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中国人记录的南京大屠杀日记部分内容公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43:14
<P>【北京日报】</P>
<P>他不要第三国看他们无道德的行为,在路上睡的死尸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路,简直把中国人不当人……”这句话摘自第一份中国人记载南京大屠杀的日记——《程瑞芳日记》。 本报近日得到该日记的大部分内容,摘编后独家刊发——


程瑞芳

程瑞芳的日记用亲历见闻控诉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程瑞芳写这份日记时也许没想到,她是第一个以日记形式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史学专家称,她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档案资料,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又一铁证。
    此前《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魏特琳日记》相继发行中文版,分别以德国人、美国人和日本忏悔者的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暴行。
    <b>《程瑞芳日记》摘登</b>
    <b>12月10日</b>
    ……搬进安全区的人路上不断,进到学校的也是如此,洋车没有了,路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自己挑、抬,飞机声、大炮声他们也不管,真是凄惨……我们这里只住妇女、小孩,也不许烧锅弄饭,有的自己家里送饭,没有饭吃的不多,我们给她们吃,早上给他们水洗面,给他们三次水喝,有一千多人,忙极了,预备水、开水,一日送两次。现在预备在大门外对面开一粥厂,过两天就有粥吃了……
    <b>12月11日</b>
    今早死去两个小婴孩,一个只有一个多月,是闷死的,一个有三个多月,早有病的……今日大炮打得利(厉——编者注)害……(我军(指国民党军队,下同)要逃了,警察没有了。北门桥有小兵抢了,老百姓也抢,还有几个宪兵维持,抢了几个人。下关我军放火烧了,烧的地方很多……
    <b>12月13日</b>
    昨晚我军退了,今早没有听见还炮声。下午二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了……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得不少。日兵跑到他们这(家)里,要他们走,因为(日本)兵要睡(觉)。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骇(吓)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b>12月14日</b>
    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青年男子。……
    <b>12月17日</b>
    现有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受用(强奸),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b>12月18日</b>
    昨晚拖去的女子今早都放回来了,有一个未回来,不知是留在那里,或是她不好意思回来……真不得了,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强奸)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强奸)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b>12月19日</b>
    昨晚有宪兵在前面睡,晚上还是有兵进来,到五百号客厅许多人之中强奸。今日白天有两兵到五百号,房门口站一兵,里面一兵叫别人出去,留下一年轻女子强奸……这些难民只真可怜,有的家烧了,有的丈夫被日兵杀了,有的被日兵拖去了不知生死,哭的哭,叫的叫,惨不堪言……日兵烧房当玩意,他们也怕冷,先拿里面家具烧起来烤火,要走就走,火若燃上房子就烧了,有时放些死人在内再燃火烧房子。
    <b>12月20日</b>
    今日又来了许多难民,二百号三楼也睡满了。他们想这里有宪兵保护,其实宪兵还是将姑娘拖在院子里奸,不是人,是畜牲,不管什么地方。今天中午,有兵来拖两个姑娘,并拿她们的东西……
    <b>12月22日</b>
    德国领事在下关也不许进城,自然他在兵船上,他不要第三国看他们无道德的行为,在路上睡的死尸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路,简直把中国人不当人……
    <b>12月29日</b>
    今日在此登记男人,把全城的男子都弄到此地来登记。留下一些年青人是他们所疑心的,(让)这些女难民出来承认是他们的父兄、丈夫或亲戚。有一个老太太有胆量,出来认了三个人,其实她也不认得他们,就是要救他们。有一个年青女子也出来认,说是她的哥哥,回来里面换件衣服,又出来认她的亲戚,此人真是可佩。……现在日兵清理街道,把死人埋下土,或是烧,街上的死人太多了。 </P>
<P>金陵女大里救护难民 </P>
<P>    程瑞芳出生于1875年,籍贯为湖北武昌,早年毕业于武昌护士学校。毕业后,程瑞芳在当地的美以美会妇科医院当看护,1922年任圣希里达子弟小学校长,1924年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简称金陵女大,现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任舍监(相当于宿舍管理员)。
<P>    1937年8月15日,日寇轰炸南京时,金陵女大为了应付紧急事件,由吴贻芳校长成立了紧急委员会,时年62岁的程瑞芳是其中一员。这年的12月,在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美籍人士温妮·魏特琳女士、程瑞芳、陈斐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首都”沦陷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
<P>    南京沦陷后,滞留南京的20多位西方人士,包括拉贝、魏特琳等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城西北部一块约3.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国际安全区,从日军的枪口与刺刀下拼死救护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 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女士写下了震惊中外的《魏特琳日记》,这部日记和后来的《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齐名,成为外国人见证南京大屠杀历史、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重要罪证。《魏特琳日记》中,多次提到了程瑞芳,亲切地称她为程夫人。
