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华派」官员声势弱 中日寒冬恐漫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7:12:52
<P>【凤凰网】</P>
<P> </P>
<P>凤凰卫视2月22日消息 虽然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但中日过去一年在政治上却因钓鱼岛主权、东海石油开发以至台海问题摩擦不断,一些专家更指出,随着对华强硬派声势日壮,日本国内熟悉中国事务和主张日中加强关系的「知华派」官员和学者,正受到排挤攻击,令到缓和两国关系变得更困难。中日要走出这场政治寒冬,着实不易。</P>
<P>「中国通」少 知华外交官非管华务</P>
<P>日本知华派人数不断减少,是令中日关系进入低潮的原因之一吗﹖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日本知华派总人数多寡,而是在日本政坛上有较高威望、真正了解中国并愿意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知华派政治家有多少,以及在制定对华政策过程中能提供建议的知华派有多少。</P>
<P>根据香港《明报》援引英文《日本时报》的说法,早在2000年时,自民党内的亲华派力量已在减弱,这势头在小泉上台后更明显。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教授Wenran Jiang(音译姜文然)近日便撰文指出:「日本外务省内负责对华政策、被卷标为亲华派的官员,遭到有系统的恶毒抹黑,凡是呼吁与华加强(政治)关系的,都受到攻击。原先只出现在右翼杂志的观点——视中国威胁等同朝鲜,现已获得半官方地位。」</P>
<P>日本大学长期从事日中关系研究的高野教授表示,目前日本所说的知华派,一般是指在外务省、经济产业省、财务省等政府部门及属下研究机构的涉华人员,以及大学和民间企业从事中国问题研究或对华事务的人员,但高野教授强调,知华派不等于亲华派,他们只是对中国情较了解,不等于对中国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个别更是强硬反华派。一名曾在日本驻华使馆工作的资深外交官亦坦言,若将研究中国问题及从事日中交流合作的人都称为「知华派」,这样的人在日本很多,但现在真正懂得如何同中国打交道并了解普通中国人想法的「中国通」并不多。</P>
<P>1972年中日复交,曾促成大批知华派「中国通」官员的出现。他们大多出身于东京大学法学部或其它日本名牌大学,其进修汉语的地点也逐渐由台北转到北京,而后在日本驻华使馆或本省负责对华事务。但近年日本外交决策体系却出现了重大变化,就是外务省的作用降低、首相官邸的作用增大。有舆论便指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亲信中,通晓中国问题的智囊几近空白。部分右翼政客更把对华的不满,转移到外务省知华派外交官们身上。</P>
<P>在中国,日语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后,大多一辈子从事对日事务,但日本则不同,经常调岗位。一名学蒙古文却曾负责对华事务的外务省官员解释,政府认为,若由某一外交官长期负责一国事务,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对负责的国家产生特殊感情,结果影响到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甚至出现不利于国家利益的问题,故当局通常实行流动制度以防此情况。</P>
<P>《环球时报》便指出,近年来日本政府内不少通晓汉语、长于中国事务的高级外交官被陆续调离对华外交领域,被派往美国、东南亚、南亚以及其它地区的使领馆。</P>
<P>新生代掌权 主亲美台排外</P>
<P>《环球时报》亦引述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称,近年日本政治大环境起了变化,日本人所称的「知华派」受到打压和排斥,难以在对华关系中发挥作用。报道指出,在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一段较长时间,日本实施「以日美关系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对华关系」,从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之后的历届首相和外相,都把推动对华关系视为维护日本长远利益的重点,这些重量级政治家能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努力推动日中关系,给两国关系营造了良好气氛。当时日本媒体对知华派的声音报道较多,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知华派的主张也较易反映给高层决策者并获接纳。</P>
<P>但近年来,了解中国的日本老一辈政治家相继退出政治舞台,新生代政治家登场,在对外关系方面持强硬姿态的新民族主义者兴起,亲美、亲台、排外的政治家增加并出掌重要领导职务。报道指出,在目前权力核心,除小泉外,自民党代理干事长安倍晋三、外务大臣町村信孝、总务大臣麻生太郎、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等人,在外交和国防上都倾向对华强硬,其中町村信孝2000年底出任文科大臣时,更曾为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歪曲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开绿灯。对中国较了解的日本政治家野中广务、加藤弘一、河野洋平等人的影响力已大削。「目前,在日本决策层中已基本上没有知华派了。」</P>
