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 KT3831号──谷中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57:41
<P>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 KT3831号

以下是Kevin G. Quinn先生提供的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之一,这是他从美国国家档案处找到的诸多原始资料的一部分。他的父亲是美国韩战老兵,曾在上甘岭之役中负伤,已在1999年去世。他正在撰写一本有关上甘岭的书籍,已经投入五年的功夫,收集许多原始资料(主要是美方),兼及中韩资料,并访谈过上百位美韩老兵。该书预计在明年可以出版。

因缘际会,个人与其在网上偶然相识。承蒙相赠其所取得的白马山及上甘岭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数十份,现将其中最具代表性(及关键性)的一份译出分享。

在贴出之前,有一现象要先说明。志愿军战俘在朝鲜战争中有一普遍现象就是对联军方面的审问表现相当合作。虽然也有少数不合作的战俘,但大体而言一般都有问必答(当然由于个人的职务、阶级、智能、知识等等有所差异,能够提供联军方面的情报资料深浅程度也有所不同,联军方面对其审讯的详细程度也有所差异)。联军方面对此现象也深感诧异,在早期时甚至认为志愿军战俘口供是预先安排的陷阱,不太采信。后来验证多了,才比较愿意相信。这个有问必答的现象其实值得探讨,但目前恐怕无法详究,得留到日后再说。

此份审讯报告是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的审讯报告,和其他同时期的战俘审讯报告比较,并未有比其他战俘口供特别的地方。唯一的差别是他的级别较高,所以被审问得较详细,而却也凑巧是在重要战斗的前夕,因此产生相当的作用。其他稍后的战俘也提供类似的情资,所以不必特别将其标以特殊标签。

虽然有了这个报告,据称起初韩军对其口供并不相信,后来韩军师长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才加强白马山的准备。但10月5日过去没有动静时,还以为上了当,等到10月6日白马山之役打响,才证实了这个情报。

不过,历史上的巧合也值得一探。10月5日,韩第二师第32团上尉参谋李吉求及一名士官叛逃投向志愿军第45师,提供了韩军与美军即将进攻上甘岭地区的情报。但是志愿军高层从志司至第45师师部却都不以为意,误判其仅为佯攻,仍然认为平康谷地才会是美军主攻的地点,完全忽略了联军进行局部作战的可能性。从其他在上甘岭被俘的志愿军战俘审讯记录看来,在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部队完全没有进行强化准备,连弹药粮食也仅有原来积存的数量,并未得到紧急补给,相当掉以轻心。

读这份报告请以严肃心态待之,欢迎根据这份报告进行分析讨论,要发泄情绪的话就可以免了。

================================</P>
<P>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
审讯报告KT第3831号
战地报告 523 MISCI-0443,第10军,1952年10月6日
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编辑重制,1952年10月28日</P>
<P>1. 详细个人资料:

战俘姓名:谷中蛟
别名:谷永炼
战俘编号:25
阶级:副排长级军官
职务:文化教员
单位: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
俘获地点:CT403397
俘获日期:1952年10月3日
出生地:不详
家乡:中国湖南省</P>
<P>2. 评估:

战俘是一名逃兵,身体健康,机警,在审讯时相当合作。他看来聪明,观察力佳,并且诚恳。提供的情资应为可靠。

建议心战部门及指挥官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讯。</P>
<P>3. 战术情报:

a. 个人经历:

1949年6月
征召进入共军第38军

1949年10月
进入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受政治训练

1950年5月
自该校毕业,分派到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任文化教员

1950年7月
随第38军抵达东北

1950年10月25日
从东北辑安进入朝鲜

1950年11月
随第38军参加第一次战役

1950年12月
在38度线以北中央战线参加第二次战役

1951年1月
在中央战线参加第三次战役,第38军是这次战役中第一个越过38度线的军

1951年2月至3月
在汉城附近参加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日
第38军撤退至Yongbong-Ni(YD4175)休整,接收补充人员,训练,建构海岸防御线

1952年5月12日
第38军离开Yongbong-Ni(YD4175)开赴前线

1952年5月22日
第38军取代第42军防守现行所在地区,第42军撤至安州(YD2888)。在1952年5月12日前,第42军派出考察队视察安州及Yongbong-Ni(YD4175)周边。第340团驻于预备区(CT4060),其他两团在第340团前方。

1952年6月中至7月底
第340团第3营在CT4259地区构筑防御阵地,在CT4354地区构筑炮兵阵地。

1952年7月1日至9月20日
第7连在CT380465附近构筑炮兵阵地,该俘到Chiktong-ni(CT365662)参加文化训练,在1952年9月15日返回。

1952年9月21日
第3营到达Hwaam-ni(CT408595)。第340团在此地区进行进攻演练,其他各营稍早5、6天到达。

1952年9月29日
第340团演习结束。

1952年9月30日
第340团在CT4464地区模拟进攻演习。

1952年10月1日
第340团接获命令准备进攻。

1952年10月2日
该俘从营集结区脱离连上,第二天向联军单位投降。</P>
<P>b. 部队组织及兵力

第38军:第112、113、114师,及一不明番号炮兵师。
第114师:第340、341、342团,及一不明番号炮兵团。
第340团:第1、2、3营,第1、2炮兵连。
第1营;3个步兵连,一个兵器连。
第2营:3个步兵连,一个兵器连。
第3营:第7、8、9连,一个兵器连。

单位        人数  日期
第340团第3营第7连  182  1952年10月2日
第340团第3营    804  1952年9月20日
第340团      3500

共军一个连含军官编制人数为192人。</P>
<P>c. 装备;

单位   数量  种类
第7连   54  7.62毫米卡宾,M1938(苏联)
     35  7.62毫米冲锋枪,PPS-1943(苏联)
      6  轻机枪
      2  60毫米迫击炮
      2  90毫米火箭筒(中国)
兵器连   6  重机枪(根据描述应是日制92式7.7毫米重机枪)
      2  57毫米无后做力炮
      2  82毫米迫击炮

9月25日,第7连收到60根长形炸药包,每名士兵除原有4枚手榴弹外另加发4枚。大部分武器补给了两个基数的弹药。</P>
<P>d. 位置:

第114师师部(政治处):1952年9月15日时第114师政治处及OCS位于Chiktong-ni(CT365662)山丘上。

第114师前进指挥所:10月2日时见到第114师前进指挥所及无线电站位于730高地山顶(CT382504)。

第340团团部:1952年9月底见到团部及政治处位于CT382504山顶的许多坑道内。

第1营及第2营:9月底听说是布署于Hwaam-ni(CT408595)以西的山地。

第3营营部:1952年10月2日见到位于Nangwol-li(CT434603)。
第7连;CT408595
第8连:CT425618
第9连:CT421601

第341团:10月2日该俘在CT382428遇见两名领着两匹载食物马匹的341团士兵,他们显然来自西南方向。

第342团:
2营6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6422
3营7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9412
不明番号兵器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7417

第113师:9月10日听政治指导员说在第114师以西。

第112师:9月10日听政治指导员说任军预备队。

从9月15日至20日,该俘每晚见到8至10辆卡车从CT380465向南行驶。在CT4060附近地区时,第340团派卡车至CT448644处的团补给仓库领取补给品,该处存有少部分粮食。补给品由车辆送达,储存于屋内或户外。9月25日发下的弹药来自位于CT385614的团部。

第7连在Shung(CT433540)及Yonghang-ni(CT380464)地区构筑的炮兵阵地位于山顶,其构筑方式与配置位置都类似。

1951年11、12月间第340团在YD3075附近山地构筑海岸防御阵地达50天之久,大部分是交通壕与散兵坑。</P>
<P>e. 通信

每个步兵连有一具野战电话通往营部。在最前线的连配发有两具野战无线电机,一具位于连部,另一具配给最前方的排。在10月1日的攻击演习中使用下列无线电密码:

