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李严表》看诸葛亮时期的官职地位高低顺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7:00:14


亮公文上尚书曰:“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臣袁綝、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祎、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


从表中排名顺序可以看出:

1、师监护典参,是总的排名顺序。师监护典参都是丞相幕府官职,并非朝廷军衔,排名的顺序是中前左右后。
   
2、前左右后将军为朝廷高级军衔,排名在军师之后监军之前,算是特例。

3、前左右后将军以下的诸将,严格按照监护典参前左右后的顺序排名,排名顺序跟他的将军号高低没关系。

其中杨仪为丞相随军长史,地位在军师之下,在监护典参之上。

《废李严表》这个排名反映了诸葛亮时期蜀汉官制中,职务与军衔分开的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发映出幕府官职实权而朝廷军衔虚名的情况。


亮公文上尚书曰:“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情狭〕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乡讬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谏乃止。今篡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辄与行中军师车骑将军都乡侯臣刘琰,使持节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南郑侯臣魏延、前将军都亭侯臣袁綝、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阳乡侯臣吴壹、督前部右将军玄乡侯臣高翔、督后部后将军安乐亭侯臣吴班、领长史绥军将军臣杨仪、督左部行中监军扬武将军臣邓芝、行前监军征南将军臣刘巴、行中护军偏将军臣费祎、行前护军偏将军汉成亭侯臣许允、行左护军笃信中郎将臣丁咸、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行护军征南将军当阳亭侯臣姜维、行中典军讨虏将军臣上官雝、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臣胡济、行参军建义将军臣阎晏、行参军偏将军臣爨习、行参军裨将军臣杜义、行参军武略中郎将臣杜祺、行参军绥戎都尉盛勃、领从事中郎武略中郎将臣樊岐等议,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乃废平为民,徙梓潼郡。


从表中排名顺序可以看出:

1、师监护典参,是总的排名顺序。师监护典参都是丞相幕府官职,并非朝廷军衔,排名的顺序是中前左右后。
   
2、前左右后将军为朝廷高级军衔,排名在军师之后监军之前,算是特例。

3、前左右后将军以下的诸将,严格按照监护典参前左右后的顺序排名,排名顺序跟他的将军号高低没关系。

其中杨仪为丞相随军长史,地位在军师之下,在监护典参之上。

《废李严表》这个排名反映了诸葛亮时期蜀汉官制中,职务与军衔分开的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发映出幕府官职实权而朝廷军衔虚名的情况。
有同感,但这个将军称号真不能叫军衔,现代军衔是用来表明军人等级的,很明显这个将军名号没这个作用,更多的是荣誉。
我不这么看。
只说三国时期,将军号有明显的高低顺序,也是表明军人等级的。
感觉将军称号只是一个荣誉职,确实有地位高低之分。但是不表明实际职位权力大小。
握个爪。还有个中领军,官职在军师之下。与中监军应该是平级的。还有中都护,级别最高。中都护,行都护下来是师监领护典参。
蜀汉中都护、中领军,似乎是不常设的,或许是临时的加官?也没有中左右前后之分。常设的我看就是师监护典参五级。

中都护只有李严一人担任过吧。行都护是诸葛瞻?
我的理解,中都护行都护,是对暂时的军事统帅的加官。

李严为中都护,是先主病危时候,事后就除了。诸葛瞻为行都护,就是成都方面的总司令了,所以率军赴邓艾的是他。

中领军为谁?是不是中部督向宠?也只此一人吧。我的理解是南征行前对他的加官。

师监护典参的职位贯穿了诸葛亮及其以后的四十年。
曹魏,东吴均设立大都督一职。蜀汉未设立大都督职。而设立中都护复设行都护掌内外军事。曹魏领军都督帐下也有中监军,中领军,中护军职。李严中都护也设有官署,陈到就以护军职隶属李严。赵云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师监护典参是丞相幕府设置,但未必是丞相幕府官职。延熙元年十二月尚书仆射李福选前监军,领大将军司马。
军师,长史,司马,参军,曹掾,主簿,应该是幕府和官署的长置官职。这些官职也属于朝廷,朝廷官员也可以兼领。曹魏幕府还设有军师祭酒。
小李肥刀大人对三国深有研究,在下是很佩服的。

