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国姓爷撤出南京时想借清兵之手致张煌言于死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53:50


乍一读,觉得张煌言这么重要的人物,还是兵部尚书,国姓爷竟然不管了。当时张司马还在南京上游热火朝天的招抚州县,国姓爷一撤,他的后路断绝,深入清朝内地,长江亦被封锁,出海亦不可能,十有八九是要葬在内地了。

再研究一下国姓爷,遥尊永历为正朔,不奉张煌言效忠的鲁监国,而且始终不配合李定国东西夹击,保持和永历之间的隔火带,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似乎张煌言已经成了异己,东南明军分闽系和浙系,既然要搞大动作,就需要浙军的配合,所以张司马有利用价值,既然在南京遭到惨败,张司马价值下跌,那么借清兵之手致异己于死地,也不是不可以。

本人几点结合,得出这个居心叵测的结论,望各位口下留情。

不过张司马的生命力比小强还顽强,国姓爷走了,他还继续干,继续招抚南京上游州县,并去英、霍山招抚那里的义军,想联合他们再搞大动作,结果义军竟是墙头草,听说国姓爷兵败,纷纷闭门不纳,张司马本身兵力不多,被清朝水师打败,继而在陆上,又被清兵骑兵打散,实在不得己,便服谎称自己是个教书先生,不过有心人一眼就发现他是张司马, 但敬佩他的品节,没有举报他,还为他提供方便。张司马就在这样的义士掩护下,在敌占区连跨三省,从安徽跑到江西,从江西跑到浙江,最后在浙江台州出海,跑回了福建。

据他自己《北征录》记载,当时老百姓都以为他死了,见他逃脱回来,都非常高兴。



乍一读,觉得张煌言这么重要的人物,还是兵部尚书,国姓爷竟然不管了。当时张司马还在南京上游热火朝天的招抚州县,国姓爷一撤,他的后路断绝,深入清朝内地,长江亦被封锁,出海亦不可能,十有八九是要葬在内地了。

再研究一下国姓爷,遥尊永历为正朔,不奉张煌言效忠的鲁监国,而且始终不配合李定国东西夹击,保持和永历之间的隔火带,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似乎张煌言已经成了异己,东南明军分闽系和浙系,既然要搞大动作,就需要浙军的配合,所以张司马有利用价值,既然在南京遭到惨败,张司马价值下跌,那么借清兵之手致异己于死地,也不是不可以。

本人几点结合,得出这个居心叵测的结论,望各位口下留情。

不过张司马的生命力比小强还顽强,国姓爷走了,他还继续干,继续招抚南京上游州县,并去英、霍山招抚那里的义军,想联合他们再搞大动作,结果义军竟是墙头草,听说国姓爷兵败,纷纷闭门不纳,张司马本身兵力不多,被清朝水师打败,继而在陆上,又被清兵骑兵打散,实在不得己,便服谎称自己是个教书先生,不过有心人一眼就发现他是张司马, 但敬佩他的品节,没有举报他,还为他提供方便。张司马就在这样的义士掩护下,在敌占区连跨三省,从安徽跑到江西,从江西跑到浙江,最后在浙江台州出海,跑回了福建。

据他自己《北征录》记载,当时老百姓都以为他死了,见他逃脱回来,都非常高兴。



国姓爷得罪过鲁王,估计怕鲁王上位报复,所以一直遥尊永历,而张煌言从正统的角度讲,一直奉鲁王为正朔,希望大家讨论

国姓爷得罪过鲁王,估计怕鲁王上位报复,所以一直遥尊永历,而张煌言从正统的角度讲,一直奉鲁王为正朔,希望大家讨论
顾城的南明史里没明说,但隐晦的把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
寂静的狙击手 发表于 2013-6-9 19:29
国姓爷得罪过鲁王,估计怕鲁王上位报复,所以一直遥尊永历,而张煌言从正统的角度讲,一直奉鲁王为正朔,希 ...
正统的话没有永历更正统的了
冰冰冷有点苦 发表于 2013-6-13 20:21
正统的话没有永历更正统的了

可能张煌言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毕竟鲁王监国在前,桂王称帝在后,而且他个人和鲁王的关系也很好,这可能是促使他一直忠于鲁监国的原因
顾城的南明史里没明说,但隐晦的把这个意思表达了出来
嗯,一直打压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