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航母工程辛酸往事:1个部门15人牺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01:58
原标题 [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劳动·创造·奋斗——我的中国梦》青春故事讲述活动。这项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腾讯网、搜狐网、人人网和国际在线承办。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松涛,担任本场主持。接下来有请今天的两位嘉宾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王治国:大家好,我是辽宁舰系统主任设计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治国。
    张峡:大家好,我叫张峡,来自西藏电视台。我是200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都非常年轻,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精彩。今天他们还带来了非常多的图片跟我们分享。治国,你现在的身份非常引人注目,我们国家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系统主任设计师,你现在能不能介绍一下辽宁号的基本情况。
    王治国:辽宁舰是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的满载排水量是五万吨级。辽宁舰目前属于中型航母。辽宁舰前身是前苏联的瓦良格号,前苏联90年代解体以后,当时在乌克兰的船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主要的设备、系统基本上拆光了。等2002年拖到中国大连的时候,基本上只剩下一个船体了。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通过对原船的勘验、解读、原理摸索,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现在已经把需要的各种系统都进行了恢复。但是这里面所有的设备,它的主要的核心技术都是我们国内自己研制生产的。打个比方,这个船的五脏六腑和最重要的灵魂、神经网络系统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
    主持人:等于我们这艘辽宁舰原本只剩下了一个船体,五脏六腑等关键环节我们都进行了重建。这个过程困难吗?
    王治国:可以想像的,我们原来一条常规的驱逐舰,用八年左右的时间把它研制出来。现在一条这么大的船,它的工程量几乎是一般驱逐舰的十倍以上。我们也是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它做出来了,可以想像这期间有多少的困难和挑战。
    主持人:辽宁舰在重建的过程中,您主要负责的是哪方面的工作?

王治国:我负责的主要是跟舰载机保障有关的工作。下面我想通过几个照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这张照片就是大家看到的在海上航行的辽宁号。第二张照片是去年11月24号,我们国家的歼15战斗机成功的在辽宁号着舰的情况。我负责的工作就包括这个照片里显示的阻拦索装置在船上的安装、集成这一块。下面这张是飞机在船上降落以后,把它转移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起飞前的相关的保障作业。前面穿着七彩服的战士们在甲板上进行清洁甲板面的作业,要排成一排,把地上的异物捡起来,要保障飞机起降时的安全。这些工作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哪怕像图钉这么大小的金属、碎屑都不可以有。后面是歼15战斗机。是一个粉色的绳子一样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系留索具,因为船在海上是一个运动的平台,飞机必须通过系留把它和船牢牢的紧固起来,防止船晃动时出现滑移。它就像一个捆扎的绳子一样,一头系在飞机机身上,另外一点在甲板的系留点上。前后的锁具都是把它系留在甲板上。这是喷气偏流板,是一个安全性的设备,把发动机的尾气,因为这个是高温、高速、高压气流,它对后面一两百米都有影响。通过这个装置把这个气流折射,它离飞机尾部十几米左右的位置,让气流往天上走,保护后面的人和其他的作业设备。这个照片的下面还有两个人,就是着名的航母Style的当时的两个人在这儿蹲着。

