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8岁抗战老兵住办公室 因户口在江西无法享优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09:22
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老人,眼下却只能栖身于龙华新区丰泽湖山庄管理处一间闲置的办公室,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一台破旧的电视机,这就是陈开清老人的全部家当。他的前女婿欧阳萍告诉晶报记者,由于经济困难,他无力独自承担老人的养老开支,希望政府念在老人过往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予以适当照顾。而深圳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陈开清老人的户口还在江西老家,由于户籍壁垒的限制,他无法享受深圳的相关优抚政策,因此爱莫能助。

征战

生于1914年8月,今年已经年满98岁,是目前深圳最年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

1939年被国民党政府抓壮丁,成为一名抗战士兵,转战大江南北,与日本鬼子拼过刺刀。

1947年起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屡建战功。

关爱老兵网资深志愿者“胖哥”证实,这是深圳健在的最年长的抗战老兵。

被抓壮丁,贫苦农民变身抗日战士。抓壮丁……打仗……逃跑……再被抓……打仗……“我吃了好多苦”

陈开清老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他的老家江西省萍乡市的方言,加之年事已高,口齿也有些不清了,他所说的话,只能通过前女婿欧阳萍的翻译,晶报记者才能听懂个大概。不过,老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记者却听得一清二楚:“我吃了好多苦啊!”

欧阳萍对晶报记者说,他的前岳父陈开清,一生中所受的苦,的确远非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1914年8月,陈开清出生在江西萍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如同绝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陈开清自从长大成人,就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记者从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炮兵团一营为陈开清开具的履历表(以下简称陈开清履历表)上看到,对这一段生活的描述是:“地二亩,以务农为生,每年收入不够吃,以租别人田地辅助”。即便如此,陈开清像绝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清苦而自足的生活。20岁出头,他娶了妻子,不久以后,又有了儿子。

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的战火燃烧到家乡,陈开清也许会当一辈子农民,永远不离开老家。然而,1939年,他生活的轨迹被永久地改变了。

1939年,中国全面抗战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刚刚开始。沿海地区几乎全部被日军占领,大后方遭到疯狂轰炸,外部援助几乎全面断绝,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然而,对于在江西萍乡农村种田为生的陈开清来说,这一切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直到当地政府接到“抓壮丁”的命令。

其时,经过2年多艰苦卓绝的抵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为了补充兵源,只得采取抓壮丁的方式。时年25岁的陈开清,一个贫苦农家的户主,3岁儿子的父亲,就这样猝然成为一名抗日军人,对于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离开过家乡,更没有受过任何军事和政治训练的农民来说,这样的变故来得太突然、太剧烈。“害怕啊!都不愿离开家,一个村子都哭声震天!”陈开清时隔70多年还记得当时悲惨的情景,被带走之后,他还跟军官苦苦哀求,“长官,我害怕,我想回家!”当然,这种要求得到的唯一回应,就是一顿打骂。陈开清说,村子里同时被抓壮丁的人当中,只有他在10多年后活着回到了家乡。

晶报记者从陈开清履历表上看到,对他在抗战期间经历的描述是:“1939年8月被抓丁至国民党第107师纠察队当纠察兵;1941年9月开小差至49军军部特务连当兵;1943年7月开小差至98军57师山炮营二连当兵……”6年抗日生涯的血与泪,又岂是这短短71个字所能概括?

