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弱难题待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1:03:32
媒体称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弱难题待解

2013年06月0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国防生在校园中。龚 朴摄
国防生在校园中。龚 朴摄
  培养国防生是我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国防生已逐步成为现役军官的重要来源—— 国防之基在校园浇铸(国防视线)
  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国防生应运而生。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新世纪我军干部培养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携笔从戎”也逐渐成为青年学子的热门选择。如今,国防生已成为现役军官的重要来源。
  同时,在严峻的高考、就业形势面前,国防生培养模式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重点高校录取,保障就业,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双重身份的国防生成为不少学生、家长关注的高考热点之一。
  从2000年清华大学等高校首度试水,至今已有上百所地方院校与军队合作招收国防生。国防生是如何培养的?在大学校园,国防生的学习和生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部分高校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前不久,全军爱军精武标兵、80后藏族连长拉巴次仁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他是北京交通大学2002级国防生,7年前,加入北京军区27集团军某机械化步兵旅,被誉为“藏族雄鹰”;
  去年底,我国南沙守礁部队迎来首位女军官刘洁纯,她的“加盟”被视作南沙守备部队在军官配备上的历史性跨越。她是河海大学2008级国防生,“为祖国海防事业做贡献”正是这位“海军优秀国防生”的理想;
  2011年,“清华第一女兵”贾娜从部队退役复学后,毅然转为国防生,选择了“二次入伍”。她再次投身所钟爱的国防事业……
  国防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选择国防生意味着选择一条和普通学生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操场+课堂+军营
  不一样的生活轨迹
  清晨6时,天空微亮。本是书声琅琅的“象牙塔”里,却多了一份口号嘹亮。
  “早上队列、晚上体能,周末战术,每月会操、每季度比武、每学期考核,这是我们操场训练的常态。”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刘泽华告诉记者。
  更为欣喜的是,不少国防生把训练搬上了课堂,摆到了宿舍。“上课路上走齐步、听课过程练坐姿”、“两人成列、三人成路”,学习、生活、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里,凝结着军政训练的日常养成与坚持。
  国防生,为国防而生,既是大学生,更是未来军官。“狠抓军政训练,打牢军事素质基础,是国防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全军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国防生任职需要,各签约高校不断加强实用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了国防生军政基础训练、基地化训练、当兵锻炼、见习代职等“多位一体”的军政训练系统,强化国防生崇文尚武的使命意识。
  在“第一课堂”,国防生拥有14册60万字的自编教材,能够聆听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警备区教导大队等单位优秀教官的现场授课,适时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集中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分析讨论“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南海争端”等热点话题,学习思考部队领导、国防大学教授讲授的“国家安全环境”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课题……
  平静的课堂学习之外,是激情四射的“第二课堂”军营锻造。烈日酷暑下进行基地化集中训练,过“新兵生活”,在摸爬滚打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流血流汗中苦练军事本领,实现普通大学生尽快向合格国防生的转变;到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进行当兵锻炼,过“战士生活”,在严格管理和系统训练中了解熟悉部队,加深感情,实现国防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到驻地部队进行代职磨练,过“排长生活”,在点名、开排务会等点滴工作中,熟悉连队一日生活,实现合格军人向合格军官的转变。
  华东交通大学2010级电子信息学院国防生刘杨璐,本是个娇气的女孩,高中一心读书,跑800米气喘吁吁,现在一口气能跑3公里,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了。“把训练当成一种享受,把国防生活变成自己的习惯。”刘杨璐说。
  氛围熏陶+军事文化
  “红色基因”浸润始终
  “升官发财贪生怕死请走他路,听党指挥爱国奉献可入此门。”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大楼门前的这副对联,着实引人关注。南京军区驻该校国防生选培办主任王迎春向记者介绍,对联就是要警醒每一个从这里进出的国防生都时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
  国防生在校4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校园环境开放,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不可避免会给国防生带来冲击和影响。
