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大国的佩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2:16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进入中国海军服役。
这是中国海军质变之时,但还不是东亚海上形势逆转之日。
作为一个坚定的航母主义者,为这一天呼吁了不知多少回。
该说的话,在几年前已经说过了。现发老文,以资纪念。

航空母舰,大国的佩剑(一)
                 戴 旭
2006年岁末,美国声称发现中国航母(实际是中国某单位制作的水泥模型),将十年前台海危机时开始无中生有的中国航母概念,突然急剧地放大。2007年1月8日,国防科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承认“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西方媒体闻之如火上浇油。于是,关于中国何时拥有、将拥有何种航母的新一轮臆测,又热闹开锣。
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来自海军的高级将领不断就中国拥有航空母舰问题发表看法。据中国日报网站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原副司令员金矛3月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个人认为建航母是一个国家安全防卫的正常体现,中国需要航母。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前政委胡彦林则告诉《中国日报》,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政委马国超少将5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前中国已有建造航母的技术,但时间表当前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便能看到自己的航母。
在印度航母将要在2011年下水的消息发布后,中国航母何时启航,成了人们心头的疑问。今年的两会,解放军代表和委员们被记者们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也就是中国航空母舰问题,可见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虽然代表委员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航母时间表,不过,人们依然会感觉到,保护和开发蓝色国土,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
关于航母的话题,在国内经久不息。赞同者、反对者、超越者莫衷一是。而把“航母”加上“中国”的概念爆炒,更是西方媒体一直以来乐此不疲的噱头。连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基廷上将访华时也表示美国愿意帮助中国制造航空母舰,足见“中国航母”已经超越武器平台论证和国内政治的层面,成为一个“虚拟的国际热点”问题。那么,航母究竟是什么?航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航母”对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一、航母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军事符号。当今世界,如果从军事外观上直接感受一个国家的实力,只需观察谁能制造、拥有多少、性能如何的航空母舰就可以了。航母集强大的战略制造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新工艺于一体,无实力当然不能制造;一个航母集群,日维护费用接近百万美元,无实力也无以承担。邓小平说:如果中国当年没有两弹一星,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套用这句话,在今天如果不拥有航空母舰,也不算是现代世界军事大国。从国际现实中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第一梯队的美国,自制并拥有最现代化的重型航母集群12个(其中9艘航母为核动力);最后梯队的印度、巴西,各拥有2艘常规动力轻型航母,但都是购自外国的老旧退役物品,国力弱小的状态一目了然。其他还有泰国和阿根廷,情况大同小异。当代大国只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这固然有中国土防御战略,无意拥有航空母舰的因素,但客观上整体实力不济怕是主要原因。
时过境迁,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今天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力日强,国家利益向全球拓展,拥有与国家总体实力和发展战略相应的国防力量,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是否拥有以及何时拥有航母,是国家决策部门的事,但理论上对于满怀和平发展、民族复兴希望的国民来说,拥有航母不仅将成为国民自豪的“国家金牌”,也是中国赢得国际尊重的筹码。俄罗斯现在准备建造四艘核动力航母,其意图也是以此重新奠定大国地位。
拥有航母,还有利于中国国民海洋意识和世界意识的觉醒。中国疏远海洋已经500年。毫无疑问,伴随着航空母舰的问世,中国人必然将目光转向海洋。对于未来的中国,13亿道目光会会聚成一道民族的希望之光,将是一股势不可挡的牵引力量。这也正是西方和日本为什么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地散布“中国航母威胁论”原因:掐断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芽,自灭雄心或延迟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中国继续屏蔽、隔绝在海洋等广阔的人类公共空间的活动之外,让中国人蜗居在资源即将耗尽的黄土中无所作为;进而隐秘地达到其迟滞中国军事转型的进程。
