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神舟系列后续任务里面仍然包括“太空育种”的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45:30
这是因为神舟飞船每次的任务载荷不满,有空闲的空间搭载一些无关痛痒的载荷吗?

说它无关痛痒,我是觉得既然地面上也能搞辐射育种,再把种子送到近地轨道上吃辐射好像也没更多好处吧,而把每kg物资送到太空的花费还是要花些钱的。这是因为神舟飞船每次的任务载荷不满,有空闲的空间搭载一些无关痛痒的载荷吗?

说它无关痛痒,我是觉得既然地面上也能搞辐射育种,再把种子送到近地轨道上吃辐射好像也没更多好处吧,而把每kg物资送到太空的花费还是要花些钱的。


这是最2的历史传统了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可控的时间控制。而且做了几十年太空育种,其实啥也没搞成,无非就是挂了些名头而已。

不过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慢慢都不准备搞了。

其实商业性的我也不赞成,无非就是骗人而已,某公司出钱1000万,把自己种子上去飞一遍,然后说自己的都是太空番茄,太空土豆啥的,表面是赚了1000万科研经费,但是该公司却欺骗了大多数民众。



这是最2的历史传统了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可控的时间控制。而且做了几十年太空育种,其实啥也没搞成,无非就是挂了些名头而已。

不过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慢慢都不准备搞了。

其实商业性的我也不赞成,无非就是骗人而已,某公司出钱1000万,把自己种子上去飞一遍,然后说自己的都是太空番茄,太空土豆啥的,表面是赚了1000万科研经费,但是该公司却欺骗了大多数民众。

太空有长时间失重,太空中高能粒子的峰值能量也不是地面上能弄出来的
这算啥,俺们还把牛栏山二锅头酒曲带上去呢,就是马扁银子
cirio991 发表于 2013-3-24 16:59
这是最2的历史传统了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 ...
其实打广告不就是骗人么。。。
cirio991 发表于 2013-3-24 16:59
这是最2的历史传统了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 ...
地面还能模拟长时间失重啊。。。。这是什么卫面的地面啊。。。
cirio991 发表于 2013-3-24 16:59
这是最2的历史传统了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可控的时间控制。

还能不能再说的2一点?
太空育种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全靠辐射,鬼子可就好了!直接来个福岛育种基地不就好了!!



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低重力的条件吧,再说和普通育种差别还是很大的



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低重力的条件吧,再说和普通育种差别还是很大的
有枣没枣打三竿
cxlhs9 发表于 2013-3-26 19:24
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低重力的条件吧,再说和普通育种差别还是很大的
底下这个还是正常的作物吗?
西方的确有人认为太空育种是伪科学;
个人认为是一定概率的、难以精确重复的做法,倒不是伪科学;
太空射线的峰值强度可不是地面加速器能够轻易产生。
貌似任何一本遗传书里都会说:突变是非定向的。所以,太空育种基本上算马扁。
Ecoli 发表于 2013-3-27 12:17
貌似任何一本遗传书里都会说:突变是非定向的。所以,太空育种基本上算马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再说了,按统计学规律开展的工程项目也不是没有,你要拿医学来说说事儿不?
Ecoli 发表于 2013-3-27 12:17
貌似任何一本遗传书里都会说:突变是非定向的。所以,太空育种基本上算马扁。
突变当然是非定向的,自然界的突变,要经历自然选择的筛选.

人工培育的,要经历人工选择.
貌似任何一本遗传书里都会说:突变是非定向的。所以,太空育种基本上算马扁。
突变是非定向的但人是可以选择的啊。虽然有撞大运成分
Ecoli 发表于 2013-3-27 12:17
貌似任何一本遗传书里都会说:突变是非定向的。所以,太空育种基本上算马扁。
突变是非定向的,诱发突变是要有条件的。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3-26 23:01
底下这个还是正常的作物吗?
其实上面那个才是太空育种,辐射太强,把植物杀死一大半
leekkeek 发表于 2013-3-27 14:16
突变当然是非定向的,自然界的突变,要经历自然选择的筛选.

