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华”与中国“知日”的差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7:30:24
  湖南耒阳县深山老林里有一种宝藏,就是地下的无烟煤,质量特优,烧起来无味、无烟,只留下一点白灰。村民用来取暖做饭十分方便,有的就挖煤挑到30多里外的一个水路码头去卖高价,发点小财。由于交通不便,不可能大规模运出去,也没有外人来大规模开采,所以中国其他地方都未能利用这种煤,几乎很少人知道。无论在多大、多详细的地图上都不可能有这个偏僻山村的位置。但是后来父亲留学日本,竟发现日本人已经将此矿藏记录在案!那是在日本图书馆看到,日本的同文书院对中国各省调查记录报告中,记载有湖南宋阳田心铺(他们甚至知道这个小地名)某山上有无烟煤矿!这使他既钦佩日本人,又感到触目惊心。

  日本同文书院对中国各省调查是何时、如何进行的,本人无从考察,父亲是1917年用退还的庚款余额赴日留学的,这份报告至少应该在此之前就已完成。那时没有卫星观察,真不知用了多少人力,以什么手段得到的资料。这种调查是否就是处心积虑为以后大举侵略和掠夺中国做准备?也许没有那么直接。从那时到“九一八”还有十多年,离卢沟桥事变还有二十多年,中日两国还存在许多变数。不论目的如何,日本对中国研究之深、之细,由来已久,而且是一贯的。各国都有“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但论“知华”人士之数量和对中国的了解的深度,比日本还是逊一筹。

  远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已经与日本有频繁交往,日本之不可小觑,早已为有识之士所意识到。百年来,中国赴日留学生一波又一波,人数远超过日本同期的来华留学生。甲午惨败,举国震惊,日本为何强于中国的问题从此摆到中国人的日程上,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什么中国对日研究始终不甚发达,总是停留在大而化之的浅层次?这与国人对外国的心态有关,不仅对日本为然,当然日本有其特殊性。

  其一,情绪化。对某一外国的研究和认识往往与国家关系混为一谈。关系好时为“友邦”,多看优点,否则反是。日本百年来大部分时间是中国的“国耻”所在,国人提起日本很难心情平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痛。如有人提倡认真研究日本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引起反感,把“知日”等同于“亲日”发展下去就与“汉奸”联系起来。抗战期间由于汪伪政权的存在,日本又大肆宣传“中日提携”之类,使一切爱国人士更耻于接近与日本有关的事物,包括语言、文化。

  其二,把日本作为“二传手”。早期中国留日的学生或以日本为基地从事革命工作,或通过日本学习西洋。实际上许多欧洲文献也是从日文转译而来,因此现在许多通用的新名词究其源都是日文的汉字来的。即使长期身在日本,受到不少日本文化熏陶,但把日本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孜孜以求,在现场做深入调查的却很少。

  其三,泛政治化和高度实用主义。这是国人在一切领域的通病,非独日本研究为然。只注意政治、经济,只有“有事”时才引起注意,于是大家一窝蜂关注某一个问题。暂时与决策无关的,详细的国情,不论是自然的、人文的,很少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耐心去钻研。日本尽管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常被提到,但注意力也只在其经济,甚至把它的繁荣纳入“儒家”文化的成就,为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论者作依据。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日本也受冲击,亚洲价值之说才式微。

  从深层次讲,国人对日本在文化上无法摆脱以文化源头自居的心态。对西方文化,作为完全的他者,还可以认真研究,或承认其优越处,乃至“拿来”。而对日本,则总是于心不甘,看不到它早已“变异”成为另一品种,而念念不忘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日本人其实也不否认与中国的文化传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随团访问日本,参观位于四国的一家造纸厂。首先被引进一间关于日本造纸历史的展览室,图文、实物并茂,从中国蔡伦发明造纸术开始,详细展示造纸术在中国的进步过程和达到的精致程度,其中有极为精美的宣纸。再说明每一种工艺何时、如何传入日本,然后日本如何在这基础上逐步改进,出现一代一代的新品种,后期就包括向欧洲引进的技术。以后各陈列室是日本自制的各种新品种,按顺序一间间走过去,直到最后眼前一亮,到了一间高大的厅堂,从天花板到地板如幔帐般泻下无数耀眼的白条,像布又像绸,蔚为壮观,令人惊叹。主人介绍说这是一种最新的特种纸,比任何金属轻薄而坚韧过之,可用于宇航工业。现在又已过去20年,不知又研制出了什么新品种。这就是日本,它从不讳言早期中国的影响,同样也不讳言中期向西方学习。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创造的成绩。提起日本人的特点,好像不以心胸宽阔见长,但是至少这种不耻向任何人学习的心态,难道对我“泱泱大国”没有启发?

