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航母72小时:歼-15分别于23、24日两天五架次着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07:59
http://navy.81.cn/content/2012-12/19/content_5149220_5.htm

2012-12-19 10:45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倪 宁

前不久,我在辽宁舰上采访报道了歼-15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降训练,有幸接触到同在舰上的罗阳。在拍摄海军官兵紧张奋战画面的同时,也记录了罗阳在舰上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片段。下面我把这些画面组接起来,与大家一同追忆罗阳生命中最闪光的时刻。

11月22日是我上舰第一天,第一次见到罗阳。

14点30分,我乘军用直升机飞抵辽宁舰,刚放下行李,就扛起摄像机采访。在狭窄的通道里,与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志迎面相遇。他扶了扶眼镜,主动侧身让行,微笑着说:“以前试飞都不公开,这次看来要报道呵!”

我正找采访对象呢,于是问道:“师傅,您是哪个部门的?”他说:“我是航空部门的,搞飞机的。这次试验举国关注,压力大啊,可得一把成功!”旁边一位师傅说:“他是沈飞的罗总,歼-15就是他的孩子。你采访他,可算找对人了。”罗总摆摆手说:“不说了,看明天。”

我当了十几年军事记者,对罗阳这位东北军工重镇老总早有耳闻。这次相遇,他的谦逊、沉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他比我早上舰4天。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在辽宁舰上承担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是研究处理飞机保障问题,二是分析对比飞机的各项运行数据,为批量生产提供技术参照。

19点20分,风很大,下着雪。

罗阳没上甲板,一个人在航母机库里转。机库很大,他绕着走了一圈又一圈,脚步急匆匆的。墙上写着“满负荷运转”、“超极限爆发”、“忘我式拼搏”几行大字。他每次走到跟前,都放慢脚步,看上一眼。我能理解他临战的心情。歼-15由数以万计的零件、百万道工序建成,不容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现纰漏!

第二天,23日,歼15正式着舰飞行。

6点,罗阳已经起床了,没等洗漱,就爬上甲板看天气。风小了,雪也停了,天边露出了霞光,他很兴奋,说“是个好天气,能飞!”

8点30分,罗阳登上舰岛,在这里迎接歼-15的到来。

9点03分,一架歼-15飞临辽宁舰上空。大家指着天际时隐时现的黄色斑点,兴奋地小声议论着。罗总仰起头不眨眼地紧盯着,不时拉长袖口擦拭着眼镜片。

500米,300米,200米,歼15越来越近了,发动机的轰鸣震天撼地,撕裂了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股强大的力量撞击着每个人。

巨大的战机高速扑向甲板,尾钩牢牢勾住拦阻索,稳稳停了下来。人群顿时欢呼起来,互相击掌、拥抱。一向沉稳的罗总,也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50分钟后,第二架歼15成功着舰,人们的情感重新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了一遍。

歼-15飞走了,舰上再次忙碌起来。

17点,罗阳参加航空口的例会。他手里拿着厚厚一摞数据表,一张一张摆在紧贴眼镜的距离,认真审看,关键数据在小本上记下来。机械系统,正常!电传系统,正常!液压系统,正常!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孩子,没丢脸,真争气!”我上舰后第一次看到了他的笑容。

他对工作人员说:“明天还有三个架次,还要确保三个百分之百成功。大家要保持临战状态,决不能在飞机这个环节掉链子、拖后腿!”

21点,罗阳参加指挥部会议。各种会议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深夜。

23点50分,我找到罗阳住的舱室。门虚掩着,我敲了一下就进去了。这是个双人间,上下铺。他在床上和衣而卧,灯光较暗,看不清他的脸。桌子上的资料摊开着,那个小本子倒放在上面,封底上有他写的一行字: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肯定很累了,明天还有更繁重的任务。我没有惊动他,悄悄离开了。

第三天,24日,继续进行歼-15着舰试验。三个架次又是把把成功!

12点03分,最后一个架次成功着舰,稳稳停在甲板上。人们涌上甲板,争着与飞行员握手、拥抱。

有人问飞行员:“感觉怎么样”?

飞行员响亮回答:“很好” 。

很多人问:“飞机怎么样”?

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很好,很好!”

这是一个欢乐的下午,欢乐的不眠之夜。

20点,匆匆吃罢晚饭的罗阳,抓起小本子,又去转舱室了。他庆祝成功的方式,居然是拜师、讨教。

他敲开试飞部门负责人的房门,开门见山地问:“飞行员有什么感受?体征数据有哪些变化?”

