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一下,鸭式布局飞机如何上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9:36

现在传言说611在搞舰载四代机,按照611传统可能是鸭式布局,而目前传言也说舰载机不是J-20,而是新设计或者是J-20大改,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即阵风后的第二款舰载鸭式布局飞机,这就

为大家提供了鸭式布局如何上舰提供了想象空间。

对于舰载机而言,上舰要解决以下问题:

1、起降速度如何解决?
2、如何实现多用途化及如何折叠来减少停放面积?
3、如何满足长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

下面一个一个谈:

1、起降速度

阵风是通过增大着舰迎角来解决的,这样鸭翼涡和机翼涡耦合,加上机翼迎角大升力效果明显。不过迎角增大意味着擦地角大,擦地角大意味着起落架要么高,要么起落架后部机身短,所以

阵风的机身长度是比较短的。

目前的J-20起落架后部机身长度长,擦地角较小,如果基于J-20改且通过迎角来增大着舰迎角,那么就得考虑缩短起落架后部长度。

降低着舰迎速度还有一个做法是增加襟翼面积,譬如像F-18、F-35C、SU-33等都是选择比较大的襟翼,但较大的襟翼会带来较大的低头力矩,对于鸭式飞机来说鸭翼面积通常比常规布局的尾翼小,鸭翼提供的升力在配平大襟翼的低头力矩时会有一定难度。当然通过提高静不稳定度可以减小鸭翼的负载,但静不稳定度高的话低头比较困难,所以静不稳定度也不能太大,另外在静不稳定度的实现上应该适当增大鸭翼面积,这样较大鸭翼面积是有利于静不稳定度增大,通过鸭翼卸载实现低头力矩也有益处,不过鸭翼也不能太大,太大操作不利,另外太大在机翼折叠时是否折叠鸭翼也会是个问题。那么是不是就一定不能将襟翼增加的较大,这个倒未必,如果襟翼不那么靠后,襟翼放下后的升力提供的低头力矩就比较小,这样就可以减少鸭翼负担,从而有利于配平,这样做也必须考虑鸭式布局飞机实际上都是后缘襟副翼和鸭翼配合实现俯仰操纵。

简单小结一下,鸭式布局飞机降低起降速度需要在起降迎角、襟翼面积、鸭翼面积、飞行控制等多方面进行权衡。

2、实现多用途和机翼折叠
   舰载机多用途化是趋势,而多用途免不了要外挂,这些外挂包括挂载体积更大的攻击弹药、副油箱、同型加油吊舱等设备,所以外挂能力对于多用途舰载机还是很重要的。对于外挂来说,一般是在机翼下沿翼展方向横向外挂,或者是在机身下部沿着弦向方向串列外挂,其中如果挂载大型攻击弹药,通常都需要采用沿着翼展方向外挂,由于隐形战机要内置弹舱,而内置弹舱通常设置在机身腹部,这就使得机身下外挂难以实现,那么就需要考虑机翼下外挂的实现了,最好是有足够的宽度,这样方便外挂更多东西,但舰载机为了减少甲板面积占用,通常机翼都进行折叠,不过在折叠段挂载武器操作比较复杂,需要将机翼展开后才能挂 折叠部分弹药,这在SU-33上的表现非常明显,其机翼折叠段有3个挂架,共计6个挂架需要展开机翼挂载,这对甲板运作效率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阵风战斗机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机机翼不折叠,这方便了机翼设计,挂载时也不需要展开机翼,操作上的确便利,当然相对而言其占用空间还是比较大。

所以,多用途外挂实现与折叠机翼设计有关,也影响着甲板运作效率。

3、如何满足长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

   长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对舰载机意义重大,因为舰载机希望续航时间长来警戒保护航母,降落时需要考虑排队和着舰未挂上拦阻索的复飞问题。解决续航时间的问题基本上是从几个方面着手,即有利于巡航效率的气动布局、油耗小的发动机以及多带燃油。实际中在这三方面都得努力,因为巡航升阻比的飞机需要推力较小,推力较小需要燃油就少,加上发动机如果也省油以及能够带较多燃油,那么显然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就会有保证。