人工培育的,要经历人工选择.
定向的突变就是转基因了
tg的所有太空项目本来就都是农业部的,搞搞太空育种是应该的嘛!
育种怎么没用呢?种地就不赚钱吗?楼主你知道我们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事是什么吗?吃饭!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2006-7-26 08:16:39 由于航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卫星、飞船和航天飞机的研制成功,空间站的建立、登月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逐步深化,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近几十年来,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人类进行空间生命活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1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它是将农作物种子或供试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送到距地球200~400 km的太空,利用空间宇宙射线的强辐射,在高真空、微重力和交变磁场等特殊环境中进行诱变处理,使供试的农作物种子和材料产生有利变异,返回地面试种后继续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从中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因此,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将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作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项崭新的育种技术。  2航天诱变的生物效应  2.1航天诱变对农作物植株形态的影响  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王俊敏等(2004)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飞船搭载水稻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开展空间诱变效应及育种应用研究,对空间诱变的多粟矮和大粒突变体所进行的形态学鉴定和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当代(SP1)生理损伤轻,植株结实正常,后代突变频率因基因类型的不同其性状出现较大的差异。在SP2中生育期、株高、叶色、分蘖数、穗长、穗粒数、粒形、千粒重等数量性状均产生较大的变异。在诱变后代中选育出“航育1号”、“航育10号”和82036等水稻新品种(系)。  据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喻树迅等(1998)对搭载的棉花品种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在生育进程、株高、株型、倒4叶宽、结铃性、铃重、衣分等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异,所产生的变异是广谱的,从中可以选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优良育种材料和新品种。  另据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李金国等(1999)研究,供试的番茄品种经空间诱变后,SP。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幼苗生长旺盛、主根增多,花期提前,株高增加,抗病性增强。供试的大麦、小麦品种经空间诱变后,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异主要表现为植株茎加粗、矮化,分蘖数增加。  2.2空间诱变对农作物生育进程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研究证明,经空间诱变的胡萝卜植株的主根分化区明显长于对照,洋葱鳞茎提早生根,唐菖蒲鳞茎提前开花,但拟南芥的生长发育却变得迟缓。  据观测,经空间诱变的种子活力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如红花的种子经空间诱变处理之后,平均发芽率和过氧化酶的活性均高于未经搭载的对照组的种子。由此结果表明,太空辐射和空间微重力对红花种子的发芽均有影响。另外研究结果,经空间诱变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焉茄种子的活力,促进苗期生长,这与提高了番茄种子活性氧防御系统有密切关系。  3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3.1 国外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国外的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起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年来,航天大国对农作物种子除了通过返回卫星和航天飞机进行搭载试验外,还在已建成的空间站进行了生物试验。如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和宇航局在“和平号”宇航站的太空温室里试种太空小麦获得成功。各航天大国通过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先后培育成功1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应用于生产,不仅为航天诱变育种奠定了理论研究的基础,还为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开发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据不完全统计,航天大国从1957-1997年的40年间,共发射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卫星120颗,搭载供试农作物种子的返回式卫星有38颗(次),其中前苏联16颗(次),美国14颗(次),中国7颗(次)。  3.2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进展  3.2.1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已取得丰硕成果  我国是世界上能够发射返回式卫星和宇宙飞船的三个国家之一,在1987-2003年的16年期间,共发射成功10颗返地卫星和5艘飞船,已完全具备了和平开发利用太空,进行空间生命研究和航天诱变育种的有利条件与明显的优势。  自1987年起,在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下,全国已有23个省、市的70多家科研单位参加了航天诱变育种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多学科研究,先后10多次利用返回式卫星、神州号飞船搭载了水稻、小麦、大麦、棉花、大豆、谷子、花生、牧草、萝卜、茄子、番茄、青椒、百合等几十种作物的的1000多个品种,其中500多个品种产生了有利性状的遗传变异,已从中选育成功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黄瓜、芹菜、番茄、大葱、西瓜、白莲等作物品种513个,占世界各国航天诱变育成新品种总数的25%,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3.33万hm2,有的品种初具产业化规模。我国育成的太空稻新品种可增产20%,小麦可增产10%~15%,育成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后,每年可为我国增产粮食30亿~40亿kg。  