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從新型噴气式反潜机服役, 看中`日兩国反潜全方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1:31:17
近日從外国媒體得知, 日本自行研製P-1新型反潜巡逻机研發完成, 目前正进入高速量產及部署階段, 而另一鄰国中国大陸兩年前曝光的"高新六号"新式反潜机, 去年12月則透露已首飞消息, 型号名稱也更改為"空潜-200" 作為中国大陸第一種自行研製渦槳式反潜巡逻机, 同日本部署的新型反潜机時期如此接近, 相信可以借此比較兩国由空中到水下反潜力量分別

從十九世紀潜艇出現在海軍作戰系統之中, 反潜與反-反潜從來是與潜艇技術同步地發展, 水下武器隱匿能力越強, 反潜困難性便越大, 因此一個具有完整反潜作戰能力国家, 絕对不會只有單一種反潜手段, 所以從空中`海面`水下甚至太空, 对建立完善系統都有着関鍵作用 ,在分析綜合反潜作戰模式前, 首先要理解潜艇在作戰過程中角色, 依其種類可分為下面7種操作模式

保衛護航作戰:亦即直接對艦隊提供護航支援,防止敵潛艇突襲。
反潛支援作戰:即在航道上潛艇威脅區域所實施的支援作戰。
港灣防禦作戰:防止敵潛艇偷襲港灣的作戰。
反潛佈雷作戰:在敵港灣、基地及海上主要航道佈放水雷,阻止敵潛艇進出。
反潛巡邏作戰:對敵潛艇可能出沒之特定區域,或在海上一特定防線,實施有系統且連續不斷的搜索,迫使敵潛艇無法自由活動或穿越防線。
反潛獵殺作戰:在敵潛艇可能出沒之海域實施主動搜索,並於發現後殲滅之。
反潛打擊作戰:直接對敵潛艇基地進行攻勢作戰。



水面- 戰艦反潜
初期除潜艇对潜艇作戰以外,進行反潛作戰普遍是以水面艦來執行,驅逐艦由原先驅逐魚雷艇的任務轉變為對付潛艇之後,目前已成為最主要的水面反潛載具。其他類似的艦艇還包括各種巡防艦,護衛艦,獵潛艦,或者是巡邏艇。



水底- 監聽陣列
(Hydrophone)是一種最簡單的音響偵測器,它能接收來自所有方向的聲音,但無法分辨各聲音的來源,也無法量度聲源的距離。如果將數個水中聽音器排成線狀、筒狀或其他規則之陣列,即可根據不同位置水中聽音器在接收同一聲音時所產生時差以判斷音源的方向。
音鼓是一種最簡單的主動式音響偵測器,也是一種能量轉換器(Transducer),可將電能轉換為聲波,也可將聲波轉換為電能。如果以電能激發,它就會釋放音響能量(即聲波),隨後即關閉,扮演水中聽音器的角色。假使釋放出來的聲波碰到障礙物(例如潛艇),就會被反射回來而為此音鼓接收到。雖然,音鼓並不能指示障礙物所在的方向,但是根據聲波發射與接收的時間差距,可以計算出與障礙物之距離。如果將數個音鼓以某種陣列組合,由不同位置的音鼓在接收到聲音的時差,就可判斷障礙物方向。



水面- 聲納佈置艦
聲納(Sonar)係由多種音響偵測器陣列組合而成。因為聲音在水中傳導速率較電磁波於空氣中要慢,因此一套完整的聲納系統必須具備佈滿 360 度的音棒,音響能量由一全向性電能聲波能量轉換器發出,所有水中聽音器同時接收迴音,由於每一水中聽音器均有其獨立電路,故回聲返抵時間及其特性皆可各別接收,再傳送至中央計算機中加以處理。聲納的方向敏感度可以藉增加音棒與音棒中音鼓的數目而提升,各音鼓之間距與佈置依聲納的操作頻率而定。低頻聲納可做較長距離搜索,但識別能力較差,且音鼓體積也較大。反之,高頻者識別能力強,音鼓體積小,但偵測距離較短。如果增加能量轉換器功率,可增加偵測之距離,但會引發空蝕效應使聲音無法在水中傳遞。
拖曳聲納(Towed Sonar)
大多數潛艇與反潛水面艦都在船體上裝有聲納,但會有水流通過船體所產生的噪音掩蓋所欲偵測聲響的情況,在艦艇高速時尤其顯著,其次艦艇本身機械運轉所產生的噪音也影響其偵測靈敏度。為避免這些缺點,有些艦艇就以拖曳聲納(Towed Sonar)取代。拖曳聲納的拖曳距離可以離艦艇相當遠,以大幅減低艦艇內噪音所造成的影響,而其操作也不致受到艦艇劇烈運動的影響。




