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发科疑曾参与“粮库造假骗朱镕基”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7:14:14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6/05/26084250_0.shtml  2013年06月05日 02:28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姝

倪发科(资料图)

     原标题:皖原副省长倪发科涉严重违纪被查

     新京报讯(记者王姝) 昨晨7时50分,监察部官网发布消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换届卸任后未公布去向

     其实,在今年1月28日的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倪发科已不再担任副省长职务。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安徽省政府领导班子,会后公布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生于1954年1月、现年59岁的倪发科不在其中。

     按照惯例,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为65岁,副部级以下为60岁。倪发科以59岁年纪卸任副省长,虽然比常规退休年龄“年轻”了一岁,可此前也不乏先例。但由于其卸任后职务不明,所以其卸任原因以及卸任后去向,一度引发猜测。

     昨日监察部网站披露的消息,仅26个字: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但具体涉嫌哪些违纪问题?卸任副省长是否与违纪有关?官方均未透露相关信息。

     网曝涉嫌“粮库满仓骗总理”

     但坊间对此颇多猜测。昨日,一则“骗了朱镕基总理”的网文,在互联网上大量转载,称倪发科涉嫌“粮库满仓骗总理”事件,朱镕基到达南陵县粮库的前一天,“前南陵县委书记、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的倪发科还领着省、市、县一大帮人赶去验收”(详情见后文)。

     该起事件,《朱镕基讲话实录》也曾提及。1999年春节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但《朱镕基讲话实录》并未明确,谁是“粮库满仓骗总理”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更未提到倪发科。但《羊城晚报》1999年2月8日发布的一篇文章称,朱镕基视察前一天,作为前任南陵县委书记、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倪发科确有验收行为。至于他是否洞悉造假行为,无从知晓。

     新闻背景

     近期三名省部级官员被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倪发科是十八大以来,继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后,第三个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而省部级以下落马官员,今年3月以来已有10余个。

     例如上月31日,山西省纪委通报,该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冯朝辉,阳泉市郊区区委书记王永珍,均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广州市纪委也于上月中旬通报称,白云区政府党组成员刘健生(副局级)涉嫌严重经济违纪,被立案查处。

     上述官员的落马原因,集中于两方面:贪腐等经济问题,如李春城,被指在政府办公大楼等土地、工程建设、拆迁方面,有贪污行为;作风问题,如刘铁男,被曝其“情妇遭死亡威胁后主动举报”。

     附:“粮库造假骗朱镕基”事件

     原标题:骗你没商量

     在安徽省南陵县,我们就采访到了朱镕基一次被骗的经过。

     当时,朱镕基刚刚出任国务院总理,他来皖考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看看安徽的广大农村对他过去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执行的情况。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在农业问题上,在中央要对农业做出重大决策时,我往往会到安徽来调查研究的。”

     那是一九九八年五月下旬,朱镕基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的陪同下,来到了安徽。

      这是朱镕基第五次来安徽。他高兴地伸出右手的手指,给安徽的同志细数五次来皖的情景:第一次是一九八七年,他还在国家经委工作的时候,到芜湖来参加一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会议;第二次是一九九一年安徽特大洪水后来看灾情;第三次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中旬,粮食涨价时来安徽;第四次是一九九七年六月底,粮价下跌,又到河南和安徽;这是第五次。他一再表示:“我跟安徽有缘。”

     然而,安徽欺骗朱总理却也是没商量的。

     安徽的同志当然知道安徽的南陵县是朱镕基的祖籍地,所以,这次的考察就被安排在了皖南的南陵县。南陵是江城芜湖市辖下的一个产粮大县。俗话说,“芜湖米市南陵粮仓”,芜湖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盛誉就是靠“南陵粮仓”支撑的。事实上,南陵不仅产粮,还盛产油、棉、茶、桑,自古便是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

     南陵作为产粮大县绝非徒有虚名,但是,当得知朱镕基总理将前往南陵检查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情况时,南陵县和芜湖市的领导还是慌了手脚。因为,南陵的粮仓里确实又是无粮的。

     国有粮仓无粮,说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国家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让地方实在难以执行。中央定价,放开收购,出现亏损,却是由地方财政补贴。这几年粮食越来越不值钱,产粮大县干部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往粮食上补贴呢?没有补贴,负责收购粮食的粮站,就只有变着花样压级压价,扣斤扣两,限收,或干脆拒收。所以,许多粮站宁愿让粮仓就这样空着。

