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角度看二战的德国与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23:13
朱世巍
     二战开始前的1936年,日本本土人口第一次突破7000万大关,同一年的德国人口6700万。日本的人口总数略多于德国。可是两国的人口年龄差异却更为巨大。1921年,日本出生了201万婴儿,同一年,德国只出生了158万人。到了1936年,日本年度出生人口增加到近225万,而德国则跌至不到128万。从1921年到1936年,日本出生人口累计超过3400万;而德国同期仅出生1960万。尤其是希特勒上台前,由于经济危机,年度出生人口一度跌到100万以下。



究其原因,战前德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家庭结构开始向“少子型”转变,其在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的承受能力也特别脆弱,导致出生率暴跌;而日本农村社会基础相对稳固,家庭基本还是“多子型”结构,加上夺取了中国东北的巨大资源,其抗击经济危机能力也大为增强。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死亡了200万青壮年人口,直接大幅度拉低了出生率。而日本仅仅死了数千人,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与日本比较,战前德国算是一个“老龄化”社会。估计其适合服兵役的人口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左右。



但德国的动员率却要大大高于日本。一般认为,二战期间德国军事人员总数在1700万左右,而日本只动员了900万左右(包括军队雇员在内)。据说日本的实际参军人数可能更少。因为900万是累计动员人次数。日本普通陆军士兵的服役年限一般是2年,很多人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有过退役后重新征召入伍的经历,有些人甚至多达三次。



日本所维持的军队规模也大大低于德国。至1941年,日本全军约250万人,德国却高达730万,几乎是日本的三倍。1943年,德国军队规模超过1000万人;而日本陆军仅仅比1941年增加了20多万,陆海军总数约300万左右。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直到战争最后两年,日本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动员,仅陆军就征召了450万人。战争结束时,日军总规模超过700万(其中400多万集中在日本本土)。由于天皇在1945年8月14日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只庞大军队(除东南亚部分地区和关东军等部队外)几乎未经战斗就遣返解散了。尤其是日本本土的400多万军队,几乎是直接回家。



日本动员率较低的原因,从经济角度说,在于日本农村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工业,都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不能征集太多军队;从政治角度说,日本国会长期以来对军事预算和动员规模仍有相当的限制能力;从消耗角度说,自1937年到1941年底,日军打了4年半战争,只死了19万人,而德军自1939年到1941年底,打了2年半不到,已经死了近46万人。故而战争初期日军人力补充方面的压力远不如德国那么迫切。



人口损耗方面,德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了700多万人,其中530万是军人。日本死了300多万人,包括230万军人和军队雇员以及武装移民和驻外公务员等等。德德国不仅死亡总数超过日本一倍多,还有数以百万记的伤残人员。而日军的大部分伤员病员直接死在战场上(特别是在丧失制海权的东南亚地区,伤病员无法后送),回国的残疾者很少。



由于德国所需要维持的兵力规模过大,消耗也巨大,其对“人种”的要求远不如纳粹政治纲领所标榜的那么严格。按德国1999年公开的数据,大战期间死亡的530多万德国武装人员中,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的只有445万,另外86万余人来自奥地利以及其他地区。而据苏联1956年的报告,大战期间俘虏的270万德国军人中,“德意志人”只有不到240万,非“德意志人”中,约15万是奥地利人,约6万是波兰人,其余则来自南斯拉夫法国等等。据说甚至有犹太人被征入德军。由上述资料推算,德国全部1700万军事人员中,可能有约200万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以外地区。



日本的征兵标准比德国要严格很多。虽然二战期间也征用了约45万台湾和朝鲜人,但其中25万是军队雇员(所谓“军属”),只有20万是军人。征集朝鲜“志愿”人员成为正规日本军人,是自1939年开始的,主要用于中国和缅甸战线;征集台湾“志愿兵”是1942年,大部分被送往澳大利亚以及海南岛战线。战争尾声阶段,日本才开始征集朝鲜和台湾籍义务兵。其中大多数尚未参加战斗,战争即已结束。最终,日军中的朝鲜以及台湾籍军人和军队雇员,一共死亡了5万余人。