对方认真回答,他认真地记。

他感慨道:“我们造飞机的,一口气也不能歇呀。我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让舰载机尽快上舰,让我们的航母尽快形成战斗力!”

23点,我送审新闻片,各系统的老总聚在一起看,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罗阳站在后面,冲我笑了笑,两只手交叉在胸前,把小本子抱在怀里。

后半夜审片结束时,我没看到罗阳,不知他什么时候离开了。我抱着电脑经过他的舱室,没忍心敲门打扰他。现在回想,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不舒服了。

第四天,25日,辽宁舰返回港口。

6点,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同事问他:“罗总,你怎么了?”他轻声说:“不太舒服,胸口闷得慌。没事,躺一会儿就好了。”

8点30分,辽宁舰拉响几声短促的汽笛,航母要靠岸了,许多人跑上甲板。码头上锣鼓声、鞭炮声清晰可闻。有同事跑到罗阳的房间说:“罗总,上去看看吧,你们书记和兄弟们在码头上招手呢!”他强挺着起来,走出舱室10米远,扶着墙停住了,“我不去了,一会儿上岸就见着了。”

9点,辽宁舰停靠码头,人们开始离舰。

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房。小战士想帮他提行李箱,他说:“谢谢,我自己来”。他走到舷梯口,迈上两级台阶,吃力地停了下来,回头请小战士帮他提行李箱,让小战士搀扶着上了甲板。

沈飞迎接罗总的队伍排了很长,但他没有按惯例跟大家热烈拥抱,只跟前几个人握握手。沈飞的同志事后说,他们当时非常奇怪:罗总从来不这样啊!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个镜头……

9点30分,罗阳一进到宾馆房间,就倒在床上,沈飞的同志们问:“罗总你怎么了?”他勉强回答:“胸口难受”。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9点40分,车离医院100米时,他昏迷过去。医生拼命抢救了3个多小时,12点48分,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

他应该出现在欢庆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尽情欢笑,但欢庆的人群中没有他的身影……

罗阳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他对祖国的贡献,人们将永远铭记!

11月27日10点,辽宁舰长时间鸣响汽笛,官兵在飞行甲板整齐列队,以高规格的礼仪,向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英雄罗阳行军礼,表达崇高的敬意!(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 倪 宁)


http://navy.81.cn/content/2012-12/19/content_5149220_5.htm

2012-12-19 10:45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倪 宁

前不久,我在辽宁舰上采访报道了歼-15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降训练,有幸接触到同在舰上的罗阳。在拍摄海军官兵紧张奋战画面的同时,也记录了罗阳在舰上的一些工作和生活片段。下面我把这些画面组接起来,与大家一同追忆罗阳生命中最闪光的时刻。

11月22日是我上舰第一天,第一次见到罗阳。

14点30分,我乘军用直升机飞抵辽宁舰,刚放下行李,就扛起摄像机采访。在狭窄的通道里,与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志迎面相遇。他扶了扶眼镜,主动侧身让行,微笑着说:“以前试飞都不公开,这次看来要报道呵!”

我正找采访对象呢,于是问道:“师傅,您是哪个部门的?”他说:“我是航空部门的,搞飞机的。这次试验举国关注,压力大啊,可得一把成功!”旁边一位师傅说:“他是沈飞的罗总,歼-15就是他的孩子。你采访他,可算找对人了。”罗总摆摆手说:“不说了,看明天。”

我当了十几年军事记者,对罗阳这位东北军工重镇老总早有耳闻。这次相遇,他的谦逊、沉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他比我早上舰4天。作为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在辽宁舰上承担着两项重要使命:一是研究处理飞机保障问题,二是分析对比飞机的各项运行数据,为批量生产提供技术参照。

19点20分,风很大,下着雪。

罗阳没上甲板,一个人在航母机库里转。机库很大,他绕着走了一圈又一圈,脚步急匆匆的。墙上写着“满负荷运转”、“超极限爆发”、“忘我式拼搏”几行大字。他每次走到跟前,都放慢脚步,看上一眼。我能理解他临战的心情。歼-15由数以万计的零件、百万道工序建成,不容任何一个细小环节出现纰漏!

第二天,23日,歼15正式着舰飞行。

6点,罗阳已经起床了,没等洗漱,就爬上甲板看天气。风小了,雪也停了,天边露出了霞光,他很兴奋,说“是个好天气,能飞!”