第340团第3营第7连:  黄河7号
阵亡:        光荣
负伤:        伟大
某作战区域:     某号工厂

第7连使用红、白、蓝、黄色烟火作为与侦搜队联络信号,信号每天或每次行动都不同。连内联络使用哨子,连与连之间使用小号。</P>
<P>f. 意图

1952年8月下旬,第3营所有军官在Suhang(CT433540)集合开会,营长宣布第340团即将接获攻击395高地(CT381398)的任务。这次会议中对395高地仅作简单介绍,营长要求各军官让部队对此任务要先做好准备。9月20日,第340团全团集结在CT4060地区。

10月1日,除政治指导员外,第3营全营集结在团部(CT385614),听取了下列有关作战的指示:

第340团将在10月5日攻占395高地(CT381398),395高地是第38军负责地段内唯一能够掌控共军位置的地点。如果共军能够掌握395高地,将会成为防线上一处要地,并且可以用来作为主要的炮兵观测据点。共军炮兵从此点可以控制铁原地区。如果此高地留在联军手中,离此不远的共军人员及补给供应会有危险,因为联军炮兵可以从这个极良好的观测点对共军后方投以精确的大量炮火。

第340团要占领并防守395高地7天,然后其他部队会来接替。任何士兵都不准携带任何文件到前线去。

总共4个连将被投入这次攻击,不论牺牲多少,预期在4小时内完成占领高地任务。占领高地后,部分单位将留下防守抵御联军反击,主要单位将会撤退。留在高地的单位将执行阻滞作战,直到共军炮兵能够开火保护高地。在联军能够对回山上构筑防御之前,另外四个连将会发动另一次攻击。如果联军在这次之后又再次反击,这四个连将会撤退,第342团的另四个连会用来支援或者重新夺取该高地。

第340团第3、6、7、8连将担任攻击部队,其余各连担任预备队。各兵器连将配属于各步兵连。

目的同时要摧毁韩第9师并造成5,000名敌军伤亡。

10月1日,营文化干事告诉该俘第340团将在10月3日1600时向南出发,第7营将在10月3日1600时从CT408595处开拔。

10月2日,7连连长告诉该俘第340团将待在Yonghang-ni(CT381464)等候命令。该连长说第7连在10月5日的任务是从CT390400地区攻击395高地,攻上山顶与其他连会师。

10月2日,7连连长告诉该俘,他将带领其他排长在该夜侦察395高地上联军布置。</P>
<P>g. 其他单位消息:

第45军:9月1日,营长说第45军位于第38军东面位置。(审讯者按:相信指第15军)

第42军:1952年5月22日,第42军与第38军换防,撤退到安州(YD2888),第38军留在后方的粮食与弹药补给品全部转交给第42军。</P>
<P>h. 人员:

姓名:田光孺
职务:第3营营长
阶级:营级军官
年龄:35

姓名:张亚光
职务:第3营政治指导员
阶级:营级军官
年龄:30

姓名:刘建明
职务:第7连连长
阶级:连级军官
年龄:25

姓名:阎树桐
职务:第7连政治指导员
阶级:连级军官
年龄:30</P>
<P>i. 士气与宣传

第340团人员士气估计是相当好。各单位从1951年5月起休养至今,精神颇为愉快,不过有点惰怠。食物供应充足。接获家信频率不定。士兵们直到10月1日才被告知此次攻击任务的消息,因此没有多少时间胡思乱想。

共军部队中最近的两个口号是:“强化防线”、“让更多部队机械化”。他们告诉士兵们只有打仗才能带来和平,而且由于联军狡猾多变,在板门店的和谈不会有任何结果。</P>
<P>4. 一般情资

a. 损失与补充:

单位   伤亡
第7连   4名负伤(轰炸)  CT382462  1952年8月15日
     5名负伤(炮击)  CT382462  1952年8月15日

1951年4月28日,第7连接收从第41军转给第114师的42名老兵。
1951年5月15日,第7连接收从中国东北来的18名新兵,以及20名从广西来的新兵。
1952年5月1日,第7连接收从贵州来的35名新兵。</P>
<P>b. 食物:

前线部队的食物中70%是米和面粉,30%是高粱。后方部队食物中70%是高粱,30%是米面。副食有大豆、马铃薯、花生、盐。各单位每5至6天收到一次罐头肉补给,每名士兵平均每天可以分到一盎司。每名士兵每天分配27盎司的米、面、及高粱。吃不饱的士兵可以配到更多,吃不完的人不能把食物卖给同僚,必须要缴回给连上厨房。

10月1日,该俘见到第7连地区(CT407595)收到一些大饼。连补给官告诉该俘说那些是为了即将进行的攻击所准备的7天份战斗粮。</P>
<P>c. 服装:

1952年10月1日,连长告诉该俘冬季服装已经运到,但是要在作战完成后才会发放。

1952年9月24日,第7连派出30个人到营里帮忙搬运新的冬季制服。第340团第3营所有的冬季制服都储存在Nangwol-li(CT424604)一带。营长说作战任务完成后才会把这些新冬季制服发下去。第3营里的士兵自己都还有去年冬天发下的棉里大衣。第7连里只有40个人有毛毯,毛毯的发放不定时也不定量。服装发放顺序是士兵优先,军官在后。

1952年10月2日,该俘看到第342团士兵已经收到新的冬季制服。</P>
<P>d. 密码代号:

单位     代号    英语
第38军    四三部   43d Unit
第114师    六一四部  614th Unit
第340团    一支队   1st Branch Unit</P>
<P>e. 坦克、炮兵、火箭炮:

1952年10月20日(疑时间打错)该俘见到炮兵单位指挥所座落于CT427537山丘脚下。8月10日,连长告诉该俘,副师长兼任师炮兵主任也在该指挥所。

1952年8月10日,该俘见到在CT427537、CT433540、CT439538三座山顶各有四门火炮,合计12门。根据描述,这些火炮应为M1938苏制122毫米榴弹炮。

1952年9月17日,连长告诉该俘第7连在Yonghang-ni(CT380464)构筑的炮兵阵地是给一个支援第38军的炮兵师用的。该连士兵告诉该俘,该炮兵师位于Yonghang-ni西南山上。</P>
<P>f. 核生化战:

1951年12月,除了文化教员外,所有第7连军官都被发给防毒面具,型号据描述应是苏制ShM-1头盔式防毒面具。士兵们同时获发防毒漱口水。所有士兵被告知没有命令不准使用漱口水。</P>
<P>g. 美国、韩国、及其他联军战俘:

10月1日,连政治指导员告诉士兵们有关395高地上联军阵地的情报资料来自于8月初向共军投降的一名韩国排长。</P>
<P>h. 训练:

从1952年8月15日至9月15日,第114师各连派出连文化教员及一名士兵至Chiktong-ni(CT365662)接受高等文化课程。此课程目的在于让全师文化教员熟悉普通话以便教授给一般士兵。普通话拼音系统及教学方法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从9月20日至30日,第340团集结在CT4060地区进行攻击战术训练,内容包括排、连、营、团级攻击战术,并实际演练。各部队长担任教员,也进行了营级和团级进攻演习,并使用实弹。演习的目的是要给那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一点作战概念,并且让所有士兵对即将执行的任务有所熟悉。

从1951年5月至1952年4月,第340团在接收新的补充兵后进行了持续的训练计画。军事训练包括了单兵训练,单位战术训练直到团级。政治训练包括了宣传及文化课程,填满了军事训练外的其他时间。在这段期间内,“三反”、“日本的暴行”是两个主要的政治主题。

