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民发现83名八路军战士死亡证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7:47


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4/01/19515001.html
http://sn.people.com.cn/n/2013/0401/c340887-18391039.html
时间回到2009年10月,山西左权县桐峪镇,种了一辈子地的高乃文没有想到,自己从莲花岩的一处崖居(崖居:山洞)发现一沓发黄的纸页,居然填补了中国历史的一段空白。
  这沓发黄的纸页是由74年前八路军医院开出的83张死亡证明书组成的,蓝黑色的字迹不仅清晰的记录着战士们牺牲前的诊疗过程、死亡原因,也由此引出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左权的抗战史。
  经山西省文物局鉴定,它属国家三级文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示:目前,在馆里还没有一份像这样的实物证书。
  随着这份涉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全国7省市、83人的名单被发现,一直有着英雄情结的高乃文有个愿望,希望能把这83份珍贵档案留在左权,为83名战士开个迟到的追悼会,找一片墓地,为他们立碑,将死亡证明书上的内容全部刻上去。
  崖居缝里发现死亡证明
  桐峪镇距离左权县城70里,沿着山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就能看到夹在山中间只有一条街道的小镇。此时正值中午,很多百姓都端着一大碗面蹲在自家门前吃着,听说记者要去莲花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莲花岩正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目前没有班车,开车去要半个小时的路程。
  名字让人充满想象的莲花岩其实是在一个人烟很少的山沟里,2005年,左权县政府提出发展生态庄园的新思路,2009年,响应县里“转型跨越”的号召,高乃文买下莲花岩这片2700亩的荒沟。
  66岁的秦连昌是桐峪镇人,从出生到现在,他没有离开过这里。
  对于面朝南、冬暖夏凉的崖居,他很有感情,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就无人再住,空了近三十年。而不住的原因也很简单:喝水要从山上挑,收粮食也得翻过一座山。
  村里人口本来就不多,当年和秦连昌一家住过崖居的老人也都相继离世。
  没人能比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老秦更熟悉当地的环境,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说起八路军打仗的故事,而发现83份八路军战士死亡证明的地点,就是他大姐夫曾经住过的崖居。
  原来,为了将已经坍塌、破损的崖居恢复,高乃文就和工人一起修葺和打扫,正要收工时,他们却在其中一间崖居的石缝里发现一沓散落的黄纸,这些纸张虽然薄、脆,也没有外皮,但每张上面的字迹却十分清晰。
  “职别:卫生部青年队学员姓名:宋喜成年龄:16籍贯:(晋)辽县东乡上庄村人何时何地入院:1939.8.3在武乡南郊村入院诊断:溃疡死亡日期:1939.8.12下午二点钟牺牲”。83份死亡证明书,清楚记录着每位战士的姓名、职别、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除此以外,诊断、治疗经过和死亡原因也都清晰记载。  83份证明书拼出左权抗战史
  发现83份八路军战士的死亡证明书,让从小就有英雄情结的高乃文激动不已,仔细翻看每个死亡证明后,他得出一个线索,这83位八路军伤员的入院和牺牲时间均为1939年8月到12月之间。
  之后,他专门找来资料研究,1939年,是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当时日军3万兵力分9路进攻辽县(今左权县),并三度占领辽县县城。
  当年7月,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等移驻辽县东南的桐峪镇,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286小平的指挥下,一二九师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年,左权县只有7万多人,但在战斗中,除了嗷嗷待哺的婴儿,全县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参战,有一万多人牺牲,最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同时,也有资料记载,当时,八路军卫生部长是钱信忠,他带领的卫生部及总医院就在这里的桐峪镇。为了躲避日寇的炮火,医院就建在只有羊肠小道才能到达的悬崖峭壁上。