我发此贴,只说蜀汉官职,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1、咸决于亮之后,蜀汉军国大权一统于丞相(大将军)幕府,师监护典参是丞相(大将军)属官,由丞相(大将军)招募或者解聘。而师监护典参的级别以及俸禄标准,则依据朝廷授予的军衔或者行政职务来确定。

2、师监护典参不是朝廷官职序列,大票车卫前左右后长史主簿从事曹掾等等才是。延熙元年十二月尚书仆射李福选前监军,领大将军司马,李福的幕府职务和工作内容是前监军,大将军司马是他在朝廷领取俸禄的标准。

3、师监护典参是领兵的实权,刘琰、杨仪等特例除外。蜀汉武职实权大小,从诸葛亮时期开始,要看他的师监护典参职务,而不是看朝廷赋予他的将军号。比如魏延的前军师,就是丞相幕府武职第一人(中军师刘琰被撵走了)。而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是他的俸禄标准。

这只是我读三国的个人感受,加上自己的一点分析。不一定对。望方家指教。


蜀汉官制主要继承汉朝。汉朝就有护军,监军,领军等官制。到了三国时期加以进化职能转变。师监护典参应该也属于朝廷官制,中领军应该是掌管朝廷禁军的最高长官,诸葛亮向后主推荐向宠,说先主刘备很看重向宠,提拔为中部督典宿卫兵。“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后主迁向宠为中领军。中监军应该是主管军纪,检查纪律一类的。相当于现在的宪兵最高长官,建兴元年,关兴担任中监军之职。
长史,司马是幕府官职,第一次北伐魏延领丞相府军司马、凉州刺史,督前部。刘备入蜀时,刘备以左将军开府,赵云为左将军府留营司马。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大司马。开大司马幕府。许靖为太傅领司马府长史。赵云为司马府留营司马,拜翊军将军。幕府官职前面都加上称号,如领丞相府司马或长史,领大将军府司马或长史等。胡三省曰:汉丞相有长史而无司马,是时用兵,故置司马。
景耀四年十月尚书仆射诸葛瞻拜卫将军,将军职应该有军权,不然怎么去领兵对抗邓艾。魏延不但是前军师还拜征西大将军,假节。诸葛亮死后,魏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意思让丞相府亲信官署去料理丞相后事,自己不是丞相府的应该继续领兵与曹魏作战。胡三省批注:府亲官属,谓长史以下也。

蜀汉官制主要继承汉朝。汉朝就有护军,监军,领军等官制。到了三国时期加以进化职能转变。师监护典参应该也属于朝廷官制,中领军应该是掌管朝廷禁军的最高长官,诸葛亮向后主推荐向宠,说先主刘备很看重向宠,提拔为中部督典宿卫兵。“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后主迁向宠为中领军。中监军应该是主管军纪,检查纪律一类的。相当于现在的宪兵最高长官,建兴元年,关兴担任中监军之职。
长史,司马是幕府官职,第一次北伐魏延领丞相府军司马、凉州刺史,督前部。刘备入蜀时,刘备以左将军开府,赵云为左将军府留营司马。219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大司马。开大司马幕府。许靖为太傅领司马府长史。赵云为司马府留营司马,拜翊军将军。幕府官职前面都加上称号,如领丞相府司马或长史,领大将军府司马或长史等。胡三省曰:汉丞相有长史而无司马,是时用兵,故置司马。
景耀四年十月尚书仆射诸葛瞻拜卫将军,将军职应该有军权,不然怎么去领兵对抗邓艾。魏延不但是前军师还拜征西大将军,假节。诸葛亮死后,魏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意思让丞相府亲信官署去料理丞相后事,自己不是丞相府的应该继续领兵与曹魏作战。胡三省批注:府亲官属,谓长史以下也。
拜读了。
不过看蜀书,有将军号而无兵权的大有人在,但是授予师监护典参而不领兵的屈指可数,如何解释?诸葛瞻领兵的实权职务是行都护,不是卫将军。前面说了,蜀汉的都护就是总司令或者方面军司令,跟他的将军号无关,蜀汉都护仅授予过李严诸葛瞻二人。李严为中都护督中外诸军的时候,是实际上的先主军事接班人,总司令,军衔不过杂号兴业将军,也可佐证将军号高低不影响实际军权。
集洲无水 发表于 2013-5-23 15:24
有同感,但这个将军称号真不能叫军衔,现代军衔是用来表明军人等级的,很明显这个将军名号没这个作用,更多 ...
三国早期曹操被汉献帝(实际上是自)封大将军,袁绍混了个车骑将军,袁绍不乐意,觉得比曹操低丢人。