二、航母制造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美国国力强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国家总是适时提出一些重大战略项目,以此拉动科技、经济和军事的整体进步。没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没有今天美国的航天成就;没有“星球大战”计划,就没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手机,没有“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没有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和信息技术雄冠全球。正是这一系列重大计划的成功实施,带动美国率先进入信息社会,也拉动世界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当年中国的“两弹一星”计划,也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中国的航天工业和核工业,带动了尖端科技和国民经济领域骨干行业的大发展。现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中国迫切需要新的龙头项目,牵引、拉动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中国不能好高骛远,只能从发达国家早就“不屑一顾”的、有着浓重工业时代色彩的地方着手,在追赶中跨越。航空母舰和大飞机、大推力火箭计划正是这样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项目。这些项目的指向都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前进的战略方向,也是国内企业 “自主创新”的根本方向。以这些项目为基础,可以加快实现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使对国家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战略产业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取代夕阳产业如烟酒、纺织品和房地产等低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为未来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和军队的现代化提供持续的、强劲的动力。
当前的金融危机正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良机。制造航空母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拉动“内需”,而且是强力的拉动。中国海军拥有航空母舰,就必然需要配套舰只、飞机和其他庞大的支援、保障系统。一个长期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就形成了。

航空母舰,大国的佩剑(二)
戴  旭
三、航母是传统海军和现代海军的分水岭
航空母舰虽然本质属性还是“舰”,但却不是一般的军舰。有它没有它,是区分传统海军和现代海军的根本标志。
传统的海战,都是由水面军舰以舰炮互击,实质不过是地面大炮对射的海上翻版。但当飞机出现在海战场上,其居高临下,高机动、多波次、大威力、远距离、高准确性的攻击特性,使固定舰炮的战斗效益无法与之相比。二战中两大海战场都是这样证明的:大西洋是反潜机对潜艇的疯狂猎杀;太平洋是鱼雷机和轰炸机对水面舰艇的无情屠戮,其幕后英雄都是航空母舰。从1939年塔兰托海战航母唱主角以来,在凡是有航母一方参与的海战中,再没有出现过水面战舰之间的对决。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被称为“明天的战争”,基本样式仍没有脱开航母唱主角的海战模式。以信息化、空中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战争,发起突然,进程短暂,“一战定胜负,首战定胜负”成为普遍现象。没有空中攻防能力的传统海军,几乎没有生存能力;在战略点穴式的远程空中打击中,甚至会被对手直接超越,从而成为一条完整而无用的新版海上“马奇诺防线”。
由于现代战争趋向小型化、快速化、精确化,威慑成为一种经常的用兵方式。以动员、展开的速度和打击效力而言,现代陆、海、空军体系,都显得过于庞大而复杂,而自成完备作战体系的航母集群,却显现出便捷而高效的特点,非常适合局部冲突和现代战争特点,相当程度上,可以直接作为国家军事集团的代表,迅速出现在战场和外交场合。有人总结美国历届总统的习惯性思维,一旦世界有突发事件出现,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
借助各种现代化武器系统的支撑,航母已成为海上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及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当今世界已有航母的各国海军都在进行航母的更新换代,没有航母的国家海军,则根据国家战略积极绸缪拥有航母。可以说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的核心和标志。
有人认为航母技术问世近百年已经落后,航母时代已过时。但大炮比航母问世的更早,坦克、飞机也比航母问世的早,目前都没有过时。对一种技术和重大武器平台是否过时判定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取代它的新一代全新的物种问世。步枪出现,刀箭过时,这没有疑问;但现在什么兵器可以取代航母?美国的浮岛式航母算是最新的概念了,但它仍是“航母”。美、英、法、俄等传统航母强国大力研制新一代航母的事实证明,说航母时代过时似乎为时尚早。有人认为现代反航母武器先进,中国空中力量和立体防卫技术弱,中国航母在未来战争中生存力弱,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如果立体战力最强大的航母尚且如此,那中国现在只有水面舰艇的海军是不是该解散?一如防空武器的先进只能催生隐身战机并没有消灭飞机一样,反航母技术的先进也只会使未来航母的性能更先进。
