦,而且有时要冒生命危险;但不出海,生计就困难。

  七八年前,阿强决定不再出海,他开始学做生意。五六年前,随着砗磲工艺品热销,他开始专心做砗磲销售和加工,生意也越做越大。如今已经在琼海当地开了三间店。平时,阿强让妻子阿梅守着商店,自己照看加工厂。

  对于潭门砗磲产业兴起的原因,阿梅认为,这与海南旅游业和会展经济的发展有关,“以前当地开会都是以螺作为会议纪念品,现在开会都是送砗磲工艺品。”

  在阿梅的小店,各种各样的砗磲工艺品琳琅满目,有雕刻的马、龙、花卉等,橱窗里摆放着几十个由砗磲贝壳切割、雕刻而成的龙印,每个约成人手掌大小,售价500元,“单位采购较多,有时一次就要几百个,都忙不过来。”

  销售只是砗磲产业链的末端环节,商品的大卖离不开加工厂的妙手制作。目前,在潭门镇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砗磲加工企业,大多位于潭门镇农场附近。阿强也开了一间砗磲加工厂。

  如果不是由阿梅带路,本报记者肯定找不到工厂的位置——这家工厂所在地没有路名,也没有任何指示牌。加工厂大门紧锁。阿梅大声喊话,并用力用手砸门,不一会儿,才有人打开了铁门。

  加工厂占地约有五六亩,里面十分凌乱,机器打磨砗磲的声音震耳欲聋。让记者感到十分震惊的是,加工厂里堆着堆积如山的砗磲,有体型略小的黄岩贝,也有体型较大的库氏砗磲贝,足足有100多吨。

  在这家小型加工厂里,10多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工。一个直径约1米的大砗磲,首先会被电锯切割开,然后打磨,再转到下一工序,由专门的工人根据设计图案来雕刻。整个工厂的地面都散落着不少切割后剩下的砗磲废料。

  一位戴着口罩的工人告诉记者,他每天都要工作八九个小时,一个月的工资却只有1000多元。

  砗磲加工业已成为了潭门镇的主要产业之一。2012年6月5日,琼海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名为“市政协赴潭门调研砗磲贝产业”的消息。消息称,调研组首先听取有关潭门渔民们赴西南中沙开展捕捞作业,无意捡获砗磲贝死体情况的汇报,还到九吉坡工业区视察两家砗磲贝加工厂和两家规模比较大的海之恋、琼之南等工艺品店,了解产品市场销售行情。

  经过综合分析,调研组认为,从今后发展趋势看,该镇砗磲贝加工业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雕刻工艺,增加产品附加值等环节问题,让该产业尽快摆脱贱卖原材料及初加工微利的状况,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记者了解到,全国的砗磲加工业不仅海南有,青岛等地也有砗磲加工厂,全国不少贝类市场都有砗磲工艺品售卖。

  公开售卖的活体砗磲

  市场上早已形成了围绕着砗磲系列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全国不少花鸟市场和玉器古玩雕刻市场都可以看到砗磲产品的身影。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来到广州市荔湾区某大型花鸟市场调查发现,市场里居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库氏砗磲公开售卖。

  记者采访的这家大型花鸟鱼艺市场位于广州芳村,被称为广州市最大的水族市场和观赏鱼销售中心。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场里的水族世界看到,这里聚集了许多售卖水族用品的商店。其中一家水族用品商店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光。这家商店里的门口摆放着一个大型观赏水箱,数种活体珊瑚伸着长长的触角在水箱里随着水流摆动,十分惹眼。水箱里还有不少珊瑚石,“这些石头都是活体珊瑚,只是表面覆盖着一层水藻。”一名店员热情地介绍。

  在这家水族用品商店里还有许多大型水箱,其中一个约两米长的水箱里还饲养着几只活体砗磲,其中两只砗磲的贝壳打开,露出了淡红色肉体,就像是一朵漂浮的花朵。在另外一个观赏水箱里,记者还看到了不少热带鱼类,还有一只小型的库氏砗磲,直径约为10厘米左右。“这只砗磲才几个月大。砗磲长得很慢,一年才长几厘米。”一名店员介绍说。