主持人:你刚才也给我们展示了很多舰载机的整个的情况,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做的是哪一块?跟舰载机相关的安全保障?
    王治国:我们做的航母工程是举全国之力,有很多企业参与,有的企业是做设备的,装在航母的平台上。怎么把这个设备装在最合适的位置,让这个设备发挥出最好的功能,每一个位置设计在哪里,它周围有哪些接口,怎么安装它,包括供气、供水、供电,这些都要接口。我们都要把它进行一个设计,确保这个设备能正常运作,这个设备跟飞机也有接口。你刚才看到的偏流板,这个口距飞机发动机有多远,飞机喷射的气流温度到偏流板上有多大。
    主持人:你们是做一个整合的工作,不同企业提供不同设备,你们整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个工程做起来困难吗?
    王治国:刚才我只是举了一个很小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跟飞机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接口问题有上万个。我们首先要把所有的接口问题都找出来,然后通过理论设计、仿真、一比一的科研实物实验,把它摸出来。最后验证这个东西是安全的,并且在我们船上是能够实现的。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
    主持人:假设这一万多个接口中有一个接口出现了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它只是不太合适,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王治国:这个要看什么情况了。一般的有一些小的,有一些不是核心关键的接口,可能影响到一个效率问题。比如说我要求五分钟加完油,油泵有点问题的话,可以用十分钟加完油,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有一些安全问题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出了问题以后,可能就带来大问题了,可能是颠覆性的,甚至是有血的教训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滑跃起飞的时候的参数设计,还有阻拦着舰时候的参数设计。为什么大家把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就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你们是设计刀尖上舞蹈的安全保障工作的。如果我们在设计中间出现了一些纰漏、疏忽,就这么实施了,会带来血的教训。现在你的团队有多少人从事这个工作?
    王治国:我们701所专门从事这个工作的有几十人,相关工作的人就更多了,只是总体集成这个环节,参与我们项目的还有很多个不同专业的研究院所,他们来支撑某一块里面的内容,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更细。我们更多的是侧重于顶层的规划、顶层的统筹,会把这个问题交给下面的单位来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这样就形成国家队。
    主持人:张峡,你学的是新闻专业,但在你去西藏时,给你安排的工作并不是新闻相关的工作,当时是做什么工作?
    张峡:2003年我去的时候把我分到了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去做新能源工作。而且它是属于西藏科技厅下面的一个科研单位,我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科技领域。
    主持人:当时自己有没有一些担心,因为你所学的新闻专业跟科技工作相距太远了?
    张峡:这个肯定是有的,而且在我去之前,心里一点底没有。以为我去的话,可能会根据所学的专业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听到把我分到科技厅从事太阳能工作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没底。我进入了科技界,而且还是科技界当时比较新颖的新能源的行业。所以当时在我的脑海里面,我想象出来的应该是在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面工作。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的科学家们在一排精密的仪器前面进行着各种高科技的工作,所以我心里特别没底。但是当我真正的走进科研所的那一瞬间,发现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在西藏,有着特别丰富的太阳能,太阳能在西藏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那样普遍,而且又时时刻刻存在的一种能源。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伙伴。我等于是通过我的工作来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种能量,让它为高原上的百姓们日常生活服务,把太阳能转化成为我们所用的比常规能源更清洁的能源。明白了这个概念之后,就觉得一下离我很近了。接下来就是开始进行跨领域的学习。这个时候必须得下苦功夫了。我从到太阳所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搜集各种自治区内、自治区外、国内国外各种太阳能的相关资料,一直在主动进行相关方面的梳理。最后通过梳理找到了太阳能现在已经做到的成就,和我们下一步该解决的问题。把这些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之后,就发现这个工作没有那么难了。

主持人:两位嘉宾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接下来我们也听一听他们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这些坎坷到底有哪些。治国你在参与航母建造的时候,曾经说过你当时的工作条件是最艰苦的工作组。能跟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工作场景吗?是怎么样一个艰苦的情况?

王治国:来之前,我特地去找一些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影像资料。我带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照片,简单给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大家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因为我们是在野外施工,大家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很漂亮的会议室,其实是一个临时板房,这个板房冬天顶多就挡个风,根本保不了暖。在中国的北方,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这个板房基本上只能挡风而已,大家在这种环境里进行工作。从工地到住地来回要两个小时时间,大家为了节约时间,就在临时会议室挤着小憩半个小时,就去工作了。第二个照片,看上去像一群工人在搬运设备,其实这里面有三分之一是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设计所,一般认为都是干脑力劳动的,为什么还要干体力活动呢?我们在重大关键节点的时候,所有人都把自己当做多面手,脏活、苦活、累活都要干,不分你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不是说你是一个理论家,我们需要你上去的时候什么都要干的。

主持人:这个可以找一些力气大的人来做这个事情吗?
    王治国:当时我们施工的工程量特别大。我们有一个数据,我们用十五个月的时间干完了三十个月的工作量。现场所有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非常忙。我们很多个工作面都是同时施工的。虽然你可以再去找,但是我们毕竟从事的是军工行业,资格审查很麻烦。有一些紧急任务,我们来不及走这个程序,保密审查有程序的。扛这个设备,你说可以,今天等着,我再找几个力气大的工人师傅来。通过这个流程可能要耽误两三天。这两三天对我们争分夺秒的人来讲,都是很浪费的。所以想通过这两个很普通的画面反映当时为什么我们是很艰苦的工作组。我们在工作组里干了其他一般过去常规设计人员没有干过的事情,或者说碰到的困难。夸张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一天停电停水,喝不上一口热水,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主持人: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你们这个工作组所遇到的最为艰苦、最为艰难的一件事?
    王治国:我们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一件事,因为这件事是改变不了的,就是时间特别紧。不光是我们这个工作组,在我们从事辽宁舰和项目研制的所有参研单位都会碰到一样的问题。我们工作量特别大,党中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我们要把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我们当时为了解决现场建设困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个是统筹好所有的工作项目,精确安排每个人每天干什么,最忙的时候精确到每个小时干什么。第二,我们要提高所有的施工质量,质量保证了,才能更大程度上节约时间。第三,一天掰成两天,加班加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手段,才把时间给抢回来。什么叫把时间抢回来了?因为前面介绍,我们在北方,那一年遇上了五十年不遇的严寒。前面的很多土建工作,受温度影响很大,耽误了时间。这样我们没有办法了,为了抢进度,想了刚才三个方面的措施,最后我们把时间抢回来了。我们用了15个月的时间干完了30个月的工程量。不光是把前面的时间抢回来了,给后面更多更重要的各种试验留下了充分的时间。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海军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可和表彰。

