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体验闲话日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4:21
<P>老   董  [原创]
                  
1997年夏,一家日本企业来中国招聘工程师,经过考试和自学日语,98年初踏上去东瀛的旅途。我先后在松下通讯,NEC,日立,这些“株”的核心研发部门从事相同的工作—专用控制集成芯片(FPGA/ASIC)的应用设计及调试,先后完成了网络路由器,携带电话,大型心电分析仪,程控交换机,RAID等产品中的FPGA/ASIC专用芯片。并从99年起,开始在NEC及日立公司做项目技术负责人至今。</P>
<P>经过几年观察思考,发觉日本在诸多方面的确与别国不同,同时也渐渐澄清了自己过去对日本人和事的许多疑问和错觉,故草成此文,供家乡众人消遣。
   
日本公司效率很高,员工们都在玩命工作吗?</P>
<P>一走进日本各公司办公大楼,所看到的景象总是如出一辙:人们或神色紧张地来去匆匆,或面对电脑凝神端坐,大家都显得十分忙碌,而且这样的情景每天都要持续到夜晚9点之后,甚至深夜十一,二点。人们会暗自赞叹:日本人的工作精神真是举世无双呵!
然而,超乎你想象的是:上述情景居然完全是一种假象,在那些人当中,有半数以上的人只不过是在“演戏”,轻车熟路地扮演着一名“积极工作者”,实际上他们什么都没做。因为在日本,技术职和事务职“白领” 平均每天干2—4小时工作,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任务,而人们每天却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作假奇观”呢?
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首要原因自然与金钱相关。在日本有一个路人皆知的说法:“没有加班费就无法生活”。因为加班费能占到月工资的50%--100%,绝非可有可无。日本人在做家庭预算时,也总是很自然地将加班费直接算入其中,就象是固定收入一样。另外,从“古”至今,日本人就“遗传”这种“加班基因”,既能向公司表现“积极”,又能多捞加班费补贴家用。
原因之二在于,日本人在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时,为了保险起见和避免责任风险,总是把时间制定得十分充裕,通常几倍于我国公司在同类事情上的时间开销。因此,大家在整天口口声声喊“忙”叫“累”的同时,实际上总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但是为了能够熬到晚上,挣到自己不可或缺的加班费,大家只好心照不宣地同台演戏。由于不允许聊天,只好在桌上铺满翻开着的工作资料,然后就上网浏览,纵观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旦察觉到有人靠近,就立刻打开一个目前工作内容的电脑画面。
近几年来,虽然日本企业老板已开始试图阻止日本人传统的毫无意义的“加班”,但却收效甚微。比如NEC明确规定周三和周五为“定时间日”,加班不给钱,还在公司大门口摆上宣传牌劝大家按点回家。但每逢周三周五,我发现似乎只有我一个人一听见那首德沃夏克的“思故乡念故乡,故乡多可爱”的下班曲就立刻打卡走人,而虚伪可怜的日本同事们居然跟平时一样地加班。问他们时,答曰“其实大家也都想走,不过那样显得不太好”。另外,假如你总是不愿意加班,同一个项目组的人就会找到你说,他们加班时常会有事需要同你商量,你不在就会耽误大家的进度,强制性地拉你入伙。日立公司虽然也规定周三为“定时间日”,加班白干,可因为日立员工上下班均不须打卡,全凭自觉报每月考勤,因此大家周三也还是照样加班,然后把周三的加班时间加在周四的加班时间里。还有很多公司尽管有“加班必须上司批准”之类规定,但是由于上司也深知加班费对部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这样的规定也形同虚设。</P>
<P>    在日本公司,无论何人问你:“最近忙吗”,即使你正闲得穷极无聊,也必须赶紧装出一脸疲惫无奈相:“忙得真够戗呵”。一旦说出真话,就会没完没了地倒霉吃亏。
    我刚到日本不久,就曾经为此吃过一堑:在吸烟室和几个日本同事聊天时,我那个项目组的头儿随口问道:“最近很忙吧”,我实话实说:“不忙”。几个在场的日本同事一齐用十分惊异的眼神看着我,那位头儿则满脸不悦地走了。随后,他就给我增加了几倍的工作量。结果在那个十人的小组里,我一个人共完成了70%的工作量,其余9个日本人只平摊了30%的工作量。
在日本,如果有谁胆敢声称自己“不忙”,就等于说:你的直接上司派活儿不当,他会面临被批评甚至解职的可能;所以他必定拼命加大你的工作量,将“球”踢到你的脚下:如果你最后干不完,头儿就会告诉他的上司:说你能力太差,无法胜任工作;反之如果你累死累活地完成了超量的工作,不但没人说你半句好话,而且今后还将照此办理,你将永不再有轻松的日子。</P>
<P>日本男人在家庭中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吗?</P>
