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胡锦涛的衣领所看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25:42
(2004年4月8日)中午,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到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制作服装的红都服装公司特级服装师田阿桐师傅(也就是在下xxx的祖父)回到家乡——江苏常熟探亲。《苏州日报》记者在南海渔村大酒店对其进行了采访。在长达2个小时的采访谈话中,祖父说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胡锦涛在没进党中央以前与我也有过来往,和老江(指.)一样,待人十分客气,也很谦虚。16年前我为他做过1套中山装和1套西装,他一直穿到现在没换过新的…………就前两个月,他邀我去他府上做客…………后来他拿出件衬衫,请我帮他缝补一下衣领。我这才想起来我12年前也为他做过1件衬衫,原来他一直穿的就是这件。由于穿了12年了,衣领已经磨损得很坏了。…………想起来我十几年前为他做的这几件衣服他一直在(正式场合)穿,直到现在他做了主席也没要我为他多添一件衣服,到现在也只是请我帮他缝补一下衣领……而且他还是像以前那样很谦虚、对我很尊敬,我临走时他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直送我到大门口…………”(2004年4月8日)中午,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到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制作服装的红都服装公司特级服装师田阿桐师傅(也就是在下xxx的祖父)回到家乡——江苏常熟探亲。《苏州日报》记者在南海渔村大酒店对其进行了采访。在长达2个小时的采访谈话中,祖父说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胡锦涛在没进党中央以前与我也有过来往,和老江(指.)一样,待人十分客气,也很谦虚。16年前我为他做过1套中山装和1套西装,他一直穿到现在没换过新的…………就前两个月,他邀我去他府上做客…………后来他拿出件衬衫,请我帮他缝补一下衣领。我这才想起来我12年前也为他做过1件衬衫,原来他一直穿的就是这件。由于穿了12年了,衣领已经磨损得很坏了。…………想起来我十几年前为他做的这几件衣服他一直在(正式场合)穿,直到现在他做了主席也没要我为他多添一件衣服,到现在也只是请我帮他缝补一下衣领……而且他还是像以前那样很谦虚、对我很尊敬,我临走时他还是像以前那样一直送我到大门口…………”
是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我佩服.
<P>        闲话领导人补衣服</P><P>  清朝皇帝是很提倡廉政的。比如皇帝带头穿旧衣服表示廉政。清朝皇帝喜欢穿补旧衣服,没有旧衣服,就去把新衣服“做旧”,做补丁。有一次,光绪皇帝补了一条裤子,补得很好,几乎看不出是补的——花了八百两银子,比新做的还贵。清朝皇帝带头,此风气尤烈,上班时间,满朝文武攀比谁的衣服更破旧……宛如叫花子聚会。下了班,心态不平衡,该腐败还腐败,更腐败。清朝还规定官员不准嫖妓女,那好……嫖男妓。清朝官员嫖男妓风气盛极一时。京城处处有“某某相公馆”——某某相公,男妓也。
</P><P>  前面委员说了,光绪补了一条裤子花了八百两银子。那么,补裤子为什么这么贵?因为补裤子的师傅和补裤子的手艺特殊。</P><P>  清朝官员标榜廉洁,好穿带有补丁的衣服,什么衣服都拿来补一补……当然,也就有人喜欢“修旧如旧”,比如一件旧衣服破了一个洞,感情上很舍不得,需要补,但是要求不留下补丁……怎么可能呢?有,中国就有这样的好手艺——“织补”。简单的说,就是把就衣服的经纬线全部挑开,从断线头开始,把已经作旧处理的新线接上去,重新纺织,补住缺口。技术要求是“修旧如旧”,不要看出补过的。</P><P>  详细说说:</P><P>  第一、织补坊内必须有各个各样的布料,因为破的是什么布,无法预料,所有布料都要齐备;</P><P>  第二、织补师傅必须熟悉各种布料的纺织方法,熟悉布料的质地;</P><P>  第三、新旧布料质地不同,要巧于把新布料作旧,否则新布料补在旧布料上,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个可有技巧了;</P><P>  第四、织补的关键在“织”,线头要挑出重新接上,经纬线走向要一致,其中花纹要自然……实质上就是一次手工高精度纺织的过程。</P><P>  ……这么一来,补条裤子收你光绪皇帝八百两银子,有啥子稀罕?</P><P>  还有……</P><P>  正在看贴的兄弟,我知你有钱,……可是,你有关系把衣服拿进去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交给织补师傅么?呵呵。</P>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5-2-27 22:50:00的发言:</B>

<P>  </P>
<P>  清朝还规定官员不准嫖妓女,那好……嫖男妓。清朝官员嫖男妓风气盛极一时。京城处处有“某某相公馆”——某某相公,男妓也。
</P>
<P>  </P>

<P>真新鲜,有相关资料吗</P>
[em06]嫖男妓??!!!