3.2.2利用航天诱变技术选育成功高蛋白水稻品种  湖南省娄底机电工程学校方金梁等从水稻的纯系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卫星,随卫星绕地球运行于距地面218~322 km的太空,经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和强烈的宇宙射线辐射,历时15 d的诱变,有利性状于SPz开始得到表达,到SP5遗传变异性状趋于稳定。变异品系与对照比较,经济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稻穗结实粒数增加,单株结实率提高,粒重增加,籽粒长宽比和剑叶增长,米质变优,蛋白质含量提高。生育期间则向感温性强与感光性强两极分化,经5代系谱选育定型,育成了两个不同生态型的高产、高蛋白水稻新品种。  浙江农科院太空育种研究室的科研人员,采用经过空间诱变的水稻种子,仅用了3年时问便选育成功晚稻新品种“航育l号”。该品种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精米率高,米质优,适口性好,较原品种生育期缩短15 d,株高降低14 em,亩产由原品种的400 kg提高到600 kg,增产幅度达40%,已推广种植2万hm2。专家们认为,上述各种有利性状的变异是其它诱变育种技术无法达到的。  此外,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华航1号”水稻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病不早衰,较其亲本特籼占13号增产5%一10%,已推广种植6.7万hm2。  3.2.3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育成超级再生稻  据《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第9期报道,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谢华安等(2003)将“明恢86等3个杂交稻恢复系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诱变,结果产生有利变异。他们将返回的种子在福建省的福州、上杭、南靖,云南省的永胜和海南省的三亚等三个不同生态地区种植进行穿梭育种,选育成功“Ⅱ优航l号”水稻新品种。该品种2003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种植,经专家验收,亩产达1 182kg,创造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以来育成品种单产最高记录。该品种不仅产量高,还具有再生力强、再生穗大、结实率高的特点。2003年在福建省尤溪县示范种植101亩,头季平均亩产高达815.4 kg,最高亩产达904.3 kg,再生季亩产高达521.4 kg,创造了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和全年单产三项世界记录。  3.2.4通过航天诱变育成的蔬菜新品种实现产业化  我国应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成功的首批太空蔬菜优良高产品种,目前已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已实现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其中选育成功的青椒新品种“宇椒1号”,已累计推广1.33万hm2。在黑龙江推广种植l万亩,平均亩产量45 000 kg,比普通原青椒品种增产1倍多,维生素含量提高20%以上。  4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开发应用前景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李东芳等(1997)报道,水稻航天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与特点:  (1)部分品种的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利变异增多,大多数有利突变性状稳定较快。  (2)育种周期缩短。通常采用传统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一个新品种平均需要10年左右时间,杂交后代的遗传性状要到F5甚至F6才开始稳定;而航天诱变育种后代的性状则在SP3或SP4就开始稳定,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5年左右时间。  (3)单株间会出现一些特殊有利的突变体,如利用航天诱变育种能够恢复籼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粳型育性恢复基因突变系;还能获得紫色、茶色等特色稻米突变品系,上述突变系列用其它地面诱变育种技术是难以获得的。  鉴于航天诱变育种具有上述优势与特点,它已成为现代农作物育种的一项高新技术,倍受各国的重视和开发应用研究。“十五”期间,我国在北京、甘肃、云南三省、市分别建立了航天诱变育种基地,参与研究的专家50多人,取得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成果如上所述。在“十一32期间,国家科技部计划将“航天育种工程”立项,进一步深化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因此.在未来各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航天诱变育种新技术必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发研究与利用,会育成更多高产、优质、高效、多抗与多种用途的农作物新品种,满足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来源:种子科技)
扬州种子结缘太空的幕后新闻
2006年09月12日 09:04
    昨天,在《扬州种子再乘卫星游太空》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读者纷纷致电询问,扬州种子是如何取得太空“通行证”的?本次“太空游”花费是多少?回收的种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异,对百姓的生活将产生什么影响?为此,昨日下午,记者专访了该项目的负责人——扬州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秀兰,请她讲述扬州种子与太空“结缘”的全过程。
    凭实力喜获13张免费太空“机票”
    今年6月的一天,陈秀兰接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个电话。由于扬州农科院在原子能育种工作中成绩突出,农业部的领导决定,再次邀请扬州的科研工作者参与太空诱变育种计划。具体承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航空育种中心的同志特别强调,在9月9日发射的中国第一颗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的2000余个“机位”中,拿出13个“机位”,搭载由扬州自己培育出的种子,进行空间诱变育种试验。
    消息传来,扬州农科院一片沸腾。“机会难得,过去‘太空种子’都是搭载别的卫星上天,现在有了‘专机’,我们要拿最好的上天!”陈秀兰说,当时离卫星发射日期只剩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北京方面催得也急。扬州农科院的工作人员硬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从数百份材料种子中,挑选出了6份水稻种和7份小麦种,送往北京。“以前种子要搭载卫星上天,做空间诱变育种试验,1克种子就花200元。按照我们这次送去的种子数量,最少要花20万元!这次国家很重视,承担所有费用,所以机会很难得!”
    陈秀兰告诉记者,她们挑选出的种子都是扬州的农业科研人员在近几年培育出的优质种子,“比如扬辐粳8号,它是水稻中的优质品种,口感、产量等综合品质非常好,亩产已达到 600公斤以上,我们希望通过空间诱变育种试验,进一步提高它的产量和抗病性,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这次是扬州种子第二次上太空了。扬州种子第一次与太空‘结缘’应该追溯到2004年”,陈秀兰回忆说,当时扬州市农科院选送了扬辐粳7号稻种送往太空,目的是缩短稻种的生育期,扩大栽种范围。“目前我们的专家正在对回收的种子进行地面培育和研究,以筛选和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异新品种。”