航母具有攻防兼备的特性,但战争的性质并不是由武器的进攻性决定的,二战中德国没有航母,但却几乎毁灭世界。克林顿说“航母是政治的笔尖”,中国拥有这样的笔尖,只会更多地用来书写和平。中国拥有航母不是威胁,中国的洲际导弹核武器已经可以打到地球所有的地方,比航母的战略威力大多了,世界认为中国的核武器是威胁了吗?因为中国没有炫耀武力的意图和追求世界霸权的需要。刀只不过是兵器,只有握在杀人犯的手里才是凶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将军说:我不担心中国的威胁,也许他们有那样的能力,但我没有发现他们有那样的意图。今天的战争,战场空间早已是空、天、电、海、地一体化,本土作战不等于防御,远洋作战也决不等于就是进攻行动,而应视为战略防线的前移。
四、拥有航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和平肩负更大的责任。中国社会转型,主要是从本土“内向型”经济结构,向海洋“外向型”经济形态转,其结果必然将使中国从内陆农耕国家变成现代海洋国家。这一趋势将纲举目张地影响和带动军事由陆军型转为海军型。政治和外交领域的转型只能随之跟进。美国《斯克里普斯新闻报》在一篇名为 “中国有必要重新思考它的军事战略” 的文章中说“如果中国不能像美国-或在较低程度上像欧洲通过北约——那样,在全球充分保护其利益,那么它将成为全球不稳定的一个根源。中国将被迫从世界退缩或依赖别国保护其利益”。“依靠别国”,依靠谁呢?全球性的大国只有美国,但美国会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吗?中国也不能选择地区结盟,那会牵涉国家重大外交政策的改变,同时结盟也需要远程军事力量为后盾。最后只剩下依靠自己远洋舰队的选择。而远洋舰队没有空中护航是寸步难行的,航母的战略重要性就此凸显。
但是,中国拥有航母既不会像俄罗斯那样全球展示军事存在,更不会像美国那样用于全球称霸.中国要做的只是爱因斯坦说的“善意和力量的结合”。就像当初中国的核武器支撑而不是威胁了地区和世界和平一样,中国拥有以航母为标志有限的远程投送军力,同样也只会让地区和世界更加安全。中国百多年的屈辱历史证明,战争不是靠一再退让可以避免,和平也不是靠永远委曲求全赢得的。短期看,拥有航母有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维护领海权益和海外合法利益;长远看,将使中国担负更大的世界和平责任。美国在评述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理由时就拿前年印尼海啸举例,由于中国海军现代化程度不高,对近在咫尺的人道主义危机,反应迟钝应对乏力。美国一家报纸说,为了避免因为出现海外合法利益受损而中国又没有足够常规手段应对,进而影响全球和平稳定的局面,“中国有必要将它具有革命性起源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具备适度的全球投放能力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危机反应、人道主义救援以及冲突后稳定和重建。这种改造过程有关反映在功能而不是数量上”。这是非常深刻的战略认识。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航母屡屡鼓噪,有误解也有恶意,但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当年中国核武器发展时情况比现在更严峻。随着中国蘑菇云的升起,世界和平更加稳固的现实,让一切臆测和诬蔑的言论不攻自破,中国航母也是如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bbbb5010159w4.html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012年9月25日正式进入中国海军服役。
这是中国海军质变之时,但还不是东亚海上形势逆转之日。
作为一个坚定的航母主义者,为这一天呼吁了不知多少回。
该说的话,在几年前已经说过了。现发老文,以资纪念。

航空母舰,大国的佩剑(一)
                 戴 旭
2006年岁末,美国声称发现中国航母(实际是中国某单位制作的水泥模型),将十年前台海危机时开始无中生有的中国航母概念,突然急剧地放大。2007年1月8日,国防科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承认“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西方媒体闻之如火上浇油。于是,关于中国何时拥有、将拥有何种航母的新一轮臆测,又热闹开锣。
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来自海军的高级将领不断就中国拥有航空母舰问题发表看法。据中国日报网站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原副司令员金矛3月5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个人认为建航母是一个国家安全防卫的正常体现,中国需要航母。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前政委胡彦林则告诉《中国日报》,建造航母是中国几代海军人的梦想,是大国的象征,很有必要。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副政委马国超少将5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当前中国已有建造航母的技术,但时间表当前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便能看到自己的航母。
在印度航母将要在2011年下水的消息发布后,中国航母何时启航,成了人们心头的疑问。今年的两会,解放军代表和委员们被记者们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也就是中国航空母舰问题,可见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虽然代表委员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航母时间表,不过,人们依然会感觉到,保护和开发蓝色国土,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