<P>呵呵,委员的文章的却高~!我看明白意思了</P>
不知是真还是假。
太虚的东西也没意思
<P>  我在二月河的小说《乾隆王朝》中就看到过关于皇帝衣服打补丁的笑话。嘉庆还是皇子时候,就有打补丁,后来此风越来越盛,道光为最。</P><P>  在大清王朝的十二位皇帝中,生活最为俭朴的可能要数道光帝了。据史料记载,做为君权神授、真龙天子的道光帝,三十九岁那年坐到龙椅上成为一国之君后,是相当俭朴勤政,倡行节俭,裁仪仗,省车从,降低膳食标准,时常穿着带有补丁的裤子上朝,与大臣们议事;文武百官们也纷纷效仿,竞相找出些破旧的朝服来穿,也在自己裤子上缝些五颜六色的补丁来上朝议事,以示自己生活俭朴和为政清廉。结果,大清国的早朝列会,颇似一伙衣衫褴褛的乞丐们在那里开会,好像在讨论丐帮帮内大事似的。这群乞丐的头领帮主,自然非道光帝莫数了。最后,连道光自己看着都觉得不太体面,有碍龙庭观瞻,便龙颜震怒,狠狠地训斥了那些穿补丁朝服来上朝的大臣们一番。</P><P>  到了光绪皇帝时候,就有了一条裤子织补八百两银子的笑话……织补手艺从清朝传下来以后,本朝也学习了。</P><P>  所以,织补决不是节俭的表现。费用贵着呢。</P>
<P>[em02][em02]</P><P>还是要顶一下吧</P>[em02]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5-2-28 13:00:00的发言:</B>
<P>  所以,织补决不是节俭的表现。费用贵着呢。</P>
<P>我觉得您的这种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P>对很多织补过衣物的人简直就是污蔑!您应该道歉! <P>  <P>南京街头就有很多下岗的女工做织补的,收费最多的也就是十几块钱! <P>前一段时间我的西服不小心被商店大门的把手勾了一个口子,在膀子上面,很难看,本想扔掉,老妈大概舍不得那五千多块人民币,拿去找人织补了一下,拿回来一看,简直不敢相信,手艺非常好,几乎看不出来,一问,连底衬才花了18块钱! <P>织补一件名牌西服不过十几块,一件衬衣的领子又能花多少钱呢?</P>
委员说的话太过了.....有损形象..
<P>zhluxu、cgssky:</P><P>  谢谢批评指正!委员是死读书穷酸书生,不知道织补原来这么便宜。织补一件名牌西服不过十几块,一件衬衣的领子就算是名家所为,确实也不会太贵。对于你们的批评,委员表示感谢!今后如果发现委员有错误,还望继续指出。只有相互批评,才能够知道不足,有利进步,也只有文明批评,才能够带出论坛好风气。</P>
感觉有点夸张!!
