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我就这样认识了广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1:09:23
<P>前几天,目前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广州旅游時,背包内的证件以及钱财遭劫,底下是她在台湾联合报的副刊刊出的文章.</P>
<P>            我就这樣认识了广州       【龙应台】</P>
<P>我几乎是踩着云雾走回酒店的,心里想的是:台湾护照、台胞证、香港出入境许可、香港身分证、台湾身分证、德国出入境许可、德国和台湾驾照、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都沒有了。而且,我身無分文。

走遍了全世界、穿过無數国界和边境的人,马上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是一个失去了身分证明的人。

要是哪一个朋友在此刻出現,我一定抱头痛哭给他看……

1.巨大的「拆」字 像秘密判決,喷在墙头

你到过广州嗎?

这么简单的问题,卶很难回答。是的,我來过三次,但是,每一次,都是因為「工作」而來,譬如演讲。有人到车站或機场迎接,有備好的车子护送,有既定的路线画好。进入一个讲堂,离开一个讲堂;进入一个酒店,离开一个酒店;熱情的人们和你说话,然后回到车站或機场,离开了这个城市。

稍微多幾个小時,可能會被帶到重要的景点,身负「导游」任動的朋友努力地將两千年或两百年的歷史在二十分钟内讲完,然后在彼此都觉得意猶未尽、萬分遗憾的時候,一面说「下次再來」一面赶往機场或车站。

為了求效率,车子永远走在高架橋或高速路上,而古老的中国為了急切地與国际接轨,总是採取最剧烈的开刀方式,对準老城区一刀切下,开肠破肚。于是走在城市内的交通动脉上,望出车窗,看见的,多半是削了一半的红磚老樓,拆得残垣斷壁的庭院,半截橫樑,幾根危柱,滿地狼籍,有如未清理过的帶血迹的手术現场,巨大的「拆」字像秘密判決一樣,喷在墙头。

有的城市,我會暗暗決定,再也不回來。有的,那二十分钟的敘述留下幾个难忘的片段,记在心里,还想探索,或者,在快速驶过的手术現场,瞥见一点点「手术前」的滄桑的美貌:一條樹影幽深的巷子,一排姿態嫵媚的老樓,半边隐約的飞貌塔影,一个长滿青苔水藻的斑驳碼头。吉光片羽略过,但是心里知道;我要回头,要单独地、专注地回头來认识这个城市。

广州,就在这个必须「回头」的名单上。

2.玻璃内與玻璃外之间

一月二十一日早上,看看窗外的天,灰灰的,感觉沉静,是个「出走」的好天。对一个持台湾护照的人而言,随興「出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為随便在地球仪上挑出一个城市來,多半需要办签证,这一个念头,足以冷卶掉任何想「出走」的冲动。

拿好台胞证,「出走」第一站是湾仔的中国旅行社,办签证。

第一次办的時候,别人只需要等个十分钟,我卶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時。去问那坐在柜台里的小姐怎么回事,她斜斜地睨着我,似笑非笑地说,「那你当然要等啰,你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嗎?」她的坦白让我吃了一惊。

每次來都要等得比别人长,大家也就有了默契。小姐看见我來,还说「请坐」,一副心照不宣的樣子。坐下來,透过玻璃看着她,她也看看我,很安静;但是在玻璃内與玻璃外之间,隐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深得听不见一点回音。</P>
<P>3.鲁迅在广州开书店。郁达夫在广州饮茶……

火车缓缓开动,一个半小時的车程,足够溫习一下自己对广州的零碎印象:南越王赵陀在广州建宮殿。苏東坡在广州欣赏寺廟。洪秀全在广州拜上帝。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讲课。梁啟超在广州写文章。七十二烈士在广州起义。孫中山在广州开會。蒋介石在广州练军。陈寅恪在广州写《柳如是别傳》。鲁迅在广州开书店。郁达夫在广州饮茶……。

一番胡思亂想,火车快进東站,才开始翻开手边的旅游小册:

光孝寺:唐仪凤元年(六七六年),禪宗六祖慧能在此受戒,开创佛教禪宗南宗之先河。

我吓一跳:十五年的深藏,风动幡动的哲学辩论,菩提樹下的剃度,竟是在广州嗎?為何在歷次的广州行中,無人提及?再看下一则:

华林寺:梁武帝大通八年(五三四年),西竺高僧达摩乘舟至广州,在此登岸,並建茅舍。

只有短短两行字,卶重如千钧,我心跳得厉害。曾经在西安碑林看明朝风颠和尚画的〈达摩東渡图〉,也約略记得《祖堂集》(九五二年)里敘述的梁武帝和达摩对话的機锋:

武帝问:如何是聖諦第一义?师曰:廊然無聖。帝曰:对联者谁?师曰:不识。又问:朕自登九五已來,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师曰:無功德。……

菩提达摩與政治人物话不投機,北上黄河,面壁九年,然后有慧可的「斷臂立雪」的傳奇。《楞伽师资记》里慧可的话曾经令我徹夜清醒,难以入睡:

吾本发心時,截一臂,從初夜雪中立,直至三更,不觉雪过于膝,以求無上道。

原來达摩一苇渡江,禪宗初始之处,也在广州,為何無人告我?