关于航母的话题,在国内经久不息。赞同者、反对者、超越者莫衷一是。而把“航母”加上“中国”的概念爆炒,更是西方媒体一直以来乐此不疲的噱头。连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基廷上将访华时也表示美国愿意帮助中国制造航空母舰,足见“中国航母”已经超越武器平台论证和国内政治的层面,成为一个“虚拟的国际热点”问题。那么,航母究竟是什么?航母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航母”对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一、航母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军事符号。当今世界,如果从军事外观上直接感受一个国家的实力,只需观察谁能制造、拥有多少、性能如何的航空母舰就可以了。航母集强大的战略制造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新工艺于一体,无实力当然不能制造;一个航母集群,日维护费用接近百万美元,无实力也无以承担。邓小平说:如果中国当年没有两弹一星,就不能叫做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套用这句话,在今天如果不拥有航空母舰,也不算是现代世界军事大国。从国际现实中也可以印证这一点:第一梯队的美国,自制并拥有最现代化的重型航母集群12个(其中9艘航母为核动力);最后梯队的印度、巴西,各拥有2艘常规动力轻型航母,但都是购自外国的老旧退役物品,国力弱小的状态一目了然。其他还有泰国和阿根廷,情况大同小异。当代大国只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这固然有中国土防御战略,无意拥有航空母舰的因素,但客观上整体实力不济怕是主要原因。
时过境迁,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今天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国力日强,国家利益向全球拓展,拥有与国家总体实力和发展战略相应的国防力量,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是否拥有以及何时拥有航母,是国家决策部门的事,但理论上对于满怀和平发展、民族复兴希望的国民来说,拥有航母不仅将成为国民自豪的“国家金牌”,也是中国赢得国际尊重的筹码。俄罗斯现在准备建造四艘核动力航母,其意图也是以此重新奠定大国地位。
拥有航母,还有利于中国国民海洋意识和世界意识的觉醒。中国疏远海洋已经500年。毫无疑问,伴随着航空母舰的问世,中国人必然将目光转向海洋。对于未来的中国,13亿道目光会会聚成一道民族的希望之光,将是一股势不可挡的牵引力量。这也正是西方和日本为什么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地散布“中国航母威胁论”原因:掐断中国人海洋意识的萌芽,自灭雄心或延迟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中国继续屏蔽、隔绝在海洋等广阔的人类公共空间的活动之外,让中国人蜗居在资源即将耗尽的黄土中无所作为;进而隐秘地达到其迟滞中国军事转型的进程。
二、航母制造可以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美国国力强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国家总是适时提出一些重大战略项目,以此拉动科技、经济和军事的整体进步。没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没有今天美国的航天成就;没有“星球大战”计划,就没有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手机,没有“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没有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和信息技术雄冠全球。正是这一系列重大计划的成功实施,带动美国率先进入信息社会,也拉动世界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当年中国的“两弹一星”计划,也从无到有地创建了中国的航天工业和核工业,带动了尖端科技和国民经济领域骨干行业的大发展。现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如火如荼,中国迫切需要新的龙头项目,牵引、拉动新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是工业,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中国不能好高骛远,只能从发达国家早就“不屑一顾”的、有着浓重工业时代色彩的地方着手,在追赶中跨越。航空母舰和大飞机、大推力火箭计划正是这样一些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项目。这些项目的指向都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前进的战略方向,也是国内企业 “自主创新”的根本方向。以这些项目为基础,可以加快实现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使对国家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战略产业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尽快取代夕阳产业如烟酒、纺织品和房地产等低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为未来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和军队的现代化提供持续的、强劲的动力。
当前的金融危机正是中国经济战略转型的良机。制造航空母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拉动“内需”,而且是强力的拉动。中国海军拥有航空母舰,就必然需要配套舰只、飞机和其他庞大的支援、保障系统。一个长期的技术和经济增长点就形成了。

航空母舰,大国的佩剑(二)
戴  旭
三、航母是传统海军和现代海军的分水岭
航空母舰虽然本质属性还是“舰”,但却不是一般的军舰。有它没有它,是区分传统海军和现代海军的根本标志。