<P>想下高级厨师做个抄白饭要多少钱 高级医师(实际不这么叫了)看个病要多少钱 高级裁缝打个补丁。。。。。。。。可能比我一个月的工资还多</P><P>反正感觉这事太假 难道高级裁缝比我个普通工人还笨!!!!!!</P>
<P>呵呵,我昨天也是在气头上,后来想想其实现在很多人也不知道织补的,我也是这两年在街头看见有下岗女工坐在商场门口,面前放着“织补”的纸牌子才知道的。</P><P>皇帝的衣物织补一下当然要贵很多,因为龙袍都是云锦的,衣裤是最好的江南绸缎,都是人工纺出来的,在南京的江南织造府就是专门为皇家织造衣物所设立的,所以当然要贵很多。</P><P>现在的衣料及线都是工业化生产,当然要便宜很多,而且那些织补女工真的很手巧,织补过的衣物不仔细扒着看,真的看不出来!</P>
<P>zhluxu:</P><P>  我对“织补”的了解多是来源于书本古代知识。生活中也曾听说有“织补”,但是本地没有织补工人。从来就没有亲见过“织补”。</P><P>  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会和生活中有些距离……比如验枪,书本上都是说卸下弹匣拉开枪机检查是否空膛……实际上,这个动作有时候非常危险,正确的动作是拉开枪机至少两次,是知道为什么吗?</P><P>  如果有可能,你能够采访织补工人,拍摄图片上传供大家了解……那肯定能够丰富这个专题。</P>
<P>我倒挺欣赏美国人 克林顿玩女人又怎样 只要经济搞得好 有政绩 照样顶他!</P><P>对中国领导人 我不在乎他补了件衣服 吃的是几菜几汤 这不实在 因为我无法辨别其是真心或是做秀,只要他能发展经济 遏制和铲除腐败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就是好领导 这才是老百姓真正关注的!</P>
织补难到你们没见过?是不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啊?我们这儿有不少哦!不过干这个的大多是中老年的妇女,年青人很少见.说实在的,她们大多技术不怎么样,上回我有一件皮衣品袋角裂了一小块,拿去被了下,但织补的痕迹太明显了![em01]
<P>就算在古代,同样的事情,在好皇帝身上可以看出的东西也可以和坏皇帝身上看出的完全不同。</P><P>或许有的人就是比较节俭,或许这只是个人性格问题,不要因为别人是主席就说别人虚伪吧,做人要厚道。</P>
这种文章还不足以与歌颂毛和金太阳的类似文章媲美,作者还需继续努力啊.
<P>楼上是用DURON1000CPU的吧?名字都用这个。</P><P>从各种小道消息中反映出的胡温的确有汉文之风,楼主所说并非没有可能。即使做秀,从一般人不敢“越制”的角度讲,的确有压制奢侈之效。这个跟小金打下卫星之类不能比吧?</P>
<P>涛哥嘛!!!谁让是咱们的涛哥呢!!</P><P>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P>
织补在过去是女子闺阁之内必修的女红,手艺灵巧的能够支部的和新的一样,红楼梦里有一段晴雯熬夜为宝玉织补烫坏的锦袍的剧情,到第二天早上就将破损的部位补的和新的一样,不仔细扒着看根本不会看出那里原本被烫坏过。
<B>以下是引用<I>zhluxu</I>在2005-3-1 10:48:00的发言:</B>

<P>呵呵,我昨天也是在气头上,后来想想其实现在很多人也不知道织补的,我也是这两年在街头看见有下岗女工坐在商场门口,面前放着“织补”的纸牌子才知道的。</P>
<P>皇帝的衣物织补一下当然要贵很多,因为龙袍都是云锦的,衣裤是最好的江南绸缎,都是人工纺出来的,在南京的江南织造府就是专门为皇家织造衣物所设立的,所以当然要贵很多。</P>
<P>现在的衣料及线都是工业化生产,当然要便宜很多,而且那些织补女工真的很手巧,织补过的衣物不仔细扒着看,真的看不出来!</P>

<P>来张作品啊 也随便为人家做下免费广告撒</P>
<P>不管干什么  人的素质总是关键</P>
