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塔尔的收缩之路:钢铁帝国摇摇欲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13:21
一向以扩张姿态示人的“钢铁国王”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简称米塔尔)最近终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米塔尔是英国首富,个人资产207亿美元(按2012年11月汇率计算,约1300亿元人民币)。不过,据《福布斯》杂志最近统计,过去一年,这位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的老板之资产缩水了104亿美元(约650亿元人民币),原因是旗下的安塞乐·米塔尔(Arcelor Mittal,由安赛乐钢铁公司和米塔尔钢铁公司合并而成)钢铁公司股价大跌,相比四年前的峰值已缩水80%。

这位首富先生是如何完成财富积累,如今又是否可以渡过难关?

遭遇寒流

投资者现在对钢铁股似乎唯恐躲之不及,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市净率(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现在只有0.4倍,即使如此,在最近的一份公开声明中,米塔尔声称股价低迷的局面可能会继续。

“2012年上半年市场状况非常艰难,比我们原先预期还糟,这是因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只是因为欧元区危机尚未获得解决,”他说,“但欧洲市场仍为我们最大的疑虑,年底前的营运重点仍在于进一步改善竞争力及降低债务。”

所谓的“改善竞争力和降低债务”主要是指卖资产、关工厂。

即便铁矿石价格已经跌至三年低点,2012年10月1日,米塔尔仍宣布出售其加拿大铁矿石业务部分股份(价值1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就在近日,米塔尔钢铁公司宣布将永久关闭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两座高炉。事实上,由于全球需求下滑,这两座高炉去年和今年先后停产。

欧洲媒体报道称,米塔尔钢铁公司在欧洲地区生产平板碳钢的25座高炉当中已有7座闲置,两座在法国,两座在比利时,另外3座分别在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其中,比利时的两座高炉打算永久关闭。

钢铁帝国前身

米塔尔于1950年出生在印度西北部一座名叫萨度普尔的普通小镇上,小镇建于流沙之上,有8万人口,周遭是塔尔沙漠,触目所及都是山楂树。

米塔尔属于马尔里族,马尔里起源于梵文中的“马鲁”一词,意为沙漠。印度大部分在工业领域颇有成就的家族皆来自马尔里族。

在家里五个孩子中,米塔尔排行老大,父母没有固定收入,他小时候就要帮家人从水泵取水;6岁时,他们一家搬离小镇,去了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

学生时代的米塔尔学习刻苦,不过有些内向,十几岁时他就盼望着出人头地。在尺子的背面,他用墨水笔刻下自己的名字及“商科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博士”等字眼。

这时候,米塔尔的父亲在一间小型轧钢厂找到了一份工作。米塔尔每天上午去上课,放学后则到厂里帮忙。

1976年,父亲将年轻的米塔尔送去印度尼西亚,让他卖掉多年前在那里买下的准备用来造钢铁厂的一块地皮。米塔尔却选择留在那里,自己完成建造这个钢铁项目。

五年后,在钢铁行业经历了一番历练且收益颇丰的米塔尔,想创办第二家炼钢厂。但他知道,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从零做起,最后他决定不再开新的炼钢厂,而是去购买别人现成的工厂。

第一次“实验”是在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有钢铁公司面临破产,该公司管理层包括60名德国人,这些人一年的开销就高达2000万美元。

米塔尔觉得机会来了,他和当地官员达成协议,每个月向这家钢企支付1000万美元以帮助其扭亏为盈。

米塔尔最终拿下了这笔生意,但加了一个条件:如果实现诺言,五年后他有权独资控股。

在米塔尔看来,降低成本和持续生产是关键问题。于是,德国人退出,公司管理层换来了60位印度经理,他们一年的花销只需200万美元。

米塔尔当时的风险是:鸡蛋太多,篮子太少。一个新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钢的生产必须实现全球化,就像汽车制造、轮船制造等行业一样。

彼时的欧洲,由于多年的国有化和过度开发,炼钢业已经千疮百孔,只能靠巨额政府补贴来勉强维持。在美国,炼钢业就是“铁锈地带”,只要有点脑子的人早在几年前就转行去干别的了。

米塔尔在一个别人漠视的产业和时机潜下心来,加上受到了瑞士信贷的青睐(该机构一名分析师写过一篇关于米塔尔如何颠覆炼钢业的调查报告,当时的标题是“地球上值得一提的最棒钢业公司”),他通过娴熟地运用银行金融这根杠杆,很快足迹遍布全球。