然后曹操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自己做了车骑将军。

就汉朝名号将军来看,大、骠骑、车骑、卫第一等,前左右后第二等,四征四镇再次,然后就是各种有名字的将军了。

特殊称谓的除外,如贰师、伏波、虎威等等,这都是有典故的,不是普通常设将军职位。
就蜀汉中后期将军设置来看,高阶将军都是刘备自己人,吴壹好像是车骑将军?李严是骠骑将军,后来废了。

个人感觉蜀汉的将军更类似于秦朝(国)的爵位,代表了一个人的地位和享有的福利,没有实权。
古猛龙 发表于 2013-5-30 23:39
三国早期曹操被汉献帝(实际上是自)封大将军,袁绍混了个车骑将军,袁绍不乐意,觉得比曹操低丢人。

...
有关将军的历史,在《后汉书》中有详细记载。四镇四征那会儿还没这说法。
古猛龙 发表于 2013-5-30 23:39
三国早期曹操被汉献帝(实际上是自)封大将军,袁绍混了个车骑将军,袁绍不乐意,觉得比曹操低丢人。

...
好像是曹操当大将军,袁绍当太尉,袁绍把太尉给辞了


    在读蜀书的时候发现的这个现象:咸决于亮之后,亮似乎整顿过一次蜀汉的官制,明确了军队中军职与军衔的分离。

   先主时期,官制是不大严谨的。比如李严以兴业将军的杂号军衔为中都护都督中外诸军。诸葛亮当政后,立即出现了严格的师监护典参顺序,而且随着这个顺序的晋升,其将军号也随之提升。以王平为例:

  建安24年,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这个武职是汉制的。
  建兴6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职位没有变化,上司是参军马谡。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后,平因功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自此成为参军,领五部兵并获得杂号将军军衔。
  建兴12年,亮卒军退,王平平魏延乱有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安汉在蜀汉已经是高级杂号将军了,比军师将军班次还高。此时王平在蒋琬大将军幕府职务是典军。
  延熙元年,为大将军蒋琬幕府前护军,并署琬府事。署理幕府事,一般为随军长史职责,所以我认为此时王平的全部称呼应该是安汉候、前护军、领大将军长史、安汉将军王平。其中,安汉候为荣誉爵位(蜀汉大臣均没有封邑),前护军为其军职,领大将军长史为其兼职,安汉将军为其品级,也就是俸禄标准。王平的职务,类比现在,大概就是军长兼前线指挥部秘书长,军衔少将。大概其吧。
  延熙6年,蒋琬住涪,王平为前监军、军衔上升到加“大”字的资深重号将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并以此职务致仕。

