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的是啥?求八股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27:37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zghkb/2013/01/17/A07/story/335292.shtml

实干创佳绩  攻坚竞风流
——中航工业东安2012年科研生产工作回眸
本报通讯员 张立红
这是一串坚实的足迹。

2012年,中航工业东安在连续5年年均任务增长30%的情况下,科研生产全面告捷,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

2012年,在科研生产任务艰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东安科研生产勇创佳绩、营业收入再创新高,成绩来之不易。

追根溯源,东安人依靠的是实干。

科学决策 高效指挥

2012年,东安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量用一个词可以概括:艰巨。用一组词可以形容:周期紧、难度大,风险点多、管理要求高。对此,曾经有不少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感叹:难!

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尽管难,但为国铸重器,重实干的东安人岂能旁观,知难而勇,知难而上,知难而进,干。

2012年初,公司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科学谋划,制定了“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主题,以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中心,以降本增效为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在第一时间,公司召开型号攻坚誓师动员大会,传递信心,鼓舞士气,向型号攻坚发起冲锋。

在型号攻坚的360多个日夜里,公司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直接关注项目进展,调配资源,提供保障,加快推进;主管生产、技术、质量的公司领导及型号总师靠前指挥,抓统筹、跟重点、排难题、促协同,推动型号攻坚克难;指挥中枢——制造系统,力推精益东安、均衡生产,为航空制造植入“效率”基因、插上“高效”翅膀……

航空产品研制没有坦途,尤其进入2012年第4季度,科研与批生产交付节点频频“撞车”,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拖期。压力面前,董事长刘殿春、总经理贾大风等连续召开型号专题会,研究制定“疏堵”对策。公司有重点地将2个科研项目列为“一号工程”,给予最高优先权;要求制造系统精细排产,均衡生产,各制造单元统筹好科研与批生产。同时,公司要求职能部门转变作风、主动作为,优质高效服务一线。

林左鸣董事长强调型号研制要坚持“一手军功章、一手问责书,赏功不逾时”的原则。为严肃生产计划的执行,东安实行了科研生产“责任单位领导问责制”。攻坚克难、完成任务漂亮的,给予“总经理特别奖”;畏首畏尾、严重拖后腿的,责任单位领导要在干部会上介绍“经验”。2012年,东安公司共嘉奖项目团队、个人18次,累计奖励金额116万元。

科学决策、高效指挥为科研生产的开展铺平了道路,为顺利完成全年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双轮驱动 提质增效

东安针对科研生产中的短板,接连打出了“质量效益”牌和“管理提升”牌,下定决心,向质量、管理要效益。事实证明,这两副牌打对了。

镁铝铸造是人尽皆知的成本损耗“大户”,每年“吃”掉利润数千万元。如何让沉没成本变成可观利润,是公司领导班子千般思量的大事。早在2011年岁尾,公司就发出动员令:内部挖潜、提升质量、降本增效。

一年来,从公司领导到质量系统,东安人时刻关注铸件质量,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强化成本管理,降低资金占用;铸造战线出实招、求实效,开展头脑风暴,加强过程控制,持续精益改进,全年累计降低质量损失千万元。

为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东安开展了“质量效益年”活动、推进了特色质量管理工具DAQE(东安优异);开展了技术攻关、QC小组等精益改善活动,申报技术攻关课题130项、QC小组项目364项、精益六西格玛项目235项。通过强化质量管理、精益改进,原本沉没的成本变为了可观的利润,损耗得到控制,质量效益逐步提升。

东安把“管理提升”牌重点定格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航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难度不一、原料不同、时间不等,然而却必须保持一个生产节拍。东安以装配为龙头,实行拉动式生产,牵引各分支生产线按节拍流转。机匣加工屡创新高是拉动式生产的典型案例。2012年,该机匣创造了单月交付新品、排故86台的历史最高纪录,相当于前两年该机型任务量的总和。

全年,在拉动式生产的指引下,东安围绕效率提升,进行了数控增效、流程优化,强化了准时交付,增强了计划的科学性,使生产节拍愈发紧凑、生产流程更加通畅,生产管理逐步迈向科学化、精益化。

与此同时,东安还通过实施综合平衡计分卡、多项目管理、班组建设、信息化建设,形成管理合力,以管理构建核心竞争力,为科研生产发挥了极大的保驾护航作用。

团结协作 攻坚克难

新年刚过,某机匣项目团队成员却还依然沉浸在“过山车”似的惊险体验中。这感觉不可言传,或许只有经历过型号磨砺的人才能意会个中滋味,那感觉用一句流行语概括就是:“太刺激啦!”