<P>    远东军事法庭的重要证人
<P>    据史料证实,程瑞芳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曾远赴日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她用自己在金陵女大安全区的亲历亲见,控诉了日军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档案馆在金陵女大零散档案中发现的程瑞芳填写的英文履历表,也提到她曾到过日本。
<P>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程瑞芳日记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郭必强研究员11日透露,程瑞芳的出证材料最近已在远东军事法庭的档案中发现并被证实。程瑞芳在证词中说:“我71岁,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宿舍总管。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校园被宣布为一个安全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收容了1万多妇女和儿童。”然后程瑞芳列举了她亲眼看到的日军在校园里强奸、抢劫和杀人的数个证据。最后,她写道:“我愿签名盖章证明此事,1946年4月8日。”
<P>     孙子眼里的仗义祖母
<P>     据金陵女大的老校友回忆,程瑞芳在1952年金陵女大院系合并后离开南京,回到了武汉居住。1962年,吴贻芳校长还自己出资邀请已87岁的程瑞芳重游金陵女大安全区。
<P>    目前,程瑞芳的孙子程国光、程国祥生活在武汉市,都已经80多岁了。
<P>    程国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与程瑞芳一起生活在金陵女大安全区,他回忆说:“日军攻占南京后,我和妈妈、妹妹一起留在南京与奶奶住在一起,当时我10多岁。奶奶说都走了学校没有人看守,自己年纪大了,不想走,就留下了,还有华群小姐(魏特琳)也没走,她们一起在国际安全区金陵女大难民所看护难民。奶奶总是很忙,管宿舍、膳食,在难民所还在协助华群小姐做很多事。因为日军常常进来抓人,人人都害怕,奶奶就常叫妇女们用布条包上头,脸上抹一些炉灰,躲在被子里,以防不测。”不过,程国祥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常看到奶奶晚上在自己的房里灯下用钢笔写着什么,因为奶奶管的事情很多,他当时以为是在记账。
<P>    60多年后发现尘封日记
<P>    2001年12月7日,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金陵女大零散档案时,发现了一本珍藏60多年的尘封日记。日记原名《1937年首都沦陷留守金校的同人一段日记》,后称《首都沦陷留守金校日记》、《程瑞芳日记》。研究人员发现,日记系钢笔手书,一共3万多字,起讫日期为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这正是抗战初期“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的时间。而且,程瑞芳还是逐日记载,从不间断。日记内容与《魏特琳日记》相互印证。
<P>    此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负责对《程瑞芳日记》进行整理研究。程瑞芳在日记中提到,每天记完日记都要赶紧藏起来,以免被发现。日记中,程瑞芳通过自己的亲历见闻,有力地控诉了日军在安全区内外烧杀奸抢的滔天罪行;褒扬了魏特琳等国际人士为救助和保护难民奔忙操劳的事迹;诉说了安全区内生活的艰辛,同时还揭示了安全区也无法保障难民安全的事实以及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反抗。
<P>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孙宅巍说,“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视野中,还没有见到过一份中国人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原件。程瑞芳日记的发现和公布,正好填补了空白。”
<P>    文/朱宏俊
<P>    链接
<P>    魏特琳,美国人,于1919年秋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职,1940年5月回国。
<P>    全书50多万字的《魏特琳日记》,以一位外国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情感,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进行殖民统治的全过程。由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所写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P>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
<P>    《拉贝日记》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在写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
<P>    东史郎191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曾参加攻占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襄东等战役。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回日本。东史郎有记日记的习惯,他把侵华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录下来,共有5卷37万字。1987年,东史郎出于对参加侵略战争的反省和向中国人民谢罪的愿望,在日本京都的和平展览会上,公布了他的战时日记,其中包括记录当年南京大屠杀情景的材料。
<P>    此前,虽然国内公开出版了一批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书籍,但专门从加害者角度出版的史料书籍,除散见于一些书籍中的原日军官兵的阵中日记外,还没有一本较为完整的中文版史料书籍,《东史郎日记》弥补了这一缺憾。(完)</P><P>【北京日报】</P>