  从王平的升迁经历可以清晰看出,诸葛亮及其以后,师监护典参是武职晋升的基本顺序,军衔也随之提升,类似于现代军队。

    在读蜀书的时候发现的这个现象:咸决于亮之后,亮似乎整顿过一次蜀汉的官制,明确了军队中军职与军衔的分离。

   先主时期,官制是不大严谨的。比如李严以兴业将军的杂号军衔为中都护都督中外诸军。诸葛亮当政后,立即出现了严格的师监护典参顺序,而且随着这个顺序的晋升,其将军号也随之提升。以王平为例:

  建安24年,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这个武职是汉制的。
  建兴6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职位没有变化,上司是参军马谡。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后,平因功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自此成为参军,领五部兵并获得杂号将军军衔。
  建兴12年,亮卒军退,王平平魏延乱有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安汉在蜀汉已经是高级杂号将军了,比军师将军班次还高。此时王平在蒋琬大将军幕府职务是典军。
  延熙元年,为大将军蒋琬幕府前护军,并署琬府事。署理幕府事,一般为随军长史职责,所以我认为此时王平的全部称呼应该是安汉候、前护军、领大将军长史、安汉将军王平。其中,安汉候为荣誉爵位(蜀汉大臣均没有封邑),前护军为其军职,领大将军长史为其兼职,安汉将军为其品级,也就是俸禄标准。王平的职务,类比现在,大概就是军长兼前线指挥部秘书长,军衔少将。大概其吧。
  延熙6年,蒋琬住涪,王平为前监军、军衔上升到加“大”字的资深重号将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并以此职务致仕。

  从王平的升迁经历可以清晰看出,诸葛亮及其以后,师监护典参是武职晋升的基本顺序,军衔也随之提升,类似于现代军队。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3-5-31 08:44
好像是曹操当大将军,袁绍当太尉,袁绍把太尉给辞了
原方案是曹操大将军袁绍太尉,但是袁绍耻为老弟阿瞒之后,拒不接受太尉,曹操就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自己当了司空。大将军也好太尉也好司空也好,当时天下大乱的情况下都是虚的,曹操看中的是假节钺,录尚书事,这个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理基础。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3-5-31 09:06
原方案是曹操大将军袁绍太尉,但是袁绍耻为老弟阿瞒之后,拒不接受太尉,曹操就把大将军让给了袁绍,自己 ...
是啊,袁术自己号称皇帝都没人鸟


中都护,行都护并没有实际军权。刘备托孤,李严为中都护统中外军事。但实际上刘备是不会把军权交给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算不上心腹的李严手上的。刘备实际上更看重的是李严的能力。东州集团行政军事综合能力及威信影响力上,让刘备看上眼的除了李严估计没几个人了。代表人物法正,许靖是最理想人选,可惜都死得太早了。从南征到北伐蜀汉的军权始终就没在李严的手中。中都护,行都护地位最高,应该是管理武将及其升迁的官职。
诸葛瞻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五年阎宇为右大将军。义门先生曰:董厥、阎宇位皆在其上。
加军师衔的刘琰、杨仪,魏延,邓芝,费祎。唯魏延有军权(231年以征西大将军任)。建兴六年,邓芝以中监军,扬武将军。随赵云出箕谷。军败,赵云贬镇军将军。邓芝未见受贬。《云别传》里诸葛亮与邓芝的一问一答,恰好说明邓芝的职能。邓芝是中监军,就是行使监军之职。赵云是主帅,所以诸葛亮要问监军邓芝,主帅赵云兵败的原因过程。邓芝随军出征领兵,所以要挂将军职。赵云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诸葛亮幕府参军有马谡、宗预、杨仪、廖化、蒋琬、费祎、张裔、王平、姚伷等十七人。大多数人都没有军权。
参军马谡并未见其挂将军职,马谡领兵是因为诸葛亮的破格提拔。“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事后诸葛亮也上书后主说自己“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可见诸葛亮命参军马谡独自领军,当时并没有人说马谡没有这个能力,而指的是诸葛亮违反了朝廷的领兵制度,没有派那些蜀汉宿将,反而派了个参军。