去年的一天,该项目团队研制的重点型号机匣在试验中突发故障,此时距离型号重大节点仅剩3个月时间,这给项目团队一个措手不及。本来这一机匣给东安的研制周期就短,满打满算才7个月,现在出现故障无疑使研制雪上加霜。项目总师关国辉带领李勇军、姚宏军等一批技术专家成立排故小组,紧张分析、查找原因,在1周时间内完成了前期“诊断”工作;机匣、齿轮加工等车间接到指令,零件24小时不落地;装配车间精心组织,昼夜装配;试车车间星夜兼程,开展长试……一路加急,全程绿灯。各环节犹如展开一场接力赛跑,“队员们”奋力传递,一棒接一棒,每一棒都竭尽全力、跑出精彩。仅用时2个多月,就交出了产品,创造了同类机匣研制用时最短的国内纪录,成功保障了型号重大节点,与参研单位一起被中航工业发动机授予“总经理特别奖”。

这只是东安人团结协作的一个缩影。东安历任领导班子特别强调上下一盘棋,团结协作,现已沉淀为东安文化。“上下一心、其利断金”。有了攻坚合力,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在某型科研主减的研制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该产品从接到图纸到成功交付2台产品,项目总师宋兴武带领团队一路通力协作、闯关夺隘,仅用时一年就完成了任务。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再次创造了国内主减研制的奇迹

在其他型号攻坚的战场上,制造系统、项目团队也都奋勇争先,以敢闯敢拼的勇气,迎来型号研制的曙光;设计系统、工艺系统、质量系统、采购系统大力协同,提供了坚强后盾。

批产苦,科研难,正是团结协作、集智攻坚,让原本苦、难的任务在东安人手中变成丰收的硕果。

踏实能干  敬业奉献

东安人重实干。

在制造系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至干部,下到班组长,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在一线职工中,有一个延续了几十年的好传统:生产加班,随叫随到。

只要领受任务,无论是党员骨干、劳动模范,还是普通群众、年轻学员,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像军人执行重大任务,雷厉风行、不讲代价。

在东安,有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干起活来“稳如钟、快如风”,平时却不怎么言语,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王英武。谈起他,干部职工们竖起大拇指:“牛皮不是吹的!人家可真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技术嘎嘎的,俺们都服!”

不久前,一种拉杆在生产中卡了壳:独生子设备高精密磨床“档期”过满,拉杆始终排不上号。王英武见状,主动请缨在普通车床上加工。职工们睁大了眼睛:一个精度是万分之一,一个精度是千分之五,二者相差50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英武三下五除二,没费劲就干出来了。干部职工们齐赞:“真不愧为首席,奇才!”一年中,就是操作这样一台价值仅10万元的普通车床,王英武却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价值,将东安人踏实、能干的优秀品格镌刻在了一架架新战鹰上。

在生产一线,还活跃着许多这样的奇工巧匠:班组长曹磊开展精益排产和数控增效,使重点件号单道工序加工时间缩短30%;电镀高级技师朱万宝长于动脑动手,一年自制工装30余套,节约资金40多万元;年轻的特级技能师王然参加重大攻关项目3项,全年完成生产任务指标180%……试想,如果没有这种实干精神,一架架新战鹰何以一飞冲天,吸引全世界热切的目光?

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5+2”、“白+黑”是一群人长期默默无闻、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特级技能师初旭生的母亲,2012年3月病重,住进医院。当时正值两种关键机型试车进入决战阶段,他作为班组长,常常白天加班加点干活,深夜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医院陪护母亲。在重点型号扩压器焊接攻坚期间,主力之一陈玉宝的妻子身怀六甲。一边是繁重的攻坚任务,一边是妻子渴求照顾的眼神,二者之间怎么平衡?陈玉宝二话不说,将妻子托付给了身体欠佳的家人。型号攻坚的战场上,也到处忙碌着女职工的身影,秦正荣、徐海英、崔久艳等一批女杰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以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助力战鹰升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体东安人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基础管理走向规范,质量效益不断攀升,科研生产胜利完成,营业收入再创新高。东安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2012年,中航工业新型产品“惊艳”珠海航展,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型号研制捷报频传……精彩纷呈的背后,饱含着一份东安干部职工的实干与奉献。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有此,足矣。
http://www.cannews.com.cn/epaper/zghkb/2013/01/17/A07/story/335292.shtml

实干创佳绩  攻坚竞风流
——中航工业东安2012年科研生产工作回眸
本报通讯员 张立红
这是一串坚实的足迹。

2012年,中航工业东安在连续5年年均任务增长30%的情况下,科研生产全面告捷,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

2012年,在科研生产任务艰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东安科研生产勇创佳绩、营业收入再创新高,成绩来之不易。

追根溯源,东安人依靠的是实干。

科学决策 高效指挥

2012年,东安承担的科研生产任务量用一个词可以概括:艰巨。用一组词可以形容:周期紧、难度大,风险点多、管理要求高。对此,曾经有不少干部职工发自内心的感叹:难!