8点30分,罗阳登上舰岛,在这里迎接歼-15的到来。

9点03分,一架歼-15飞临辽宁舰上空。大家指着天际时隐时现的黄色斑点,兴奋地小声议论着。罗总仰起头不眨眼地紧盯着,不时拉长袖口擦拭着眼镜片。

500米,300米,200米,歼15越来越近了,发动机的轰鸣震天撼地,撕裂了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股强大的力量撞击着每个人。

巨大的战机高速扑向甲板,尾钩牢牢勾住拦阻索,稳稳停了下来。人群顿时欢呼起来,互相击掌、拥抱。一向沉稳的罗总,也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50分钟后,第二架歼15成功着舰,人们的情感重新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了一遍。

歼-15飞走了,舰上再次忙碌起来。

17点,罗阳参加航空口的例会。他手里拿着厚厚一摞数据表,一张一张摆在紧贴眼镜的距离,认真审看,关键数据在小本上记下来。机械系统,正常!电传系统,正常!液压系统,正常!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孩子,没丢脸,真争气!”我上舰后第一次看到了他的笑容。

他对工作人员说:“明天还有三个架次,还要确保三个百分之百成功。大家要保持临战状态,决不能在飞机这个环节掉链子、拖后腿!”

21点,罗阳参加指挥部会议。各种会议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深夜。

23点50分,我找到罗阳住的舱室。门虚掩着,我敲了一下就进去了。这是个双人间,上下铺。他在床上和衣而卧,灯光较暗,看不清他的脸。桌子上的资料摊开着,那个小本子倒放在上面,封底上有他写的一行字: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肯定很累了,明天还有更繁重的任务。我没有惊动他,悄悄离开了。

第三天,24日,继续进行歼-15着舰试验。三个架次又是把把成功!

12点03分,最后一个架次成功着舰,稳稳停在甲板上。人们涌上甲板,争着与飞行员握手、拥抱。

有人问飞行员:“感觉怎么样”?

飞行员响亮回答:“很好” 。

很多人问:“飞机怎么样”?

飞行员竖起大拇指连声说:“很好,很好!”

这是一个欢乐的下午,欢乐的不眠之夜。

20点,匆匆吃罢晚饭的罗阳,抓起小本子,又去转舱室了。他庆祝成功的方式,居然是拜师、讨教。

他敲开试飞部门负责人的房门,开门见山地问:“飞行员有什么感受?体征数据有哪些变化?”

对方认真回答,他认真地记。

他感慨道:“我们造飞机的,一口气也不能歇呀。我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让舰载机尽快上舰,让我们的航母尽快形成战斗力!”

23点,我送审新闻片,各系统的老总聚在一起看,会议室里挤满了人。罗阳站在后面,冲我笑了笑,两只手交叉在胸前,把小本子抱在怀里。

后半夜审片结束时,我没看到罗阳,不知他什么时候离开了。我抱着电脑经过他的舱室,没忍心敲门打扰他。现在回想,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不舒服了。

第四天,25日,辽宁舰返回港口。

6点,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同事问他:“罗总,你怎么了?”他轻声说:“不太舒服,胸口闷得慌。没事,躺一会儿就好了。”

8点30分,辽宁舰拉响几声短促的汽笛,航母要靠岸了,许多人跑上甲板。码头上锣鼓声、鞭炮声清晰可闻。有同事跑到罗阳的房间说:“罗总,上去看看吧,你们书记和兄弟们在码头上招手呢!”他强挺着起来,走出舱室10米远,扶着墙停住了,“我不去了,一会儿上岸就见着了。”

9点,辽宁舰停靠码头,人们开始离舰。

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房。小战士想帮他提行李箱,他说:“谢谢,我自己来”。他走到舷梯口,迈上两级台阶,吃力地停了下来,回头请小战士帮他提行李箱,让小战士搀扶着上了甲板。

沈飞迎接罗总的队伍排了很长,但他没有按惯例跟大家热烈拥抱,只跟前几个人握握手。沈飞的同志事后说,他们当时非常奇怪:罗总从来不这样啊!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一个镜头……

9点30分,罗阳一进到宾馆房间,就倒在床上,沈飞的同志们问:“罗总你怎么了?”他勉强回答:“胸口难受”。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9点40分,车离医院100米时,他昏迷过去。医生拼命抢救了3个多小时,12点48分,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

他应该出现在欢庆的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尽情欢笑,但欢庆的人群中没有他的身影……

罗阳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怀念。他对祖国的贡献,人们将永远铭记!