在罗列和分析了上述资料后,要问笔者有什么结论和看法,恐怕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结论是肯定的:综上所述,二战前夕,德国的军务以及劳动力适龄人口,大约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而战时德国的动员率却超过日本一倍多,人口损失也超过一倍多。



按出生率假定,日本男性青壮年人口2200万,则德国只有1500万;日本损失200万青壮年人口,总数减少到2000万;德国损失600万(包括残疾),减少到900万。则到战争结束后,日本幸存的男性青壮年约超过德国一倍多。



战争前夜的德国,作为一个趋于老龄化的社会,其人力资源储备客观说并不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希特勒因此希望打一场快速战争,把人口损失控制在一战规模(死亡约200万)以下。结果完全落空,几乎整个德国都被送进兵营。700多万人死去,1100万人被关进战俘营,数百万人残废。巨大的人员伤亡,使德国人口从战前的7000万暴跌到6400万,更是几乎耗尽了本来已经不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以至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只能最大限度利用女性劳力资源。



而日本,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由于战争初期动员人数较少,作战伤亡较小,日本依然保持了人口增长势头。直到最后2年实施总动员后,年度出生人口才降低到200万以下(1945年190万,1946年不到160万)。但总体来说,战争期间其人口还是从7000万增加到7500万。而随着700多万日军从兵营或海外回归,日本人口增长势头又进一步加剧。1967年正式突破1亿大关。



二战前夕,德国和日本人口只有较小差距。今天,德国人口约8000万,年度出生约60万;日本人口约1亿2000万,年度出生约100万。



截然不同的人口构成,直接影响了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发展轨迹。虽然德日都在冷战中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西德和东德甚至被美苏两大阵营作为展示各自“优越性”的“橱窗”而下血本投资。但拥有更充沛更廉价劳动力的日本,却比德国更好的抓住了机会。结果,战前经济规模远不如德国的日本,在战后轻易超越了前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不感叹昭和天皇实在是一个深谋远虑老奸巨猾之人。



另一方面,青壮年丧失殆尽的德国,在美苏的双重统治下,显得低调而沉默,其国内政治氛围也相对萎靡。而“年轻”的日本,却在“突破战后体制”目标的诱惑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思想和社会运动的洗礼与激荡。



今天的日本,也如战前的德国一样,不再年轻。但“突破战后体制”的雄心,似乎并未减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有规律可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8a44701015aj3.html

   

  







朱世巍
     二战开始前的1936年,日本本土人口第一次突破7000万大关,同一年的德国人口6700万。日本的人口总数略多于德国。可是两国的人口年龄差异却更为巨大。1921年,日本出生了201万婴儿,同一年,德国只出生了158万人。到了1936年,日本年度出生人口增加到近225万,而德国则跌至不到128万。从1921年到1936年,日本出生人口累计超过3400万;而德国同期仅出生1960万。尤其是希特勒上台前,由于经济危机,年度出生人口一度跌到100万以下。



究其原因,战前德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家庭结构开始向“少子型”转变,其在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下的承受能力也特别脆弱,导致出生率暴跌;而日本农村社会基础相对稳固,家庭基本还是“多子型”结构,加上夺取了中国东北的巨大资源,其抗击经济危机能力也大为增强。另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死亡了200万青壮年人口,直接大幅度拉低了出生率。而日本仅仅死了数千人,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与日本比较,战前德国算是一个“老龄化”社会。估计其适合服兵役的人口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左右。



但德国的动员率却要大大高于日本。一般认为,二战期间德国军事人员总数在1700万左右,而日本只动员了900万左右(包括军队雇员在内)。据说日本的实际参军人数可能更少。因为900万是累计动员人次数。日本普通陆军士兵的服役年限一般是2年,很多人在长达8年的战争中有过退役后重新征召入伍的经历,有些人甚至多达三次。



日本所维持的军队规模也大大低于德国。至1941年,日本全军约250万人,德国却高达730万,几乎是日本的三倍。1943年,德国军队规模超过1000万人;而日本陆军仅仅比1941年增加了20多万,陆海军总数约300万左右。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直到战争最后两年,日本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动员,仅陆军就征召了450万人。战争结束时,日军总规模超过700万(其中400多万集中在日本本土)。由于天皇在1945年8月14日接受波茨坦公告,这只庞大军队(除东南亚部分地区和关东军等部队外)几乎未经战斗就遣返解散了。尤其是日本本土的400多万军队,几乎是直接回家。