主持人: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两位从事的工作环境都不是太好,自己的家人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也特别担心?
    王治国:主持人说到这个话题,我一直很有感触。我们从工程启动以来,我们周围的同事,因为工作原因离开我们大概有15位了。很多都是平常工作、战斗在一起的。有时候想起来感觉他们还在身边,心里挺难受的。我们天天战斗在一起,我们的战友牺牲了以后,我们回去跟家里人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里人也很难受。因为我们在一个大院子里,都能经常碰到面。所以家里父母、爱人也会经常叮嘱要注意休息、注意身体,虽然我们都很年轻。但是我们也很幸运,我们绝大多数家属,因为很多年跟我们在一起,从认识到恋爱到结婚,到现在,也都很理解,很支持。虽然他们嘴巴上总是叮嘱我们要多休息,不要连轴转。但是每次我们说要出差、加班,他们都还是非常支持的。这是让我感到很欣慰的地方。我们的家属都很支持军工人,他们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军功章真的是有他们的一大半。

王治国:我也是很有幸参加了五四当天的主题团活动。习总书记那天发表了很重要的讲话。我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以后,感触特别多。他当时提到了五点要求。我作为一名科技青年,对习总书记提到的青年人要勇于创新创造感触特别深。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是创造的主体,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如果中国的青年人有充分的创新创造能力,就能为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了。

王治国: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讲,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不是说自己想牺牲在岗位上。正是因为他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人总归都不希望自己这么早的离开大家。但是他这种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他,他觉得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人都不可能希望自己牺牲,这不符合真正的客观规律。但是,正是他有这种奉献精神,他就不怕辛劳,不怕为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在这个岗位上可能就是需要你非常的劳累,需要你有奉献的精神。这在你们看来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王治国: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特别是我们去年9月25号辽宁舰交接入列,去年11月25号,歼15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那时候我们的参与感和自豪感是无法形容的,到现在我都热血沸腾,不光是我们航母,中国的载人航天,还有嫦娥工程等等,都是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的。

主持人:这位网友又问治国,作为一名同样有投身国防事业的大学生,平时的学业非常繁重。有时候觉得学习招架不住了。你们那么大的工作量,那么少的休息时间,怎么能保证头脑的清醒和工作效率呢?
    王治国: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不停的有新的挑战,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是几个方面,一个是靠自己调剂,自己肯定要适当的休息,虽然我们是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相对来说稍微轻松一点的时间你要注意休息。第二,我们干这种事情有一种精神,也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在9月25号给我们发来的贺电里提到的航母的五个精神之一,就是协作精神。当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做的过程中,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来完成所有的工作,特别是重要的工作。他是一个团队,团队就会避免你们说的问题。团队里面大家的生物周期肯定不是一样的。我出现低潮的时候,会有团队里面别的人来补充。但是到个人学习,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学习更多的是个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把刚才说的第一点,就像弹钢琴一样,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舍才能得,你要舍得一些时间。不要陷到这里面去,给自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主持人: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调剂,第二,这个工作本身要讲究团队协作,在这里面没有个人英雄。
    王治国:对。

主持人:治国,这位网友非常关心我们国家航母的发展水平。他问到,我们国家的航母跟世界其他强国相比,差距到底在哪?

王治国: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我们辽宁号作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更多的承担科研和训练任务。我们现在做辽宁号是为了未来,这个未来可以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它来探索未来舰船的发展,我们应该储备哪些技术,在哪些方面应该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我们现在辽宁号的水平跟世界强国相比,特别是美国这种一流设计的航母,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我们毕竟起步很晚,美国研究航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们是从二战前就开始研究,到现在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国家起步还比较晚,目前在十年左右。所以有一定差距也是可以想像的。现在我们要奋起直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通过我们跨越式的发展,更多的用年轻人的创新创造的精神,争取把差距早日缩小。
    主持人:现在这一拨年轻人,我们的任务就是缩小差距,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赶上。
    王治国:对。