晶报记者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显示,在陈开清家乡抓壮丁的国民党部队107师,隶属国民党第九战区第70军。1939年春,该部队参加南昌会战,伤亡巨大,急需后备力量,于是在江西就地抓壮丁补充兵员。“抓壮丁过后,简单地训练一个月,就上战场了”,陈开清回忆说。抗战史料记载,107师所属的第70军,在1939年9月就投入了惨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时间恰好是陈开清被抓壮丁一个月之后。

然而,此时的陈开清显然无法淡忘对家乡和妻儿的思念。在当兵两年之后,他像抗战中无数被抓的壮丁那样,开始了逃亡的努力。1941年9月,陈开清跑了。

殊不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并不是逃离了部队就可以回到家乡的。陈开清开小差之后,没过几天,就被另一支国民党部队——49军再次抓了壮丁。抗战史料显示,49军也是隶属第九战区的部队。陈开清在这里被安排到军部特务连当兵。就在这个月,49军开上前线,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

陈开清仍然不死心。到了1943年7月,他再次逃离部队,希望回到老家与妻儿团聚。然而,没跑多远,国民党98军再一次把他抓了壮丁。这一次,部队不再在湘赣一带作战了。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署,98军调往第三战区,在河南、山东一带作战。随着部队离家乡越来越远,陈开清隐约意识到,回到妻儿身边,已经成为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此后11年的军旅生涯,陈开清再也没有开过小差。事实上,他也再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抗战6年,从拼刺刀到开大炮。转折新生,成为“解放战士”。济南、淮海、渡江……屡立战功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武器装备、军事素养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在大多数战斗中,中国军队不得不以弱敌强。“怎么打?拼刺刀!”陈开清说,被抓壮丁后不久,部队就开始训练,主要内容就是白刃战。“长官教我们,拼刺刀的时候,占位很重要,两个人一组,背靠着背,这样就可以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陈开清回忆说。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陈开清已经难以分清具体战役的名称,但是,他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与日军的白刃战中,他刺死了两名日军士兵。

虽然历经数次逃亡,但是不间断地行军、作战,无处不在的危险,还是让陈开清渐渐地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军人。“每天都在搏命”,陈开清说,他清晰地记得一个深夜,部队用云梯搭起浮桥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只要一脚踩空,人就会落入水中被冲走。过河途中,他不断听到身前身后战友“扑通”落水的声音。脚步差了几厘米,就是生死线。

1943年被国民党98军最后一次抓壮丁之后,陈开清被安排在山炮营当兵。从此,他成了一名炮兵。“我那时候使用的是迫击炮和山炮”,陈开清对晶报记者说,当上了炮兵,应验了“鸟枪换炮”的老话,打起仗来痛快多了。1945年8月,陈开清和战友们听到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喜讯。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国民党政府马上把他们派上了国共内战的战场。

在解放军22军开具的陈开清履历表上,“何时何地怎样入伍”一栏中(此处“入伍”指的是加入解放军队伍,记者注),填写的是“1947年9月在山东曹县沙土集解放入伍”。沙土集,成为陈开清人生的转折点。

陈开清服役的最后一支国民党部队,是整编57师。它的前身,正是1943年第三次抓了陈开清壮丁的98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98军被整编为57师。

1947年9月,为配合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向鲁西、鲁南出击,9月7日,将从曹县北上的整编57师在沙土集团团围住。9月9日发起总攻。“我们都当了解放军的俘虏,从师长段霖茂,到我这个小兵”,陈开清对晶报记者回忆说。

像当时大多数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一样,陈开清在经过一番动员之后,换了一身军装,调转枪口,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战争史上,他们被称为“解放战士”。

已经在国民党军队里服役8年的陈开清,很快发现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大不一样。“在国民党军队,天天吃不饱,当了解放军,顿顿吃大馒头”;“在国民党军,长官打骂士兵是常事,解放军呢?晚上睡觉,长官还给你盖被子,支蚊帐!”事隔60多年,陈开清还不禁感慨。活生生的现实是最好的政治教育,陈开清立即明白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成为解放军战士之后,陈开清被编入华东野战军三纵,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8年9月)济南战役,活捉王耀武;(1948年底)淮海战役,歼灭黄维、杜聿明……”,陈开清对自己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如数家珍;淮海战役后,华野三纵被改编为解放军第22军,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芜湖渡江后直插浙东,占领蒋介石的老家宁波,解放包括舟山群岛在内的浙江东北部全部外岛。“仗打得惨啊!好多战友都死了!”回忆那段战斗岁月,陈开清不禁唏嘘。在此过程中,陈开清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并于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所在部队开具的简历表对陈开清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评价为:“战斗勇敢沉着,在艰苦情况下能完成任务”。