  “很多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受伤后,不是得不到良好的救治,就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因饥寒交迫而牺牲。这83名牺牲的战士中,除了枪炮伤外,死亡原因最多的是急性肠炎、痢疾、感冒等。”时间、地点上的高度吻合,这83名战士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受伤并牺牲的。
  除此以外,记者整理83份名单后发现,这些八路军伤员主要来自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七七二团,以及后勤保障部门。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三八五旅和三八六旅均是一二九师的主力,其旅长分别为陈锡联和陈赓。
  牺牲人中大多为普通战士 最小15岁
  在这83人当中,有山西籍的战士33人,河北籍的38人,其余还有来自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7省市的战士组成。
  职位最高的人叫刘文炳,为军区独支二大队一营一连连长,其余则为班长和其他普通战士。
  年纪最大的是45岁的山西人莫义和,牺牲前是一位炊事员。最小的是15岁的张双宝,是一位来自河南内黄县的青年队战士。家最远的是来自四川广元的23岁的小伙梁松元。
  遗憾的是,在这些牺牲证明中,也有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战士死亡证明,在伤员籍贯一栏直接写着“不知道”。对于这种情况,记者向有关专家求证后得知,很可能是伤员到了医院后就昏迷不醒,很快就牺牲了,所以没有留下名字和籍贯。
  这样的说法在一份死亡证明书上得到证实,在一位名叫张德朝战士的死亡证明上,医生的诊断结果是流行性感冒。在死亡原因中这样记录:此人来时就不会说话,来的时间不够二十四小时就牺牲了,所以连队职别都不知,也未经治疗。
  这些牺牲证明的最下方,分别签有卫生所所长和主治医生的姓名。记者看到,签署这些证明的分别有二所所长汤正兴、四所所长杨朝宗,五所所长何正清等人。但未查到与他们有关的资料。
  为83名战士树碑纪念
  2013年春节前夕,高乃文的朋友吕吉山无意中了解到这个事情,他随后把这份资料影印下来,带着前往北京,搜集线索。
  今年3月,山西省民政厅邀请山西省文物局鉴定处相关人士前往左权,对这份资料进行鉴定,经鉴定为三级文物。
  得知左权发现重要红色文物,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均表达了收藏意愿,但被高乃文婉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的工作人员在见到死亡证明的照片后表示:目前,馆里还没有一份像这样的实物证书。这些档案非常珍贵,有可能填补现有史料的空白。
  采访中,高乃文说,左权是八路军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为数众多的八路军战士在这里生活、战斗,他希望能把这83份珍贵档案留在左权,为83名战士开个迟到的追悼会,找一片墓地,为他们立碑,将死亡证明书上的内容全部刻上去。(记者 王莉莉)

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4/01/19515001.html
http://sn.people.com.cn/n/2013/0401/c340887-18391039.html
时间回到2009年10月,山西左权县桐峪镇,种了一辈子地的高乃文没有想到,自己从莲花岩的一处崖居(崖居:山洞)发现一沓发黄的纸页,居然填补了中国历史的一段空白。
  这沓发黄的纸页是由74年前八路军医院开出的83张死亡证明书组成的,蓝黑色的字迹不仅清晰的记录着战士们牺牲前的诊疗过程、死亡原因,也由此引出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左权的抗战史。
  经山西省文物局鉴定,它属国家三级文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表示:目前,在馆里还没有一份像这样的实物证书。
  随着这份涉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全国7省市、83人的名单被发现,一直有着英雄情结的高乃文有个愿望,希望能把这83份珍贵档案留在左权,为83名战士开个迟到的追悼会,找一片墓地,为他们立碑,将死亡证明书上的内容全部刻上去。
  崖居缝里发现死亡证明
  桐峪镇距离左权县城70里,沿着山路行驶一个多小时后,就能看到夹在山中间只有一条街道的小镇。此时正值中午,很多百姓都端着一大碗面蹲在自家门前吃着,听说记者要去莲花岩,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莲花岩正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目前没有班车,开车去要半个小时的路程。
  名字让人充满想象的莲花岩其实是在一个人烟很少的山沟里,2005年,左权县政府提出发展生态庄园的新思路,2009年,响应县里“转型跨越”的号召,高乃文买下莲花岩这片2700亩的荒沟。
  66岁的秦连昌是桐峪镇人,从出生到现在,他没有离开过这里。
  对于面朝南、冬暖夏凉的崖居,他很有感情,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就无人再住,空了近三十年。而不住的原因也很简单:喝水要从山上挑,收粮食也得翻过一座山。