    准备再坐8—10年的“冷板凳”
    从上世纪70年代起,陈秀兰便开始了原子能育种工作,过去主要借助钴60伽马射线,使种子产生基因突变,然后筛选出表现优良的。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70年代起,扬州地面诱变工作已经进行了30多年,培育出8个水稻品种、3个小麦品种和2个大麦品种。陈秀兰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期,市农科院的专家通过地面诱变,培育出了扬辐籼2号水稻,其品种产量高、口感好、抗病毒性好,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累计推广了1500多万亩。此外,还培育出一款扬辐麦2号小麦,成为我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的小麦品种,累计推广了1000多万亩。
    现在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这些外在环境条件的变化会进一步促进基因突变,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从卫星搭载回收的品种中精选出优质的品种,植物的果实大小、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比如育成的“宇椒1号”青椒,平均一个重量达250克,其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态物、铜、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都比原来高出20%至30%。
    陈秀兰告诉记者,1987年以来,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和高空气球,先后21次将小麦、水稻、大豆等多种农作物种子送入太空育种,共涉及70多种植物的1000多个品种。经过多年的地面种植筛选?熏已育成60多个农作物优异新品系,目前我国的航天育种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烟台培育出的“航天黄瓜”,亩产达到7531公斤,最高亩产可达9454公斤,堪称高产王;福建培育的航天育种稻3个品种?熏百亩亩产达到800公斤水平?熏其中“II优航1号”是全国首个百亩亩产突破900公斤的超级稻。
    对于扬州首批太空种子的表现,陈秀兰淡淡一笑说,我们准备再坐8—10年的“冷板凳”,从诱变到筛选出表现稳定的优良新品种,需要漫长的过程。“浮躁是科学的大忌”,她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植物的种子只要送上太空就能产生突变?种出的蔬菜瓜果就能增产吗?陈秀兰说,不是说只要种子上过太空,就一定会发生突变。并且不同品种其突变率也有很大差别。经过统计,一般种子突变率是在0.05%—0.5%之间,一点变化都没有的种子有很多。在所发生的突变中,也并非全都是抗病能力增强、高产和早熟等有益变异,因为太空毕竟是一种特殊的极端环境。扬州送往太空的第一批种子中,也出现了一些减产、抗病能力减弱等不利于生产的劣性突变。“我们要在地面上对太空种子进行漫长和科学的培育筛选,保证太空育种的科学性。”
    鉴于30多年育种经验,陈秀兰对扬州太空种子充满信心,通过常规的辐射,我们在诱变的粳稻种子中发现了高产的糯稻,也培育出优质的啤酒大麦。太空种子肯定会带给我们新的惊喜,关键在我们敏锐的发现眼光,以及先进的筛选培育手段。
    扬州的“诱变产业”正在做大
    采访中,陈秀兰专门带记者参观了她的核能辐射基地。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奇妙变幻的世界:你见过荷花开出“并蒂莲”那样的效果吗?你见过兰花也可以进行色彩变幻和姿态变幻吗?你见过有着五彩缤纷的向日葵吗?……在农科院育种基地里,这些奇妙的景象让记者目不暇接。陈秀兰介绍说,这些都是核能辐射“魔幻之手”造就的。一副普通的水晶眼镜,经过辐射后,就会变成茶色眼镜,色泽自然,不褪色。农科院的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
    不仅在农业,核能辐射可以广泛地运用到食品卫生、医疗器械、水晶制品、工业设备等。陈秀兰介绍说,刚刚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新的核辐射基地。出口的宠物饲料、医疗器械等等摆满了基地的仓库。这些产品在出口前借助核能辐射消毒,安全有效、无污染。基地的经济收益相当可观。
    “我们基地最主要的目标还是繁育良种。”陈秀兰说,通过核能辐射,一旦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将会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通过遗传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品种已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些食品安全吗?记者转达了许多读者的疑问。陈秀兰表示:“这些农产品绝对安全可靠。”她告诉记者,核能育种和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外部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其自然变异的频率。经过各种专业检测,没有发现增加任何放射性,即使直接食用也没有危险。陈秀兰说,更何况,这些种子并不是直接食用,而是通过科学家的种植和研究,选出有益变异进行推广种植,然后才能走上人们的餐桌。
    太空育种的原理与应用
    科学家认为,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基因变异。由于亿万年来地球植物的形态、生理和进化始终深受地球重力的影响,一旦进入失重状态,同时受到其他物理辐射的作用,将更有可能产生在地面上难以获得的基因变异。一般认为,太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因素构成的太空环境对植物种子的生理和遗传性会具有强烈的影响,但究竟主要是哪些因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还没有定论。
    1987年8月5日我国发射的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搭载了青椒、小麦、水稻等一批种子,开始了我国太空育种的有益尝试。我国太空育种已走过了10年的历程。来自天上的种子,已在全国许多地方安家。航天水稻在广西已种植了7000多亩,浙江1.5万亩,江西数百亩;航天小麦在山东已推广上千亩,河南数百亩,其增产幅度都达到10%—20%。水稻已筛选出4种新品系SP6,每公顷可稳产7.5吨,小麦种子已培育出新品系SP4。
    太空育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育种模式,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所以如今引种、试种“太空蔬菜”和“太空粮”也在全国逐渐升温。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太空青椒、番茄、黄瓜和太空稻、太空麦等的引种、试种,北京、南京等地还建立了航天育种中心。山东、黑龙江、江苏、北京和上海等地都建有“太空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并进入了小面积推广和商品化生产阶段。据介绍,目前已有批量“太空椒”、“太空番茄”、“太空黄瓜”等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市场上登场亮相,仅上海和江苏两地在近几年里累计上市量就有10多万公斤。
大麦高产又优质 “太空大麦”新品种在沪育成
日期:2012-10-24 09:53作者:来源:东方网
下载文件:
  东方网消息:遨游过太空的种子,到底能结什么果?市农科院的大麦试验田里有答案——昨天,记者在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看到,6年前曾搭乘我国第一颗专业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飞往太空的大麦种子,已经繁育出我国首个“太空大麦”新品种——“空诱啤麦1号”。“太空身世”确实让它们与众不同:产量高、抗逆性强、酿造啤酒的品质可与进口啤麦试比高。
  航天大麦基因突变