旅客都走光了,光孝寺,华林寺,我边念着名字,边提起背包跌跌撞撞下车,踏进广州,已是暮色沉沉。</P>
<P>4.一个失去了身分证明的人

早晨的珠江帶点雾意,好像那江水还沒醒过來。我放弃早餐,背起背包奔出愛群酒店。站在长堤大马路斑马线上,车辆不让人,根本过不了街。转身將背包里的地图取出,決定了路线:江在南,寺在北。先去十三行看老建築群,再回头沿海珠路往北走。

过了马路,將地图放回背包,发現背包的拉铃大大地打开,里面是空的。我停下脚步,看看周边的人,一个乞讨的孩子,三个发广告傳单的青年,药店前倚着闲闲的店员,幾个过路的男女。这是一个城市的街景,看起來,什么都沒发生。

我幾乎是踩着云雾走回酒店的,心里想的是:台湾护照、台胞证、香港出入境许可、香港身分证、台湾身分证、德国出入境许可、德国和台湾驾照、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都沒有了。而且,我身無分文。

走遍了全世界、穿过無數国界和边境的人,马上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是一个失去了身分证明的人。

要是哪一个朋友在此刻出現,我一定抱头痛哭给他看。

两个基層警员倒是五分钟之内就來到酒店,但是到了派出所,一个警员卶花了九十分钟的時间做笔录。笔录,其实只有那三百來个字,抄下我已经写下的失竊项目。我以為他會立即「办案」,譬如说,管区警员可能熟悉那一区的竊盜集團,會试图联繫;譬如说,路口和酒店都裝了監视电视,马上把出事時段的录影帶调出來检视;譬如说,询问酒店的工作人员,追查线索……

九十分钟过去了,我才发觉,警察唯一做的,是写好笔录,发给我一张报案失竊证明,以便我能到出入境管理处申请临時台胞证。其他的,都别想了。

上午十一点,到了出入境管理处。空空的大樓,这是星期六。一个穿警察制服的人坐在一个电话機旁。窗子开着,冷风呼呼吹进來,他看起來冻得发抖。

显然只是个接电话的人,值班的官员不在。他拨通了值班官员的电话,然后將话筒交给我,我开始解释自己的困境:证件全沒了,明天必须回到香港,请问怎么处理?

「今天是星期六,沒人上班。办你这个,要好幾个部门的人,禮拜一再來。」

「对不起,可是我明天得回到香港――」

电话里的人很惱火,打斷我,「你告诉我為什么明天要回去?」

我愣住了。他相当愤怒地说,「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明天回去?你把理由给我说出來。」

我想说,您沒有權利要求我告诉您我為什么一定得回去,这属于一个公民的个人隐私;我想说,在一个文明的社會里,政府是有义動為它的公民和访客解決急难的;我想说,在一个法治的政府里,所谓值班,就是您無论如何不能离开这个位子;我想说,您能不能不用这种惡劣的口气和我说话……

我都沒说,只是问他,「您不是值班嗎?」

「我沒要你跟我说话,」他说,「告诉你,我这是在為你服動,你搞清楚。……你说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明天回去?」

我決定投降;「星期一上午大学有事。」

电话突然掛掉了。

那冻得手背发白的人问,「他说什么?马上來嗎?」

我搖头,「不知道啊。他掛了电话。」

「喔――」他想了想,「那我幫你再打。」

又接通了,他听了一會儿,放下听筒,说,「他去找人。要你等着。」

「嗄?是等十分钟?还是一小時?还是三小時?还是……?」

他似乎也很為难,然后再度勇敢地拿起话筒,「她问要等多久或者能不能讲定一个時间?」

放下话筒,他说,「他也不知道,因為他要去找其他部门的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找得到人。」

看着他在冷风里瑟縮的樣子,我说,「您实在应该穿着大衣坐在这里,这儿太冷了。」他搖搖头,说沒关係。

然后又拿起话筒,「小姐问能不能約个時间?」

听了一會儿,他高興地说,「他會派一个人下來这里收件,然后你下午四点再來取临時台胞证。」

「您不能收件?」

「不能。」

「下來收件,」我说,「那表示上面有人在值班?」

「不知道。就等吧。」

「要等多久呢?」

「不知道。」</P>
<P>二十分钟以后,下來了一个小姑娘,來「收件」。

下午四点,準時回到大樓,还得等。极宽阔空盪的大廳,沒有一张椅子。送來稿费救急的朋友问警卫,樓上有位子,可以上去坐吧?警卫懶得理,搖手表示不可以。

為什么不可以?我走过去把警卫的椅子搬过來,有点生气地对他说,「那麻烦您去搬幾张椅子过來让我们坐着等。」

他奇怪地看看我,我洩气地坐下。我幹嘛為难他?他不會知道,政府部门是為人民服動的,因此大廳里理所当然应该有椅子给市民坐。沒有椅子,他应该觉得抱歉。他的工资,都是市民缴的税所发的。可是,如果他的长官们,还有长官的长官们,还有长官的长官的长官们,都沒有这种意识,你要求他什么呢?

四点二十分,有人出現了,拿着一本新的台胞证。「要收费,七十元。」

朋友從口袋里掏出钱釴她说,「不行啊,我不能收钱。得负责收钱的人來开收據收钱。」

「那――收钱的人在哪里啊?」

「要找找啊……」

我真想一把抢下她手里的证件就跑。

5.我不需要证明 我是真的我

有了台胞证,可以离开中国,但是不代表可以进入香港。

上了從广州开往九龙的直通车。到了关卡,直接找香港海关的官员,解释了狀況。他將我帶进一个办公室,指着一张椅子,说,「请坐。」

这是星期天晚上八点半。另外幾个显然也是入境手续有问题的人,正坐在一张长凳上等候,其中一个是非洲喀麦隆人,穿着拖鞋,露出所有的趾头。

六个制服齐整的边境官员正在忙碌。他们工作的神情专注,和同僚说话時,又显得轻松愉快。一个女性官员甚至從一张桌子走到另一张桌子時,用的是小女生跳格子的轻俏脚步。

不耐久坐,我不時站起來走动。麻烦的是,埋头公文的公動员一抬头,只要看见我站着,就會指着椅子,说,「你请坐啊。」

填表格,按指模,签名。在九点半,我以一个准许我逗留七天的临時入境许可进入香港。

第二天,第一站到了台北驻香港的代表处,它的名字帶着歷史的荒谬性:中华旅行社。在台北申请护照,只要二十四小時;在香港,因為邮件的來往,最长需要二十天。台北办事处的官员熱情而迅速,但是,我恐怕享受了人们因為熟悉我而给予我的特别的信任;我不需要证明我是真的我。