王治国: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采访我的时候也在问这个问题,你在学校里学这个,你知不知道以后你要从事航母的设计工作?我说实事求是的讲,我真不知道。刚才张峡说的很好,干一行爱一行。不可能像西方一样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没有那个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到单位工作以后,接触到各种军舰的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把我自己所学应用到里面去。而且每个人的成长过程肯定也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他不可能一下做到现在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的位置,要慢慢的积累。做科研工作也是很枯燥的。我借这个机会也给广大网友说一下,不管做什么工作,第一,要坚持。第二,坚定信念。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强大,这么长的海岸线,这么大的海洋国土,不可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是因为这种坚强的信念驱动自己啃别人觉得没有肉的骨头。当时我们从预研开始,从预研到航母立项,人就亢奋了。前面既然有感情,如果它真的有一天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你是多么的热爱。对这个工作来说还是有一种感情在里面。过去好象是为了工作赚钱,但现在我不羡慕人家赚钱,我觉得自己爱这个工作。

主持人: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许就解释了张峡为什么能够十年都坚持在西藏工作。治国,这位网友说很多工作都可以靠聪明机智应付过去。但是国防科研工作一点马虎都不可以。你工作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如履薄冰?长期这样工作下去,精神压力会不会特别大?

王治国:刚才网友用到了如履薄冰这四个字,我特别有感触。我跟我们部门的同事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到这四个字,因为我们从事的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航母的安全性和舰载机、飞行员安全的问题,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兢兢业业,来不得一丝马虎。你说压力特别大,真的是这样的。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你把压力变成动力,在做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严谨的思考,并且通过我们现在国家比较完整的军工质量体系,按这个质量体系走每一步科研,来不得半点折扣,有了这种态度,有了这种完整的体系,通过充分的实验研究,通过后面大量的总结提炼,以及科研工作特色的反复迭代,最后才达到真正的安全可靠。确保我们设计的东西能够为我们航母早日具备战斗力提供保证。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这种工作上的压力其实是靠我们工作的进步来化解的?
    王治国:对。http://m4.chinaiiss.com/html/20135/31/a2a557_12.html原标题 [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劳动·创造·奋斗——我的中国梦》青春故事讲述活动。这项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主办,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青年网、腾讯网、搜狐网、人人网和国际在线承办。我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李松涛,担任本场主持。接下来有请今天的两位嘉宾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王治国:大家好,我是辽宁舰系统主任设计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治国。
    张峡:大家好,我叫张峡,来自西藏电视台。我是200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的两位嘉宾都非常年轻,但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精彩。今天他们还带来了非常多的图片跟我们分享。治国,你现在的身份非常引人注目,我们国家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系统主任设计师,你现在能不能介绍一下辽宁号的基本情况。
    王治国:辽宁舰是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的满载排水量是五万吨级。辽宁舰目前属于中型航母。辽宁舰前身是前苏联的瓦良格号,前苏联90年代解体以后,当时在乌克兰的船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主要的设备、系统基本上拆光了。等2002年拖到中国大连的时候,基本上只剩下一个船体了。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通过对原船的勘验、解读、原理摸索,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现在已经把需要的各种系统都进行了恢复。但是这里面所有的设备,它的主要的核心技术都是我们国内自己研制生产的。打个比方,这个船的五脏六腑和最重要的灵魂、神经网络系统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
    主持人:等于我们这艘辽宁舰原本只剩下了一个船体,五脏六腑等关键环节我们都进行了重建。这个过程困难吗?
    王治国:可以想像的,我们原来一条常规的驱逐舰,用八年左右的时间把它研制出来。现在一条这么大的船,它的工程量几乎是一般驱逐舰的十倍以上。我们也是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把它做出来了,可以想像这期间有多少的困难和挑战。
    主持人:辽宁舰在重建的过程中,您主要负责的是哪方面的工作?

王治国:我负责的主要是跟舰载机保障有关的工作。下面我想通过几个照片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这张照片就是大家看到的在海上航行的辽宁号。第二张照片是去年11月24号,我们国家的歼15战斗机成功的在辽宁号着舰的情况。我负责的工作就包括这个照片里显示的阻拦索装置在船上的安装、集成这一块。下面这张是飞机在船上降落以后,把它转移到指定的位置进行起飞前的相关的保障作业。前面穿着七彩服的战士们在甲板上进行清洁甲板面的作业,要排成一排,把地上的异物捡起来,要保障飞机起降时的安全。这些工作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哪怕像图钉这么大小的金属、碎屑都不可以有。后面是歼15战斗机。是一个粉色的绳子一样的东西,其实这是一个系留索具,因为船在海上是一个运动的平台,飞机必须通过系留把它和船牢牢的紧固起来,防止船晃动时出现滑移。它就像一个捆扎的绳子一样,一头系在飞机机身上,另外一点在甲板的系留点上。前后的锁具都是把它系留在甲板上。这是喷气偏流板,是一个安全性的设备,把发动机的尾气,因为这个是高温、高速、高压气流,它对后面一两百米都有影响。通过这个装置把这个气流折射,它离飞机尾部十几米左右的位置,让气流往天上走,保护后面的人和其他的作业设备。这个照片的下面还有两个人,就是着名的航母Style的当时的两个人在这儿蹲着。