  台湾一位农业博士来大陆某地考察,发现当地农业局完全没有本地气象、土壤以及病虫害等资料,局长也对此一无所知,却热衷于与“招商办”的官员一起以陪客吃喝来“招商引资”。据那位博士称,他家乡的地方政府都出钱买世界上最好的设备进行化验分析,然后免费将资料提供给农民,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但如此,近年来大批台湾农业博士到大陆考察,都带上各地的土拿回台湾化验分析,现在已有了中国大陆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壤资料!台湾人是我国同胞,那么在务实和钻研精神上的这种反差,恐怕不能以“国民性”和“文化差异”来解释了。难道不值得发人深省吗?
  
湖南耒阳县深山老林里有一种宝藏,就是地下的无烟煤,质量特优,烧起来无味、无烟,只留下一点白灰。村民用来取暖做饭十分方便,有的就挖煤挑到30多里外的一个水路码头去卖高价,发点小财。由于交通不便,不可能大规模运出去,也没有外人来大规模开采,所以中国其他地方都未能利用这种煤,几乎很少人知道。无论在多大、多详细的地图上都不可能有这个偏僻山村的位置。但是后来父亲留学日本,竟发现日本人已经将此矿藏记录在案!那是在日本图书馆看到,日本的同文书院对中国各省调查记录报告中,记载有湖南宋阳田心铺(他们甚至知道这个小地名)某山上有无烟煤矿!这使他既钦佩日本人,又感到触目惊心。

  日本同文书院对中国各省调查是何时、如何进行的,本人无从考察,父亲是1917年用退还的庚款余额赴日留学的,这份报告至少应该在此之前就已完成。那时没有卫星观察,真不知用了多少人力,以什么手段得到的资料。这种调查是否就是处心积虑为以后大举侵略和掠夺中国做准备?也许没有那么直接。从那时到“九一八”还有十多年,离卢沟桥事变还有二十多年,中日两国还存在许多变数。不论目的如何,日本对中国研究之深、之细,由来已久,而且是一贯的。各国都有“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但论“知华”人士之数量和对中国的了解的深度,比日本还是逊一筹。

  远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已经与日本有频繁交往,日本之不可小觑,早已为有识之士所意识到。百年来,中国赴日留学生一波又一波,人数远超过日本同期的来华留学生。甲午惨败,举国震惊,日本为何强于中国的问题从此摆到中国人的日程上,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为什么中国对日研究始终不甚发达,总是停留在大而化之的浅层次?这与国人对外国的心态有关,不仅对日本为然,当然日本有其特殊性。

  其一,情绪化。对某一外国的研究和认识往往与国家关系混为一谈。关系好时为“友邦”,多看优点,否则反是。日本百年来大部分时间是中国的“国耻”所在,国人提起日本很难心情平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痛。如有人提倡认真研究日本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引起反感,把“知日”等同于“亲日”发展下去就与“汉奸”联系起来。抗战期间由于汪伪政权的存在,日本又大肆宣传“中日提携”之类,使一切爱国人士更耻于接近与日本有关的事物,包括语言、文化。

  其二,把日本作为“二传手”。早期中国留日的学生或以日本为基地从事革命工作,或通过日本学习西洋。实际上许多欧洲文献也是从日文转译而来,因此现在许多通用的新名词究其源都是日文的汉字来的。即使长期身在日本,受到不少日本文化熏陶,但把日本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孜孜以求,在现场做深入调查的却很少。

  其三,泛政治化和高度实用主义。这是国人在一切领域的通病,非独日本研究为然。只注意政治、经济,只有“有事”时才引起注意,于是大家一窝蜂关注某一个问题。暂时与决策无关的,详细的国情,不论是自然的、人文的,很少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耐心去钻研。日本尽管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常被提到,但注意力也只在其经济,甚至把它的繁荣纳入“儒家”文化的成就,为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论者作依据。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日本也受冲击,亚洲价值之说才式微。