下午一点半,到了香港入境处。抽了一个号碼,等候四十五分钟,和官员面对面。

「办理香港身分证,你需要香港入境证。」

「但是我的入境证被偷了。」

「那你就要办理入境证。办理入境证,需要台湾护照。」

「但是我的台湾护照被偷了。」

「那你可以去律师那里公证,证明你的身分。律师给你一个公证身分,我们也可以给你入境证。」

我看着这位讲话规规矩矩的女性公動员,说,「沒有身分证,沒有护照,请问,律师憑什么给我证明身分?」

她呆住了。我拿出当天的《苹果日报》,大半版是龙应台失竊的消息,照片很大,还有「出事」地点的示意图,看起來特别怵目惊心。

將报纸推进窗口,我说,「律师总不能憑《苹果日报》來证明我是真的吧?」

她喃喃地说,「对啊……」

这時,她的长官发現了我们的僵局,走过來,微笑着点点头,说,「我知道你的特殊狀況,我们會特别处理,一定會幫你解決的酘酘」

6.广州老城,有着法国印象派油画的濃稠美感

我決定不被小偷打敗。

广州的老城区竟然还处处看得见歷史的年轮,洋溢着老城的情趣。大德路幾个街廓全是五金業。钢管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狀掛在墙板上,乍看之下像現代艺术。小钢圈成千上百地放在一堆時,彷彿贵族的珠宝箱子被不经意地打翻了。诗书路上看不见任何诗书,但是再走一段就发現整條街都是印刷業,也明白了「纸行街」的意思。接近十三行的成衣批发集中区,楊巷路一家连着一家的钮釦店、拉铃店、皮帶店、花边店。当一整个店里都是拉铃的時候,大大小小各形各式的拉铃,铺排开來,简直就像一个現代美术馆的主题特展。

夾着老街的是一㈱一㈱菩提樹,菩提樹掩映着一栋一栋的老樓。老樓或沒落褪色或残敗颓廢,但是雕花的廊柱、起伏的山墙、彩色的玻璃,彼此暗暗辉映,老旧中反而更有一种成熟的滄桑的嫵媚。

广州老城,有着法国印象派油画的濃稠美感。

然后就走到了光孝寺。天色漸漸暗下來,大殿里亮起盈盈燈火,晚课的诵经声,在钟声、鼓声的节奏下,綿綿流进静謐的庭院。慧能受戒的菩提樹,不知是不是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一㈱,菩提樹的心形阔葉在风里搖晃,一两片随风飘下,落在苍青色的石阶上。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我就这樣认识了广州。

【2005/01/28 联合报】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11:32:42编辑过]
<P>前几天,目前在香港大学任教的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广州旅游時,背包内的证件以及钱财遭劫,底下是她在台湾联合报的副刊刊出的文章.</P>
<P>            我就这樣认识了广州       【龙应台】</P>
<P>我几乎是踩着云雾走回酒店的,心里想的是:台湾护照、台胞证、香港出入境许可、香港身分证、台湾身分证、德国出入境许可、德国和台湾驾照、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都沒有了。而且,我身無分文。

走遍了全世界、穿过無數国界和边境的人,马上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是一个失去了身分证明的人。

要是哪一个朋友在此刻出現,我一定抱头痛哭给他看……

1.巨大的「拆」字 像秘密判決,喷在墙头

你到过广州嗎?

这么简单的问题,卶很难回答。是的,我來过三次,但是,每一次,都是因為「工作」而來,譬如演讲。有人到车站或機场迎接,有備好的车子护送,有既定的路线画好。进入一个讲堂,离开一个讲堂;进入一个酒店,离开一个酒店;熱情的人们和你说话,然后回到车站或機场,离开了这个城市。

稍微多幾个小時,可能會被帶到重要的景点,身负「导游」任動的朋友努力地將两千年或两百年的歷史在二十分钟内讲完,然后在彼此都觉得意猶未尽、萬分遗憾的時候,一面说「下次再來」一面赶往機场或车站。

為了求效率,车子永远走在高架橋或高速路上,而古老的中国為了急切地與国际接轨,总是採取最剧烈的开刀方式,对準老城区一刀切下,开肠破肚。于是走在城市内的交通动脉上,望出车窗,看见的,多半是削了一半的红磚老樓,拆得残垣斷壁的庭院,半截橫樑,幾根危柱,滿地狼籍,有如未清理过的帶血迹的手术現场,巨大的「拆」字像秘密判決一樣,喷在墙头。

有的城市,我會暗暗決定,再也不回來。有的,那二十分钟的敘述留下幾个难忘的片段,记在心里,还想探索,或者,在快速驶过的手术現场,瞥见一点点「手术前」的滄桑的美貌:一條樹影幽深的巷子,一排姿態嫵媚的老樓,半边隐約的飞貌塔影,一个长滿青苔水藻的斑驳碼头。吉光片羽略过,但是心里知道;我要回头,要单独地、专注地回头來认识这个城市。

广州,就在这个必须「回头」的名单上。

2.玻璃内與玻璃外之间

一月二十一日早上,看看窗外的天,灰灰的,感觉沉静,是个「出走」的好天。对一个持台湾护照的人而言,随興「出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為随便在地球仪上挑出一个城市來,多半需要办签证,这一个念头,足以冷卶掉任何想「出走」的冲动。

拿好台胞证,「出走」第一站是湾仔的中国旅行社,办签证。

第一次办的時候,别人只需要等个十分钟,我卶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時。去问那坐在柜台里的小姐怎么回事,她斜斜地睨着我,似笑非笑地说,「那你当然要等啰,你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嗎?」她的坦白让我吃了一惊。

