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于丹和北大观众,谁该反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21:43
呛声于丹是一种痞相

  何刚(北京资深媒体人): 起哄、轰人,不是个性,而是粗鲁。中国过去的戏院里面有喝彩、喝倒彩的传统,但这种文化并不完全健康。按照现代文明来讲,不喜欢别人可以选择沉默或干脆离开,不应以粗鲁的言行表示反感。于丹教授昨晚的遭遇,有各种版本流传,但可以肯定,对这位主办方邀请的客人起哄,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虽然起哄者未必和北大有关,但这件事发生在北大这座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镇,始终令人遗憾。

  于丹教授虽然因为“心灵鸡汤”而广受质疑,但她在解读传统诗词、传播古典文化方面确实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她关于昆曲的讲座引起了大家对昆曲的兴趣,功不可没,是很多专业研究者无法匹敌的。她的各种观点人们完全可以反对,但仍需尊重她发言的权利。

  让人吃惊的是,许多人对少数观众的不礼貌举动不仅不批评,反而宣称这是北大的个性,“有风骨”,嘲笑于丹教授本该遭此尴尬。这种态度不值得提倡。所谓“有风骨”绝不是敢于起哄,而是敢于质疑并提出独特见解,应像哈佛大学学生以公开辩论和安静离开课堂的方式质疑经济学大师曼昆那样表达意见,那种看别人不顺眼而对他人呛声的做法,并非名士风流,而是一种痞相。

公众往往会因为权威坠地而感到快意,一些人则唯恐天下不乱,这些心态都是当前社会的弊病。社会应该鼓励主流价值观,强调人们在质疑、批评和反对别人时保持礼貌和教养。做不到这一点,其观点和动机都值得怀疑。

  于丹应有所反省

  沈金浩(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个人认为,于丹是个很聪明、思想非常活跃的人,她有大量粉丝,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接受她的人。据有关信息看,于丹当天是被邀来就昆曲艺术发表言论。据说于丹儿童时代就接触昆曲,与当今昆曲演艺界名家多有交往,想必她在这方面还是懂得不少的。但昆曲历史悠远,内蕴丰富,一般认为需要较长时间浸润其中才能发表内行意见。由于于丹教授工作所在的院系不属这个方面,成名亦主要因讲《论语》、《庄子》之类,也许一些人不认为她能讲昆曲艺术。那些用呛声的方式来处理的人,很可能是本来就不喜欢她。

  当今中国社会也有所谓“后现代社会”的色彩,媒体在引导社会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擅长在媒体上发挥其所学的人,就成了学术明星。但他们原本未必个个都是学术上有高深造诣的人,突出特点是有所悟、很能说、有胆量、有气场。

  公众往往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实质,对这些明星人物有很高期待,希望他们“万能”,是“大师”。对于丹的定位偏差造成了某种落差,所以有人对她进行批评甚至责骂。

  客观讲,于丹教授被称作“心灵鸡汤”的一些观点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不过现在在盛名之下,她也需谨慎,应该对社会上一些人的质疑有所反省,花些时间充充电,发表一些提升其学术形象的东西。一直以普及者的形象示人,易招致批评和嫉恨,也妨碍她行稳致远。她现在活动很多,战线很长,还有社会职务,需要适当控制。
http://star.news.sohu.com/20121119/n357969367.shtml呛声于丹是一种痞相

  何刚(北京资深媒体人): 起哄、轰人,不是个性,而是粗鲁。中国过去的戏院里面有喝彩、喝倒彩的传统,但这种文化并不完全健康。按照现代文明来讲,不喜欢别人可以选择沉默或干脆离开,不应以粗鲁的言行表示反感。于丹教授昨晚的遭遇,有各种版本流传,但可以肯定,对这位主办方邀请的客人起哄,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虽然起哄者未必和北大有关,但这件事发生在北大这座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镇,始终令人遗憾。

  于丹教授虽然因为“心灵鸡汤”而广受质疑,但她在解读传统诗词、传播古典文化方面确实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她关于昆曲的讲座引起了大家对昆曲的兴趣,功不可没,是很多专业研究者无法匹敌的。她的各种观点人们完全可以反对,但仍需尊重她发言的权利。

  让人吃惊的是,许多人对少数观众的不礼貌举动不仅不批评,反而宣称这是北大的个性,“有风骨”,嘲笑于丹教授本该遭此尴尬。这种态度不值得提倡。所谓“有风骨”绝不是敢于起哄,而是敢于质疑并提出独特见解,应像哈佛大学学生以公开辩论和安静离开课堂的方式质疑经济学大师曼昆那样表达意见,那种看别人不顺眼而对他人呛声的做法,并非名士风流,而是一种痞相。

公众往往会因为权威坠地而感到快意,一些人则唯恐天下不乱,这些心态都是当前社会的弊病。社会应该鼓励主流价值观,强调人们在质疑、批评和反对别人时保持礼貌和教养。做不到这一点,其观点和动机都值得怀疑。