空中- 飞机反潜
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飛機逐步加入反潛的任務,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反潛設備的小型化及大範圍遠距離反潛優勢讓反潛巡逻機成為新一門專用的軍用航空器,即使機體可能來自於其他機種,也比過去的改良機種具備更高的效率和作戰能力。 而反潛機的載具又以飛行方式及用途區分為定翼機及旋翼機,定翼機航程大監控範圍廣,適合固定基地佈署。 一戰時各國使用水上飛機及飛艇使用望眼鏡目視方式偵查效率不高,直到二戰之後聲納浮標、雷達、探照燈的使用、才將反潛的效率提高。 旋翼機應用於反潛是1950年代左右,旋翼機方便佈署於船艦上,可對固定區域或不適合定翼機區域執行快速反潛任務。並可執行運輸人員物資等多種任務
聲納浮標(Sonobuoy)
係由反潛巡邏機或直升機投於特定區域以進行搜索的飄浮音響偵測器。施放時,一具降落傘會張開以減緩落下速度,當浮標進入水中,降落傘會自動脫離,同時釋放一個裝設無線電天線的浮袋,並將一被動偵測用水中聽音器,或一主動偵測用音鼓,或是上述二者之一所組成的陣列釋放於一預先設定的深度。偵測器在經過一段時間(依海水鹽度及海象而定,一般約 1 至 3 分鐘)後,海水電池即發生作用,偵測器開始蒐集一切音響資料並向上送至浮標本體,再經由無線電傳輸至巡邏中的反潛巡邏機、直升機、艦艇,甚至岸上基地。
可變深度聲納(Variable Depth Sonar, VDS)
某些拖曳聲納的沈放深度可以改變,使聲納不再侷限於較淺的區域,可以深入較深區域進行偵測,以搜尋一般水面船艦聲納所無法偵測的區域,此種聲納即為可變深度聲納。
吊放聲納(Dipping Sonar)
這是一種由艦載直升機拖吊的聲納,可迅速更換位置以進行搜索,對付快速運動的潛艇及擔任長時間搜索任務。沈浸聲納延伸了艦艇偵測距離,且不會受到艦艇噪音影響。
雷達(Teltec)
反潛巡邏機及水面艦上有些配備適合偵測露出水面的潛望鏡、呼吸管及天線等之雷達系統。此種雷達經特殊設計,使其在惡劣風浪狀況下亦能軌行偵測任務。
電子支援措施(lectronic Support)
有時潛艇必須以雷達或其他電子裝備進行搜索、偵測或通訊等,此時如果配有電子支援措施的反潛巡邏機或水面艦正好在此一區域,則潛艇所發射的雷達波就可能會被截收而暴露行跡。
磁異偵測器(Magnetic Anomaly Detector)
大多數潛艇皆以鋼製成,且其體積龐大,所以它們的存在有局部扭曲地球磁場傾向。此種現象可由攜帶磁異偵測器的反潛巡邏機或直升機探知。而偵測的先決條件,是要潛艇接近水面,且飛機飛得相當低。此種輔助的偵測方式,可以幫助聲納操作員確認聲納音波所接觸到的是一艘潛艇,或是一條大鯨魚。
紅外線偵測器(Infrared photodetectors)
核能動力潛艇的反應器係以海水循環冷卻,循環後排放出來的廢水溫度略高於周圍海水,且廢水溫度可保持一段時間不會消散(甚至達到數小時之久),因此可利用反潛巡邏機上的紅外線偵測器在大海中尋找潛艇蹤跡。
武器(Weapon)
一般旋翼直升机會携帶若干枚魚雷,定翼反潜机因為具有龐大載重量,所以武器種類更多,包括魚雷,反潜火箭,深水炸彈,机翼可以搭載反艦導彈和对地攻擊導彈。