该俘在1952年8月下旬见到第114师政治处开设有军官训练班,营级以下、排级以上的军官在此接受政治及军事教育课程,主要是政治课程。</P>
<P>i. 联军空袭:

在8月下旬,营长曾通知第7连连长避开一次在CT433540处的联军空袭。第7连在空袭前离开该处,空袭结束回来后发现有94个弹坑。</P>
<P>j. 敌军重要战术:

在386高地的模拟攻击演练(10月1日)

(1)第340团全员参与
(2)第340团各营担任攻击部队
(3)目标为386高地(CT437635)
(4)第7连在10月1日1530时离开CT408595,向目标前进。
(5)第三营在CT427623地区集结等候指令。命令是第一营将从东南进攻,二营从东方进攻,第3营从西南进攻。
(6)目标区有铁刺网与铁丝网群障碍保护。
(7)在全营集结后,第三营在CT427623休息到1800时,然后在暮色掩护下掩护下前行500码到达386高地山脚。他们在1900时到达CT432630地点,各连在事先指定区域散开。各连前方有一排担任爆破任务。
(8)1900时,两道红色信号弹发射,长形炸药包纷纷引爆,各连排除障碍,在铁丝网群中清出一条通路。当这任务完成后,各爆破排排长吹哨通知,各连全连开始突击。
(9)在这次攻击演练中,第7连的无线电呼号是“黄河七号”,其他各连也使用“黄河”加上番号为呼号代码。
(10)攻击部队通过四道铁刺网障碍,第7连首先攻抵山顶,然后发射两发白色信号弹,通知其他单位停止对山顶射击。

其他有关攻击395高地的情资:

1952年10月1日,团政治指导员称:

第38军将被当成一支实验性质的部队以便在战斗中吸取教训,此次在10月5日攻击395高地的行动将做为未来其他行动的指标。第38军过去对攻击像395高地这种联军的营级阵地没有什么经验,因此,要告诉士兵们在这次任务中尽量学习。这次行动得到的经验将在未来行动中应用来对付联军各团及各师。许多在朝鲜的其他部队也正全力支持此次行动,任务的成功将会鼓舞在朝鲜的所有部队。

对第340团的最基本要求是攻占395高地并固守7天,然后换防。

许多从其他单位来的人员将会来观察此次作战行动,也会有重炮的支援;不过,没有提到会有飞机或坦克的支援。</P>
<P>k. 共军文化教员的职务:

共军连队中的文化教员的任务和美国陆军中训练教育官(TI&amp;E, Training, Information, &amp; Education Officer)职务类似。共军的文化教员通常是个受过教育、并且受过进阶政治教育的个人。他的主要职责是:

(1)教授连里不识字的士兵阅读简单中文。
(2)帮助不识字的士兵读写报告及信件。
(3)诵读新闻、杂志、及书籍给不识字的士兵听。
(4)向士兵解读官方指示及命令。
(5)协助连政治指导员在政治课上宣扬教条。

文化教员们在8月15日集中在Chiktong-ni(CT365662)接受如何教授普通话的课程训练。

他们在9月15日回到所属单位。在15日后的特别任务是教授如何读写普通话,目标是让所有士兵最少能够认得2000个中文字。

致情报科副科长

Lutz</P>
<P>读这份报告,特别是有关服装发放的部分,深觉历史的转折真是在一念之间。

谷中蛟是参加过前四次战役的老资格军官,对于7连在前面战役里,特别是第四次战役中的经验应该是记忆犹新。第114师在第二、三次战役中可能还没有受到多少损伤,如第二次战役先对付韩第7师,然后是土耳其旅,战斗都不太猛烈。在围堵美第2师从龙源里的撤退时,114师似乎又转移过晚,29日午后方接获通知,当晚转移,30日白天可能隐蔽没有行动,到30日晚上到达时美第2师大部已经兔脱,所以也没打太多硬仗。

不过从1951年1月中联军反攻开始,第38军就受到沈重打击。在汉江南北岸的防卫战中有许多连全员伤亡,剩下的连也损失极重。《抗美援朝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第63页:“...3月7日...第340团仅能组织两个班坚持作战...”,这是多大的损失!在白马山被俘的另一名3营机炮连俘虏称机炮连在第四次战役后撤退整补时仅剩30人;从谷中蛟的口供中,可以看出7连编制192人,在第四次战役后总共补了115人,再计上伤愈归队的人员的话,恐怕当时开始整补时也仅剩三、四十人而已。

7连在1951年2月13日晚曾与师部警卫连一个排协同反攻第342团1营失守的350.3高地,1营是几乎全打光了,而据说阵地是反击夺回来了。可是第二天呢?第三天呢?就算换个7连防守,美军是也是会进攻,也是用炮弹炸弹猛砸。伤亡此例能不能比拟1营?恐怕可以。

了解了这个背景,再来看看服装发放。邻团的都已经发了,就他们打先锋的营不发。这任何人都会想:那是什么意思?打完再发可以省很多件吗?或许就是某个中层军官为了某种经济考量做下的节省物力的决定,触动了一个熟知战场惨况的老兵的痛苦回忆和恐惧心理,以后一连串的事件,不过是“蝴蝶效应”的一例罢了。</P><P>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 KT3831号

以下是Kevin G. Quinn先生提供的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之一,这是他从美国国家档案处找到的诸多原始资料的一部分。他的父亲是美国韩战老兵,曾在上甘岭之役中负伤,已在1999年去世。他正在撰写一本有关上甘岭的书籍,已经投入五年的功夫,收集许多原始资料(主要是美方),兼及中韩资料,并访谈过上百位美韩老兵。该书预计在明年可以出版。

因缘际会,个人与其在网上偶然相识。承蒙相赠其所取得的白马山及上甘岭志愿军战俘审讯报告数十份,现将其中最具代表性(及关键性)的一份译出分享。

在贴出之前,有一现象要先说明。志愿军战俘在朝鲜战争中有一普遍现象就是对联军方面的审问表现相当合作。虽然也有少数不合作的战俘,但大体而言一般都有问必答(当然由于个人的职务、阶级、智能、知识等等有所差异,能够提供联军方面的情报资料深浅程度也有所不同,联军方面对其审讯的详细程度也有所差异)。联军方面对此现象也深感诧异,在早期时甚至认为志愿军战俘口供是预先安排的陷阱,不太采信。后来验证多了,才比较愿意相信。这个有问必答的现象其实值得探讨,但目前恐怕无法详究,得留到日后再说。

此份审讯报告是志愿军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的审讯报告,和其他同时期的战俘审讯报告比较,并未有比其他战俘口供特别的地方。唯一的差别是他的级别较高,所以被审问得较详细,而却也凑巧是在重要战斗的前夕,因此产生相当的作用。其他稍后的战俘也提供类似的情资,所以不必特别将其标以特殊标签。

虽然有了这个报告,据称起初韩军对其口供并不相信,后来韩军师长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才加强白马山的准备。但10月5日过去没有动静时,还以为上了当,等到10月6日白马山之役打响,才证实了这个情报。

不过,历史上的巧合也值得一探。10月5日,韩第二师第32团上尉参谋李吉求及一名士官叛逃投向志愿军第45师,提供了韩军与美军即将进攻上甘岭地区的情报。但是志愿军高层从志司至第45师师部却都不以为意,误判其仅为佯攻,仍然认为平康谷地才会是美军主攻的地点,完全忽略了联军进行局部作战的可能性。从其他在上甘岭被俘的志愿军战俘审讯记录看来,在上甘岭地区的志愿军部队完全没有进行强化准备,连弹药粮食也仅有原来积存的数量,并未得到紧急补给,相当掉以轻心。

