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路走来------写在九一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06:27
窗外有雨,耳畔响起警报声。九一八的日子里,天地同此一悲。写个短文已祭,是为序。

一.        日本的传统
一般看来,日本是没有什么传统的。所有日本人所说的传统大抵上都源于中国。但是,不是所有中国的东西日本都学。那句鼎鼎大名的话,“唐不学宦官,宋不学科举,明不学八股,清不学鸦片”,虽然说起来酸酸的,但是到昭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没学中国的部分才是日本的传统。
这传统与上面内容无关,那是什么呢?就是日本始终没有形成中国式的强力中央及其下辖的庞大的官僚体系。日本的行政机构还是依赖于,以采邑为基础的武士阶级,这与西欧的骑士阶级在政治地位上类似,尽管武士在马匹和装具上可怜得多。在一个如此的封建体系下(不幸的是秦皇之后中国就无此体系了),最有效的政府是地方政府。而将个人盈利项目渗透到公共事业中,往往是资本主义肇兴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方面,与课税于丁的中国式财政不同,日本是课税于町的。于是非强力中央政府和高效的地方政府更依赖于大地主阶级,并使其拥有管理和商业上的特权,这又和不断抑制或打倒帝国组织体系外的一切力量的中国截然不同。
最后,日本的传统就是没有强大的自我传统和宗教势力的羁绊,类似于西欧的组织体系,孤悬海外的地理环境,游离于华夏体系的国际秩序。窗外有雨,耳畔响起警报声。九一八的日子里,天地同此一悲。写个短文已祭,是为序。

一.        日本的传统
一般看来,日本是没有什么传统的。所有日本人所说的传统大抵上都源于中国。但是,不是所有中国的东西日本都学。那句鼎鼎大名的话,“唐不学宦官,宋不学科举,明不学八股,清不学鸦片”,虽然说起来酸酸的,但是到昭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没学中国的部分才是日本的传统。
这传统与上面内容无关,那是什么呢?就是日本始终没有形成中国式的强力中央及其下辖的庞大的官僚体系。日本的行政机构还是依赖于,以采邑为基础的武士阶级,这与西欧的骑士阶级在政治地位上类似,尽管武士在马匹和装具上可怜得多。在一个如此的封建体系下(不幸的是秦皇之后中国就无此体系了),最有效的政府是地方政府。而将个人盈利项目渗透到公共事业中,往往是资本主义肇兴的一个方面。
而另一方面,与课税于丁的中国式财政不同,日本是课税于町的。于是非强力中央政府和高效的地方政府更依赖于大地主阶级,并使其拥有管理和商业上的特权,这又和不断抑制或打倒帝国组织体系外的一切力量的中国截然不同。
最后,日本的传统就是没有强大的自我传统和宗教势力的羁绊,类似于西欧的组织体系,孤悬海外的地理环境,游离于华夏体系的国际秩序。
二.        工业化
日本是唯一的非欧洲列强,这可是和它的非东方化的体系有关。但是,这还不是全部。日本和其他的非欧洲国家一样,是在受到威胁后,被迫反应,并且以救亡图存为首要任务的。明治维新的打到幕府和君主立宪都不是核心,工业化才是根本。由于,日本的基础决定了,他无需改造乡村,依赖于大地主转化的财霸,在不根本破坏旧有体系下的传统,引进西方的制度和科技金融的东西。这些引进要么从来没有;要么可以迁就于传统加以连接。于是,日本的成功也就不足为怪了。
初期的成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结果。投资于军事不仅使得国家不被欺侮,还能带来红利。于是,甲午、日俄、一战、二战。日本一路走来,要么胜利、要么跌倒。许多军友都觉得日本在二战中,将资源配置错误。比如:还在造BB而不是多造CV。其实,在伦敦条约失效后,日本只是服役了2艘战列舰,英国是6艘,美国是10艘。所以,根本不是将资源配置错误,而是就没有什么资源可以配置,日本以略强于意大利的国力去PK美、英、苏、中,想来是很有创意的。
三.        二元工业
二战后,日本不仅由此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得到一部新宪法,更重要的是飞速的发展了起来。尽管戴高乐称呼日本首相为:晶体管收音机推销员,但是这还是无法阻止日本成分世界第二,可以站在整个欧洲的地位上。这里就不能不说二元工业体系。二元工业就是:小规模的、分散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和大规模的、集中的、资本密集型的工业相结合。前者生产的产品供应给日本绝大部分的家庭,后者则主要出口海外,以换取利润。然后,将利润投资重工业,依赖于重工业发展军事力量,依赖于军事力量,牺牲邻国取得红利再投资。战后,这个体系就变成了,后者则主要出口海外,以换取利润。然后,继续扩大投资,继续壮大利润,继续扩大投资。。。。。。很长时间西方一直批评,日本是富裕的日本,贫穷的日本人。严格来说,战后日本人只是个人的发展滞后于国家的发展,当日本放弃二元工业的时候,好像它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沙发{:yi:}坐等LZ新作{:wu:}
感觉王莽才是最终消灭了中国封建传统的人,不是始皇帝
坐等楼主更新,对有关日本的东西很感兴趣
T-80 发表于 2010-9-19 16:05

