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最大渔业补给船“江海一号”整装待发 本月赴南沙作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23:52


    “琼三亚F8138(江海一号)”装备有通信导航、冷冻加工及装卸作业等配套设备,具有完善的渔获收购、加工、冷藏和渔民生活服务等功能。渔业加工补给母船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远洋渔业基地,可以在一定规模的捕捞作业船队和运输船队中发挥核心作用,其投入使用开创了一个远洋渔业生产的新模式。


http://www.sygdw.com/e/20130320/7710.html

三亚时政 发布:2013-03-20 10:44 来源:在天涯网

    三亚最大的渔业补给船——琼三亚F8138号即将前往南沙海域进行为期两年的作业。

    琼三亚F8138的补给船总投资6000多万元,排水量达9000吨,除可储运1000吨油和1500吨淡水外,船上配套的海水淡化系统每天还淡化120吨饮用水,日可为50艘渔船提供补给。今后两年,它将和两艘千吨级运输船共同为在南沙作业的渔船提供补给服务,同时利用船上配套的冷藏室,海产品加工间等深加工设备设施,对海产品进行冷藏加工。与作业渔船形成一个海上渔业移动基地。

    目前,这艘补给船已准备妥当,计划本月从洋浦港出发前往南沙海域作业。据介绍,三亚目前注册的补给船共有三艘,市财政每年给每艘补给船补贴近80万元。

    3月19日上午,市政协主席赵普选视察了补给船的准备工作,要求渔业企业在全面加快海洋开发的政策背景下,要做好做大海洋文章,带动周边渔民到富饶的海疆上生产作业。市政协副主席周阳、张羽飞一同视察。













    “琼三亚F8138(江海一号)”装备有通信导航、冷冻加工及装卸作业等配套设备,具有完善的渔获收购、加工、冷藏和渔民生活服务等功能。渔业加工补给母船实际上就是一个移动的远洋渔业基地,可以在一定规模的捕捞作业船队和运输船队中发挥核心作用,其投入使用开创了一个远洋渔业生产的新模式。


http://www.sygdw.com/e/20130320/7710.html

三亚时政 发布:2013-03-20 10:44 来源:在天涯网

    三亚最大的渔业补给船——琼三亚F8138号即将前往南沙海域进行为期两年的作业。

    琼三亚F8138的补给船总投资6000多万元,排水量达9000吨,除可储运1000吨油和1500吨淡水外,船上配套的海水淡化系统每天还淡化120吨饮用水,日可为50艘渔船提供补给。今后两年,它将和两艘千吨级运输船共同为在南沙作业的渔船提供补给服务,同时利用船上配套的冷藏室,海产品加工间等深加工设备设施,对海产品进行冷藏加工。与作业渔船形成一个海上渔业移动基地。

    目前,这艘补给船已准备妥当,计划本月从洋浦港出发前往南沙海域作业。据介绍,三亚目前注册的补给船共有三艘,市财政每年给每艘补给船补贴近80万元。

    3月19日上午,市政协主席赵普选视察了补给船的准备工作,要求渔业企业在全面加快海洋开发的政策背景下,要做好做大海洋文章,带动周边渔民到富饶的海疆上生产作业。市政协副主席周阳、张羽飞一同视察。











万吨级的!好事情。就是样子粗糙了点。
另外,一个小白问题:这个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沙滩造船?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真是够节俭的,这船的工艺和船上的设备实在破, 勉强够用而已, 看着心酸

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真是够节俭的,这船的工艺和船上的设备实在破, 勉强够用而已, 看着心酸
搁浅了?
涨潮的时候开上去的???
搁浅了啊?
9000吨?是不是小了点。
开到中业岛去吧。不捕鱼,就在那里来个“意外”搁浅。然后一众“渔民”没有救援,被迫在中业岛上“安家立业”。这样的剧本,其实挺好
搁在浅滩上,这是要整哪一出?
每天还淡化120吨饮用水,日可为50艘渔船提供补给。
花6000万改造出来的船,对海南还是很有意义的
真丑啊,个子不小
海上集市的精简版,基本能满足基本需要了。
CHE MM啊,这船是在海口吧?我好像看到世纪大桥了
样子够糙的,这到底是等涨潮还是搁浅
我怎么觉得这船像搁浅了一样


正式出发了:





正式出发了:



使劲的捕南沙的鱼
真正的mothership
探秘南沙捕捞船队补给船:日淡化海水120吨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3/05/07/015664987.shtml