     现在朱镕基要来,无论南陵县,还是芜湖市,都不希望让他看到这里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明知这种政策不大切合实际,却只想让总理看到他的祖籍之地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于是只有造假。

     当时,南陵县峨岭粮站,已经是一家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除去其中的六号仓尚储有部分粮食外,其余号仓基本无粮。峨岭造假是从五月十八日这一天就开始的,可以说,兴兵动师,声势浩大,突击调运的一千零三十一吨粮食,分别来自三里、烟墩、工山、陈桥等地。连驾驶员在内,前后二百余人参与了粮食的运输和进仓工作。五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这四天,峨岭粮站的职工们几乎没睡上一个囫囵觉。粮站站长刘鸿第一个晚上忙到凌晨两点,第二个晚上千到凌晨四点,接下去就又连干了两个通宵。在那令峨岭人难忘的四天四夜里,小镇上所有的饭店和茶馆,都挤满了轮番前来吃饭或喝茶的搬运工人;粮站内外汽车络绎不绝,闹得附近的居民彻夜不宁。

     那时县里分管粮食工作的是胡锡萍副县长,考虑她是位女同志,难胜此任,就将主管教育工作的年轻副县长汤春和派到运粮第一线。刘鸿站长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说个头不高、长得胖胖的汤春和副县长,始终就在现场坐镇指挥。朱镕基到达的前一天,芜湖市委副书记倪发科还领着省、市、县一大帮人赶去验收。因为倪发科在南陵当过县委书记,南陵县的老百姓大都认得他,至于这场造假的最高策划者是谁,谁也说不清。

     总理视察的这一天,粮站的所有职工被告知不得进站。站长刘鸿被临时降为仓库管理员,峨岭粮站站长由三里中心站站长俞水华所取代。身降大任的俞水华,那几天比谁都忙,忙着背熟预先由上面写好的材料,背熟预先编好的各种数字,特别是中央有关粮食工作的政策规定,要求烂熟于心,以应对朱总理随时可能会提出的一切问题。

     于是一切安排就绪,就这样,朱镕基一行浑然不觉地走进了一个诱人的骗局。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许,朱镕基不可能会想到,他与在场的人高兴地握手问候,被握手问候的居然没有一个是这个粮站的职工;站长刘鸿此刻已被打发到一个无法享受到总理握手问候的角落。

     回答朱镕基提问的,是峨岭粮站的假站长俞水华。俞水华其实也不过是这场闹剧中的一个活道具,他必须按照预先为他编写好的台词,在别人的导演下现场演戏。

     这一切,都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在后来向国内外公开播放的新闻画面上。

     朱镕基关切地问:“你们敞开收购了吗?”这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由于农业上连续丰收,粮价不断下跌,各地粮站的收购不积极,再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里的余粮,农民就会吃亏,同时还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就难以得到保证。

     只见俞水华字正腔圆地回答:“敞开收购了!”

     朱镕基十分满意地点着头问:“你去年收了多少粮食?”俞水华满怀豪情地撒开了弥天大谎:“去年收购五千吨,而过去一年都在一千七百吨左右。”朱镕基又问:“你这个粮站收一个乡还是几个乡的粮食呀?”“一个乡。”这时朱镕基若有所思地提出了一串问题:“这个乡有多少亩田?亩产一般是多少?总产量又有多少?”俞水华不假思索地答道:“全乡两千三百亩田,一年产量一万五千吨。”俞水华只知道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背数字,却忽视了这些数字背后可能会出现的破绽。

     果然,朱镕基反过来给俞水华算细账了:“你虽然收了不少,但除去农民口粮和种子,你还是没有完全收尽余粮嘛!这怎么叫‘敞开收购’呢?双季水稻难道亩产不到七百斤吗?你得讲实话啊!”

     俞水华是个机灵人,事先早已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这时明知露了马脚,却并不慌乱,反倒显得更加镇定,并且自自然然地摊开双手,为难地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现有的粮库都用上了,已经爆满了!”

     朱镕基环顾一下四周的粮仓,微笑了。这时,俞水华恰到好处地作了一个欢迎总理进仓视察的手势。朱镕基于是在俞水华的引导下,走进了三号粮仓。

     望着堆码整齐的高高的粮垛,朱镕基忍不住要亲自登一登粮堆的高处。因为粮堆的一边非常陡峭,为安全起见,随行的两名保卫人员不得不慌忙跟上去,各自伸出一只手从后面紧紧支撑着总理的后背。

     登上粮堆最高处的朱镕基,看到由他制定的粮食政策不但被落到了实处,而且还完成得这么好,显然是出乎他意外的好,就十分开心地笑了。

     当天,在芜湖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他动情地说道:“在我担任副总理期间,我最重视的,就是农业;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可以说,我在农业上粮食上花的精力最多,超过金融方面。我担任总理之后,第一次下来,考察的就是安徽的农业!”

