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蒙军战刀与日本刀的两番碰撞 《看透日本:一衣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2:10


蒙军战刀与日本刀的两番碰撞
  



      在对抗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日本相比南宋和俄罗斯,留下的不是屈辱而是炫耀的战绩。世人皆以为日本军队大败蒙古远征军,是沾了“神风”(台风)的光。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日本抵抗军没有一点作为。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 程万军/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在对抗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日本相比南宋和俄罗斯,留下的不是屈辱而是炫耀的战绩。

    世人皆以为日本军队大败蒙古远征军,是沾了“神风”(台风)的光。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日本抵抗军没有一点作为。

    前面章节已经提到过,蒙古大军在平定金宋之后,对日本发动过两次征服战役。为了道明日本抵抗军的作为,本节细述一下战斗经过。

    第一次交战是在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蒙古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统帅为蒙古人忽敦。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蒙古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洗劫了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路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远征军来袭”,北条时宗主政的镰仓幕府毫不示弱,也不敢怠慢,立即调集国家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

    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蒙古兵擅长骑射,相比之下,擅长近战的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所以在开始的战斗中遭到重创,付出了巨大伤亡,但由于他们的顽强,仍成功地阻止了蒙古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蒙古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

    持续的战局对蒙古军大为不利,蒙古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蒙古军队没有备足粮草的习惯,所以所带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蒙古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蒙古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蒙古军队再不敢小觑,尤其是对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蒙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

    第一次抗蒙胜利,日本胜在战术和士气。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作战时的补给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战场地处海岛日本,缺乏狩猎场所与游击掠夺的迂回空间,加上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所到之处民兵的抵抗也极其顽强,几乎没有平民的资源供他们掠夺。日本居民高度的纪律性和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虽然征服日本的计划失败,但也给日本带来了很大损失,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军事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交钱纳贡,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也不肯轻易罢休,此时他已经完全征服了中国,世界上最富裕繁荣的南宋亡于其手,于是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

    日本人已经严密侦视蒙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当敌人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这支远征军的成分比较复杂,蒙古军、汉军、高丽军俱在其中。此次出征忽必烈势在必得,共派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大军二十万,远征军中蒙古人虽然不占多数,但自然是作战的中坚。

    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尽被毁坏焚毁。

    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修建的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主力,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平稳撤退收场。

    天算不如人算。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四夜,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大半遭到严重损坏,大多不能启航。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补给消耗殆尽,又失去了退路,指挥官和督战队逃走,士气几乎崩溃,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发动总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

    日本史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人投入的军队无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刀、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




蒙军战刀与日本刀的两番碰撞  


      在对抗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日本相比南宋和俄罗斯,留下的不是屈辱而是炫耀的战绩。世人皆以为日本军队大败蒙古远征军,是沾了“神风”(台风)的光。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日本抵抗军没有一点作为。


   《看透日本:一衣带水向何方》 程万军/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在对抗蒙古帝国的历史上,日本相比南宋和俄罗斯,留下的不是屈辱而是炫耀的战绩。

    世人皆以为日本军队大败蒙古远征军,是沾了“神风”(台风)的光。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日本抵抗军没有一点作为。

    前面章节已经提到过,蒙古大军在平定金宋之后,对日本发动过两次征服战役。为了道明日本抵抗军的作为,本节细述一下战斗经过。

    第一次交战是在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蒙古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统帅为蒙古人忽敦。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蒙古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洗劫了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路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远征军来袭”,北条时宗主政的镰仓幕府毫不示弱,也不敢怠慢,立即调集国家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

    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蒙古兵擅长骑射,相比之下,擅长近战的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所以在开始的战斗中遭到重创,付出了巨大伤亡,但由于他们的顽强,仍成功地阻止了蒙古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由武士组成的日本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蒙古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

    持续的战局对蒙古军大为不利,蒙古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蒙古军队没有备足粮草的习惯,所以所带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蒙古军无力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蒙古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此次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蒙古军队再不敢小觑,尤其是对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蒙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一碰即断。

    第一次抗蒙胜利,日本胜在战术和士气。蒙古人作战时机动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作战时的补给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战场地处海岛日本,缺乏狩猎场所与游击掠夺的迂回空间,加上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所到之处民兵的抵抗也极其顽强,几乎没有平民的资源供他们掠夺。日本居民高度的纪律性和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虽然征服日本的计划失败,但也给日本带来了很大损失,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军事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交钱纳贡,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也不肯轻易罢休,此时他已经完全征服了中国,世界上最富裕繁荣的南宋亡于其手,于是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

    日本人已经严密侦视蒙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当敌人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这支远征军的成分比较复杂,蒙古军、汉军、高丽军俱在其中。此次出征忽必烈势在必得,共派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大军二十万,远征军中蒙古人虽然不占多数,但自然是作战的中坚。

    北方出海的舰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筑物也尽被毁坏焚毁。

    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抵抗,日本军队以修建的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日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主力,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平稳撤退收场。

    天算不如人算。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四夜,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大半遭到严重损坏,大多不能启航。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补给消耗殆尽,又失去了退路,指挥官和督战队逃走,士气几乎崩溃,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发动总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

    日本史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人投入的军队无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

    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战斗力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武士的铁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刀、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


这是哪个位面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