<P>中国人通常认为,日本男人在家庭中高高在上,说一不二,而日本的媳妇则贤惠无比。然而实际情况也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从前面的文字中已可以看出,日本男人每天要上班并且加班,然后就到街上去吃饭喝酒,最后到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妻儿早已入睡,自己也赶紧洗澡睡下,第二天还得早早出门上班。一旦遇上项目收尾或出现问题,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得不加班,因此常能听见日本男人哀叹:“唉,又有几个星期没看见孩子了”。依照日本男女老少的“共识”,谁家的男人如果一下班就早早回家吃晚饭,要麽他所在的公司面临倒闭,要麽他已不被公司重用,面临失业。总之是一件非常丢脸和反常的事,是日本社会的大忌。
日本男人必须把每月的工资,加班费以及一年两次的奖金全部交给老婆,自己只留下一点在外吃饭喝酒的零用钱。社会剥夺了他们早回家的权力,致使他们夜晚只能在公司加班,然后如孤魂野鬼一般在大街上吃喝游荡。他们背负着创造日本社会财富,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公司精神紧张压抑,处处小心,夜晚有家不得早归,缺乏家庭温馨的滋养,实际上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倒霉鬼和可怜虫。
与男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相反,日本主妇们的日子却过得优哉游哉,生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女人在婚前通常都有工作,自从结婚的那一天起,就变成一名全职主妇。开始掌管家庭经济大权,成为实际上的一家之主。而名为“御主人”的丈夫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每天清晨,她第一个起床,做好一家人的早饭,然后把丈夫和孩子一一打发出门。由于日本男人上班途中平均所花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而孩子们的幼稚园或学校离家较近,因此总是男人第一个出门,最后一个回家。丈夫和孩子出门之后,她可以重新蒙头大睡直到中午。然后邀上其他的主妇一道热热闹闹地驾车外出,逛街购物,中午花上几千日圆品尝法国大菜。而她们可怜的“御主人”们这时却只能在公司吃两三百日圆的“弁当”充饥。午后和晚上的时光,主妇们除了给自己和孩子做晚饭,搞点家庭卫生,便可以靠看电视,电话聊天或去各种趣味技能培训班(花道插花,茶道,料理烹饪,音乐,服装,书道美术等)消磨时光。日本幼稚园都有专车,负责将每个孩子接送到家门口;日本的学校没有家庭作业,也不需要家长进行学习辅导或接送。晚上临睡觉前,主妇只需给“御主人”准备好一池热澡水,就可以熄灯入睡了。而其丈夫也许这时仍在公司里加班;也许已不胜酒力,一手拎着公文包,一手扯开领带,正一溜歪斜地奔向下一家“居酒屋”。
近三四十年以来,除个别名门望族或拥有高级职务的家庭之外,男尊女卑的情形早已在一般日本家庭里消失殆尽。在夫妻争论或吵架时,往往也是女方占据上风,因为斗嘴磨牙本来就属女人强项,加之日本女人是全世界语速最快的人种,因此日本男人只能尴尬无奈地听从和接受。由于夫妻感情淡漠和男性权威的丧失,日本的离婚率也在直线上升,尤其是老年人的离婚率升得最快,由女方在丈夫退休后首先提出的居多。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选择独身生活,这种人已经占到四十岁以下成年人的47%。</P>
<P>“岛民根性”与“日本制造”——为什么日本产品能够风行世界?</P>
<P>“岛民根性”指岛民特有的一些毛病,比如虚伪,两面派,小气挑剔,多疑多虑,死板教条等等。日本人自己的辞典里也有这个词。虽然大陆人群也有这些毛病,但远不如岛民表现得那样普遍和突显。表面上看,日本人是世界上最讲礼貌的民族,说话时不住地鞠躬点头,满口敬语和自谦语,再配合以满脸赞许的笑容和欣赏的眼神,令人十分愉快。但实际上,喜欢背地里奚落嘲讽别人,则是日本男女老少的通病。闲聊的人群中一旦有人离去,这个人立刻就变成其余的人奚落嘲讽的对象。人们习惯于从对别人的奚落嘲讽当中获得自信以及群体的认同感。同时,由于日本人个个都非常敏感多疑,所以彼此之间的言行也都须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会得罪别人,或者让对方抓住自己的什么把柄,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因此,大陆性格的人和岛民生活在一起总是感觉很累,格格不入,因为你必须跟他们一样处处谨慎小心才行,这常常令外国人感到厌恶和沮丧。
岛民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对事物极端挑剔,比如,他们很在意别人是否天天换衬衣,衣领是否熨过,头发是否有点乱之类细节,并且当作背后议论的谈资。对于商品和服务更是竭尽挑剔之能事。大陆人感觉“还不错”,准备掏钱买下的东西,岛民却能挑出一大堆毛病予以否定。因此日本有号称“世界第一”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古以来,日本社会给予工匠很高的地位和尊重。至今每年还都举办各种古老的手艺大赛,如全国木工推刨花比赛,看谁推出的刨花最薄最长;还有建木屋等各种手工技能比赛。全社会都十分尊崇能工巧匠。同时,他们做事尤其注重细节,往往能把大陆人的一件事分解成他们的十件事来做。日本人特别嗜好小东西,擅长将大东西尽可能地做小。因此他们的照相机,摄象机,随身听等小家电产品才得以横扫天下无敌手。