  这是由上海科学家承担的我国首个啤酒大麦航天育种工程,即“利用航天诱变-加倍单倍体技术改良啤酒大麦”课题。2006年,三株来自上海的啤酒大麦材料有幸乘坐航天育种卫星飞向太空。与航天员飞天穿得“白白胖胖”层层设防不同,太空舱里的“大麦乘客”却一身轻松,还能通过特制“天窗”,充分享受“太空浴”。
  “空间诱变可以使搭载卫星进入太空的植物材料,发生地面难以诱发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各类新颖的性状变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剑华博士告诉记者,随“实践八号”卫星出行的大麦品种,都是来自上海的高产优质啤麦,在抗病害、耐盐碱、酿酒品质等方面表现出众。
  稳定遗传靠小孢子
  果实个头大,作物产量高,各项品质优异……拥有“太空印”的种子们,通常在第一代果实上喜获“丰收”。可到了孙辈身上,呈现两极分化:个头参差不齐,品质好坏不均。这是因为,空间诱变诱发的基因突变类型各异,变异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更为复杂,很容易在代际繁育中分离和丢失。“如果有小孢子来帮忙,太空种子的优良品质就可以保持稳定,世代遗传。”多年来,黄剑华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细胞级别上的生物育种,小孢子是研究重点。
  基于小孢子,一整套大麦空间诱变与小孢子培养复合育种新技术已经成熟:“太空走一遭”后,在培育出的植株花药中取出小孢子,然后层层加压——经历高盐、低氮、缺水、病菌毒素等各种极端环境,选拔出佼佼者。“存活的‘太空小孢子’就是携带了相应的抗性变异基因,通过染色体自然或人工加倍,优异基因变异就被‘纯合’到新生的麦种中了。”
  航天育种非转基因
  目前,“空诱啤麦1号”和“空诱啤麦2号”已经通过国家新品种鉴定,一批节肥、耐旱、抗病能力明显提高的大麦新品系也正在积极孕育中。科学家们欣喜地发现:“太空大麦”新品种具有丰产性、耐盐性,制啤品质等明显比国内现有主栽大麦品种技高一筹!
  受过宇宙射线,经历了基因工程,“太空大麦”新品种上市,会否遭遇健康之忧?有关专家指出,太空作物新品种和转基因食品完全不同,“稀奇古怪”的宇宙射线只是诱导植物自身各种基因显现甚至放大,没有将外源性基因导入作物。
  除了“太空大麦”,上海科学家正在努力地将该项新技术应用至其他农作物,培育一批口味好、品质好、安全性好的“太空蔬菜”、“太空大米”、“太空玉米”等。同时,第二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物小孢子和花药培养技术培训正在上海进行。待太空种子和小孢子“手拉手”的技术体系被国内更多育种团队熟练掌握后,丰富有趣的太空食品将有望慢慢钻进普通百姓的菜篮子。
航天种子为何难“落地”
2010-03-28 09:45
  航天育种有潜力
  一亩地产辣椒5000公斤,一根豇豆1米长,一个茄子重3斤……甘肃省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包文生如数家珍,这些都是普通种子经过航天搭载,再精心选育出来的航天蔬菜新品种。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科院与天水市政府合作的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该公司已选育出18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在25个省区市累计推广96万亩。
  “航天种子从实验田逐步向产业化迈进,航天技术正不断服务现代农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1987年以来,我国共进行了22次航天育种搭载试验。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有30多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近60多个品系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航天育种有什么优势?包文生认为,最大的优势是缩短了育种时间。传统育种一般需要6—10年,而航天育种通过太空多种特殊条件的诱变,能缩短至4—5年。另外,航天育种能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是缓解我国农作物优质种源贫乏的一个有效途径。航天种子一般具有性状稳定、抗逆性强,更高产和更耐盐等特点。比如“太空五号”小麦口感好,面筋少,产量超过传统品种10%以上;航椒1号辣椒,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183%;太空万寿菊,花期延长,能达到9个月。
  农以种为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科技的重点放在良种培育上,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体系建设。有关专家指出,这对航天育种来说是一个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大力推广航天种子,对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发展遇难题
  “一个好品种,全国只有几十万,从面上看,航天种子推广面积还不大。”有关人士认为,虽然航天育种有诸多优势,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航天农作物还没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市场竞争无序、缺少科学引导、产学研体制不畅等因素成为制约航天育种产业发展的“瓶颈”。
  “太空南瓜个儿挺大,就是不知道吃着放不放心?”在北京朝阳区甜水园京客隆超市,一位消费者说,不少人对航天瓜菜安全问题担忧。
  “航天种子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没有导入外来基因,可以放心食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连勇肯定地说。
  航天种子市场“李鬼”不断,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辉担忧地说:“现在许多人炒作航天概念,一些公司卖的‘航天’种子,说是搭载了‘神舟×号’飞船,但我们一查,发现根本没有他们的搭载记录。这种现象多了,不仅误导消费者,也影响正规品牌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航天育种的搭载、科研、技术推广等分属于不同部门,产学研体制不畅,投入不足,难形成合力,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产业规模发展。
  航天育种待助力
  “航天育种能否真正发展壮大,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产业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航天育种必须把产学研结合起来,科研成果只有实现了产业化,才能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另外,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给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环境。
  专家认为,航天育种是集航天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系统创新工程,国家应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建立起一个航天、科技、农业、农技推广等各领域联合协作的、高效的体系,进行航天育种理论、技术的研究,培育更多更好的航天品种,也让更多航天新品种规模化推广,让更多农民受益。
  日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甘肃天水市政府签署了促进航天育种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程中心工作,编制甘肃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合作研发,延伸产业链,加快航天育种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化进程,让农民享受到航天种子带来的优质、高产的实效。


