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世界核爆监听网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04:05:01
<P>“耳朵”安在89个国家,看谁在搞秘密核试验</P>
<P><FONT color=#a50010>本报特约记者  姜翔宇</FONT> </P>
<DIV></DIV><FONT>
<DIV>
<P>  近日,《纽约时报》报道称,吉布提监听站建成使用,至此世界核爆炸监听网的触角伸到了非洲东北部。这个神秘网络由89个国家、321个监听站、16个放射性核元素实验室组成。无论是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还是2000年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都没有逃过它的“耳朵”。
  与各国展开秘密合作
  世界核爆炸监听网对于外界来说非常神秘。它的主管机构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为弄清各国是否在秘密从事核试验,该组织建立了一套全球验证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核爆炸监听网。这个网络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这些监听站有的是由当事国设立的,向CTBTO提供监听信息;有的是由CTBTO提供资金、技术,根据地理位置设在某国;还有一些监听站为满足“特殊需要”设在偏远的、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由于相关信息非常敏感,CTBTO与各国的合作基本不对外公开。监听网的第二大部分是放射性核元素实验室。该网络一旦发现“疑似核爆炸”,核专家将赶到事发地区进行“现场勘察”,所得放射性核材料会被送往这些实验室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设在维也纳的国际数据中心。这个中心与321个监听站中的140个进行数据传输,很多监听站24小时不间断地向维也纳传送数据。
  捕捉地下、水下、空气中的核爆炸信息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进行核试验的隐蔽性越来越强。核爆炸监听网利用地震学监听站、声波监听站和次声波监听站分别监测来自地下、水下和大气环境中的核爆炸。
  目前,核爆炸监听网在全世界有50个地震学监听站和120个辅助站。辅助站负责搜集日常地震数据,如果地壳发生可疑震动,数据中心就会把相关信息与当地的地震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到底是地震还是地下核试验。像1998年印巴进行地下核试验后,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沿地壳传播,周边监听站马上捕捉到了相关信息,并迅速排除了地震的可能。目前,地震学监听站有两种传感器在发挥作用:一种是三向传感器,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监测上下、东西和南北;另一种是排列传感器,即在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几何排列9至25个地震传感器,这样可以独立测出震源的方向和距离。
  除了地下,海底同样是核爆炸监听网关注的对象。目前,有11个声波监听站在运作,它们覆盖了全世界的海洋,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这么少的站点监听这么大的范围是因为海底声波传递的效率极高。在这11个站点中有6个在海底,它们利用水下麦克风捕捉声音,并通过电缆将信号传递到岸上。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发生爆炸,都可以被水下麦克风听得一清二楚。由于这种站点的安装和维护都非常昂贵,因此还有5个站点设在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使用地震检波器探测地震波碰到岛屿后转变成的声波。这样一来,海洋中的各种异动都会被监听网捕获。
  此外,核爆炸监听网有60个次声波监听站,利用气压(声压传感器)来探测空气中自然或人为事件产生的低频声波。如果发生核爆炸,气压就会急剧变化,低频声波迅速扩散,次声波监听站就能将其捕获。
  海陆空之外,核爆炸监听网还有80座放射性核元素监控站。他们利用空气样品探测大气爆炸或水下、地下爆炸产生的放射性颗粒。这些样品中不同核元素的相对数量,能够辨别出反应堆和核爆炸的区别。其中有40座监控站还具有探测惰性气体的能力。惰性气体的存在就预示着是否发生了地下核爆炸。
  三颗卫星对准维也纳
  为保证各监听站的数据能及时、秘密地传往维也纳的数据中心,有三颗卫星专门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分发。数据中接到信息两小时内,分析员就能拿到第一批自动处理结果。从2000年2月21日起,国际数据中心建立了50个安全信号,向缔约国提供分析结果。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加深,核爆炸监听网将在世界核问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环球时报》 (2005年01月26日 第二版)</P></DIV></FONT><P>“耳朵”安在89个国家,看谁在搞秘密核试验</P>