在技术发明创新方面,日本远远落后于美国,一直跟在美国后面“坐享其成”。上个世纪末,权威的日本NHK电视台评选“本世纪日本人的十大发明”,结果实在令人惨不忍睹。排在前三位的居然是:随身听,卡拉OK和纸杯方便面,后7位的则更是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玩意。根本无法与欧美的电灯,飞机,收音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青链霉素,原子弹等重大发明同日而语。随身听只不过是把别人发明的录音机体积加以缩小,卡拉OK也是在别人发明的双声道音响的基础上,一个声道放伴奏音乐,另一个声道放来自麦克风的声音改造而成。其实这都不属于“发明”,充其量不过是“改造”而已。日本人的“世纪发明”尚不过如此,颇有些“拿鸡毛当令箭”的味道,也足以说明这群岛民的创造力几乎为零。
尽管日本人不善创新,但他们自明治维新的一个半世纪以来,却堪称是擅长学习和“拿来”的民族。二战以后,日本更是亦步亦趋地紧随美国,把美国人最新的科技发明一一拿来应用,制造成优质精巧的产品,然后供应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日本人市场供应的一般策略是:最新最好的产品在日本生产,主要供应本国市场;次新次好的产品则在欧美生产,专供欧美市场;新产品出笼四五年以后,在日本及欧美已经过时淘汰,无人问津时,才开始由东南亚等国家生产,供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
日本各大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与我国企业不同的是,他们十分注重保证产品在若干年以后上市时的先进性。比方说某一电子产品计划三年后上市,那么他们就会跟元器件厂家密切联系,了解各元器件厂家三年后有何新产品供应市场,并预先将它们设计在自己的新产品中,从而保证在三年后新产品上市时,内部各主要元器件也全部是那时的最新产品。</P>
<P>21世纪的日本经济还能保持以往的辉煌吗?</P>
<P>自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开始腾飞。1964年,时速220公里的“新干线”开通。日本经济很快将欧洲等强国抛在身后,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二位,并一直保持至今。实现了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那么,已经经历了十年经济不景气的日本,在今后的21世纪将会走向何方呢。
这首先要从日本的教育现状说起。日本中小学校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轻松自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几乎为零。比方说,上数学课的时候,如果有几个孩子提出想玩篮球,老师就会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去操场玩篮球。私立学校则更是把学生当成上帝,校方严格要求老师要按照学生(客户)的意愿行事。学生们即无课外作业,也不搞成绩排名,学校只是简单地按照学生的成绩和印象把他们分为几个等级了事。教材内容也一减再减,最新教材的内容比过去又减少了三分之二,平面几何的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了。从日本文部省(教育部)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跟随欧美搞学生解放运动,让学生们几乎是光玩不学。但欧美在七十年代已经纠正了那种做法,恢复维持学生一定压力,也恢复了地方及全国统一考试之后,日本却未做任何改变。文部省的教育方针是:让大多数学生将来成为能读能写的体力劳动者,少数学生通过课外上私塾补习等方法考入大学。
日本现在和未来都非常缺乏电脑软件与电子硬件的专业人才,但年轻一代不愿学习这类费劲的专业,他们往往选择轻松时髦的专业混张文凭了事。日本年轻人总是给人以打扮花哨古怪,除一点流行时尚的东西之外一问三不知,没头脑傻乎乎的印象。中学女生卖淫(“援助交际”)的现象十分普遍,初中男女生盼望升高中的主要理由是能够染头发和扎耳朵眼。因此,日本中老年人每每提及年轻人时,都禁不住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傻瓜”,给日本人丢脸。电视台多次举办有关日本年轻人问题的争辩会,在播放街头采访大学生的录象节目里,有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搞错美国,俄罗斯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看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照片,竟说他是一名拳击手;不知道布什是谁;也不知道小泉首相的名字是“纯一郎”。知识面惊人地狭窄,诸多常识性的东西都全然不知。气得中老年日本人指着他们的鼻子大骂“巴嘎野郎”,年轻人却嬉皮笑脸地认为这没什么不好。日本舆论普遍认为,日本的将来落到这些无知,不思进取的“享乐的一代”手里,前景肯定十分黯淡。