<P>随着日本政治整体趋于保守和对华强硬,一些愿意促进日中友好的知华派受到排斥,甚至受右翼势力恐吓和威胁。曾任日本三大经济团体之一的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去年出任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主任委员的小林阳太郎,曾要求小泉不要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事后遭到右翼势力围攻恐吓。起初右翼分子的宣传车常围堵小林的住宅,后来还发展到向小林住宅门口掷燃烧瓶的地步。</P>
<P>日本政治评论家木村泽二说,在目前日本社会,主张日中友好的知华派已很难在公开场合说中国的好话,否则就会受打压,遭右翼骚扰威胁。这些知华派的言论和主张也不易在媒体上出现,因刊登这些言论的媒体也会受牵连,部分右翼分子会以各种借口骚扰;相反,敌视中国的言论却被部分日本媒体大肆报道,例如,中岛岭雄、冈崎久彦、古森义久等人的反华文章便常能在《产经新闻》大篇幅刊登,影响日本舆论。</P>
<P>小泉对华强硬 上溯逾20年党派史</P>
<P>据明报报道,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党内派系众多,主要帮派有原首相桥本龙太郎的桥本派(平成研究会)、原干事长加藤弘一的加藤派(宏池会)、原首相森喜朗的森派(清和政策研究会)、龟井派等。小泉所代表的是森派。追源溯流,森派20多年来对华态度都是倾向强硬的。</P>
<P>森派创始人是福田赳夫(1976至78年任首相)。当年福田与田中角荣曾为争夺自民党总裁和首相职务激斗,双方结下怨恨。田中任首相期间恢复了中日邦交,并由当时的外相大平正芳肩负建交谈判。作为田中派对头的福田,虽然在任期间和中国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但大致上只是在外交上走完了田中铺的路。1978年福田被大平正芳赶下台后,访问了台湾,与被视为「亲华派」的田中、大平划清了界线。也因为福田与党内强势派系结怨,促成该派连续22年无人能再当首相,直至2000年森喜朗任首相,情况才改变。</P>
<P>当时首相小渊惠三突病逝,令人数上难和桥本派、加藤派竞争的森派有机会争逐首相——当大派势均力敌时,小派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果森喜朗成了首相妥协人选,1年后再由小泉接上。卸任后,森喜朗即仿效福田赳夫访台,成为第三位在中日建交后访台的前首相。</P>
<P>中国对日释善意 小泉失修好良机</P>
<P>在日本对华强硬派声势日壮的同时,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也在不断上升。对此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教授姜文然直言,这其实并非无可避免,但小泉政府错失了中国新领导层所释出的修好善意,确是助长了两国的强硬声音。</P>
<P>姜文然称,胡温接班后,中国知识界曾展开一场「对日新思维」的论争,提倡新思维的一派提出,中日友好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中方应考虑减少强调「历史问题」,并加强对民间反日民族主义倾向的监控,但日本政客亦应停止挑衅,包括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和淡化二战罪行。</P>
<P>姜称,虽然胡温其实最初亦有悄悄试采其中一些观点,包括尽量不公开抨击小泉拜靖国神社,并透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促请小泉改变主意,不再参拜,让双方恢复高层接触。不过日本右派的反应,却是觉得中方的态度,反映了日本在争议中「企硬」是正确的,去年一月小泉再拜靖国神社,正是转折点,事后总理温家宝公开批评小泉一再参拜影响双边关系,反映「对日新思维」尝试的告一段落。姜文然道:「若日本领导层当时能对北京的善意作出正面响应,便有机会强化两国的温和派声音。」</P>
<P>日学者:应改走多边外交</P>
<P>其实在「新思维」出现的同期,一些日本学者如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事务研究所所长谷口信(译)也提出日本应调整外交政策,由一味只追随美国,改为走独立多边外交,加强对华关系,慢慢发展起一个日美中三角关系、走出日美VS中国的框框,只是这种观点未被采纳。</P>
<P>政治评论家木村泽二认为,若日本政坛权力核心不调整方针,持续主张对华强硬,日中关系就会摩擦不断,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知华派处境亦不会好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很难产生真正了解中国、愿意推动日中友好关系发展的知华派,即使有也很难有机会进入决策层。事实上,上周《每日新闻》一项民调便显示,22%受访者认为,对朝鲜立场强硬、曾称实施制裁方可推翻金正日的安倍晋三是最适合当的首相人选,比现首相小泉还多5%,反映了即使小泉落台,当权的仍可能是强硬派,中日政治关系恐要迎来一个很漫长冬季。</P><P>【凤凰网】</P>