  从深层次讲,国人对日本在文化上无法摆脱以文化源头自居的心态。对西方文化,作为完全的他者,还可以认真研究,或承认其优越处,乃至“拿来”。而对日本,则总是于心不甘,看不到它早已“变异”成为另一品种,而念念不忘日本文化源于中国。日本人其实也不否认与中国的文化传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随团访问日本,参观位于四国的一家造纸厂。首先被引进一间关于日本造纸历史的展览室,图文、实物并茂,从中国蔡伦发明造纸术开始,详细展示造纸术在中国的进步过程和达到的精致程度,其中有极为精美的宣纸。再说明每一种工艺何时、如何传入日本,然后日本如何在这基础上逐步改进,出现一代一代的新品种,后期就包括向欧洲引进的技术。以后各陈列室是日本自制的各种新品种,按顺序一间间走过去,直到最后眼前一亮,到了一间高大的厅堂,从天花板到地板如幔帐般泻下无数耀眼的白条,像布又像绸,蔚为壮观,令人惊叹。主人介绍说这是一种最新的特种纸,比任何金属轻薄而坚韧过之,可用于宇航工业。现在又已过去20年,不知又研制出了什么新品种。这就是日本,它从不讳言早期中国的影响,同样也不讳言中期向西方学习。重要的是自己现在创造的成绩。提起日本人的特点,好像不以心胸宽阔见长,但是至少这种不耻向任何人学习的心态,难道对我“泱泱大国”没有启发?

  台湾一位农业博士来大陆某地考察,发现当地农业局完全没有本地气象、土壤以及病虫害等资料,局长也对此一无所知,却热衷于与“招商办”的官员一起以陪客吃喝来“招商引资”。据那位博士称,他家乡的地方政府都出钱买世界上最好的设备进行化验分析,然后免费将资料提供给农民,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但如此,近年来大批台湾农业博士到大陆考察,都带上各地的土拿回台湾化验分析,现在已有了中国大陆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壤资料!台湾人是我国同胞,那么在务实和钻研精神上的这种反差,恐怕不能以“国民性”和“文化差异”来解释了。难道不值得发人深省吗?
  
不客气的说, 咱们的民族, 就是那操蛋d样。  
日本人做事是比较认真  这一点没说的
台湾一位农业博士来大陆某地考察,发现当地农业局完全没有本地气象、土壤以及病虫害等资料,局长也对此一无所知,却热衷于与“招商办”的官员一起以陪客吃喝来“招商引资”。据那位博士称,他家乡的地方政府都出钱买世界上最好的设备进行化验分析,然后免费将资料提供给农民,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但如此,近年来大批台湾农业博士到大陆考察,都带上各地的土拿回台湾化验分析,现在已有了中国大陆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壤资料!台湾人是我国同胞,那么在务实和钻研精神上的这种反差,恐怕不能以“国民性”和“文化差异”来解释了。难道不值得发人深省吗?

嘿嘿  又在黑

百度一下 测土配方施肥
还有960万平方公里需要多少人取样,多少年 还每平方公里?操蛋吧
垃圾文章
怕怕。我们太不认真了。
两个完全不对称的国家,如果谈到“互知”,日本的“知华”也只是为现代模式下的“侵华”做准备的。。。
一篇软文随便看一看就有好几处硬伤,非常好得诠释了“某些”中国人做事不够认真的论点。

中国人做事本来就要马虎得多。
软文硬伤好多啊,也就忽悠贴吧的中二青年
说的也不错啊 上面几个太hkc了吧
对日研究我们差的很远
就外交来说,我们从来占不到便宜的,就是吃了不了解对方的亏
日本人腹黑出了名的。。美国珍珠港后 吸取教训 仔细研究了下日本 就控制了他们六十年,我们要好好学习下
jacobson 发表于 2013-6-26 05:48
说的也不错啊 上面几个太hkc了吧
对日研究我们差的很远
就外交来说,我们从来占不到便宜的,就是吃了不了 ...
研究日本地理地质有什么用?要它的地还是要它的人?日本研究中国,是因为对中国抱有野心,我们对日本要索取什么?现在那边是灯塔国的地盘。对日本研究就六个字:时刻提高警惕。日本的社会经济政治人文才是我们的重点研究方向。