为国征战15年,回乡才知家已破人已亡。妻子在贫病中死去,儿子离家出走音讯全无。他没有再成家,而是收养了一个孤女

陈开清的军旅生涯,是在1954年结束的,就像当年当兵一样突然。“领导给我们开会,作报告说,现在全国解放了,转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需要很多战士复员回老家搞建设”,过了将近60年,陈开清还清楚地记得,所在部队的领导说:“你们放心,回到老家,当地政府会管你们的!”

“领导说的总不会错吧!”陈开清说,他和很多战友都这样想,既然仗打完了,留在部队势必给国家增加负担,于是,他们选择了复员,回到老家,重新成为农民。对陈开清来说,老家还有分别15年的妻子和儿子。屈指算来,儿子该有18岁了!可是,回到老家看到的现实,却是个晴天霹雳:亲戚和乡邻告诉他,1939年他被抓壮丁之后不久,妻子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儿子因为没了爹妈,离家出走,早已音讯全无!

“他没有再成家,而是收养了一个孤女”,欧阳萍告诉晶报记者,后来,身为村治保主任的陈开清,又为自己的养女招了一个上门女婿,“这个女婿就是我”。

居无定所,“暂借”小区管理处办公室居住。

然而,“借住”办公室,非长久之计;想去养老院,没钱。

晚景

这样一位曾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出生入死的老人,为什么会在深圳的一个小区管理处办公室临时栖身?“1990年,我和女儿一起来深圳打工,不久以后,我们全家都过来了”,欧阳萍说,由于陈开清老人年事已高,在老家无人照顾,2000年以后,也随同养女和女婿来到深圳。

来深圳后数年,欧阳萍的女儿,也就是陈开清的外孙女与一位香港籍人士结婚,定居香港,丈夫在莲塘买了一套房。一家人在那里住了几年。“去年,女婿把这套房收回去出租了”,欧阳萍说,他们一家在深圳又没了固定的住处,“我儿子在华强北做小生意,在民乐花园租了一间房,他和我儿媳,还有他丈母娘一家一起住,房子太挤,我们没法跟他们住在一起”。

欧阳萍告诉晶报记者,几年前,他与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离了婚,但仍然生活在一起,照顾对方的生活。对于有恩于己的岳父,他更是不能抛下。“当年,我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在村里抬不起头,多亏他收留了我”,欧阳萍说,但是自己今年已68岁,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照顾精神有问题的妻子和年近百岁的岳父,特别是要解决住房问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去年8月,在陈开清的党组织关系从莲塘街道转到民治街道后不久(陈开清的组织关系在2005年已由江西萍乡转入深圳——记者注),欧阳萍就在民治街道丰泽湖山庄管理处占用了一间暂时闲置的办公室,带着陈开清父女俩住了进去。他在给民治街道办提交的报告中说,陈开清的养女患有精神病,女婿年近七旬,孙子孙女均已成家,现一家三口衣食无着,不得已,“暂借丰泽湖小区管理处安家”;希望民治街道办念在老人早年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给予“租房及水电费用每月1000元”的补助。

对此,民治街道民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建感到十分无奈。他对晶报记者说,陈开清老人及其家人,从去年8月起,“借住”丰泽湖山庄管理处办公室至今,对小区管理处的正常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不让他们住在这里,让这位曾为中国人民独立和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老人无处安身,社区党支部无论如何也于心不忍。

于是,民治街道工委去年下半年曾向宝安区委组织部打报告,根据欧阳萍代表陈开清提出的申请,希望给予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这个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因为老人的户口不在深圳,在法规政策上没有依据(享受优抚政策)”,王新建说。

