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那年那车那些事儿 胡诌乱写车评系列(57楼最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05:15


本身自己是做汽车媒体的,随意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好玩,写点汽车的故事和乐子,发来给CDer拍砖,这个帖子我会盖楼连载,每期内容不同,基本和微信同步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其实GTR的诞生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这款叱咤车坛多年的超跑在各类赛事上攻城略地,让保时捷、法拉利等超跑厂家为之侧目,甚至捶胸顿足恨不得一把火把日产研发中心给烧了。而在2007年复活的全新GTR延续了之前五代不给豪华品牌留面儿的传统,在纽博格林北环PK掉了911之后,终于让保时捷的各位工程师失去了淡定的本钱,甚至舔着脸开始扯轮胎作弊的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照小鬼子那一贯的尿性作弊还真是有可能,但日本鬼子总归是在纽北的变态赛道上PK掉了德国鬼子非常骄傲的911,而且持续的刷新纽博格林北的赛道成绩,直至保时捷的工程师拿出了GT3,这场持续两年的圈速赛跑才算彻底结束。鉴于GTR之父水野和敏先生,在回答笔者一位老友的提问时对轮胎作弊一事言辞凿凿的架势,在本文就不深究了,毕竟存在即合理。

轮回50于载的高性能车型

从根上讲,GTR不是日产设计并且研发出来的,最初的GTR诞生于SKYLINE车系,也就是国内玩家经常提起的天际线,而SKYLINE最早是1957年由一个叫“王子”的工厂研发出来的,后来经营不善在1969年被日产收购,而那个年代的日产和丰田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在收购了王子后,日产开始筹划几款外观和性能都很强悍的车型提高品牌拓展市场,这就有了重启SKYLINE计划。

第一代日产SKYLINE厂家代号R27,正因为这个R的开头,才有了后面GTR全部用R作为年代编号的惯例,第一代的SKYLINE配备了2.0L水冷发动机,马力160匹,至于造型是极富肌肉感的,但特别注意的是这时候的SKYLINE是一款以性能为主的轿车,而一年后由于市场对R27的喜爱,日产聪明的推出了加装空气套件的两门R27,于是乎第一代的GTR算是正式诞生,而在当年举办的日本全国GT大赛上,GTR第一次为日产夺得了冠军,而后连胜50场,战神便这样横空出世了。

车子卖的好,比赛成绩好,按这种节奏,日产不继续推出GTR就是白痴行为,随后1973年推出了外观改进的R28,由于受到石油危机影响,R28仅仅卖了197台便告终结。1975年推出R29车型,这款车奠定了日后GTR车系的外观设计风格,矩形头灯设计和圆形尾灯设计,而这款车由于鬼子本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问题仅仅制造了4000台,而SKYLINE车系虽然相继又推出了R30和R31但始终再没有推出GTR车型,也就导致了此后的10年里,没有GTR的出现。

时间进入1989年,鬼子经济重新复苏,日产看到市场的机遇,适时的重启GTR项目,在这一年推出了伟大的R32,外观延续了R29时代的设计,只是线条更加硬朗,而动力方面则是一代名机RB26DETT,这款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仅马力大,而且扛操、耐用、稳定性高,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人多人怀念它,而在底盘上则是独特的扭力可分式电控四驱系统。风骚的发动机加上稳定到变态的底盘,R32正式售卖后,市场的表现可以说彻彻底底的疯狂,总计销售四万三千多台,除了数字我再说个更形象的例子,头文字D里面Night Kids驾驶上秋名山的就是R32,可见其在鬼子车迷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而后续的故事就比较平淡,从R32身上取得巨大成功后当然不是最成功的。R33在1995年推出,因为保持了R32时代的发动机,仅仅变换了底盘系统,R33的整体表现只能说平淡,但依靠280匹的马力依然让R33成为当时最快的一部街道跑车。

终于1998年不甘寂寞的日产弄出了史上最成功的GTR车型——R34,外观上的凶狠造型搭配上氙气大灯以及那副19英寸还带着金色Brembo刹车卡钳的大脚,让整个R34看起来霸气的一塌糊涂。至于动力系统,鬼子不愧是凶残的民族,两款变态至极的发动机摆进了R34的车头,一款2.5L自然吸气的6缸发动机,厂家代号RB25DE最大马力200匹,最大扭矩260牛米,注意这款发动机还是为了减排低污染才塞进R34的机头,第二款则是将动力作为最大需求的RB26DETT,2.6L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280匹,最大扭矩400牛米,大家不要看着数据觉得一般般,因为鬼子只允许马力达到280匹(法律规定),而在法律规定之外经过非法改装,这台发动机的动力可以直接干到700匹以上,而且部分变态到一定程度的鬼子还把这款发动机的马力拉到了1000匹,这种实力对于一款排量不到3升的发动机已经不能用凶残来形容了。

此后的故事就是开篇提到的,各大赛场的P房内(维修区),欧洲人和美国人看着一台台GTR在赛道上呼啸而过,望着日产P房里小鬼子猥琐的笑容,不禁怀念起1945年那美好的时光。

新战神出世 有进步也有退步

由于种种法规和日产本身的财务问题,2000年以后GTR正式停产,而日产工程师和管理者内心那颗风骚的心一直期待着复苏GTR,终于在新世纪GTR脱去SKYLINE车系的束缚独立成为了日产的超跑品牌,更加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和碳纤维化的车身架构,终于把GTR一直以来的车重问题解决了,而3.8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VR38DETT的到来更加解决了新GTR的动力问题,而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电子辅助系统进入了GTR车内,这也使得新的R35有了全新的产品力。

07年问世后,GTR照例又一次在纽博格林北环以7分18秒的成绩让欧美车厂瞠目结舌,随后凭着优异的性能为日产囊获了诸多订单。而刚刚150万的售价不但让日产赚的盆满钵满(额,进口国内前是70-80万左右),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低于200万以下高性能超跑的味道。

文章至此,算是讲完了GTR的前世今生,该说说战神的弱点了,首先是车重问题,在R35之前得GTR由于SKYLINE车系造型的限制车重一直是超过2吨的,当然在这样的车重下还能屡次夺得大赛冠军也算是奇葩中的奇葩。其次是现款的GTR也就是R35,发动机是在接近真空环境下装配的,的确科技含量是很高,但是过于精细的配件和组装流程,也让发动机没有了之前几代心脏那种扛操、耐操、潜力巨大的本事,以至于现在每台量产的GTR的发动机马力值都是不确定的,有的比设计要求高有的比设计要求低,更为坑爹的是稳定性还差,至于那个双离合变速箱笔者更是吐槽无力,有车主曾经反应基本把变速箱挂进LC模式(lunch control弹射起步)下,在赛道开几圈变速箱基本就烧废了。

所以新GTR解决了老款车重、车系、产品线的问题,也保留了一贯的变态性能,但是科技加持下的新R35却出现了很多GTR车迷根本想象不到的问题,试问这还是大家深爱的GTR吗?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本身自己是做汽车媒体的,随意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好玩,写点汽车的故事和乐子,发来给CDer拍砖,这个帖子我会盖楼连载,每期内容不同,基本和微信同步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其实GTR的诞生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这款叱咤车坛多年的超跑在各类赛事上攻城略地,让保时捷、法拉利等超跑厂家为之侧目,甚至捶胸顿足恨不得一把火把日产研发中心给烧了。而在2007年复活的全新GTR延续了之前五代不给豪华品牌留面儿的传统,在纽博格林北环PK掉了911之后,终于让保时捷的各位工程师失去了淡定的本钱,甚至舔着脸开始扯轮胎作弊的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照小鬼子那一贯的尿性作弊还真是有可能,但日本鬼子总归是在纽北的变态赛道上PK掉了德国鬼子非常骄傲的911,而且持续的刷新纽博格林北的赛道成绩,直至保时捷的工程师拿出了GT3,这场持续两年的圈速赛跑才算彻底结束。鉴于GTR之父水野和敏先生,在回答笔者一位老友的提问时对轮胎作弊一事言辞凿凿的架势,在本文就不深究了,毕竟存在即合理。