每次來都要等得比别人长,大家也就有了默契。小姐看见我來,还说「请坐」,一副心照不宣的樣子。坐下來,透过玻璃看着她,她也看看我,很安静;但是在玻璃内與玻璃外之间,隐藏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空间,深得听不见一点回音。</P>
<P>3.鲁迅在广州开书店。郁达夫在广州饮茶……

火车缓缓开动,一个半小時的车程,足够溫习一下自己对广州的零碎印象:南越王赵陀在广州建宮殿。苏東坡在广州欣赏寺廟。洪秀全在广州拜上帝。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讲课。梁啟超在广州写文章。七十二烈士在广州起义。孫中山在广州开會。蒋介石在广州练军。陈寅恪在广州写《柳如是别傳》。鲁迅在广州开书店。郁达夫在广州饮茶……。

一番胡思亂想,火车快进東站,才开始翻开手边的旅游小册:

光孝寺:唐仪凤元年(六七六年),禪宗六祖慧能在此受戒,开创佛教禪宗南宗之先河。

我吓一跳:十五年的深藏,风动幡动的哲学辩论,菩提樹下的剃度,竟是在广州嗎?為何在歷次的广州行中,無人提及?再看下一则:

华林寺:梁武帝大通八年(五三四年),西竺高僧达摩乘舟至广州,在此登岸,並建茅舍。

只有短短两行字,卶重如千钧,我心跳得厉害。曾经在西安碑林看明朝风颠和尚画的〈达摩東渡图〉,也約略记得《祖堂集》(九五二年)里敘述的梁武帝和达摩对话的機锋:

武帝问:如何是聖諦第一义?师曰:廊然無聖。帝曰:对联者谁?师曰:不识。又问:朕自登九五已來,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师曰:無功德。……

菩提达摩與政治人物话不投機,北上黄河,面壁九年,然后有慧可的「斷臂立雪」的傳奇。《楞伽师资记》里慧可的话曾经令我徹夜清醒,难以入睡:

吾本发心時,截一臂,從初夜雪中立,直至三更,不觉雪过于膝,以求無上道。

原來达摩一苇渡江,禪宗初始之处,也在广州,為何無人告我?

旅客都走光了,光孝寺,华林寺,我边念着名字,边提起背包跌跌撞撞下车,踏进广州,已是暮色沉沉。</P>
<P>4.一个失去了身分证明的人

早晨的珠江帶点雾意,好像那江水还沒醒过來。我放弃早餐,背起背包奔出愛群酒店。站在长堤大马路斑马线上,车辆不让人,根本过不了街。转身將背包里的地图取出,決定了路线:江在南,寺在北。先去十三行看老建築群,再回头沿海珠路往北走。

过了马路,將地图放回背包,发現背包的拉铃大大地打开,里面是空的。我停下脚步,看看周边的人,一个乞讨的孩子,三个发广告傳单的青年,药店前倚着闲闲的店员,幾个过路的男女。这是一个城市的街景,看起來,什么都沒发生。

我幾乎是踩着云雾走回酒店的,心里想的是:台湾护照、台胞证、香港出入境许可、香港身分证、台湾身分证、德国出入境许可、德国和台湾驾照、不同银行的信用卡……都沒有了。而且,我身無分文。

走遍了全世界、穿过無數国界和边境的人,马上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是一个失去了身分证明的人。

要是哪一个朋友在此刻出現,我一定抱头痛哭给他看。

两个基層警员倒是五分钟之内就來到酒店,但是到了派出所,一个警员卶花了九十分钟的時间做笔录。笔录,其实只有那三百來个字,抄下我已经写下的失竊项目。我以為他會立即「办案」,譬如说,管区警员可能熟悉那一区的竊盜集團,會试图联繫;譬如说,路口和酒店都裝了監视电视,马上把出事時段的录影帶调出來检视;譬如说,询问酒店的工作人员,追查线索……

九十分钟过去了,我才发觉,警察唯一做的,是写好笔录,发给我一张报案失竊证明,以便我能到出入境管理处申请临時台胞证。其他的,都别想了。

上午十一点,到了出入境管理处。空空的大樓,这是星期六。一个穿警察制服的人坐在一个电话機旁。窗子开着,冷风呼呼吹进來,他看起來冻得发抖。

显然只是个接电话的人,值班的官员不在。他拨通了值班官员的电话,然后將话筒交给我,我开始解释自己的困境:证件全沒了,明天必须回到香港,请问怎么处理?

「今天是星期六,沒人上班。办你这个,要好幾个部门的人,禮拜一再來。」

「对不起,可是我明天得回到香港――」

电话里的人很惱火,打斷我,「你告诉我為什么明天要回去?」

我愣住了。他相当愤怒地说,「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明天回去?你把理由给我说出來。」

我想说,您沒有權利要求我告诉您我為什么一定得回去,这属于一个公民的个人隐私;我想说,在一个文明的社會里,政府是有义動為它的公民和访客解決急难的;我想说,在一个法治的政府里,所谓值班,就是您無论如何不能离开这个位子;我想说,您能不能不用这种惡劣的口气和我说话……

我都沒说,只是问他,「您不是值班嗎?」

「我沒要你跟我说话,」他说,「告诉你,我这是在為你服動,你搞清楚。……你说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明天回去?」

我決定投降;「星期一上午大学有事。」

电话突然掛掉了。

那冻得手背发白的人问,「他说什么?马上來嗎?」

我搖头,「不知道啊。他掛了电话。」

「喔――」他想了想,「那我幫你再打。」

又接通了,他听了一會儿,放下听筒,说,「他去找人。要你等着。」

「嗄?是等十分钟?还是一小時?还是三小時?还是……?」

他似乎也很為难,然后再度勇敢地拿起话筒,「她问要等多久或者能不能讲定一个時间?」

放下话筒,他说,「他也不知道,因為他要去找其他部门的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找得到人。」