综合考虑上面的要求后,个人建议采用曾经在论坛上出现过的所谓“W”形机翼设计、DSI进气道、DSI进气道两侧为边条、边条上有面积较大的鸭翼,鸭翼距离机翼较近且翼稍上反,采用腹部弹舱和类似F-18的起落架设计,机身长度相对较短,具体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选择W型机翼的设计是个综合权衡的结果:首先是同样大小机翼面积“W”形机翼的翼展通常较三角翼和蝶形翼大,机翼上升力分布可能更有利于减小诱导阻力;这对巡航效率有帮助;其次翼展大对于改善起降性能又好处,而“W”形后缘在放下后缘襟翼时,襟翼的升力距离重心较近,带来的低头力矩减小,这有利于设置大襟翼并能让襟翼放下较大角度来增加升力。“W”型机翼折叠时选择在机翼后缘“W”形转折地方进行折叠,而在折叠段不在设置挂架,挂架都集中到非折叠部分,这样有利于甲板操作,增加甲板上的运作效率。考虑到要为非折叠部分留下足够空间挂载东西,整个机翼折叠就不要像SU-33折叠幅度那么大,折叠后要有8米的挂载空间,每侧机翼在机身下至少有2米的空间用于挂载,具有4个重载挂点。

选择鸭翼安装在边条上并且面积较大,这样做的原因是选择W型机翼后,W型机翼后缘襟副翼的操纵力臂变小后影响俯仰操纵,而鸭翼距离机翼较近,鸭翼的操纵力臂也变短,那么需要增加鸭翼面积满足配平和操纵的要求。较大的鸭翼面积本身也使得全机气动焦点前移,增加了机身前部升力,有利于放宽静不稳定度,进而有利于操纵和提高起降时的升力。鸭翼与机翼距离近后再一定迎角下飞行还能够带来涡升力,但为了更好的提供涡增升采用了边条上装鸭翼的办法,这样即便鸭翼由于配平或者操纵的原因而无法产生更强的涡时,边条就可以起到涡增升的作用,只不过边条外侧有鸭翼,涡的能量可能不足。缩短鸭翼与机翼距离后,就可以让机身长度较短,这样俯仰转动惯量减小,较大鸭翼配合后缘襟副翼也能让俯仰操纵得到保障。

采用腹部弹舱和类似F-18起落架设计,这样在起落架前面是弹舱,机身侧面让出来可以挂载弹药。机身内油较大,选择的发动机涵道比也较大,

回到前面提的三个问题:


1、起降速度方面:
在起降时机翼放下大襟翼,鸭翼上偏较大角度来进行配平增升,同时鸭翼的涡强度增加也增加了升力,加上翼展较大,这样就可以确保较低的起降速度;而在操纵和配平方面,通过较大的鸭翼以及较短的机身使得纵向俯仰操纵也在可接受范围。
2、多用途和机翼折叠
在机翼折叠方面,“W”形外侧折叠较多,这段机翼面积小,但占据翼展尺寸大,折叠后对缩小占用面积较小;未折叠段有足够的宽度来设置重载挂架,便于挂载;另外起落架向后收起,有利于在机身侧面设置挂架。这些措施综合采用后有利于多用途和占甲板面积小,同时多用途能力得到保证。
3、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
W翼展机翼较宽,巡航升阻比高,可以提高巡航气动效率;较大涵道比发动机油耗低,加上较大内油,就可以让航程、续航时间和作战半径都得到保证。

另外在超音速方面,虽然翼展增加,但机身截面反而有可能减小,截面积分布过渡更贴近面积率要求,这样使得超音速性能也能接受。




上面纯属个人瞎想,只是个人喜欢琢磨一些气动方面的东西而已,中间肯定有不少问题,只是供大家参考和乐呵。


现在传言说611在搞舰载四代机,按照611传统可能是鸭式布局,而目前传言也说舰载机不是J-20,而是新设计或者是J-20大改,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即阵风后的第二款舰载鸭式布局飞机,这就

为大家提供了鸭式布局如何上舰提供了想象空间。

对于舰载机而言,上舰要解决以下问题:

1、起降速度如何解决?
2、如何实现多用途化及如何折叠来减少停放面积?
3、如何满足长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

下面一个一个谈:

1、起降速度

阵风是通过增大着舰迎角来解决的,这样鸭翼涡和机翼涡耦合,加上机翼迎角大升力效果明显。不过迎角增大意味着擦地角大,擦地角大意味着起落架要么高,要么起落架后部机身短,所以

阵风的机身长度是比较短的。

目前的J-20起落架后部机身长度长,擦地角较小,如果基于J-20改且通过迎角来增大着舰迎角,那么就得考虑缩短起落架后部长度。

降低着舰迎速度还有一个做法是增加襟翼面积,譬如像F-18、F-35C、SU-33等都是选择比较大的襟翼,但较大的襟翼会带来较大的低头力矩,对于鸭式飞机来说鸭翼面积通常比常规布局的尾翼小,鸭翼提供的升力在配平大襟翼的低头力矩时会有一定难度。当然通过提高静不稳定度可以减小鸭翼的负载,但静不稳定度高的话低头比较困难,所以静不稳定度也不能太大,另外在静不稳定度的实现上应该适当增大鸭翼面积,这样较大鸭翼面积是有利于静不稳定度增大,通过鸭翼卸载实现低头力矩也有益处,不过鸭翼也不能太大,太大操作不利,另外太大在机翼折叠时是否折叠鸭翼也会是个问题。那么是不是就一定不能将襟翼增加的较大,这个倒未必,如果襟翼不那么靠后,襟翼放下后的升力提供的低头力矩就比较小,这样就可以减少鸭翼负担,从而有利于配平,这样做也必须考虑鸭式布局飞机实际上都是后缘襟副翼和鸭翼配合实现俯仰操纵。

简单小结一下,鸭式布局飞机降低起降速度需要在起降迎角、襟翼面积、鸭翼面积、飞行控制等多方面进行权衡。

2、实现多用途和机翼折叠
   舰载机多用途化是趋势,而多用途免不了要外挂,这些外挂包括挂载体积更大的攻击弹药、副油箱、同型加油吊舱等设备,所以外挂能力对于多用途舰载机还是很重要的。对于外挂来说,一般是在机翼下沿翼展方向横向外挂,或者是在机身下部沿着弦向方向串列外挂,其中如果挂载大型攻击弹药,通常都需要采用沿着翼展方向外挂,由于隐形战机要内置弹舱,而内置弹舱通常设置在机身腹部,这就使得机身下外挂难以实现,那么就需要考虑机翼下外挂的实现了,最好是有足够的宽度,这样方便外挂更多东西,但舰载机为了减少甲板面积占用,通常机翼都进行折叠,不过在折叠段挂载武器操作比较复杂,需要将机翼展开后才能挂 折叠部分弹药,这在SU-33上的表现非常明显,其机翼折叠段有3个挂架,共计6个挂架需要展开机翼挂载,这对甲板运作效率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而阵风战斗机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机机翼不折叠,这方便了机翼设计,挂载时也不需要展开机翼,操作上的确便利,当然相对而言其占用空间还是比较大。

所以,多用途外挂实现与折叠机翼设计有关,也影响着甲板运作效率。

3、如何满足长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

   长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对舰载机意义重大,因为舰载机希望续航时间长来警戒保护航母,降落时需要考虑排队和着舰未挂上拦阻索的复飞问题。解决续航时间的问题基本上是从几个方面着手,即有利于巡航效率的气动布局、油耗小的发动机以及多带燃油。实际中在这三方面都得努力,因为巡航升阻比的飞机需要推力较小,推力较小需要燃油就少,加上发动机如果也省油以及能够带较多燃油,那么显然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就会有保证。

综合考虑上面的要求后,个人建议采用曾经在论坛上出现过的所谓“W”形机翼设计、DSI进气道、DSI进气道两侧为边条、边条上有面积较大的鸭翼,鸭翼距离机翼较近且翼稍上反,采用腹部弹舱和类似F-18的起落架设计,机身长度相对较短,具体示意图如下:

2.jpg (45.88 KB, 下载次数: 1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4 00:25 上传