轮回50于载的高性能车型

从根上讲,GTR不是日产设计并且研发出来的,最初的GTR诞生于SKYLINE车系,也就是国内玩家经常提起的天际线,而SKYLINE最早是1957年由一个叫“王子”的工厂研发出来的,后来经营不善在1969年被日产收购,而那个年代的日产和丰田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在收购了王子后,日产开始筹划几款外观和性能都很强悍的车型提高品牌拓展市场,这就有了重启SKYLINE计划。

第一代日产SKYLINE厂家代号R27,正因为这个R的开头,才有了后面GTR全部用R作为年代编号的惯例,第一代的SKYLINE配备了2.0L水冷发动机,马力160匹,至于造型是极富肌肉感的,但特别注意的是这时候的SKYLINE是一款以性能为主的轿车,而一年后由于市场对R27的喜爱,日产聪明的推出了加装空气套件的两门R27,于是乎第一代的GTR算是正式诞生,而在当年举办的日本全国GT大赛上,GTR第一次为日产夺得了冠军,而后连胜50场,战神便这样横空出世了。

车子卖的好,比赛成绩好,按这种节奏,日产不继续推出GTR就是白痴行为,随后1973年推出了外观改进的R28,由于受到石油危机影响,R28仅仅卖了197台便告终结。1975年推出R29车型,这款车奠定了日后GTR车系的外观设计风格,矩形头灯设计和圆形尾灯设计,而这款车由于鬼子本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问题仅仅制造了4000台,而SKYLINE车系虽然相继又推出了R30和R31但始终再没有推出GTR车型,也就导致了此后的10年里,没有GTR的出现。

时间进入1989年,鬼子经济重新复苏,日产看到市场的机遇,适时的重启GTR项目,在这一年推出了伟大的R32,外观延续了R29时代的设计,只是线条更加硬朗,而动力方面则是一代名机RB26DETT,这款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仅马力大,而且扛操、耐用、稳定性高,以至于直到今天还有人多人怀念它,而在底盘上则是独特的扭力可分式电控四驱系统。风骚的发动机加上稳定到变态的底盘,R32正式售卖后,市场的表现可以说彻彻底底的疯狂,总计销售四万三千多台,除了数字我再说个更形象的例子,头文字D里面Night Kids驾驶上秋名山的就是R32,可见其在鬼子车迷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而后续的故事就比较平淡,从R32身上取得巨大成功后当然不是最成功的。R33在1995年推出,因为保持了R32时代的发动机,仅仅变换了底盘系统,R33的整体表现只能说平淡,但依靠280匹的马力依然让R33成为当时最快的一部街道跑车。

终于1998年不甘寂寞的日产弄出了史上最成功的GTR车型——R34,外观上的凶狠造型搭配上氙气大灯以及那副19英寸还带着金色Brembo刹车卡钳的大脚,让整个R34看起来霸气的一塌糊涂。至于动力系统,鬼子不愧是凶残的民族,两款变态至极的发动机摆进了R34的车头,一款2.5L自然吸气的6缸发动机,厂家代号RB25DE最大马力200匹,最大扭矩260牛米,注意这款发动机还是为了减排低污染才塞进R34的机头,第二款则是将动力作为最大需求的RB26DETT,2.6L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280匹,最大扭矩400牛米,大家不要看着数据觉得一般般,因为鬼子只允许马力达到280匹(法律规定),而在法律规定之外经过非法改装,这台发动机的动力可以直接干到700匹以上,而且部分变态到一定程度的鬼子还把这款发动机的马力拉到了1000匹,这种实力对于一款排量不到3升的发动机已经不能用凶残来形容了。

此后的故事就是开篇提到的,各大赛场的P房内(维修区),欧洲人和美国人看着一台台GTR在赛道上呼啸而过,望着日产P房里小鬼子猥琐的笑容,不禁怀念起1945年那美好的时光。

新战神出世 有进步也有退步

由于种种法规和日产本身的财务问题,2000年以后GTR正式停产,而日产工程师和管理者内心那颗风骚的心一直期待着复苏GTR,终于在新世纪GTR脱去SKYLINE车系的束缚独立成为了日产的超跑品牌,更加流线型的车身设计和碳纤维化的车身架构,终于把GTR一直以来的车重问题解决了,而3.8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VR38DETT的到来更加解决了新GTR的动力问题,而后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的电子辅助系统进入了GTR车内,这也使得新的R35有了全新的产品力。

07年问世后,GTR照例又一次在纽博格林北环以7分18秒的成绩让欧美车厂瞠目结舌,随后凭着优异的性能为日产囊获了诸多订单。而刚刚150万的售价不但让日产赚的盆满钵满(额,进口国内前是70-80万左右),也让消费者感受到了低于200万以下高性能超跑的味道。

文章至此,算是讲完了GTR的前世今生,该说说战神的弱点了,首先是车重问题,在R35之前得GTR由于SKYLINE车系造型的限制车重一直是超过2吨的,当然在这样的车重下还能屡次夺得大赛冠军也算是奇葩中的奇葩。其次是现款的GTR也就是R35,发动机是在接近真空环境下装配的,的确科技含量是很高,但是过于精细的配件和组装流程,也让发动机没有了之前几代心脏那种扛操、耐操、潜力巨大的本事,以至于现在每台量产的GTR的发动机马力值都是不确定的,有的比设计要求高有的比设计要求低,更为坑爹的是稳定性还差,至于那个双离合变速箱笔者更是吐槽无力,有车主曾经反应基本把变速箱挂进LC模式(lunch control弹射起步)下,在赛道开几圈变速箱基本就烧废了。

所以新GTR解决了老款车重、车系、产品线的问题,也保留了一贯的变态性能,但是科技加持下的新R35却出现了很多GTR车迷根本想象不到的问题,试问这还是大家深爱的GTR吗?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GTR R35 GEN 1的变速箱是有问题,但是经过GEN2,GEN3的演化,GEN4已经很耐操了

记得top secret就有GTR变速箱的rebuild服务

还有发动机的话,当年Nissan的目的就是让众改装厂难以改装,可是难不倒人的,米国佬的1500匹套件还真NB哄哄的
最喜欢的车就是R34
911在这货面前只能装13了

搞搞豪华内式  全景天窗什么的
再说说R33,虽然说R33比R32重,口碑一直不好,而且外观也没有R32霸气,但是,要知道跑纽宝林,R33比R32快
Z-tune Z2则是Skyline和RB26的巅峰之作.....
gtr是以平民跑车出现的。现在贵族气多了点
如果国内哪个山寨厂100% Copy R34 GTR,我会睡着了笑醒了的.......
很多超跑在GTR面前只能转进到奢华,谁泡妞更给力之类的话题了。
技术贴顶。
无事小魔鬼 发表于 2013-6-26 18:17
如果国内哪个山寨厂100% Copy R34 GTR,我会睡着了笑醒了的.......
我只要求能山寨100%R32就行了。。。我会笑着流泪
不过其实S30Z才是我的最爱啊。。。。。

Fairlady...........
kobold 发表于 2013-6-27 02:59
不过其实S30Z才是我的最爱啊。。。。。

Fairlady...........
去HK搞一辆,上个两地牌
占楼更新
本身自己是做汽车媒体的,随意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好玩,写点汽车的故事和乐子,发来给CDer拍砖,这个帖子我会盖楼连载,每期内容不同,基本和微信同步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那年那车那些事儿:奇瑞到底是个啥
    构思题目的时候,本来想着把标题写的更寒碜一些,后来考虑到不够公正和客观,加之汽车公关圈里的一位老友正在给奇瑞做品牌公关服务,为了给他省省心,便将就了这个题目。


    奇瑞在国内自主品牌行业里,不管从产能还是从销量抑或是网点数量都是第一位的,所以把奇瑞列为国内第一自主品牌也毫不过分,不过这个第一的能耐到底有多大,还得细细数来。

奇瑞是怎么生出来的

    大多数人都知道奇瑞是诞生在1997年,其实安徽省因为缺少支柱型工业项目,对汽车产业早都是垂涎三尺,直到1995年安徽省代表团访问英国,发现了一条闲置的福特发动机生产线,秉承徽商天生的经商头脑,安徽省领导立马将这条生产线就捣鼓回国内了,并且立刻启动了发动机的研发计划,由于当时国家政策对轿车生产的限制,安徽省也只能悄悄的干,当时的项目代号951,也就是95计划的头号项目,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率先研发心脏这条路还是很懂行的。