既是航空人,就知责任重。尽管难,但为国铸重器,重实干的东安人岂能旁观,知难而勇,知难而上,知难而进,干。

2012年初,公司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科学谋划,制定了“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主题,以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中心,以降本增效为重点”的总体工作思路。在第一时间,公司召开型号攻坚誓师动员大会,传递信心,鼓舞士气,向型号攻坚发起冲锋。

在型号攻坚的360多个日夜里,公司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直接关注项目进展,调配资源,提供保障,加快推进;主管生产、技术、质量的公司领导及型号总师靠前指挥,抓统筹、跟重点、排难题、促协同,推动型号攻坚克难;指挥中枢——制造系统,力推精益东安、均衡生产,为航空制造植入“效率”基因、插上“高效”翅膀……

航空产品研制没有坦途,尤其进入2012年第4季度,科研与批生产交付节点频频“撞车”,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拖期。压力面前,董事长刘殿春、总经理贾大风等连续召开型号专题会,研究制定“疏堵”对策。公司有重点地将2个科研项目列为“一号工程”,给予最高优先权;要求制造系统精细排产,均衡生产,各制造单元统筹好科研与批生产。同时,公司要求职能部门转变作风、主动作为,优质高效服务一线。

林左鸣董事长强调型号研制要坚持“一手军功章、一手问责书,赏功不逾时”的原则。为严肃生产计划的执行,东安实行了科研生产“责任单位领导问责制”。攻坚克难、完成任务漂亮的,给予“总经理特别奖”;畏首畏尾、严重拖后腿的,责任单位领导要在干部会上介绍“经验”。2012年,东安公司共嘉奖项目团队、个人18次,累计奖励金额116万元。

科学决策、高效指挥为科研生产的开展铺平了道路,为顺利完成全年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双轮驱动 提质增效

东安针对科研生产中的短板,接连打出了“质量效益”牌和“管理提升”牌,下定决心,向质量、管理要效益。事实证明,这两副牌打对了。

镁铝铸造是人尽皆知的成本损耗“大户”,每年“吃”掉利润数千万元。如何让沉没成本变成可观利润,是公司领导班子千般思量的大事。早在2011年岁尾,公司就发出动员令:内部挖潜、提升质量、降本增效。

一年来,从公司领导到质量系统,东安人时刻关注铸件质量,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强化成本管理,降低资金占用;铸造战线出实招、求实效,开展头脑风暴,加强过程控制,持续精益改进,全年累计降低质量损失千万元。

为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东安开展了“质量效益年”活动、推进了特色质量管理工具DAQE(东安优异);开展了技术攻关、QC小组等精益改善活动,申报技术攻关课题130项、QC小组项目364项、精益六西格玛项目235项。通过强化质量管理、精益改进,原本沉没的成本变为了可观的利润,损耗得到控制,质量效益逐步提升。

东安把“管理提升”牌重点定格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航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难度不一、原料不同、时间不等,然而却必须保持一个生产节拍。东安以装配为龙头,实行拉动式生产,牵引各分支生产线按节拍流转。机匣加工屡创新高是拉动式生产的典型案例。2012年,该机匣创造了单月交付新品、排故86台的历史最高纪录,相当于前两年该机型任务量的总和。

全年,在拉动式生产的指引下,东安围绕效率提升,进行了数控增效、流程优化,强化了准时交付,增强了计划的科学性,使生产节拍愈发紧凑、生产流程更加通畅,生产管理逐步迈向科学化、精益化。

与此同时,东安还通过实施综合平衡计分卡、多项目管理、班组建设、信息化建设,形成管理合力,以管理构建核心竞争力,为科研生产发挥了极大的保驾护航作用。

团结协作 攻坚克难

新年刚过,某机匣项目团队成员却还依然沉浸在“过山车”似的惊险体验中。这感觉不可言传,或许只有经历过型号磨砺的人才能意会个中滋味,那感觉用一句流行语概括就是:“太刺激啦!”