如上图所示,选择W型机翼的设计是个综合权衡的结果:首先是同样大小机翼面积“W”形机翼的翼展通常较三角翼和蝶形翼大,机翼上升力分布可能更有利于减小诱导阻力;这对巡航效率有帮助;其次翼展大对于改善起降性能又好处,而“W”形后缘在放下后缘襟翼时,襟翼的升力距离重心较近,带来的低头力矩减小,这有利于设置大襟翼并能让襟翼放下较大角度来增加升力。“W”型机翼折叠时选择在机翼后缘“W”形转折地方进行折叠,而在折叠段不在设置挂架,挂架都集中到非折叠部分,这样有利于甲板操作,增加甲板上的运作效率。考虑到要为非折叠部分留下足够空间挂载东西,整个机翼折叠就不要像SU-33折叠幅度那么大,折叠后要有8米的挂载空间,每侧机翼在机身下至少有2米的空间用于挂载,具有4个重载挂点。

选择鸭翼安装在边条上并且面积较大,这样做的原因是选择W型机翼后,W型机翼后缘襟副翼的操纵力臂变小后影响俯仰操纵,而鸭翼距离机翼较近,鸭翼的操纵力臂也变短,那么需要增加鸭翼面积满足配平和操纵的要求。较大的鸭翼面积本身也使得全机气动焦点前移,增加了机身前部升力,有利于放宽静不稳定度,进而有利于操纵和提高起降时的升力。鸭翼与机翼距离近后再一定迎角下飞行还能够带来涡升力,但为了更好的提供涡增升采用了边条上装鸭翼的办法,这样即便鸭翼由于配平或者操纵的原因而无法产生更强的涡时,边条就可以起到涡增升的作用,只不过边条外侧有鸭翼,涡的能量可能不足。缩短鸭翼与机翼距离后,就可以让机身长度较短,这样俯仰转动惯量减小,较大鸭翼配合后缘襟副翼也能让俯仰操纵得到保障。

采用腹部弹舱和类似F-18起落架设计,这样在起落架前面是弹舱,机身侧面让出来可以挂载弹药。机身内油较大,选择的发动机涵道比也较大,

回到前面提的三个问题:


1、起降速度方面:
在起降时机翼放下大襟翼,鸭翼上偏较大角度来进行配平增升,同时鸭翼的涡强度增加也增加了升力,加上翼展较大,这样就可以确保较低的起降速度;而在操纵和配平方面,通过较大的鸭翼以及较短的机身使得纵向俯仰操纵也在可接受范围。
2、多用途和机翼折叠
在机翼折叠方面,“W”形外侧折叠较多,这段机翼面积小,但占据翼展尺寸大,折叠后对缩小占用面积较小;未折叠段有足够的宽度来设置重载挂架,便于挂载;另外起落架向后收起,有利于在机身侧面设置挂架。这些措施综合采用后有利于多用途和占甲板面积小,同时多用途能力得到保证。
3、续航时间和大作战半径
W翼展机翼较宽,巡航升阻比高,可以提高巡航气动效率;较大涵道比发动机油耗低,加上较大内油,就可以让航程、续航时间和作战半径都得到保证。

另外在超音速方面,虽然翼展增加,但机身截面反而有可能减小,截面积分布过渡更贴近面积率要求,这样使得超音速性能也能接受。




上面纯属个人瞎想,只是个人喜欢琢磨一些气动方面的东西而已,中间肯定有不少问题,只是供大家参考和乐呵。

沙发,貌似很专业的样子。
别忘了枭龙是常规布局,611有常规布局的设计和工程经验的。
海飞丝啥时候出来啊...
楼主分析的还是比较全面的!
有营养的确
可惜看不懂,回去好好补课。
心火 发表于 2013-3-14 01:16
海飞丝啥时候出来啊...
国产航妈成熟了,而且全面配备电弹的时候吧。
搞早了到时海飞丝也还得再改一遍。
重复投资呀。
没有什么用。

小迎角的时候,什么鸭翼,边条,对升阻比都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坏处)。而对于主翼,不只是展弦比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后掠角。虫子后掠角20度,着舰攻角8度。F35C的后掠角是35度,着舰攻角就是12.5度了。阵风后掠角为48度。着舰攻角就是接近16度了。