中都护,行都护并没有实际军权。刘备托孤,李严为中都护统中外军事。但实际上刘备是不会把军权交给自己并不是很熟悉,算不上心腹的李严手上的。刘备实际上更看重的是李严的能力。东州集团行政军事综合能力及威信影响力上,让刘备看上眼的除了李严估计没几个人了。代表人物法正,许靖是最理想人选,可惜都死得太早了。从南征到北伐蜀汉的军权始终就没在李严的手中。中都护,行都护地位最高,应该是管理武将及其升迁的官职。
诸葛瞻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五年阎宇为右大将军。义门先生曰:董厥、阎宇位皆在其上。
加军师衔的刘琰、杨仪,魏延,邓芝,费祎。唯魏延有军权(231年以征西大将军任)。建兴六年,邓芝以中监军,扬武将军。随赵云出箕谷。军败,赵云贬镇军将军。邓芝未见受贬。《云别传》里诸葛亮与邓芝的一问一答,恰好说明邓芝的职能。邓芝是中监军,就是行使监军之职。赵云是主帅,所以诸葛亮要问监军邓芝,主帅赵云兵败的原因过程。邓芝随军出征领兵,所以要挂将军职。赵云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诸葛亮幕府参军有马谡、宗预、杨仪、廖化、蒋琬、费祎、张裔、王平、姚伷等十七人。大多数人都没有军权。
参军马谡并未见其挂将军职,马谡领兵是因为诸葛亮的破格提拔。“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事后诸葛亮也上书后主说自己“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可见诸葛亮命参军马谡独自领军,当时并没有人说马谡没有这个能力,而指的是诸葛亮违反了朝廷的领兵制度,没有派那些蜀汉宿将,反而派了个参军。
小李肥刀 发表于 2013-5-31 14:29
中都护,行都护并没有实际军权。刘备托孤,李严为中都护统中外军事。但实际上刘备是不会把军权交给自己并不 ...
李严的中都护是挂名的高职

他的本职先是犍为太守,后来镇守永安,又改驻防江州,最后到汉中。从来没有在成都的蜀汉中央工作过
李严手里最有实权的职务是江州都督。建兴八年,李严率军赴汉中。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3-6-3 20:19
李严的中都护是挂名的高职

他的本职先是犍为太守,后来镇守永安,又改驻防江州,最后到汉中。从来没有 ...


对李严中都护这一段,我有自己的看法。

1、李严的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就是蜀汉军事统帅。所谓统内外(中外)军事,就是统管京畿以及外地的军事。参见曹真、曹爽等人的统中外军事。李严为中都护,前后两次,一次是先主病笃,一次是诸葛亮北伐时期。这两次有根本不同。第一次的中都护,加了统内外军事,而第二次没有。“统内外军事”才是授予的实权。
2、先主兵败夷陵后,蜀汉的军事力量大部分集中在永安。理由是东征损失4万以上,然后先主住白帝,孙权惧,显然是继续往永安集中兵力了,否则孙权谈不上对大败之后的先主有什么惧怕。仅巴西太守派遣马忠就调去巴西兵五千人,而蜀汉当时总兵力不过十万左右(章武元年人口90万),扣除汉中驻军,永安应该又集中了3万人以上的部队。而统帅这支部队的正是李严。李严以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驻永安而不是成都,原因是当时蜀汉的战略重心在永安。
3、汉嘉黄元叛乱,会有当时蜀汉境内永安以外兵力非常空虚的原因。
4、诸葛亮跟李严有政治斗争,用了八年的时间逐步解除了李严的兵权。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3-6-3 20:19
李严的中都护是挂名的高职

他的本职先是犍为太守,后来镇守永安,又改驻防江州,最后到汉中。从来没有 ...


