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首创超重力反应器强化新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1:47:28
过去,化工企业中时常修筑30多米高塔进行化学反应与分离,而如今塔的“身高”可以缩减为原来的1/10。减的虽是体量,但却有效地解决了微观分子混合和传递限制导致的反应与分离过程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为解决化工中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耗问题带来了福音。

  实现这项转变的是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陈建峰领导的团队开发的“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近日该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美国国家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DOW化学的专家们对此公开评价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旋转填充床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据了解,超重力技术源于美国太空宇航试验研究,是在地球上通过旋转填充床产生的离心加速度高于地球加速度的超重力环境而实现的。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尚无商业化应用的公开报道。

  从1994年起,陈建峰团队经过长达17年的基础理论、新技术和工程化应用三个层面的系统研究,发展了分子混合反应工程理论,创立了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技术,发明并构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填充床反应与分离强化的新技术体系。在国际无先例可循背景下,该团队完成了旋转填充床工业反应器的开发和工程设计,攻克了动设备大型化工程应用难题。

  如今,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化工、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60余个重要工程装置上,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仅以新技术应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例,与原反应器工艺相比,其缩合反应进程加快100%,产能提升了75%,产品杂质含量下降了3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30%以上,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2亿元。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ontent_8182936.html
过去,化工企业中时常修筑30多米高塔进行化学反应与分离,而如今塔的“身高”可以缩减为原来的1/10。减的虽是体量,但却有效地解决了微观分子混合和传递限制导致的反应与分离过程效率低下的问题,进而为解决化工中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耗问题带来了福音。

  实现这项转变的是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陈建峰领导的团队开发的“旋转填充床反应器强化新技术”。近日该项目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美国国家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DOW化学的专家们对此公开评价为:“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旋转填充床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据了解,超重力技术源于美国太空宇航试验研究,是在地球上通过旋转填充床产生的离心加速度高于地球加速度的超重力环境而实现的。但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尚无商业化应用的公开报道。

  从1994年起,陈建峰团队经过长达17年的基础理论、新技术和工程化应用三个层面的系统研究,发展了分子混合反应工程理论,创立了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技术,发明并构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旋转填充床反应与分离强化的新技术体系。在国际无先例可循背景下,该团队完成了旋转填充床工业反应器的开发和工程设计,攻克了动设备大型化工程应用难题。

  如今,超重力旋转填充床反应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化工、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60余个重要工程装置上,产生了显著的效益。仅以新技术应用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例,与原反应器工艺相比,其缩合反应进程加快100%,产能提升了75%,产品杂质含量下降了3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30%以上,近三年新增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2亿元。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ontent_8182936.html
太HKC了好啊这样的从学术转换为生产力的大事件还要多一些
求大神解释,在塔身内装叶轮旋转很难吗?技术难点在那?
名字就够“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