为了解决陈开清居无定所的问题,王新建和社区老党员、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王秀林提出,为陈开清寻找一家条件较好,护理水平较高的养老院,安度晚年。好不容易找到两家合适的,无奈价格太高,家人承担不起。

“观澜的金奥护老中心,是我找到的条件最好的养老院,但是价格也最贵”,王秀林对晶报记者说。“这种98岁的老人,接收的风险很大,至少需要定在半护理等级,这样如果住6人间,每月至少要2000元,住2人间,每月则不能少于2400元”,金奥护老中心接待部部长周国香对晶报记者说。另一家深慈颐养院负责人潘女士则对晶报记者表示,考虑到陈开清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可以免除每月3000多元的设施费,但是每月仍然需要3000多元护理费。“我们是企业,不能不考虑成本啊!”两家养老院负责人异口同声地对晶报记者说。

对此,欧阳萍表示无力承担。他说,自己也已年近古稀,没有经济来源,实在无力将陈开清送进养老院。

症结

组织关系在深圳,优抚政策却不“在”深圳。

深圳最老的抗战老兵,能否过个有尊严的晚年?

民治街道民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建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开清老人的生活境遇问题,归根到底是优抚政策的问题。“他的户籍不在深圳,因此就享受不了深圳的优抚政策”,他说。

陈开清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民政所所长汤祥奎告诉晶报记者,按照国家政策,陈开清这样在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加革命战争,在全国解放之后复员的老同志,属于“在乡老复员军人”。根据江西省的优抚政策,他可以享受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6240元/年,医疗补助600元/年,老龄补贴80元/月,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2000元/年。合计大约为9800元/年。

“我国对老军人的优抚政策,是跟户籍挂钩的,户籍不在深圳的,就不能享受深圳的优抚政策”,深圳市民政局优抚和双拥处负责人对晶报记者说,根据深圳现行的政策,户籍在深圳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平均每月能够享受到的补贴大约在3000至4000元。像陈开清这样跟随儿孙居住在深圳,党组织关系在深圳,而户口不在深圳的老战士,能否参照深圳户籍享受优抚政策?这位负责人给予否定的回答:“国家没有这个政策,我们不敢碰(户籍)这条红线。”

王新建告诉晶报记者,对于陈开清生活困难的问题,民治街道工委今年3月曾向江西省萍乡市委组织部发函,希望协调解决;6月,萍乡市湘东区委组织部回函,表示从今年起尽力保证陈开清平均每月补助不低于1000元;即便如此,与深圳户籍的优抚政策,以及入住养老院需要的开支仍然具有巨大的差距。

“深圳的抗战老兵中,还真的没有比他年纪更大的”,关爱老兵网资深志愿者“胖哥”昨天对晶报记者说。这位老人的境况,更是让很多人焦虑不已。王新建表示,陈开清一家在小区管理处“借住”不是长久之计,既影响小区管理处工作,又与陈开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不符。“一方面,应该给他找个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安度晚年;另一方面,深圳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突破户籍限制,给他更多的照顾?”

同为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王秀林老人说,“不是说‘来了就是深圳人’吗?陈老都来深圳10来年了,组织关系也迁来了,为什么在优抚政策上就不能把他也看做深圳人呢?”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 ... 25/18548385_0.shtml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老人,眼下却只能栖身于龙华新区丰泽湖山庄管理处一间闲置的办公室,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一台破旧的电视机,这就是陈开清老人的全部家当。他的前女婿欧阳萍告诉晶报记者,由于经济困难,他无力独自承担老人的养老开支,希望政府念在老人过往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予以适当照顾。而深圳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陈开清老人的户口还在江西老家,由于户籍壁垒的限制,他无法享受深圳的相关优抚政策,因此爱莫能助。