譬如在哈萨克斯坦,他买下钢厂,为了给钢厂配套,他又买下电厂、煤矿等,他曾对一名记者称:“买下整座城市,真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他成为了当地不少人心目中的“救世主”,受欢迎程度甚至仅次于总统。

15年里,米塔尔收购了47家炼钢厂,耗资总额达150亿美元。如今,他在27个国家拥有61家钢厂和年产1.1亿吨的钢产量。

善于把别人看不上眼的资产揽入囊中变成摇钱树,这是米塔尔完成巨额的原始积累的秘诀。他喜欢专门收购那些负债累累、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

1995年,米塔尔把家从印度尼西亚搬到了伦敦,执行总部设在伦敦颇负盛名的伯克利广场。毫无疑问,这里为外国亿万富翁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伦敦处于亚洲和美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深深吸引了他。

首次危机

不过很快,米塔尔遭遇了事业上的首次危机。

1990年代末,全球范围内钢价大跌,跌幅超过40%,米塔尔再也无力进行更多的收购,旗下公司股价迅速滑落。

这时的米塔尔几乎到了崩溃边缘,那些还跟着他的股东都觉得他辜负了大家的信任,骗走了大家的钱。跟米塔尔合作的那些共同基金信托公司的资产也因此大幅缩水。

炼钢业的衰退一直持续到2002年,不得不说,是中国拯救了他:2003年之后,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陡增,使米塔尔欣喜若狂。

米塔尔把旗下三家公司合为一体,成立了米塔尔钢铁公司。钢铁世界里的其他人现在已别无选择,他们必须注意到米塔尔。

米塔尔决定再次扩张,他的逻辑是:正是由于衰退,炼钢厂的成本已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当时,米塔尔钢铁公司在全世界拥有17.9万员工,美国汽车工业使用的钢材中有30%都是米塔尔制造。他的身家也仅次于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和宜家家居的总裁英格瓦·坎普拉德。

炼钢业的“微软收购苹果”

米塔尔野心勃勃,似乎从不满足。2004年,米塔尔集团的总产量也已居世界第一,不过,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这一次,米塔尔盯上了世界上效益最好的炼钢厂——卢森堡的安塞乐公司,后者是欧洲钢铁业的龙头,由卢森堡的阿尔贝德公司、法国的优基诺公司和西班牙的阿塞拉利亚公司合并重组而成。

如果这两家公司合并,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产量逾亿吨的钢铁生产商诞生,如此规模是当年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新日铁的4倍。

一位钢铁业的分析师评价称:“在钢铁业,这样的收购就等于微软收购苹果。”

2005年1月27日早晨,米塔尔钢铁公司发布了长达11页的收购说明书。但很快,米塔尔发现,来自“老欧洲”的反对力量惊人。

首先是来自安塞乐的不合作宣言,在记者招待会上,其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一致声称:“我们和米塔尔水火不相容,即便水火相容也无法找到战略契合点。我们必须和米塔尔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更让米塔尔头疼的,是老欧洲各国的“经济爱国主义”思潮。在一次电视直播中,当时的卢森堡首相公开斥责这次收购为恶意收购。

总之,要想完成收购,除了获得股东同意和管理层配合之外,米塔尔还得先后和欧洲五国(法国、卢森堡、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以及美国的监管部门打交道。除此之外,他还将面临欧洲和美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查。

但米塔尔的胃口之大以及身段之柔软皆超乎外界想象。很快,不同于安塞乐侮辱性的评论,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米塔尔在《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欧洲版)等欧美主流报纸上发起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舆论战”;他还雇用了法国的数家银行加入他的收购顾问团队,此举赢得了不少法国工商人士的支持。

在故乡印度,米塔尔和夫人更是一反常态,高调出现在宝莱坞一个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这位离家30年的企业家不仅回忆了自己的创业艰辛,更是大秀30年的夫妻恩爱。

在脱口秀节目中,米塔尔在伦敦的豪宅也首次向外界晒出。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米塔尔亲自设计的一座雕塑,6只向上伸开的胳膊共同托起用钢铁铸成的地球仪。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含义:每只胳膊都各不相同,原型分别来自米塔尔和妻子乌萨,以及儿子与儿媳、女儿与女婿等。

米塔尔利用这场总共有4亿观众观看的节目,向外界展现出自己人生的要义——工作和家庭。这一点为其在收购战中增色不少。

5个月之后,这场耗资332亿美元的钢铁并购大战以米塔尔获胜告终。安塞乐·米塔尔这一超级钢铁巨头企业诞生。

充满波折的中国之路

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让米塔尔饱尝甜头;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安塞乐·米塔尔也开始减产收缩。事实上,米塔尔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布满荆棘。