E.Coli的意思是既然突变是非定向的,航天辐射所产生的突变利用地面辐射处理同样可以产生。
另外,能带上太空的种子数目有限,出现“有益”突变的概率要远小于地面辐射处理,而成本恐怕要比地面辐射处理高几个数量级。

E.Coli的意思是既然突变是非定向的,航天辐射所产生的突变利用地面辐射处理同样可以产生。
另外,能带上太空的种子数目有限,出现“有益”突变的概率要远小于地面辐射处理,而成本恐怕要比地面辐射处理高几个数量级。
cirio991 发表于 2013-3-24 16:59
这是最2的历史传统了 。。。

无论是辐射还是真空还是失重,在地面上都能进行的,而且地面能进行更精确更 ...
太空中高能射线的峰值兔子有啥装置能模拟?地球上有啥装置能模拟?宇宙射线百科贴过来的:

一些程序或来自遥远的可见宇宙,由一些还未知的物理机制产生的。宇宙线的能量可以超过10E20 eV,远超过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可以达到的10E12至10E13 eV,使许多人对有更大能量的宇宙线感兴趣而投入研究。

最NB的LHC的能标在多少自己百度看看?
兔子准备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种萝卜,在月球上种萝卜
远走不高飞 发表于 2013-3-27 20:35
太空中高能射线的峰值兔子有啥装置能模拟?地球上有啥装置能模拟?宇宙射线百科贴过来的:

一些程序或 ...

其实呢,目前还没有证据 证明或者否定 需要用到如此高能的宇宙线来诱变,
按理说破坏DNA中的化学键远远用不着GeV甚至TeV的能量,高能宇宙线对种子的人工诱变有什么额外的好处不得而知。
反方观点