看着他在冷风里瑟縮的樣子,我说,「您实在应该穿着大衣坐在这里,这儿太冷了。」他搖搖头,说沒关係。

然后又拿起话筒,「小姐问能不能約个時间?」

听了一會儿,他高興地说,「他會派一个人下來这里收件,然后你下午四点再來取临時台胞证。」

「您不能收件?」

「不能。」

「下來收件,」我说,「那表示上面有人在值班?」

「不知道。就等吧。」

「要等多久呢?」

「不知道。」</P>
<P>二十分钟以后,下來了一个小姑娘,來「收件」。

下午四点,準時回到大樓,还得等。极宽阔空盪的大廳,沒有一张椅子。送來稿费救急的朋友问警卫,樓上有位子,可以上去坐吧?警卫懶得理,搖手表示不可以。

為什么不可以?我走过去把警卫的椅子搬过來,有点生气地对他说,「那麻烦您去搬幾张椅子过來让我们坐着等。」

他奇怪地看看我,我洩气地坐下。我幹嘛為难他?他不會知道,政府部门是為人民服動的,因此大廳里理所当然应该有椅子给市民坐。沒有椅子,他应该觉得抱歉。他的工资,都是市民缴的税所发的。可是,如果他的长官们,还有长官的长官们,还有长官的长官的长官们,都沒有这种意识,你要求他什么呢?

四点二十分,有人出現了,拿着一本新的台胞证。「要收费,七十元。」

朋友從口袋里掏出钱釴她说,「不行啊,我不能收钱。得负责收钱的人來开收據收钱。」

「那――收钱的人在哪里啊?」

「要找找啊……」

我真想一把抢下她手里的证件就跑。

5.我不需要证明 我是真的我

有了台胞证,可以离开中国,但是不代表可以进入香港。

上了從广州开往九龙的直通车。到了关卡,直接找香港海关的官员,解释了狀況。他將我帶进一个办公室,指着一张椅子,说,「请坐。」

这是星期天晚上八点半。另外幾个显然也是入境手续有问题的人,正坐在一张长凳上等候,其中一个是非洲喀麦隆人,穿着拖鞋,露出所有的趾头。

六个制服齐整的边境官员正在忙碌。他们工作的神情专注,和同僚说话時,又显得轻松愉快。一个女性官员甚至從一张桌子走到另一张桌子時,用的是小女生跳格子的轻俏脚步。

不耐久坐,我不時站起來走动。麻烦的是,埋头公文的公動员一抬头,只要看见我站着,就會指着椅子,说,「你请坐啊。」

填表格,按指模,签名。在九点半,我以一个准许我逗留七天的临時入境许可进入香港。

第二天,第一站到了台北驻香港的代表处,它的名字帶着歷史的荒谬性:中华旅行社。在台北申请护照,只要二十四小時;在香港,因為邮件的來往,最长需要二十天。台北办事处的官员熱情而迅速,但是,我恐怕享受了人们因為熟悉我而给予我的特别的信任;我不需要证明我是真的我。

下午一点半,到了香港入境处。抽了一个号碼,等候四十五分钟,和官员面对面。

「办理香港身分证,你需要香港入境证。」

「但是我的入境证被偷了。」

「那你就要办理入境证。办理入境证,需要台湾护照。」

「但是我的台湾护照被偷了。」

「那你可以去律师那里公证,证明你的身分。律师给你一个公证身分,我们也可以给你入境证。」

我看着这位讲话规规矩矩的女性公動员,说,「沒有身分证,沒有护照,请问,律师憑什么给我证明身分?」

她呆住了。我拿出当天的《苹果日报》,大半版是龙应台失竊的消息,照片很大,还有「出事」地点的示意图,看起來特别怵目惊心。

將报纸推进窗口,我说,「律师总不能憑《苹果日报》來证明我是真的吧?」

她喃喃地说,「对啊……」

这時,她的长官发現了我们的僵局,走过來,微笑着点点头,说,「我知道你的特殊狀況,我们會特别处理,一定會幫你解決的酘酘」

6.广州老城,有着法国印象派油画的濃稠美感

我決定不被小偷打敗。

广州的老城区竟然还处处看得见歷史的年轮,洋溢着老城的情趣。大德路幾个街廓全是五金業。钢管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狀掛在墙板上,乍看之下像現代艺术。小钢圈成千上百地放在一堆時,彷彿贵族的珠宝箱子被不经意地打翻了。诗书路上看不见任何诗书,但是再走一段就发現整條街都是印刷業,也明白了「纸行街」的意思。接近十三行的成衣批发集中区,楊巷路一家连着一家的钮釦店、拉铃店、皮帶店、花边店。当一整个店里都是拉铃的時候,大大小小各形各式的拉铃,铺排开來,简直就像一个現代美术馆的主题特展。

夾着老街的是一㈱一㈱菩提樹,菩提樹掩映着一栋一栋的老樓。老樓或沒落褪色或残敗颓廢,但是雕花的廊柱、起伏的山墙、彩色的玻璃,彼此暗暗辉映,老旧中反而更有一种成熟的滄桑的嫵媚。

广州老城,有着法国印象派油画的濃稠美感。

然后就走到了光孝寺。天色漸漸暗下來,大殿里亮起盈盈燈火,晚课的诵经声,在钟声、鼓声的节奏下,綿綿流进静謐的庭院。慧能受戒的菩提樹,不知是不是一千五百年前的那一㈱,菩提樹的心形阔葉在风里搖晃,一两片随风飘下,落在苍青色的石阶上。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我就这樣认识了广州。