时间:2013-05-07 07:39 来源: 南海网 作者:高鹏 邓松


  4000吨级的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船舱内的冷冻间。(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海鲜品在这里进行包装。(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海水净化装置,两台制淡水机每日可制淡水120吨。(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船上的医疗室。(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医疗室内的药物。(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南海网琼三亚F8138补给船消息(南海网特派记者高鹏 邓松)5月6日上午,2013年海南省第一次大规模赴南沙海域捕捞生产船队在儋州市白马井渔港启航,捕捞船队由1艘4000吨的综合补给船、1艘1500吨的运输船、30艘渔船组成,往返时间约40天。当天上午,南海网特派记者了解到捕捞船队的母船-4000吨综合补给船的情况。

  南沙渔场远离陆地,渔船生产往返耗时耗油,鱼货质量难以保证,渔民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所以难以坚持。琼三亚F8138(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可以为生产渔船提供冰、油、水、伙食、收购加工和维修服务,让渔船长期持续在海上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母船作业群体生产作业方案规定了五个统一,即生产统一指挥、渔场统一调度、渔船统一管理、鱼货统一收购、产品统一运销。

  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长陈平介绍,该船长100.8米、宽15.2米、高13.8米,集海洋捕捞、收购、精粗加工、切片烘干等10余种功能,总吨位9000多吨,功能吨位4000多吨。日急冻加工300吨,日制冰50吨,日淡化水120吨,日切片烘干20吨,冷藏2000吨,保鲜200吨,干品、果菜保鲜20吨,贮冰300吨,贮油1000吨,贮水1500吨,可配套300艘各种作业渔船。主机1100马力2台,发电机组704KW一台,320KW4台,315KW一台,250KW二台,70KW一台,25KW一台。冷冻主要设备有200型冷冻机组三台,200-2型冷冻机组二台,250型制冰机二台,60型制淡水机组二台。船上共有船员80余人,均是来自海南琼海、儋州、东方,湖北,河北,福建等地。

  “我们这船很先进的啊,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加工渔获产品。”陈平说,船上设有检验室、速冻间、加工间、精加工间等,渔民只要有渔获,就可以送到补给船上,他们会以市场价向渔民收购。收购来的各类海产品,会根据不同的种类、大小进行分类,接着进行切片、晾晒、腌制等加工,再进行速冻、保鲜。船上的加工设备及工艺流程经国家QS认证,品牌为“船上一夜鲜”。

  据了解,以江海一号为母船的“公司+渔民”母船作业群体项目是一个全新理念,也是目前全国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渔业项目。江海一号的产业模式是集捕捞生产、收购加工、运销市场、生产指挥、安全管理、维修服务、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补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

  江海一号5月6日上午,从白马井渔港驶出后,便陆续向同行的渔船进行物资补给。而在船头尾部的船舱内,制淡水机和制冰机也开始运转。这4台制淡水机和制冰机,制淡水机24小时内可淡化海水120吨,淡化了的海水可以直接饮用。

  据介绍,江海一号综合补给船是三亚江海实业公司斥资6000多万元改造的大型渔业综合船,该船集快速冷冻、冷藏、保鲜、供水、供油、维修服务、市场运销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渔业船舶,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渔船。
三亚渔船“航母”赴南沙

http://www.sanya.gov.cn/business ... t/201305/98487.html

更新日期:2013-05-07

三亚渔船“航母”赴南沙

总吨位达9000多吨,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渔业综合船



儋州市群众敲锣打鼓欢送船队起航。袁永东 摄


随船出征赴南沙捕鱼的三位女船员格外引人注目。袁永东 摄


5月6日,渔船编队向着南沙的方向前进。袁永东 摄


儋州市的渔民阿姨赶来为出征渔民送行。袁永东 摄

   三亚渔船“航母”(琼三亚F8138),作为参加海南渔船组队赴南沙捕捞作业的母船,本报特派记者两人搭乘这艘远赴南沙捕捞作业的母船远征,有机会对这艘渔船“航母”有一个直观而又详细的了解。

  母船可配套300艘渔船作业、解决3000多人就业

  母船总吨位达9000多吨,功能吨位达4000多吨。日急冻加工300吨,日制冰50吨,日淡化水120吨,日切片烘干20吨,冷藏2000吨,保鲜200吨,干品、果菜保鲜20吨,贮冰300吨,贮油1000吨,贮水1500吨,可配套300艘各种作业渔船。母船主机1100马力2台,发电机组704KW一台,320KW4台,315KW一台,250KW二台,70KW一台,25KW一台。冷冻主要设备有200型冷冻机组三台,200-2型冷冻机组二台,250型制冰机二台,60型制淡水机组二台。若参加群体渔船作业可解决3000多渔民就业。