读这份报告请以严肃心态待之,欢迎根据这份报告进行分析讨论,要发泄情绪的话就可以免了。

================================</P>
<P>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
审讯报告KT第3831号
战地报告 523 MISCI-0443,第10军,1952年10月6日
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编辑重制,1952年10月28日</P>
<P>1. 详细个人资料:

战俘姓名:谷中蛟
别名:谷永炼
战俘编号:25
阶级:副排长级军官
职务:文化教员
单位: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
俘获地点:CT403397
俘获日期:1952年10月3日
出生地:不详
家乡:中国湖南省</P>
<P>2. 评估:

战俘是一名逃兵,身体健康,机警,在审讯时相当合作。他看来聪明,观察力佳,并且诚恳。提供的情资应为可靠。

建议心战部门及指挥官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讯。</P>
<P>3. 战术情报:

a. 个人经历:

1949年6月
征召进入共军第38军

1949年10月
进入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受政治训练

1950年5月
自该校毕业,分派到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任文化教员

1950年7月
随第38军抵达东北

1950年10月25日
从东北辑安进入朝鲜

1950年11月
随第38军参加第一次战役

1950年12月
在38度线以北中央战线参加第二次战役

1951年1月
在中央战线参加第三次战役,第38军是这次战役中第一个越过38度线的军

1951年2月至3月
在汉城附近参加第四次战役

1951年4月1日
第38军撤退至Yongbong-Ni(YD4175)休整,接收补充人员,训练,建构海岸防御线

1952年5月12日
第38军离开Yongbong-Ni(YD4175)开赴前线

1952年5月22日
第38军取代第42军防守现行所在地区,第42军撤至安州(YD2888)。在1952年5月12日前,第42军派出考察队视察安州及Yongbong-Ni(YD4175)周边。第340团驻于预备区(CT4060),其他两团在第340团前方。

1952年6月中至7月底
第340团第3营在CT4259地区构筑防御阵地,在CT4354地区构筑炮兵阵地。

1952年7月1日至9月20日
第7连在CT380465附近构筑炮兵阵地,该俘到Chiktong-ni(CT365662)参加文化训练,在1952年9月15日返回。

1952年9月21日
第3营到达Hwaam-ni(CT408595)。第340团在此地区进行进攻演练,其他各营稍早5、6天到达。

1952年9月29日
第340团演习结束。

1952年9月30日
第340团在CT4464地区模拟进攻演习。

1952年10月1日
第340团接获命令准备进攻。

1952年10月2日
该俘从营集结区脱离连上,第二天向联军单位投降。</P>
<P>b. 部队组织及兵力

第38军:第112、113、114师,及一不明番号炮兵师。
第114师:第340、341、342团,及一不明番号炮兵团。
第340团:第1、2、3营,第1、2炮兵连。
第1营;3个步兵连,一个兵器连。
第2营:3个步兵连,一个兵器连。
第3营:第7、8、9连,一个兵器连。

单位        人数  日期
第340团第3营第7连  182  1952年10月2日
第340团第3营    804  1952年9月20日
第340团      3500

共军一个连含军官编制人数为192人。</P>
<P>c. 装备;

单位   数量  种类
第7连   54  7.62毫米卡宾,M1938(苏联)
     35  7.62毫米冲锋枪,PPS-1943(苏联)
      6  轻机枪
      2  60毫米迫击炮
      2  90毫米火箭筒(中国)
兵器连   6  重机枪(根据描述应是日制92式7.7毫米重机枪)
      2  57毫米无后做力炮
      2  82毫米迫击炮

9月25日,第7连收到60根长形炸药包,每名士兵除原有4枚手榴弹外另加发4枚。大部分武器补给了两个基数的弹药。</P>
<P>d. 位置:

第114师师部(政治处):1952年9月15日时第114师政治处及OCS位于Chiktong-ni(CT365662)山丘上。

第114师前进指挥所:10月2日时见到第114师前进指挥所及无线电站位于730高地山顶(CT382504)。

第340团团部:1952年9月底见到团部及政治处位于CT382504山顶的许多坑道内。

第1营及第2营:9月底听说是布署于Hwaam-ni(CT408595)以西的山地。

第3营营部:1952年10月2日见到位于Nangwol-li(CT434603)。
第7连;CT408595
第8连:CT425618
第9连:CT421601

第341团:10月2日该俘在CT382428遇见两名领着两匹载食物马匹的341团士兵,他们显然来自西南方向。

第342团:
2营6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6422
3营7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9412
不明番号兵器连:10月2日见到在CT387417

第113师:9月10日听政治指导员说在第114师以西。

第112师:9月10日听政治指导员说任军预备队。

从9月15日至20日,该俘每晚见到8至10辆卡车从CT380465向南行驶。在CT4060附近地区时,第340团派卡车至CT448644处的团补给仓库领取补给品,该处存有少部分粮食。补给品由车辆送达,储存于屋内或户外。9月25日发下的弹药来自位于CT385614的团部。

第7连在Shung(CT433540)及Yonghang-ni(CT380464)地区构筑的炮兵阵地位于山顶,其构筑方式与配置位置都类似。

1951年11、12月间第340团在YD3075附近山地构筑海岸防御阵地达50天之久,大部分是交通壕与散兵坑。</P>
<P>e. 通信

每个步兵连有一具野战电话通往营部。在最前线的连配发有两具野战无线电机,一具位于连部,另一具配给最前方的排。在10月1日的攻击演习中使用下列无线电密码:

第340团第3营第7连:  黄河7号
阵亡:        光荣
负伤:        伟大
某作战区域:     某号工厂

第7连使用红、白、蓝、黄色烟火作为与侦搜队联络信号,信号每天或每次行动都不同。连内联络使用哨子,连与连之间使用小号。</P>
<P>f. 意图

1952年8月下旬,第3营所有军官在Suhang(CT433540)集合开会,营长宣布第340团即将接获攻击395高地(CT381398)的任务。这次会议中对395高地仅作简单介绍,营长要求各军官让部队对此任务要先做好准备。9月20日,第340团全团集结在CT4060地区。

10月1日,除政治指导员外,第3营全营集结在团部(CT385614),听取了下列有关作战的指示:

第340团将在10月5日攻占395高地(CT381398),395高地是第38军负责地段内唯一能够掌控共军位置的地点。如果共军能够掌握395高地,将会成为防线上一处要地,并且可以用来作为主要的炮兵观测据点。共军炮兵从此点可以控制铁原地区。如果此高地留在联军手中,离此不远的共军人员及补给供应会有危险,因为联军炮兵可以从这个极良好的观测点对共军后方投以精确的大量炮火。

第340团要占领并防守395高地7天,然后其他部队会来接替。任何士兵都不准携带任何文件到前线去。

总共4个连将被投入这次攻击,不论牺牲多少,预期在4小时内完成占领高地任务。占领高地后,部分单位将留下防守抵御联军反击,主要单位将会撤退。留在高地的单位将执行阻滞作战,直到共军炮兵能够开火保护高地。在联军能够对回山上构筑防御之前,另外四个连将会发动另一次攻击。如果联军在这次之后又再次反击,这四个连将会撤退,第342团的另四个连会用来支援或者重新夺取该高地。

第340团第3、6、7、8连将担任攻击部队,其余各连担任预备队。各兵器连将配属于各步兵连。

目的同时要摧毁韩第9师并造成5,000名敌军伤亡。

10月1日,营文化干事告诉该俘第340团将在10月3日1600时向南出发,第7营将在10月3日1600时从CT408595处开拔。

10月2日,7连连长告诉该俘第340团将待在Yonghang-ni(CT381464)等候命令。该连长说第7连在10月5日的任务是从CT390400地区攻击395高地,攻上山顶与其他连会师。