11月27日10点,辽宁舰长时间鸣响汽笛,官兵在飞行甲板整齐列队,以高规格的礼仪,向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航空英雄罗阳行军礼,表达崇高的敬意!(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 倪 宁)

15.jpg (113.5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12-19 13:06 上传


11月23日9点03分,首架次着舰成功
再次像罗阳致敬
PS,这位央视记者应该很有料
逐步把幕后的故事说出来
云深华 发表于 2012-12-19 13:18
逐步把幕后的故事说出来
TB的传统,当时不说,事后说。不过这个“事后”越来越快了:b
幕后英雄!
倪宁这家伙,让人羡慕,去了亚丁湾,上了辽宁舰,拍了舰载机。

这种工作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
墙上写着“满负荷运转”、“超极限爆发”、“忘我式拼搏”几行大字。
各项工作都亲力亲为 确实很艰辛啊
貌似这个算记者写的比较客观的一个
很有风度 发表于 2012-12-19 13:17
再次像罗阳致敬
PS,这位央视记者应该很有料
不是央视,是工人日报的记者。现在爆料的还不是军事媒体,真正有大料的还得看他们。
海军衡水舰 发表于 2012-12-19 15:00
倪宁这家伙,让人羡慕,去了亚丁湾,上了辽宁舰,拍了舰载机。

这种工作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
实际去了就不见得那么羡慕了,还是相当辛苦的,海上不舒服的,稍微有点风浪,吐得稀里哗啦的。10多年前在火车上碰到一个海军军官,他说他们碰到稍大点海浪也吐的厉害。这些东西我们没见过的,看一下觉得很新奇很神往,天天见看了几天就没觉得什么了不得的。
真的很感谢罗阳为国家作出的贡献,我们今天的安全的发展空间有他们的功劳。
这帮马屁精!
最精彩的没说!!!!
第一架起飞后立即横滚,撒着欢就跑了!
第二架飞机起飞后,飞飞觉得不过瘾,
转了一圈又回来了,低空通场。掠过航母舰桥,低空横滚,扬长而去!
第三架飞机,起飞后,也绕回来,在剑桥上空,侧立飞行,像甲板上欢呼的人群致敬。。。。。然后呼啸而去!!!
这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细节!
就没人宣传!!!!!
痛惜,罗总,
但J15的表现让罗总放心了
matrix20120101 发表于 2012-12-19 22:29
这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细节!
就没人宣传!!!!!
哥们还有什么
matrix20120101 发表于 2012-12-19 09:29
这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细节!
就没人宣传!!!!!

你就编吧... 你当拍电影呢。这里是军坛。
general_j 发表于 2012-12-19 23:55
你就编吧... 你当拍电影呢。这里是军坛。
你说这话更悲哀!
我原以为社会上不知道这细节!
原来,这个军坛里,也都不知道!!!!!!!
matrix20120101 发表于 2012-12-20 08:27
你说这话更悲哀!
我原以为社会上不知道这细节!
原来,这个军坛里,也都不知道!!!!!!!
好多人都知道,他们就是不说
delta_king 发表于 2012-12-20 08:37
好多人都知道,他们就是不说
知道就应该宣传。。。。
成天洛阳洛阳的,天天这段,烦不烦。。。宣传口都是猪
看得我泪眼婆娑
倪宁是央视的
写的很煽情 再次向罗总致敬
微笑着说:“以前试飞都不公开,这次看来要报道呵!”


没有即时做身体健康检查,如果是为了“忘我式拼搏”那句就太不值得了

没有即时做身体健康检查,如果是为了“忘我式拼搏”那句就太不值得了
如果一开始不舒服就说就好了,哎,早一分救治
海军衡水舰 发表于 2012-12-19 15:00
倪宁这家伙,让人羡慕,去了亚丁湾,上了辽宁舰,拍了舰载机。

这种工作是多么地令人向往啊!
工作压力也大,万一搞砸,多少人骂啊。
junshijian002 发表于 2012-12-20 10:45
微笑着说:“以前试飞都不公开,这次看来要报道呵!”
:handshake
ss1307788 发表于 2012-12-19 18:35
实际去了就不见得那么羡慕了,还是相当辛苦的,海上不舒服的,稍微有点风浪,吐得稀里哗啦的。10多年前在 ...
以前咱们的船太小,颠得厉害。现在家伙越来越大,抗风浪能力增加了。当然,大风浪还是颠,跟海打交道是很辛苦的。咱们历史上是大陆民族,以后要变成两栖民族!!
原来连续降了好几次,CCAV报不全呀
hc_andy 发表于 2012-12-19 15:10
不是央视,是工人日报的记者。现在爆料的还不是军事媒体,真正有大料的还得看他们。
呵呵  以前我们公司和工人日报社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