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从苏联过继来的超导核聚变研究装置正式退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44:20
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进行最后末次放电实验(121012)
2012年10月12日 16:36:00  来源:重大科学装置    字体大小[大中小]
10月12日下午,等离子体所百余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齐聚合肥超环(HT-7)控制室,共同见证了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最后一次放电实验。此后,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将准备退役。

下午2点50分,科研人员陆续来到HT-7控制室,这其中包括十几位年逾花甲的老研究员,时隔多年,他们又再次共同坐在监视屏幕前,重温当年的工作场景。在李建刚所长主持下,老一辈科学家相继发言,讲述了与HT-7有关的往事:“装置的部件及有关设备陆续运到合肥,共46节火车车厢”;“装置不是简单的引进,我们根据研究和实验要求,将原装置的48个纵场线圈合并改造成24个,重新设计制作了新的真空室,增加了34个新的窗口”;“我个人申请的和合肥超环有关的基金就有8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我在控制室的椅子上练就了一闭眼就能睡着,一放电就能醒的本事”……老一辈等离子体所人坚韧不拔的创业故事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员,他们希望年轻人能够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发扬大科学团队精神,锐意进取,开创我所聚变研究事业新局面。当高大明研究员按下操控按钮发出第118000炮的指令后,在场所有人员陪同合肥超环走完“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程,共同回味20多年来的酸甜苦辣。

对于等离子体所人而言,HT-7是意义重大的“朋友”,它和大家有着长达20余年的交集。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所长卡多姆采夫院士表示,愿意通过国际合作,将该所的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移交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使我国核聚变研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时的所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决定接收T-7装置。1991年,等离子体所和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在其后的3年里,等离子体所在当时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动员和组织了全所主要的人力、财力和工程技术力量,投入装置的建设, 对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及其低温系统进行了根本性改造,把T-7装置改造成能够开展多种实验的先进装置——当时中国第一个、世界第四个超导托卡马克HT-7。

1994年12月28日,HT-7首次进行了工程调试并成功获得等离子体。1995年,HT-7正式投入运行。HT-7的建设和投入运行使我国的核聚变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和世界核聚变研究事业做出重要的直接贡献。在后续的装置运行维护中,经过多方面的改进、完善,装置运行的整体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理实验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独具特色的成果。HT-7装置的成功建造和运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超导托卡马克稳态运行能力的磁约束聚变领域急需的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学科配套的科研团队,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研究,同时也促成了大科学团队精神的形成。这也为“九五”国家大科学工程HT-7U项目(即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装置)的立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乃至对我国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HT-7第118000炮数据图完整呈现在大家视线中后,两位刚加入团队的90后科研人员携手切开了合肥超环“退休”纪念蛋糕,寓意着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再接再厉,继续追逐聚变之梦。

  

后记:2012年10月12日之后,合肥超环将逐步退出等离子体所历史舞台,但许多年以后,带着一路风尘的装置部件抵达我所并开始组装的镜头,成百上千次控制室中整夜不灭的灯光,这一幕幕场景,永远不会被遗忘。

  
链接: http://www.bp.cas.cn/kyjd/201210/t20121015_3659114.html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进行最后末次放电实验(121012)
2012年10月12日 16:36:00  来源:重大科学装置    字体大小[大中小]
10月12日下午,等离子体所百余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齐聚合肥超环(HT-7)控制室,共同见证了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最后一次放电实验。此后,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将准备退役。

下午2点50分,科研人员陆续来到HT-7控制室,这其中包括十几位年逾花甲的老研究员,时隔多年,他们又再次共同坐在监视屏幕前,重温当年的工作场景。在李建刚所长主持下,老一辈科学家相继发言,讲述了与HT-7有关的往事:“装置的部件及有关设备陆续运到合肥,共46节火车车厢”;“装置不是简单的引进,我们根据研究和实验要求,将原装置的48个纵场线圈合并改造成24个,重新设计制作了新的真空室,增加了34个新的窗口”;“我个人申请的和合肥超环有关的基金就有8项”;“当年做实验的时候,我在控制室的椅子上练就了一闭眼就能睡着,一放电就能醒的本事”……老一辈等离子体所人坚韧不拔的创业故事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员,他们希望年轻人能够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发扬大科学团队精神,锐意进取,开创我所聚变研究事业新局面。当高大明研究员按下操控按钮发出第118000炮的指令后,在场所有人员陪同合肥超环走完“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程,共同回味20多年来的酸甜苦辣。

对于等离子体所人而言,HT-7是意义重大的“朋友”,它和大家有着长达20余年的交集。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所长卡多姆采夫院士表示,愿意通过国际合作,将该所的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移交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使我国核聚变研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当时的所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决定接收T-7装置。1991年,等离子体所和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在其后的3年里,等离子体所在当时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仍动员和组织了全所主要的人力、财力和工程技术力量,投入装置的建设, 对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及其低温系统进行了根本性改造,把T-7装置改造成能够开展多种实验的先进装置——当时中国第一个、世界第四个超导托卡马克HT-7。

1994年12月28日,HT-7首次进行了工程调试并成功获得等离子体。1995年,HT-7正式投入运行。HT-7的建设和投入运行使我国的核聚变研究跨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国和世界核聚变研究事业做出重要的直接贡献。在后续的装置运行维护中,经过多方面的改进、完善,装置运行的整体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理实验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独具特色的成果。HT-7装置的成功建造和运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超导托卡马克稳态运行能力的磁约束聚变领域急需的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学科配套的科研团队,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研究,同时也促成了大科学团队精神的形成。这也为“九五”国家大科学工程HT-7U项目(即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装置)的立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乃至对我国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HT-7第118000炮数据图完整呈现在大家视线中后,两位刚加入团队的90后科研人员携手切开了合肥超环“退休”纪念蛋糕,寓意着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再接再厉,继续追逐聚变之梦。