征战

生于1914年8月,今年已经年满98岁,是目前深圳最年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

1939年被国民党政府抓壮丁,成为一名抗战士兵,转战大江南北,与日本鬼子拼过刺刀。

1947年起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屡建战功。

关爱老兵网资深志愿者“胖哥”证实,这是深圳健在的最年长的抗战老兵。

被抓壮丁,贫苦农民变身抗日战士。抓壮丁……打仗……逃跑……再被抓……打仗……“我吃了好多苦”

陈开清老人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他的老家江西省萍乡市的方言,加之年事已高,口齿也有些不清了,他所说的话,只能通过前女婿欧阳萍的翻译,晶报记者才能听懂个大概。不过,老人反复念叨的一句话,记者却听得一清二楚:“我吃了好多苦啊!”

欧阳萍对晶报记者说,他的前岳父陈开清,一生中所受的苦,的确远非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1914年8月,陈开清出生在江西萍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如同绝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陈开清自从长大成人,就过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记者从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22军炮兵团一营为陈开清开具的履历表(以下简称陈开清履历表)上看到,对这一段生活的描述是:“地二亩,以务农为生,每年收入不够吃,以租别人田地辅助”。即便如此,陈开清像绝大多数中国农民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出清苦而自足的生活。20岁出头,他娶了妻子,不久以后,又有了儿子。

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的战火燃烧到家乡,陈开清也许会当一辈子农民,永远不离开老家。然而,1939年,他生活的轨迹被永久地改变了。

1939年,中国全面抗战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刚刚开始。沿海地区几乎全部被日军占领,大后方遭到疯狂轰炸,外部援助几乎全面断绝,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然而,对于在江西萍乡农村种田为生的陈开清来说,这一切似乎离自己很遥远,直到当地政府接到“抓壮丁”的命令。

其时,经过2年多艰苦卓绝的抵抗,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为了补充兵源,只得采取抓壮丁的方式。时年25岁的陈开清,一个贫苦农家的户主,3岁儿子的父亲,就这样猝然成为一名抗日军人,对于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离开过家乡,更没有受过任何军事和政治训练的农民来说,这样的变故来得太突然、太剧烈。“害怕啊!都不愿离开家,一个村子都哭声震天!”陈开清时隔70多年还记得当时悲惨的情景,被带走之后,他还跟军官苦苦哀求,“长官,我害怕,我想回家!”当然,这种要求得到的唯一回应,就是一顿打骂。陈开清说,村子里同时被抓壮丁的人当中,只有他在10多年后活着回到了家乡。

晶报记者从陈开清履历表上看到,对他在抗战期间经历的描述是:“1939年8月被抓丁至国民党第107师纠察队当纠察兵;1941年9月开小差至49军军部特务连当兵;1943年7月开小差至98军57师山炮营二连当兵……”6年抗日生涯的血与泪,又岂是这短短71个字所能概括?

晶报记者搜集到的历史资料显示,在陈开清家乡抓壮丁的国民党部队107师,隶属国民党第九战区第70军。1939年春,该部队参加南昌会战,伤亡巨大,急需后备力量,于是在江西就地抓壮丁补充兵员。“抓壮丁过后,简单地训练一个月,就上战场了”,陈开清回忆说。抗战史料记载,107师所属的第70军,在1939年9月就投入了惨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时间恰好是陈开清被抓壮丁一个月之后。

然而,此时的陈开清显然无法淡忘对家乡和妻儿的思念。在当兵两年之后,他像抗战中无数被抓的壮丁那样,开始了逃亡的努力。1941年9月,陈开清跑了。

殊不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并不是逃离了部队就可以回到家乡的。陈开清开小差之后,没过几天,就被另一支国民党部队——49军再次抓了壮丁。抗战史料显示,49军也是隶属第九战区的部队。陈开清在这里被安排到军部特务连当兵。就在这个月,49军开上前线,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