  村里人口本来就不多,当年和秦连昌一家住过崖居的老人也都相继离世。
  没人能比从小在这里长大的老秦更熟悉当地的环境,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说起八路军打仗的故事,而发现83份八路军战士死亡证明的地点,就是他大姐夫曾经住过的崖居。
  原来,为了将已经坍塌、破损的崖居恢复,高乃文就和工人一起修葺和打扫,正要收工时,他们却在其中一间崖居的石缝里发现一沓散落的黄纸,这些纸张虽然薄、脆,也没有外皮,但每张上面的字迹却十分清晰。
  “职别:卫生部青年队学员姓名:宋喜成年龄:16籍贯:(晋)辽县东乡上庄村人何时何地入院:1939.8.3在武乡南郊村入院诊断:溃疡死亡日期:1939.8.12下午二点钟牺牲”。83份死亡证明书,清楚记录着每位战士的姓名、职别、年龄、籍贯等基本信息,除此以外,诊断、治疗经过和死亡原因也都清晰记载。  83份证明书拼出左权抗战史
  发现83份八路军战士的死亡证明书,让从小就有英雄情结的高乃文激动不已,仔细翻看每个死亡证明后,他得出一个线索,这83位八路军伤员的入院和牺牲时间均为1939年8月到12月之间。
  之后,他专门找来资料研究,1939年,是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当时日军3万兵力分9路进攻辽县(今左权县),并三度占领辽县县城。
  当年7月,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等移驻辽县东南的桐峪镇,在师长刘伯承、政委邓286小平的指挥下,一二九师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年,左权县只有7万多人,但在战斗中,除了嗷嗷待哺的婴儿,全县男女老少几乎全部参战,有一万多人牺牲,最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同时,也有资料记载,当时,八路军卫生部长是钱信忠,他带领的卫生部及总医院就在这里的桐峪镇。为了躲避日寇的炮火,医院就建在只有羊肠小道才能到达的悬崖峭壁上。
  “很多八路军战士在战场上受伤后,不是得不到良好的救治,就是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因饥寒交迫而牺牲。这83名牺牲的战士中,除了枪炮伤外,死亡原因最多的是急性肠炎、痢疾、感冒等。”时间、地点上的高度吻合,这83名战士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受伤并牺牲的。
  除此以外,记者整理83份名单后发现,这些八路军伤员主要来自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三八六旅七七一团、七七二团,以及后勤保障部门。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三八五旅和三八六旅均是一二九师的主力,其旅长分别为陈锡联和陈赓。
  牺牲人中大多为普通战士 最小15岁
  在这83人当中,有山西籍的战士33人,河北籍的38人,其余还有来自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7省市的战士组成。
  职位最高的人叫刘文炳,为军区独支二大队一营一连连长,其余则为班长和其他普通战士。
  年纪最大的是45岁的山西人莫义和,牺牲前是一位炊事员。最小的是15岁的张双宝,是一位来自河南内黄县的青年队战士。家最远的是来自四川广元的23岁的小伙梁松元。
  遗憾的是,在这些牺牲证明中,也有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战士死亡证明,在伤员籍贯一栏直接写着“不知道”。对于这种情况,记者向有关专家求证后得知,很可能是伤员到了医院后就昏迷不醒,很快就牺牲了,所以没有留下名字和籍贯。
  这样的说法在一份死亡证明书上得到证实,在一位名叫张德朝战士的死亡证明上,医生的诊断结果是流行性感冒。在死亡原因中这样记录:此人来时就不会说话,来的时间不够二十四小时就牺牲了,所以连队职别都不知,也未经治疗。
  这些牺牲证明的最下方,分别签有卫生所所长和主治医生的姓名。记者看到,签署这些证明的分别有二所所长汤正兴、四所所长杨朝宗,五所所长何正清等人。但未查到与他们有关的资料。
  为83名战士树碑纪念
  2013年春节前夕,高乃文的朋友吕吉山无意中了解到这个事情,他随后把这份资料影印下来,带着前往北京,搜集线索。
  今年3月,山西省民政厅邀请山西省文物局鉴定处相关人士前往左权,对这份资料进行鉴定,经鉴定为三级文物。
  得知左权发现重要红色文物,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均表达了收藏意愿,但被高乃文婉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的工作人员在见到死亡证明的照片后表示:目前,馆里还没有一份像这样的实物证书。这些档案非常珍贵,有可能填补现有史料的空白。
  采访中,高乃文说,左权是八路军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为数众多的八路军战士在这里生活、战斗,他希望能把这83份珍贵档案留在左权,为83名战士开个迟到的追悼会,找一片墓地,为他们立碑,将死亡证明书上的内容全部刻上去。(记者 王莉莉)
政委是???