不是某个人,而是地缘政治和内外部压力造成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农业社会的生产力背景下,中央集权的制度是最适宜各方面生存的一种制度,这是上下层共同选择的结果。
四。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就范围而言,大体上接近清朝强盛时期的朝贡体系。建立势力范围是需要实力的,这实力既有硬实力也有软实力。日本硬实力并不强,还在苏联虎视于北,中国尚有半壁的情况下冒然实行,失败在所难免。可我的重点是讨论软实力,这里最为显要的是人口和文化。将本族迁入蛮荒之地,是最廉价的同化。就如同俄人进入北亚,欧人进入北美等。日本人口相较欧洲国家倒也不少,但能如此之地恐怕也就是北海道了。面对棒子都没有绝对优势的日本,在其主导下对吉林和黑龙江进行人口搬迁的结果显而易见。
    人口少也不是不能建立庞大的帝国,可在整合原有废墟之上,依靠古老传承抢占文化制高点,就很重要了。如同土耳其苏丹就同时是罗马人的皇帝和MSL的哈里发,以接受拜占庭和阿拉伯两大帝国遗产;清帝也是从林丹汗手里接过元祚,而成为蒙人的可汗,从崇祯手里接过明祚,成为汉人的皇帝,并接受达赖的诠释,成为藏人的菩萨。
     可惜,日本的扩张生不逢时。民族国家已然成形,那些依靠宗教和皇统的一套变得过时。日本拿不出一套新的理论,只是扛着反殖民的大旗,行中世纪之吞并。一遇阻力,全凭武力解决。国人检讨历史,不免为中日之战的结果而庆幸。殊不知,中国亡国也不会灭种。倒是日本,假使这个共荣圈能为国际所承认,战时状态转入平时状态。由于先天制高点的缺失,帝国会否撕裂,进而自残导致日人灭种,倒是值得讨论。
五。少年中国和老年日本
    梁启超的老大帝国和少年中国,影响甚广。只是,在低潮时检讨历史,不免看什么都不对。中华绵延数千年,与时俱进是一大优势,倒是日本孤悬海外,更为保守而不变。比如,和服就是唐款,只是唐朝妇女不背那么大的枕头出门罢了。而比西装革履来的晚得多的长衫旗袍,是有唐以来的第N套了。布鞋与木屐;数子与数目;摔跤与相扑;日本刀与大刀片;太师椅与塌塌米莫不如此。
    及近代,面对存亡之间,中日都是痛抛传统,一味师敌。形式好转,又重拾传统,尽管这传统已经是新版的了。这种螺旋式的上升,很是重要。日本有其前述的优势,两次华丽转身,就有了今天的成就。放在目前,就发达而言,也是亚洲第一。倒是,中国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落。这螺旋转的太过频繁。吊诡的是,这才是中国之大幸与日本之大不幸。
   现在,科技发达,信息流动极快。留于根本的转变相较于表面变化,依然很慢。我们在史无前例中,将过往连根拔起,曝晒,再回种。依旧生长的已经不是传统而是精华。日本这种全民变革次数太少,加上目下的繁华,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全新时期,一切曾经的优势都将成为变革的阻力。想来日人大呼:少年日本,为时不远。
回复 9# SeaBrown