     他说,即使是城市,不管你那个城市的工业化的比重有多大,最重要的还是农业。各级党政一把手,最熟悉的应该是农业,应该了解民间的疾苦,特别是农民的疾苦。否则,你怎么当书记,当市长?中国最多的群众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嘛!

     他语重心长地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地下来调研。他说,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是个这么大的国家,一项政策执行起来会有一个过程,实施以后,也要有一个被实践检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不相信地方的同志。他特别指出:“安徽是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之一。”

     朱镕基绝对想不到,他高度赞赏的“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不仅在执行中打了折扣,而且玩出了花花肠子。


     在江南的一场豪雨之后,我们在已经卸任了的刘鸿站长的家中,听他痛心疾首地给我们算着那次造假的损失。他说一千多吨粮食不是个小数字,来回运输、清理卫生、拆包倒包、清仓垫仓、水电消耗、粮食损耗、各种招待花销,外加影响了一季菜籽的收购,里里外外,就是十多万元呀,对已经严重亏损的峨岭粮站更是雪上加霜。他这算的还只是经济账。

     望着新华社记者于杰拍下的现场照片,望着照片上一向严肃的朱镕基总理,在听取“假站长”汇报“工作”时满意而又兴奋的神情,我们感到了一种难言的悲哀。在最痛恨做假账的朱镕基总理面前竟敢这样造假,还有什么真实的东西能够让人相信呢?这种骗局,不但玷污了朱镕基四处奔波的求实求真之心,更亵渎了他对九亿中国农民由衷的关爱关切之情。

     (摘自《中国农民调查》 陈桂棣、春桃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6/05/26084250_0.shtml  2013年06月05日 02:28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姝

6.jpg (34.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5 10:27 上传

倪发科(资料图)

     原标题:皖原副省长倪发科涉严重违纪被查

     新京报讯(记者王姝) 昨晨7时50分,监察部官网发布消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换届卸任后未公布去向

     其实,在今年1月28日的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倪发科已不再担任副省长职务。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安徽省政府领导班子,会后公布的领导班子成员名单,生于1954年1月、现年59岁的倪发科不在其中。

     按照惯例,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为65岁,副部级以下为60岁。倪发科以59岁年纪卸任副省长,虽然比常规退休年龄“年轻”了一岁,可此前也不乏先例。但由于其卸任后职务不明,所以其卸任原因以及卸任后去向,一度引发猜测。

     昨日监察部网站披露的消息,仅26个字: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但具体涉嫌哪些违纪问题?卸任副省长是否与违纪有关?官方均未透露相关信息。

     网曝涉嫌“粮库满仓骗总理”

     但坊间对此颇多猜测。昨日,一则“骗了朱镕基总理”的网文,在互联网上大量转载,称倪发科涉嫌“粮库满仓骗总理”事件,朱镕基到达南陵县粮库的前一天,“前南陵县委书记、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的倪发科还领着省、市、县一大帮人赶去验收”(详情见后文)。

     该起事件,《朱镕基讲话实录》也曾提及。1999年春节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但《朱镕基讲话实录》并未明确,谁是“粮库满仓骗总理”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更未提到倪发科。但《羊城晚报》1999年2月8日发布的一篇文章称,朱镕基视察前一天,作为前任南陵县委书记、时任芜湖市委副书记,倪发科确有验收行为。至于他是否洞悉造假行为,无从知晓。

     新闻背景

     近期三名省部级官员被调查

     据不完全统计,倪发科是十八大以来,继四川省原省委副书记李春城、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后,第三个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的省部级官员。而省部级以下落马官员,今年3月以来已有10余个。

     例如上月31日,山西省纪委通报,该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冯朝辉,阳泉市郊区区委书记王永珍,均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双规”。广州市纪委也于上月中旬通报称,白云区政府党组成员刘健生(副局级)涉嫌严重经济违纪,被立案查处。

     上述官员的落马原因,集中于两方面:贪腐等经济问题,如李春城,被指在政府办公大楼等土地、工程建设、拆迁方面,有贪污行为;作风问题,如刘铁男,被曝其“情妇遭死亡威胁后主动举报”。