【2005/01/28 联合报】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11:32:42编辑过]
<P>呵呵!记得那年去意大利玩的时候,有个团友被偷,护照、现金全部没有了。幸好,导游经验丰富,带着护照复印件,才在中国大使馆的帮助下解决问题。</P><P>抓小偷的问题?中国旅客在国外被偷已经成为常态,据说从来就没有人能找回失物的。</P><P>这位龙小姐不知道是什么什么意思,小偷问题举世皆是如此,丢了身份证件也会是最麻烦的事情,不知道他是不是以前被人拥戴着,变的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呀!</P>
<P>不过广州的治安也有些差</P><P>我同学就曾经在那里被偷过两次</P><P>前阵子广东公安厅的领导不是承认吗:广东现在警力不足````````</P>
中国的官还没有服务意识. 在今届政府以前, 还没有听过中国公民在外国出事政府有给援手的.
<P>1999年的一个清晨我和我的大学同学乘火车来到了广州,一出火车站就看见一个人突然从我们身前跑过,他的身后传来一个高亢的声音:小偷,看你往哪里跑!</P><P>然后在一座立交桥下面,高亢声音的人终于抓住了小偷,那人毫不犹豫从身上掏出手枪一枪托砸在了小偷的头上,鲜血从小偷的脸上留下来……</P><P>这,就是我对广州的第一印象。</P>
<B>以下是引用<I>屠城校尉</I>在2005-1-29 11:42:45的发言:</B>
中国的官还没有服务意识. 在今届政府以前, 还没有听过中国公民在外国出事政府有给援手的.

<P>在国外团友被偷的事情就是几年前的事情,我使馆人员驾轻就熟,服务态度也很好呀。
<P>什么事情不要说的那么绝对。
<P>至少意大利使馆人员还是很不错的,关键是中国人被偷的太多了。</P>
<B>涟漪泛舟原创推荐:乱弹:龙应台遇贼与名人效应 </B>[联谊会馆] 于 2005-01-25 15:08:10上贴乱弹:龙应台遇贼与名人效应
[禺山默客] 于 2005-01-24 17:56:08上贴

--------------------------------------------------------------------------------

  前天,媒体一则新闻颇为扎眼。说的是,独自来广州旅游的龙应台22日在长堤大马路遭窃,背包里的身份证、护照、银行卡等多种物件及4000元人民币、3000元港币被偷走。据称,失窃后的龙应台显然有些伤感和无奈:“所有的护照和证件都被偷走了,现在连回去过年都成难题了。”
  
  嘿嘿,不就是街头遇上贼吗?老夫一年遭遇好几回,况且还不是偷而是抢呢!龙应台遭窃上报纸,不过名人因素尔。何况,细究之下,龙女士也有“过错”——孤身游广州,人生地不熟(查地图佐证),埋首查看地图之际,怎么能不加倍小心,保持警惕?这太缺“江湖”经验了吧。想到此,笔者居然没有对龙应台遭窃生出多少同情来。甭骂我不厚道,只因久在江湖,心变粗糙了。不好意思。
  
  我是这样想的:名人也是人,我等不时遭窃,类推一下,名人遇贼也属正常情况。况且,目前也无证据表明该扒手“偏爱”名人,兴许扒手也如笔者一样,除对名人不“感冒”外,根本就不认为或不晓得龙女士是著名作家。进一层说,名人失窃与市民失窃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辖区派出所对龙应台失窃一事表示会按程序办事也属正常,拔高一点说,这叫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案件面前“名人非名人一视同仁”。呵呵……
  
  不过话虽如此,但名人毕竟是名人,名人遭窃终究会产生一些“名人效应”的。倘若是普通市民街头遇窃,仅损失了财物和证件,首先媒体不会头版导读报道,其次也不能吸引我等营营役役之辈的注意。此外,龙应台是女作家,从其“香港—广州—北江—连南”的旅游线路看,加之其职业特点及其对文化领域的关注,颇有文化考察、体验生活之意味。而大凡作家的旅游经历及生活体验之素材,都有可能被其形诸笔端,以游记、散文等作品的形式予以体现。故广州遇窃的不快经历,难保不会在龙女士今后的作品中“重现”。如此,“龙应台羊城遇贼”便可借其作品而流传了。当然,还有境外媒体的广泛报道。
  
  如此看来,龙应台羊城街头失窃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其负面效应又确非一般市民挨抢可同日而语。为改善龙女士广州游观感计,为广州形象计,笔者不揣冒昧地向窃贼发出呼吁:宜尽快将龙应台的护照等证件归还,以树立羊城窃贼“盗亦有道”之形象。哈哈。
  
  最后要说的是,龙女士街头遭窃不代表羊城到处是贼,也不能据此认为广州治安不好,更不能因此说“广州是罪犯的天堂”——当然,这话我说不算数。广州市公安局局长日前说了,广州市民的“安全感”将近八成呢!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羊城市民我还是对龙女士遇窃深表遗憾。只希望龙女士名人有海量,仅当这名扒手“有八个孩子没饭吃、没书念”好了,切不要像马英九访港一事那样,小题大作,酸酸地弄出什么“粉丝”、“铁丝”来,从而加深外人对花城的“误解”。拜托了。(默客)
<P>没有办法</P><P>谁让她是名人呢</P>
<B>以下是引用<I>风云飞扬</I>在2005-1-29 11:53:06的发言:</B>
<B>涟漪泛舟原创推荐:乱弹:龙应台遇贼与名人效应 </B>[联谊会馆] 于 2005-01-25 15:08:10上贴乱弹:龙应台遇贼与名人效应
[禺山默客] 于 2005-01-24 17:56:08上贴

--------------------------------------------------------------------------------

  前天,媒体一则新闻颇为扎眼。说的是,独自来广州旅游的龙应台22日在长堤大马路遭窃,背包里的身份证、护照、银行卡等多种物件及4000元人民币、3000元港币被偷走。据称,失窃后的龙应台显然有些伤感和无奈:“所有的护照和证件都被偷走了,现在连回去过年都成难题了。”
  