  据商店的另一名店员介绍,这只小的库氏砗磲卖七八十元,如果直径超过半米的库氏砗磲需要数千元,还要提前订货。

  为了保证货源供应,公司还在海南和国外一些地方设立了海洋基地。“不要小看这些热带鱼和砗磲,它们都是坐飞机过来的。”对于记者的提问“砗磲不是国家保护动物吗?”这名店员坦然回答,“现在就算你出去打死一只麻雀也算是保护动物。”

  灰色地带 捕与捡之争未决 保护成隐忧

  有专家指出,1983年国际上将砗磲贝列为世界稀有海洋生物予以保护,近年由于大量捕捞,天然的砗磲贝资源枯竭,因此华盛顿公约(CITES)规定天然砗磲贝禁止出口。随着砗磲贝售价越来越高,有的地方已开始利用鲍鱼养殖场所进行砗磲人工养殖,但如何区分天然与养殖的砗磲贝,技术上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库氏砗磲生长缓慢,所以大的库氏砗磲贝一般是从远海捕捞后宰杀而得,砗磲的保护亟待加强。

  此外,被称为是海底“平安卫士”的活体珊瑚礁也是珍稀的海洋保护资源,对保持海洋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私采偷运活体珊瑚属于违法行为。

  同样,记者在潭门调查也发现,砗磲的保护与生产还存有灰色地带。尽管库氏砗磲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地渔民对外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捕捞砗磲时,砗磲已不是活体了,已经死掉了,是他们从海里“捡”回来的。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属实。

  网友“斯岩梅”曾发博文称:“目前市面上贩卖的白色砗磲,是由现代沿海捕捞上岸的活体砗磲贝经宰杀后,取其外壳磨成圆珠来贩卖,基于海洋生态保育的概念,我们并不鼓励这种做法。”

  还有一则公开的报道也可佐证。根据新闻网的报道,2008年7月,海南边防总队海警二支队在琼海潭门港外6海里海域处发现,一艘渔船上有海龟12只、库氏砗磲6只等国家保护动物。其中,3只海龟已死亡,库氏砗磲贝全部被宰杀。

  由于该船涉嫌非法猎捕、杀害、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海警官兵依法将该船及船员押解到三亚海警支队码头。 经过侦查审讯,事后,船上23名船员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目前,对于砗磲是捕捞还是捡到还没有定论,这也俨然加剧了砗磲保护的难度。有业内人士表示,砗磲活体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被捕捉的砗磲在运回到岸上前,已经被宰杀,只剩下贝壳,这给砗磲保护带来难度。一些人员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大肆捕杀大砗磲。

  目前,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砗磲亟待保护,主要是由需求决定。日本市场上砗磲主要销售方式包括食用、水族馆活体与贝壳装饰品等,市场需求旺盛,但是资源过度捕捞,砗磲产量由1975年的600吨降至100吨 。

  许多新增水族馆对活砗磲数量需求也相对增加,预计美国国内市场需求5000~50000个。我国台湾地区砗磲市场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渔船在他国海域捕捞,二是贸易商从国外进口。但渔船在他国海域捕捞是违法行为,部分国家也对违法捕捞行为加以取缔。近几年砗磲的主要进口国包括: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斐济等国。

  然而可喜的是,目前,一些地区已加大了对砗磲的保护力度。从2006年6月开始,我国台湾地区澎湖县全面禁采砗磲贝,违者将依据渔业法相关规定处分。

  澎湖县官员强调,由于砗磲贝属于定栖性生物且成长缓慢,依记录每年仅成长约两至三厘米,大量采捕后已使族群数量锐减,体型则有小型化的趋势。特别的是砗磲贝的族群数量,可以作为珊瑚礁总体检的指标性生物,因此澎湖为落实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目前已成功利用人工方式,进行保育和复育工作。同时配合观光海上休闲活动,由村里自主管理发展生态旅游。
产业报告:砗磲养殖

http://www.21food.cn/html/news/12/782111.htm

时间:2013-05-24 10:31:00   来源: 中国鳗鱼网

砗磲在国内不论是研究和养殖上都属于空白,而砗磲的增养殖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珊瑚礁保护的环境生态上,碳汇渔业上都具有较大的意义。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砗磲科生物的统称,有两属十种,广泛分布于热带珊瑚礁海域。砗磲不仅由于身躯庞大,而显得与众不同;更独特的是其身体共生有数以十亿计的单细胞藻(虫黄藻)。砗磲的水管系统和外套膜演化为一个巨大的膜结构组织供更多的虫黄藻共生,并转向上方接受阳光。虫黄藻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直接传输给砗磲。砗磲虽然也通过鳃过滤获得食物,但是维持生命和生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于虫黄藻的光合作用产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澳大利亚,美国以及菲律宾等太平洋岛屿国家集中开展了砗磲增养殖和与之相关的生理,生态和经济学等基础研究,并进行了商业养殖的开发。