陈开清仍然不死心。到了1943年7月,他再次逃离部队,希望回到老家与妻儿团聚。然而,没跑多远,国民党98军再一次把他抓了壮丁。这一次,部队不再在湘赣一带作战了。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署,98军调往第三战区,在河南、山东一带作战。随着部队离家乡越来越远,陈开清隐约意识到,回到妻儿身边,已经成为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此后11年的军旅生涯,陈开清再也没有开过小差。事实上,他也再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抗战6年,从拼刺刀到开大炮。转折新生,成为“解放战士”。济南、淮海、渡江……屡立战功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武器装备、军事素养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决定了在大多数战斗中,中国军队不得不以弱敌强。“怎么打?拼刺刀!”陈开清说,被抓壮丁后不久,部队就开始训练,主要内容就是白刃战。“长官教我们,拼刺刀的时候,占位很重要,两个人一组,背靠着背,这样就可以防止敌人从背后偷袭”,陈开清回忆说。由于年代过于久远,陈开清已经难以分清具体战役的名称,但是,他清楚地记得,在一次与日军的白刃战中,他刺死了两名日军士兵。

虽然历经数次逃亡,但是不间断地行军、作战,无处不在的危险,还是让陈开清渐渐地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名军人。“每天都在搏命”,陈开清说,他清晰地记得一个深夜,部队用云梯搭起浮桥渡过一条湍急的河流,只要一脚踩空,人就会落入水中被冲走。过河途中,他不断听到身前身后战友“扑通”落水的声音。脚步差了几厘米,就是生死线。

1943年被国民党98军最后一次抓壮丁之后,陈开清被安排在山炮营当兵。从此,他成了一名炮兵。“我那时候使用的是迫击炮和山炮”,陈开清对晶报记者说,当上了炮兵,应验了“鸟枪换炮”的老话,打起仗来痛快多了。1945年8月,陈开清和战友们听到了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喜讯。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国民党政府马上把他们派上了国共内战的战场。

在解放军22军开具的陈开清履历表上,“何时何地怎样入伍”一栏中(此处“入伍”指的是加入解放军队伍,记者注),填写的是“1947年9月在山东曹县沙土集解放入伍”。沙土集,成为陈开清人生的转折点。

陈开清服役的最后一支国民党部队,是整编57师。它的前身,正是1943年第三次抓了陈开清壮丁的98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98军被整编为57师。

1947年9月,为配合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向鲁西、鲁南出击,9月7日,将从曹县北上的整编57师在沙土集团团围住。9月9日发起总攻。“我们都当了解放军的俘虏,从师长段霖茂,到我这个小兵”,陈开清对晶报记者回忆说。

像当时大多数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士兵一样,陈开清在经过一番动员之后,换了一身军装,调转枪口,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战争史上,他们被称为“解放战士”。

已经在国民党军队里服役8年的陈开清,很快发现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大不一样。“在国民党军队,天天吃不饱,当了解放军,顿顿吃大馒头”;“在国民党军,长官打骂士兵是常事,解放军呢?晚上睡觉,长官还给你盖被子,支蚊帐!”事隔60多年,陈开清还不禁感慨。活生生的现实是最好的政治教育,陈开清立即明白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成为解放军战士之后,陈开清被编入华东野战军三纵,作战勇敢,屡立战功。“(1948年9月)济南战役,活捉王耀武;(1948年底)淮海战役,歼灭黄维、杜聿明……”,陈开清对自己在解放战争中的经历如数家珍;淮海战役后,华野三纵被改编为解放军第22军,4月参加渡江战役,在安徽芜湖渡江后直插浙东,占领蒋介石的老家宁波,解放包括舟山群岛在内的浙江东北部全部外岛。“仗打得惨啊!好多战友都死了!”回忆那段战斗岁月,陈开清不禁唏嘘。在此过程中,陈开清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并于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所在部队开具的简历表对陈开清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评价为:“战斗勇敢沉着,在艰苦情况下能完成任务”。

为国征战15年,回乡才知家已破人已亡。妻子在贫病中死去,儿子离家出走音讯全无。他没有再成家,而是收养了一个孤女

陈开清的军旅生涯,是在1954年结束的,就像当年当兵一样突然。“领导给我们开会,作报告说,现在全国解放了,转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需要很多战士复员回老家搞建设”,过了将近60年,陈开清还清楚地记得,所在部队的领导说:“你们放心,回到老家,当地政府会管你们的!”