<P><FONT color=#a50010>本报特约记者  姜翔宇</FONT> </P>
<DIV></DIV><FONT>
<DIV>
<P>  近日,《纽约时报》报道称,吉布提监听站建成使用,至此世界核爆炸监听网的触角伸到了非洲东北部。这个神秘网络由89个国家、321个监听站、16个放射性核元素实验室组成。无论是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还是2000年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都没有逃过它的“耳朵”。
  与各国展开秘密合作
  世界核爆炸监听网对于外界来说非常神秘。它的主管机构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TBTO)。为弄清各国是否在秘密从事核试验,该组织建立了一套全球验证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核爆炸监听网。这个网络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这些监听站有的是由当事国设立的,向CTBTO提供监听信息;有的是由CTBTO提供资金、技术,根据地理位置设在某国;还有一些监听站为满足“特殊需要”设在偏远的、人类难以到达的地区。由于相关信息非常敏感,CTBTO与各国的合作基本不对外公开。监听网的第二大部分是放射性核元素实验室。该网络一旦发现“疑似核爆炸”,核专家将赶到事发地区进行“现场勘察”,所得放射性核材料会被送往这些实验室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设在维也纳的国际数据中心。这个中心与321个监听站中的140个进行数据传输,很多监听站24小时不间断地向维也纳传送数据。
  捕捉地下、水下、空气中的核爆炸信息
  随着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一些国家进行核试验的隐蔽性越来越强。核爆炸监听网利用地震学监听站、声波监听站和次声波监听站分别监测来自地下、水下和大气环境中的核爆炸。
  目前,核爆炸监听网在全世界有50个地震学监听站和120个辅助站。辅助站负责搜集日常地震数据,如果地壳发生可疑震动,数据中心就会把相关信息与当地的地震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到底是地震还是地下核试验。像1998年印巴进行地下核试验后,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沿地壳传播,周边监听站马上捕捉到了相关信息,并迅速排除了地震的可能。目前,地震学监听站有两种传感器在发挥作用:一种是三向传感器,它由三部分组成,分别监测上下、东西和南北;另一种是排列传感器,即在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几何排列9至25个地震传感器,这样可以独立测出震源的方向和距离。
  除了地下,海底同样是核爆炸监听网关注的对象。目前,有11个声波监听站在运作,它们覆盖了全世界的海洋,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这么少的站点监听这么大的范围是因为海底声波传递的效率极高。在这11个站点中有6个在海底,它们利用水下麦克风捕捉声音,并通过电缆将信号传递到岸上。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发生爆炸,都可以被水下麦克风听得一清二楚。由于这种站点的安装和维护都非常昂贵,因此还有5个站点设在海洋中的岛屿上,它们使用地震检波器探测地震波碰到岛屿后转变成的声波。这样一来,海洋中的各种异动都会被监听网捕获。
  此外,核爆炸监听网有60个次声波监听站,利用气压(声压传感器)来探测空气中自然或人为事件产生的低频声波。如果发生核爆炸,气压就会急剧变化,低频声波迅速扩散,次声波监听站就能将其捕获。
  海陆空之外,核爆炸监听网还有80座放射性核元素监控站。他们利用空气样品探测大气爆炸或水下、地下爆炸产生的放射性颗粒。这些样品中不同核元素的相对数量,能够辨别出反应堆和核爆炸的区别。其中有40座监控站还具有探测惰性气体的能力。惰性气体的存在就预示着是否发生了地下核爆炸。
  三颗卫星对准维也纳
  为保证各监听站的数据能及时、秘密地传往维也纳的数据中心,有三颗卫星专门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分发。数据中接到信息两小时内,分析员就能拿到第一批自动处理结果。从2000年2月21日起,国际数据中心建立了50个安全信号,向缔约国提供分析结果。随着各方合作的不断加深,核爆炸监听网将在世界核问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环球时报》 (2005年01月26日 第二版)</P></DIV></FONT>
真的吗??是由谁提供资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