10月2日,7连连长告诉该俘,他将带领其他排长在该夜侦察395高地上联军布置。</P>
<P>g. 其他单位消息:

第45军:9月1日,营长说第45军位于第38军东面位置。(审讯者按:相信指第15军)

第42军:1952年5月22日,第42军与第38军换防,撤退到安州(YD2888),第38军留在后方的粮食与弹药补给品全部转交给第42军。</P>
<P>h. 人员:

姓名:田光孺
职务:第3营营长
阶级:营级军官
年龄:35

姓名:张亚光
职务:第3营政治指导员
阶级:营级军官
年龄:30

姓名:刘建明
职务:第7连连长
阶级:连级军官
年龄:25

姓名:阎树桐
职务:第7连政治指导员
阶级:连级军官
年龄:30</P>
<P>i. 士气与宣传

第340团人员士气估计是相当好。各单位从1951年5月起休养至今,精神颇为愉快,不过有点惰怠。食物供应充足。接获家信频率不定。士兵们直到10月1日才被告知此次攻击任务的消息,因此没有多少时间胡思乱想。

共军部队中最近的两个口号是:“强化防线”、“让更多部队机械化”。他们告诉士兵们只有打仗才能带来和平,而且由于联军狡猾多变,在板门店的和谈不会有任何结果。</P>
<P>4. 一般情资

a. 损失与补充:

单位   伤亡
第7连   4名负伤(轰炸)  CT382462  1952年8月15日
     5名负伤(炮击)  CT382462  1952年8月15日

1951年4月28日,第7连接收从第41军转给第114师的42名老兵。
1951年5月15日,第7连接收从中国东北来的18名新兵,以及20名从广西来的新兵。
1952年5月1日,第7连接收从贵州来的35名新兵。</P>
<P>b. 食物:

前线部队的食物中70%是米和面粉,30%是高粱。后方部队食物中70%是高粱,30%是米面。副食有大豆、马铃薯、花生、盐。各单位每5至6天收到一次罐头肉补给,每名士兵平均每天可以分到一盎司。每名士兵每天分配27盎司的米、面、及高粱。吃不饱的士兵可以配到更多,吃不完的人不能把食物卖给同僚,必须要缴回给连上厨房。

10月1日,该俘见到第7连地区(CT407595)收到一些大饼。连补给官告诉该俘说那些是为了即将进行的攻击所准备的7天份战斗粮。</P>
<P>c. 服装:

1952年10月1日,连长告诉该俘冬季服装已经运到,但是要在作战完成后才会发放。

1952年9月24日,第7连派出30个人到营里帮忙搬运新的冬季制服。第340团第3营所有的冬季制服都储存在Nangwol-li(CT424604)一带。营长说作战任务完成后才会把这些新冬季制服发下去。第3营里的士兵自己都还有去年冬天发下的棉里大衣。第7连里只有40个人有毛毯,毛毯的发放不定时也不定量。服装发放顺序是士兵优先,军官在后。

1952年10月2日,该俘看到第342团士兵已经收到新的冬季制服。</P>
<P>d. 密码代号:

单位     代号    英语
第38军    四三部   43d Unit
第114师    六一四部  614th Unit
第340团    一支队   1st Branch Unit</P>
<P>e. 坦克、炮兵、火箭炮:

1952年10月20日(疑时间打错)该俘见到炮兵单位指挥所座落于CT427537山丘脚下。8月10日,连长告诉该俘,副师长兼任师炮兵主任也在该指挥所。

1952年8月10日,该俘见到在CT427537、CT433540、CT439538三座山顶各有四门火炮,合计12门。根据描述,这些火炮应为M1938苏制122毫米榴弹炮。

1952年9月17日,连长告诉该俘第7连在Yonghang-ni(CT380464)构筑的炮兵阵地是给一个支援第38军的炮兵师用的。该连士兵告诉该俘,该炮兵师位于Yonghang-ni西南山上。</P>
<P>f. 核生化战:

1951年12月,除了文化教员外,所有第7连军官都被发给防毒面具,型号据描述应是苏制ShM-1头盔式防毒面具。士兵们同时获发防毒漱口水。所有士兵被告知没有命令不准使用漱口水。</P>
<P>g. 美国、韩国、及其他联军战俘:

10月1日,连政治指导员告诉士兵们有关395高地上联军阵地的情报资料来自于8月初向共军投降的一名韩国排长。</P>
<P>h. 训练:

从1952年8月15日至9月15日,第114师各连派出连文化教员及一名士兵至Chiktong-ni(CT365662)接受高等文化课程。此课程目的在于让全师文化教员熟悉普通话以便教授给一般士兵。普通话拼音系统及教学方法是课程的主要内容。

从9月20日至30日,第340团集结在CT4060地区进行攻击战术训练,内容包括排、连、营、团级攻击战术,并实际演练。各部队长担任教员,也进行了营级和团级进攻演习,并使用实弹。演习的目的是要给那些没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一点作战概念,并且让所有士兵对即将执行的任务有所熟悉。

从1951年5月至1952年4月,第340团在接收新的补充兵后进行了持续的训练计画。军事训练包括了单兵训练,单位战术训练直到团级。政治训练包括了宣传及文化课程,填满了军事训练外的其他时间。在这段期间内,“三反”、“日本的暴行”是两个主要的政治主题。

该俘在1952年8月下旬见到第114师政治处开设有军官训练班,营级以下、排级以上的军官在此接受政治及军事教育课程,主要是政治课程。</P>
<P>i. 联军空袭:

在8月下旬,营长曾通知第7连连长避开一次在CT433540处的联军空袭。第7连在空袭前离开该处,空袭结束回来后发现有94个弹坑。</P>
<P>j. 敌军重要战术:

在386高地的模拟攻击演练(10月1日)

(1)第340团全员参与
(2)第340团各营担任攻击部队
(3)目标为386高地(CT437635)
(4)第7连在10月1日1530时离开CT408595,向目标前进。
(5)第三营在CT427623地区集结等候指令。命令是第一营将从东南进攻,二营从东方进攻,第3营从西南进攻。
(6)目标区有铁刺网与铁丝网群障碍保护。
(7)在全营集结后,第三营在CT427623休息到1800时,然后在暮色掩护下掩护下前行500码到达386高地山脚。他们在1900时到达CT432630地点,各连在事先指定区域散开。各连前方有一排担任爆破任务。
(8)1900时,两道红色信号弹发射,长形炸药包纷纷引爆,各连排除障碍,在铁丝网群中清出一条通路。当这任务完成后,各爆破排排长吹哨通知,各连全连开始突击。
(9)在这次攻击演练中,第7连的无线电呼号是“黄河七号”,其他各连也使用“黄河”加上番号为呼号代码。
(10)攻击部队通过四道铁刺网障碍,第7连首先攻抵山顶,然后发射两发白色信号弹,通知其他单位停止对山顶射击。

其他有关攻击395高地的情资:

1952年10月1日,团政治指导员称:

第38军将被当成一支实验性质的部队以便在战斗中吸取教训,此次在10月5日攻击395高地的行动将做为未来其他行动的指标。第38军过去对攻击像395高地这种联军的营级阵地没有什么经验,因此,要告诉士兵们在这次任务中尽量学习。这次行动得到的经验将在未来行动中应用来对付联军各团及各师。许多在朝鲜的其他部队也正全力支持此次行动,任务的成功将会鼓舞在朝鲜的所有部队。