最后关于台湾的,两个字:扯淡。我们家族一半在台湾,那边县乡一级官员和这边的属于一奶同胞的水平。
TB現在研究美國 一 定非常 細心
jacobson 发表于 2013-6-26 05:48
说的也不错啊 上面几个太hkc了吧
对日研究我们差的很远
就外交来说,我们从来占不到便宜的,就是吃了不了 ...
开什么玩笑?美国控制日本靠什么?靠原子弹、驻军!唯独不靠了解。
能控制这么久则完全就是日本国民性决定的,日本的国民性就是贱到骨子里,谁把它打服它就跟谁混。
中国的所谓"知日派"恰恰相反,处处强调对日友善,完全就是南辕北辙,滑天下之大稽。
fafo110 发表于 2013-6-15 14:01
台湾一位农业博士来大陆某地考察,发现当地农业局完全没有本地气象、土壤以及病虫害等资料,局长也对此一无 ...
这么烂的谣言却被某些人吹捧为理性,这到底是脑子问题还是屁股问题?
田天 发表于 2013-6-16 14:25
一篇软文随便看一看就有好几处硬伤,非常好得诠释了“某些”中国人做事不够认真的论点。
这贴未必是中国人写的
回帖某些人不够认真倒是肯定的。
基本同意。
这种指责和批评,还是应该接受!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两个完全不对称的国家,如果谈到“互知”,日本的“知华”也只是为现代模式下的“侵华”做准备的。。。


一篇软文随便看一看就有好几处硬伤,非常好得诠释了“某些”中国人做事不够认真的论点。


其一,情绪化。对某一外国的研究和认识往往与国家关系混为一谈。


开什么玩笑?美国控制日本靠什么?靠原子弹、驻军!唯独不靠了解。
能控制这么久则完全就是日本国民性决定的,日本的国民性就是贱到骨子里,谁把它打服它就跟谁混。


总是停留在大而化之的浅层次?这与国人对外国的心态有关,不仅对日本为然



百度一下 测土配方施肥
还有960万平方公里需要多少人取样,多少年 还每平方公里?操蛋吧
垃圾文章

研究日本地理地质有什么用?要它的地还是要它的人?


 其三,泛政治化和高度实用主义。这是国人在一切领域的通病,非独日本研究为然。只注意政治、经济,只有“有事”时才引起注意,于是大家一窝蜂关注某一个问题。暂时与决策无关的,详细的国情,不论是自然的、人文的,很少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耐心去钻研。



哎~~~~悲哀
我在一個帖子上說日本人工作的严谨性,并为此发图片加以论证,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和我杠上。有冷嘲热讽之,有撒皮无赖骂街之种种丑态

http://lt.cjdby.net/thread-1669340-2-1.html

如果人都浮躁成这样,批评的话听不得,连真话都不能说了,我想。。。。。。签名。。。。



哎~~~~悲哀
我在一個帖子上說日本人工作的严谨性,并为此发图片加以论证,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和我杠上。有冷嘲热讽之,有撒皮无赖骂街之种种丑态