楼主的想法,最多比阵风好那么一两度。
整体想法相当不错,只是加边条似乎有讨论的空间,目前看几款常规布局四代机的边条都是由进气道折线构成的边条本身的面积都极小,t50的大边条也用了茧包过渡。
好像J15也是有鸭翼的啊。
参考这里
没有什么用。

小迎角的时候,什么鸭翼,边条,对升阻比都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坏处)。而对于主翼,不只是 ...
说说你认为鸭式布局怎么做更有效。多谢。

jiahuiqu 发表于 2013-3-14 07:16
整体想法相当不错,只是加边条似乎有讨论的空间,目前看几款常规布局四代机的边条都是由进气道折线构成的边 ...


这个在进气道外侧边条也不大,就相当于把当前J20边条前移,然后让鸭翼装在边条上,只是希望边条能够起到作用,当然实际如何就不知道了。
jiahuiqu 发表于 2013-3-14 07:16
整体想法相当不错,只是加边条似乎有讨论的空间,目前看几款常规布局四代机的边条都是由进气道折线构成的边 ...


这个在进气道外侧边条也不大,就相当于把当前J20边条前移,然后让鸭翼装在边条上,只是希望边条能够起到作用,当然实际如何就不知道了。
参考这里
看了一下,感觉管道布置复杂,整体效果与F4用的吹气襟翼差不多。
双发舰载机通常需要考虑单台突然失效的问题,矢量推力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不平衡,而两侧肋部喷气需要考虑左右管道联通,这些都增加了复杂性。
由于引气结构复杂和难以维护的原因,现在的拦阻降落舰载机很少采用引气增升措施。




大力支持下楼主,我很久前也画过20将小弦展比主翼改成w翼!

W翼的外翼有利于提高升阻比,内翼有利于面积分面和侧视隐形!













大力支持下楼主,我很久前也画过20将小弦展比主翼改成w翼!

W翼的外翼有利于提高升阻比,内翼有利于面积分面和侧视隐形!



20-W.jpg (53.63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4 15:48 上传







草根设计师 发表于 2013-3-14 09:23
大力支持下楼主,我也画过20主翼改成w翼!
没看到啊,草根大师。
要不给个链接。
多谢!
TSQ 发表于 2013-3-14 08:14
这个在进气道外侧边条也不大,就相当于把当前J20边条前移,然后让鸭翼装在边条上,只是希望边条能够起到 ...
问题,是其他四代机就没用过20那么大的边条。从f22视频看进气道折边边条的拉涡能力应该够用了,诱导阻力应该比大边条低不少,

w后缘到是个神来之笔,在放宽翼展后向隐身与保持合理翼面积之间可以保持很好的平衡。

不过有一利必有翼弊,这种布局相较传统鸭式布局结构重量轻的优势可能就没有了。
主翼改w形会不会影响隐身性?毕竟j20的隐身性已经饱受非议!
说说你认为鸭式布局怎么做更有效。多谢。
无解。做到阵风那样已经是到头了。因为鸭翼配三角翼作用最大,但三角翼的小迎角性能是怎么都好不了。阵风也是牺牲了些高速性能的。后掠角在鸭翼布局中是最小的了。


jiahuiqu 发表于 2013-3-14 09:28
问题,是其他四代机就没用过20那么大的边条。从f22视频看进气道折边边条的拉涡能力应该够用了,诱导阻力应 ...