静安寺前织补匠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1:29 外滩画报<P>  外滩记者王晓楠/报道彭辉/摄</P><P>  突然而至的十几度降温,让平日喧闹的静安寺肃静了许多。</P><P>  “天真冷呀。”36岁的织补匠何,寒风中,试图将红肿的手放进正在织补的紫红色毛衣里捂热。天气转冷,生意也好了许多,短短半小时内接了四五个活,还不时有人前来打 听。</P><P>  何在静安寺街头织补已有三个年头。秋风起时,正是一年当中生意最好时节,家家都会把压在衣箱底下一年多的厚衣服翻出来,总会有那么一两件是破损的。于是,每年9月,何就会搬个小板凳,拿着针线坐在万航渡路路边为他人补衣。在上海一些繁华街头或大的居民区,有为数众多像何这样的织补匠,有男有女,大都来自农村。</P><P>  (一)</P><P>  76岁的吴阿婆已多年没有出门了,不知道如今大街上还有织补的小摊,她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码头那群“补穷”的妇女们。</P><P>  那时上海的码头和工厂里多的是光棍汉,衣服破了也没有人帮着补,于是,有很多“补穷”的中年妇女就在附近支个小摊,赚点小菜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当年穷人过的日子。直到1980年代,“补穷”的女人们一股脑地消失了。</P><P>  那时“补穷”妇女的手艺跟今天街头织补匠相比差多了,所修补的衣服更是没法比。</P><P>  作为上海老字号“老日升”织补铺的高级织补工,潘维君对于像何这样的街头织补匠有些不屑。创办于1894年的 “老日升”是上海滩第一家织补铺,有着“天衣无缝”的美誉,经这里补过的衣物,就像没有破损过一样。“老日升”手艺精湛,当然收费也不菲,小小一个破损最起码要40元,一般都在二三百元之间,最高甚至会达到1000多元。</P><P>  潘维君是1975年进入“老日升”的,那时,“老日升”正红火,有20多位织补师傅,而今天,整个上海专业织补工人还不足10个,“老日升”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从四五年前每月3万多元营业额降到了近1万元的地步。</P><P>  就在“老日升”走向没落之时,2000年左右,织补匠开始出现在上海街头。</P><P>  (二)</P><P>  4年前,在安徽安庆农村老家,何和丈夫在当地一家水泥厂做工,每个月三四百元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于是跟堂哥学了几个月织补后到了上海。</P><P>  街头织补匠的行头很简单:几根织补针、五颜六色的线头、一把小剪刀再加上自己的织补技艺足矣。就拿何的织补摊来说,占地不过1平方米,只有一张小板凳、一个装织补工具的月饼铁盒,还有一个装衣服的包。小板凳太破,四个凳腿用绳子缠牢才不至于散架。铁盒盖上用红色油漆写着“织补”二字,每天往那里一立,就算开张了。</P><P>  何也是按照“朝九晚五”开工收工的。每天早上8点多钟,从金沙江路的家出发,骑上一个小时自行车才到静安寺。 9点是上班高峰,很多人顺便把要织补的衣服带来。</P><P>  何的织补摊就在麦当劳旁边,每每一阵风吹过,就可以闻到汉堡的香味。她一直在麦当劳上厕所,却从来没有在那吃过东西。“我吃不惯。”何这样解释。她的午饭大多是在500米外的一家小馄饨店解决的,两元钱18个小馄饨,5分钟足够。</P><P>  这天何要修补的是一件黑色羊毛衫,胸前有一个小洞。她习惯性地把右腿搭在左腿上,铺上羊毛衫,用绷子把破洞箍住,然后拿出钩针,探进羊毛衫领口,来回钩织。</P><P>  为达到颜色相同,一般都直接在衣服上钩丝织补。钩丝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很累眼睛”,所以何一有机会就要抬头四处看看。