对第340团的最基本要求是攻占395高地并固守7天,然后换防。

许多从其他单位来的人员将会来观察此次作战行动,也会有重炮的支援;不过,没有提到会有飞机或坦克的支援。</P>
<P>k. 共军文化教员的职务:

共军连队中的文化教员的任务和美国陆军中训练教育官(TI&amp;E, Training, Information, &amp; Education Officer)职务类似。共军的文化教员通常是个受过教育、并且受过进阶政治教育的个人。他的主要职责是:

(1)教授连里不识字的士兵阅读简单中文。
(2)帮助不识字的士兵读写报告及信件。
(3)诵读新闻、杂志、及书籍给不识字的士兵听。
(4)向士兵解读官方指示及命令。
(5)协助连政治指导员在政治课上宣扬教条。

文化教员们在8月15日集中在Chiktong-ni(CT365662)接受如何教授普通话的课程训练。

他们在9月15日回到所属单位。在15日后的特别任务是教授如何读写普通话,目标是让所有士兵最少能够认得2000个中文字。

致情报科副科长

Lutz</P>
<P>读这份报告,特别是有关服装发放的部分,深觉历史的转折真是在一念之间。

谷中蛟是参加过前四次战役的老资格军官,对于7连在前面战役里,特别是第四次战役中的经验应该是记忆犹新。第114师在第二、三次战役中可能还没有受到多少损伤,如第二次战役先对付韩第7师,然后是土耳其旅,战斗都不太猛烈。在围堵美第2师从龙源里的撤退时,114师似乎又转移过晚,29日午后方接获通知,当晚转移,30日白天可能隐蔽没有行动,到30日晚上到达时美第2师大部已经兔脱,所以也没打太多硬仗。

不过从1951年1月中联军反攻开始,第38军就受到沈重打击。在汉江南北岸的防卫战中有许多连全员伤亡,剩下的连也损失极重。《抗美援朝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第63页:“...3月7日...第340团仅能组织两个班坚持作战...”,这是多大的损失!在白马山被俘的另一名3营机炮连俘虏称机炮连在第四次战役后撤退整补时仅剩30人;从谷中蛟的口供中,可以看出7连编制192人,在第四次战役后总共补了115人,再计上伤愈归队的人员的话,恐怕当时开始整补时也仅剩三、四十人而已。

7连在1951年2月13日晚曾与师部警卫连一个排协同反攻第342团1营失守的350.3高地,1营是几乎全打光了,而据说阵地是反击夺回来了。可是第二天呢?第三天呢?就算换个7连防守,美军是也是会进攻,也是用炮弹炸弹猛砸。伤亡此例能不能比拟1营?恐怕可以。

了解了这个背景,再来看看服装发放。邻团的都已经发了,就他们打先锋的营不发。这任何人都会想:那是什么意思?打完再发可以省很多件吗?或许就是某个中层军官为了某种经济考量做下的节省物力的决定,触动了一个熟知战场惨况的老兵的痛苦回忆和恐惧心理,以后一连串的事件,不过是“蝴蝶效应”的一例罢了。</P>
114师到底是38军最烂的师,底子和112、113师还真没法比。不过38军在第4次后就残废了,此前一直在休整,骨干也没剩下多少。
哎,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em06]
2. 评估:

战俘是一名逃兵,身体健康,机警,在审讯时相当合作。他看来聪明,观察力佳,并且诚恳。提供的情资应为可靠。

建议心战部门及指挥官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讯。

<P>注意,是逃兵![em16]</P>
志愿军中的败类谷中蛟成就了南韩总统朴正熙
第三十八军当时归第三兵团指挥,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司令部给他们下达的命令是:为配合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及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与提高部队的作战经验,决定第三十八军向394.8、281.2两高地据守之敌进行战术性反击,并在反击争夺中杀伤敌人5000人以上,而后争取占领并巩固之。
第三十八军完成了前一个指标──“歼敌5000以上”,却在后一个指标──“争取占领并巩固之”──跟前跌了个大跟斗。

394.8、281.2两高地是韩军第九师据守的白马山主阵地。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由西北走向东南,长约3公里,由一群以394.8高地为主的山岭组成,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与第三十八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山顶树林茂密,山下有驿谷川。山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是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可直达联合国军的重要兵站基地铁原。由于该高地山势形同卧马,故得名“白马山”。对于联合国军来说,白马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丧失了这个高地,美第九军就只好撤到驿川谷以南的另一个高地上,而且将无法利用这片地区的交通网。相反,中朝军队的进攻和侦察活动却能更进一步地向联合国军防御纵深渗透和发展。

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军在这块不起眼儿的山头上花费了很大功夫,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坑道和钢筋混凝土地堡群,埋设了地雷,设置了障碍,拉起了一道道铁丝网。这个阵地是1951年秋季攻势后联合国军从第四十二军手中夺去的,那时第四十二军曾采用敌前潜伏的方式发起反击,谁知刚一反击得手冲上山头,就被对方的猛烈炮火所覆盖,几个小山头4个小时内竟落了13000发炮弹。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六师一个主力团第三七六团为此付出了423人的伤亡代价,歼灭敌人仅30余人,打了个得不偿失的失利仗。后来第四十二军曾经组织过多次反击,虽然也多次得手,杀伤过大量敌人,但都没有能够巩固阵地。

也难怪,那会儿中国军队还没有对付敌人强大火力的招数。所以韩军自诩白马山是“钢铁阵地”。第三十八军在战前侦察获悉,当面之敌仍然是去年在第四十二军面前占了上风的韩军第九师,只不过师长由朴柄权少将换成了金钟五少将。而白马山的守敌是该师第三十团第一、第三营两个营(394.8高地)和法国营一个加强连(281.2高地)。

中国王牌军的官兵们想,一帮前伪满警察痞子,能成什么气候!

军长江拥辉决心以强攻手段解决这些敌人。他要替第四十二军把这个感觉找回来。这时军长梁兴初已调任西海岸指挥所副司令员,江拥辉刚接任军长。这一次战斗是他的当头炮,规模又比较大,所以第三十八军上上下下都十分重视,准备也很充分。参战部队第一一四师提前6周进行了战前练兵,演练苏式新装备及通讯联络,步炮协同等战斗组织与战术动作。还以一个多月时间储备了大量物资。加强了炮兵和坦克,参战的各种口径的火炮达182门,坦克17辆,还有59门高炮和122挺高射机枪担任对空作战。除了没飞机,什么都齐了。说实话,江拥辉还没有用这么阔气的的家当打过仗咧。

突击394.8高地的第三四0团和突击281.2高地的第三三九团的官兵们都憋足了劲儿,这回打诸兵种协同作战,一定要打出个样儿来,给祖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一个见面礼。炮兵诸元调整好了,坦克也进入出发阵地了。就等着志司的统一进攻号令了。

庥烦也来了!

10月2日,第三四0团第七连文化教员谷中蛟投敌了。这家伙早就存了跑的心,乘着干部们往来查看道路之机,从前沿阵地悄悄地跑到了韩九师的阵地上去了。

谷中蛟是突击部队的干部,知道点儿情况,还打不打?江拥辉军长有些踌躇了。不打,太可惜,准备这么久就为了这一锤子买卖。打,只有要么乘这个叛徒刚跑过去,敌人尚处于真伪未辨之时或虽辨明了真伪掌握了情况还来不及调整部署之际,提前进行反击,打他个措手不及;要么就干脆再等他个十天半月或个把月不打,等敌人松懈麻庳下来再打他个猝不及防。

正思量间,志司的作战命令也来了。命令明确规定:第二阶段反击作战统一于6日开始。江拥辉想,看来提前和推迟都不符合全线统一反击部署了,只有打与不打两种选择。请示志司,志司首长让第三十八军首长自己考虑决定。请示兵团,王近山说你拿那么大一把牛刀杀只鸡干吗还哆嗦?