    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开发工作低效率和缺乏创造力,日本公司员工还普遍缺乏个性和主动精神。因为在“大和”民族各类人群中,总是要求群体中的个体彼此言行一致。大家在思维办事,穿着打扮,语言措辞,甚至说话时的表情语气,身体语言方面都惊人地相似。每个人在加入某一群体之初,首先都要极力学习模仿“先辈”们的举止言行,直至能很自然地表现得跟他们99.9999%地一样为止。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也都要先经过1—3个月的语言培训期,学习在日本公司里统一使用的“敬语”。个性则完全成了多余甚至有害的东西。个性的存在与张扬,只能被大家当成“怪物”和笑柄,并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在工作中,只有循规蹈矩,死板教条的员工才被认可。任何主动性的表现都只能招致同事的白眼,上司也会认为其“有野心”而警惕反感。你只有和大家表现得一模一样,工作中既不少干一丝又不多干一毫,才是榜样员工。员工犹如生产线上的零部件,完全被机器化了。因此可以说:日本“大和”文化,是一种扼杀人们个性及主动性创造性,磨灭人们进取心和竞争精神的劣等文化。
同时,决断力奇差也是日本人的通病。因为日本企业都有细致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大家一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无过之人可以在一家企业混一辈子,从低薪到高薪,从“大头兵”到事务担当,主任科员,科长,部长等等;可是一旦出现失误过错,立刻面临降职降薪,永远不被重用,甚至解雇失业和被迫自杀的境地。所以,日本人除了平时说话暧昧,经常让别人听半天也听不出他到底要说什么之外,遇到需要作决断担责任的情况就更是没人表态,大家都惟恐躲之不及。比如,我所在的日立公司硬件开发本部,早就计划把大部分设计工作转移到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的北京或香港,交给当地合作公司去完成。可是去当地选定合作公司一事,经过七拨人跑了十几趟中国,至今仍无结论。他们回来后总是众口一词:毕竟对对方不甚了解,不敢轻信呵。再如我参加的RAID新产品研发工作,人员由日立几个研究部门共同组成,各部门的该项目负责人每周开会一次,历经两年多,开了90多次会,会议资料也攒了足有十几公分厚,却连起码的产品功能框架都未确定下来,看样子还得至少再花一年多时间继续这种没完没了的讨论。
日本的政治家也同样缺乏决断力。面对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是路人皆知的话题。但是,我所经历的几届日本政府,无论是“滑头政客”桥本隆太郎,还是鞠躬尽瘁的“老黄牛”小渊惠三,以及“蠢货”森喜朗还有现已摇摇欲坠的“艺术家”小泉纯一郎,都只是搞点小修小补,没有人拿出勇气进行根本上的变革,能够混满任期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因此,日本经济的下滑趋势不但没有中止,反倒愈演愈烈。</P>
<P>从上面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企业文化的诸多弊端,加之教育的失败等因素,本人预计:在21世纪,随着东亚“小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日本将渐渐被欧美甩在后边,并逐渐被东亚(中国)所赶超,它甚至会比它的岛民同类—英国衰败得更加彻底。因为东亚“小虎”及中国等国家如今在人才培育,产品加工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更新等方面都正在快速接近日本等发达国家,又都十分注重企业的高效率,提倡员工发挥多元化个性及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竞争精神。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都远远优于日本,而且能够同现代文化很好地融会贯通,没有日本文化给日本企业造成的那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日本籍自身文化之长,使经济辉煌几十年之后,其长处已渐渐为其他国家所同样拥有,而其特有的文化痼疾仍旧无法治愈的时候,也许就是日本经济日落西山的真正开始。</P><P>老   董  [原创]
                  
1997年夏,一家日本企业来中国招聘工程师,经过考试和自学日语,98年初踏上去东瀛的旅途。我先后在松下通讯,NEC,日立,这些“株”的核心研发部门从事相同的工作—专用控制集成芯片(FPGA/ASIC)的应用设计及调试,先后完成了网络路由器,携带电话,大型心电分析仪,程控交换机,RAID等产品中的FPGA/ASIC专用芯片。并从99年起,开始在NEC及日立公司做项目技术负责人至今。</P>
<P>经过几年观察思考,发觉日本在诸多方面的确与别国不同,同时也渐渐澄清了自己过去对日本人和事的许多疑问和错觉,故草成此文,供家乡众人消遣。
   
日本公司效率很高,员工们都在玩命工作吗?</P>
<P>一走进日本各公司办公大楼,所看到的景象总是如出一辙:人们或神色紧张地来去匆匆,或面对电脑凝神端坐,大家都显得十分忙碌,而且这样的情景每天都要持续到夜晚9点之后,甚至深夜十一,二点。人们会暗自赞叹:日本人的工作精神真是举世无双呵!
然而,超乎你想象的是:上述情景居然完全是一种假象,在那些人当中,有半数以上的人只不过是在“演戏”,轻车熟路地扮演着一名“积极工作者”,实际上他们什么都没做。因为在日本,技术职和事务职“白领” 平均每天干2—4小时工作,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任务,而人们每天却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作假奇观”呢?