  嘿嘿,不就是街头遇上贼吗?老夫一年遭遇好几回,况且还不是偷而是抢呢!龙应台遭窃上报纸,不过名人因素尔。何况,细究之下,龙女士也有“过错”——孤身游广州,人生地不熟(查地图佐证),埋首查看地图之际,怎么能不加倍小心,保持警惕?这太缺“江湖”经验了吧。想到此,笔者居然没有对龙应台遭窃生出多少同情来。甭骂我不厚道,只因久在江湖,心变粗糙了。不好意思。
  
  我是这样想的:名人也是人,我等不时遭窃,类推一下,名人遇贼也属正常情况。况且,目前也无证据表明该扒手“偏爱”名人,兴许扒手也如笔者一样,除对名人不“感冒”外,根本就不认为或不晓得龙女士是著名作家。进一层说,名人失窃与市民失窃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所以,辖区派出所对龙应台失窃一事表示会按程序办事也属正常,拔高一点说,这叫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案件面前“名人非名人一视同仁”。呵呵……
  
  不过话虽如此,但名人毕竟是名人,名人遭窃终究会产生一些“名人效应”的。倘若是普通市民街头遇窃,仅损失了财物和证件,首先媒体不会头版导读报道,其次也不能吸引我等营营役役之辈的注意。此外,龙应台是女作家,从其“香港—广州—北江—连南”的旅游线路看,加之其职业特点及其对文化领域的关注,颇有文化考察、体验生活之意味。而大凡作家的旅游经历及生活体验之素材,都有可能被其形诸笔端,以游记、散文等作品的形式予以体现。故广州遇窃的不快经历,难保不会在龙女士今后的作品中“重现”。如此,“龙应台羊城遇贼”便可借其作品而流传了。当然,还有境外媒体的广泛报道。
  
  如此看来,龙应台羊城街头失窃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其负面效应又确非一般市民挨抢可同日而语。为改善龙女士广州游观感计,为广州形象计,笔者不揣冒昧地向窃贼发出呼吁:宜尽快将龙应台的护照等证件归还,以树立羊城窃贼“盗亦有道”之形象。哈哈。
  
  最后要说的是,龙女士街头遭窃不代表羊城到处是贼,也不能据此认为广州治安不好,更不能因此说“广州是罪犯的天堂”——当然,这话我说不算数。广州市公安局局长日前说了,广州市民的“安全感”将近八成呢!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羊城市民我还是对龙女士遇窃深表遗憾。只希望龙女士名人有海量,仅当这名扒手“有八个孩子没饭吃、没书念”好了,切不要像马英九访港一事那样,小题大作,酸酸地弄出什么“粉丝”、“铁丝”来,从而加深外人对花城的“误解”。拜托了。(默客)
    

<P>当官的说瞎话你也信?广州有八成市民对治安不满恐怕才是真的</P>
几个个人意见:



1,首先,不要自欺欺人,广州的治安确实不好,这么不见北京、上海的游客被抢,被偷呢?不能怪别人不小心。如果要怪客人不小心,这里的主人也实在太不厚道。



2,龙女士抱怨政府部分工作态度太差,不是为民服务,是正确的。他们正确的身份就是“公仆”!而不是我天王老子。



3,但是这不是不愿意统一,或者不爱国的理由。别拿台湾代表处的热情来对比。
<P>这个女人酸的也过分了吧?  怎么没见他在意大利用“民主大法”对付剪刀党? 倒是俺舅的拳头非常管用</P>
现在对龙应台这个家伙越来越反感,台湾好,滚回你的台湾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干吗来了?到中国广州干吗来了?
整一个酸不垃圾的酸人!
<P>龙小姐可能没看《天下无贼》。你们有朋友下次要来之前建议他们先看看!呵呵......</P>
<B>以下是引用<I>nebraska</I>在2005-1-29 11:34:25的发言:</B>

<P>不过广州的治安也有些差</P>
<P>我同学就曾经在那里被偷过两次</P>
<P>前阵子广东公安厅的领导不是承认吗:广东现在警力不足````````</P>

<P>警力不足?那么多警察干什么去了</P>
<P>晕</P><P>你问我我怎么知道</P><P>我只是原话转达而已</P>[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17:01:52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共和国的子民</I>在2005-1-29 15:29:01的发言:</B>
整一个酸不垃圾的酸人!
在广州我认识的朋友圈里好像没有人不丢过东西的,包括我。大家后来都学会了保护自己。不过深圳相比起来就恐怖得多了。那个城市如果你被人抢,最好的作法是把东西给他吧,什么东西都值不得自己的手被人砍下来。
<P>广州小偷多确是事实,坐公车时特别要小心,走路不要靠近马路防止摩托抢劫.</P><P>公务员服务态度是不怎样,特别是机场的海关,态度就象对犯人,呼呼喝喝的</P>
<P>唉</P><P>公务员态度是个全国性问题</P>
<P>自从出了个孙志刚事件取消收容制度之后,广州的治安状况的确是大幅度恶化了。</P><P>警力不足也是事实,正常的情况是3000市民配置一名警察,但现在的情况是30000也没有一个。</P>
<B>以下是引用<I>woolf_wu</I>在2005-1-29 12:43:15的发言:</B>
几个个人意见:



1,首先,不要自欺欺人,广州的治安确实不好,这么不见北京、上海的游客被抢,被偷呢?不能怪别人不小心。如果要怪客人不小心,这里的主人也实在太不厚道。



2,龙女士抱怨政府部分工作态度太差,不是为民服务,是正确的。他们正确的身份就是“公仆”!而不是我天王老子。



3,但是这不是不愿意统一,或者不爱国的理由。别拿台湾代表处的热情来对比。


受国民党丑化大陆的宣传太多.
这个女人是个跳梁小丑。
好像专门来中国找不是来了。
<P>台湾代表处? 呵呵~ 当年台湾人丛科威特逃跑 他们的代表处表现很是拙劣哦。</P><P>对付这种女人,就该搬请 王朔 , 一物降一物,原来王大侠开骂总是引起非议,</P><P>这次让他骂个够</P>
<P>这文章只是说政府作风官僚,没有为民服务的意识。</P><P>这又不是新闻了,是一直以来的事实。</P>
广州的警察?? 不少啊 不过都在蛇黄~~~~~[em01]
<P>蛇黄?</P><P>能解释一下意思吗</P>
<P>广州治安差和孙志刚事件没什么关系。火车站每天都有人被偷,毫不夸张的词汇,每天。除非你不坐公车坐地铁什么的</P>
如果她去纽约的地铁,不知道她会不会认识纽约?
<B>以下是引用<I>马丕</I>在2005-1-29 19:54:04的发言:</B>

