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苏27大修现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14:21

我军苏27大修现场
我军苏27大修现场
诶,这张的车间还算整洁嘛!
恩!
强啊!
猛!原先只见过黑白图。
好图~~~好象屁股后面的车间还有其他型号的机机啊~~
没有机机呀,我没看到。。。

我军新型战机飞行模拟器
大修是怎么定义的?
我看不像啊。
以下是引用加斯特在2003-6-26 23:48:00的发言:
好图~~~好象屁股后面的车间还有其他型号的机机啊~~

好象也是27...
收到!
忍不住说一声好!
服役十来年了也该大修了
都是最新的《中国空军》中的配图。本期关于大修27和模拟器训练的文章内容都不错,贴主既然有扫描仪,能否用OCR软件将文章也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顶!
厂房看上去还挺干净.
第2张是模拟试飞
猛图!首见
猛啊!!!!!!!!
该厂还承担修理歼7、6、5以及强5等战机的任务。
猛图
好干净的车间!
不错
我们在进步
看座舱设计,很落后嘛。痛苦中。。。。。。
虽然痛恨霉菌,但是人家这方面的东东就是好。
我们得大力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多派些精明强干人士去波音、洛马、休斯、雷神等公司进修、学习。合法的、非法的都行。
中国空军上一图~~