虽然才干了三年,她已经感觉到眼睛没有以前好了,经常发干、发痒。</P><P>  丝钩到了,何低下头,把丝抽出来,用小剪刀剪断,顺手挂在自己衣服的扣子上,然后用钩针挑起破洞上能够找到的线头,一点点钩起来。破处太大时,就需要用两根缝衣针当作织衣针,把刚刚挑出的丝顺着纹路织上去。</P><P>  织补中的何很认真,紧抿着嘴唇,嘴角抿出了几缕皱纹。</P><P>  (三)</P><P>  在熙熙攘攘的静安寺街头,何安静地坐在那里,尽量把小板凳靠在墙边。她一直很担心城管人员不让她在大街上摆摊,为此她甚至不肯让记者写她的名字和摊位的具体地点。实际上,她的摊位太小了,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P><P>  何的丈夫也是个织补匠,在长风公园摆摊。生意不错时,何每个月能挣八九百元,加上丈夫挣的,一共能有近2000 元的收入。夫妇俩在金沙江路租了一个5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200元。何算了一下,一般每月生活费加上租房,就要花掉800多元,两个女儿一个上高一,一个念小学六年级,每学期学费要1500多元,再加上要给家里寄点生活费,“也攒不下什么钱了。”何说。</P><P>  何织补的技术很好,在静安寺这带还小有名气。一次一个卖衣服的老板把店里一件破损的新衣拿来织补,经何“妙手回春”后,老板竟然还把破衣当好衣给卖了出去。</P><P>  “一两百块钱的衣服,花个二三十元钱补补还是很划算的。”一个来补衣服的顾客对记者说。街头织补收费一般按破损个数计算,一处大约一二十元不等,破损多了还可以便宜点。</P><P>  接活时,很多顾客只是看洞的大小来开价,何试图要用“这是要花功夫的”这句话,来说明织补的难度和开价的合理性,但是经常不能被顾客接受。</P><P>  但也有价钱谈不拢的。一个中年妇女拿了一件杏黄色的西服过来补,何数了一下,“有7个洞,收你60元吧。”中年妇女讨价还价后,最后定到了50元,过了一会儿,她觉得不划算,又转身回来把衣服拿走了。“她一会不来的话,过两天也会再拿来补的。”何碰到过很多这样的客人了。</P><P>  除了讲价外,最让何头疼的是有的顾客以补得不好为由不给钱或扣钱。一个女顾客在拿衣服时少给了何10元钱,“ 这是要功夫的,花了我3天的时间呀,这个人怎么这样……”何激动地说起了安徽话。</P><P>  织补是一个苦行当。对于何来说,这个行当能够干多久她也不知道:“干一天算一天吧!还要看自己的眼睛能坚持到哪天。”</P><P>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P>
<B>以下是引用<I>一怒</I>在2005-3-1 12:04:00的发言:</B>

<P>我倒挺欣赏美国人 克林顿玩女人又怎样 只要经济搞得好 有政绩 照样顶他!</P>
<P>对中国领导人 我不在乎他补了件衣服 吃的是几菜几汤 这不实在 因为我无法辨别其是真心或是做秀,只要他能发展经济 遏制和铲除腐败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就是好领导 这才是老百姓真正关注的!</P>

<P>甚是,</P>
<B>以下是引用<I>一怒</I>在2005-3-1 12:04:00的发言:</B>

<P>我倒挺欣赏美国人 克林顿玩女人又怎样 只要经济搞得好 有政绩 照样顶他!</P>
<P>对中国领导人 我不在乎他补了件衣服 吃的是几菜几汤 这不实在 因为我无法辨别其是真心或是做秀,只要他能发展经济 遏制和铲除腐败 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就是好领导 这才是老百姓真正关注的!</P>

<P>没错,没错,就算胡书记一个人再正派又有什么用,下面腐败的太厉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