    LZ好文以前我怎么没看到呢。。。:')
日本重视传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最起码人与人之间的“礼义廉耻”MS保持得不错;而国人。。。传统的现实性(甚至是功利性)再加上伟光正组织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世风日下啊,可如果不是这种现实性,中华能不能持续到今天又是一个问题。。。
以上纯属胡诌,LZ请继续,同好请轻拍
六。武士道与非典型国家
   在检校日本武士和欧人骑士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思考表面。就哲学理论而言,欧人以“罪”为根本,日人以“耻”为基础。不同的根结不出相同的果。同样是儒学理论,中国以仁为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夫子的伟大贡献。中国人通过站在对方立场上想问题,在古代就抛弃了神之教化而自律。日本则更多的强调“忠”。为统治者所倡导的理论,没有比忠更有意义的了。欧洲基于政治体制,骑士只是忠于他的领主,而不计较领主之上。中国历来是皇权一统的王朝,君主在帝国内享有比血亲家庭中父亲更多的权利。但是,在中国仁的问题,充斥其间。君主不仅是最高权力,也是最高道德典范。一旦滑落,弑君就是杀一独夫。在这种情况下,家之父远较国之君地位牢固。日本在不计较良心和原罪的情况下,将耻和忠加以组合,于是更多的考量结果的完美,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武士作为一个阶级消失后,武士道反而被放大,被异化,推广到全民。除了提高战斗力,实在没有什么裨益。而确实提高的战斗力,又干扰了决策者,使其轻启国运,一致亡国。
   战后的日本,总有些塞翁失马的味道。几乎是火箭式的上升,成为了几十年的老二。单从国家角度来说,日本作为国家还没有作为地区的台湾,更像国家。以至于,有日本外交人士评论中日关系时说,中日是一个国家对半个国家。所以,日人要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这正常国家可不是放弃日美同盟和无核原则那么简单。国人,总怕日本失去监护人之后,会再次与邻为敌。抛开中日力量消长不说,目前日本的所有成绩都是建立在一个非典型国家基础之上的。假使美国突然潮退,日本被迫成为一个正常国家,那么他不大乱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遑论威胁他国。
七.朱印船与海洋文化


   与大多数人的了解不同,中国式帆船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帆船。简录一个外国的解释“‘容克’船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式帆船,纵帆帆装。……事实上,从空气动力学观点来看,这种帆装常常被认为是大型远洋帆船帆装之中效率最高的帆装。……”关键是下面的“日本帆船只有一种标准模式,其形状和‘容克’船毫无相似之处,这种帆船的船身过分宽大,重量很重,而且帆装效率不高”。中国式帆船简说大体上分两类,北方的适用于浅滩的江海两用平底船(沙船系)和南方的适用于深海的远洋尖底船(福船系)。由于,中国式帆船具有的优越性能,自然为接受中国文化的邻国效仿,比如:朝鲜、琉球和越南等。而日本却独不是,按照“存在即合理”之说,它弃玉就石的内在道理是什么呢?
倭国所居不过日本三岛,而濑户内海是他们的主要航行区域。这个区域特点不同于我国及其周边。由于内海水深又不需要溯江而上,所以相较于为了稳性而相对较长的平底沙船,和船可以更宽;同时由于不需要涉远海怒涛,也无需要高船舷高尾楼的福船系。和船的优势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内,可以用相同的排水载更多的货物,这就是它存在的理由。(和船其实也很复杂,这里只是简说一下)。
和船除了濑户内海,还可以胜任其航行于朝鲜和琉球,到中国就费劲了。日本过去与中国大规模的往来和贸易主要依靠中国船只。就是他们自己制造的船舶也是参考中国式帆船的结果,比如:遣唐船,遣明船等等。直到幕府时期,南蛮贸易才驱使日本进入南洋。这种专用船只被称为“朱印船”。开始不过是使用中国帆船,后来自己制造了一种很有趣的帆船。就是以中国式帆船为基础,结合了日本和西洋帆船的特点。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幕府禁教锁国,日本的大航海时代赋予流水。
说日本不是海洋民族,大家一定觉得十分怪异。如果按照食物中海产品比例划分,那么日本无疑是。但是如果按照具有黑格尔定义的海洋文化的民族来定义,则不是。老黑是这么说的“东方文化是大陆文化,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扩张的、开放的、斗争的,它孕育出西方文化;大陆文化是保守的、苟安的、忍耐的,它孕育出东方文化。东方文明是静的内陆文明,而只有西方文明才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文明”
最迟至隋唐时期,中国的船长就驾驶着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远洋帆船到达了索马里海岸,那时的黑格尔的先人还在波罗的海瞎转悠嘞,更不要说日本了。我们也不要总是说郑和,很早我们就云帆高张,涉彼夷域了。日本不过是一直在过脚面的水里头扑腾。我说以上许多,旨在通过“小器”引出“大义”。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作为涉海民族,并不具有黑格尔所定义的海洋文化(这个海洋文化本身就是悖论,个人以为似乎可以说成相对于农业社会文化的工业社会文化),技术层面就达不到,政府和民间也不支持。维新之后强大起来为了配合南下战略,以及战后发展起来为了配合脱亚战略,日本学者胡编了所谓日本是海洋民族。其实他是什么说什么都与我们无关,但是,无论他们信不信,反正我们不能信。
贴个图,还要六个字节。
八.国粹AV