在过去的许多年,水产养殖主要集中在为我国大陆沿海渔民解决温饱,致富和为居民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供应上。我国的水产工作者始终没有将目光放在我们美丽富绕的南海。随着近年来南海海权的争夺日益激烈,‘渔权即海权’的观点渐渐为公众所认知。开发南海的海水增养殖,保护珊瑚礁是我们水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砗磲增养殖有成为我国南海开发主导产业的潜力。


大堡礁俄耳甫斯湾养殖的大砗磲


从黄岩岛归来的渔船正在卸下砗磲壳


南海弹丸礁自然状态下的大砗磲

一、砗磲的生物学

砗磲有两属十种,据2003年出版的《中国海洋贝类图鉴》,在我国分布的有6种,它们是:大砗磲,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番红砗磲和砗砗蚝,其中有五种的壳长可以达到50cm。大砗磲是最大的一种双壳贝类,有记录的最大个体壳长达1.3米,体重500kg年龄在60年以上。在生长上也表现出极大的优越,一只壳长可达40cm,体重15kg。

砗磲为雌雄同体,一般是在排精半小时后排出卵子。砗磲的生活史与其它双壳贝类相同(见表1):受精卵孵化—单轮幼虫—浮游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稚贝,经二至三年发育至成熟。大砗磲在繁殖中一次可排出上十亿的卵。最独特的是在附着变态期砗磲即建立了与虫黄藻的共生关系,所以即使是幼小的稚贝也需要充足的阳光。如同珊瑚,砗磲由于共生了虫黄藻的关系,其外套膜的色彩极其绚丽多彩,并且是同一品种也有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没有两只砗磲具有同一种图案和色彩。


中间培育阶段在防护笼中的砗磲种苗

菲律宾博利瑙海域养殖的大砗磲亲贝


维基百科中世界最大的珍珠,直径24公分,重达6.4斤

二、砗磲的经济价值

大砗磲生长七年的闭壳肌可达1.5kg,所制成的干贝在台湾和香港被誉为极品。科学家们每当涉及南太平洋砗磲资源涸竭时,都将台湾渔船在七十年代为寻求干贝在当地的盗捕作为罪魁之一。

砗磲贝壳许多国家都有收集贝壳的爱好者,热带贝类的外壳以丰富的色彩和致密的壳质最受欢迎。砗磲贝壳依大小和品种价格不同,一只60cm以上养殖大砗磲的贝壳售价可达400美元。在我国砗磲壳更具有宝石的特性,是驱邪避凶的‘佛教七宝’之首,砗磲壳所制成的念珠和佛像是高僧大德的法物。清朝六品官员的顶珠也是砗磲壳所制。现在在我国的许多海淀旅游胜地,都有大小不等的贝壳市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个市场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我国的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砗磲壳的加工已经形成产业,从南海采来的砗磲壳价格这几年持续上涨,品质上乘的每吨可达万元。砗磲壳的采捕加工已经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并且贝壳的销售不存在运输,保存的问题。在砗磲中时常可以发现的珍珠更是价格不凡,可以用奇珍异宝来形容。这为砗磲养殖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

海水观赏水族砗磲是海水观赏水族中的重要品种,在北美海水观赏鱼市场,一只品质优良,色彩鲜艳的砗磲另售价格可以达到200美元。主要是小型的番红砗磲和长砗磲。近年来由于养殖技术的突破,其来源已经全部为人工养殖。在太平洋岛国和菲律宾都有专门以海水观赏水族为市场方向的砗磲和硬骨珊瑚养殖场。其中美国的ORA公司最为有名,该公司在马绍尔群岛有一个以砗磲和硬骨珊瑚养殖为主的子公司。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海水观赏鱼市场从无到大,已渐成规模,市场前景极其广大。