日本动员率较低的原因,从经济角度说,在于日本农村和劳动密集型的小型工业,都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不能征集太多军队;从政治角度说,日本国会长期以来对军事预算和动员规模仍有相当的限制能力;从消耗角度说,自1937年到1941年底,日军打了4年半战争,只死了19万人,而德军自1939年到1941年底,打了2年半不到,已经死了近46万人。故而战争初期日军人力补充方面的压力远不如德国那么迫切。



人口损耗方面,德国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了700多万人,其中530万是军人。日本死了300多万人,包括230万军人和军队雇员以及武装移民和驻外公务员等等。德德国不仅死亡总数超过日本一倍多,还有数以百万记的伤残人员。而日军的大部分伤员病员直接死在战场上(特别是在丧失制海权的东南亚地区,伤病员无法后送),回国的残疾者很少。



由于德国所需要维持的兵力规模过大,消耗也巨大,其对“人种”的要求远不如纳粹政治纲领所标榜的那么严格。按德国1999年公开的数据,大战期间死亡的530多万德国武装人员中,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的只有445万,另外86万余人来自奥地利以及其他地区。而据苏联1956年的报告,大战期间俘虏的270万德国军人中,“德意志人”只有不到240万,非“德意志人”中,约15万是奥地利人,约6万是波兰人,其余则来自南斯拉夫法国等等。据说甚至有犹太人被征入德军。由上述资料推算,德国全部1700万军事人员中,可能有约200万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以外地区。



日本的征兵标准比德国要严格很多。虽然二战期间也征用了约45万台湾和朝鲜人,但其中25万是军队雇员(所谓“军属”),只有20万是军人。征集朝鲜“志愿”人员成为正规日本军人,是自1939年开始的,主要用于中国和缅甸战线;征集台湾“志愿兵”是1942年,大部分被送往澳大利亚以及海南岛战线。战争尾声阶段,日本才开始征集朝鲜和台湾籍义务兵。其中大多数尚未参加战斗,战争即已结束。最终,日军中的朝鲜以及台湾籍军人和军队雇员,一共死亡了5万余人。



在罗列和分析了上述资料后,要问笔者有什么结论和看法,恐怕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结论是肯定的:综上所述,二战前夕,德国的军务以及劳动力适龄人口,大约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而战时德国的动员率却超过日本一倍多,人口损失也超过一倍多。



按出生率假定,日本男性青壮年人口2200万,则德国只有1500万;日本损失200万青壮年人口,总数减少到2000万;德国损失600万(包括残疾),减少到900万。则到战争结束后,日本幸存的男性青壮年约超过德国一倍多。



战争前夜的德国,作为一个趋于老龄化的社会,其人力资源储备客观说并不足以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希特勒因此希望打一场快速战争,把人口损失控制在一战规模(死亡约200万)以下。结果完全落空,几乎整个德国都被送进兵营。700多万人死去,1100万人被关进战俘营,数百万人残废。巨大的人员伤亡,使德国人口从战前的7000万暴跌到6400万,更是几乎耗尽了本来已经不多的青壮年劳动力。以至于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只能最大限度利用女性劳力资源。



而日本,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由于战争初期动员人数较少,作战伤亡较小,日本依然保持了人口增长势头。直到最后2年实施总动员后,年度出生人口才降低到200万以下(1945年190万,1946年不到160万)。但总体来说,战争期间其人口还是从7000万增加到7500万。而随着700多万日军从兵营或海外回归,日本人口增长势头又进一步加剧。1967年正式突破1亿大关。