主持人:你刚才也给我们展示了很多舰载机的整个的情况,但是我们还有一个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你到底做的是哪一块?跟舰载机相关的安全保障?
    王治国:我们做的航母工程是举全国之力,有很多企业参与,有的企业是做设备的,装在航母的平台上。怎么把这个设备装在最合适的位置,让这个设备发挥出最好的功能,每一个位置设计在哪里,它周围有哪些接口,怎么安装它,包括供气、供水、供电,这些都要接口。我们都要把它进行一个设计,确保这个设备能正常运作,这个设备跟飞机也有接口。你刚才看到的偏流板,这个口距飞机发动机有多远,飞机喷射的气流温度到偏流板上有多大。
    主持人:你们是做一个整合的工作,不同企业提供不同设备,你们整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个工程做起来困难吗?
    王治国:刚才我只是举了一个很小的例子。据不完全统计,跟飞机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接口问题有上万个。我们首先要把所有的接口问题都找出来,然后通过理论设计、仿真、一比一的科研实物实验,把它摸出来。最后验证这个东西是安全的,并且在我们船上是能够实现的。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
    主持人:假设这一万多个接口中有一个接口出现了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它只是不太合适,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王治国:这个要看什么情况了。一般的有一些小的,有一些不是核心关键的接口,可能影响到一个效率问题。比如说我要求五分钟加完油,油泵有点问题的话,可以用十分钟加完油,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有一些安全问题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出了问题以后,可能就带来大问题了,可能是颠覆性的,甚至是有血的教训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滑跃起飞的时候的参数设计,还有阻拦着舰时候的参数设计。为什么大家把舰载机在航母上的起降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就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你们是设计刀尖上舞蹈的安全保障工作的。如果我们在设计中间出现了一些纰漏、疏忽,就这么实施了,会带来血的教训。现在你的团队有多少人从事这个工作?
    王治国:我们701所专门从事这个工作的有几十人,相关工作的人就更多了,只是总体集成这个环节,参与我们项目的还有很多个不同专业的研究院所,他们来支撑某一块里面的内容,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更细。我们更多的是侧重于顶层的规划、顶层的统筹,会把这个问题交给下面的单位来具体解决某一个问题。这样就形成国家队。
    主持人:张峡,你学的是新闻专业,但在你去西藏时,给你安排的工作并不是新闻相关的工作,当时是做什么工作?
    张峡:2003年我去的时候把我分到了太阳能研究示范中心去做新能源工作。而且它是属于西藏科技厅下面的一个科研单位,我是误打误撞的进入了科技领域。
    主持人:当时自己有没有一些担心,因为你所学的新闻专业跟科技工作相距太远了?
    张峡:这个肯定是有的,而且在我去之前,心里一点底没有。以为我去的话,可能会根据所学的专业来从事相关的工作。听到把我分到科技厅从事太阳能工作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没底。我进入了科技界,而且还是科技界当时比较新颖的新能源的行业。所以当时在我的脑海里面,我想象出来的应该是在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面工作。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的科学家们在一排精密的仪器前面进行着各种高科技的工作,所以我心里特别没底。但是当我真正的走进科研所的那一瞬间,发现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在西藏,有着特别丰富的太阳能,太阳能在西藏跟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那样普遍,而且又时时刻刻存在的一种能源。可以说是我们生活的伙伴。我等于是通过我的工作来把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种能量,让它为高原上的百姓们日常生活服务,把太阳能转化成为我们所用的比常规能源更清洁的能源。明白了这个概念之后,就觉得一下离我很近了。接下来就是开始进行跨领域的学习。这个时候必须得下苦功夫了。我从到太阳所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搜集各种自治区内、自治区外、国内国外各种太阳能的相关资料,一直在主动进行相关方面的梳理。最后通过梳理找到了太阳能现在已经做到的成就,和我们下一步该解决的问题。把这些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之后,就发现这个工作没有那么难了。

主持人:两位嘉宾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经历了很多的磨难。接下来我们也听一听他们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这些坎坷到底有哪些。治国你在参与航母建造的时候,曾经说过你当时的工作条件是最艰苦的工作组。能跟我们描述一下当时的工作场景吗?是怎么样一个艰苦的情况?