[em09][em08]
两位老大眼真毒!《中国空军》上八股文章不少,猛料也不少,这就一一扫来。
《为了赢得明天的胜利》摘自《中国空军》
    阳春三月,中原某机场。一架经过阶段性服役的某新型战机,经过在空军某航空修理工厂“疗伤治病”后,又焕发了新的活力,正昂首挺立在起飞线上,准备接受出厂前的试飞检验。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机轰鸣着如离弦之箭,直插云霄。
    在完成一系列飞行课目后,飞行员向指挥员报告“情况良好”,并安全降落。
      “成功了!成功了肝’观看试飞的人们欢呼雀跃,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至此,空军装备修理系统已具备了维修所有现役新型航空装备的能力,标志着人民空军的航空装备修理能力与快速发展的新装备实现了配套衔接。
      目光,聚焦未来战场
    世纪之交,人民空军整体发展战略在向“攻防兼备”转型道路上取得积极进展,大批新型战机陆续装备部队,空军整体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作为“防”中的重要一环,新机的后续维修保障能力严重滞后,已成为军委、总部和空军上下共同关心的紧迫问题。新型战机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必须有技术先进、手段完备的修理线。正如一位主管武器装备的空军首长所说:“新型航空装备能不能尽快形成战斗力,特别是能不能形成持续战斗力,一
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看我们能不能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装备修理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新型装备修理能力,尤其是大修能力……”
    然而,这谈何容易!空军所属的修理工厂修理新装备的能力明显不足。首先是没有资金,再就是,没有技术,另外,也没有人才。
    严峻的形势令空军首长忧心如焚。在经过一番深入缤密的调研之后,空装党委和领导果断决策:“不等不靠,自主创新,以倒计时的方法把大修线建设搞上去!”
    时间定格在 1999年4月。在彻夜通明的灯光下,一系列整体谋划空军装备修理体系建设特别是新型航空武器装备修理力量建设的超前构思、顶层设计,开始酝酿、论证、形成……
规划,紧贴未来实战需要
    战争,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做好军事斗争装备准备容不得半点疏忽,主管装备保障的空军装备部机关从一开始就对这个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对新机大修线作整体规划设计时,始终牢牢把握住一点——一定要贴近未来实战的需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型航空装备修理力量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必须体现出超前构想,必须优化顶层设计,必须着眼于未来打赢需要。”空军首长对新机大修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此,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迅速开始了调研论证,为建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s他们就新机维修建线问题多次深入部队和航空工业部门、科研院所、航空修理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了解掌握新装备的使用、维护、延寿、大修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同时,邀请国内外修理界知名专家讲学授课,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他们针对新机修理特点,遵循航空装备修理的客观规律,进行整体谋划、顶层设计。
    当一本厚厚的报告呈现在国内多位权威维修专家面前时,他们一个共同的直觉是,这将是中国航空装备修理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顶层设计文件。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案思路新、起点高,科学性、前瞻性和可继承性非常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创新,推动修理水平整体跃升
  刚刚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挣脱出来的航修员工,面对新型装备20年的技术大跨越,一时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无论是修理理念还是技术手段都显得力不从心。看来,一切创新必须从“头”开始,先解决观念创新问题。
    从加速领导观念的转变做起,航空修理系统自上而下开始了一场思想观念领域胁深亥使泽。各航修厂抓住时机,把“自力更生、抓住机遇上新机”作为发展的新思路,树立“追求卓越、勇争一流”的维修新
理念,使“上新装备、修新装备、为国争光”的航修新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不计报酬、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航修新风尚蔚然成风。修理工厂由过去等任务、“要我干”转变为现在的找任务、“我要干”的新姿态。
    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自觉的行动。在主管部门的统一运筹规划下,一套具有新装备修理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运而生:按照装备类别,在航空修理系统内组建了飞机修理工艺技术研究所、发动机修理工艺技术研究所和直升机修理工艺技术研究所;按照工艺分工,组建了机载设备修理研究中心、航空零备件加工中心、专用检测设备研制中心、装备修理技术资料中心和新型装备修理零备件储备中心;按照专业分工,创建了新材料应用、无损检测、焊接等专业委员会,培植了航空装备修理系统技术创新主体,使修理中遇到的难题可以集中起来依靠群体力量攻关,一个又一个卡脖子的难题被攻克。某新型主战飞机的零备件的自制能力达到60%以上,困扰新机试修中零备件供应紧张的难题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他们主动与空军修理研究所、南航、西工大及有关单位交流合作,形成了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
造厂为依托的修理技术协作体系,一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一开创了为提升某新型战机修理水平服务的新机制。
    技术创新,不但使新型航空装备修理力量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且带动了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一场以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建线的战役打响了。
人才,保证打赢的智力支撑
    在建线之初,空装党委和机关就清醒地意识到,科技兴装,人才为本。没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建成一流的新机修理线,也不可能赢得未来战场保障的主动权。
    首先要建立一支既懂管理、又懂经济,既懂技术、又有事业心的领导层人才。空装一位主管领导说:“厂长的人选,不能有半点照顾,选好了厂长,可能一年不一定见到效益,但工作能事半功倍;如选不
好,一年就会带来损失,就会陷入被动。”空装党委把“创国内一流、与世界接轨”作为奋斗目标,要求厂长也要成为一流的厂长。为此,空装机关让所有的厂长走出国门,到一些先进的国家的著名企业去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启发思维,开阔眼界。同时,厂长们也非常注意苦练内功。某厂厂长汤茂之,因厂里要上新机火控修理项目,他就钻进大学的图书馆,一学就是3个月,从设备原理到性能,从设备工艺要求到战术指标,光心得笔记就记了厚厚的3大本。有了这样的专家型厂长,决策、解决难题就能更加有的放矢。本来计划建机载设备修理线需要一年的时间,在汤厂长的领导下,修理线半年就建成了。
    其次要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的骨干人才队伍。他们采用了“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学习新机修理知识和技能。各个厂根据业务需要,聘请国内外的航空维修专家来厂讲课,指导培训,尽可能地让技术人员参加,接受专家的指点。
    他们还把一些学历高,接受能力快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送到国外学习,回国后再带教其他科技人员。出国的科技人员深感肩上的重担,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工程师吴延英在外学习期间,抓紧一切时间、机会向外国专家虚心学习,她谦逊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赢得了国外同行的好感和尊重,并和他们逐渐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专家们不仅耐心解答问题,还主动介绍在修理中出现的难点和重点。吴延英听着、记着,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着宝贵的经验和技能。出国3个月,她没有上过一次商场,没有带回一件国外的生活用品,带回来的是厚厚的一摞笔记本。
    各单位还聘请了国内的研究所、大专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工厂的客座研究员,充分发挥科技精英的人才优势,为新机修理线服务。并走进全国著名院校,招聘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利用政策、环境、事业吸引、留住人才。“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各单位已培养了一支能攻善战的修理人才队伍。
    近4年来,全系统先后引进千余名大学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开办培训班300多期,培训在职人员6000多人次;开设修理专业在职研究生、本科生班6个,培养各类专业人员数百名;组织600多人次赴国外进修,聘请国外专家300余人次前来讲学。目前,新机修理人员的培训率已达到100%,人才队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基本形成了知识结构合理、专业配套齐全、队伍梯次衔接的修理人才队伍。
    空军新型航空装备人修力量建设从决策到实施的每一步,无不体现出空军首长、空装党委和机关立足军事斗争准备实际,超前谋划、创新有为的眼光、勇气和胆识;无不折射出两万航修人强烈的“军工”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有了这些,我们就有了打赢明天战争的保证。


文章太长了,有灌水嫌疑,请别见怪!
24号老喜欢出来露脸啊,哪儿都有它...
挺干净的!
《一个质控室的托举力量》节选
面对挑战 勇于奋起
    2000年年底,上级把改装首批国产最新型战机的重任交给了有着50多年光荣传统的沈空航空兵某团。
    新机改装标准高,难度大,他们在没有专家指导、专业人才短缺等困难条件下,不等不靠,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接装之初,面对2万余册的新机履历文件和技术资料,他们在没有捷径可走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利用笨办法,采取土方法,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对照着开展工作。新型战机需要先进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他们报请上级批准,分批选派人员到兄弟部队学习取经,并派遣骨干到北方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参观学习民用航空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管理模式。
    立足新机大胆创新
    数九寒冬,天寒地冻。沈空航空兵某团组织夜间飞行。数十架国产最新型战机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气温下,均一次起动成功,呼啸着刺向茫茫夜空。
拜托,那些可是每架几亿RMB的宝贝,好马都配好鞍,何况是宝贝机鸡鸡嗫?

应该这样!!
厂房比较干净,后面确实有其他的飞机。
首见,顶!
漂亮
10楼机的有翼刀,不是27
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