“妈那个×,跑个把汉奸算个?,打!”打硬仗恶仗出身的江拥辉一横心,一股子豪气也冲上脑袋。常胜战将江拥辉这回千虑一失,走了一步“臭”棋。

多年后,官拜韩国陆军上将的金钟五回忆说:在战斗打响前的两三天,有一名中共军官到我第三十团投诚,据他口供,中共军第三十八军已与第四十二军换防,即将发起大的进攻,尤其是要打开蓬莱湖水库,用大水淹没铁原一带。因此,我立即召开指挥官会议,研究投诚人员口供内容和此间情况,肯定了敌人即将发动进攻的事实,逐命令各部队要下发充足的补给品和饮水,以保证能够坚持一周以上时间,加强占领‘白马’高地左翼第三十团防线,命令预备队第二十八团完成出动准备。

据《韩国战争史.“白马”高地战斗》透露:当时韩九师正举行全师运动会,毫无作战准备,谷中蛟一叛逃告密,师长金钟五少将当即命令运动会立即停止,转入战斗准备状态。金钟五还调韩九师第三十团第三营开进955高地,支援第一营加固阵地,在10月4日4时20分,彻夜完成掩体150个,设置障碍等应急设施,并以山头为单位,配属一个连的兵力,仓促编成环形防御,加固掩盖壕工事,将交通沟深挖至一人多深;将营、连、排、之间的电话线全部埋入地下,阵前铁丝网由3层增至7层,同时设置了大量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弹雷。同时,第八集团军预备队美步兵第三师亦前调至铁原以南几公里集结,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增援韩军第九师。师属炮兵群及支援炮兵群亦完成了对白马山北侧前哨阵地前方弹幕射击和对第一一四师进攻部队集结地火力突袭的计划和准备。

除了师属第三十炮兵营和第九重迫击炮连外,韩九师还得到了由韩军第八师派来增援的炮兵第五十营、第五十一营、第五十二营和美炮兵第四十九营、第二一三营、第九五五营等9个炮兵营和两个坦克连44辆坦克的支援,美坦克第七十三营主力也从铁原向白马山驰援。美远东空军第五航空队也从10月3日起,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向中国军队后方炮兵阵地实施集中轰炸。后来,韩军第五十一团亦配属韩九师,投入战斗。这一来,第一一四师所有精心准备的作用全被抵消。

谷中蛟这颗老鼠屎,真***是坏了一锅好汤。遗憾的是江拥辉没下决心把这锅汤断然泼掉。

虽然如此,第一一四师的敌前潜伏行动还是相当成功的。由于两军阵地之间相距1600多米,中间又都是些荒废的农田,视野开阔,所以这次攻击,第一一四师大胆地采用了潜伏的措施。

突击部队在这一点上表现出高度的素养。战前演练时,他们专找有青蛙叫的地方训练,队伍经过,蛙叫声突然停止为不合格,蛙叫如常为合格。练来练去,整个队伍给全都给练成了无影无形无迹无踪的隐身人。

10月5日夜,突击部队6个连又4个排进入敌前潜伏地域。由于谷中蛟并不掌握准确的攻击日期,只向金钟五提供了一个4日左右的大概时间,所以韩九师前沿部队从4日起神经就一直比较紧张。6日整整一个白天,枪炮声就没有消停过,一直向两军中间地带扫,密切注视中国军队动向,不断地以值班机枪和冷炮向潜伏区盲目射击。

潜伏区内开始出现伤亡,但战士们仍然纹丝不动。配属第一一四师的坦克和炮兵为掩护突击分队,不断地以冷炮袭扰韩军,阻止韩军下山搜索。韩军更担心了,又出动飞机搜索,扔汽油弹。仍然没瞅出什么动静儿来。但突击分队指挥员、第三四0团第二营营长柳万发被敌人打来炮弹震死了。班长王汝民被敌人机枪击中后,为了不暴露目标,仍然静静地一动不动地伏在地上,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终于熬到了黄昏。

6日17时30分,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配属第三十八军的炮群发出轰鸣,白马山高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特别是苏制“喀秋莎”火箭炮,带着“嗖嗖”声掠空飞过,声儿不算响,却到处腾起一片片的白色光焰,场景煞是壮观。

这通火力突袭足足进行了27分钟。火力突袭刚一结束,突击部队从潜伏区一跃而起。第三四0团4个连又两个排,分5个突击方向394.8高地发起攻击;第三三九团第三连两个排、第七连一个排向281.2之敌发起攻击。可进展却异常缓慢。

明摆着的,谷中蛟一叛逃,韩军有所警觉且有充分的准备时间,虽然中国军队的炮火空前猛烈,然而杀伤和破坏效果却非常有限。据《韩国战争史.“白马”高地战斗》称:由于预有准备,虽然中国军队的火力突袭“使我阵地前5~6道铁丝网和地雷场无影无踪,明显地形成了一大突破口。但因我师阵地工事完备,通信线路埋入地下,在敌炮击时只有2~3人受伤,有线通信未受影响。”而且韩军第九师配属和支援炮群预有准备的炮火层层拦阻射击,也给了第一一四师进攻部队以重大杀伤,照明地雷此起彼伏炸响,阵地周围的汽油桶每隔几分钟就熊熊燃烧一次,把进攻道路照得通明瓦亮就象白天。攻击部队在进攻途中遭敌层层火力拦截,不能按战前预想迅速接敌,近战优势无从发挥,当连续攻占几个高地后,攻势即渐呈疲软状。

突击连第一连好容易才占领离主峰尚有300余米的次峰。而且全连伤亡严重,连长也负了重伤。不过象第三十八军这种部队从来没有人少就不能打仗的习惯。政治指导员高润田接替指挥,带领剩下不到20个人继续向主峰攻击。最后在主峰南面被敌人8挺重机枪压住,形成对峙。谁也把谁赶不走,都等着自己的增援部队上来。

次日上午9时,通讯员跑进掩蔽部报告:“指导员,后边部队上来啦!”

“这么快?”高润田刚跟团首长通过话,半分钟都不到。出掩蔽部一看,有大约一个排带着钢盔的人正往山上爬。高润田高声喝问他们是不是第四连的增援上来的。对方不答,只顾猛劲往上爬。高润田一看不对,让他们先上来一个人。对方上来一个大个儿。高润田一眼就看见那人钢盔下的长发。妈的,是李伪军,咱打仗全都要剃光头,谁留这么长的头发。

两边顿时打成一团。

高润田这边是连指挥所人员,只有4个人,两支枪,18发子弹。那边上来的敌人却有30多人。战斗结果说起来都让人不敢相信:12个韩军官兵当了俘虏,其他都做了刀下鬼。还送来了不少枪弹药。

后来高润田他们一天之内打退韩军从连到营的集团冲击15次,一直坚持到次日凌晨第三四二团第一连上来接替他们,全靠了这些韩军官兵送来的这些家伙。

虽然高润田们打得很英勇,但总的态势仍然不利。

第三四二团第二营于7日投入战斗,仍然没有拿下主峰,与韩军第三十团增援上来的部队形成对峙,一整天,谁也奈何不了谁。黄昏后,第三四二团其它两个营陆续投入战斗。血战至半夜,才将主峰拿下来。