目前日本在海軍編隊中除了各式護衛艦和反潜艦外` 聲吶佈置船∕ 海洋深測船` 旋翼直升机和定翼巡逻机外,天基系統亦有日漸成熟趨勢,今年剛部署完善間諜衛星,已有能力監視中国潜艇在基地的一舉一動,因為中国大陸海岸線到沖繩海槽間的東海海域很淺,大部分水域只有180到360英尺(約55米到110米)深度,對于中國潜艇隱蔽活動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此外,衛星對潛艇的偵測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衛星上的雷射、紅外探測器和合成孔徑雷達都具備探測潜艇的能力,利用這些先進的探測器,衛星可以感知潜艇在水面下造成的“波動”,x波段通衛星可以與海底感測器、固定在海床或漂浮在公海面上的探測器,以及其他潜艇、船隻和飛機組成完整的通訊網路,可以從水下、海面、空中和太空4個層面,對潛艇發動“立體搜索”。

中国海軍在反潜領域還有很多功課要做,發展“天基反潜”顯然太過遙遠。與日本不同,中國空基反潜部隊規模極有限,水面反潜則缺乏相關聲吶佈置艦,數年前下水多艘雙體式深測船拉近了與日本同類設備差距,但日本這類特殊用途雙體船已服役二十年,近年下水"湘南号"則是更先进海洋探測船;定翼机目前與P-3C“獵戶座”渦槳式反潜机同級的"高新六号"尚處于研發階段、另外在P-1這類噴气式反潛机更是空白,海軍航空兵直-9反潜機同樣也存在缺陷,目前成熟的空中反潜力量只有從俄罗斯引进卡-27"蝸牛"反潜直升机。

從現實情況看,日中兩国反潜體系除了歷史`技術`發展過程不同等原因,地理條件限制对中国來說亦是困局,作為黃海` 東海` 南海環抱的大陸型国家,沒有任何太平洋領土或軍事基地,跟以太平洋為鄰海洋型国家-日本,在对待海上裝備建設上有差距是正常,所以寄望能夠趕上鄰国在反潜體系上完整性和規模,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時間內都需要付出更多資源和努力。近日從外国媒體得知, 日本自行研製P-1新型反潜巡逻机研發完成, 目前正进入高速量產及部署階段, 而另一鄰国中国大陸兩年前曝光的"高新六号"新式反潜机, 去年12月則透露已首飞消息, 型号名稱也更改為"空潜-200" 作為中国大陸第一種自行研製渦槳式反潜巡逻机, 同日本部署的新型反潜机時期如此接近, 相信可以借此比較兩国由空中到水下反潜力量分別

從十九世紀潜艇出現在海軍作戰系統之中, 反潜與反-反潜從來是與潜艇技術同步地發展, 水下武器隱匿能力越強, 反潜困難性便越大, 因此一個具有完整反潜作戰能力国家, 絕对不會只有單一種反潜手段, 所以從空中`海面`水下甚至太空, 对建立完善系統都有着関鍵作用 ,在分析綜合反潜作戰模式前, 首先要理解潜艇在作戰過程中角色, 依其種類可分為下面7種操作模式

保衛護航作戰:亦即直接對艦隊提供護航支援,防止敵潛艇突襲。
反潛支援作戰:即在航道上潛艇威脅區域所實施的支援作戰。
港灣防禦作戰:防止敵潛艇偷襲港灣的作戰。
反潛佈雷作戰:在敵港灣、基地及海上主要航道佈放水雷,阻止敵潛艇進出。
反潛巡邏作戰:對敵潛艇可能出沒之特定區域,或在海上一特定防線,實施有系統且連續不斷的搜索,迫使敵潛艇無法自由活動或穿越防線。
反潛獵殺作戰:在敵潛艇可能出沒之海域實施主動搜索,並於發現後殲滅之。
反潛打擊作戰:直接對敵潛艇基地進行攻勢作戰。



水面- 戰艦反潜
初期除潜艇对潜艇作戰以外,進行反潛作戰普遍是以水面艦來執行,驅逐艦由原先驅逐魚雷艇的任務轉變為對付潛艇之後,目前已成為最主要的水面反潛載具。其他類似的艦艇還包括各種巡防艦,護衛艦,獵潛艦,或者是巡邏艇。