【奇瑞大老板尹同耀】
    有了心脏没有身子骨怎么能行,于是乎又到处开始寻觅人才,又是安徽省代表团(这个代表团是干实事的)有一天跑到一汽去考察工作,结果发现了一个芜湖的老乡尹同耀,也就是现在奇瑞汽车的大老板,那会尹老板在一汽干了很多年,干过车间主任还得过杰出青年,在一汽内部算是个红人,于是乎老乡见老乡两眼就泪汪汪了,安徽省的领导悉心劝慰,三番五次的邀请,终于把尹同耀请回了安徽主抓汽车项目。

    起初整个项目就8个人,而且多是尹同耀的同学、同事以至于后来很多媒体访问的时候,诸多已在高位的领导都表示是被老板骗到芜湖的,所以呢基本奇瑞汽车起初的领导骨干就是这么骗来骗去的到了位。而那个被代表团带回来的福特生产线此时也算正式派上了用场,至于其中洋鬼子不好好干活被尹老板提前遣返,后来奇瑞自己埋头苦干的事儿就不提了,因为也无法考证。不过97年在芜湖经济开发区奠基,1999年9月代号CAC478/480的发动机通过产品鉴定,这个速度的确是够快,但请注意只是发动机通过鉴定,还没有整车生产,因为那会国家是有限制的,但是咱有了发动机总不能不去开拓市场吧,这也不符合市场规律,于是乎奇瑞的整车项目就这么“名正言顺”的启动了。

真正让奇瑞弄出自己汽车的是谁

    尹同耀是奇瑞的领军人物,是奇瑞汽车的功臣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作为大老板要管厂房的基建、公司战略规划、生产协调,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尹同耀同志为奇瑞设计并且制造了汽车,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奇瑞设计生产的第一款车是奇瑞风云,其实这款车是彻头彻尾的仿制产品,仿制的车型西亚特图雷多,也就是第二代捷达,从根上还是大众的技术,仿制到什么程度呢,从外到内完全一致,连变速箱的档把都一样。


    而就在风云出现的时候,一个能够为奇瑞真正带来属于自己整车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郑浩杰,郑浩杰和其设计团队早年都是东风的人,也就是二汽的人,后来进入神龙公司,并且在法国人的帮助下,进行了爱丽舍的设计与开发工作(Tips:至于神龙开发爱丽舍和富康988的血泪史改日再表),这位颇具汽车设计实力的筒子,在2000年受邀造访了奇瑞汽车,并且被奇瑞汽车蓬勃向上的精神所感,帮助奇瑞进行了风云的前大灯组的重新设计工作,并且很快被奇瑞采纳。有了第一次合作那么后面儿的事情就好谈了。

    由于在神龙经历的一些不愉快造成的心理阴影,郑浩杰迟迟没有答应尹同耀的加盟邀请,而这个时候一位情商颇高的领导,也就是时任芜湖市市长助理,主管汽车项目的詹夏看出了郑浩杰的心思,不就是想单干嘛,好说于是乎奇瑞出资500万给郑浩杰成立了独立设计公司,专门给奇瑞设计产品,由此可见了解个人需求这门高深的技能对于一个领导是多么的重要。


    而后来成立的芜湖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就开始了为奇瑞设计整车的工作,直到今天依然是他们在主持奇瑞汽车的设计工作,甭管设计的好坏,尹同耀一直没有撇开他们。

奇瑞的代表作品

    No1:奇瑞QQ,说奇瑞QQ盘活了奇瑞汽车,我想没人会持反对意见,这个在近10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奇瑞产品销量前三甲的微型小车,可以说奠定了奇瑞今天成就的基础,说的更直白一些,这款售价几万的小车为奇瑞后续的发展攒足了银子,足见车小不是事儿,只要能赚钱。


    而奇瑞QQ的诞生则是来自郑浩杰的设计团队,起初本来打算给这款车起一个“小精灵”的名字,多么的土鳖,后来还是网友提出车灯很像QQ,于是乎奇瑞QQ就此诞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于QQ的功绩,笔者在这里详述几点,第一、奇瑞QQ的出现让中国的市场里首次出现微型轿车的概念,开创了这一细分市场并且打破了中国人买车必买大车的陋习,第二、售价3-5万的价格,也让汽车首次更加贴近老百姓,消费者对汽车的经济高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奇瑞QQ所带来的价格冲击力,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别克赛欧、南京菲亚特锡耶纳。


    至于奇瑞QQ的出身,其实也是彻头彻尾的仿制,只是仿制的不那么无耻。QQ的原型车是韩国大宇Matiz,这款车的原设计师是乔治亚罗,有了好的底子加上奇瑞本身就有发动机生产线,于是乎QQ的整车工作推进的很快,也很迅速的推向了市场。以至于后来出现了QQ3、QQ6甚至是丑到爆表分不出车头车尾的QQme。时至今日,QQ已经生产超过100万台,而在2013年经过10年的发展,奇瑞QQ也正式换代,推出了新QQ。

    No2:奇瑞A3,为啥笔者会把奇瑞A3单独拉出来说,忽略掉了A5,没错奇瑞A5在市场上的反应是很好的,销量也很高,包括东方之子也是如此,但是这些车型远不及奇瑞A3所带来的价值。奇瑞A3的底盘来自大众高尔夫5,而造型设计师是著名的宾尼法利纳,可以说奇瑞A3是整个奇瑞汽车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首款跟市场同步推出的且技术含量较高的车型,同时奇瑞A3还是奇瑞进入台湾市场的首款车型。


    至于奇瑞A3的性能,我记得这款车的试车是在2009年,奇瑞A3也上市不久,台湾《超越车讯》杂志的主笔就来到武汉与笔者共同对A3做了一个全面的测试。从外观说,奇瑞A3的造型贴合时代需求,时尚中带着点运动的味道,而底盘,出自高尔夫5,在道路表现上不管是虑震还是悬架软硬都调校的非常不错,物理极限比较高,动力总成部分应该算是A3的一大软肋,动力不够澎湃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也不够聪明。经过对奇瑞A3的整体测试,我与台湾的朋友交流后,都认为A3在空间外观上都很不错,但在实际驾驶中会遇到一个十分蛋疼的问题,那就是变速箱,每每当变速箱进入2档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会锐减,不管怎么踩油门推背感都几乎可以忽略掉,车子的动力性能成几何倍数递减,就像刚刚高潮过后的男人,萎了一样的无力,这种驾驶感受是十分难受的,最后分析来分析去问题只可能出现在档位的尺密比上,整个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十分糟糕。

    至于奇瑞A3的销售情况,大陆地区就不谈了,大家在路上也是偶尔发现一台两台,而那会台湾的朋友告诉我,认为奇瑞A3(在台湾叫阿波罗)会大卖,肯定比Me-car(吉利熊猫几乎同时登陆台湾)好卖,笔者当时一笑而过,到今天奇瑞A3在台湾已经卖死了,但Mecar依然热销中。至于瑞麟G5、麒麟M1、新东方之子等等都只能算做是产品,不能代表奇瑞的一个年代。

奇瑞值得尊敬的几点和必须鄙视的几点

    值得尊敬的地方,第一、奇瑞汽车算是第一个打开国门把车卖到国外的自主品牌,奇瑞的瑞虎、A5、A3等车型远销南美、拉美、俄罗斯,不管是从产品的销量还是品牌的扩张,短短发展不到20年的奇瑞能做到这样,的确值得大家尊敬。

    第二、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多品牌战略是企业品牌发展强大、度过自主品牌瓶颈期的变革良策;而且提高了奇瑞整体的分销网络,拉高了品牌本身的覆盖面积,从战略上说奇瑞分品牌是一步非常勇敢的棋,提早将奇瑞从单一车厂拓展为集团性车厂,最起码在公司架构上跟大众集团、通用集团保持了一致,但是做到这点是需要付出多品牌相互竞争、资金链紧张这些会殃及车企根本的代价。