日本的性观念是很开放的,这不仅仅是在男女正常的性行为方面,对于偷窥、暴露、虐恋和同性恋等等诸多方面也是如此。尤其是乱伦,日本人对这种与他人无害的行为的容忍程度,往往是国人斥之其为禽兽的根据。日本的这种性观念是有他的传统的。其实一切传统都是依靠传承来实现的,但当初他的出现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日本人在突发事件的淡定,来自于日本在火山地震带上;日本人对自身和环境的清洁程度要求高,来自于日本地热和水资源丰富;而日本人的性观念,来自于他们食物中的海产品比例高。试想一个出海久不归,且有可能就不归的夫妻对性的态度显然和“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终日厮守是不同的,尤其是,古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来自,以血亲家族为基础的框架。人伦首先是一种社会秩序,所以,乱伦在中国伤害到的不是具体的他人,而是民族基础。
AV现在是个全世界的现象,但之于日本就有些像人妖之于泰国。笔者小的时候是无缘于此的,到是看过很多日本影视剧。普遍的对于日本人的观感不好,严格说来能有好印象的只是高仓健和大岛茂罢了。但这个对日本人的恶,其实具体说是对日本男人的恶,对日本女人是不这样的。相反却觉得有这个这样的媳妇,甚慰。形成这种对日本两性性角色的巨大差异,其实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日本人本身的问题。当然通过时下信息,我们也知道年轻的日本人并不坚持这个性角色的传统,御宅草食男与高仓健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引出以上话题来自一次朋友间品茗论道。谈到那个著名的“日本人强则为盗,弱则为娼”的时候,友人言,日本人其实是你弱他就男人,你强他就女人。众皆莞尔。细细想来,这个“男盗女娼”的比喻和文首所说的传统存在理由是一样的。存亡之道最贵进退取舍,日本国小人稠,断不会有两万五千里的壮举。所以,他们的集体意识,全力决出胜负高下,并不回旋。再实力有质的变化前,遵守自己的处境及地位。国人总是感叹,天何不眷,与彼为邻。其实,和以AV为国粹的日本人相处最易,前提是你只要足够man。而天幸我们目前有,且与日俱增。
九.未来之路


中日关系的死结一般认为是历史问题,我却不这么看。历史问题是表面,核心还是彼此定位的问题。自己对双方的地位,以及彼此认同对方的定位,才是彼此安然相处的根本。历史其实只是一个由头,而这个由头的表象就是,作为战败方的日本是在战胜国中国的土地上投降的。这个纠结的根本,却无法超越历史的洪流,因为过往无法推倒从来。
既然是彼此,就要两方面说。责人先自省,我先从中国一方说起。日本投降是因为“屈原”?还是“苏武”还是“共工”?我们反复强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的作用,这个作用本身其实无须怀疑,要命的是反复强调,反复强调其实反映出的是说者内心并不完全认同。我们几时反复强调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了?对于南韩的丑化志愿军的影视作品,我们也只是笑笑,从无酿成民族高度的群众体育事件不是。
这里又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愤恨,那些非人的鬼子,在投降之后,全身而去,然后在岁月中安然老死。物质上不赔偿,精神上不道歉。每想到此,笔者也是牙根痒痒,恨不得将其生剥活剐。而另一方面,这个很关键,我们在愤恨之余,是否还心存恐惧呢?简言之,内心是否还有自卑感,对双方的实力对比还自认为是弱势的一方。这个可是个全民意识,日本一换首相,报纸电视就讨论他们是亲华派还是强硬派。一些宵小之徒以非政府身份犬吠几声,举国哗然。这里面难免不是有些担心的成分在里面,担心皇军再来。试想我们几曾对蒙古国的类似事情,有所反应,几曾担心过他们再次饮马黄河?
一个民族只有在真正站起来以后,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同时,一个民族只有真正的强大起来以后,才能够理性而淡然的展望她美好的未来。我个人觉得,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将愤恨和不安作为两种情绪厘清分开。理性的看待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以一平和的心态去看的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这不是一种狂妄,而是事实如此。
至于日本人吗,本文也不是给他们看的。他们越是不敢正视过去,就越是没有未来。日本人,在内心的群体意识就是,美国强要懂得尊敬,而中国弱可以无视。他们的错误判断和不去面对现实,最终毁掉的一定是自己。而这个将他导入深渊的恰恰是他们认为的世界上最最民主自由的恩人干爹:美利坚,正是他们政府将日本这颗树种在了花盆里。想想他们也许将来也就是盆景的命喽。
弹指一年过,又是九一八。今天决定把这个坑填上,九九归一,就写到这里。