在接受为数不多的公开采访中,米塔尔曾不止一次表现出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渴望。终于在2005年10月,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公司斥资3.38亿美元(约28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湖南华菱钢铁近36.67%的股份。然而,董事会里的分歧不断,且华菱钢铁在2009年和2010年巨亏,2011年在多项补贴的助力下才勉强盈利。

权衡利弊多年,米塔尔终于选择退而求其次,试图增强安赛乐·米塔尔在车用钢材这个相对狭窄领域的龙头地位。

2012年6月13日,安赛乐·米塔尔和华菱钢铁通过了一项在未来两年内的框架性协议,协议规定,前者将所持后者股份比例降至10%。此举使得前者会获得大约3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大约2亿美元将用于再投资,扩大其在汽车业所需优质钢材领域的规模。

但在这个行业,安赛乐·米塔尔在中国正面临其他顶级车用钢材生产商的激烈竞争,比如宝钢等中国钢铁企业和日本新日铁等。

“我们在中国这一块业务企业的全球版图中,好比蚂蚁对大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安赛乐·米塔尔中国代表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评论称。

不仅中国之路充满波折,未来的全球市场也将受到中国竞争对手的蚕食。显然,“钢铁国王”米塔尔率领的收缩之途还将持续。

(新闻助理高莺与实习生罗敏夏对本文亦有帮助)http://money.163.com/12/1106/16/8FL2FATS00253G87.html一向以扩张姿态示人的“钢铁国王”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简称米塔尔)最近终于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米塔尔是英国首富,个人资产207亿美元(按2012年11月汇率计算,约1300亿元人民币)。不过,据《福布斯》杂志最近统计,过去一年,这位世界最大钢铁企业的老板之资产缩水了104亿美元(约650亿元人民币),原因是旗下的安塞乐·米塔尔(Arcelor Mittal,由安赛乐钢铁公司和米塔尔钢铁公司合并而成)钢铁公司股价大跌,相比四年前的峰值已缩水80%。

这位首富先生是如何完成财富积累,如今又是否可以渡过难关?

遭遇寒流

投资者现在对钢铁股似乎唯恐躲之不及,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市净率(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现在只有0.4倍,即使如此,在最近的一份公开声明中,米塔尔声称股价低迷的局面可能会继续。

“2012年上半年市场状况非常艰难,比我们原先预期还糟,这是因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只是因为欧元区危机尚未获得解决,”他说,“但欧洲市场仍为我们最大的疑虑,年底前的营运重点仍在于进一步改善竞争力及降低债务。”

所谓的“改善竞争力和降低债务”主要是指卖资产、关工厂。

即便铁矿石价格已经跌至三年低点,2012年10月1日,米塔尔仍宣布出售其加拿大铁矿石业务部分股份(价值100亿美元)。

除此之外,就在近日,米塔尔钢铁公司宣布将永久关闭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两座高炉。事实上,由于全球需求下滑,这两座高炉去年和今年先后停产。

欧洲媒体报道称,米塔尔钢铁公司在欧洲地区生产平板碳钢的25座高炉当中已有7座闲置,两座在法国,两座在比利时,另外3座分别在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其中,比利时的两座高炉打算永久关闭。

钢铁帝国前身

米塔尔于1950年出生在印度西北部一座名叫萨度普尔的普通小镇上,小镇建于流沙之上,有8万人口,周遭是塔尔沙漠,触目所及都是山楂树。

米塔尔属于马尔里族,马尔里起源于梵文中的“马鲁”一词,意为沙漠。印度大部分在工业领域颇有成就的家族皆来自马尔里族。

在家里五个孩子中,米塔尔排行老大,父母没有固定收入,他小时候就要帮家人从水泵取水;6岁时,他们一家搬离小镇,去了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

学生时代的米塔尔学习刻苦,不过有些内向,十几岁时他就盼望着出人头地。在尺子的背面,他用墨水笔刻下自己的名字及“商科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博士”等字眼。

这时候,米塔尔的父亲在一间小型轧钢厂找到了一份工作。米塔尔每天上午去上课,放学后则到厂里帮忙。

1976年,父亲将年轻的米塔尔送去印度尼西亚,让他卖掉多年前在那里买下的准备用来造钢铁厂的一块地皮。米塔尔却选择留在那里,自己完成建造这个钢铁项目。

五年后,在钢铁行业经历了一番历练且收益颇丰的米塔尔,想创办第二家炼钢厂。但他知道,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从零做起,最后他决定不再开新的炼钢厂,而是去购买别人现成的工厂。