嗯,这个边条比三代机的单独边条要小,但比像F-22和F-35那样的进气道边缘要小,与J-20有点像,但J-20的边条比三代机的那种独立的边条面积还是要小一些。

个人曾经思考过边条产生涡的办法和原理,基本上是由于边条的后掠角很大让边条下的气流容易绕过边条边缘到边条上面,而边条边缘通常比较尖锐使得气流绕过边条时容易分离,从而形成强烈的涡。三代机的进气道、边条、机身没有做很好的融合,所以能够看到明显的边条,而四代机的边条设计与机身设计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譬如F-22将进气道本身就是边条的有效组成部分,所以在进气道上面做了很小的尖锐小边,这个尖锐小边的效果起到让进气道下面气流在往上流动时绕过尖锐小边时发生气流分离形成涡。

具体到这次我的这个想法,如果只是在像F-35或者F-22那样的进气道边缘装鸭翼,那么鸭翼会影响边条涡的形成,当然鸭翼会产生鸭翼涡,但在大迎角时鸭翼下偏时会鸭翼涡会减弱,而鸭翼本身也对进气道下面气流向上流动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进气道侧面形成的涡强度,所以加一个不算大的边条来加强涡的强度,希望借助这种手段来增强涡强度,满足大迎角稳定飞行时机翼表面气流不分离的需求。

当然上面纯属个人瞎琢磨,没有啥依据,我去找找论文,看看有没有类似这方面的东西。

W机翼其实是借鉴了麦道JSF项目中的东西,不是俺个人原创。
jiahuiqu 发表于 2013-3-14 09:28
问题,是其他四代机就没用过20那么大的边条。从f22视频看进气道折边边条的拉涡能力应该够用了,诱导阻力应 ...


嗯,这个边条比三代机的单独边条要小,但比像F-22和F-35那样的进气道边缘要小,与J-20有点像,但J-20的边条比三代机的那种独立的边条面积还是要小一些。

个人曾经思考过边条产生涡的办法和原理,基本上是由于边条的后掠角很大让边条下的气流容易绕过边条边缘到边条上面,而边条边缘通常比较尖锐使得气流绕过边条时容易分离,从而形成强烈的涡。三代机的进气道、边条、机身没有做很好的融合,所以能够看到明显的边条,而四代机的边条设计与机身设计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譬如F-22将进气道本身就是边条的有效组成部分,所以在进气道上面做了很小的尖锐小边,这个尖锐小边的效果起到让进气道下面气流在往上流动时绕过尖锐小边时发生气流分离形成涡。

具体到这次我的这个想法,如果只是在像F-35或者F-22那样的进气道边缘装鸭翼,那么鸭翼会影响边条涡的形成,当然鸭翼会产生鸭翼涡,但在大迎角时鸭翼下偏时会鸭翼涡会减弱,而鸭翼本身也对进气道下面气流向上流动造成影响,从而影响进气道侧面形成的涡强度,所以加一个不算大的边条来加强涡的强度,希望借助这种手段来增强涡强度,满足大迎角稳定飞行时机翼表面气流不分离的需求。

当然上面纯属个人瞎琢磨,没有啥依据,我去找找论文,看看有没有类似这方面的东西。

W机翼其实是借鉴了麦道JSF项目中的东西,不是俺个人原创。
yanst2002 发表于 2013-3-14 09:33
主翼改w形会不会影响隐身性?毕竟j20的隐身性已经饱受非议!
机翼后缘类似B-2那种锯齿后缘,原来也想象B-2那样后缘与机翼前缘平行,但发现机翼结构似乎有弱点,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类似麦道JSF项目时的机翼后缘。

其实仔细看,机翼后缘是一些相互平行的线条组成,即左边机翼后缘外侧部分同侧鸭翼后缘、右边机翼内侧部分平行,反之也是。当然总的线段数量比F-22多,但线段反射方向也仍然是集中在几个有限的方向。
johnqh 发表于 2013-3-14 09:37
无解。做到阵风那样已经是到头了。因为鸭翼配三角翼作用最大,但三角翼的小迎角性能是怎么都好不了。阵风 ...
我的这个后掠角更小,是42度。

其实根据方宝瑞等书中论述,鸭翼涡并非不能对中等后掠角机翼产生作用,只是机翼是三角翼本身可以形成涡,这样鸭翼涡可以和机翼涡融合产生更大涡升力。

个人的这个想法是将鸭翼装在边条上,边条能够产生涡来作用于中等后掠角机翼,而鸭翼主要用于平衡后缘襟翼放下后产生的低头力矩,另外鸭翼涡也能够扫过机翼表面提供涡升力。

当然想法如此,未必多理想。

现在找找论文,看看是否有这方面的东西。
借楼主宝地推销一下尖拱形减速板,个人认为可以起到2个作用:

1.增升
2.配平后缘襟翼的低头力矩

johnqh 发表于 2013-3-14 09:37
无解。做到阵风那样已经是到头了。因为鸭翼配三角翼作用最大,但三角翼的小迎角性能是怎么都好不了。阵风 ...
三角翼如果后掠不太大的话,小迎角还不会太差吧。
LZ,人家一句阵风怎么怎么的就能打发掉你
johnqh 发表于 2013-3-14 06:55
没有什么用。

小迎角的时候,什么鸭翼,边条,对升阻比都没有什么好处(甚至坏处)。而对于主翼,不只是 ...
从20的起降图看,鸭翼此时是起正升力作用的。同时其后缘襟翼也下偏増升,因此对整体升力还是有很明显好处的。
三角翼如果后掠不太大的话,小迎角还不会太差吧。
和阵风,肥电,虫子比一下就知道。42度后掠角,估计着舰攻角在14到15度。
bushibuxiangzou 发表于 2013-3-14 00:50
别忘了枭龙是常规布局,611有常规布局的设计和工程经验的。
枭龙原先是132厂主抓的,在这过程,MD,毛子都参与进来,说句实话,这里面TG没放多少精力在里面。

htl 发表于 2013-3-14 10:41
枭龙原先是132厂主抓的,在这过程,MD,毛子都参与进来,说句实话,这里面TG没放多少精力在里面。


这么牛。
那不是611加132随随便便就搞出一款轻型三代战斗机了。
不过想想三哥举国之力都做不到,确实牛哈。
htl 发表于 2013-3-14 10:41
枭龙原先是132厂主抓的,在这过程,MD,毛子都参与进来,说句实话,这里面TG没放多少精力在里面。


这么牛。
那不是611加132随随便便就搞出一款轻型三代战斗机了。
不过想想三哥举国之力都做不到,确实牛哈。
从20的起降图看,鸭翼此时是起正升力作用的。同时其后缘襟翼也下偏増升,因此对整体升力还是有很明显好处 ...
对比F22起飞。

黑丝的襟翼只是稍有下偏。22是极度下偏。
TSQ 发表于 2013-3-14 09:46
嗯,这个边条比三代机的单独边条要小,但比像F-22和F-35那样的进气道边缘要小,与J-20有点像,但J-20的 ...
四代机边条的弦长是鸭式布局无论如何不可能达到的,这个不知道对边条增升有什么影响。在起降过程中共面鸭翼的正升力下洗气流对主翼升力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从j20的加力起飞视频看,j20的短距起降能力也不是太好。

阵风的翼载比f18ef低很多,增升手段用的也不少,降落时还要选择加大迎角的办法。加大迎角不只对视线有影响,还对飞机的精确操纵能力有影响,美国的舰载机都没有选择这一方式,应该不是没有道理的,阵风以美国海军的标准真不一定能上舰。


其实鸭翼最大的优点是瞬盘时迅速调整机头指向,高空高速的截击能力相比之下不会大大减弱,还有就是平衡解决了后掠翼的机动性差的弱点。最大的缺点就是低空低速时,少了后尾翼机动支撑,(后)襟翼无法产生足够的及时的气流。就是近距耦合也仅仅是增强了低空时机体的平衡,和稳盘操作而已。而低空机动操作不会多大改观!
而且兄台的W型后缘,在高速飞行时的尾流很难整合,也就是容易扰动机体的平稳。而且机动性能非常差。所以形似B2,F117等W型并不强调高速,所以这不仅体现不出鸭翼的优点,也丢失了,该机型的隐形性能也被破坏了(鸭翼对隐身有破坏)。因此不赞同兄台的想法。
我也想了很久如果要体现鸭翼的优势,又能体现常规布局的优点,就只有SF的那个三翼面,这必然会使机体的重量加大,加重,为了载油和载弹,和费效比也只能把机体做大,而上航母也非常不妥,只能陆基用来制空。而且FADEC也不是一般的难,而是变态的难。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近距耦合加短距垂直起降,可能有朋友会说,垂直起降会很费油,但是考虑到起飞和着舰的效率更高,这样算也基本上和常规的费油率相近了。至于重量我想之于舰载机也可以接受。优点在哪里,我就不多说了,就说适应的起降环境就非常值得一试了,所以我相信J18的存在。但愿CF的大杀器就是这个玩意!!!!