  “国防生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问题。”王迎春认为,要从源头上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必须建立国防生党支部,使每一名国防生时时处处都在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同时,氛围熏陶,建设军事文化,使其时时浸润在红色基因中。
  近几年来,华东交通大学始终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培养合格国防生的第一标准,充分利用驻地与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有效地筑牢了国防生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每年开学,组织新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并举行宣誓仪式;每年清明前夕,组织国防生徒步拉练到方志敏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每年暑期,组织国防生到井冈山学传统;临近毕业之际,组织国防生开展“重走红军路,当红军传人”野营拉练活动。
  走进国防生大楼,仿佛置身于一个军事文化展览馆。6个楼层的走廊和楼梯,设计安装了400余块图文并茂的军事文化展板:一楼红色资源篇,二楼战斗精神篇,三楼热点问题篇,四楼英模典型篇,五楼外军研究篇,六楼兵法计谋篇,一至六楼的楼梯为学校国防生培养发展史。国防生每天从这里走过,都品吮着红色的营养、呼吸着英雄的气息、浸染着典型的风采。“这种文化氛围无形中改变了我,心性变得坚毅。”2012级交通运输专业的陈桂连说。
  革命传统还要不要?和平年代军人价值在哪里?青春如何在军营绽放?……这是天津科大国防生演讲比赛的题目。国防生卢靖宇说:“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疑惑的问题,每个题目就像一道思考题,拷问着我们的心。”天津科大还把4月25日确定为“国防生日”,定期组织“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在校园网开辟“军事天地”栏目,开设“国防论坛”等。
  如今,在大学校园里,“我是一个兵”的意识不仅内化到每一位国防生的心里,更以“忠诚、博学、律己、表率”的形象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国防生也被亲切地誉为校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张金色名片”。
  量化规定+培养模式
  创新军地管理机制
  “第一学年完成军事共同基础训练;第二学年完成指挥管理能力训练;第三学年完成海上体验性训练;第四学年完成3个月当兵锻炼。”“军政理论课教学不少于450学时,每学年暑期军政训练不少于20天,海上体验性实习不少于7天。”
  这是记者见到的海军对国防生军政训练时间安排,每一项都进行了量化规定。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四总部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个法规性文件,这些规定比较全面、详细地规范了国防生招收、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制度。
  国防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国防生管理与教育需要军地共同承担。各签约高校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国防生培养“基地化”建设,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向国防生倾斜——
  南昌大学投资580多万元,建成全国第一座国防生培训大楼——昌海楼。华中科技大学挑选专业理论扎实的专家教授为国防生授课,邀请“两院”院士开设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国防生的教学层次。江苏科技大学建立国防生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天津科技大学专门成立国防生教育管理中心。
  部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学校就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将思想教育向课余活动延伸、向实践延伸、向国防生未来任职岗位的素质需求延伸。在明亮的国防生荣誉室里,国防生工作联席会议正在进行。驻校选培办、中心领导和各学院负责同志正在分析国防生思想状况,探讨教育主题。“这是军地共同教育国防生的一种创新机制。只有大家一起‘把好了脉’,才能‘对症下药’。”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为着眼解决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弱的难题,南京军区与签约高校创新国防生“3.5+0.5”培养模式,即在大学4年标准学制内,让国防生在大四下半年时间里,集中强化训练1个月、下连当兵3个月、当见习班长2个月,通过“学兵规、练兵艺、知兵情、悟兵道”,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受到了基层部队官兵的欢迎。
  北京军区2002年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了国防生依托培养协议。为了严格日常管理,强化军人作风养成,选培办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制定了《国防生日常管理规定》、《国防生违约淘汰处理办法》等8项规章制度,使国防生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营造部队氛围,学校和选培办效仿部队模式,成立国防生模拟营,设立国防生模拟连、排、班,参照部队模式实行能级管理。(记者 倪光辉)
  ■链 接
  国防生是军队根据干部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地方大学生。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国防生的计划列入本科提前批招生,一般在招生专业目录的备注栏有明确说明。招生院校主要为第一批本科院校。此外,军队每年还从签约高校低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国防生。