“领导说的总不会错吧!”陈开清说,他和很多战友都这样想,既然仗打完了,留在部队势必给国家增加负担,于是,他们选择了复员,回到老家,重新成为农民。对陈开清来说,老家还有分别15年的妻子和儿子。屈指算来,儿子该有18岁了!可是,回到老家看到的现实,却是个晴天霹雳:亲戚和乡邻告诉他,1939年他被抓壮丁之后不久,妻子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儿子因为没了爹妈,离家出走,早已音讯全无!

“他没有再成家,而是收养了一个孤女”,欧阳萍告诉晶报记者,后来,身为村治保主任的陈开清,又为自己的养女招了一个上门女婿,“这个女婿就是我”。

居无定所,“暂借”小区管理处办公室居住。

然而,“借住”办公室,非长久之计;想去养老院,没钱。

晚景

这样一位曾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出生入死的老人,为什么会在深圳的一个小区管理处办公室临时栖身?“1990年,我和女儿一起来深圳打工,不久以后,我们全家都过来了”,欧阳萍说,由于陈开清老人年事已高,在老家无人照顾,2000年以后,也随同养女和女婿来到深圳。

来深圳后数年,欧阳萍的女儿,也就是陈开清的外孙女与一位香港籍人士结婚,定居香港,丈夫在莲塘买了一套房。一家人在那里住了几年。“去年,女婿把这套房收回去出租了”,欧阳萍说,他们一家在深圳又没了固定的住处,“我儿子在华强北做小生意,在民乐花园租了一间房,他和我儿媳,还有他丈母娘一家一起住,房子太挤,我们没法跟他们住在一起”。

欧阳萍告诉晶报记者,几年前,他与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离了婚,但仍然生活在一起,照顾对方的生活。对于有恩于己的岳父,他更是不能抛下。“当年,我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在村里抬不起头,多亏他收留了我”,欧阳萍说,但是自己今年已68岁,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照顾精神有问题的妻子和年近百岁的岳父,特别是要解决住房问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于是,去年8月,在陈开清的党组织关系从莲塘街道转到民治街道后不久(陈开清的组织关系在2005年已由江西萍乡转入深圳——记者注),欧阳萍就在民治街道丰泽湖山庄管理处占用了一间暂时闲置的办公室,带着陈开清父女俩住了进去。他在给民治街道办提交的报告中说,陈开清的养女患有精神病,女婿年近七旬,孙子孙女均已成家,现一家三口衣食无着,不得已,“暂借丰泽湖小区管理处安家”;希望民治街道办念在老人早年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给予“租房及水电费用每月1000元”的补助。

对此,民治街道民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建感到十分无奈。他对晶报记者说,陈开清老人及其家人,从去年8月起,“借住”丰泽湖山庄管理处办公室至今,对小区管理处的正常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不让他们住在这里,让这位曾为中国人民独立和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老人无处安身,社区党支部无论如何也于心不忍。

于是,民治街道工委去年下半年曾向宝安区委组织部打报告,根据欧阳萍代表陈开清提出的申请,希望给予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这个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因为老人的户口不在深圳,在法规政策上没有依据(享受优抚政策)”,王新建说。

为了解决陈开清居无定所的问题,王新建和社区老党员、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王秀林提出,为陈开清寻找一家条件较好,护理水平较高的养老院,安度晚年。好不容易找到两家合适的,无奈价格太高,家人承担不起。