韩军第三十团兵员损伤过半,被迫撤出休整。然而这时的韩军第九师却全无往日那种一经重击就惊慌失措的颓丧之状,师长金钟五少将很及时地在节骨眼上将韩九师主力团第二十八团投入战斗。这支生力军是个加强团,上阵时兵员就有将近4000余人,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打起来底气很足来头也不善,全然不顾重大伤亡,与第三四二团你来我往在主峰上来回拉锯。

8日,第三四二团第一连在主峰上坚守两天两夜后,全连伤亡殆尽,剩下的17名重伤员与敌人肉搏,也相继牺牲。主峰再次易手。

江拥辉也急了眼,当即拿出第三十八军的头号主力团第一一二师第三三四团,于8日零时再向主峰奋力一扑。按江拥辉交代的任务,第三三四团的任务是“依托主峰反击敌人与炸毁394.8高地通驿谷川之铁桥”。

然而鬼使神差,向来执行任务绝对干巴利落不打折扣的第三三四团这次却不知为何打了一回马虎眼儿:主峰倾力一扑很快得手,然而得手后转入防御时,扼守主峰的指挥员在却未能组织部队扩张战果,及时炸断驿谷川铁桥,从而使金钟五不断调集部队沿铁桥源源不断地增援上来,在航空兵和大量炮兵掩护下向主峰轮番冲击,全然没有兵力不济之忧。

只两天功夫,第三三四团两个营就伤亡了一大半。而韩九师援兵还在源源不断地扑上来。

第三三四团部队伤亡过大,兵团司令部只好命令他们撤出战斗,阵地交由第三四二团防守,而第三四二团本来在进攻时伤亡就很大,又未能得以及时有效的补充,面对韩九师源源不断地生力军,当然更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了。结果韩军第二十九团一个反冲击打上来又把主峰抢了回去。

韩军第二十九团是刚增援上来的生力军。金钟五实际上也打得很为难,只打了一天一夜,刚上来的韩军第二十八团就受不了了,他们在进攻途中不光是被中国军队纵深炮火杀伤惨重,还被美第五航空队战斗轰炸机群误炸,白白折损了两个连,本来就打得就很勉为其难的部队一下子就散了架,士兵们全都放了羊,一窝蜂拼命往后跑,把个团长李周一上校急得在报话机里又哭又喊又吵又骂,以致于最后惊动了韩国总统李承晚亲自出来过问。

李承晚也着了急,他一方面直接督令韩九师在寺后洞设置收容线收容从白马山溃散下来的败兵,紧急编成反冲击梯队,另一方面则从后方的编练师调集大量新兵,给韩九师随打随补,从而使虽经激战伤损极大的韩军第九师始终能保持每营600~700人的员额。这就使金钟五少将拥有足够的本钱与江拥辉纠缠,韩二十八团刚一溃散下来,他眼皮儿也不眨地就将韩二十九团给填了上去。

溃败下来的韩军团营经过战场整补,增派军官,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再次投入战斗。象第三十团、第二十八团都是这样整补后反复多次投入战斗。

这个时期的韩军经过美军的训练和整顿,确实很有起色,已非战争初期一接触就溃散狼狈相可比,炮火加强了,特种兵增加了,军事素养有了变化,快速反应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战场上死战不退、敢端着刺刀跟中国士兵比划的也多了。战斗力确实与战争初期的确不一样了。可这边还把人家看作二等角色。

士气高昂的中国军队这边虽然没有什么设置收容线收容溃兵的问题,但对于战斗发展到如此残酷的程度,的确缺乏相应的思想和物质条件方面的准备。攻击受挫伤亡惨重的部队撤下来后往往大伤元气,得不到兵员和物资方面的及时补充,很难立刻再次投入战斗。优势逐渐开始向金钟五这边倾斜。

394.8高地打粘糊了,281.2高地也出了问题。

6日晚,第三四0团这边发起反击不久,第一一三师参谋长范天恩就兴高采烈的打电话给江拥辉,报告说第三三九团两个连又3个排的突击部队已经占领了主峰。江拥辉一听很高兴。东方不亮西方亮,两只螃蟹老子总算还是夹住一个。当时第三四0团对394.8高地正久攻不下,江拥辉刚命令第三四二团部队接替第三四0团继续攻击。

可还没来得及笑出声儿,范天恩又来了一个电话,说攻击部队把次峰当主峰了,281.2高地还没有拿下来。

这叫什么事儿嘛!江拥辉当时就想给范天恩一顿臭骂。这误报情况真不是时候,还不如就直截了当说没拿下来呢。不过这会儿生气也没办法,江拥辉也看出处于281.2高地次峰的第三三九团部队态势极为不利,逐命令他们撤出战斗。

这一撤,无形中又加重了对固守394.8高地主峰的第三四二团部队的压力,韩军的所有支援炮火毫无顾忌地泼到了394.8高地上。结果是394.8高地进攻打得粘粘糊糊,攻占后防御也摇摇晃晃。

战至14日,经过连续9天201个小时的争夺,虽然白马山大部分高地仍在第三十八军手中,但394.8高地就象在风雨飘摇中的小船,翻来覆去地左摇右摆,始终站不稳脚跟。韩军第九师陆续投入4个步兵团的兵力,第三十八军也相继投入13个步兵营又两个连。韩九师、法国营先后伤亡9860人,第三十八军亦付出了伤亡6 700余人的代价。

江拥辉这个时候冷静地掂量了一下形势:虽然第三十八军已经占领了白马山地区大部分高地,但韩军第九师预有准备,已经夺得先机,且利用时间集中了强大的支援炮群,对第三十八军已占各点进行反复覆盖射击,后面还有美步兵第三师部队随时准备增援,若继续与之争夺,付出的代价太大,阵地也很难巩固。既然现在两个目标已经完成了一个,不如断然撤出战斗,以保持主动。

请示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同意后,江拥辉决定:攻击部队于15日3时前全部撤出阵地。事实证明,江拥辉断然放弃对白马山的争夺,是为明智之举。因为就在他决定放弃白马山争夺的同一天,范佛里特已经在金化前线的上甘岭地区主动发起了“摊牌作战”,中国军队全线争夺重点亦转向上甘岭地区。值此时刻,第三十八军倘在白马山地区继续摆着架势与韩九师纠缠,对全局更为不利,也很难继续巩固所攻占的阵地。江拥辉在撤出白马山时或许并没有想到这一点,但实际上得到的效果却是使志愿军总部得以倾全力以确保上甘岭方向的争夺,在战略大局上保持并巩固了中朝军队的主动地位。得失相抵之结果,还是正数。

白马山之战历时9个昼夜,第三十八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反击281.2高地失利,反击394.8久战不决,未能巩固已夺取的阵地,是一次失利战斗。

韩军第九师因为守住了白马山阵地,后来被称为“白马部队”,成为韩军的荣誉部队,该师的徽章也从此改为白马图案。该师参谋长朴正熙后来仕途得意,做到了韩国总统。这是整个朝鲜战争中,韩军表现最上乘的一次。

对于这次战斗的失利,江拥辉军长向志愿军总部首长承担了责任,并在第三十八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上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
<B>以下是引用<I>无声呐喊</I>在2005-2-18 14:58:50的发言:</B>

<P>2. 评估:

战俘是一名<B>逃兵</B>,身体健康,机警,在审讯时相当合作。他看来聪明,观察力佳,并且诚恳。提供的情资应为可靠。

建议心战部门及指挥官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讯。</P>

<P>原来是逃兵!!</P>[em06][em06][em06][em06][em06]
唉~~~不知道该说什么
<P>江拥辉新官上任三把火,急于表现一下,结果打砸了。</P>
历史啊历史
<P>个人认为对战俘问题应该看得淡些,没有哪次战争不出现战俘的,建议大家看下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Hart's Wa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