主要原因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首要原因自然与金钱相关。在日本有一个路人皆知的说法:“没有加班费就无法生活”。因为加班费能占到月工资的50%--100%,绝非可有可无。日本人在做家庭预算时,也总是很自然地将加班费直接算入其中,就象是固定收入一样。另外,从“古”至今,日本人就“遗传”这种“加班基因”,既能向公司表现“积极”,又能多捞加班费补贴家用。
原因之二在于,日本人在制定各种工作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时,为了保险起见和避免责任风险,总是把时间制定得十分充裕,通常几倍于我国公司在同类事情上的时间开销。因此,大家在整天口口声声喊“忙”叫“累”的同时,实际上总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但是为了能够熬到晚上,挣到自己不可或缺的加班费,大家只好心照不宣地同台演戏。由于不允许聊天,只好在桌上铺满翻开着的工作资料,然后就上网浏览,纵观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旦察觉到有人靠近,就立刻打开一个目前工作内容的电脑画面。
近几年来,虽然日本企业老板已开始试图阻止日本人传统的毫无意义的“加班”,但却收效甚微。比如NEC明确规定周三和周五为“定时间日”,加班不给钱,还在公司大门口摆上宣传牌劝大家按点回家。但每逢周三周五,我发现似乎只有我一个人一听见那首德沃夏克的“思故乡念故乡,故乡多可爱”的下班曲就立刻打卡走人,而虚伪可怜的日本同事们居然跟平时一样地加班。问他们时,答曰“其实大家也都想走,不过那样显得不太好”。另外,假如你总是不愿意加班,同一个项目组的人就会找到你说,他们加班时常会有事需要同你商量,你不在就会耽误大家的进度,强制性地拉你入伙。日立公司虽然也规定周三为“定时间日”,加班白干,可因为日立员工上下班均不须打卡,全凭自觉报每月考勤,因此大家周三也还是照样加班,然后把周三的加班时间加在周四的加班时间里。还有很多公司尽管有“加班必须上司批准”之类规定,但是由于上司也深知加班费对部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这样的规定也形同虚设。</P>
<P>    在日本公司,无论何人问你:“最近忙吗”,即使你正闲得穷极无聊,也必须赶紧装出一脸疲惫无奈相:“忙得真够戗呵”。一旦说出真话,就会没完没了地倒霉吃亏。
    我刚到日本不久,就曾经为此吃过一堑:在吸烟室和几个日本同事聊天时,我那个项目组的头儿随口问道:“最近很忙吧”,我实话实说:“不忙”。几个在场的日本同事一齐用十分惊异的眼神看着我,那位头儿则满脸不悦地走了。随后,他就给我增加了几倍的工作量。结果在那个十人的小组里,我一个人共完成了70%的工作量,其余9个日本人只平摊了30%的工作量。
在日本,如果有谁胆敢声称自己“不忙”,就等于说:你的直接上司派活儿不当,他会面临被批评甚至解职的可能;所以他必定拼命加大你的工作量,将“球”踢到你的脚下:如果你最后干不完,头儿就会告诉他的上司:说你能力太差,无法胜任工作;反之如果你累死累活地完成了超量的工作,不但没人说你半句好话,而且今后还将照此办理,你将永不再有轻松的日子。</P>
<P>日本男人在家庭中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吗?</P>
<P>中国人通常认为,日本男人在家庭中高高在上,说一不二,而日本的媳妇则贤惠无比。然而实际情况也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从前面的文字中已可以看出,日本男人每天要上班并且加班,然后就到街上去吃饭喝酒,最后到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妻儿早已入睡,自己也赶紧洗澡睡下,第二天还得早早出门上班。一旦遇上项目收尾或出现问题,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得不加班,因此常能听见日本男人哀叹:“唉,又有几个星期没看见孩子了”。依照日本男女老少的“共识”,谁家的男人如果一下班就早早回家吃晚饭,要麽他所在的公司面临倒闭,要麽他已不被公司重用,面临失业。总之是一件非常丢脸和反常的事,是日本社会的大忌。
日本男人必须把每月的工资,加班费以及一年两次的奖金全部交给老婆,自己只留下一点在外吃饭喝酒的零用钱。社会剥夺了他们早回家的权力,致使他们夜晚只能在公司加班,然后如孤魂野鬼一般在大街上吃喝游荡。他们背负着创造日本社会财富,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公司精神紧张压抑,处处小心,夜晚有家不得早归,缺乏家庭温馨的滋养,实际上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倒霉鬼和可怜虫。