  国防生录取后须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参加军队组织的军政训练、当兵锻炼和见习代职等活动。国防生达到相应培养目标,并按时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由军队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
  (孙 振整理)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6-02/4882889.shtml

媒体称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弱难题待解

2013年06月02日  来源:人民日报 






国防生在校园中。龚 朴摄国防生在校园中。龚 朴摄  培养国防生是我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国防生已逐步成为现役军官的重要来源—— 国防之基在校园浇铸(国防视线)
  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国防生应运而生。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是新世纪我军干部培养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携笔从戎”也逐渐成为青年学子的热门选择。如今,国防生已成为现役军官的重要来源。
  同时,在严峻的高考、就业形势面前,国防生培养模式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重点高校录取,保障就业,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双重身份的国防生成为不少学生、家长关注的高考热点之一。
  从2000年清华大学等高校首度试水,至今已有上百所地方院校与军队合作招收国防生。国防生是如何培养的?在大学校园,国防生的学习和生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部分高校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前不久,全军爱军精武标兵、80后藏族连长拉巴次仁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他是北京交通大学2002级国防生,7年前,加入北京军区27集团军某机械化步兵旅,被誉为“藏族雄鹰”;
  去年底,我国南沙守礁部队迎来首位女军官刘洁纯,她的“加盟”被视作南沙守备部队在军官配备上的历史性跨越。她是河海大学2008级国防生,“为祖国海防事业做贡献”正是这位“海军优秀国防生”的理想;
  2011年,“清华第一女兵”贾娜从部队退役复学后,毅然转为国防生,选择了“二次入伍”。她再次投身所钟爱的国防事业……
  国防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选择国防生意味着选择一条和普通学生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操场+课堂+军营
  不一样的生活轨迹
  清晨6时,天空微亮。本是书声琅琅的“象牙塔”里,却多了一份口号嘹亮。
  “早上队列、晚上体能,周末战术,每月会操、每季度比武、每学期考核,这是我们操场训练的常态。”天津科技大学国防生刘泽华告诉记者。
  更为欣喜的是,不少国防生把训练搬上了课堂,摆到了宿舍。“上课路上走齐步、听课过程练坐姿”、“两人成列、三人成路”,学习、生活、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里,凝结着军政训练的日常养成与坚持。
  国防生,为国防而生,既是大学生,更是未来军官。“狠抓军政训练,打牢军事素质基础,是国防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全军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国防生任职需要,各签约高校不断加强实用能力培养,逐步形成了国防生军政基础训练、基地化训练、当兵锻炼、见习代职等“多位一体”的军政训练系统,强化国防生崇文尚武的使命意识。
  在“第一课堂”,国防生拥有14册60万字的自编教材,能够聆听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警备区教导大队等单位优秀教官的现场授课,适时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集中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分析讨论“金融危机”、“朝核问题”、“南海争端”等热点话题,学习思考部队领导、国防大学教授讲授的“国家安全环境”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课题……
  平静的课堂学习之外,是激情四射的“第二课堂”军营锻造。烈日酷暑下进行基地化集中训练,过“新兵生活”,在摸爬滚打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流血流汗中苦练军事本领,实现普通大学生尽快向合格国防生的转变;到国防生军政训练基地进行当兵锻炼,过“战士生活”,在严格管理和系统训练中了解熟悉部队,加深感情,实现国防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到驻地部队进行代职磨练,过“排长生活”,在点名、开排务会等点滴工作中,熟悉连队一日生活,实现合格军人向合格军官的转变。
  华东交通大学2010级电子信息学院国防生刘杨璐,本是个娇气的女孩,高中一心读书,跑800米气喘吁吁,现在一口气能跑3公里,身体素质大大提高了。“把训练当成一种享受,把国防生活变成自己的习惯。”刘杨璐说。
  氛围熏陶+军事文化
  “红色基因”浸润始终
  “升官发财贪生怕死请走他路,听党指挥爱国奉献可入此门。”华东交通大学国防生大楼门前的这副对联,着实引人关注。南京军区驻该校国防生选培办主任王迎春向记者介绍,对联就是要警醒每一个从这里进出的国防生都时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
  国防生在校4年,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校园环境开放,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不可避免会给国防生带来冲击和影响。
  “国防生理想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大问题。”王迎春认为,要从源头上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军魂意识,必须建立国防生党支部,使每一名国防生时时处处都在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同时,氛围熏陶,建设军事文化,使其时时浸润在红色基因中。
