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之一:中国还有多少块肉喂美国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45:28
美国战略目标跨越的实质
<P>《瞭望》周刊  (2005-03-16)
<P>  文 / 任卫东
<P>  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就职演说中阐述了其第二任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纲领。这个新纲领只字不提“反恐”,而是特别突出地强调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推行民主对美国利益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全世界结束暴政的最终目标。这表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实现了从“反恐”到“结束暴政”的跨越。
<P>  而这种跨越的实质,是美国垄断资本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表现,“自由”与“民主”不过是美国垄断资本实现其目标的武器而已。从冷战时的反共,到冷战后的人道主义干涉,再到现在的“反恐”和“结束暴政”,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都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这些目标虽然有所不同并不断发展,但它们体现的基本原则却是完全一致的。事实上,以“自由”和“民主”为谋求国家利益之利器,从来都不是布什政府的专利,而是贯穿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全部历史。在殖民主义时期,美国作为后起的霸权竞争者,就是本着“自由”和“民主”的原则、喊着“门户开放”的口号与老殖民主义者进行争夺的。在冷战时期,从杜鲁门开始,美国就把“自由”和“民主”作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武器。冷战后,克林顿又把推行“民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对“自由”与“民主”的态度上,布什与杜鲁门、里根、克林顿等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布什把对“自由”、“民主”的“坚定信念”与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在对“自由”和“民主”原则的实施上,布什则比其前任们更加咄咄逼人,他不是将其作为防御武器而是作为进攻武器来使用的。
<P>  冷战的胜利、冷战后10余年的酝酿、“反恐”战争的初步战果,使美国觉得它有条件最终实现美国对全世界的大一统即美国的世界霸权,而实现这个大一统的政治基础就是美国定义的“自由”和“民主”,现阶段的战略任务就是在全世界“结束暴政”。
<P>  从杜鲁门的“遏制”,到里根的“超越遏制”,再经过“冷战后”时期的酝酿,美国的新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目标和战略终于在布什任期中全面确立并实施。布什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深刻地阐明了美国新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政治基础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了美国从以前的后起霸权竞争者到现在和将来的全球霸权实行者的全部历史和原则。美国还会继续“反恐”,但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从实践和理论上大大超越了“反恐”。按照美国《旗帜》周刊主编、“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发起人、保守派代表人物威廉·克里斯托尔对布什就职演说的阐释,那些符合美国标准的“民主”国家是美国依靠的力量。对俄罗斯、中国和阿拉伯独裁国家这类国家,美国则要促使其开始“进步和正义的进程”。第三类是“歹徒政权”(或说是“应被剥夺公民权者的政权”)。对这些国家美国要用和平或军事的手段对其进行政权更迭。这就是目前美国为世界划分的基本政治格局。实际上美国要颠覆的并不限于所谓“歹徒政权”,在格鲁吉亚颠覆的就是符合美国民主标准但不完全满足美国需要的民选政权。