与男人们单调乏味的生活相反,日本主妇们的日子却过得优哉游哉,生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女人在婚前通常都有工作,自从结婚的那一天起,就变成一名全职主妇。开始掌管家庭经济大权,成为实际上的一家之主。而名为“御主人”的丈夫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每天清晨,她第一个起床,做好一家人的早饭,然后把丈夫和孩子一一打发出门。由于日本男人上班途中平均所花时间为一个半小时,而孩子们的幼稚园或学校离家较近,因此总是男人第一个出门,最后一个回家。丈夫和孩子出门之后,她可以重新蒙头大睡直到中午。然后邀上其他的主妇一道热热闹闹地驾车外出,逛街购物,中午花上几千日圆品尝法国大菜。而她们可怜的“御主人”们这时却只能在公司吃两三百日圆的“弁当”充饥。午后和晚上的时光,主妇们除了给自己和孩子做晚饭,搞点家庭卫生,便可以靠看电视,电话聊天或去各种趣味技能培训班(花道插花,茶道,料理烹饪,音乐,服装,书道美术等)消磨时光。日本幼稚园都有专车,负责将每个孩子接送到家门口;日本的学校没有家庭作业,也不需要家长进行学习辅导或接送。晚上临睡觉前,主妇只需给“御主人”准备好一池热澡水,就可以熄灯入睡了。而其丈夫也许这时仍在公司里加班;也许已不胜酒力,一手拎着公文包,一手扯开领带,正一溜歪斜地奔向下一家“居酒屋”。
近三四十年以来,除个别名门望族或拥有高级职务的家庭之外,男尊女卑的情形早已在一般日本家庭里消失殆尽。在夫妻争论或吵架时,往往也是女方占据上风,因为斗嘴磨牙本来就属女人强项,加之日本女人是全世界语速最快的人种,因此日本男人只能尴尬无奈地听从和接受。由于夫妻感情淡漠和男性权威的丧失,日本的离婚率也在直线上升,尤其是老年人的离婚率升得最快,由女方在丈夫退休后首先提出的居多。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宁愿选择独身生活,这种人已经占到四十岁以下成年人的47%。</P>
<P>“岛民根性”与“日本制造”——为什么日本产品能够风行世界?</P>
<P>“岛民根性”指岛民特有的一些毛病,比如虚伪,两面派,小气挑剔,多疑多虑,死板教条等等。日本人自己的辞典里也有这个词。虽然大陆人群也有这些毛病,但远不如岛民表现得那样普遍和突显。表面上看,日本人是世界上最讲礼貌的民族,说话时不住地鞠躬点头,满口敬语和自谦语,再配合以满脸赞许的笑容和欣赏的眼神,令人十分愉快。但实际上,喜欢背地里奚落嘲讽别人,则是日本男女老少的通病。闲聊的人群中一旦有人离去,这个人立刻就变成其余的人奚落嘲讽的对象。人们习惯于从对别人的奚落嘲讽当中获得自信以及群体的认同感。同时,由于日本人个个都非常敏感多疑,所以彼此之间的言行也都须格外小心。稍不注意就会得罪别人,或者让对方抓住自己的什么把柄,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麻烦。因此,大陆性格的人和岛民生活在一起总是感觉很累,格格不入,因为你必须跟他们一样处处谨慎小心才行,这常常令外国人感到厌恶和沮丧。
岛民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对事物极端挑剔,比如,他们很在意别人是否天天换衬衣,衣领是否熨过,头发是否有点乱之类细节,并且当作背后议论的谈资。对于商品和服务更是竭尽挑剔之能事。大陆人感觉“还不错”,准备掏钱买下的东西,岛民却能挑出一大堆毛病予以否定。因此日本有号称“世界第一”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古以来,日本社会给予工匠很高的地位和尊重。至今每年还都举办各种古老的手艺大赛,如全国木工推刨花比赛,看谁推出的刨花最薄最长;还有建木屋等各种手工技能比赛。全社会都十分尊崇能工巧匠。同时,他们做事尤其注重细节,往往能把大陆人的一件事分解成他们的十件事来做。日本人特别嗜好小东西,擅长将大东西尽可能地做小。因此他们的照相机,摄象机,随身听等小家电产品才得以横扫天下无敌手。
在技术发明创新方面,日本远远落后于美国,一直跟在美国后面“坐享其成”。上个世纪末,权威的日本NHK电视台评选“本世纪日本人的十大发明”,结果实在令人惨不忍睹。排在前三位的居然是:随身听,卡拉OK和纸杯方便面,后7位的则更是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玩意。根本无法与欧美的电灯,飞机,收音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青链霉素,原子弹等重大发明同日而语。随身听只不过是把别人发明的录音机体积加以缩小,卡拉OK也是在别人发明的双声道音响的基础上,一个声道放伴奏音乐,另一个声道放来自麦克风的声音改造而成。其实这都不属于“发明”,充其量不过是“改造”而已。日本人的“世纪发明”尚不过如此,颇有些“拿鸡毛当令箭”的味道,也足以说明这群岛民的创造力几乎为零。
尽管日本人不善创新,但他们自明治维新的一个半世纪以来,却堪称是擅长学习和“拿来”的民族。二战以后,日本更是亦步亦趋地紧随美国,把美国人最新的科技发明一一拿来应用,制造成优质精巧的产品,然后供应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日本人市场供应的一般策略是:最新最好的产品在日本生产,主要供应本国市场;次新次好的产品则在欧美生产,专供欧美市场;新产品出笼四五年以后,在日本及欧美已经过时淘汰,无人问津时,才开始由东南亚等国家生产,供应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市场。
日本各大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与我国企业不同的是,他们十分注重保证产品在若干年以后上市时的先进性。比方说某一电子产品计划三年后上市,那么他们就会跟元器件厂家密切联系,了解各元器件厂家三年后有何新产品供应市场,并预先将它们设计在自己的新产品中,从而保证在三年后新产品上市时,内部各主要元器件也全部是那时的最新产品。</P>