  于丹应有所反省

  沈金浩(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个人认为,于丹是个很聪明、思想非常活跃的人,她有大量粉丝,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接受她的人。据有关信息看,于丹当天是被邀来就昆曲艺术发表言论。据说于丹儿童时代就接触昆曲,与当今昆曲演艺界名家多有交往,想必她在这方面还是懂得不少的。但昆曲历史悠远,内蕴丰富,一般认为需要较长时间浸润其中才能发表内行意见。由于于丹教授工作所在的院系不属这个方面,成名亦主要因讲《论语》、《庄子》之类,也许一些人不认为她能讲昆曲艺术。那些用呛声的方式来处理的人,很可能是本来就不喜欢她。

  当今中国社会也有所谓“后现代社会”的色彩,媒体在引导社会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擅长在媒体上发挥其所学的人,就成了学术明星。但他们原本未必个个都是学术上有高深造诣的人,突出特点是有所悟、很能说、有胆量、有气场。

  公众往往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实质,对这些明星人物有很高期待,希望他们“万能”,是“大师”。对于丹的定位偏差造成了某种落差,所以有人对她进行批评甚至责骂。

  客观讲,于丹教授被称作“心灵鸡汤”的一些观点对社会是有价值的。不过现在在盛名之下,她也需谨慎,应该对社会上一些人的质疑有所反省,花些时间充充电,发表一些提升其学术形象的东西。一直以普及者的形象示人,易招致批评和嫉恨,也妨碍她行稳致远。她现在活动很多,战线很长,还有社会职务,需要适当控制。
http://star.news.sohu.com/20121119/n357969367.shtml
观众哄谁是自由,别总拿出出一副居高临下教训人的口吻来评说观众。

于丹曲解附会国学精品,虽然对复兴国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也要认识到自己那可怜的知识水准。到哪里都拿出一副装X范儿,不被哄才怪。
旗帜鲜明的反对北大学生喊“滚”等粗鲁的哄人方式。
如果这就是有风骨,那么街头上的小流氓是最有风骨的一群人了。
简直践踏斯文。

表达自己的不满就选择合理的方式抗议。
不喜欢于丹,很不喜欢,但不赞成这种表达方式……
百家讲坛最喜欢讲李白杜甫苏轼的那家伙,可是却把他的姓名忘了……
这些年不正流行是拿无知当个性嘛!


如果不是发生在北大的话,而是在大街上的话,还情有可原。可北大的学子,难道不知道何为学术,何为学术殿堂,何为学术争鸣?对自己的素质要求就等同于大街上的群氓吗?

如果不是发生在北大的话,而是在大街上的话,还情有可原。可北大的学子,难道不知道何为学术,何为学术殿堂,何为学术争鸣?对自己的素质要求就等同于大街上的群氓吗?
俺倒觉得,这是没话筒的对拿话筒的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非人人有话语权,于丹比这其中任何一个北大学生所掌握的话语权都要大,显然这不是公平辩论.
这比肖锤子,微博约架那帮人文明吧.
北大北大北大
我觉得这时候集体默默退场更有力量。
退场比起哄更能表明态度,把起哄当作人民群众共有爱好是一种污篾。
要不就让于丹在北大来个签名售书
北大的学子?
从70年代后,北大的学子对中国历史人文有什么重要贡献吗?
不是说北大不好,太多会钻营,渴望投机的人进去了
去现场听讲座的那些学生,就代表了北大的全体学子?
怕不见得
魂自商都 发表于 2012-11-19 16:29
旗帜鲜明的反对北大学生喊“滚”等粗鲁的哄人方式。
如果这就是有风骨,那么街头上的小流氓是最有风骨的一 ...
反对心灵鸡汤吧
jl78 发表于 2012-11-19 17:09
反对心灵鸡汤吧
这心灵鸡汤我没喝过,不好评价味道如何。
但是这种起哄的方式肯定不对,两件事不挨着。
观众哄谁是自由,别总拿出出一副居高临下教训人的口吻来评说观众。

于丹曲解附会国学精品,虽然对复兴国 ...
我没有微博,不知道第一个叫何刚的在什邡事件中说啥没?
lhr817 发表于 2012-11-19 16:38
如果不是发生在北大的话,而是在大街上的话,还情有可原。可北大的学子,难道不知道何为学术,何为学术殿堂 ...
孔老师可以3妈    作为孔老师的学生辈  这么做  也没什么吧
有现场亲历者辟谣说,没有人说“滚”,对此,楼中同学信不信?如果不信,为什么?
kyha123 发表于 2012-11-19 19:46
孔老师可以3妈    作为孔老师的学生辈  这么做  也没什么吧
这就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吧。孔老师这种人能在北大混下去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