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侠能详细介绍一下白岭的制导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03:07
<P>以前只知道是主/被动雷达制导,后来在战场上有介绍,末端主动雷达采用了逆合成孔径技术,通过蜗牛将信息传到舰上,由舰上计算机完成计算,再通过蜗牛将计算结果传给导弹,完成制导.</P>
<P>本人有一些不解之处,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P>
<P>1.到底有无被动雷达制导能力</P>
<P>2.弹上逆合成孔径雷达是否具有一定的成像能力,如果有,是否被动干扰对其无效</P>
<P>3.如果没有蜗牛,音乐台是否具有超视距数据传输能力,</P>
<P>4.KH-41末端是否也采用上述制导方式(我担心机上无法装下计算设备),</P><P>以前只知道是主/被动雷达制导,后来在战场上有介绍,末端主动雷达采用了逆合成孔径技术,通过蜗牛将信息传到舰上,由舰上计算机完成计算,再通过蜗牛将计算结果传给导弹,完成制导.</P>
<P>本人有一些不解之处,请各位大侠不吝赐教:</P>
<P>1.到底有无被动雷达制导能力</P>
<P>2.弹上逆合成孔径雷达是否具有一定的成像能力,如果有,是否被动干扰对其无效</P>
<P>3.如果没有蜗牛,音乐台是否具有超视距数据传输能力,</P>
<P>4.KH-41末端是否也采用上述制导方式(我担心机上无法装下计算设备),</P>
弹上怎么可能有逆合成孔径雷达?
<B></B>
弹上怎么可能有逆合成孔径雷达?战场中外新驱展望一文上层经提到过这一点,据说45型的乌鸦就是专门破坏其数据链的,看样子英国人对干扰其末端制导也没啥信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1 9:58:57编辑过]
<P>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干什么的?先说清楚这个吧。</P>
<P>合成孔径雷达是指天线在运动平台上测量静止或低速目标的雷达</P><P>逆合成孔径雷达是天线固定在地面,测量运动目标的雷达</P><P>合成孔径信号处理数据量很大,不能保证控制实时性要求,因此通常不会用在导弹末端制导。数据连同样存在带宽问题,不足以支持实时性。</P><P>制导波段的雷达,都缺乏超越本波段通视距离的能力</P><P>制导的数据传输必须简短可靠。</P><P>在超视距攻击时,舰艇和中继制导平台之间采取平台互瞄法,扩延平法等等办法确定坐标</P>
这个问题还真的应该跟ferret探讨一下。

我们知道,合成孔径雷达(SAR)是利用载台本身的移动,用算法合成出一个大尺寸天线的效果,从而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相反,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则是利用目标移动所造成的回波相位变化和多普勒频移来推出比较精确的目标图像,而不像普通的多普勒雷达仅仅获取目标的方位和目标信息。

现在很多资料讲3M80使用ISAR来提高抗干扰能力,而将探测数据发回载舰则是由于弹上无法容纳复杂的计算部件,不能支持ISAR比较复杂的处理算法,需要依赖载舰的射控系统来解算,我认为这些说法都不能成立。引入这样一个复杂的数据链不是给对方增加了干扰的机会?获得的好处似乎不足以补偿付出的代价。

我觉得,3M80采用这样制导方式的真正理由是实现“人在回路中”的控制,载舰方面可以利用弹上ISAR所生成的目标图像,指示导弹选择一个攻击目标!例如,专门打编队中的航母。就像是微波化的电视制导。

不知ferret认为这种想法是否可取?
<P>飞行平台上都称合成孔径,装在地面测运动目标才称为逆合成孔径</P><P>所谓中继制导,不过是重新刷新1-2次射击装订诸元中的几个参数</P>
ferret jing ran ye pao zhe li hun le
<P>导弹不太可能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方式制导,原因是:</P><P>合成孔径需要航向与目标平行,而导弹航向却必须保证与目标正交。在航向径向一定角度内,合成孔径会效果消失。</P>
<B>以下是引用<I>泽元</I>在2005-3-31 13:47:00的发言:</B>

<P>导弹不太可能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方式制导,原因是:</P>
<P>合成孔径需要航向与目标平行,而导弹航向却必须保证与目标正交。在航向径向一定角度内,合成孔径会效果消失。</P>