  海南江海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日沈说,琼三亚F8138(江海一号)加工补给母船是他们公司斥资6000多万元改造的大型渔业综合船,该船集快速冷冻、冷藏、保鲜、供水、供油、维修服务、市场运销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渔业船舶,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渔船。

  “公司+渔民”产业模式现“雏形”

  “公司+渔民”模式是否适应时代发展?陈日沈告诉记者,南沙渔场远离陆地,单船生产往返耗时耗油,鱼货质量难以保证,渔民达不到理想的经济效益,所以很多渔船难以坚持去南沙作业。1998年,他们曾提出“公司+渔民”的产业模式开发南沙渔场,为此,他们攻克不少难关,将坚定不移地开发南沙渔场进行到底,为实现“公司+渔民”的母船作业群体模式的现代渔业产业化不懈努力,志在为渔民兄弟闯出一条新路子,为海南渔业产业模式转型添砖加瓦。

  “我公司设计的‘公司+渔民’母船作业群体项目是一个全新理念,也是目前全国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大的渔业项目。”陈日沈说,他们的母船产业模式是集捕捞生产、收购加工、运销市场、生产指挥、安全管理、维修服务、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补给为一体的生产经营体系,让渔船长期持续在海上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他们规定了五个统一,即生产统一指挥、渔场统一调度、渔船统一管理、鱼货统一收购、产品统一运销,为渔船储藏、补给、销售等环节解决后顾之忧。

  江海公司设计的现代渔业产业化项目——母船作业群体开发南沙渔场,旨在带领更多渔船从近海渔场向远海渔场转移,以功能化、规模化、群体化、产业化的现代产业模式推动我省渔业产业的持续和科学发展,从而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公司+渔民”的产业模式就是让渔民捕捞生产产业化,经济运行集约化,劳动分配群体化,公益事业合作化,居住环境城市化,社会保障公共化。

  三亚政策扶持促成母船诞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三亚打造出如此大的综合性渔船呢?随后,记者采访了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段德玉,他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三亚做传统渔业的渔船逐渐退出。为此,三亚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发展休闲渔业、远洋捕捞,市财政拨出1200万元,通过补贴等方式全力打造多功能的综合性渔船,闯深海造大船。目前,三亚拥有功能吨位3000吨、4000吨等吨位的综合性渔船3艘,已能满足远洋捕捞作业、运输等。

  段德玉说,为鼓励广大渔船闯深海、造大船发展渔业经济,由市财政拨款对3艘补给船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补给船带动渔船的经济效益而定,最高每艘补给船80万元/年。普通渔船到远洋捕捞作业可获补贴,根据渔船在海上作业的时间长短确定补贴金额,补贴范围为5-10万元不等。造船补贴,第一批远洋捕捞船计划打造28艘,计划2200万元,国家渔船业主支付1/3,其余由省财政、市财政部门给予补贴,以此来促进三亚远洋捕捞,加快三亚休闲渔业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母船诞生对海南现代渔业意义深远

  母船突出的是功能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特点。要求吨位要大,故投资也大,但总体投资减少,因将其生产渔船的装载功能和续航能力吸收,所以按照相对的单体的捕捞渔船和单位产量计算,其相对投资减少1/2,且母船上集中了所有渔船上没有的海水淡化、冷冻、深加工等功能。由于作业渔船吨位减少,功率也减少,故降低了油料的损耗,单位产量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其实,按单纯渔船计算是成本高了点,若是对综合型渔船成本还不算高,陈日沈感觉比较划算。

  陈日沈告诉记者,母船的诞生对海南现代渔业发展有深远意义,通过母船作业群体模式,逐步提高了渔船捕捞生产经济效益,由此,便可调动渔民赴南沙渔场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南沙捕捞船队的常态化生产活动。

  几多风雨,几多收获。提及未来规划,陈日沈微微一笑说,母船作业群体开发南沙渔场是践行“开发南沙,渔业先行”的实际行动。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不遗余力地将开发南沙渔场进行到底。此后,江海公司将投入更多资金,建造更大吨位的母船作业群体,采用“公司+渔民”、“公司+渔船”的产业模式,带领我省群众渔船开发南沙渔场,让渔民实实在在得到好处,争取在三年内,让加盟到江海一号母船作业群体的渔民有能力建一幢小洋楼,以产业带动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实现渔民的“中国梦”。

(王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