二战前夕,德国和日本人口只有较小差距。今天,德国人口约8000万,年度出生约60万;日本人口约1亿2000万,年度出生约100万。



截然不同的人口构成,直接影响了战后德国和日本的发展轨迹。虽然德日都在冷战中扩张自己的经济实力,西德和东德甚至被美苏两大阵营作为展示各自“优越性”的“橱窗”而下血本投资。但拥有更充沛更廉价劳动力的日本,却比德国更好的抓住了机会。结果,战前经济规模远不如德国的日本,在战后轻易超越了前者。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不感叹昭和天皇实在是一个深谋远虑老奸巨猾之人。



另一方面,青壮年丧失殆尽的德国,在美苏的双重统治下,显得低调而沉默,其国内政治氛围也相对萎靡。而“年轻”的日本,却在“突破战后体制”目标的诱惑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的思想和社会运动的洗礼与激荡。



今天的日本,也如战前的德国一样,不再年轻。但“突破战后体制”的雄心,似乎并未减退。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有规律可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18a44701015aj3.html

   

  







来自1937年德国疆域的只有445万,另外86万余人来自奥地利以及其他地区

奥地利和其他地区要分开。奥地利和德国可以说是一个民族。
纳粹党拼命鼓吹和鼓励雅利安人种要多多生育的政策也没用,二战前德国有一百多万适龄女性都不愿意结婚生子呢。
主要是对战后有影响吧
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一本叫国家的竞争力的书,好像是这个名字,详细的对比了日德在战后的崛起,很多翔实的数据,让我知道 了日本在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大号山寨厂,后来日本才真正的科技立国
人口加人口素质才有用 不然按文中观点 三哥已经是super power了
奥地利和其他地区要分开。奥地利和德国可以说是一个民族。
关键是元首就是奥地利人
说到底,一个国家能发展成啥样,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和科技三要素。
人力这一项里,主体民族和人口素质是重点,奥匈帝国,南斯拉夫苏联那种民族大拼盘是不行的,三哥那种民族宗教大杂烩就是个奇葩。
英法德日不管过去怎么样,就目前来看,四个国家科技和资源两项基本相当,其经济排名完全符合其人力资源排名。
就未来来看,三哥那个奇葩就不提了,足球国机会也不大。米粒尖三项都不错,但是人口结构有隐忧且不是民族国家。毛子资源项不错,科技项一般,人力资源偏弱。
无心骑士的坐骑 发表于 2013-4-5 07:12
说到底,一个国家能发展成啥样,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和科技三要素。
人力这一项里,主体民族和人口素质是 ...

中国尚未进入发达国家,人口已经步入老龄化了。

如果建国后,就实行有限的生育控制,比方一对夫妇只可以生育2~3个孩子的话,我们的人口结构就会非常合理,人口总量也不会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人均资源也会较为宽裕。
CarrierVessel16 发表于 2013-4-4 15:16
奥地利和其他地区要分开。奥地利和德国可以说是一个民族。
那个所谓的“其他地区”里也有很多是德意志人,小胡子吃掉苏台德,但泽,梅梅尔甚至卢森堡的公开理由都是当地有德意志人
而且小胡子走的种族主义路线,参军看的是种族而非国籍,SS里有大量非德国国籍的雅利安人,既包括德国移民的后代,也包括其他被元首划为雅利安人的民族。像犹太人,俄罗斯人之类的参军还是少数,肯定没有200w,如果扣掉成建制的俄罗斯解放军就更少了,而且基本都在国防军。
美国2亿白人,相当于英法德总和。结构也还好,黑人开始融入上层,至少是中层。
就算我朝步入老龄化,但人口总量多,劳动人口总量依然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前途不可限量!
299792458 发表于 2013-4-5 07:32
那个所谓的“其他地区”里也有很多是德意志人,小胡子吃掉苏台德,但泽,梅梅尔甚至卢森堡的公开理由都是 ...
像南欧匈牙利、罗马尼亚的日耳曼族虽然享受所谓超国民待遇,但是对加入德国军队这些事也没什么热情。
龙族精神 发表于 2013-4-5 13:36
就算我朝步入老龄化,但人口总量多,劳动人口总量依然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前途不可限量!
主要是庞大的老龄人口需要供养,这会极大牵扯整个社会资源,目前除了延迟退休年龄,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
煞破狼 发表于 2013-4-5 13:50
主要是庞大的老龄人口需要供养,这会极大牵扯整个社会资源,目前除了延迟退休年龄,一时也没更好的办法。
现在主要也就是这个问题!
就算我朝步入老龄化,但人口总量多,劳动人口总量依然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前途不可限量!
兄弟,中国步入老龄化,数量惊人的老人负担也是沉重的啊!不能只看一面啊!
299792458 发表于 2013-4-5 07:32
那个所谓的“其他地区”里也有很多是德意志人,小胡子吃掉苏台德,但泽,梅梅尔甚至卢森堡的公开理由都是 ...
奥地利二战动员了约150万人,好像动员比例比德国还大一些。
原来奥地利人口这么少的
isspd 发表于 2013-4-5 14:44
奥地利二战动员了约150万人,好像动员比例比德国还大一些。
说到奥地利就让我想起州长了……还有起点书拿这事开涮过……
奥地利人口很少
CarrierVessel16 发表于 2013-4-4 15:16
奥地利和其他地区要分开。奥地利和德国可以说是一个民族。
不能算的,德国人是新教徒(路德派),奥地利人是天主教徒,同样,捷克日耳曼人是新教徒(圣杯派)。
在欧洲,教派矛盾是超过民族矛盾的,何况从中世纪,德意志都不是一个国家,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更像是一个松散联邦,相互间的战争和杀戮超过中国的东周时期。
wumappl 发表于 2013-4-5 07:29
中国尚未进入发达国家,人口已经步入老龄化了。