<P>  美国霸权政治的矛头所向已经非常清楚,它要按照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和价值观对全世界进行彻底改造,对此,任何国家都不应幻想求得豁免权。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全球战略矛头所指的优先顺序是什么。美国非常善于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采取灵活的具体政策,但美国从来不拿原则做交易。在“反恐”过程中美国可以建立某种临时性的“志愿者联盟”,可以暂时不把“潜在威胁”置于优先解决位置,甚至可以与之建立某种合作关系。但是,这决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它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美国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将那些“潜在威胁”作为首要打击对象,一个原因是因为需要优先对付“恐怖主义”现实威胁,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外围还没有扫清,政治和军事包围圈还有缺口,那些国家内部的“民主”力量还不足够强大,美国资本还可以在那些国家赚取足够多的利润。一句话,解决这些“潜在威胁”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条件还不成熟。
<P>  但是,美国将不遗余力地去创造条件。美国现在的重点还是打外围战,而外围战的近期重点在中东。但这不排除美国会东西兼顾,左右呼应,并进行中心穿插。“反恐”、反扩散等问题现在仍然是一些国家用来喂狼的肉,然而,肉总有扔完的时候。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P>美国战略目标跨越的实质
<P>《瞭望》周刊  (2005-03-16)
<P>  文 / 任卫东
<P>  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就职演说中阐述了其第二任期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纲领。这个新纲领只字不提“反恐”,而是特别突出地强调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推行民主对美国利益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全世界结束暴政的最终目标。这表明,美国全球战略的目标不仅从实践上而且从理论上实现了从“反恐”到“结束暴政”的跨越。
<P>  而这种跨越的实质,是美国垄断资本全球化的一种必然表现,“自由”与“民主”不过是美国垄断资本实现其目标的武器而已。从冷战时的反共,到冷战后的人道主义干涉,再到现在的“反恐”和“结束暴政”,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都相应地提出了具体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这些目标虽然有所不同并不断发展,但它们体现的基本原则却是完全一致的。事实上,以“自由”和“民主”为谋求国家利益之利器,从来都不是布什政府的专利,而是贯穿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全部历史。在殖民主义时期,美国作为后起的霸权竞争者,就是本着“自由”和“民主”的原则、喊着“门户开放”的口号与老殖民主义者进行争夺的。在冷战时期,从杜鲁门开始,美国就把“自由”和“民主”作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武器。冷战后,克林顿又把推行“民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对“自由”与“民主”的态度上,布什与杜鲁门、里根、克林顿等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不同的只是布什把对“自由”、“民主”的“坚定信念”与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在对“自由”和“民主”原则的实施上,布什则比其前任们更加咄咄逼人,他不是将其作为防御武器而是作为进攻武器来使用的。
<P>  冷战的胜利、冷战后10余年的酝酿、“反恐”战争的初步战果,使美国觉得它有条件最终实现美国对全世界的大一统即美国的世界霸权,而实现这个大一统的政治基础就是美国定义的“自由”和“民主”,现阶段的战略任务就是在全世界“结束暴政”。
<P>  从杜鲁门的“遏制”,到里根的“超越遏制”,再经过“冷战后”时期的酝酿,美国的新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目标和战略终于在布什任期中全面确立并实施。布什第二任期的就职演说深刻地阐明了美国新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政治基础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了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和意志,充分体现了美国从以前的后起霸权竞争者到现在和将来的全球霸权实行者的全部历史和原则。美国还会继续“反恐”,但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从实践和理论上大大超越了“反恐”。按照美国《旗帜》周刊主编、“新美国世纪计划”的发起人、保守派代表人物威廉·克里斯托尔对布什就职演说的阐释,那些符合美国标准的“民主”国家是美国依靠的力量。对俄罗斯、中国和阿拉伯独裁国家这类国家,美国则要促使其开始“进步和正义的进程”。第三类是“歹徒政权”(或说是“应被剥夺公民权者的政权”)。对这些国家美国要用和平或军事的手段对其进行政权更迭。这就是目前美国为世界划分的基本政治格局。实际上美国要颠覆的并不限于所谓“歹徒政权”,在格鲁吉亚颠覆的就是符合美国民主标准但不完全满足美国需要的民选政权。