“观澜的金奥护老中心,是我找到的条件最好的养老院,但是价格也最贵”,王秀林对晶报记者说。“这种98岁的老人,接收的风险很大,至少需要定在半护理等级,这样如果住6人间,每月至少要2000元,住2人间,每月则不能少于2400元”,金奥护老中心接待部部长周国香对晶报记者说。另一家深慈颐养院负责人潘女士则对晶报记者表示,考虑到陈开清对国家作出的贡献,可以免除每月3000多元的设施费,但是每月仍然需要3000多元护理费。“我们是企业,不能不考虑成本啊!”两家养老院负责人异口同声地对晶报记者说。

对此,欧阳萍表示无力承担。他说,自己也已年近古稀,没有经济来源,实在无力将陈开清送进养老院。

症结

组织关系在深圳,优抚政策却不“在”深圳。

深圳最老的抗战老兵,能否过个有尊严的晚年?

民治街道民丰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新建接受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开清老人的生活境遇问题,归根到底是优抚政策的问题。“他的户籍不在深圳,因此就享受不了深圳的优抚政策”,他说。

陈开清的家乡,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民政所所长汤祥奎告诉晶报记者,按照国家政策,陈开清这样在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加革命战争,在全国解放之后复员的老同志,属于“在乡老复员军人”。根据江西省的优抚政策,他可以享受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6240元/年,医疗补助600元/年,老龄补贴80元/月,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2000元/年。合计大约为9800元/年。

“我国对老军人的优抚政策,是跟户籍挂钩的,户籍不在深圳的,就不能享受深圳的优抚政策”,深圳市民政局优抚和双拥处负责人对晶报记者说,根据深圳现行的政策,户籍在深圳的在乡老复员军人,平均每月能够享受到的补贴大约在3000至4000元。像陈开清这样跟随儿孙居住在深圳,党组织关系在深圳,而户口不在深圳的老战士,能否参照深圳户籍享受优抚政策?这位负责人给予否定的回答:“国家没有这个政策,我们不敢碰(户籍)这条红线。”

王新建告诉晶报记者,对于陈开清生活困难的问题,民治街道工委今年3月曾向江西省萍乡市委组织部发函,希望协调解决;6月,萍乡市湘东区委组织部回函,表示从今年起尽力保证陈开清平均每月补助不低于1000元;即便如此,与深圳户籍的优抚政策,以及入住养老院需要的开支仍然具有巨大的差距。

“深圳的抗战老兵中,还真的没有比他年纪更大的”,关爱老兵网资深志愿者“胖哥”昨天对晶报记者说。这位老人的境况,更是让很多人焦虑不已。王新建表示,陈开清一家在小区管理处“借住”不是长久之计,既影响小区管理处工作,又与陈开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不符。“一方面,应该给他找个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安度晚年;另一方面,深圳是不是也可以考虑突破户籍限制,给他更多的照顾?”

同为老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王秀林老人说,“不是说‘来了就是深圳人’吗?陈老都来深圳10来年了,组织关系也迁来了,为什么在优抚政策上就不能把他也看做深圳人呢?”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 ... 25/18548385_0.shtml
“为什么在优抚政策上就不能把他也看做深圳人呢?”

问这个的人真萌。

好吧,我也想过让上帝在羡慕嫉妒恨的生活。
说个不太入耳的话,天下是您老一拳一脚帮着人家打下来的,所以后果您也只能自己承担了,人家现在不帮您,怪得了谁,只能怪您当初注没有下对吧
抗战期间经历的描述是:“1939年8月被抓丁至国民党第107师纠察队当纠察兵;1941年9月开小差至49军军部特务连当兵;1943年7月开小差至98军57师山炮营二连当兵……”
杯具啊,这小差开的有水平!屡开屡抓啊,
很快发现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大不一样。“在国民党军队,天天吃不饱,当了解放军,顿顿吃大馒头”;“在国民党军,长官打骂士兵是常事,解放军呢?晚上睡觉,长官还给你盖被子,支蚊帐
真的假的?有馒头倒是有可能还有蚊帐?
差距啊,在国军开小差,在PLA战斗英雄,差距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