<P>21世纪的日本经济还能保持以往的辉煌吗?</P>
<P>自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开始腾飞。1964年,时速220公里的“新干线”开通。日本经济很快将欧洲等强国抛在身后,仅次于美国,排在全球第二位,并一直保持至今。实现了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那么,已经经历了十年经济不景气的日本,在今后的21世纪将会走向何方呢。
这首先要从日本的教育现状说起。日本中小学校的孩子可能是全世界最轻松自在的学生,学习负担几乎为零。比方说,上数学课的时候,如果有几个孩子提出想玩篮球,老师就会带着全班学生一起去操场玩篮球。私立学校则更是把学生当成上帝,校方严格要求老师要按照学生(客户)的意愿行事。学生们即无课外作业,也不搞成绩排名,学校只是简单地按照学生的成绩和印象把他们分为几个等级了事。教材内容也一减再减,最新教材的内容比过去又减少了三分之二,平面几何的内容已经完全消失了。从日本文部省(教育部)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跟随欧美搞学生解放运动,让学生们几乎是光玩不学。但欧美在七十年代已经纠正了那种做法,恢复维持学生一定压力,也恢复了地方及全国统一考试之后,日本却未做任何改变。文部省的教育方针是:让大多数学生将来成为能读能写的体力劳动者,少数学生通过课外上私塾补习等方法考入大学。
日本现在和未来都非常缺乏电脑软件与电子硬件的专业人才,但年轻一代不愿学习这类费劲的专业,他们往往选择轻松时髦的专业混张文凭了事。日本年轻人总是给人以打扮花哨古怪,除一点流行时尚的东西之外一问三不知,没头脑傻乎乎的印象。中学女生卖淫(“援助交际”)的现象十分普遍,初中男女生盼望升高中的主要理由是能够染头发和扎耳朵眼。因此,日本中老年人每每提及年轻人时,都禁不住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傻瓜”,给日本人丢脸。电视台多次举办有关日本年轻人问题的争辩会,在播放街头采访大学生的录象节目里,有超过八成的大学生搞错美国,俄罗斯在世界地图中的位置;看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照片,竟说他是一名拳击手;不知道布什是谁;也不知道小泉首相的名字是“纯一郎”。知识面惊人地狭窄,诸多常识性的东西都全然不知。气得中老年日本人指着他们的鼻子大骂“巴嘎野郎”,年轻人却嬉皮笑脸地认为这没什么不好。日本舆论普遍认为,日本的将来落到这些无知,不思进取的“享乐的一代”手里,前景肯定十分黯淡。
    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开发工作低效率和缺乏创造力,日本公司员工还普遍缺乏个性和主动精神。因为在“大和”民族各类人群中,总是要求群体中的个体彼此言行一致。大家在思维办事,穿着打扮,语言措辞,甚至说话时的表情语气,身体语言方面都惊人地相似。每个人在加入某一群体之初,首先都要极力学习模仿“先辈”们的举止言行,直至能很自然地表现得跟他们99.9999%地一样为止。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也都要先经过1—3个月的语言培训期,学习在日本公司里统一使用的“敬语”。个性则完全成了多余甚至有害的东西。个性的存在与张扬,只能被大家当成“怪物”和笑柄,并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在工作中,只有循规蹈矩,死板教条的员工才被认可。任何主动性的表现都只能招致同事的白眼,上司也会认为其“有野心”而警惕反感。你只有和大家表现得一模一样,工作中既不少干一丝又不多干一毫,才是榜样员工。员工犹如生产线上的零部件,完全被机器化了。因此可以说:日本“大和”文化,是一种扼杀人们个性及主动性创造性,磨灭人们进取心和竞争精神的劣等文化。
同时,决断力奇差也是日本人的通病。因为日本企业都有细致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大家一律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无过之人可以在一家企业混一辈子,从低薪到高薪,从“大头兵”到事务担当,主任科员,科长,部长等等;可是一旦出现失误过错,立刻面临降职降薪,永远不被重用,甚至解雇失业和被迫自杀的境地。所以,日本人除了平时说话暧昧,经常让别人听半天也听不出他到底要说什么之外,遇到需要作决断担责任的情况就更是没人表态,大家都惟恐躲之不及。比如,我所在的日立公司硬件开发本部,早就计划把大部分设计工作转移到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的北京或香港,交给当地合作公司去完成。可是去当地选定合作公司一事,经过七拨人跑了十几趟中国,至今仍无结论。他们回来后总是众口一词:毕竟对对方不甚了解,不敢轻信呵。再如我参加的RAID新产品研发工作,人员由日立几个研究部门共同组成,各部门的该项目负责人每周开会一次,历经两年多,开了90多次会,会议资料也攒了足有十几公分厚,却连起码的产品功能框架都未确定下来,看样子还得至少再花一年多时间继续这种没完没了的讨论。