第一次“实验”是在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有钢铁公司面临破产,该公司管理层包括60名德国人,这些人一年的开销就高达2000万美元。

米塔尔觉得机会来了,他和当地官员达成协议,每个月向这家钢企支付1000万美元以帮助其扭亏为盈。

米塔尔最终拿下了这笔生意,但加了一个条件:如果实现诺言,五年后他有权独资控股。

在米塔尔看来,降低成本和持续生产是关键问题。于是,德国人退出,公司管理层换来了60位印度经理,他们一年的花销只需200万美元。

米塔尔当时的风险是:鸡蛋太多,篮子太少。一个新想法在他脑海中形成:钢的生产必须实现全球化,就像汽车制造、轮船制造等行业一样。

彼时的欧洲,由于多年的国有化和过度开发,炼钢业已经千疮百孔,只能靠巨额政府补贴来勉强维持。在美国,炼钢业就是“铁锈地带”,只要有点脑子的人早在几年前就转行去干别的了。

米塔尔在一个别人漠视的产业和时机潜下心来,加上受到了瑞士信贷的青睐(该机构一名分析师写过一篇关于米塔尔如何颠覆炼钢业的调查报告,当时的标题是“地球上值得一提的最棒钢业公司”),他通过娴熟地运用银行金融这根杠杆,很快足迹遍布全球。

譬如在哈萨克斯坦,他买下钢厂,为了给钢厂配套,他又买下电厂、煤矿等,他曾对一名记者称:“买下整座城市,真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他成为了当地不少人心目中的“救世主”,受欢迎程度甚至仅次于总统。

15年里,米塔尔收购了47家炼钢厂,耗资总额达150亿美元。如今,他在27个国家拥有61家钢厂和年产1.1亿吨的钢产量。

善于把别人看不上眼的资产揽入囊中变成摇钱树,这是米塔尔完成巨额的原始积累的秘诀。他喜欢专门收购那些负债累累、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

1995年,米塔尔把家从印度尼西亚搬到了伦敦,执行总部设在伦敦颇负盛名的伯克利广场。毫无疑问,这里为外国亿万富翁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伦敦处于亚洲和美国之间的地理位置深深吸引了他。

首次危机

不过很快,米塔尔遭遇了事业上的首次危机。

1990年代末,全球范围内钢价大跌,跌幅超过40%,米塔尔再也无力进行更多的收购,旗下公司股价迅速滑落。

这时的米塔尔几乎到了崩溃边缘,那些还跟着他的股东都觉得他辜负了大家的信任,骗走了大家的钱。跟米塔尔合作的那些共同基金信托公司的资产也因此大幅缩水。

炼钢业的衰退一直持续到2002年,不得不说,是中国拯救了他:2003年之后,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陡增,使米塔尔欣喜若狂。

米塔尔把旗下三家公司合为一体,成立了米塔尔钢铁公司。钢铁世界里的其他人现在已别无选择,他们必须注意到米塔尔。

米塔尔决定再次扩张,他的逻辑是:正是由于衰退,炼钢厂的成本已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当时,米塔尔钢铁公司在全世界拥有17.9万员工,美国汽车工业使用的钢材中有30%都是米塔尔制造。他的身家也仅次于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和宜家家居的总裁英格瓦·坎普拉德。

炼钢业的“微软收购苹果”

米塔尔野心勃勃,似乎从不满足。2004年,米塔尔集团的总产量也已居世界第一,不过,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这一次,米塔尔盯上了世界上效益最好的炼钢厂——卢森堡的安塞乐公司,后者是欧洲钢铁业的龙头,由卢森堡的阿尔贝德公司、法国的优基诺公司和西班牙的阿塞拉利亚公司合并重组而成。

如果这两家公司合并,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产量逾亿吨的钢铁生产商诞生,如此规模是当年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新日铁的4倍。

一位钢铁业的分析师评价称:“在钢铁业,这样的收购就等于微软收购苹果。”

2005年1月27日早晨,米塔尔钢铁公司发布了长达11页的收购说明书。但很快,米塔尔发现,来自“老欧洲”的反对力量惊人。

首先是来自安塞乐的不合作宣言,在记者招待会上,其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一致声称:“我们和米塔尔水火不相容,即便水火相容也无法找到战略契合点。我们必须和米塔尔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更让米塔尔头疼的,是老欧洲各国的“经济爱国主义”思潮。在一次电视直播中,当时的卢森堡首相公开斥责这次收购为恶意收购。