    必须鄙视的几点,第一、产品研发不够踏实,说到产品研发,早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笔者看到奇瑞一口气发布了20余款概念车,可是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看到这些概念车的量产版,不是说概念车一定会量产,但是概念车肯定会验证设计思路,搜集消费者意见,搭载新技术,但是盲目大批量上概念车是完全无意义的。1-2年推出一款新概念车,来验证设计思路分析消费者的心里需求是可以的,在奇瑞目前这个企业的初期阶段,老老实实的做好一款车,从预研发到概念车再到量产车,扎实的把精力投入到一款车中,依照目前奇瑞的技术储备和生产线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出一款不亚于合资品牌产品的。


    第二、产品通用性不强,且不说大众集团的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思路,单就PSA(法国标致与雪铁龙集团)都一直沿用平台技术,在这一点上奇瑞没有跟上脚步,底盘和发动机的共通性略差。

    其实奇瑞这不到20年的路走的很艰难,起初的肯干实干打下了今天的江山,但是后劲实在是跟不上,产品研发步履太快不脚踏实地,拿不出一款贴合市场的好车,是奇瑞发展到今天最大的耻辱。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无事小魔鬼 发表于 2013-6-27 03:00
去HK搞一辆,上个两地牌
得了吧。。。去香港那么多次,楞是没见到一个活的,连死了的都没见过
好! 支持楼组
呵呵,看到同行了!支持!
呵呵,看到同行了!支持!
兄弟哪部分啊
su37li 发表于 2013-6-27 13:16
兄弟哪部分啊
原来在杂志的新媒体部门,现在区别的杂志了。
原来在杂志的新媒体部门,现在区别的杂志了。
原来是平面的媒体老湿
我也来老调重弹A3

我不满意的地方
1.座椅太硬,包裹性一般般
2.内饰配色太丑(全黑除外)
3.变速箱齿比太疏
4.变速杆行程太长
5.车身太高,避震还是稍微偏软
6.DVVT发动机峰值输出过早,转速后段无力

如果A3上了220HP+的1.6T,降低车身,减少车重(1.2吨),上半桶座椅,17寸轮毂,前2后1活塞卡钳,6速密齿变速箱+高强度离合,宽体包围,宽胎,售价16-18W还是不错的
无事小魔鬼 发表于 2013-6-27 14:56
我也来老调重弹A3

我不满意的地方
客观的说,你提出的前2点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但是奇瑞A3的变速箱的齿密比的确存在缺陷,升档以后转速掉的过快,且动力全无,这是A3一个很大的缺点,至于DVVT的发动机,转速后段的问题基本可以归为两个原因:1.发动机技术限制 2.省油设定
su37li 发表于 2013-6-27 13:40
原来是平面的媒体老湿
我就一码字的,别说是老湿,那些加V的才是呢!
好帖,好久没有在车坛看到如此好的帖子了,楼主加油,等你更新
su37li 发表于 2013-6-27 19:04
客观的说,你提出的前2点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但是奇瑞A3的变速箱的齿密比的确存在缺陷,升档以后 ...
也许是我开习惯了我的车,很惭愧,没怎么开过德系车,第一台车是Tureno,第二台Levin,第三台是现在开的Integra,所有车型的座椅虽然薄,但是包裹性的确很好,长时间开不会难受,但是回国开A3,那硬硬的感觉总是让我觉得我靠在木椅上,配色,反正我觉得很难看就是了,那屎黄,越看越难看,不过A3是我爹的车,所以我上次回国也开了半年,奇瑞的这个机头看输出曲线就知道了,来的太早,也就是为省油而调教的,也就是市区里晃荡可以,但是,一点也不运动,对不起A3这个运动的面子,我也曾经有幸开过丰田的DVVTi高转机头,那个感觉完全是两样......
xiaofusheng721 发表于 2013-6-27 20:46
好帖,好久没有在车坛看到如此好的帖子了,楼主加油,等你更新
求潇洒哥0.5折R8 GT
也许是我开习惯了我的车,很惭愧,没怎么开过德系车,第一台车是Tureno,第二台Levin,第三台是现在开的I ...
这个是的,你习惯了,而且国内都是外采,本来人机工程就做的不好,加上材料设计等等,至于发动机呵呵,吐槽无力!
无事小魔鬼 发表于 2013-6-27 18:13
求潇洒哥0.5折R8 GT
先把你的1500HP爆改版GTR拿来耍耍嘛
李扬评车第二连载特辑,技术解毒今天正式发布,本系列将主要由汽车工程专业毕业的学院派撰稿人负责。

为啥会开这么个专辑呢,因为本平台的另一位写手,也就是我们汽车专业出身的小胖同学,认为受到技术毒害的不明真相群众实在是太多,他对此痛心疾首,多次提出要弄这么个技术专辑,再此也就随了他的愿望,至于此类愤青说的话,您能听得进就听,听不进也别取消关注李扬评车。

技术解毒(一):对氙气大灯说NO

现在已经有不少车厂,或者是4S店抑或改装厂,将汽车的氙气大灯设置为“最佳配置”,各种吹捧氙气大灯的好,而将传统的卤素大灯列为“低配”,“老土”,“廉价”的象征。更有甚者,在一些媒体推波助澜下,大有将卤素大灯打入冷宫的趋势。

关于氙气大灯,进入百度问答笔者发现老百姓普遍认为因为其亮度高、照的远、而且还特有面子,当然还不忘加一句节能,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钟情氙灯,其实钟情的不是技术而是亮度和面子,不过话说回来没有那么多厂家不遗余力的强化再强化,消费者也不会那么讲究。至于节能的说法,当然是好事,但是,筒子们,“亮度大”,就真的是好事么?

车灯的亮度,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要求车上那两只大眼睛达到多少多少亮度,照射范围怎样怎样,左眼左偏多少度,右眼右偏是多少,等等一系列的条条款款。条款虽然多,但实行起来难度并不大,卤素大灯用了这么多年,也没见着违反国家标准啊。至于这些标准,在近几年杀出来的“氙气大灯”面前怎么样呢?答案是,氙气相当轻松的就完成了任务,甚至是超额完成指标,可惜这样的超额完成指标是不会带来新闻联播中的赞美之词,最终的现实就是一路开下来,被多少只对面忽闪的大眼睛搞的晕头巴脑,结果稀里糊涂的就来个深度亲吻,还是法式的!

至于原理,开过夜车的兄弟姐妹们肯定有体会,眼睛看着前方对向行驶而来的车辆,或者透过后视镜看后方同向行驶来的车辆,两只眼睛都会或多或少的被车大灯“刺”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晃眼”。由于黑夜,四周的亮度很低,与车灯的亮度产生巨大反差,我们一定会产生难受的感觉,影响驾驶安全。

对于后车前大灯发出强光,通过后视镜反射进入驾驶室中这种情况,如果没有防炫目后视镜的保护,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到驾驶员脸上有一个光斑,一个跟后视镜形状一模一样的光斑,运气不好的话,驾驶员得顶着这个光斑,时刻保持着被“亮瞎”的姿态,冒险开车。

为了减弱大灯眩光效果,汽车上后视镜都是经过了特殊的处理,能将后方汽车大灯的亮光减弱许多。对于后车前大灯发出强光,通过后视镜反射进入驾驶室中这种情况,如果没有防炫目后视镜的保护,我们可以明显得看到驾驶员脸上有一个光斑,一个跟后视镜形状一模一样的光斑,运气不好的话,驾驶员得顶着这个光斑,时刻保持着被“亮瞎”的姿态,冒着全车人员性命危险开车。但是这种减弱,又不能像墨镜那样,通篇将所有光线都减弱,那样又会引起视觉不足的情况。

再一点,现在路面上车采用的氙气大灯,依然是以改装为主,并非车厂原厂产品。改装店改装时只换灯,不换相关电路总成,造成改装出来的氙气大灯相当刺眼,而且质量不达标,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对于改装氙气大灯引发的汽车自燃事件,也是屡见不鲜,而更可悲的是,这种情况下的自燃事件,没有任何厂商会进行赔偿。更何况这种私自改装氙气大灯的行为,是国家所不允许的,日后过不了年检也是麻烦事。