当然不是SAR,一开始说了是ISAR,ISAR没有航向平行的要求,这个“逆”字是什么意思?
<P>Mineral系统的组成和功能<p></p></P>
Mineral-ME的功能:<p></p></P>
- 水面舰船的探测、定位和运动检测;<p></p></P>
- 自动收集、处理、显示从其他信息源收到的数据,包括从空中载体(飞机和直升机)获得的数据;<p></p></P>
- 控制同一战术编队中和其他舰船的联合战斗行动;<p></p></P>
- 格式化并向火控系统输出目标指示数据。<p></p></P>
<p> </p></P>
Mineral-ME包括:<p></p></P>
- Mineral-ME1主动雷达;<p></p></P>
- Mineral-ME2被动雷达;<p></p></P>
- Mineral-ME3信息交换站。<p></p></P>
<p> </p></P>
这三个台站设计上使用了相似结构的元件。<p></p></P>
主动雷达的功能:<p></p></P>
- 水面态势显示;<p></p></P>
- 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水面目标;<p></p></P>
- 敌我识别;<p></p></P>
- 接收和处理空中目标信息和生成目标指示</B>数据;<p></p></P>
- 形成和传送目标指示数据给信息交换站或火控系统。<p></p></P>
被动雷达的功能:<p></p></P>
- 对辐射雷达的超视距远程探测;<p></p></P>
- 利用一到多艘舰船完成对辐射雷达的定位;<p></p></P>
- 根据雷达和载舰的类型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分类;<p></p></P>
- 形成和传送目标指示</B>数据给信息交换站或火控系统。<p></p></P>
<p> </p></P>
信息交换、定向、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协同站的功能:<p></p></P>
- 在同一战术编队的旗舰和其他舰船间自动交换信息,用于导弹使用和联合作战控制;<p></p></P>
- 在同一战术编队中协调行动;<p></p></P>
- 对主/被动雷达或其他舰船雷达传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处理;<p></p></P>
- 输出态势数据到战斗情报和控制系统;<p></p></P>
- 形成和传送目标指示</B>数据给火控系统。<p></p></P>
<P>Mineral-ME1、Mineral-ME2和Mineral-ME3作为Mineral-ME组合体的组成部分,可以以完整的形式安装,也可以单独安装,取决于载舰的功能。</P>
<P>以上引自MilParade资料。</P>
<P>Mineral-ME3即西方所谓的“灯泡”数据链。从Mineral系统功能的介绍中可以看出,ME3并不负责向飞行中的反舰导弹提供目标实时数据,而且该系统的三个组件可以按实际情况进行选装。在俄罗斯舰艇上和Mineral系统配套使用的反舰导弹一般是SS-N-22,因此可以认为SS-N-22的制导方式不包括日刊所宣称的指令修正,即利用“灯泡”数据链向SS-N-22传输目标实时数据。当然这也和SS-N-22的超音速飞行和目标速度相对小有关,即使只有发射时的目标定位数据,在SS-N-22的末制导雷达开机时,目标也无法机动到雷达捕获范围之外。粗略估算可知,SS-N-22末制导雷达开机时,目标机动范围不超过2公里,以SS-N-22雷达60度的扫描角和约10公里的探测范围,完全可以探测到目标;如果反舰导弹为高亚音速时,末制导雷达的探测距离需要在20公里以上,这对于现代大多数反舰导弹来说也是能做到的。<p></p></P>
<P>这在客观上也为Mineral系统配套其他种类的反舰导弹创造了条件。因为不用在其他导弹上改装数据链系统,只需要在Mineral系统和导弹火控系统或指控系统间加入数据适配器,完成Mineral数据格式向指控/火控系统所需数据格式的转换即可。</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31 16:23:21编辑过]
ISAR的天线必须静止吗?为什么?
ISAR靠什么原理获得比较清晰的目标图像?
<P>continue</P>
<P>原理和SAR一样,但是雷达放在运动平台上叫SAR。</P><P>雷达放在地面上给飞行目标成像,就是ISAR。</P><P>我现在把易水的话一点点评价一下。</P><P>“个人感觉这简直就是一种微波化的电视制导。”有什么意义啊?要成像的话直接装个摄像头不是更好?</P><P>“载舰上那个块头巨大的“音乐台”雷达就是干这个用的”易水知道什么叫数据链,什么叫雷达么?要是仅仅接受弹上传来的数据,要这么大雷达干什么?</P><P>“我觉得,3M80采用这样制导方式的真正理由是实现“人在回路中”的控制”,怎么人在回路控制?人员让导弹始终以侧面对着目标?绕目标兜圈子玩呢?</P><P>“指示导弹选择一个攻击目标!”120公里的导弹,发射前就选定了。中继制导的任务就是让弹上雷达一开机就直接把目标纳入弹上导引头的视场。</P><P>逆水啊,我建议你找个地方跳水吧。</P><P>别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瞎咋呼,自己有分辨真伪的能力了么?</P>
<B>以下是引用<I>SkyWalkerJ(易水听涛)</I>在2005-4-1 9:42:00的发言:</B>
ISAR的天线必须静止吗?为什么?
ISAR靠什么原理获得比较清晰的目标图像?