传统的海战,都是由水面军舰以舰炮互击,实质不过是地面大炮对射的海上翻版。但当飞机出现在海战场上,其居高临下,高机动、多波次、大威力、远距离、高准确性的攻击特性,使固定舰炮的战斗效益无法与之相比。二战中两大海战场都是这样证明的:大西洋是反潜机对潜艇的疯狂猎杀;太平洋是鱼雷机和轰炸机对水面舰艇的无情屠戮,其幕后英雄都是航空母舰。从1939年塔兰托海战航母唱主角以来,在凡是有航母一方参与的海战中,再没有出现过水面战舰之间的对决。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被称为“明天的战争”,基本样式仍没有脱开航母唱主角的海战模式。以信息化、空中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战争,发起突然,进程短暂,“一战定胜负,首战定胜负”成为普遍现象。没有空中攻防能力的传统海军,几乎没有生存能力;在战略点穴式的远程空中打击中,甚至会被对手直接超越,从而成为一条完整而无用的新版海上“马奇诺防线”。
由于现代战争趋向小型化、快速化、精确化,威慑成为一种经常的用兵方式。以动员、展开的速度和打击效力而言,现代陆、海、空军体系,都显得过于庞大而复杂,而自成完备作战体系的航母集群,却显现出便捷而高效的特点,非常适合局部冲突和现代战争特点,相当程度上,可以直接作为国家军事集团的代表,迅速出现在战场和外交场合。有人总结美国历届总统的习惯性思维,一旦世界有突发事件出现,美国总统的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
借助各种现代化武器系统的支撑,航母已成为海上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及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当今世界已有航母的各国海军都在进行航母的更新换代,没有航母的国家海军,则根据国家战略积极绸缪拥有航母。可以说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的核心和标志。
有人认为航母技术问世近百年已经落后,航母时代已过时。但大炮比航母问世的更早,坦克、飞机也比航母问世的早,目前都没有过时。对一种技术和重大武器平台是否过时判定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取代它的新一代全新的物种问世。步枪出现,刀箭过时,这没有疑问;但现在什么兵器可以取代航母?美国的浮岛式航母算是最新的概念了,但它仍是“航母”。美、英、法、俄等传统航母强国大力研制新一代航母的事实证明,说航母时代过时似乎为时尚早。有人认为现代反航母武器先进,中国空中力量和立体防卫技术弱,中国航母在未来战争中生存力弱,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如果立体战力最强大的航母尚且如此,那中国现在只有水面舰艇的海军是不是该解散?一如防空武器的先进只能催生隐身战机并没有消灭飞机一样,反航母技术的先进也只会使未来航母的性能更先进。
航母具有攻防兼备的特性,但战争的性质并不是由武器的进攻性决定的,二战中德国没有航母,但却几乎毁灭世界。克林顿说“航母是政治的笔尖”,中国拥有这样的笔尖,只会更多地用来书写和平。中国拥有航母不是威胁,中国的洲际导弹核武器已经可以打到地球所有的地方,比航母的战略威力大多了,世界认为中国的核武器是威胁了吗?因为中国没有炫耀武力的意图和追求世界霸权的需要。刀只不过是兵器,只有握在杀人犯的手里才是凶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将军说:我不担心中国的威胁,也许他们有那样的能力,但我没有发现他们有那样的意图。今天的战争,战场空间早已是空、天、电、海、地一体化,本土作战不等于防御,远洋作战也决不等于就是进攻行动,而应视为战略防线的前移。
四、拥有航母,意味着中国对世界和平肩负更大的责任。中国社会转型,主要是从本土“内向型”经济结构,向海洋“外向型”经济形态转,其结果必然将使中国从内陆农耕国家变成现代海洋国家。这一趋势将纲举目张地影响和带动军事由陆军型转为海军型。政治和外交领域的转型只能随之跟进。美国《斯克里普斯新闻报》在一篇名为 “中国有必要重新思考它的军事战略” 的文章中说“如果中国不能像美国-或在较低程度上像欧洲通过北约——那样,在全球充分保护其利益,那么它将成为全球不稳定的一个根源。中国将被迫从世界退缩或依赖别国保护其利益”。“依靠别国”,依靠谁呢?全球性的大国只有美国,但美国会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吗?中国也不能选择地区结盟,那会牵涉国家重大外交政策的改变,同时结盟也需要远程军事力量为后盾。最后只剩下依靠自己远洋舰队的选择。而远洋舰队没有空中护航是寸步难行的,航母的战略重要性就此凸显。
但是,中国拥有航母既不会像俄罗斯那样全球展示军事存在,更不会像美国那样用于全球称霸.中国要做的只是爱因斯坦说的“善意和力量的结合”。就像当初中国的核武器支撑而不是威胁了地区和世界和平一样,中国拥有以航母为标志有限的远程投送军力,同样也只会让地区和世界更加安全。中国百多年的屈辱历史证明,战争不是靠一再退让可以避免,和平也不是靠永远委曲求全赢得的。短期看,拥有航母有利于中国统一大业,维护领海权益和海外合法利益;长远看,将使中国担负更大的世界和平责任。美国在评述中国拥有航空母舰的理由时就拿前年印尼海啸举例,由于中国海军现代化程度不高,对近在咫尺的人道主义危机,反应迟钝应对乏力。美国一家报纸说,为了避免因为出现海外合法利益受损而中国又没有足够常规手段应对,进而影响全球和平稳定的局面,“中国有必要将它具有革命性起源的军队,改造成一支具备适度的全球投放能力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危机反应、人道主义救援以及冲突后稳定和重建。这种改造过程有关反映在功能而不是数量上”。这是非常深刻的战略认识。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展航母屡屡鼓噪,有误解也有恶意,但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当年中国核武器发展时情况比现在更严峻。随着中国蘑菇云的升起,世界和平更加稳固的现实,让一切臆测和诬蔑的言论不攻自破,中国航母也是如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bbbb5010159w4.html
戴旭,喜欢你的超常洞察,冷静思考,血气方刚
文章不错,
楼主是戴旭本人么?
国产航母觉定海军走向
梦龙生 发表于 2012-10-3 01:03
文章不错,
楼主是戴旭本人么?
可能吗你能不天真不
学习。。。。。。。。。
天狼淬火 发表于 2012-10-3 01:18
可能吗你能不天真不
那你能麻烦注明一下么?
成熟的楼主。
窃自以为,叫大国的大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