王治国:来之前,我特地去找一些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影像资料。我带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照片,简单给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大家中午没有地方休息,因为我们是在野外施工,大家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很漂亮的会议室,其实是一个临时板房,这个板房冬天顶多就挡个风,根本保不了暖。在中国的北方,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地方,这个板房基本上只能挡风而已,大家在这种环境里进行工作。从工地到住地来回要两个小时时间,大家为了节约时间,就在临时会议室挤着小憩半个小时,就去工作了。第二个照片,看上去像一群工人在搬运设备,其实这里面有三分之一是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设计所,一般认为都是干脑力劳动的,为什么还要干体力活动呢?我们在重大关键节点的时候,所有人都把自己当做多面手,脏活、苦活、累活都要干,不分你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不是说你是一个理论家,我们需要你上去的时候什么都要干的。

主持人:这个可以找一些力气大的人来做这个事情吗?
    王治国:当时我们施工的工程量特别大。我们有一个数据,我们用十五个月的时间干完了三十个月的工作量。现场所有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非常忙。我们很多个工作面都是同时施工的。虽然你可以再去找,但是我们毕竟从事的是军工行业,资格审查很麻烦。有一些紧急任务,我们来不及走这个程序,保密审查有程序的。扛这个设备,你说可以,今天等着,我再找几个力气大的工人师傅来。通过这个流程可能要耽误两三天。这两三天对我们争分夺秒的人来讲,都是很浪费的。所以想通过这两个很普通的画面反映当时为什么我们是很艰苦的工作组。我们在工作组里干了其他一般过去常规设计人员没有干过的事情,或者说碰到的困难。夸张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一天停电停水,喝不上一口热水,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主持人: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你们这个工作组所遇到的最为艰苦、最为艰难的一件事?
    王治国:我们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一件事,因为这件事是改变不了的,就是时间特别紧。不光是我们这个工作组,在我们从事辽宁舰和项目研制的所有参研单位都会碰到一样的问题。我们工作量特别大,党中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我们要把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我们当时为了解决现场建设困难,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个是统筹好所有的工作项目,精确安排每个人每天干什么,最忙的时候精确到每个小时干什么。第二,我们要提高所有的施工质量,质量保证了,才能更大程度上节约时间。第三,一天掰成两天,加班加点。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手段,才把时间给抢回来。什么叫把时间抢回来了?因为前面介绍,我们在北方,那一年遇上了五十年不遇的严寒。前面的很多土建工作,受温度影响很大,耽误了时间。这样我们没有办法了,为了抢进度,想了刚才三个方面的措施,最后我们把时间抢回来了。我们用了15个月的时间干完了30个月的工程量。不光是把前面的时间抢回来了,给后面更多更重要的各种试验留下了充分的时间。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海军和上级机关的高度认可和表彰。

主持人: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两位从事的工作环境都不是太好,自己的家人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也特别担心?
    王治国:主持人说到这个话题,我一直很有感触。我们从工程启动以来,我们周围的同事,因为工作原因离开我们大概有15位了。很多都是平常工作、战斗在一起的。有时候想起来感觉他们还在身边,心里挺难受的。我们天天战斗在一起,我们的战友牺牲了以后,我们回去跟家里人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里人也很难受。因为我们在一个大院子里,都能经常碰到面。所以家里父母、爱人也会经常叮嘱要注意休息、注意身体,虽然我们都很年轻。但是我们也很幸运,我们绝大多数家属,因为很多年跟我们在一起,从认识到恋爱到结婚,到现在,也都很理解,很支持。虽然他们嘴巴上总是叮嘱我们要多休息,不要连轴转。但是每次我们说要出差、加班,他们都还是非常支持的。这是让我感到很欣慰的地方。我们的家属都很支持军工人,他们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军功章真的是有他们的一大半。

王治国:我也是很有幸参加了五四当天的主题团活动。习总书记那天发表了很重要的讲话。我听了总书记的讲话以后,感触特别多。他当时提到了五点要求。我作为一名科技青年,对习总书记提到的青年人要勇于创新创造感触特别深。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是创造的主体,俗话说青年兴,则国家兴。如果中国的青年人有充分的创新创造能力,就能为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了。

王治国: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来讲,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不是说自己想牺牲在岗位上。正是因为他有一种奉献的精神,人总归都不希望自己这么早的离开大家。但是他这种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他,他觉得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人都不可能希望自己牺牲,这不符合真正的客观规律。但是,正是他有这种奉献精神,他就不怕辛劳,不怕为国家的强大和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持人:在这个岗位上可能就是需要你非常的劳累,需要你有奉献的精神。这在你们看来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王治国: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特别是我们去年9月25号辽宁舰交接入列,去年11月25号,歼15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那时候我们的参与感和自豪感是无法形容的,到现在我都热血沸腾,不光是我们航母,中国的载人航天,还有嫦娥工程等等,都是需要这样的奉献精神的。