<P>  美国霸权政治的矛头所向已经非常清楚,它要按照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和价值观对全世界进行彻底改造,对此,任何国家都不应幻想求得豁免权。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全球战略矛头所指的优先顺序是什么。美国非常善于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采取灵活的具体政策,但美国从来不拿原则做交易。在“反恐”过程中美国可以建立某种临时性的“志愿者联盟”,可以暂时不把“潜在威胁”置于优先解决位置,甚至可以与之建立某种合作关系。但是,这决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它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美国现在之所以还没有将那些“潜在威胁”作为首要打击对象,一个原因是因为需要优先对付“恐怖主义”现实威胁,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外围还没有扫清,政治和军事包围圈还有缺口,那些国家内部的“民主”力量还不足够强大,美国资本还可以在那些国家赚取足够多的利润。一句话,解决这些“潜在威胁”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条件还不成熟。
<P>  但是,美国将不遗余力地去创造条件。美国现在的重点还是打外围战,而外围战的近期重点在中东。但这不排除美国会东西兼顾,左右呼应,并进行中心穿插。“反恐”、反扩散等问题现在仍然是一些国家用来喂狼的肉,然而,肉总有扔完的时候。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P>
美国牵制北京的远交近攻战略 <P>● 汤本(洛杉矶) <P>  自2004年以来,北京明显加大力度,加强与法国和德国的关系,以此推动欧盟解除军售禁令。这个新战略可以称作远交近攻,通过欧盟对中国军售,使之在事实上成为支持中国反对台独的准盟友。北京欲图借力使力,抵销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游离态度。 <P>  对北京来说,如果欧盟军售解禁,中国可以获得两大战略优势。 <P>军售解禁使中国增加优势 <P>  首先,美日两国空、海军可能涉入台海战争,而中国在空中和海上尚缺乏优势。因此,假若北京能够从欧盟买到最先进的武器,例如法国的“幻影”战机、德国的隐性潜艇,那就能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如果没有空中优势,所有导弹发射架都将面临被摧毁的危险,无论是固定反射架,还是移动反射架。 <P>  1958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亲自遥控金门炮战,并作过仔细的沙盘推演。炮击金门前是激烈的空战,大陆空军损失20多架米格歼击机,台湾损失了40多架美式歼击机,结局是大陆获得制空权。 <P>  然后,大陆的陆、海军以超过二战时的炮击密度,轰炸金门。金门只有咫尺之遥,炮战时尚需制空权,何况攻打台湾岛。在未来的台海战争中,北京若不能获得整个台海地区的制空权,那就不能取得胜利。 <P>  其次,欧盟军售解禁之后,北京还可以获得一个优势,那就是作为武器买方的优势,从而逼迫俄罗斯将最先进的武器售给中国。现在,俄罗斯对中国的军售都是同级武器中的第二等武器,先进性比不上俄罗斯销售给印度的武器。北京对此很不满,但又发作不得。如果欧盟售武解禁,中国大陆既可以要求俄罗斯减价并提供最好的武器,也可以完全抛开俄罗斯,与欧盟进行全面的军备合作。 <P>  令美日军事战略决策者感到担忧的还有两项。其一是欧洲普遍的反美意识,其二是欧盟对亚洲市场日益倾斜。对华军售解禁后,欧盟将获得很大利润,德法等国还将在中国获得数以百亿美元的建设项目。其中,空中巴士公司更是雄心勃勃,要扩展中国市场。 <P>  在涉及欧盟军售解禁的争议中,有一种观点很有市场,那就是如果欧盟售武给中国,中国大陆就会拥有优势,台湾就不敢轻易宣布独立。这就保障了台海地区的稳定,有利于欧盟在中国的投资和经济利益。今年1月31日,本来反对欧盟军售解禁的英国专栏作家鲍尔在日本《朝日新闻》英文版上发表了这一观点。 <P>美日联手警告欧盟 <P>  由于担心欧盟倒向中国,布什总统同意鹰派人物的主张,把美日安保条约的战略目标涵盖到台湾海峡,清晰表达美日联手参与台海战争的决心。这种做法是要提醒欧盟不要在台海战争中站在美国的反对面。这就是美国对北京远交近攻战略的制衡。 <P>  北京拉欧盟成为合作伙伴,也是明显表示对俄罗斯的不满。俄罗斯在安大线和安纳线输油管道项目上对中国前恭后倨,在日中之间玩讨价还价的游戏。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日中两国都淡出竞争。俄罗斯轻诺寡信,这也引发中国大陆高层和战略决策者的警觉。 <P>  此后,在熟悉国家能源规划和管理的曾庆红主导下,中国从2004年到2005年在非洲、南美以及加拿大积极推动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广泛拓展战略资源。