对李严中都护这一段,我有自己的看法。

1、李严的中都护、统内外军事,就是蜀汉军事统帅。所谓统内外(中外)军事,就是统管京畿以及外地的军事。参见曹真、曹爽等人的统中外军事。李严为中都护,前后两次,一次是先主病笃,一次是诸葛亮北伐时期。这两次有根本不同。第一次的中都护,加了统内外军事,而第二次没有。“统内外军事”才是授予的实权。
2、先主兵败夷陵后,蜀汉的军事力量大部分集中在永安。理由是东征损失4万以上,然后先主住白帝,孙权惧,显然是继续往永安集中兵力了,否则孙权谈不上对大败之后的先主有什么惧怕。仅巴西太守派遣马忠就调去巴西兵五千人,而蜀汉当时总兵力不过十万左右(章武元年人口90万),扣除汉中驻军,永安应该又集中了3万人以上的部队。而统帅这支部队的正是李严。李严以中都护统内外军事驻永安而不是成都,原因是当时蜀汉的战略重心在永安。
3、汉嘉黄元叛乱,会有当时蜀汉境内永安以外兵力非常空虚的原因。
4、诸葛亮跟李严有政治斗争,用了八年的时间逐步解除了李严的兵权。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3-5-31 08:58
在读蜀书的时候发现的这个现象:咸决于亮之后,亮似乎整顿过一次蜀汉的官制,明确了军队中军职与军衔的 ...
这个职务列表中,少了一个“无当监”吧?领五部兵中我觉得不会包括无当,否则不会强调在魏延事件中王平/何平是无当监。同样,孟琰的职务中虎步监也是独立标注的。
有一些很好奇的地方:

(1)前将军是袁琳,要知道原来的前将军可是关羽啊,不知道这个袁琳何德何能就做了这个位置?

似乎三国志里面也没有他的记载。

(2)车骑将军是刘琰,要知道原来的车骑将军可是张飞啊,不知道这个刘琰何德何能就做了这个位置?

似乎三国志里面对他的记载就只是他疑心他老婆跟后主有奸情,打了老婆,被后主给赐死了。
雪千寻 发表于 2013-6-4 15:33
这个职务列表中,少了一个“无当监”吧?领五部兵中我觉得不会包括无当,否则不会强调在魏延事件中王平/何 ...
    王平领五部兵是建兴六年,我个人推测啊:王平统的五部就是无当飞军。在他之前,黄袭是第一任无当监,而王平是他的直接下属,职务可能是无当前部司马之类。
   理由:
   1、无当飞军起源于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之后,到诸葛亮一出已经组建三年,诸葛亮有理由带这支擅长山地作战的部队出征,而且这支部队被赋予了参与街亭阻击战的重要使命。
   2、一出大溃败后,诸葛亮处死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可以推测,张休李盛负重大责任,黄袭罪不至死。而马谡大军除了王平千人,其他都溃败了,黄袭可能就是得益于他手下王平的优异表现才捡条命,但是被夺兵授予了王平。



wanghywanghy 发表于 2013-6-4 16:21
有一些很好奇的地方:

(1)前将军是袁琳,要知道原来的前将军可是关羽啊,不知道这个袁琳何德何能就做了 ...
    1、蜀汉建兴九年的前将军可比不得建安24年的前将军。建安24年先主刚为汉中王就封关羽前将军,那是先主作为一个王能封的最高武职了,更何况关羽还被假节钺了。关羽如果再活一年,那他的官职就是假节钺大将军。建兴九年蜀汉成为帝国已经十二年,前将军之前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加“大”字的诸位将军,虽然那时蜀汉没有大将军,但是前将军的品级地位跟汉中王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2、刘琰是先主老哥们铁哥们,后主厚待他而已,并无实权。张飞的车骑将军可是假节而且领司隶校尉的,似乎还都督巴中。光有车骑将军号而不假节加都督某战略区,只是个荣誉而已,没有实权。
   3、陈寿采集编撰蜀书是在成都乱之后20多年,大量史料都遗失了,记载不详细,比如那位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