旅游价值由于砗磲的观赏性,决定了砗磲的旅游价值。砗磲在许多太平洋国家不但是热带海洋潜水爱好者的最爱,更是热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标志。在澳大利亚每当有砗磲的放流增殖等活动时,都能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在菲律宾2003年的世界小姐比赛将砗磲的放流作为世界小姐的公益活动,并通过卫星向全亚洲播放。菲律宾博利瑙海洋实验站是砗磲苗种培育的中心,同时也是当地潜水观赏砗磲的旅游热点。


  







长砗磲

三、砗磲的资源

在八十年代大部分的砗磲品种都遭到了过度的捕捞。并被列入了《国际濒临绝迹野生动植贸易保护公约》的保护名录。七十年代砗磲在我国的南海诸岛都有广泛的分布,并且资源丰富。在九十年代后的各种海洋资源调查报告中已经看不到有关砗磲的描述。

通过砗磲壳化石仍然可以看出砗磲曾经是我国南海珊瑚礁海域的优势生物品种。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八十年代的海洋资源科学调查中,已经将大砗磲归为绝迹品种,其它的如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也濒临绝迹。

四、砗磲增养殖进展及问题

鉴于砗磲自然资源急剧下降的严重状况,1983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ACIAR)和詹姆斯库克大学在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启动了砗磲增养殖计划。八十年代初在帕劳和澳大利亚分别获得大规模苗种培育成功。

随着TheWorldFishCenter,美国农业部的CTSA和菲律宾大学的加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国际上各国科学家对砗磲进行了系统和集中的研究,从而建立了完整的砗磲苗种培育和增养殖的技术体系。虽然苗种培育和养殖的规模始终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但实验结果是今人振奋的。

大堡礁俄耳甫斯湾实验站1992年建立的示范养殖场总计养殖了3万只5-6龄的大砗磲和十万只大砗磲稚贝。实验表明:经过五年的养殖,大砗磲的每公顷产量可达到400吨,最高年度增重近100吨,折合每亩分别为26吨和6吨。有22个国家利用人工苗种用于海域的放流增殖和资源重建。

砗磲养殖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和管理。砗磲的消费市场目前主要在日本和我国台湾。中国大陆市场也具有极大的潜力,这一点在砗磲养殖业的起步时期就为研究人员所认识。

由于砗磲的消费主要形式为活体和冰鲜,对于太平洋岛国与市场间的长距离来说,航空运输是不可或缺的。而太平洋岛国人口稀少,没有足够的航班这一点就严重限制了砗磲养殖业对产业资本的吸引。此外海权确认,渔政管理和产业扶持等政府行为在养殖事业发展中也非常重要。(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丑陋的中国人么...唉
chicken24 发表于 2013-7-13 17:29
这些东西的买家是谁 一查就清楚了
海南的工艺品商店。
费了那么大力气搞回来的地盘居然成了某些人谋私利的地方,就不能严打吗?
franklian 发表于 2013-7-13 17:55
费了那么大力气搞回来的地盘居然成了某些人谋私利的地方,就不能严打吗?
事情没这么简单,这些破坏者和去年的黄岩岛英雄渔民是同一批人。
希望海警加大对南海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打击,增加警力船只,扩大执法范围和执法强度。
发配南海修工事
北礁除了砗磲外,还有古董。海底翻得稀烂。
流浪的星辰 发表于 2013-7-13 18:00
希望海警加大对南海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打击,增加警力船只,扩大执法范围和执法强度。
我在30楼说了,执法部门不敢打击。因为去黄岩岛、南沙岛礁区的渔民大部分就是他们(少数搞养殖的除外)。
打击的什么的,听听就行了。我见到一个堆了上千只砗磲的地方,和执法单位就步行一分钟的路程。
真想有机会能去看看
che 发表于 2013-7-13 18:31
我在30楼说了,执法部门不敢打击。因为去黄岩岛、南沙岛礁区的渔民大部分就是他们(少数搞养殖的除外)。
生态保护这种事情对大部分渔民来说不会是首先考虑的事情吧。不让他们采砗磲的话就要找其他的生意做...这改行的风险要有人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