     附:“粮库造假骗朱镕基”事件

     原标题:骗你没商量

     在安徽省南陵县,我们就采访到了朱镕基一次被骗的经过。

     当时,朱镕基刚刚出任国务院总理,他来皖考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看看安徽的广大农村对他过去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执行的情况。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在农业问题上,在中央要对农业做出重大决策时,我往往会到安徽来调查研究的。”

     那是一九九八年五月下旬,朱镕基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的陪同下,来到了安徽。

      这是朱镕基第五次来安徽。他高兴地伸出右手的手指,给安徽的同志细数五次来皖的情景:第一次是一九八七年,他还在国家经委工作的时候,到芜湖来参加一个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会议;第二次是一九九一年安徽特大洪水后来看灾情;第三次是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中旬,粮食涨价时来安徽;第四次是一九九七年六月底,粮价下跌,又到河南和安徽;这是第五次。他一再表示:“我跟安徽有缘。”

     然而,安徽欺骗朱总理却也是没商量的。

     安徽的同志当然知道安徽的南陵县是朱镕基的祖籍地,所以,这次的考察就被安排在了皖南的南陵县。南陵是江城芜湖市辖下的一个产粮大县。俗话说,“芜湖米市南陵粮仓”,芜湖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芜湖米市”的盛誉就是靠“南陵粮仓”支撑的。事实上,南陵不仅产粮,还盛产油、棉、茶、桑,自古便是富甲一方的“鱼米之乡”。

     南陵作为产粮大县绝非徒有虚名,但是,当得知朱镕基总理将前往南陵检查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情况时,南陵县和芜湖市的领导还是慌了手脚。因为,南陵的粮仓里确实又是无粮的。

     国有粮仓无粮,说奇怪,其实并不奇怪。国家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让地方实在难以执行。中央定价,放开收购,出现亏损,却是由地方财政补贴。这几年粮食越来越不值钱,产粮大县干部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哪有钱往粮食上补贴呢?没有补贴,负责收购粮食的粮站,就只有变着花样压级压价,扣斤扣两,限收,或干脆拒收。所以,许多粮站宁愿让粮仓就这样空着。

     现在朱镕基要来,无论南陵县,还是芜湖市,都不希望让他看到这里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粮食政策;明知这种政策不大切合实际,却只想让总理看到他的祖籍之地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于是只有造假。

     当时,南陵县峨岭粮站,已经是一家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除去其中的六号仓尚储有部分粮食外,其余号仓基本无粮。峨岭造假是从五月十八日这一天就开始的,可以说,兴兵动师,声势浩大,突击调运的一千零三十一吨粮食,分别来自三里、烟墩、工山、陈桥等地。连驾驶员在内,前后二百余人参与了粮食的运输和进仓工作。五月十八日到二十一日,这四天,峨岭粮站的职工们几乎没睡上一个囫囵觉。粮站站长刘鸿第一个晚上忙到凌晨两点,第二个晚上千到凌晨四点,接下去就又连干了两个通宵。在那令峨岭人难忘的四天四夜里,小镇上所有的饭店和茶馆,都挤满了轮番前来吃饭或喝茶的搬运工人;粮站内外汽车络绎不绝,闹得附近的居民彻夜不宁。

     那时县里分管粮食工作的是胡锡萍副县长,考虑她是位女同志,难胜此任,就将主管教育工作的年轻副县长汤春和派到运粮第一线。刘鸿站长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他说个头不高、长得胖胖的汤春和副县长,始终就在现场坐镇指挥。朱镕基到达的前一天,芜湖市委副书记倪发科还领着省、市、县一大帮人赶去验收。因为倪发科在南陵当过县委书记,南陵县的老百姓大都认得他,至于这场造假的最高策划者是谁,谁也说不清。

     总理视察的这一天,粮站的所有职工被告知不得进站。站长刘鸿被临时降为仓库管理员,峨岭粮站站长由三里中心站站长俞水华所取代。身降大任的俞水华,那几天比谁都忙,忙着背熟预先由上面写好的材料,背熟预先编好的各种数字,特别是中央有关粮食工作的政策规定,要求烂熟于心,以应对朱总理随时可能会提出的一切问题。

     于是一切安排就绪,就这样,朱镕基一行浑然不觉地走进了一个诱人的骗局。

     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许,朱镕基不可能会想到,他与在场的人高兴地握手问候,被握手问候的居然没有一个是这个粮站的职工;站长刘鸿此刻已被打发到一个无法享受到总理握手问候的角落。

     回答朱镕基提问的,是峨岭粮站的假站长俞水华。俞水华其实也不过是这场闹剧中的一个活道具,他必须按照预先为他编写好的台词,在别人的导演下现场演戏。

     这一切,都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在后来向国内外公开播放的新闻画面上。

     朱镕基关切地问:“你们敞开收购了吗?”这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由于农业上连续丰收,粮价不断下跌,各地粮站的收购不积极,再不按照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里的余粮,农民就会吃亏,同时还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使得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就难以得到保证。

     只见俞水华字正腔圆地回答:“敞开收购了!”