<P> </P>
<P>凤凰卫视2月22日消息 虽然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但中日过去一年在政治上却因钓鱼岛主权、东海石油开发以至台海问题摩擦不断,一些专家更指出,随着对华强硬派声势日壮,日本国内熟悉中国事务和主张日中加强关系的「知华派」官员和学者,正受到排挤攻击,令到缓和两国关系变得更困难。中日要走出这场政治寒冬,着实不易。</P>
<P>「中国通」少 知华外交官非管华务</P>
<P>日本知华派人数不断减少,是令中日关系进入低潮的原因之一吗﹖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日本知华派总人数多寡,而是在日本政坛上有较高威望、真正了解中国并愿意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知华派政治家有多少,以及在制定对华政策过程中能提供建议的知华派有多少。</P>
<P>根据香港《明报》援引英文《日本时报》的说法,早在2000年时,自民党内的亲华派力量已在减弱,这势头在小泉上台后更明显。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教授Wenran Jiang(音译姜文然)近日便撰文指出:「日本外务省内负责对华政策、被卷标为亲华派的官员,遭到有系统的恶毒抹黑,凡是呼吁与华加强(政治)关系的,都受到攻击。原先只出现在右翼杂志的观点——视中国威胁等同朝鲜,现已获得半官方地位。」</P>
<P>日本大学长期从事日中关系研究的高野教授表示,目前日本所说的知华派,一般是指在外务省、经济产业省、财务省等政府部门及属下研究机构的涉华人员,以及大学和民间企业从事中国问题研究或对华事务的人员,但高野教授强调,知华派不等于亲华派,他们只是对中国情较了解,不等于对中国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个别更是强硬反华派。一名曾在日本驻华使馆工作的资深外交官亦坦言,若将研究中国问题及从事日中交流合作的人都称为「知华派」,这样的人在日本很多,但现在真正懂得如何同中国打交道并了解普通中国人想法的「中国通」并不多。</P>
<P>1972年中日复交,曾促成大批知华派「中国通」官员的出现。他们大多出身于东京大学法学部或其它日本名牌大学,其进修汉语的地点也逐渐由台北转到北京,而后在日本驻华使馆或本省负责对华事务。但近年日本外交决策体系却出现了重大变化,就是外务省的作用降低、首相官邸的作用增大。有舆论便指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亲信中,通晓中国问题的智囊几近空白。部分右翼政客更把对华的不满,转移到外务省知华派外交官们身上。</P>
<P>在中国,日语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外交部后,大多一辈子从事对日事务,但日本则不同,经常调岗位。一名学蒙古文却曾负责对华事务的外务省官员解释,政府认为,若由某一外交官长期负责一国事务,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对负责的国家产生特殊感情,结果影响到外交政策制定和执行,甚至出现不利于国家利益的问题,故当局通常实行流动制度以防此情况。</P>
<P>《环球时报》便指出,近年来日本政府内不少通晓汉语、长于中国事务的高级外交官被陆续调离对华外交领域,被派往美国、东南亚、南亚以及其它地区的使领馆。</P>
<P>新生代掌权 主亲美台排外</P>
<P>《环球时报》亦引述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称,近年日本政治大环境起了变化,日本人所称的「知华派」受到打压和排斥,难以在对华关系中发挥作用。报道指出,在中日关系正常化后一段较长时间,日本实施「以日美关系为主,同时大力发展对华关系」,从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之后的历届首相和外相,都把推动对华关系视为维护日本长远利益的重点,这些重量级政治家能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努力推动日中关系,给两国关系营造了良好气氛。当时日本媒体对知华派的声音报道较多,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知华派的主张也较易反映给高层决策者并获接纳。</P>
<P>但近年来,了解中国的日本老一辈政治家相继退出政治舞台,新生代政治家登场,在对外关系方面持强硬姿态的新民族主义者兴起,亲美、亲台、排外的政治家增加并出掌重要领导职务。报道指出,在目前权力核心,除小泉外,自民党代理干事长安倍晋三、外务大臣町村信孝、总务大臣麻生太郎、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环境大臣小池百合子等人,在外交和国防上都倾向对华强硬,其中町村信孝2000年底出任文科大臣时,更曾为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歪曲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开绿灯。对中国较了解的日本政治家野中广务、加藤弘一、河野洋平等人的影响力已大削。「目前,在日本决策层中已基本上没有知华派了。」</P>