太空育种 太空捞针?中国对太空育种的热衷,缺失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判断,同时也被一些宣传噱头所利用2011年11月1日,搭载着科研用植物种子的神舟八号飞船升入太空,这些“命运未卜”的种子随着神舟八号一起,于11月17日返回地球。经过短暂而昂贵的太空旅行,在这些种子“身上”寻找未来有可能使人类受益的基因突变,将成为中国农业科学家的重要工作。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为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宇宙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环境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基因突变,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基因诱变技术。自上世纪中叶,太空育种技术的产生、发展,与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密不可分。不过,在航天技术迅速发展的21世纪,太空育种却并没有在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中“形成气候”。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论是诱变原理,还是种子产生基因突变的概率,太空育种与传统的地面辐射育种没有太大差别。”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说。而中国对太空育种技术的推崇却方兴未艾,因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等提出疑问,既然两者没有差别,中国为什么要花大量经费去把种子送入太空?“撞大运”的基因突变在太空环境中,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可能会诱发种子产生基因变异,获得新的基因特性。这一辐射诱变的机理是:强烈的太空射线将种子的DNA打断,打断的DNA会被重新接上,其中接不好的就发生了基因变异。1987年8月5日,中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一批农作物种子、菌种和昆虫等地球生物被送向了遥远的天际,开启了中国农作物种子的首次太空之旅。现已退休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存德,就是当年第一个提出可以把种子作为卫星配重进行太空搭载的人。据她回忆,在与航天部门的多次协商之后,一个自成密封体系、经过反复严密包裹的石刁柏干种子随卫星搭载上了太空。七天后,卫星载着石刁柏种子返回地面。但由于干种子水分含量少,对环境的忍耐力高,这些经历了“太空旅游”的珍贵种子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也意味着中国第一次的太空植物飞行试验无功而返。1987年之后,中国又连续发射了五颗返回式卫星,均搭载了育种材料。刘存德搭载的几十种植物种子回来种植之后,结果只有一种产量提高,就是芦笋,因为分枝增多,约增加了20%-30%的出笋率。不过增产的原因并非种子的遗传变异,而是所谓“营养生长”,即营养器官(芦笋的茎)发生了变化,到第二代时,变化就没有了。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国家蔬菜改良中心研究员王晓武解释说,因为种子不是单一的受精卵,而是一个微型的植物胚胎,某个变异如果发生在将来发育成茎的那个细胞上,那么第一代植株的茎的生长就会起变化。但是,由于将来发育成种子的那个胚胎细胞有可能并不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代植株的变异因此也无法遗传下去。不过,这些现实问题并没有影响中国对太空育种的研究热情。1996年,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院士,联合七位著名专家学者给中央写信,建议把航天育种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发射一颗农业卫星,为中国农业发展服务。正是这一年,农业部正式将“作物空间诱变育种”列为“九五”部级重点课题。2002年,科技部也将农作物太空育种课题正式列入国家“十五”“863”计划。而种子从作为零星搭载的“乘客”,在2006年甚至有了自己的“专机”。一颗专门的太空育种卫星——“实践八号”在当年9月9日发射成功,搭载了208公斤的生物材料,包括133种植物和微生物、模式动物等,以及一系列的试验装备。这也是中国第一颗、迄今世界上唯一专门用于太空育种的卫星。江西省农科院有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太空诱变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的几率仅为3%-10%,并且是随机的,“有益突变”的概率只有1%-3%。刘录祥则认为,卫星搭载过的种子只有百分之几甚或千分之几可能发生变异。这就意味着,即便按照3%的高概率计算,在100个种子里,仅有1个-3个种子会在第一代的地面种植时,表现出良好的性状。而一个太空育种的作物要想成为稳定的优良品种,至少要在第四代还保持同样的稳定性状。另外,经过太空辐射的种子的变异,“也完全是随机的,就是说,有的会变好,有的会变坏。”刘录祥说,目前科研工作者并不能控制变异发生的过程,更无法预知其变异产生的效果。即使水稻这种基因组不大的农作物,其碱基也高达4300万个,包含3万-6万个基因,要想从太空诱变的“小概率事件”中,寻找到给人惊喜的“超级品种”,可能性微乎其微。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张建华曾撰文《我对太空育种的质疑》指出,按照辐射会破坏DNA的原理,应该先看到大量“变坏”的变异才对,变好的变异应是极少的。昂贵的太空育种从国际研究界的实例看,太空育种也乏善可陈。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前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就已开始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并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突变发生的概率极低。而当时试验的目的是探测空间环境的安全性,为载人航天进行前期准备。美国宇航局(NASA)还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把数万粒番茄种子送到空间站里放了六年,回来后分给小学生进行对照试验,结果一无所获。从此之后,美国的太空科学实验大都集中在植物太空生长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将来在太空站种粮食做准备。利用太空诱变种子的实验则完全停止了。目前,俄罗斯亦是利用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植物试验研究,其目的也在于预先知道植物如何在宇宙生长,在执行长距离的空间项目时,宇航员将可以自己种植食物。在与熟悉的外国同行打交道时,刘录祥经常会问,“你的诱变试验结果怎么样?”他得到的回答通常是“不怎么样”。俄罗斯专家格林娜曾告诉他,俄罗斯多次搭载后的种子,现在还有很多只是在仓库里存着。美国犹他州大学作物生理学家布鲁斯·巴戈比(Bruce Bugbee),致力于为NASA研究未来空间农业的可行性问题,在参观了刘录祥的实验室之后,他认为,在地球上很难复制一些来自宇宙的辐射。美国与俄罗斯相似的实验都未能产生出变异的种子,而且,必须非常精准地控制实验才有可能成功。路易斯安那州大学育种专家柯恩(Marc Cohn)表示,太空试验对种子发展研究提供的特性只是看种子在完全无重力下的反应。国际粮农组织目前倡导的是地面核辐射育种技术,即利用各种射线(如X射线、中子等)照射农作物的种子、植株或某些器官和组织,促使它们产生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需要的可遗传优良变异,培育成新的优良品种。目前国际上已经通过这项技术培育出3000多个品种,美国有200多个品种,俄罗斯更多。该领域的国外专家在与刘录祥交流时常告诉他,太空育种随机性太大,效率太低,且机会有限。但刘录祥仍为自己的实验辩护称,化合辐射和微重力的结合作用,可能会比单受辐射影响产生更多的突变。他乐观地预测这项努力可能会带来新的商业化高产番茄、青椒作物。同时,他表示,传统育种培育出一个新品种至少要经过八代的培育才能稳定下来,太空育种可以把过程缩短一半,需要四代以上。不过,刘录祥亦承认,太空育种的优势目前也“仅此而已”。但是,这项优势“仅此而已”的项目却花费不菲。“十一五”期间,“863”计划中航天技术经费为2400多万元,太空育种斩获其中900多万元支持;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启动“航天工程专项”,太空育种从中再获近800万元经费。从中可见,太空育种已成为中国航天工程中一个重要项目。由于经费导向,继中国农业科学院,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陆续成立了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目前,全国已有220多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也从不同渠道获得了使自家种子搭载升空的机会。而每克种子搭载进入太空,每次也需要500元-1000元。据刘录祥透露,“十二五”期间,太空育种将会得到更大的支持,一个与其相关的“863”计划即将启动。太空育种的概念,以及国家计划的导向,也间接催生出了一个号称“太空产品”的市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研究员刘敏说,“卫星搭载的(太空育种)商业色彩很浓,任何单位只要肯出钱都可以搭载,那些搭载的单位就拿这个做广告,卖太空产品,事实上很多单位都没有进行后续研究的实力,炒作的成分居多。”刘录祥就时常收到各种各样的传真和电话,声称可以帮助他将种子送上待发射的卫星或飞船。“目前,中国的航天搭载市场很无序,甚至还有打着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太空搭载旗号造假的公司。”刘录祥说。空间种子基因突变的概率极小,且育种也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以刘录祥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为例,其已经做试验近20年,培育的新品种也只有十几种,通过国家级验收的只有几种。“可现在有人到处宣传说几年就搞出了多少新品种,很多是骗人的。”刘录祥说。作者为科学媒体记者蔡婷贻、唐凤对此文亦有贡献
很多网友对于辐射育种存在误区。
首先,无论飞船还是空间站的轨道都处于Van Allen带以内,辐射强度距离各位所谓的宇宙射线峰值相距甚远;
其次,辐射育种并不是强度越高越好,要能诱发突变但又不能致死,这种强度在地面完全可以实现。
很多人都反基因,但是对太空育种却不在乎。。。