如果建国后,就实行有限的生育控制,比方一对夫妇只 ...
怪就怪在186没同意马寅初的意见。
话说,当初搞计划生育,素质教育。
没有文化大革命,大学潮。
土鳖现在应该会强很多。
龙族精神 发表于 2013-4-5 13:36
就算我朝步入老龄化,但人口总量多,劳动人口总量依然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总和,前途不可限量!
资源的消耗太快,而且浪费较多,对环境破坏。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副作用。回收再利用机制,基本没有而且处理方式都太过粗糙。 比如大量电子垃圾,基本就是埋在地下。  旧手机回收机制,也没有,也没有什么激励政策,老百姓也基本上没有这种观念。    含汞旧电池,最多就是对大家说,不要乱扔,也不建立回收处理厂。  臭水沟遍地都是,也没见有多少污水处理厂。
种种。。。。。。。。
我很感兴趣元首本人应该计入哪一类统计数据

德意志死亡军人
非德意志死亡军人
德意志死亡平民
非德意志死亡平民
倭妹不错不错 发表于 2013-4-5 05:47
人口加人口素质才有用 不然按文中观点 三哥已经是super power了
三哥最高等的种姓在经商,掌控印度国民经济的命脉。二等种姓在执政,他调不动商人,商人也看不上他。其他绝大多数贱民在国家安排5年计划时干脆被排除在外了。
人口是立国之本,计划生育是自杀政策。
小犬纯一狼 发表于 2013-4-5 14:20
兄弟,中国步入老龄化,数量惊人的老人负担也是沉重的啊!不能只看一面啊!
老龄化当然是个问题,但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总量也是很关键的因素!!
ansson 发表于 2013-4-5 16:35
资源的消耗太快,而且浪费较多,对环境破坏。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副作用。回收再利用机制,基本没有而且处 ...
这个其实是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其它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包括现在环境很好的西欧、日本和美国等,等产业层次和经济实力提高后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ansson 发表于 2013-4-5 16:28
怪就怪在186没同意马寅初的意见。
话说,当初搞计划生育,素质教育。
没有文化大革命,大学潮。
这个,你的愿望实在太奢侈了,呵呵。

据说当时也有计划生育的,但是没有强制措施。而且当时廉价的避孕措施也不普及,广大老百姓一时也无法接受主动避孕这样的措施。

计划生育应该是在80年代才开始强制执行的。
现在计划生育正在逐渐松动。这些年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种种非议,其实就是在不断的进行吹风。这次卫生部并了计生委,已经是个很明显的表示了。20年之内,中国将不再有计生委,只会有优生优育司。。。
不能这么算吧....应该要计算军费占其GDP的比重....
霓虹海军投入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