<P>自从出了个孙志刚事件取消收容制度之后,广州的治安状况的确是大幅度恶化了。</P>
<P>警力不足也是事实,正常的情况是3000市民配置一名警察,但现在的情况是30000也没有一个。</P>

<P>取消收容制度之后,广州的治安状况确有恶化.
<P>收容制度取消是没错(这种践踏人权的制度早就该取消了),但关键是取消后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控制.
<P>不过感觉现在有些政府部分对此态度很消极,也不去想办法,反正老百姓有意见就推到孙志刚事件取消收容制度上.
<P>P.S现在广州的警察叔叔对孙志刚事件很敏感,有一次去芳村酒吧街玩碰上JC查证件,无意中提到孙志刚,那位警察叔叔立马就发火:"不要以为出个孙志刚我就不敢抓你"</P>
<P>龙小姐的文章还是偶尔拜读的。除了惯有的小资情调和女人的酸劲,还算可以。</P><P>楼上某些人非要伸长鼻子试图从中嗅出点“政治”“民主”的味道那就太可笑了。</P><P>龙小姐恰好在广州遭窃,恰好遇到责任心不强的公职人员,恰好她又喜欢摆弄文字,而又恰好由于她的能力能把文字转化成铅字。仅此而已。</P><P>遭窃后又遇到一系列不顺利的事难免发发牢骚,相信各位也未能免俗。
不代表广州治安比北京、上海、台北、米兰和纽约差,也不代表北京、上海、台北、米兰和纽约的公务员比广州的敬业。仅此而已。</P><P>我就这样认识了广州,在哪?什么样?——</P><P>“古老的中国為了急切地與国际接轨,总是採取最剧烈的开刀方式,对準老城区一刀切下,开肠破肚。于是走在城市内的交通动脉上,望出车窗,看见的,多半是削了一半的红磚老樓,拆得残垣斷壁的庭院,半截橫樑,幾根危柱,滿地狼籍,有如未清理过的帶血迹的手术現场,巨大的「拆」字像秘密判決一樣,喷在墙头。
……或者,在快速驶过的手术現场,瞥见一点点「手术前」的滄桑的美貌:一條樹影幽深的巷子,一排姿態嫵媚的老樓,半边隐約的飞貌塔影,一个长滿青苔水藻的斑驳碼头。吉光片羽略过,但是心里知道;我要回头,要单独地、专注地回头來认识这个城市。”</P><P>——这就是广州及与之类似的城市。在满城工地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之间,旧巷、老楼、古塔与码头惊鸿一现。繁华的灯红酒绿难掩人心之不古。</P><P>正如武帝问达摩: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对曰:无功德……

</P>
<B>以下是引用<i>S.W.A.T.</i>在2005-2-1 1:07:43的发言:</B>
<P>龙小姐的文章还是偶尔拜读的。除了惯有的小资情调和女人的酸劲,还算可以。</P><P>楼上某些人非要伸长鼻子试图从中嗅出点“政治”“民主”的味道那就太可笑了。</P><P>龙小姐恰好在广州遭窃,恰好遇到责任心不强的公职人员,恰好她又喜欢摆弄文字,而又恰好由于她的能力能把文字转化成铅字。仅此而已。</P><P>遭窃后又遇到一系列不顺利的事难免发发牢骚,相信各位也未能免俗。
不代表广州治安比北京、上海、台北、米兰和纽约差,也不代表北京、上海、台北、米兰和纽约的公务员比广州的敬业。仅此而已。</P><P>我就这样认识了广州,在哪?什么样?——</P><P>“古老的中国為了急切地與国际接轨,总是採取最剧烈的开刀方式,对準老城区一刀切下,开肠破肚。于是走在城市内的交通动脉上,望出车窗,看见的,多半是削了一半的红磚老樓,拆得残垣斷壁的庭院,半截橫樑,幾根危柱,滿地狼籍,有如未清理过的帶血迹的手术現场,巨大的「拆」字像秘密判決一樣,喷在墙头。
……或者,在快速驶过的手术現场,瞥见一点点「手术前」的滄桑的美貌:一條樹影幽深的巷子,一排姿態嫵媚的老樓,半边隐約的飞貌塔影,一个长滿青苔水藻的斑驳碼头。吉光片羽略过,但是心里知道;我要回头,要单独地、专注地回头來认识这个城市。”</P><P>——这就是广州及与之类似的城市。在满城工地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之间,旧巷、老楼、古塔与码头惊鸿一现。繁华的灯红酒绿难掩人心之不古。</P><P>正如武帝问达摩:度人、造寺、写经、造像,有何功德?对曰:无功德……

</P>
<p>
<P>小龙写文章说到过世界各地,发现上海男人很温柔,可能上海人很讨厌她吧。</P><P>只是批评了一下广州的一些问题,有些人就坐不住开骂了,真是小肚</P><P>鸡肠。</P>
广州治安差举世闻名
广州治安差是 出了名的
广州治安差和中国公务员态度差简直是举国闻名的事情,这里怎么还有人觉得好像被扒了裤衩一样呢?
广州的治安差和中国的公务员态度差是举国闻名的事情,被龙应台扒了裤衩也不用这么猴急啊。
现在广州治安比以前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