<P>如果天线运动,目标低速或静止,就成为sar了
<P>运动导致孔径增大,因此获得清晰图像</P>
<P>“个人感觉这简直就是一种微波化的电视制导。”有什么意义啊?要成像的话直接装个摄像头不是更好?</P><P>
</P><P>白蛉是哪年的东西?以当年苏联的水平,能够保证图像的传输、处理速度吗?</P>
[em01]
<P>ferret:

摄像头在恶劣天气下怎么用?而且作用距离也不如雷达。

“人在回路中”的意思你不懂么?读过控制论么?广义地讲就是指有操作人员参与的控制系统。在模式识别技术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导引头能采集图像但不能理解图像,由人来接受导弹传回的数据,锁定攻击目标,这是很普遍运用的技术啊。

音乐台为什么搞那么大,我也不清楚,ferret要是清楚的话就请讲讲吧,一般没道理为反舰导弹专门配备一个那么大尺寸的火控雷达吧。

一个密集的舰艇编队,在120公里外的对海/对低空搜索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是什么样子?普通的中段修正能保证弹上的雷达一开机就锁定其中特定的一艘吗?</P>
<B>以下是引用<I>SkyWalkerJ(易水听涛)</I>在2005-4-1 15:58:00的发言:</B>

<P>ferret:

摄像头在恶劣天气下怎么用?而且作用距离也不如雷达。

“人在回路中”的意思你不懂么?读过控制论么?广义地讲就是指有操作人员参与的控制系统。在模式识别技术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导引头能采集图像但不能理解图像,由人来接受导弹传回的数据,锁定攻击目标,这是很普遍运用的技术啊。

音乐台为什么搞那么大,我也不清楚,ferret要是清楚的话就请讲讲吧,一般没道理为反舰导弹专门配备一个那么大尺寸的火控雷达吧。

一个密集的舰艇编队,在120公里外的对海/对低空搜索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是什么样子?普通的中段修正能保证弹上的雷达一开机就锁定其中特定的一艘吗?</P>

<P>火控雷达是个高精度的雷达,分辨率足够区别舰队中的各艘船只。现代高精度火控雷达还能大致获得船只轮廓大小</P>
<B>以下是引用<I>SkyWalkerJ(易水听涛)</I>在2005-4-1 15:58:00的发言:</B>

<P>ferret:

摄像头在恶劣天气下怎么用?而且作用距离也不如雷达。

“人在回路中”的意思你不懂么?读过控制论么?广义地讲就是指有操作人员参与的控制系统。在模式识别技术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导引头能采集图像但不能理解图像,由人来接受导弹传回的数据,锁定攻击目标,这是很普遍运用的技术啊。

音乐台为什么搞那么大,我也不清楚,ferret要是清楚的话就请讲讲吧,一般没道理为反舰导弹专门配备一个那么大尺寸的火控雷达吧。

一个密集的舰艇编队,在120公里外的对海/对低空搜索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是什么样子?普通的中段修正能保证弹上的雷达一开机就锁定其中特定的一艘吗?</P>