关于氙气大灯这码事,总结一个关键字:安全隐患。刺眼使驾驶员无法安全行开车。防眩光的后视镜不防眩光了,驾驶员依旧在刺眼的环境下开着亡命飞车,由于夜间炫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已经不算少数。再加上私自改装,会在车本身上买下安全隐患,这就使本来节能环保的利器,变成了定时炸弹。如果氙气大灯继续像现在这样被推至神探,这黑夜杀手定当更加猖狂。现阶段,我们还是向氙气大灯说NO吧。
su37li 发表于 2013-6-27 15:04
客观的说,你提出的前2点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范畴,但是奇瑞A3的变速箱的齿密比的确存在缺陷,升档以后 ...
我是奇瑞A3 2.0AT的用户,呵呵。不知道您说的二档问题是MT还是AT?我记得登陆台湾的是黑内,似乎就是2.0AT来着?
如果是AT,就我个人看来,二档的问题不在于尺比,而在于它那台蛋疼DP0变速箱的液力变矩器是否完全结合,2.0用户都知道A3在二三档间有个2.5档,其实就是升入二档后,先不完全结合导致动力锐减,两秒后才完全结合,动力完全输出,这个时候动力就上升了一个档次,这一点是它娘胎里的问题,而且我估计奇瑞在做这款2.0AT的时候压根就没路试过几次,完全就是一个应付市场用的玩意儿。

至于变速箱的这个问题,我在汽车之家发过好几次帖子了,而且组织过两次维权活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就这样吧。。。开到换车为止。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530-22037725-1.html

对于奇瑞,我始终觉得丫就是一个专注于造车玩的汽车研究院,压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车企。冷冰冰的售前,懒洋洋的售后和问题反馈机制,低劣的配件质量,太多可以吐槽的地方了。
silver 发表于 2013-6-28 15:25
我是奇瑞A3 2.0AT的用户,呵呵。不知道您说的二档问题是MT还是AT?我记得登陆台湾的是黑内,似乎就是2.0A ...
液力变矩器耦合的问题就跟齿比有关系,AT和MT我都测过,问题都这样,齿比太过稀疏!基于你说的2.5档我真没体会过!你妹呀,下次我再去试试!!!
su37li 发表于 2013-6-28 15:39
液力变矩器耦合的问题就跟齿比有关系,AT和MT我都测过,问题都这样,齿比太过稀疏!基于你说的2.5档我真没 ...
个人觉得齿比方面的问题应该没有液力变矩器锁止问题来的大,因为完全结合后(就是所谓的2.5档),AT 二档的加速其实还是不错的。具体的可以看下我这篇更早的,里面有一段转载的,症状和我们差不多。
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530-14288547-1.html
想象一下在加油门的同时踩下或者半踩离合的感觉吧。。。。。
其实起步从1-2-3倒也还好,比较难受的是三档降二档的时候脱开锁止,因为这种事儿经常发生在市区行车、时速40上下,这种情况下有将近5秒钟是近乎无动力输出的,发动机踩到3000转震天响,车子还是慢慢悠悠地往前挪,直白地说发动机提供的扭矩基本都被液力变矩器化解了,呵呵。

另外,一个小小建议哦,如果要试A3 2.0的话,务必要找一台刷过10年10月版TCU的2.0,因为这个TCU充分体现了奇瑞的2B属性。。。。

占楼更新
本身自己是做汽车媒体的,随意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好玩,写点汽车的故事和乐子,发来给CDer拍砖,这个帖子我会盖楼连载,每期内容不同,基本和微信同步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那年那车那些事儿:借凌派上市看看广汽的这几年   

就在近期大家都关注着广本首款紧凑级轿车凌派上市的时候,另一个有关广汽集团重大的消息似乎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广汽集团的高层领导大面积换防。凌派的上市和领导换防,其实两者并没有联系,但是咱们抛开现象看本质,借凌派上市来数数广汽这几年的路。

广本的无奈之举 凌派充当救火队员
    凌派在26号终于上市了售价11.48万至14.98万,为啥要用终于这个词,其实细心的消费者可以发现,自从广汽本田成立到现在,在其产品线中一直缺少一款车型,就是紧凑级轿车(锋范是小型车),这个在市场层面最炙手可热的车型,广本为啥不出产品?

     这就跟产品的利润率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了,按照常态来说,中级车是所有厂家最赚钱的车型,利润率一般在30%左右,至于紧凑级车,竞争力强、消费者要求高于是乎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基本上是不太赚钱的车型,但是又不能不做,为啥呢?因为要跑量,跑量的目的主要有这两点:第一、经销商不跑量拿不到厂家的年终返点,而且也不利于经销商的资本流动,第二、厂家产品的覆盖量,覆盖量太小,路上都没几台这个品牌的车,哪个消费者会去关注,说到根上就这两点是最最关键的,至于其他什么产品研发啊、什么新技术啊都是扯淡的话。

    那大家回忆下广本从成立到现在,它有必要出紧凑级车吗?完全没必要,先说雅阁,雅阁在近几年最起码今年之前吧,基本上是承担了紧凑级车跑量的任务,那销量都赶上很多厂家的紧凑级车了,月均几万台属于正常区间,所以有一款又跑量又赚钱的产品,广本做紧凑级车干嘛呢,那不是抽风,再加上如果要铺品牌覆盖率,人家有本田飞度呢,所以基本上紧凑级车在广本体系里是不需要的车型,也就省得在已然杀的刺刀见红的紧凑级市场添乱,让自己也消停。

    但是从2012年开始,广本雅阁的销量开始下滑,2011年广本雅阁全年销量16万多台,2012年直接垮了6万台,勉勉强强进入10万台,别说少6万台,就是少6千台,那得少了多少银子啊!同样,广本自己也意识到即便出了9代雅阁,那个辉煌的雅阁年代肯定是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在奥德赛和新飞度卖的不死不活,仅仅依靠锋范撑着的现实状况下,不想进紧凑市场也得硬着头皮闯闯了,于是乎在最短的时间推出了凌派这个救火队员,没辙厂家也没有余粮啊。

    最后两句话点评下雅阁吧,广本是从六代就引入中国市场,所以把雅阁放在中国中级车市场的鼻祖相信大家都没意见,而且由于雅阁的出现,中级车市场开始繁荣起来,所以雅阁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贡献是要肯定的,至于安全的问题,在这节骨眼笔者今儿就不戳痛处了,以后再表。

凌派的产品实力如何
    首先,笔者要给广本辟谣,凌派肯定不是思域的平台做出来的产品,证据一:凌派和锋范的前悬稳定杆的设计是完全一致的,证据二:后悬架思域用的双横臂动力悬架,凌派和锋范的后悬一致都是半独立的后扭力梁,证据三:本田中国不可能把思域的平台给了广本,那东风本田不得闹翻天啊!当我们大东风是好欺负的吗?!其实这款车是广本设计师独立设计的一款车,底盘很有可能有是锋范出来的。

    其次,底盘和动力方面,凌派使用的是前麦佛逊后半独立扭力梁悬架,这个悬架的设定偏重于乘坐的舒适性,而且半独立扭力梁悬架从理论上可以带来更好的空间表现。动力,凌派目前采用的是1.8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02Kw,最大扭矩172Nm,从账面数据看不比科鲁兹、朗动、轩逸差多少。足见,广本是打定主意这就是一款专攻舒适性的紧凑级轿车。

    再次,外观方面,凌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来源于之前得Concept C概念车,而前脸的设计是不是很像锋范,所以说凌派的整个设计思路的定位就没打算走运动的风格,彻头彻尾的时尚系轿车。

    最后,空间方面,长4650mm,宽1750mm,高1505mm,非常标准的一款紧凑级车,但是按照广本一贯的思维,那就是想天方设地法都得把内空整大的,从其他媒体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整体的空间表现还是比较优异的。

    至于凌派的整体性能表现如何,待笔者进行试驾后将出试驾报告,但是还是提醒下广本,钱是可以赚的,推进企业前进是必须的,但是麻烦把安全性弄好点,别又整出雅阁断裂门那样的惨剧,记着这车不是卖小鬼子开,是卖自己中国人开的。

广汽大换防是为了啥
    国内的汽车工业是有“三大三小”这个概念的,“三大”一汽、东风、上汽,“三小”广汽、北汽、长安,可以说在“三小”里广汽的实力是最强悍的,甚至坊间都在说,只要是日系车扔到广汽就盘活,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让我们回顾下广汽这几年的步伐。

    广汽丰田凯美瑞、广汽本田雅阁、东风日产天籁这三款车在去年之前,长时间盘踞中级车销量前三的位置,而广汽旗下就占了两款,这实力难道不够强悍吗?再看看,广本的飞度,100多万台的销量那不是唬出来的,国产的第一代飞度几乎跟老三样一样,成为了传奇。

    可是,就连普通消费者可能都发现,近两年广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下滑,那种凯美瑞雅阁满大街的现象消失了,为啥?