日本的政治家也同样缺乏决断力。面对经济持续低迷,日本经济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是路人皆知的话题。但是,我所经历的几届日本政府,无论是“滑头政客”桥本隆太郎,还是鞠躬尽瘁的“老黄牛”小渊惠三,以及“蠢货”森喜朗还有现已摇摇欲坠的“艺术家”小泉纯一郎,都只是搞点小修小补,没有人拿出勇气进行根本上的变革,能够混满任期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因此,日本经济的下滑趋势不但没有中止,反倒愈演愈烈。</P>
<P>从上面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企业文化的诸多弊端,加之教育的失败等因素,本人预计:在21世纪,随着东亚“小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日本将渐渐被欧美甩在后边,并逐渐被东亚(中国)所赶超,它甚至会比它的岛民同类—英国衰败得更加彻底。因为东亚“小虎”及中国等国家如今在人才培育,产品加工能力,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更新等方面都正在快速接近日本等发达国家,又都十分注重企业的高效率,提倡员工发挥多元化个性及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竞争精神。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都远远优于日本,而且能够同现代文化很好地融会贯通,没有日本文化给日本企业造成的那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因此,在日本籍自身文化之长,使经济辉煌几十年之后,其长处已渐渐为其他国家所同样拥有,而其特有的文化痼疾仍旧无法治愈的时候,也许就是日本经济日落西山的真正开始。</P>
不是说日本的离婚率是全球最低的吗???
<P>没有一些正面一些的吗??</P>
真希望这些的是真的~~~
<P>为了这篇文章我专门和在日本的一位网友联系了一下,这是他的回复:</P><P>他说的那些是事实,但是也是表面可以看到的一些日本人自己都知道或者大众媒体批评的现象,而并非社会的实质性和主流方面的弊病。比如装的很忙碌赚加班费的情况当然有,但是如果这是日本的主流,那么日本的经济实力不可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2位。我可以用简单的例子伯驳斥作者,比如目前日本大多数公司都开始取消了很多传统的做法,比如年功序列制,全体职员采用年薪制的很多,加班不再有加班工资,而是看实绩定年薪,录用人员也是能力主义,而并非什么年龄,学历,出身什么大学。</P><P>作者的文章经过一定的社会观察和思考,但是他的眼光和触及的部分并没有反映他的敏锐度和全面性,因为这些内容在日本随便找一本大众杂志看看,谁都写得出,当然前提是认真地在日本留学2-5年,日语阅读过关的人。</P><P>至于日本年轻人的问题,虽然与高度经济成长时期的他们的父辈相比,现在的整体世代生活在一个前人已经创造的很高的水准上,贪图享受的不想受集体约束追求个人自由的年轻人不少,但是支撑日本的主流仍然是大多数勤奋的人,看看日本的私塾每天学习的平均时间,以及各企业中年轻人的工作即知,作者接触的是大企业,其实越是日本的大企业,类似中国的国企流于形式的部分就越多,而支撑日本的最惊异的部分还应该把目光投向日本众多的中小企业,他们最具有危机感,同时也最具有竞争力。东京街头的嬉皮士那只不过是自由社会的一个角落而已,社会的自由度反映了允许各种人的存在,却不能代表每天工作到很晚的大部分同龄人。</P><P>岛民性造成的挑剔和对产品的精益求精这个要看什么角度了,当年无论是汽车还是精密机械日本都是严重的崇拜德国派,至今还有日本人崇拜德国机械技术,比较德国的莱卡和日本的尼康我想谁都会悟出些道理的。我在日本是长期搞质量自动化设备的,一直与精密电子和机械打交道,日本人对质量的追求真是令人惊叹,可以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持续才会有一股向上的民族精神,相反,中国人缺乏这些作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不求上进,所以我觉得“大陆性”远比"岛国性"的称呼具有侮辱和羞愧感。
</P>
<B>以下是引用<I>great100</I>在2005-2-20 14:43:25的发言:</B>

<P>录用人员也是能力主义,而并非什么年龄,学历,出身什么大学。</P>

<P>请问他们录用人员一般过程是怎样的......</P>
<P>能举些例子来吗?......</P>
我代你问问他吧。
<P>既然是分析了解日本,就应该说全部.不能只说优点和缺点.</P>
<P>转述那位在日本的网友的回复:</P><P>以前是年功序列制的,简单地说就是基本上的行情是1岁1万日元定工资。</P><P>现在主要看经历,能力,采用年薪制,年薪定多少双方协商,每年调整一次。有能力的人哪怕没有大学文凭或者年纪很轻也可以有高收入,相反年纪大的成绩平平的有可能还拿不到以前的行情工资,日本的工资主要分为基本工资和能力工资,现在基本工资的比率不断下降,能力工资的部分不断加大比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