<P>谁告诉你摄像头这么差的?而且要求在白蛉上玩成像的也不是我,是你。
<P>“人在回路”用在什么情况下下?这么小射程的反舰导弹,加上火控雷达,发射前就已经确定目标了,用得着么?战术战斧用的是“人在回路”控制方式,因为发射的时候还不能明确目标类型和位置。
<P>“一个密集的舰艇编队,在120公里外的对海/对低空搜索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是什么样子?”
<P>密集到什么程度?如果密集到火控雷达分不清了,那说明整个舰队都撞到一起了。
<P>“普通的中段修正能保证弹上的雷达一开机就锁定其中特定的一艘吗?”
<P>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没有中继制导,弹上导引头开机就马上捕捉目标,这是中继制导的最基本要求。
<P>别急着反抗,先想想自己的功底。</P>
<P>中继制导可以保证给导弹发送目标的精确座标和运动轨迹,使导引头在开机时已指向预定攻击目标并很快锁定进入跟踪,而无须进行扇面扫描,这样抗干扰能力也强,当然,如果中继制导被干扰,导弹也可以在预定距离上开机进行扇面扫瞄,如果目标在这个扇面内也会被捕捉,但不能攻击特定目标,可能打信号特征最强那个或最近那个或随机挑一个,而且由于扫瞄模式的信号特点此时很容易被干扰致迷盲而失的。</P>
猛!
120千米上分辩舰队中的各舰是毫无问题的,再加一倍距离都行。白蛉那样的飞行速度,“人在回路”中的人跟本无法在平面直视中分辩目标性质并作出决断,高空俯视就易分辩些。英国的“海鹰”反舰导弹据说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在编队中抓出最重要的目标予以打击,个人猜测,可能也就是设计了一种软件,把导引头扫描下来的信号按距离形成立体图像,处于中心的如果反射信号强那就打那个,这个办法需要导引头在扫描---逐个跟踪测距----逐个测信号反射强度中来回倒腾,太复杂了,编队队形改变和隐身舰艇的加入都会是这一分析模式失真。
白蛉应该有三种工作模式:1,中继制导,导弹在30千米处打开导引头,所获取信号传回发射舰和超视距雷达的进行比对,由于二者工作频率和模式不一样,比对可有效抗干扰及选择目标(超视距雷达的分辩率可能不足以在这个距离上给出精确的目标编队图形从而使导引头在开机瞬间抓住预定目标),至于“乐台”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就说法很多了;2,攻击干扰源,敌方干扰强烈时切换到对干扰源进行攻击,这里应该有一个前后比对,只有干扰源位置与先前遭干扰前的某个目标位置重叠才预以攻击,否则美军用空中电子干扰就能引开导弹;3,完全自主攻击,在中继制导不能进行(发射舰被毁或数据链遭干扰)时,导弹按发射前装定的目标数据在预定位置上打开导引头捕捉目标,由于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快,在这一极短时间内目标可能还在以原速度和方向前进,用提前量法可使导弹导引头不必扫描整个扇面就抓到目标,这比亚音速导弹要优越(目标可有相当时间进行队形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实战中可能两法并用,把八枚导弹全部打出,其中四枚按1或2进行特定目标的攻击(2个),其他按3进行随机攻击。
对导弹最有利的是:尽量压缩导引头开机距离,缩短被攻击者的电子干扰设备的反应时间。白蛉的第一种工作模式却是要早开机(超视距雷达分辨率不够),这就会被干扰,所以设计了攻击干扰源模式。希望这套设计将来能起作用吧。
不存在SAR,但白蛉直径大可以装更大的雷达,功率也就大,适应远距开机和以大功率烧穿敌方电子干扰,俄罗斯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很有意思:你来巧的我就来横的。“烧穿”这个法子是常用的。
雷达功率大,等到导弹飞近到“烧穿”失效的距离时,哪怕敌方的电子干扰动起作用也来不及使导弹偏离目标了:导弹这时干脆直冲过去,几秒内就会命中目标,目标在几秒内做的机动已不足以脱离导弹命中点,这时就算施放箔条也不顶事了----导弹跟本不尿你那一壶,可能关掉导引头,锁死控制舵面,一个劲儿冲!就算被“密集阵”打中了残骸也将撞上目标,碎片将破坏各种雷达电子设备,为下枚导弹打开通路。
导弹发射可能先打随机的,后打制导的,让前面的为后来的开路,饱和掉敌方的防守能力,只要一二枚命中航母,一切OK,发射舰的命运也就不必担心了----在敌方多重反击下不可能全身而退,一艘换一艘,划得来——俄国人的账就是这么算的。
1艘“现代”、“勇敢2”可以同时制导多少枚白蛉?
<B>以下是引用<I>杨波</I>在2005-4-3 20:16:00的发言:</B>
1艘“现代”、“勇敢2”可以同时制导多少枚白蛉?