    第一、中级车产品越来越丰富,欧系品牌全面发力开始围追堵截,且不说迈腾和帕萨特的增长,即便是斯柯达昊锐、雪铁龙C5和标致508都在中级车市场站稳了脚跟,再来个起亚的K5,中级车市场的产品数量和产品力在持续提升。

    第二、无疑是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在中国有根筋是不能碰的,那就是中日关系,钓鱼岛最紧张的那段时间,广本和广丰的4S店里,到店率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不乏经销商退网关门,同时其他中级车厂家发扬了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玩了命的做公关做广告,可以说从钓鱼岛事件以后日系车在国内的销售行情,只有看低的事儿了,毕竟民族主义这东西根深在国人的骨子里了。

    第三、产品不给力,不是说广汽旗下合资车企所有产品都不行,是重点产品的实力不行,广本歌诗图在推出小排量版本后销量冲到了月销5000多台,可是市场的先机毕竟是错过了,而凯美瑞自换代开始就消失在中级车销量的前列,然后就是第八代凯美瑞的整体产品实力较前作有了很大的降低,至于第八代雅阁即便改款即便出新款,但是车型本身已经不符合当下中级车发展的趋势了。

    第四、广汽集团在市场推广方面有了退步,其实即便几大主力车型失去了竞争力,但是还有汉兰达、有飞度、有锋范,但是近年这几款的市场做的一直很不好。

    然后,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促成了这次的整体换防,那就是广汽自主品牌传祺的市场表现,其实如果谈到产品实力,传祺的产品力是很不错的,阿尔法罗密欧的底盘给了副好架子,笔者曾试驾过传祺,对传祺底盘的表现印象极其深刻,悬架支撑游刃有余,对车架的支撑底气很足,在进行18米蛇形绕桩时,车辆的侧倾控制的很好,而2.0的发动机动力也比较充沛,稍有不足的就是变速箱的换挡反应很慢,变速箱没有压榨出发动机全部的动力,再就是做工不够精细,就这个问题笔者一直不太明白,论内饰做工实力,广汽集团的本事那是很大的,但是在传祺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再就是传祺的市场占有率,从广州亚运会开始全面推广到今天,广汽集团在传祺上砸的钱少说有几个亿,可是市场的反应确实不太好,即便后面推出了GS5,但是远远没有达到要求。

    广汽这1-2年比较糟糕的表现,终于让老大曾庆红按捺不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此次的整体人事变动。


特别值得注意的几点

    很多媒体没有发现广丰这1-2年车可能卖的不好,但是广丰却在做一件大事儿,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步棋就是混合动力。可以说是广丰在做,其实也是丰田在调整战略——全面铺开混合动力。

    不知道从何时的国际车展,丰田的展台专门开辟了混合动力的专区,并且所展出的车型非常丰富,而就在去年凯美瑞混合动力正式上市,而且售价跟普版基本一致。在此之前,混合动力车型的售价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凯美瑞混动不但做到了真正的混动,而且售价做到了一个很正常的区间,这一步极其具有前瞻性,为啥呢?因为油耗一直是消费者很顾及的问题,但是纯电动一直上不了议程,混动价格又太高。

    至于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注定是丰田,从雷克萨斯的CT200h以一个几乎不赚钱还陪保养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后,这一切就开始了,借用新车评网曾昭庆跟笔者交流时说的话,CT200h现在在华南地区都烂大街了,就足以说明丰田这一步的关键,未来的新能源市场,广丰现在做的一切准备都是很值得的,另外,汉兰达的混动也即将上市,价格跟普版也基本一致。

    最后说说广本,广本的营销实力很强,所以凌派的上市不但填补了它产品线的问题,相信通过广本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能够完成冲量赚钱的目的,加上后面第九代雅阁的上市,这一切还是可以预期的。

    很多媒体表示,广汽集团临阵换将犯了兵家大忌,其实在笔者看来,当战略和战术都已经部署完成,谁来执行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凌派也好、混动汉兰达也好包括即将发布的九代雅阁仅仅是基础,后面的戏就看本次换防后的执行者能不能干好。
占楼更新

    都在传说,美利坚那边有一个叫做硅谷的村子里,出了一个很厉害的电动汽车公司,名字叫做“特斯拉”。在现在这个不景气的环境下,各大汽车厂都在叫衰,传统巨头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已经有几家表现出支撑不住的疲态。而这个叫特斯拉的同学,却表现得很不错,不光今年汽车销量很不错,现在又吸引来了无数媒体的眼球,名利双收,确实有点本事,那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本期车评人:胡镇涛(小胖)

先得说说特斯拉的老大,一个叫做艾龙·穆思科(Elon Musk)的人,这伙计是一个退学生。我们经常能听到哪个牛逼的什么什么创始人,曾经在读什么什么大学,或者什么什么研究生时,一年两年之后便退了学,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乔布斯前辈和盖茨爷爷。但是人家艾龙·穆思科进入斯坦福大学的第二天就决定退学了,第二天啊!!!没搞错的亲,还是斯坦福大学啊亲,我们想去还去不了的,人家去了第二天就看不上了。
退学之后,这伙计先努力创办了PayPal,为全世界的第三方支付开创了先河,也为马云大哥指了一条明路。再PayPal的几年里,艾龙一跃成为高富帅,赚得了9位数的钞票,单位还是美元。玩完了PayPal之后,艾龙又开始玩火箭和电动车了,现在人家已经掌握了火箭的发射和回收技术,新闻媒体都说“他是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人家的技术层面都是跟国家一拼的了。

好了,终于要开始讲讲特斯拉电动车是怎么一回事的了。首先,特斯拉汽车定位于高端,当然,人家玩火箭的队伍,对于小型玩具肯定提不起兴趣了。既然定位高端,就得有点高端的样子吧,特斯拉的第一款车型是Tesla Roadster ,这是一款基于莲花Elise的车,跑车的底子,生产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会高端大气上档次。在莲花Elise的基础上,特斯拉又给它加载了牛逼的高转速电动机和高容量锂电池。这款车虽然是特斯拉的处女作,但是确实称得上是一个悍妇。百公里4秒的加速时间,比原车型莲花Elise的5.4秒还要快上一个档次,352公里的续航,让那些指望靠开发电动车骗研发经费的队伍们汗颜到无地自容。虽然比原计划晚上市了半年,首批1000台的Roadster还是不愁销售,传说这客户名单,基本上就是全球财富榜的意思了。

Roadster之后,特斯拉又推出了Model S ,这次是一款四门轿车,比上一款的定位更加“实用”。好吧,实用,电动机能提供422马力的最大功率,600N·m的峰值扭矩,让Model S的百公里加速达到4.4秒级别,依然是高性能的姿态。而续航方面,顶配版本480公里的续航,也比Roadster更加强大,实用。车本身厉害也就算了,其他品牌努努力还能追上,但是人家自己建立超级充电电网这回事,就显现出艾龙·穆思科的独特思维了。不用在家忍受慢速的家用电网充电,直接去人家自己家的充电站享受极速充电,快速还免费,多么美好的一件事件。