水底- 監聽陣列
(Hydrophone)是一種最簡單的音響偵測器,它能接收來自所有方向的聲音,但無法分辨各聲音的來源,也無法量度聲源的距離。如果將數個水中聽音器排成線狀、筒狀或其他規則之陣列,即可根據不同位置水中聽音器在接收同一聲音時所產生時差以判斷音源的方向。
音鼓是一種最簡單的主動式音響偵測器,也是一種能量轉換器(Transducer),可將電能轉換為聲波,也可將聲波轉換為電能。如果以電能激發,它就會釋放音響能量(即聲波),隨後即關閉,扮演水中聽音器的角色。假使釋放出來的聲波碰到障礙物(例如潛艇),就會被反射回來而為此音鼓接收到。雖然,音鼓並不能指示障礙物所在的方向,但是根據聲波發射與接收的時間差距,可以計算出與障礙物之距離。如果將數個音鼓以某種陣列組合,由不同位置的音鼓在接收到聲音的時差,就可判斷障礙物方向。



水面- 聲納佈置艦
聲納(Sonar)係由多種音響偵測器陣列組合而成。因為聲音在水中傳導速率較電磁波於空氣中要慢,因此一套完整的聲納系統必須具備佈滿 360 度的音棒,音響能量由一全向性電能聲波能量轉換器發出,所有水中聽音器同時接收迴音,由於每一水中聽音器均有其獨立電路,故回聲返抵時間及其特性皆可各別接收,再傳送至中央計算機中加以處理。聲納的方向敏感度可以藉增加音棒與音棒中音鼓的數目而提升,各音鼓之間距與佈置依聲納的操作頻率而定。低頻聲納可做較長距離搜索,但識別能力較差,且音鼓體積也較大。反之,高頻者識別能力強,音鼓體積小,但偵測距離較短。如果增加能量轉換器功率,可增加偵測之距離,但會引發空蝕效應使聲音無法在水中傳遞。
拖曳聲納(Towed Sonar)
大多數潛艇與反潛水面艦都在船體上裝有聲納,但會有水流通過船體所產生的噪音掩蓋所欲偵測聲響的情況,在艦艇高速時尤其顯著,其次艦艇本身機械運轉所產生的噪音也影響其偵測靈敏度。為避免這些缺點,有些艦艇就以拖曳聲納(Towed Sonar)取代。拖曳聲納的拖曳距離可以離艦艇相當遠,以大幅減低艦艇內噪音所造成的影響,而其操作也不致受到艦艇劇烈運動的影響。