<P>他不要第三国看他们无道德的行为,在路上睡的死尸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路,简直把中国人不当人……”这句话摘自第一份中国人记载南京大屠杀的日记——《程瑞芳日记》。 本报近日得到该日记的大部分内容,摘编后独家刊发——


程瑞芳

程瑞芳的日记用亲历见闻控诉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
    程瑞芳写这份日记时也许没想到,她是第一个以日记形式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史学专家称,她为后人留下了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重要档案资料,成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又一铁证。
    此前《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魏特琳日记》相继发行中文版,分别以德国人、美国人和日本忏悔者的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暴行。
    <b>《程瑞芳日记》摘登</b>
    <b>12月10日</b>
    ……搬进安全区的人路上不断,进到学校的也是如此,洋车没有了,路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是自己挑、抬,飞机声、大炮声他们也不管,真是凄惨……我们这里只住妇女、小孩,也不许烧锅弄饭,有的自己家里送饭,没有饭吃的不多,我们给她们吃,早上给他们水洗面,给他们三次水喝,有一千多人,忙极了,预备水、开水,一日送两次。现在预备在大门外对面开一粥厂,过两天就有粥吃了……
    <b>12月11日</b>
    今早死去两个小婴孩,一个只有一个多月,是闷死的,一个有三个多月,早有病的……今日大炮打得利(厉——编者注)害……(我军(指国民党军队,下同)要逃了,警察没有了。北门桥有小兵抢了,老百姓也抢,还有几个宪兵维持,抢了几个人。下关我军放火烧了,烧的地方很多……
    <b>12月13日</b>
    昨晚我军退了,今早没有听见还炮声。下午二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了……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得不少。日兵跑到他们这(家)里,要他们走,因为(日本)兵要睡(觉)。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骇(吓)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b>12月14日</b>
    今日来的人更多,都是从安全区内逃来的,因日兵白日跑到他们家里抄钱、强奸。街上刺死的人不少,安全区里都是如此,外边更不少,没有人敢去,刺死的多半青年男子。……
    <b>12月17日</b>
    现有十二点钟,坐此写日记不能睡,因今晚尝过亡国奴的味道……今晚拖去11个姑娘,不知托(拖)到何处受用(强奸),我要哭了,这些姑娘将来如何?……
    <b>12月18日</b>
    昨晚拖去的女子今早都放回来了,有一个未回来,不知是留在那里,或是她不好意思回来……真不得了,这些(日本兵)猖狂极了,无所不为,要杀人就杀人,要奸就奸,不管老少。有一家母女二人,母亲有六十多岁,一连三个兵用(强奸)过,女儿四十多岁,两个兵用(强奸)过,都是寡居,简直没有人道……
    <b>12月19日</b>
    昨晚有宪兵在前面睡,晚上还是有兵进来,到五百号客厅许多人之中强奸。今日白天有两兵到五百号,房门口站一兵,里面一兵叫别人出去,留下一年轻女子强奸……这些难民只真可怜,有的家烧了,有的丈夫被日兵杀了,有的被日兵拖去了不知生死,哭的哭,叫的叫,惨不堪言……日兵烧房当玩意,他们也怕冷,先拿里面家具烧起来烤火,要走就走,火若燃上房子就烧了,有时放些死人在内再燃火烧房子。
    <b>12月20日</b>
    今日又来了许多难民,二百号三楼也睡满了。他们想这里有宪兵保护,其实宪兵还是将姑娘拖在院子里奸,不是人,是畜牲,不管什么地方。今天中午,有兵来拖两个姑娘,并拿她们的东西……
    <b>12月22日</b>
    德国领事在下关也不许进城,自然他在兵船上,他不要第三国看他们无道德的行为,在路上睡的死尸也不要人看,有的路上只见死尸不见路,简直把中国人不当人……
    <b>12月29日</b>
    今日在此登记男人,把全城的男子都弄到此地来登记。留下一些年青人是他们所疑心的,(让)这些女难民出来承认是他们的父兄、丈夫或亲戚。有一个老太太有胆量,出来认了三个人,其实她也不认得他们,就是要救他们。有一个年青女子也出来认,说是她的哥哥,回来里面换件衣服,又出来认她的亲戚,此人真是可佩。……现在日兵清理街道,把死人埋下土,或是烧,街上的死人太多了。 </P>
<P>金陵女大里救护难民 </P>
<P>    程瑞芳出生于1875年,籍贯为湖北武昌,早年毕业于武昌护士学校。毕业后,程瑞芳在当地的美以美会妇科医院当看护,1922年任圣希里达子弟小学校长,1924年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简称金陵女大,现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任舍监(相当于宿舍管理员)。
<P>    1937年8月15日,日寇轰炸南京时,金陵女大为了应付紧急事件,由吴贻芳校长成立了紧急委员会,时年62岁的程瑞芳是其中一员。这年的12月,在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美籍人士温妮·魏特琳女士、程瑞芳、陈斐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首都”沦陷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
<P>    南京沦陷后,滞留南京的20多位西方人士,包括拉贝、魏特琳等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城西北部一块约3.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国际安全区,从日军的枪口与刺刀下拼死救护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 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女士写下了震惊中外的《魏特琳日记》,这部日记和后来的《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齐名,成为外国人见证南京大屠杀历史、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重要罪证。《魏特琳日记》中,多次提到了程瑞芳,亲切地称她为程夫人。