主持人:这位网友又问治国,作为一名同样有投身国防事业的大学生,平时的学业非常繁重。有时候觉得学习招架不住了。你们那么大的工作量,那么少的休息时间,怎么能保证头脑的清醒和工作效率呢?
    王治国: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不停的有新的挑战,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是几个方面,一个是靠自己调剂,自己肯定要适当的休息,虽然我们是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相对来说稍微轻松一点的时间你要注意休息。第二,我们干这种事情有一种精神,也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在9月25号给我们发来的贺电里提到的航母的五个精神之一,就是协作精神。当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做的过程中,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来完成所有的工作,特别是重要的工作。他是一个团队,团队就会避免你们说的问题。团队里面大家的生物周期肯定不是一样的。我出现低潮的时候,会有团队里面别的人来补充。但是到个人学习,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学习更多的是个人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把刚才说的第一点,就像弹钢琴一样,调整好自己的节奏。舍才能得,你要舍得一些时间。不要陷到这里面去,给自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
    主持人: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调剂,第二,这个工作本身要讲究团队协作,在这里面没有个人英雄。
    王治国:对。

主持人:治国,这位网友非常关心我们国家航母的发展水平。他问到,我们国家的航母跟世界其他强国相比,差距到底在哪?

王治国: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我们辽宁号作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它更多的承担科研和训练任务。我们现在做辽宁号是为了未来,这个未来可以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通过它来探索未来舰船的发展,我们应该储备哪些技术,在哪些方面应该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我们现在辽宁号的水平跟世界强国相比,特别是美国这种一流设计的航母,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我们毕竟起步很晚,美国研究航母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们是从二战前就开始研究,到现在有八十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国家起步还比较晚,目前在十年左右。所以有一定差距也是可以想像的。现在我们要奋起直追,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通过我们跨越式的发展,更多的用年轻人的创新创造的精神,争取把差距早日缩小。
    主持人:现在这一拨年轻人,我们的任务就是缩小差距,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赶上。
    王治国:对。

王治国: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在采访我的时候也在问这个问题,你在学校里学这个,你知不知道以后你要从事航母的设计工作?我说实事求是的讲,我真不知道。刚才张峡说的很好,干一行爱一行。不可能像西方一样爱一行干一行,我们没有那个条件,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到单位工作以后,接触到各种军舰的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把我自己所学应用到里面去。而且每个人的成长过程肯定也是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他不可能一下做到现在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的位置,要慢慢的积累。做科研工作也是很枯燥的。我借这个机会也给广大网友说一下,不管做什么工作,第一,要坚持。第二,坚定信念。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强大,这么长的海岸线,这么大的海洋国土,不可能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是因为这种坚强的信念驱动自己啃别人觉得没有肉的骨头。当时我们从预研开始,从预研到航母立项,人就亢奋了。前面既然有感情,如果它真的有一天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你是多么的热爱。对这个工作来说还是有一种感情在里面。过去好象是为了工作赚钱,但现在我不羡慕人家赚钱,我觉得自己爱这个工作。

主持人: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许就解释了张峡为什么能够十年都坚持在西藏工作。治国,这位网友说很多工作都可以靠聪明机智应付过去。但是国防科研工作一点马虎都不可以。你工作的时候会不会感觉到如履薄冰?长期这样工作下去,精神压力会不会特别大?

王治国:刚才网友用到了如履薄冰这四个字,我特别有感触。我跟我们部门的同事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会用到这四个字,因为我们从事的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直接关系到航母的安全性和舰载机、飞行员安全的问题,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兢兢业业,来不得一丝马虎。你说压力特别大,真的是这样的。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你把压力变成动力,在做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严谨的思考,并且通过我们现在国家比较完整的军工质量体系,按这个质量体系走每一步科研,来不得半点折扣,有了这种态度,有了这种完整的体系,通过充分的实验研究,通过后面大量的总结提炼,以及科研工作特色的反复迭代,最后才达到真正的安全可靠。确保我们设计的东西能够为我们航母早日具备战斗力提供保证。
    主持人:你的意思是这种工作上的压力其实是靠我们工作的进步来化解的?
    王治国:对。http://m4.chinaiiss.com/html/20135/31/a2a557_12.html
工作强度太大累死的?感觉这次辽宁是有点象赶着486离开前装备服役。咳只能说一路走好,新的长城有你们血肉铸就的辉煌
1个部门挂15个是你脑补的吧。
最大的可能是参加工程的几万人一共挂15个才对。
中央下令要打击你们这些标题党。
追赶者的脚步总是要比前面的人快很多
为国奉献的人默默无闻。
阿猫阿狗天天占据媒体版面。