到底是谁啊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4楼里描述这位小战士是因为想家想到吃不下饭而死
敬礼..
为那些抗战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
横店打鬼子那些剧组不要整天意淫了
放着多好的抗战题材不用
既然要开发旅游,就结合文物设计个景点,可以两全了。2楼问政委——既然是做了马赛克那就是不能说的。回去翻翻历史书吧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4楼里描述这位小战士是因为想家想到吃不下饭而死
好像是的啊!
天子之剑 发表于 2013-4-2 00:52
政委是???
到底是谁啊
邓大人。
政委是小平同志。
天子之剑 发表于 2013-4-2 00:52
政委是???
到底是谁啊
已修改......我先在贴吧编辑的
横店打鬼子那些剧组不要整天意淫了
放着多好的抗战题材不用
有个类似剧情:一百多少封阵亡通知书
心痛,这么多花季少年,英雄不死!
向英雄们致敬
七十年前的死亡通知书
向先辈致敬!
那个年代 真是 ,社会秩序崩坏,只有靠暴力,拼出生存权来啊…
怎么番号这么像亮剑里面的…
致敬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4楼里描述这位小战士是因为想家想到吃不下饭而死
传说中的抑郁症。
得知左权发现重要红色文物,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均表达了收藏意愿,但被高乃文婉拒。

-----------------------------------
这样不行吧,《物权法》第114条: “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109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清明时节,上柱香吧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3-4-2 01:07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4楼里描述这位小战士是因为想家想到吃不下饭而死
应该是得病之后身体不舒服,想家了。但是当时也没法送他回去,也没办法彻底治疗疾病。结果实际上是重病就这样牺牲了
致敬!
战争年代很多事情是很无奈的,我又想起《战争子午线》里面那些小鬼了。
向英雄们致敬
weichaoda 发表于 2013-4-2 01:16
既然要开发旅游,就结合文物设计个景点,可以两全了。2楼问政委——既然是做了马赛克那就是不能说的。回去翻 ...
现在在这座莲花岩前边建的东西真叫个不伦不类……
现在15、6岁就还是帮熊孩子,当年却已经要担负这样沉重的责任,真心赞佩!
敬礼
mengjun2012 发表于 2013-4-2 09:30
应该是得病之后身体不舒服,想家了。但是当时也没法送他回去,也没办法彻底治疗疾病。结果实际上是重病就 ...
可怜,只能说当时的医疗水平非常的低。“溃疡”作为一个诊断,应该源于中医体系,这个东西的实质是细菌感染,畏寒头痛症状可以支持这一诊断,虽然病历没具体描述溃疡部位(单纯口腔溃疡?外伤溃疡?内脏器官的溃疡?)而无法判断具体病情,由于缺乏特效抗生素(比如当时主要是盘尼西林),疾病进展无法控制,而感染造成的毒血或者菌血症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病人精神系统症状重的可以迷糊谵妄、昏迷不醒,轻的则全身倦怠、食欲胃纳差,真不是单纯思想政工工作就能解决的。
致敬
智动铅笔 发表于 2013-4-2 01:07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4楼里描述这位小战士是因为想家想到吃不下饭而死
也可以解释为绝食……
4楼里描述这位小战士是因为想家想到吃不下饭而死
15、16岁的孩子,在那时就要背负起民族存亡的担子真心大器!!!再看看现在那些个20多岁的年轻人
献花、烧香,敬先烈!
看小战士的病历,真心疼。十六岁,还是孩子,我这年纪正在万事不用操心只需要管学习,他却已经背井离乡在炮火中在随时可能死亡的环境里担负起国家的兴亡。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向英雄致敬。
看到上面那张单,想到今天识字的人多了,但能写一手好字的人少了
向烈士们致敬!安息吧!
eteng98 发表于 2013-4-2 10:15
可怜,只能说当时的医疗水平非常的低。“溃疡”作为一个诊断,应该源于中医体系,这个东西的实质是细菌感 ...
你说的应该更接近事实。
另外我觉得当时可能“伤”和“病”是分开的,入院治疗的肯定都是伤员。这个小战士可能也是负伤,或许不是太重的伤,但是因为条件困难缺乏药品,最终导致感染而牺牲。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