看着这个帖子,不免心生感慨。一年时光,几多变故,物是人非,唏嘘不已。
恩,不错的营养帖。
好文啊 就是太慢了吧
谢谢楼主的文章。这一年来黑丝试飞,航妈试航,大张军威啊。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LZ  好文啊  见地不错  支持一下  
作者写作这篇论文是花了心思的。
有营养的好文
其实大东亚共荣圈也是替中国人说的。。。。。顶楼主,难得的文章。
这么经典的文章,浏览的人太少了
应该受精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1-9-18 17:11
弹指一年过,又是九一八。今天决定把这个坑填上,九九归一,就写到这里。

看着这个帖子,不免心生感慨。 ...
旧人换新颜啊,文采是端的好。

  我偶尔的也在乱想,我们往往是从反思的角度来看大一统的种种缺陷,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华夏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人口群体,凝聚力和历史都令人如此瞩目,秦皇早早的确立了一套成熟的政治制度是否也是原因呢?
好文……对于日本这个近邻,带给我们的思考太多太多了
有见地,言简意赅!
LZ说的第九点,怕是在CD没几个赞同的
不错,至少是深入思考过的。
很长时间西方一直批评,日本是富裕的日本,贫穷的日本人。
这句话好熟悉啊
日本才是真正的韬光养晦'咱这个只能算掩耳盗铃
写了一年啊!!!
吼吼,又一年过去啦。
续个楼,居然是审查……好吧,看看什么时候能审查出来
  原以为是应时之作,原来是挖坟啊。楼主所说日本要死在美国手上,这几年越来越近应验了。
   楼主能否把文章也移到“畅谈”里,让广大群众多了解。
SeaBrown的马甲 发表于 2012-9-18 01:58
吼吼,又一年过去啦。
续个楼,居然是审查……好吧,看看什么时候能审查出来
这个,实在是没有找到要审核的帖子啊?要不,您老再发一遍?

杀之 发表于 2012-9-18 08:58
这个,实在是没有找到要审核的帖子啊?要不,您老再发一遍?


重复,编辑掉
杀之 发表于 2012-9-18 08:58
这个,实在是没有找到要审核的帖子啊?要不,您老再发一遍?


重复,编辑掉


重复,编辑掉


重复,编辑掉
钓鱼岛   外三篇

一.    甲午与辛丑

甲午年对于中日两国而言是一个节点,在这之前虽然中国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但在心里上一直保持着对日本的优越感。日本那时虽然极度贬损中国,但内心深处也保持着对中国人优越感的认同。甲午之后一切全部颠倒了过来,即使是抗战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依然保持着对战胜国中国的优越感,而无论多么憎恨与仇视,中国人也在内心对日本人的优越感有认同。笔者有一个猜想,觉得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甲午年,2014年,这个心态会再次逆转。不想在这个九一八前夕爆发了中日两国对钓鱼岛问题的纠纷。虽然再过两年可能中国的行动会更顺手一些,但既然历史已经提前了他的脚步,我们不妨深吸一口气,也加快步伐追上去。
与甲午年相关的是辛丑年,关于辛丑年,马未都说过这么一段话:“辛丑年,非常有意思。我查了一下历史,在清代,每个辛丑年都有大事发生。清代第一个辛丑年是1661年,这一年康熙即位。康熙即位后,开创了康乾盛世的良好开端。到了下一个辛丑年,1721年,康熙六十年。一个皇帝能做满六十年,非常不容易,……第三个辛丑年,是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四库全书》首发。我们知道,盛世修典,《四库全书》是康乾盛世在文化上的体现。第四个辛丑年,是1841年,鸦片战争失败,香港被英军强占,一直到1997年回归。第五个辛丑年,是1901年,著名的《辛丑条约》签订,丧权辱国。”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继续下去,再下面的辛丑年是1961年,大跃进刚刚结束,四清和后面的文革还没有开始。这一年中央作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是个“向左走向右走”的抉择关头。再下面的辛丑年是2021年,这一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10周年,是建党百年。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笃信历史发展是走竹节运。一段治世向上到一个节点为峰顶后向下,再到一个节点后转入乱世,再到一个节点跌入谷底转而上行,再到一个节点转入治世……如此反复。那么冥冥之中,从顺治十八年到建党百年的七个辛丑年,是否也如此循环呢!期待是这样。如果如此,那么就意味着美国与中国的实力地位会颠倒过来。即使美国还罩着日本,美国也不是老大了。而笔者更加倾向于,一旦美国滑落第一,他很可能会效仿英国的“苏伊士运河以东”来一个“关岛以西”。
通过外力将气体压缩后,一旦外力消失,气体会自发膨胀。一切自发的过程都是熵增的过程,熵增意味着更大的混乱程度。日本首先受害尤不知也。