空中- 飞机反潜
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飛機逐步加入反潛的任務,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反潛設備的小型化及大範圍遠距離反潛優勢讓反潛巡逻機成為新一門專用的軍用航空器,即使機體可能來自於其他機種,也比過去的改良機種具備更高的效率和作戰能力。 而反潛機的載具又以飛行方式及用途區分為定翼機及旋翼機,定翼機航程大監控範圍廣,適合固定基地佈署。 一戰時各國使用水上飛機及飛艇使用望眼鏡目視方式偵查效率不高,直到二戰之後聲納浮標、雷達、探照燈的使用、才將反潛的效率提高。 旋翼機應用於反潛是1950年代左右,旋翼機方便佈署於船艦上,可對固定區域或不適合定翼機區域執行快速反潛任務。並可執行運輸人員物資等多種任務
聲納浮標(Sonobuoy)
係由反潛巡邏機或直升機投於特定區域以進行搜索的飄浮音響偵測器。施放時,一具降落傘會張開以減緩落下速度,當浮標進入水中,降落傘會自動脫離,同時釋放一個裝設無線電天線的浮袋,並將一被動偵測用水中聽音器,或一主動偵測用音鼓,或是上述二者之一所組成的陣列釋放於一預先設定的深度。偵測器在經過一段時間(依海水鹽度及海象而定,一般約 1 至 3 分鐘)後,海水電池即發生作用,偵測器開始蒐集一切音響資料並向上送至浮標本體,再經由無線電傳輸至巡邏中的反潛巡邏機、直升機、艦艇,甚至岸上基地。
可變深度聲納(Variable Depth Sonar, VDS)
某些拖曳聲納的沈放深度可以改變,使聲納不再侷限於較淺的區域,可以深入較深區域進行偵測,以搜尋一般水面船艦聲納所無法偵測的區域,此種聲納即為可變深度聲納。
吊放聲納(Dipping Sonar)
這是一種由艦載直升機拖吊的聲納,可迅速更換位置以進行搜索,對付快速運動的潛艇及擔任長時間搜索任務。沈浸聲納延伸了艦艇偵測距離,且不會受到艦艇噪音影響。
雷達(Teltec)
反潛巡邏機及水面艦上有些配備適合偵測露出水面的潛望鏡、呼吸管及天線等之雷達系統。此種雷達經特殊設計,使其在惡劣風浪狀況下亦能軌行偵測任務。
電子支援措施(lectronic Support)
有時潛艇必須以雷達或其他電子裝備進行搜索、偵測或通訊等,此時如果配有電子支援措施的反潛巡邏機或水面艦正好在此一區域,則潛艇所發射的雷達波就可能會被截收而暴露行跡。
磁異偵測器(Magnetic Anomaly Detector)
大多數潛艇皆以鋼製成,且其體積龐大,所以它們的存在有局部扭曲地球磁場傾向。此種現象可由攜帶磁異偵測器的反潛巡邏機或直升機探知。而偵測的先決條件,是要潛艇接近水面,且飛機飛得相當低。此種輔助的偵測方式,可以幫助聲納操作員確認聲納音波所接觸到的是一艘潛艇,或是一條大鯨魚。
紅外線偵測器(Infrared photodetectors)
核能動力潛艇的反應器係以海水循環冷卻,循環後排放出來的廢水溫度略高於周圍海水,且廢水溫度可保持一段時間不會消散(甚至達到數小時之久),因此可利用反潛巡邏機上的紅外線偵測器在大海中尋找潛艇蹤跡。
武器(Weapon)
一般旋翼直升机會携帶若干枚魚雷,定翼反潜机因為具有龐大載重量,所以武器種類更多,包括魚雷,反潜火箭,深水炸彈,机翼可以搭載反艦導彈和对地攻擊導彈。




目前日本在海軍編隊中除了各式護衛艦和反潜艦外` 聲吶佈置船∕ 海洋深測船` 旋翼直升机和定翼巡逻机外,天基系統亦有日漸成熟趨勢,今年剛部署完善間諜衛星,已有能力監視中国潜艇在基地的一舉一動,因為中国大陸海岸線到沖繩海槽間的東海海域很淺,大部分水域只有180到360英尺(約55米到110米)深度,對于中國潜艇隱蔽活動具有很大的挑戰性。此外,衛星對潛艇的偵測能力也在不斷提高,衛星上的雷射、紅外探測器和合成孔徑雷達都具備探測潜艇的能力,利用這些先進的探測器,衛星可以感知潜艇在水面下造成的“波動”,x波段通衛星可以與海底感測器、固定在海床或漂浮在公海面上的探測器,以及其他潜艇、船隻和飛機組成完整的通訊網路,可以從水下、海面、空中和太空4個層面,對潛艇發動“立體搜索”。

中国海軍在反潜領域還有很多功課要做,發展“天基反潜”顯然太過遙遠。與日本不同,中國空基反潜部隊規模極有限,水面反潜則缺乏相關聲吶佈置艦,數年前下水多艘雙體式深測船拉近了與日本同類設備差距,但日本這類特殊用途雙體船已服役二十年,近年下水"湘南号"則是更先进海洋探測船;定翼机目前與P-3C“獵戶座”渦槳式反潜机同級的"高新六号"尚處于研發階段、另外在P-1這類噴气式反潛机更是空白,海軍航空兵直-9反潜機同樣也存在缺陷,目前成熟的空中反潜力量只有從俄罗斯引进卡-27"蝸牛"反潜直升机。

從現實情況看,日中兩国反潜體系除了歷史`技術`發展過程不同等原因,地理條件限制对中国來說亦是困局,作為黃海` 東海` 南海環抱的大陸型国家,沒有任何太平洋領土或軍事基地,跟以太平洋為鄰海洋型国家-日本,在对待海上裝備建設上有差距是正常,所以寄望能夠趕上鄰国在反潜體系上完整性和規模,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時間內都需要付出更多資源和努力。
楼主这回很认真
教主的帖子?
这种帖子转去修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