One more thing ,特斯拉电动车还可以享受直接换电池的服务哦亲,连充电时间都省了,直接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走人,比在加油站加油还快。销量方面呢,力压奔驰S,宝马7系,奥迪A8这些传统的豪华车。之后特斯拉再继续推出中低端车型,继续抢占市场,用“后生可畏”这个词来说一点也不为过。人家特斯拉一开始就做高端车,销售定位很清楚,就是卖给那些有钱人的。对于那些在社会上有了些地位的有钱人,多买一台几万美金的豪华车算不得上是什么大事。况且,能给自己贴上一个“绿色环保”的标签,何乐而不为呢?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才最重要,何况这车确实也还不差。所以说呢,特斯拉这半路出家的门外汉,依靠着自己创新的思维,赢得了名和利。

要说电动车,就不得不提日产的聆风。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在上市之前,就一直在吸引着媒体们、消费者们和同行们的眼球。日产做电动车的思维是平民化,想让电动车直接走进家庭,亲民的定价,亲民的外观,当然,也有亲民的性能表现。犹记得聆风上市的时候,有媒体采访戈恩问道:“20年之内,电动车能靠谱么?”戈恩很有信心的说:“10年就够了。”确实,用差不多20万块钱,就能一步直接进入未来的电动汽车时代,还是一件很诱惑的事情。而日产却忘记了一件事情,也是电动车最棘手的问题——电池。受于成本的限制,聆风的续航里程只有160公里,而且日产没有像特斯拉这样自己建立超级充电站,所以,养一辆聆风,由科幻变成了痛苦。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虽然从销售账面来看,聆风还是很给力的,秒杀特斯拉全系列都没问题(毕竟便宜)。但是口碑出现了问题,先天性续航里程的不足和两年使用后电池容量缩小,都给聆风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甚至有消费者表示再也不会买电动车了。希望聆风能迅速推出新的电池,或者类似特斯拉的换电站的措施,否则戈恩吹出去的牛皮真的就收不住了。现实是残酷的,也许按照现在的科学技术,想让电动车走进千家万户还不是一件靠谱的事情,虽然看得出日产是在不断的努力,努力想让这不靠谱的事情变成现实。

特斯拉的思维模式,是先走高端路线,不计成本的使用高端原件,做出来高端的车,再自己建立高端的充电站,拥有高端的体验,赢得了高端市场和口碑。继续按照这个思路,推出高端换代车型是没有明显软肋的了,如果向中低端发展,而依然能保持这种用户体验的话,这匹黑马说不准还真能带领全世界开创纯电动时代的新篇章。而日产聆风的思维模式呢,就是直接想开发出大家买得起的电动车,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很亲民,但是在用户体验一点上,向成本和技术上面妥协得太多了,造成了现在口碑不好的局面。本土销售下滑,在美国依靠降价来换取销量,这都是不好的局面。只能等传说中的聆风二代出世,大幅提高续航里程等用户体验,才能说日产的夙愿,可能会有完成的那么一天。

石油资源的枯竭,已经成为定论,新能源是必然趋势。电动车这条路看似简单,因为历史上早有先例,而且技术上没有质的缺陷,但是走起来却不容易。技术上没有质的缺陷,而有的是量的差异,其中电池是最大头。近十年来,电池技术没有飞跃性的进步,这不光在电动车行业上,也在IT行业上,成为了一片沉重的阴影。希望哪位大神能带领电池业突破这篇阴霾,才能让电动车的普及真正变成可能。



占楼更新
本身自己是做汽车媒体的,随意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好玩,写点汽车的故事和乐子,发来给CDer拍砖,这个帖子我会盖楼连载,每期内容不同,基本和微信同步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那年那车那些事儿:从神龙三厂说开去(上)
2013-07-08

   7月2日,神龙公司第三工厂正式投产同期东风雪铁龙新爱丽舍也正式下线了,对于这个湖北省的大事儿,笔者肯定是要参与的,参加完新闻发布会,其实就想着要写点东西,可是打开电脑记忆回放,笔者忽然发现要写神龙真的是一件挺费劲的事儿,为啥呢,因为内容实在太多,思绪实在太乱,作为看着神龙从一片空地走到今天的武汉80后,能写的想写的实在太特么多了,所幸慵懒一点捡重点给大家说说。


法国人是怎么跟东风“勾搭”在一起的
神龙公司是在1992年5月18日正式在武汉成立,所以下面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之前,时间节点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其实二汽是在北戴河会议上被确定为全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的,而且当时定的二汽就是做小排量的普及型轿车,最早过来跟二汽谈的呢,是小鬼子的富士重工也就是现在大家很熟悉的斯巴鲁,您别激动真的是小鬼子,那会富士重工株式会社的社长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机械工业的谷牧同志写过一封亲笔信表示想跟二汽合资做轿车,后来这封信转给了时任二汽厂长的陈清泰同志,经过后来的论证二汽认为斯巴鲁的小型车太小不符合中国人需求,于是乎就PASS了,不过斯巴鲁到现在都没在国内找婆家,也算是对二汽一往情深,贞节烈女啊。

再后来,看着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搞的热火朝天,二汽同志们的屁股坐不住了,陈祖涛(小贴士:武汉人,中共元老陈昌浩次子,11岁留学苏联,后考入苏联鲍曼工学院机床与工具专业,毛岸英的好朋友,跟李鹏总理是同学,回国后在一汽担任重要的技术职务,1964年任二汽总工程师、技术副厂长,文革后筹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1982年任中国汽车联合会理事长,简单的说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鼻祖。)同志,一个飞机到了美国,干嘛呢?找通用董事长,看到这里要解释一下,其实二汽在最早是跟通用谈的合资项目,而美国人那会不了解中国国情,挑了些大的、宽敞的车型给二汽选择,其实人老美是厚道,看你们合资摘了些好的送过来,可惜水土不服。当陈祖涛把这个讯息传递给通用董事长以后,董事长表示他不知道是这么安排的,并解释通用太大了,公司遍布全球,很多事情到不了我这里,我现在才知道你们二汽需要的是小排量汽车。但是的亏人老美办事效率高,立马就把通用旗下的欧宝给推出来了,并且表示要重新组织谈判、市场调查等等,但需要时间。可是,那会咱们也等不起,这就成了通用后来选了上汽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祖涛回国后发现二汽在跟法国人谈,当时陈祖涛对法国人是有忌讳的,因为早年标致跟广州的合作并不成功,但是雪铁龙考虑到自己实力没有其他全球大厂雄厚,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并且游说法国政府出面协调,而给出的条件也很吸引人,一是外汇平衡、二是出口,这点通用和大众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再就是贷款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汽跟法国人正式签了合同。所以说政府出面办事利索,但是政府利索归利索,也容易把很多事搅和了,比如那会法国人跟台湾当局有军火协议一方面卖军舰和战机给台湾,一方面跟大陆做着买卖,同时89年的政治风波西方国家变着法的制裁咱们,这些都影响了后来二汽的轿车合资项目。

为什么定在了武汉?
签了合同就得选址,60年代那会二汽是丢在十堰的山沟沟里,为啥?因为三线建设。(小贴士:不明白的同学自行百度,这要再写就成新中国历史了)那轿车项目肯定是不能丢山里的,于是乎就开始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城市,当年二汽选址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啊,全国几乎所有省份但凡有个“大城市”的都来忽悠,什么江苏啊、湖南啊等等,后来李鹏总理看不下去了,再争来争去不得打起来,就把陈祖涛喊过去嘱咐了一下。

当年的规划是30万辆轿车生产厂,搁谁不想要啊,于是乎就先划定省份,这事儿陈祖涛不敢专权,立马请示领导,李鹏总理后来交底“选一个交通发达、位于中国中心地带的省”,有了领导的这句话就放心了,选址队伍即刻出发。

最先去的呢,是湖南的岳阳,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带着省里的公关队伍就杀到了陈祖涛跟前,结果岳阳效果不好,要落选,立马搬出来了帅孟奇(小贴士:共和国元老),结果陈祖涛是个有原则的领导,几经周旋表示要去别的省看看,于是乎湖南的岳阳就成了暂定。

第二站去了江苏,江苏考虑把项目放在镇江,这一去不得了,陈祖涛的两位老同学都是江苏省的副省长,这不毁了,还得说人陈总有觉悟,同学感情是不能凌驾在工作之上的,江苏不论是地域和条件都不占优势嘛,于是乎镇江又给PASS了。