二.    八八舰队

现在海权炒得很热,仿佛发展海军就是为了实现海权。其实,海权所要求的控制海洋是服务于工业化的以海洋为主要贸易通道的商业国家。对于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国家并不适用。海军首先是军队,军队首先就要保家卫国。抛开颐和园不说,慈禧在北洋成军后不再发展,其实对于一个工业化初始的农业大国而言是常态。倒是日本大肆发展海军才是变态。甲午一役海军并不是决定性的,如果大东沟北洋全军覆没,而同时平壤大捷。日本依然无法取得后来的结果。而有了这个结果才使得日本挤进列强,才有海权之必要,而不是反过来。而甲午战争的胜利,不是日本的必然结果,也不能作为实现海权的充分必要条件存在着。
后来的对马海战大体上也不是决定之根本,可日本人却认准了海军。哭着喊着要八八舰队,全然不顾日本的国力。孰不知八八舰队一旦成军,建造和保有它们对于日本的国民经济的危害远大于威慑敌国。同时大兴海军也挤压了陆军的发展,一站到二战间日本的海军发展与世界同步,而陆军却原地不动,十分唏嘘。
战后,日本以海上自卫队借尸还魂了海军。初期的自卫队就是建立在第七舰队的反潜支队和扫雷支队的定位上,负责扫雷、封锁海峡和远洋反潜。虽然相对于同时期“空潜快”的人民海军而言,在技术和装备上更有优势,但不要忘记了,人民海军是用来保家卫国的,而日本自卫队不是。如果第七舰队在日本海的决战中失败,试想日本人的远洋反潜编队对抗击苏联登陆这个现实的威胁会有中国的空潜快更有意义吗?这么个编制要命名为八八舰队可以理解,当时冷战一切要听命于干爹也可以理解,但冷战结束后,日本人一路在这个八八舰队的基础上发展,又所为何来呢?
在一个现成的基础上,不断的添加发展本不是什么错误。作为远洋海军保护贸易通道是可以的,但日本缺乏(或说不允许)海外基地,日本的远洋作战能力来自于与美国的资源共享。同时,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全部来自于近海地区,日本又早早将中国列入盯防对象,却并没有进行与之相关的海军建设。目前钓鱼岛陷入危机,他的那个依托于伪娘版航母升级的八八舰队是否可以在争夺钓鱼岛的过程中,挡得住新时期高科技条件下中国海军的空潜快的雷霆一击?反观中国,发展航母就是为了保护能源通道、海外利益等等,而与祖国统一,岛屿争端关系不大……


三.法德和解

很多人幻想着中日两国可以象法德两国那样和解。孰不知法德两国的和解是建立在共同的阵营之中,这个意义远大于共同的清算历史。以朝鲜战争为界,日本与中国分别站在了冷战的两端,虽然后来中美日有了共同的敌人,有了和解,有了中日恢复邦交。但对战后日本的重塑,完全是站在美国人单方面的考虑上面。这个状态本身就是不平衡状态,这个状态的存在有赖于美国扮演上帝的能力。
所以说,中日之间的所谓“和解”至少在过去的日子里,不过是“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的忍耐罢了。小平同志在关于钓鱼岛时说过“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10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比我们有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其实,日本人不懂此中深意,如果将此话中的“智慧”换成“实力”,一切自然昭然若揭。
很多人都认为,以力服人不如以德服人,这是不假。但对于日本这个民族而言,只要你打得赢,其它的后遗症统统没有。君不见,在麦克阿瑟初为日本太上皇的时候,收到大量日本人的信件。大部分是问安、激励乃至臣服的表示,并有许多人随信寄去传家宝等,尤其是有数百位女性对其表示“请让我生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