<P>随着日本政治整体趋于保守和对华强硬,一些愿意促进日中友好的知华派受到排斥,甚至受右翼势力恐吓和威胁。曾任日本三大经济团体之一的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去年出任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方主任委员的小林阳太郎,曾要求小泉不要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事后遭到右翼势力围攻恐吓。起初右翼分子的宣传车常围堵小林的住宅,后来还发展到向小林住宅门口掷燃烧瓶的地步。</P>
<P>日本政治评论家木村泽二说,在目前日本社会,主张日中友好的知华派已很难在公开场合说中国的好话,否则就会受打压,遭右翼骚扰威胁。这些知华派的言论和主张也不易在媒体上出现,因刊登这些言论的媒体也会受牵连,部分右翼分子会以各种借口骚扰;相反,敌视中国的言论却被部分日本媒体大肆报道,例如,中岛岭雄、冈崎久彦、古森义久等人的反华文章便常能在《产经新闻》大篇幅刊登,影响日本舆论。</P>
<P>小泉对华强硬 上溯逾20年党派史</P>
<P>据明报报道,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党内派系众多,主要帮派有原首相桥本龙太郎的桥本派(平成研究会)、原干事长加藤弘一的加藤派(宏池会)、原首相森喜朗的森派(清和政策研究会)、龟井派等。小泉所代表的是森派。追源溯流,森派20多年来对华态度都是倾向强硬的。</P>
<P>森派创始人是福田赳夫(1976至78年任首相)。当年福田与田中角荣曾为争夺自民党总裁和首相职务激斗,双方结下怨恨。田中任首相期间恢复了中日邦交,并由当时的外相大平正芳肩负建交谈判。作为田中派对头的福田,虽然在任期间和中国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但大致上只是在外交上走完了田中铺的路。1978年福田被大平正芳赶下台后,访问了台湾,与被视为「亲华派」的田中、大平划清了界线。也因为福田与党内强势派系结怨,促成该派连续22年无人能再当首相,直至2000年森喜朗任首相,情况才改变。</P>
<P>当时首相小渊惠三突病逝,令人数上难和桥本派、加藤派竞争的森派有机会争逐首相——当大派势均力敌时,小派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果森喜朗成了首相妥协人选,1年后再由小泉接上。卸任后,森喜朗即仿效福田赳夫访台,成为第三位在中日建交后访台的前首相。</P>
<P>中国对日释善意 小泉失修好良机</P>
<P>在日本对华强硬派声势日壮的同时,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也在不断上升。对此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政治学教授姜文然直言,这其实并非无可避免,但小泉政府错失了中国新领导层所释出的修好善意,确是助长了两国的强硬声音。</P>
<P>姜文然称,胡温接班后,中国知识界曾展开一场「对日新思维」的论争,提倡新思维的一派提出,中日友好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中方应考虑减少强调「历史问题」,并加强对民间反日民族主义倾向的监控,但日本政客亦应停止挑衅,包括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和淡化二战罪行。</P>
<P>姜称,虽然胡温其实最初亦有悄悄试采其中一些观点,包括尽量不公开抨击小泉拜靖国神社,并透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促请小泉改变主意,不再参拜,让双方恢复高层接触。不过日本右派的反应,却是觉得中方的态度,反映了日本在争议中「企硬」是正确的,去年一月小泉再拜靖国神社,正是转折点,事后总理温家宝公开批评小泉一再参拜影响双边关系,反映「对日新思维」尝试的告一段落。姜文然道:「若日本领导层当时能对北京的善意作出正面响应,便有机会强化两国的温和派声音。」</P>
<P>日学者:应改走多边外交</P>
<P>其实在「新思维」出现的同期,一些日本学者如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事务研究所所长谷口信(译)也提出日本应调整外交政策,由一味只追随美国,改为走独立多边外交,加强对华关系,慢慢发展起一个日美中三角关系、走出日美VS中国的框框,只是这种观点未被采纳。</P>
<P>政治评论家木村泽二认为,若日本政坛权力核心不调整方针,持续主张对华强硬,日中关系就会摩擦不断,对中国持友好态度的知华派处境亦不会好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很难产生真正了解中国、愿意推动日中友好关系发展的知华派,即使有也很难有机会进入决策层。事实上,上周《每日新闻》一项民调便显示,22%受访者认为,对朝鲜立场强硬、曾称实施制裁方可推翻金正日的安倍晋三是最适合当的首相人选,比现首相小泉还多5%,反映了即使小泉落台,当权的仍可能是强硬派,中日政治关系恐要迎来一个很漫长冬季。</P>
其实过分去攻击日本的民族性是错误,以偏盖全!
那啥??日本就是反华派的,什么寒冬不寒冬的,就快开战了,还寒冬呢,我看龙卷风都来了~~~~~~~~~
<P>历史问题,民族性问题都是次要问题。</P><P>中日矛盾的核心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利益冲突。</P><P>所以,打压日本,管他有没有什么知华派人物干什么。他们不了解中国,我们才好办事。</P>
<P>看来日本的确和台湾有共通之处</P><P>都是由首脑亲信代替职业外交人员进行重要活动</P>[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