去年的一天,该项目团队研制的重点型号机匣在试验中突发故障,此时距离型号重大节点仅剩3个月时间,这给项目团队一个措手不及。本来这一机匣给东安的研制周期就短,满打满算才7个月,现在出现故障无疑使研制雪上加霜。项目总师关国辉带领李勇军、姚宏军等一批技术专家成立排故小组,紧张分析、查找原因,在1周时间内完成了前期“诊断”工作;机匣、齿轮加工等车间接到指令,零件24小时不落地;装配车间精心组织,昼夜装配;试车车间星夜兼程,开展长试……一路加急,全程绿灯。各环节犹如展开一场接力赛跑,“队员们”奋力传递,一棒接一棒,每一棒都竭尽全力、跑出精彩。仅用时2个多月,就交出了产品,创造了同类机匣研制用时最短的国内纪录,成功保障了型号重大节点,与参研单位一起被中航工业发动机授予“总经理特别奖”。

这只是东安人团结协作的一个缩影。东安历任领导班子特别强调上下一盘棋,团结协作,现已沉淀为东安文化。“上下一心、其利断金”。有了攻坚合力,就会产生1+1>2的效果。

在某型科研主减的研制过程中,团结协作的精神再次展现得淋漓尽致。该产品从接到图纸到成功交付2台产品,项目总师宋兴武带领团队一路通力协作、闯关夺隘,仅用时一年就完成了任务。又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再次创造了国内主减研制的奇迹

在其他型号攻坚的战场上,制造系统、项目团队也都奋勇争先,以敢闯敢拼的勇气,迎来型号研制的曙光;设计系统、工艺系统、质量系统、采购系统大力协同,提供了坚强后盾。

批产苦,科研难,正是团结协作、集智攻坚,让原本苦、难的任务在东安人手中变成丰收的硕果。

踏实能干  敬业奉献

东安人重实干。

在制造系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上至干部,下到班组长,24小时保持手机畅通;在一线职工中,有一个延续了几十年的好传统:生产加班,随叫随到。

只要领受任务,无论是党员骨干、劳动模范,还是普通群众、年轻学员,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像军人执行重大任务,雷厉风行、不讲代价。

在东安,有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干起活来“稳如钟、快如风”,平时却不怎么言语,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王英武。谈起他,干部职工们竖起大拇指:“牛皮不是吹的!人家可真是实打实地干出来的,技术嘎嘎的,俺们都服!”

不久前,一种拉杆在生产中卡了壳:独生子设备高精密磨床“档期”过满,拉杆始终排不上号。王英武见状,主动请缨在普通车床上加工。职工们睁大了眼睛:一个精度是万分之一,一个精度是千分之五,二者相差50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英武三下五除二,没费劲就干出来了。干部职工们齐赞:“真不愧为首席,奇才!”一年中,就是操作这样一台价值仅10万元的普通车床,王英武却创造了难以数计的价值,将东安人踏实、能干的优秀品格镌刻在了一架架新战鹰上。

在生产一线,还活跃着许多这样的奇工巧匠:班组长曹磊开展精益排产和数控增效,使重点件号单道工序加工时间缩短30%;电镀高级技师朱万宝长于动脑动手,一年自制工装30余套,节约资金40多万元;年轻的特级技能师王然参加重大攻关项目3项,全年完成生产任务指标180%……试想,如果没有这种实干精神,一架架新战鹰何以一飞冲天,吸引全世界热切的目光?

既做新装备,就得多辛苦。“5+2”、“白+黑”是一群人长期默默无闻、敬业奉献的真实写照。特级技能师初旭生的母亲,2012年3月病重,住进医院。当时正值两种关键机型试车进入决战阶段,他作为班组长,常常白天加班加点干活,深夜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医院陪护母亲。在重点型号扩压器焊接攻坚期间,主力之一陈玉宝的妻子身怀六甲。一边是繁重的攻坚任务,一边是妻子渴求照顾的眼神,二者之间怎么平衡?陈玉宝二话不说,将妻子托付给了身体欠佳的家人。型号攻坚的战场上,也到处忙碌着女职工的身影,秦正荣、徐海英、崔久艳等一批女杰更是巾帼不让须眉,以女性特有的优秀品质助力战鹰升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体东安人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基础管理走向规范,质量效益不断攀升,科研生产胜利完成,营业收入再创新高。东安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2012年,中航工业新型产品“惊艳”珠海航展,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型号研制捷报频传……精彩纷呈的背后,饱含着一份东安干部职工的实干与奉献。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有此,足矣。
主要产品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其中直八主减速器是目前国内生产的传递功率最高、吨位最大的直升机主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