其实鸭翼最大的优点是瞬盘时迅速调整机头指向,高空高速的截击能力相比之下不会大大减弱,还有就是平衡解决了后掠翼的机动性差的弱点。最大的缺点就是低空低速时,少了后尾翼机动支撑,(后)襟翼无法产生足够的及时的气流。就是近距耦合也仅仅是增强了低空时机体的平衡,和稳盘操作而已。而低空机动操作不会多大改观!
而且兄台的W型后缘,在高速飞行时的尾流很难整合,也就是容易扰动机体的平稳。而且机动性能非常差。所以形似B2,F117等W型并不强调高速,所以这不仅体现不出鸭翼的优点,也丢失了,该机型的隐形性能也被破坏了(鸭翼对隐身有破坏)。因此不赞同兄台的想法。
我也想了很久如果要体现鸭翼的优势,又能体现常规布局的优点,就只有SF的那个三翼面,这必然会使机体的重量加大,加重,为了载油和载弹,和费效比也只能把机体做大,而上航母也非常不妥,只能陆基用来制空。而且FADEC也不是一般的难,而是变态的难。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近距耦合加短距垂直起降,可能有朋友会说,垂直起降会很费油,但是考虑到起飞和着舰的效率更高,这样算也基本上和常规的费油率相近了。至于重量我想之于舰载机也可以接受。优点在哪里,我就不多说了,就说适应的起降环境就非常值得一试了,所以我相信J18的存在。但愿CF的大杀器就是这个玩意!!!!
johnqh 发表于 2013-3-14 10:39
和阵风,肥电,虫子比一下就知道。42度后掠角,估计着舰攻角在14到15度。
俺的意思是说,相比J-7的57度后掠角,黑丝的后掠应该小得多了,跟阵风差不了多少吧?
bushibuxiangzou 发表于 2013-3-14 10:46
这么牛。
那不是611加132随随便便就搞出一款轻型三代战斗机了。
不过想想三哥举国之力都做不到,确实 ...
你想知道Fc1的前世今生,建议你看看超7史话。里面记载详细。
这里面不是我们牛,而是这里面外方,先M后毛起了很大的作用,气动是MD定的,总体设计也做了大半,后来MIG加入,因此才能进展顺利。
zyssn571 发表于 2013-3-14 06:29
国产航妈成熟了,而且全面配备电弹的时候吧。
搞早了到时海飞丝也还得再改一遍。
重复投资呀。
这个完全先期设计可以考虑进去
johnqh 发表于 2013-3-14 10:46
对比F22起飞。

黑丝的襟翼只是稍有下偏。22是极度下偏。

22极度下偏,但是平尾也要下偏,抵消掉大半了。而鸭翼布局则是所有可増升的翼面都参与増升的(鸭翼攻角也很大)。
海客 发表于 2013-3-14 10:39
从20的起降图看,鸭翼此时是起正升力作用的。同时其后缘襟翼也下偏増升,因此对整体升力还是有很明显好处 ...
小迎角下的鸭翼正升力对主翼的增升作用就完全没有了,下洗气流还要影响主翼的升力。从目前j20的起降视频看,其短距起降性能并不是太好。
jiahuiqu 发表于 2013-3-14 11:02
小迎角下的鸭翼正升力对主翼的增升作用就完全没有了,下洗气流还要影响主翼的升力。从目前j20的起降视频看 ...
12秒离地,算不上最好的,但还算可以了,应该不算差吧。
22极度下偏,但是平尾也要下偏,抵消掉大半了。而鸭翼布局则是所有可増升的翼面都参与増升的(鸭翼攻角 ...
你没懂气动的作用。

22是抬头时尾翼下偏(前缘)。前轮离地后尾翼就上偏了。可以去看录像。

尾翼的作用只是变迎角,离地爬升靠的是给定迎角的整体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