过劳死。
说句不应景的话,劳动者所属的部门应该更加注意让职工作息结合,缩短体检间隔时间,这是在对国家和职工家庭负责。

过劳死。
说句不应景的话,劳动者所属的部门应该更加注意让职工作息结合,缩短体检间隔时间,这是在对国家和职工家庭负责。
我只能说我们欠账太多了 很多人都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太拼命了
nightlike 发表于 2013-5-31 13:56
工作强度太大累死的?感觉这次辽宁是有点象赶着486离开前装备服役。咳只能说一路走好,新的长城有你们血肉铸 ...
辽宁号入役,是中国军队装备史上具有空前意义的大事
486当然希望在自己任期内实现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的脊梁!
也想这么去结束,可惜啊,没机会,报国无门呐
记得看某某的帖子,总是强调“节点”两个字。
系统布局的每一环都必须赶上“节点”,否则会影响到全局,所以很多人病倒甚至牺牲在岗位上。
唉,真是不容易啊,向他们致敬。
前几年我还在华为的时候,碰到一个航天二院的,一周正常上班6天,每天还得加班,但没加班费,跟我抱怨说比华为还累,钱还没华为的多。
13354 发表于 2013-5-31 14:01
1个部门挂15个是你脑补的吧。
最大的可能是参加工程的几万人一共挂15个才对。
中央下令要打击你们这些标题 ...
毫不留情的坚决打击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3-5-31 15:14
前几年我还在华为的时候,碰到一个航天二院的,一周正常上班6天,每天还得加班,但没加班费,跟我抱怨说比华 ...
华为?
华为的元老之一,当年还是老舰船的名人呢。
甭管是不是标题党,向献身在国防科研和生产战线的工作者们致敬。
某论坛上某人说:我让单位里在食堂里贴了一条大横幅:一日三餐要保证,每天睡足六小时。一定程度上是这个官儿给军工技术兔致敬的。。。很多节点要保证,他其实也是很心疼的。。。
13354 发表于 2013-5-31 14:01
1个部门挂15个是你脑补的吧。
最大的可能是参加工程的几万人一共挂15个才对。
中央下令要打击你们这些标题 ...
晕 我是转载的。人家就是这个标题。
1922年美国第一艘由运煤船改装的试验航母“兰利号”服役。

1927年美国第一级两艘真正的航母列克星敦级“列克星敦号”,撒拉门托号 服役


2012年中国的第一艘试验航母辽宁号服役


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几年我还在华为的时候,碰到一个航天二院的,一周正常上班6天,每天还得加班,但没加班费,跟我抱怨说比华 ...
航天二院,呵呵呵呵


满载排水量是五万吨级
基本确定五万吨级的老瓦了 57500这个数据看来有道理

满载排水量是五万吨级
基本确定五万吨级的老瓦了 57500这个数据看来有道理
向为中国崛起而献身的英雄敬礼!
向军工研制战线的所有人员致敬。
感谢你们的巨大奉献,愿祖国越来越好
第一个出来了,后面的有了这些丰富经验就快了
fengxiao76 发表于 2013-5-31 14:56
过劳死。
说句不应景的话,劳动者所属的部门应该更加注意让职工作息结合,缩短体检间隔时间,这是在对国家 ...
赞同 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啊。尤其是这些重要岗位的技术骨干 太可惜了~~
秋月春风 发表于 2013-5-31 14:38
为国奉献的人默默无闻。
阿猫阿狗天天占据媒体版面。
吐槽非常中肯
我知道!!你们辛苦了!!
正义的事业召唤着勇士
为奋不顾身的人致敬
安息,并得其所
王治国,有志青年,似乎脾气不大好。
撸主又标题党,因工作故去和牺牲是两个概念。
前几年我还在华为的时候,碰到一个航天二院的,一周正常上班6天,每天还得加班,但没加班费,跟我抱怨说比华 ...
中航有太多单位一周六天工作制十年了。
一个人在全神关注做事的时候,脑体力消耗特别大,在兴奋状态下,对时间长短的和身体劳累程度的概念也没有什么感觉,短时间这样身体还能修补的过来,长时间对超负荷工作很损伤身体,要是因为赶任务造成牺牲,损失太大了。
重阳登高处 发表于 2013-6-1 10:27
撸主又标题党,因工作故去和牺牲是两个概念。
你去看看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题怎么写的再说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