总之,要想完成收购,除了获得股东同意和管理层配合之外,米塔尔还得先后和欧洲五国(法国、卢森堡、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以及美国的监管部门打交道。除此之外,他还将面临欧洲和美国反垄断机构的审查。

但米塔尔的胃口之大以及身段之柔软皆超乎外界想象。很快,不同于安塞乐侮辱性的评论,针对贸易保护主义,米塔尔在《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欧洲版)等欧美主流报纸上发起了一场针尖对麦芒的“舆论战”;他还雇用了法国的数家银行加入他的收购顾问团队,此举赢得了不少法国工商人士的支持。

在故乡印度,米塔尔和夫人更是一反常态,高调出现在宝莱坞一个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节目。这位离家30年的企业家不仅回忆了自己的创业艰辛,更是大秀30年的夫妻恩爱。

在脱口秀节目中,米塔尔在伦敦的豪宅也首次向外界晒出。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米塔尔亲自设计的一座雕塑,6只向上伸开的胳膊共同托起用钢铁铸成的地球仪。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含义:每只胳膊都各不相同,原型分别来自米塔尔和妻子乌萨,以及儿子与儿媳、女儿与女婿等。

米塔尔利用这场总共有4亿观众观看的节目,向外界展现出自己人生的要义——工作和家庭。这一点为其在收购战中增色不少。

5个月之后,这场耗资332亿美元的钢铁并购大战以米塔尔获胜告终。安塞乐·米塔尔这一超级钢铁巨头企业诞生。

充满波折的中国之路

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让米塔尔饱尝甜头;如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安塞乐·米塔尔也开始减产收缩。事实上,米塔尔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也布满荆棘。

在接受为数不多的公开采访中,米塔尔曾不止一次表现出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渴望。终于在2005年10月,安塞乐·米塔尔钢铁公司斥资3.38亿美元(约28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湖南华菱钢铁近36.67%的股份。然而,董事会里的分歧不断,且华菱钢铁在2009年和2010年巨亏,2011年在多项补贴的助力下才勉强盈利。

权衡利弊多年,米塔尔终于选择退而求其次,试图增强安赛乐·米塔尔在车用钢材这个相对狭窄领域的龙头地位。

2012年6月13日,安赛乐·米塔尔和华菱钢铁通过了一项在未来两年内的框架性协议,协议规定,前者将所持后者股份比例降至10%。此举使得前者会获得大约3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大约2亿美元将用于再投资,扩大其在汽车业所需优质钢材领域的规模。

但在这个行业,安赛乐·米塔尔在中国正面临其他顶级车用钢材生产商的激烈竞争,比如宝钢等中国钢铁企业和日本新日铁等。

“我们在中国这一块业务企业的全球版图中,好比蚂蚁对大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安赛乐·米塔尔中国代表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评论称。

不仅中国之路充满波折,未来的全球市场也将受到中国竞争对手的蚕食。显然,“钢铁国王”米塔尔率领的收缩之途还将持续。

(新闻助理高莺与实习生罗敏夏对本文亦有帮助)http://money.163.com/12/1106/16/8FL2FATS00253G87.html
6只向上伸开的胳膊共同托起用钢铁铸成的地球仪。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含义:每只胳膊都各不相同,原型分别来自米塔尔和妻子乌萨,以及儿子与儿媳、女儿与女婿等。
=========================
你们六个顶个球?
还以为有啥技术,窍门呢,弄半天也不过是商业运作,制造业没点看家本事是站不住脚的
这不是阿三引以为傲的印度之星吗?他现在是英国国籍?
东风强劲 发表于 2012-11-7 15:44
这不是阿三引以为傲的印度之星吗?他现在是英国国籍?
早就是了
米塔尔的成功收购还是课本上常见的教学案例,要是米塔尔倒了,估计又是一个很好的失败案例了
钢铁这行业是好10年,烂20年,想翻身难啊。
我印象中米塔尔跟塔塔是三锅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大型企业。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12-11-8 13:14
我印象中米塔尔跟塔塔是三锅少有的能拿得出手的大型企业。
米塔尔不是印度企业。就像Nvidia、AMD、Yahoo不是中国企业一样。
貌似这家伙是资本运作吧,没有技术上的领先,只是后面的银行财团找到了这么个代言人而已
总有一天把自己撑死。
lovefly 发表于 2012-11-7 15:21
还以为有啥技术,窍门呢,弄半天也不过是商业运作,制造业没点看家本事是站不住脚的
不靠商业运作,靠企业自身循环滚动发展,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建立他的钢铁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