最后这才来到武汉,其实李鹏总理在陈祖涛出门前交待的很清楚了,中部、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这尼玛不是武汉中国能找出第二个地方?九省通衢那不是白叫的,再加上离十堰近,又有武钢、一冶、武船、武重这样支柱型骨干企业,能够满足运输、电力等等建厂需求,于是轿车厂基本就框在了武汉的西边(小贴士:沌口)。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感叹,如果当年湖南省的公关队伍里,要是有毛爷爷的个把亲属怕是就没武汉什么事儿了,如果当年李鹏总理出门不交待两句,怕是陈总在镇江被老同学灌点花雕酒也没武汉什么事儿了,不容易啊!同时笔者也很感慨,当领导不容易啊,这尼玛都是省级干部,为一个项目差点没打起来,当然后来这种文绉绉的掐架也发生在了湖北,大家接着看。

湖北省内部的竞争

好吧,定在武汉了,湖北人民表示很淡定,为啥?大型企业忒多了,造潜艇的武船、全国前三的武钢等等。但是项目来了,开始谈谈怎么分家产。

起初,陈祖涛是要求把总装厂和发动机厂都放在武汉的,但是发现到了省里意见不一致,时任武汉市长的赵宝江(小贴士:也许有部分武汉人对他印象不好,其实人就是炸了展览馆,机场和二桥还不是人那会上马的,不过展览馆炸的果断的痛心疾首啊)和时任省委书记的关广富意见相左,赵宝江市长是准备把发动机厂和总装厂都丢在武汉的,毕竟人是武汉的市长胳膊肘肯定是...大家懂的,关书记当时为大局考虑,要求把发动机厂放在襄樊也就是现在的襄阳。


[新发动机工厂2011年正式开工]
这里需要重点说的一点是,当时武汉是单列城市,很多指标都是直接对中央的,这也就是为啥武汉市一直想直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按照总装和发动机都在武汉,那基本就跟湖北省没啥关系,这当然是不符合省里利益的。在于领导交流中,陈祖涛强调把发动机厂丢在襄樊,一来交通不便利、二来生产不方便、三来增加运输成本,联想下当年把二汽扔在十堰也的确阻碍了二汽的发展速度。但省里始终坚持要把发动机厂丢在襄樊,结果执拗不过,最终还是把总装厂和发动机厂分开摆放。

神龙公司正式开张
由于前面提到的法国对台出售武器以及89年“政治风波”,直到1993年神龙公司才正式奠基,至此中国三大轿车生产项目算是告一段落,而神龙公司是起步最晚的一个,这也影响到了后面的发展。
而笔者在这里要顺带说一句,除了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神龙这三个年产30万以上的大项目以外,当时国内还有“三小”也就是北京、天津和广州。

以上就是神龙公司为啥跟法国合资,又如何选了武汉,又为何发动机和总装厂不在一个地方的来龙去脉,至于神龙公司成立后发生的各种故事咱们以后再表。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to be continue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陈祖涛回忆录》)

武汉伢路过,神龙的新厂房工程还是我们一冶弄的呢
楼主继续更新,把奇瑞新出的艾瑞泽7也评一评吧。
占楼更新本身自己是做汽车媒体的,随意弄了个微信公众账号好玩,写点汽车的故事和乐子,发来给CDer拍砖,这个帖子我会盖楼连载,每期内容不同,基本和微信同步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个人公众平台:liyangpingche


技术解毒:特斯拉是怎么卖车的
2013-07-09


   特斯拉是一家蛮厉害的电动汽车公司,虽然很年轻,但是真的挺厉害,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动汽车低性能、低续航的诟病,亦得到消费者和媒体的好评。但是,一家足够强大的汽车公司,除了要有足够强大的产品,也要有足够精明的营销手段。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家新兴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就在销售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

   首先特斯拉是一家很年轻的汽车公司,在销售渠道上面,被传统的汽车公司挤压得很厉害,再一个,特斯拉汽车的销量本来也算不上是很高,每月千余辆的销量而已,不走量的销售更加不会受到渠道商们的青睐。所以,特斯拉选择的是“网络销售+直营体验店”的销售模式。这一点,跟国内现在一家大红大紫的手机公司----小米,的做法是类似的:不采用任何经销商,不授权4S店,自己做直营店,同时再配合上网络销售,客户可以在网络上面选择自己想要的车型,并进行全方位的选配。这种做法一方面免去了渠道商的排挤,自己建立直营店也能进行技术保护,同时也因为电动车跟传统动力车型有较大差距,自己的直营店也能提供更好的售后维修上服务。

   关于网络销售的优点,我们看小米公司的销售就能看出来。首先是低成本,只需要建立一个网站,相比于无数家4S店的成本要明显低廉。而且通过网络销售,客户在下订单的时候可以进行无数选配件的定制,定制出自己最满意的一款车型,并且价格一目了然,省的跟销售人员一堆废话。下好了订单,就在家里等着收货吧,包邮哦亲~~

   至于直营店,这个我们相对就见得多一些。不授权给经销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来做。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保护好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能更好的给客户提供服务,在用户体验上面能得到好评。至于缺点呢,也比较明显,就是麻烦,把杂事外包给经销商,自己专心做好车和企业规划就行了呗。但是,但是,在美国,直营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那就是法律。按照德克萨斯、弗吉尼亚、马萨诸塞等州的法律规定,汽车品牌如果要在本州内销售,必须要由分销商代理销售,而不能由厂家直营。这是在美国联邦立法体制的框架下,NADA(国家汽车经销协会)游说州议会的斗争结果。如果允许汽车制造商直接向消费者销售车辆,则会直接损及4S店等二级经销商的利益。因此,德克萨斯等州的汽车经销商协会向当地立法机构游说,要求在法律层面限制特斯拉这种模式的存在。在5月中旬,北卡罗来纳州还出台了一项政策,“禁止特斯拉以任何方式向该地区销售和出租汽车,甚至包括发送邮件。”这些法律条款,都给特斯拉的销售道路蒙上了阴影。

   法律重重,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特斯拉的热爱,早已有人在白宫请愿墙上面请愿说,希望能特许特斯拉进行直销。截至今日,请愿墙上的投票已经超过了10万次,估计已经开始走白宫受理程序了。对于此次请愿活动,特斯拉的 CEO 艾龙穆思科在Twitter向参与者表示了感谢。

   特斯拉现行的销售模式,并不算有多新潮,相对于它造车的思维方式而言,只能算是弱爆了,但也是被迫如此。月销千余台的水平,经销商估计不愿意参合,直营又受法律约束,走网络营销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至于网络销售的客户体验嘛,其实还算是不错,大规模的选配件是个优势。在国内买过车的同志们一定有体验,就是自己想要配置的车型,店里不一定有存货,要不然等,要不然换配置,这都让人多少有些不高兴了,更有甚者,4S店把这当做强迫客户增配买选装的伎俩,用奸商来形容这些队伍一点也不过分。而网上销售呢,人家做好一辆根据客户需求的定制车,再直接送到你家门口,你收个货就成了。当然,这个方法在现阶段的小批量销售还行,估计等到了以后的大量销售,快递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瓶颈。快递业的“最后1公里”问题,顾客分散问题,成本上升等等都会成为问题。

   科学幻想一下,既然特斯拉是是一家位于硅谷的公司,借(合作)用(开发)一下硅谷其它大佬们的技术应该不是难事。好比说,找谷歌去问问自动驾驶的问题啊,要是能在网上订购一辆汽车,然后汽车自己就能从工厂开到家门口停着,如果这个成为现实,将会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图文:胡镇涛)
einsamuboot 发表于 2013-7-9 05:23
楼主继续更新,把奇瑞新出的艾瑞泽7也评一评吧。
奇瑞的故事已经写过了,前面发了,在前面的更新,至于艾瑞泽7等我开了以后会写车评
su37li 发表于 2013-7-9 18:25
奇瑞的故事已经写过了,前面发了,在前面的更新,至于艾瑞泽7等我开了以后会写车评
作为一个在武汉生活了十几年并将继续在武汉生活的人,我要把买车咨询的任务交给楼主了。(有接近20万的预算,但我就想买国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