所谓的太空育种,就是期望种子在太空的各种环境下发生基因突变。

而所谓的基因突变,并不一定是良性的,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这跟在核辐射下物种基因变化没有什么二样。
cmj9808 发表于 2013-3-27 23:05
很多网友对于辐射育种存在误区。
首先,无论飞船还是空间站的轨道都处于Van Allen带以内,辐射强度距离各位 ...
高原地区的宇宙射线峰值就已经远高于地面的粒子加速器了。
这个话题扯了很多年了,反正目前还没啥靠谱的。
不如直接搞转基因得了。反正都一样。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3-3-28 08:46
这个话题扯了很多年了,反正目前还没啥靠谱的。
不如直接搞转基因得了。反正都一样。
核能育种和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外部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与自然变异没有任何区别,只是人为地加快了其自然变异的频率。
据说,我们吃的大个头青椒和红椒(甜的那种)是太空育种的产物
航天就是在干这种事情
cirio991 发表于 2013-3-28 00:15
很多人都反基因,但是对太空育种却不在乎。。。

所谓的太空育种,就是期望种子在太空的各种环境下发生基 ...
转基因,太空育种,杂交,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中间掺杂太多利益,导致命运迥异
xtal 发表于 2013-3-28 10:13
核能育种和航天育种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外部环境条件加速生物体的变异,没有导入任何其他新基因,从本质上 ...

基因变异了还是旧基因?
Howard 发表于 2013-3-28 11:23
基因变异了还是旧基因?
基因改变不等于是转基因
你的基因肯定和你爸妈不一样。
你总不是转基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