26楼的老兄解释得非常清楚非常好[em17]
谢谢F22的解释
国内很多书刊上都讲SS-N-22的制导雷达有ISAR的工作模式,看来是以讹传讹了。
国内有几本书刊是能看的?
<P>搬把椅子听讲</P>
<P>对反舰导弹中继作战模式理解也是错的。</P><P>1:反舰导弹瞄准射向,也就是发射舷角是根据火控雷达等传感器和通信系统得到的目标舰运动要素计算,然后根据本舰导航系统参数,在导弹发射前自动跟踪装定诸元。</P><P>2:末导雷达开机时间是由精密时间继电器,装订同样根据火控雷达和通信系统要素装定</P><P>3:中继制导模式很多,典型的扩延平台法是平台测量目标舰对本平台的运动要素,转发</P><P>给导弹,导弹自动换算修正射向和开机等诸元。还有由发射舰雷达测量中继平台位置,换算成目标舰相对本舰运动要素再转发导弹装定</P><P>4:无论是否中继,导弹末导雷达都进行扫描。白领扫描左右角度在20度以内</P><P>5:现代舰队,内层防空舰艇间距在5至10海里,外层在15至30海里,主要是防空武器杀伤射界和警戒雷达波段分配所致,避免相互遮挡和自相杀伤。因此根本不存在末导雷达不区分的问题。</P><P>6:所谓末导雷达人工智能,其实就是自动判断干扰机制和信号形式,以及自动转换抗干扰模式的程序和相应部件</P>
<B>以下是引用<I>风之舞</I>在2005-4-3 20:35:00的发言:</B>


26楼的老兄解释得非常清楚非常好[em17]


我记得以前小刘说1艘“现代”只能同时制导2枚“白蛉”。
没有自动寻的么?
<B>以下是引用<I>杨波</I>在2005-4-4 19:48:00的发言:</B>
]

我记得以前小刘说1艘“现代”只能同时制导2枚“白蛉”。

<P>也有这个说法。</P>
白蛉的导引头扫描角应是左右三十度,有中继的情况下导引头也是以扫描模式开机,但能很快进入跟踪锁定。俄国人在冷战时对现代舰的运用与一般人的想像有些不同,现代舰既是“基洛夫”“光荣”反航母编队中的一员,也是跟踪监视美航母战斗群的主将,当美航母战斗群进入苏联利益敏感区域时(如东地中海),现代舰就会出动执行这种任务:在视界内或白蛉的射程内跟踪监视美航母战斗群,并充当先发制人的尖刀—大战爆发之时,以最快速度打击美航母,瘫痪其航空兵运用能力。遂行这种任务的全时实时性只有导弹驱逐舰才能做到,核潜艇和远程轰炸机都不行—在接到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后,现代舰在最快几分钟内就可以发射出全部导弹,甚至可以在全舰未完全进入战斗状态下都可进行,这是真正的突然袭击—苏美大战是以现代舰发射白蛉打击美航母开始!苏联将抢得先手!然后,攻击型核潜艇和图22M3图95才会出动把负伤的美航母送入海底,而现代舰则早已在数十枚鱼叉的报复下葬身大海了,这是早在苏联海军计划中的命运,不必可惜。十余年前,我总不明白没有战斗机护航的图22M3和图95怎么能突破完美的F14和“不死鸟”外层防护,慢慢才弄懂苏联人的不对称战法:由于现代舰的先发制人,当图22M3来临时,F14多半不在空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