  

后记:2012年10月12日之后,合肥超环将逐步退出等离子体所历史舞台,但许多年以后,带着一路风尘的装置部件抵达我所并开始组装的镜头,成百上千次控制室中整夜不灭的灯光,这一幕幕场景,永远不会被遗忘。

  
链接: http://www.bp.cas.cn/kyjd/201210/t20121015_3659114.html
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所长卡多姆采夫院士表示,愿意通过国际合作,将该所的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移交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虽然苏联解体对我兔有利,但不得不说的确很悲凉。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研究所愿意将装置移交,是因为没资金?还是解体后项目下马?个人不认为是有了更好的装置...


看时间就知道毛子那时候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真正搞科研的人也舍不得把这个装置废弃的,就把它买给卖共换面包吃。

看时间就知道毛子那时候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真正搞科研的人也舍不得把这个装置废弃的,就把它买给卖共换面包吃。
就像瓦妈一样,自己搞不下去了,多年的科研成果又不想荒废,所以么
48节火车车厢。。。。。还得装起来。。。。。。
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所长卡多姆采夫院士表示,愿意通过国际合作,将该所的T-7超导托卡马克 ...
为了一车羽绒服
91年还没彻底崩溃时就移交这种货.真的是疯了
我注意到90后了
xxyw666 发表于 2012-10-17 23:58
48节火车车厢。。。。。还得装起来。。。。。。
奥,不会象搬家公司那样,装的满满的,还一层落一层的。
这种货在那个时候的苏联已经基本拿不到资金了,何况只是个实验装置,不需要把它当成原子弹模型来想象
老苏虽可恨 但是看到困境的相关报道 总是有点莫名的悲哀
看毛子当年的衰败,不禁心酸。
一个帝国灭亡的时候,受伤最重的就是那帮默默无闻的国民。
中国环流器一号的情况又怎样呢?
估计毛子的院士肯定很心酸 毕生的心血就这么给了别人。
90后科技工作人员,娘的,我25了还在考研……
开始灌水 发表于 2012-10-18 00:19
看毛子当年的衰败,不禁心酸。
美日正在努力使中国重蹈毛子的覆辙,我们要小心。可悲的是,有些中国人还帮他们制造不安定。
我也注意到90后了。这什么概念?本科刚毕业,或者是跳级生,而且还是两个?不理解。。
我也注意到90后了。这什么概念?本科刚毕业,或者是跳级生,而且还是两个?不理解。。

少年班的牛人吧,哪些都是非正常人类,不要和他们比。
我也注意到90后了。这什么概念?本科刚毕业,或者是跳级生,而且还是两个?不理解。。
你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超人。。几年前,我这一个13岁的就能考到了重点本科。他几个月就读完了高中。
zsedc86 发表于 2012-10-18 01:34
我也注意到90后了。这什么概念?本科刚毕业,或者是跳级生,而且还是两个?不理解。。
中科大有少年班,专招收16岁以下的本科生,那可不止两个,一整班呢。中科大和等离子体所都在合肥,想必有人去那里上研究生吧。
少年班的都是”禽兽“啊    天分一般的根本不用想了

看着毛熊分家的凄凉不禁让人对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多了几分担忧  这可是许胜不许败的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啊
YF103 发表于 2012-10-18 01:10
估计毛子的院士肯定很心酸 毕生的心血就这么给了别人。

总比最后没钱维持变成废品好

其实当年二毛卖瓦良格号也是一样的心态——自己的心血,希望别人能继承发扬
zsedc86 发表于 2012-10-18 01:34
我也注意到90后了。这什么概念?本科刚毕业,或者是跳级生,而且还是两个?不理解。。
中科大有少年班
ZumSuperHochbur 发表于 2012-10-18 00:05
91年还没彻底崩溃时就移交这种货.真的是疯了
崩溃在前几年就开始了,91年都快到底部了
上中学时学校组织去参观过研究所,本来说可以看这个装置,最后只看了模型…
登云 发表于 2012-10-18 00:11
我注意到90后了
是啊,,想起我渐去的青葱
我记得这个就是拿几车皮羽绒服换的?
科大少年班的低调掠过…现在大二
aurola 发表于 2012-10-17 23:47
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科学中心核聚变研究所所长卡多姆采夫院士表示,愿意通过国际合作,将该所的T-7超导托卡马克 ...
对研究人员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孩子。
把孩子拱手让人,只有穷困潦倒这一个解释。
这个新闻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球状闪电》里的情节
为了一车羽绒服
就一车羽绒服
毛熊的昨天值得我们引以为鉴啊。
帝国的崩塌……
科大少年班的低调掠过…现在大二
你现在怎么样?以前有新闻说有个少年天才死活都要他爸妈在北京买房办北京户口这合报道
commanderyuri 发表于 2012-10-18 09:17
科大少年班的低调掠过…现在大二
说说你的学习史,介绍下少年班
切蛋糕那句,最有含金量
e8098 发表于 2012-10-18 08:30
崩溃在前几年就开始了,91年都快到底部了
91年前还不算,只能说是困难,崩溃是叶利钦用得所谓西方式改革,那才是崩溃
我也注意到90后了。这什么概念?本科刚毕业,或者是跳级生,而且还是两个?不理解。。
如果去科大少年班看下,你就明白了
你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超人。。几年前,我这一个13岁的就能考到了重点本科。他几个月就读完了高中。
记忆力理解力真不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