同时,中方也坚定地向日本发出信息,它已发现的东海大陆架石油资源,日本休想染指,中国海军将为保障战略资源而战。 <P>  这使人想起美国初期的海军,其最早的使命是为了保障美国的自由贸易和经济利益。二战之后,强大起来的美国才以海军推动、捍卫自由和世界秩序为宗旨。 <P>  布什总统的成就,就是使“枪杆子里面出民主”成为美国进行世界革命的内容。同时,他也在为中国树立榜样:如果推动民主可以依靠强权和军事实力,那么,完成国家统一和捍卫主权,也可以依靠强权和军事实力。 <P>  笔者曾经指出,美国军事战略界的失误就在于将自己与日本军国主义绑在一起。历史将证明,这个失误将是重大的。这是本人最早提出的观点,美国卡耐基和平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斯威恩博士在3月7日《洛杉矶时报》上也提出类似看法。他认为,日本介入台海问题,将严重损害中日关系,对美国没有好处。 <P>  对此,赖斯、拉姆斯菲尔德虽然是非常优秀的技术官僚,但他们对宏观历史和文化的感觉与认知,是迟钝而麻木的,这将导致他们的决策发生大错。 <P>  ·作者是美国克莱蒙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主任</P>
美国安全战略依然是扩张 <P>● 霍金斯(华盛顿) <P>  对于习惯以主观偏见来解读官方谈话的分析家来说,布什总统在就职典礼上的演讲,意味着人们将看到更多破坏和死亡。这些自以为是的国内和海外的所谓专家,认为布什要把自由推广到世界最黑暗角落的理想,只能通过炮弹来实现。 <P>  事实上,这些抱怀疑态度的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P>  另一些观察家却对布什开始连任的就职演说有很高的评价,认为演讲高瞻远瞩且意义深远。有人甚至认为它是自1865年林肯的演讲后最重要的第二任就职演说。 <P>  所谓的布什主义,即通过扩张势力(推广自由)来确保国家安全,在必要时采取单边行动和在被迫时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例子。事实上,美国在19世纪大多数时候,实行的就是和布什主义大同小异的政策。 <P>  在面对威胁时,一些国家会采取加强防卫和保持低调的做法,一些国家却会以扩张势力来保证国人的安全。当然,这些策略的结果成败参半。一项可取的策略,有时候不一定能带来预期的效果。 <P>  英国和日本都曾经实行对外扩张势力来保障国家的繁荣和安全的政策。由于本岛获得周围水域的保护,它们因此可以依赖强大的海军来自卫。地面部队和商人则可以控制它们所统治的地方,并从那里榨取财富。 <P>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也奉行扩张的政策。德军不断向东扩展势力,以便在它和俄国间建立一个不可逾越的缓冲地带。不过,德国的努力最终并没有取得它所期望的效果。 <P>  小国如以色列,在总理本古理安掌权时,也通过扩张的政策,来应对从1948至1973间的一连串冲突以策安全。一直到它和埃及间的和平获得保证,以色列才放弃所占有的西奈半岛。 <P>  <P>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P>  扩张势力的策略并不限于军力,还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甚至文化等层面。 <P>  以日本为例,它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击败中国后,却因为俄国、法国和德国的介入而被迫把一些占有的领土归还给中国。这使日本清楚地认识到俄国是它在东北亚的主要对手。在接下来的10多年里和1904-1905的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倾全力和世界主要强国搞好关系,也努力在海外媒体塑造对日本友好的舆论。 <P>  英国和日本在1902年缔结英日同盟,对日本来说是外交上的一大成就。当时,美国的民意也倾向于支持日本。日本在战争上的经费也主要来自伦敦和纽约的贷款。这些都得归功于日本在战前和战争期间,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作出的努力。 <P>  奇怪的是,日本后来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时,并没有采取同样的策略。当然,我们都知道日本后来彻底失败了。 <P>  美国和它的盟国已经向国际恐怖分子宣战。通过推广自由的信息,以行动来鼓励回教世界的人民争取民主,和欧洲一些持抗拒态度的国家取得谅解,以及向受海啸肆虐的印度洋沿岸国家提供援助,我们可以说,美国正在为自己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P>  在布什第二任期里,向外扩张将继续是美国安全战略的主轴。外交、政治和经济策略,则是营造方便美国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P>·作者Charles F. Hawkins是美国资深防务问题分析家,广泛游历亚洲。此文专供本报发表,叶琦保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