     朱镕基十分满意地点着头问:“你去年收了多少粮食?”俞水华满怀豪情地撒开了弥天大谎:“去年收购五千吨,而过去一年都在一千七百吨左右。”朱镕基又问:“你这个粮站收一个乡还是几个乡的粮食呀?”“一个乡。”这时朱镕基若有所思地提出了一串问题:“这个乡有多少亩田?亩产一般是多少?总产量又有多少?”俞水华不假思索地答道:“全乡两千三百亩田,一年产量一万五千吨。”俞水华只知道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背数字,却忽视了这些数字背后可能会出现的破绽。

     果然,朱镕基反过来给俞水华算细账了:“你虽然收了不少,但除去农民口粮和种子,你还是没有完全收尽余粮嘛!这怎么叫‘敞开收购’呢?双季水稻难道亩产不到七百斤吗?你得讲实话啊!”

     俞水华是个机灵人,事先早已对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这时明知露了马脚,却并不慌乱,反倒显得更加镇定,并且自自然然地摊开双手,为难地说:“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现有的粮库都用上了,已经爆满了!”

     朱镕基环顾一下四周的粮仓,微笑了。这时,俞水华恰到好处地作了一个欢迎总理进仓视察的手势。朱镕基于是在俞水华的引导下,走进了三号粮仓。

     望着堆码整齐的高高的粮垛,朱镕基忍不住要亲自登一登粮堆的高处。因为粮堆的一边非常陡峭,为安全起见,随行的两名保卫人员不得不慌忙跟上去,各自伸出一只手从后面紧紧支撑着总理的后背。

     登上粮堆最高处的朱镕基,看到由他制定的粮食政策不但被落到了实处,而且还完成得这么好,显然是出乎他意外的好,就十分开心地笑了。

     当天,在芜湖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他动情地说道:“在我担任副总理期间,我最重视的,就是农业;最关心的,就是粮食。可以说,我在农业上粮食上花的精力最多,超过金融方面。我担任总理之后,第一次下来,考察的就是安徽的农业!”

     他说,即使是城市,不管你那个城市的工业化的比重有多大,最重要的还是农业。各级党政一把手,最熟悉的应该是农业,应该了解民间的疾苦,特别是农民的疾苦。否则,你怎么当书记,当市长?中国最多的群众是农民,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嘛!

     他语重心长地谈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认真地下来调研。他说,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是个这么大的国家,一项政策执行起来会有一个过程,实施以后,也要有一个被实践检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而不是不相信地方的同志。他特别指出:“安徽是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之一。”

     朱镕基绝对想不到,他高度赞赏的“执行中央政策最坚决的地方”,不仅在执行中打了折扣,而且玩出了花花肠子。


     在江南的一场豪雨之后,我们在已经卸任了的刘鸿站长的家中,听他痛心疾首地给我们算着那次造假的损失。他说一千多吨粮食不是个小数字,来回运输、清理卫生、拆包倒包、清仓垫仓、水电消耗、粮食损耗、各种招待花销,外加影响了一季菜籽的收购,里里外外,就是十多万元呀,对已经严重亏损的峨岭粮站更是雪上加霜。他这算的还只是经济账。

     望着新华社记者于杰拍下的现场照片,望着照片上一向严肃的朱镕基总理,在听取“假站长”汇报“工作”时满意而又兴奋的神情,我们感到了一种难言的悲哀。在最痛恨做假账的朱镕基总理面前竟敢这样造假,还有什么真实的东西能够让人相信呢?这种骗局,不但玷污了朱镕基四处奔波的求实求真之心,更亵渎了他对九亿中国农民由衷的关爱关切之情。

     (摘自《中国农民调查》 陈桂棣、春桃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反正官爷们都在骗,也都在被骗!所以即使不幸被曝光了也不影响升官发财!
越骗官越高··哎~~~~~~
那都多少年了,干嘛现在拿出来说,早特么的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