  近几年来,华东交通大学始终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培养合格国防生的第一标准,充分利用驻地与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有效地筑牢了国防生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每年开学,组织新生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并举行宣誓仪式;每年清明前夕,组织国防生徒步拉练到方志敏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每年暑期,组织国防生到井冈山学传统;临近毕业之际,组织国防生开展“重走红军路,当红军传人”野营拉练活动。
  走进国防生大楼,仿佛置身于一个军事文化展览馆。6个楼层的走廊和楼梯,设计安装了400余块图文并茂的军事文化展板:一楼红色资源篇,二楼战斗精神篇,三楼热点问题篇,四楼英模典型篇,五楼外军研究篇,六楼兵法计谋篇,一至六楼的楼梯为学校国防生培养发展史。国防生每天从这里走过,都品吮着红色的营养、呼吸着英雄的气息、浸染着典型的风采。“这种文化氛围无形中改变了我,心性变得坚毅。”2012级交通运输专业的陈桂连说。
  革命传统还要不要?和平年代军人价值在哪里?青春如何在军营绽放?……这是天津科大国防生演讲比赛的题目。国防生卢靖宇说:“这些都是我们经常疑惑的问题,每个题目就像一道思考题,拷问着我们的心。”天津科大还把4月25日确定为“国防生日”,定期组织“国防教育宣传月”活动,在校园网开辟“军事天地”栏目,开设“国防论坛”等。
  如今,在大学校园里,“我是一个兵”的意识不仅内化到每一位国防生的心里,更以“忠诚、博学、律己、表率”的形象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国防生也被亲切地誉为校园内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张金色名片”。
  量化规定+培养模式
  创新军地管理机制
  “第一学年完成军事共同基础训练;第二学年完成指挥管理能力训练;第三学年完成海上体验性训练;第四学年完成3个月当兵锻炼。”“军政理论课教学不少于450学时,每学年暑期军政训练不少于20天,海上体验性实习不少于7天。”
  这是记者见到的海军对国防生军政训练时间安排,每一项都进行了量化规定。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四总部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个法规性文件,这些规定比较全面、详细地规范了国防生招收、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制度。
  国防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国防生管理与教育需要军地共同承担。各签约高校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国防生培养“基地化”建设,并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向国防生倾斜——
  南昌大学投资580多万元,建成全国第一座国防生培训大楼——昌海楼。华中科技大学挑选专业理论扎实的专家教授为国防生授课,邀请“两院”院士开设专题讲座,全面提升国防生的教学层次。江苏科技大学建立国防生考核评估体系,确保国防生的培养质量。天津科技大学专门成立国防生教育管理中心。
  部队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学校就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将思想教育向课余活动延伸、向实践延伸、向国防生未来任职岗位的素质需求延伸。在明亮的国防生荣誉室里,国防生工作联席会议正在进行。驻校选培办、中心领导和各学院负责同志正在分析国防生思想状况,探讨教育主题。“这是军地共同教育国防生的一种创新机制。只有大家一起‘把好了脉’,才能‘对症下药’。”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说。
  为着眼解决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弱的难题,南京军区与签约高校创新国防生“3.5+0.5”培养模式,即在大学4年标准学制内,让国防生在大四下半年时间里,集中强化训练1个月、下连当兵3个月、当见习班长2个月,通过“学兵规、练兵艺、知兵情、悟兵道”,提高国防生第一任职能力,受到了基层部队官兵的欢迎。
  北京军区2002年与北京交通大学签订了国防生依托培养协议。为了严格日常管理,强化军人作风养成,选培办和北京交通大学共同制定了《国防生日常管理规定》、《国防生违约淘汰处理办法》等8项规章制度,使国防生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营造部队氛围,学校和选培办效仿部队模式,成立国防生模拟营,设立国防生模拟连、排、班,参照部队模式实行能级管理。(记者 倪光辉)
  ■链 接
  国防生是军队根据干部补充需要,依托普通高校培养、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地方大学生。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国防生的计划列入本科提前批招生,一般在招生专业目录的备注栏有明确说明。招生院校主要为第一批本科院校。此外,军队每年还从签约高校低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国防生。
  国防生录取后须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应参加军队组织的军政训练、当兵锻炼和见习代职等活动。国防生达到相应培养目标,并按时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由军队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
  (孙 振整理)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6-02/4882889.shtml

看到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谢谢记者
标题内容严重不服结合
说白了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本来就是新模式,没问题才怪,老老实实解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