<P>    远东军事法庭的重要证人
<P>    据史料证实,程瑞芳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曾远赴日本,在远东军事法庭上作证。她用自己在金陵女大安全区的亲历亲见,控诉了日军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档案馆在金陵女大零散档案中发现的程瑞芳填写的英文履历表,也提到她曾到过日本。
<P>    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程瑞芳日记整理与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郭必强研究员11日透露,程瑞芳的出证材料最近已在远东军事法庭的档案中发现并被证实。程瑞芳在证词中说:“我71岁,是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宿舍总管。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校园被宣布为一个安全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收容了1万多妇女和儿童。”然后程瑞芳列举了她亲眼看到的日军在校园里强奸、抢劫和杀人的数个证据。最后,她写道:“我愿签名盖章证明此事,1946年4月8日。”
<P>     孙子眼里的仗义祖母
<P>     据金陵女大的老校友回忆,程瑞芳在1952年金陵女大院系合并后离开南京,回到了武汉居住。1962年,吴贻芳校长还自己出资邀请已87岁的程瑞芳重游金陵女大安全区。
<P>    目前,程瑞芳的孙子程国光、程国祥生活在武汉市,都已经80多岁了。
<P>    程国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与程瑞芳一起生活在金陵女大安全区,他回忆说:“日军攻占南京后,我和妈妈、妹妹一起留在南京与奶奶住在一起,当时我10多岁。奶奶说都走了学校没有人看守,自己年纪大了,不想走,就留下了,还有华群小姐(魏特琳)也没走,她们一起在国际安全区金陵女大难民所看护难民。奶奶总是很忙,管宿舍、膳食,在难民所还在协助华群小姐做很多事。因为日军常常进来抓人,人人都害怕,奶奶就常叫妇女们用布条包上头,脸上抹一些炉灰,躲在被子里,以防不测。”不过,程国祥印象很深的是那时常看到奶奶晚上在自己的房里灯下用钢笔写着什么,因为奶奶管的事情很多,他当时以为是在记账。
<P>    60多年后发现尘封日记
<P>    2001年12月7日,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金陵女大零散档案时,发现了一本珍藏60多年的尘封日记。日记原名《1937年首都沦陷留守金校的同人一段日记》,后称《首都沦陷留守金校日记》、《程瑞芳日记》。研究人员发现,日记系钢笔手书,一共3万多字,起讫日期为1937年12月8日至1938年3月1日,这正是抗战初期“首都”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的时间。而且,程瑞芳还是逐日记载,从不间断。日记内容与《魏特琳日记》相互印证。
<P>    此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负责对《程瑞芳日记》进行整理研究。程瑞芳在日记中提到,每天记完日记都要赶紧藏起来,以免被发现。日记中,程瑞芳通过自己的亲历见闻,有力地控诉了日军在安全区内外烧杀奸抢的滔天罪行;褒扬了魏特琳等国际人士为救助和保护难民奔忙操劳的事迹;诉说了安全区内生活的艰辛,同时还揭示了安全区也无法保障难民安全的事实以及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反抗。
<P>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孙宅巍说,“迄今为止,在我们的视野中,还没有见到过一份中国人记载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日记原件。程瑞芳日记的发现和公布,正好填补了空白。”
<P>    文/朱宏俊
<P>    链接
<P>    魏特琳,美国人,于1919年秋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任职,1940年5月回国。
<P>    全书50多万字的《魏特琳日记》,以一位外国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情感,真实、详尽地记录了日军从轰炸南京、进攻南京到南京大屠杀及日军在南京进行殖民统治的全过程。由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成了日军实行性暴力的重要目标,作为该难民所的负责人,魏特琳所写的日记是揭露侵华日军性暴行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P>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人约翰·拉贝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中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拉贝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
<P>    《拉贝日记》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非常具体、细致和真实。在写日记的同时,拉贝还精心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作了翔实的说明。
<P>    东史郎1912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曾参加攻占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襄东等战役。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回日本。东史郎有记日记的习惯,他把侵华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录下来,共有5卷37万字。1987年,东史郎出于对参加侵略战争的反省和向中国人民谢罪的愿望,在日本京都的和平展览会上,公布了他的战时日记,其中包括记录当年南京大屠杀情景的材料。
<P>    此前,虽然国内公开出版了一批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书籍,但专门从加害者角度出版的史料书籍,除散见于一些书籍中的原日军官兵的阵中日记外,还没有一本较为完整的中文版史料书籍,《东史郎日记》弥补了这一缺憾。(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