http://lt.cjdby.net/thread-1669340-2-1.html

如果人都浮躁成这样,批评的话听不得,连真话都不能说了,我想。。。。。。签名。。。。

别说日本了,国人对本国的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北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历史沿革,相同少数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异同又有多少研究。
会冲马桶的狗与能自新的周处
大造乾坤手 发表于 2013-6-26 11:23
研究日本地理地质有什么用?要它的地还是要它的人?日本研究中国,是因为对中国抱有野心,我们对日本要索 ...
同意这位人兄的关点!
日本人的优点和缺点是同一个:抠细节,整合大局的能力要比我们差。学习他们的长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样,我们的长处他们没有,他们的优点我们也有,不是更好么
楼主提的很对,对日研究着实功利性实用性太强了,日本人研究问题之细腻及客观对待文化问题的方法心态确实值得学习。
中国研究日本干嘛???中国应该探究的是日本在困境中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疯狂的?中国现在面对的战略局面很像日本,德国当年,二战时德日2国的命运也很相似,但是为什么现在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其实这文中说的不管真实以否,但可以听明白一点意思,那就是对对方的资料确实有必要掌握。孙老爷子在几千年前就说过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呢。信息收集的全未必是件坏事。至少比没有信息造成决策错误强
稻草人甲 发表于 2013-7-1 11:55
哎~~~~悲哀
我在一個帖子上說日本人工作的严谨性,并为此发图片加以论证,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和我杠上。有冷 ...
对方哪怕是敌人都有我们该去学习的东西,即便很厌恶对方。可并不代表对方就没有优点值得你去学习,同样就没有缺点让你去避免。如果处于厌恶而去关上一扇门不去对对方进行了解只能闭塞自己的眼见最后只能影响自己的决策。学习可以提高自己这点是没错的
这人要真在80岁开外
不要以偏概全,如果日本真的都那么认真,福岛核电站算神马事情?如果中国人都那么浮夸,TMD,那么多工程,是怎么建起来滴,飞船是怎么飞上去滴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戴季陶在《日本论》中写道,日本把中国放在手术台上、显微镜下观察了几千次,以此说明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程度。同时戴季陶也反问道:中国呢?
大造乾坤手 发表于 2013-6-26 11:23
研究日本地理地质有什么用?要它的地还是要它的人?日本研究中国,是因为对中国抱有野心,我们对日本要索 ...
一奶同胞的水平。就是说一个吊样对不对
的确需要克服极端厌恶的心态来研究日本这个国家。
咱们的公务员太会当官了,中央到地方都一个样。或者说大家都只看到了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
日本不认真不行,就那么点地方,一不小心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就没了,所以大家夜以继日窥觎别国土地。这种与身具来的紧迫感大陆性质的国家是体会不到的。
,差不多就行,主义
中国的所谓研究者,所谓业内人士,往往是这样的,对外部有了些了解后,知道了人家的一些优势,就变得敬畏,然后五体投地,最后直接给跪了,这种心路历程我实在无法理解,孙子曰:知己知彼,我不知道他们在这两方面到底做得如何
华奸和汉奸的差别
看楼上这么多冷嘲热讽的,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当年日本首次发现疯牛病,一位兽医因为自己检查漏网自认失职而自杀了。无论你有多讨厌日本,你总该明白,一个有一大批这样有高度责任心的专业人员的国家,有多可怕。不错,从福岛的情况看,现在的日本宅男宅女们较之其前辈已经“退化”了不少,日本政府的效率也不能跟战后初期相比了,但我们的目标难道就是等着人家退化到和我们一个德行,而不是自强不息比人家最好的时候做的更好吗?

另外给楼主挑个刺,日本可不是什么亚洲四小龙,这也算是“知日”不足了。要言国民之不足,请从自己做起。
wuliaozi 发表于 2013-9-6 14:54
看楼上这么多冷嘲热讽的,我只想举一个例子,当年日本首次发现疯牛病,一位兽医因为自己检查漏网自认失职而 ...
我觉得凡是都要多从几个方面去考虑,尤其关于整个民族的特质,绝对不是以某几个人或几件事例去“以偏概全”的。“管中窥豹”对观察一个民族是无效的。
例如本贴举了很多细微的例子,来说明日本人的“知华”,却只能说明他们对某些细节或者事物了解的清楚,钻的很深,确实也符合日本人的普遍表现。但就更大的范畴来看,日本人在全面侵华前对中国人的反应和应对,却几乎完全判断错误;包括发动珍珠港袭击之前,对美国人的反应和应对也几乎完全判断错误,即使有微小的不同意见,也被淹没在群体的不理性之中。所以日本对中国或者美国所谓的“知”,只是客观上的了解,一旦需要从大量的细节上的“知”之中,主观上做出理性的符合逻辑的分析和判断,日本人往往犯错。
由此可见,日本人擅长的是对细节的把握和了解,但在掌握了大量的细节以后,在需要做出宏观的全局的判断的时候,往往出大错。这其实也是执着于细节的人常常犯的一个毛病。在公司管理上一直有一种说法,就是对细节很在乎的人做不了大领导,虽然不是百分百的准确,但从概率上讲确实是这样。
主要就是近代的教育搞的啊...弄得咱们这个混乱不堪
日本就没有真正的中国通,以己度人和一厢情愿想当然在他们那也是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