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企海外布局构筑粮食“境外防火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4:22:32
中国农企海外布局构筑粮食“境外防火墙”


2012年08月18日    来源:新华网   任沁沁 何丰


  从乌克兰到越南,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北方的中粮集团到南方的广西农垦集团……中国农业企业正在加快“海外粮仓”的布局。

  乌克兰最大农企乌克兰农牧集团董事长奥列戈·巴赫马久科日前透露,仅今年,就有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中国农企考察了该集团,大部分中国企业希望尽快与其达成玉米贸易合作,以满足各自在中国市场的玉米需求。

  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农垦总局,三年内将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建设“域外垦区”逾4000万亩。重庆未来五年将在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建成5个境外大豆、油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央企中粮集团也积极寻找海外投资机会,通过并购等方式“走出去”,未来将在境外拓展大豆、木薯、酒和糖等业务。

  这些动作无不显示中国稳定海外粮食供应、减少对外依赖的决心。尽管中国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但庞大的国内需求依然让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攀升,去年逆差额达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与此同时,外资在中国农业领域步步深入。

  贸易依存度过大导致中国在农产品进口价格上并不掌握话语权,很多时候“只能被国际粮食巨头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势在全球粮价高企的当下愈发令人担忧。

  极端气候正在肆虐全球,旱灾、水患推动全球粮价上涨,人们担心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的到来,由此可能引发的全球输出型通胀或将对粮食进口国带来进一步打击。

  在全球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中远期持续上扬的背景下,农企的海外布局能否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构筑粮食“境外防火墙”?如何充分发挥境内外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平稳,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乌克兰是全球公认的“欧洲粮仓”。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广西籍商户郑敏,早在2008年就前往乌克兰种植大豆。2011年大豆价格飙升的时候,他负责种植经营的1600多亩大豆基本都销往中国市场。

  “乌克兰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升值空间尚未打开,土地成本较低,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当地投资,然后把粮食卖到国内。”郑敏说,这种模式让我们有了一定的定价权,不会完全被国外业者牵制。

  中国粮油业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一笔海外投资,是重粮集团斥资25.03亿元在巴西建设大豆基地。去年底,40万吨在该基地生产的大豆已分批运抵回国。

  寻求供应商多样化也是中国平稳粮食需求的战略举措。

  巴赫马久科明确表示,乌克兰谷物在中国港口的销售价格是每吨320美元,这一价格远低于美国谷物在中国港口税后400多美元的售价。

  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广西农垦集团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构筑“境外农业基地”,种类涵盖薯类、甘蔗和水稻。如今,越南19号公路沿线的平定省、西宁省、平福省、嘉莱省、昆嵩省等地,正致力于为中国企业配套建设木薯种植基地。

  越南广宁省农民阮氏明特别感谢来自中国的投资者。2012年他种植的甘蔗被广西防城精制糖有限公司以500元/吨的收购价全部购买,而这家中国公司在越南境内已经开辟了1000多亩的甘蔗基地。

  来自政府的鼓励意味着未来中国农企海外投资将大幅增加。去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多次组织大型农企探讨“走出去”战略规划,并征求意见建议。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是中国农企加快“走出去”的有效保障。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11年美国出口中国农产品升至233亿美元,即每一名美国农民向中国出口接近4000美元。中美农业贸易逆差不断拉大。此次全球粮价上涨潮中,美国正是漩涡的中心。

  不过,今年2月签署的《中美农业战略合作规划(2012-2017年)》或将逐渐改变未来中美农业合作格局。未来两国农业合作重点将集中在农业科技和农产品贸易。过去美方一直偏重贸易,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而未来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将重点加强对美国农业科技和可持续农业的投资。

  农业专家建议,中国农企在境外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到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的特点,甚至要考虑到在境外建设畜牧业肉类品基地;同时应推动中国金融信贷产品跟进,形成“农业基地布局—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信贷融资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农业、金融“全产业链”。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走出去”加强“上游”资源建设,是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需要,也有利于服务国家粮油安全。(记者 任沁沁 何丰伦)





http://intl.ce.cn/sjjj/qy/201208/18/t20120818_23596801.shtml中国农企海外布局构筑粮食“境外防火墙”


2012年08月18日    来源:新华网   任沁沁 何丰


  从乌克兰到越南,从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从北方的中粮集团到南方的广西农垦集团……中国农业企业正在加快“海外粮仓”的布局。

  乌克兰最大农企乌克兰农牧集团董事长奥列戈·巴赫马久科日前透露,仅今年,就有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中国农企考察了该集团,大部分中国企业希望尽快与其达成玉米贸易合作,以满足各自在中国市场的玉米需求。

  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农垦总局,三年内将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建设“域外垦区”逾4000万亩。重庆未来五年将在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等国建成5个境外大豆、油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央企中粮集团也积极寻找海外投资机会,通过并购等方式“走出去”,未来将在境外拓展大豆、木薯、酒和糖等业务。

  这些动作无不显示中国稳定海外粮食供应、减少对外依赖的决心。尽管中国粮食产量在逐年增加,但庞大的国内需求依然让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攀升,去年逆差额达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与此同时,外资在中国农业领域步步深入。

  贸易依存度过大导致中国在农产品进口价格上并不掌握话语权,很多时候“只能被国际粮食巨头牵着鼻子走”。这种情势在全球粮价高企的当下愈发令人担忧。

  极端气候正在肆虐全球,旱灾、水患推动全球粮价上涨,人们担心新一轮全球粮食危机的到来,由此可能引发的全球输出型通胀或将对粮食进口国带来进一步打击。

  在全球粮食及农产品价格中远期持续上扬的背景下,农企的海外布局能否为世界人口大国中国构筑粮食“境外防火墙”?如何充分发挥境内外两种资源,确保国内粮食及农产品价格平稳,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

  乌克兰是全球公认的“欧洲粮仓”。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广西籍商户郑敏,早在2008年就前往乌克兰种植大豆。2011年大豆价格飙升的时候,他负责种植经营的1600多亩大豆基本都销往中国市场。

  “乌克兰有相当一部分土地升值空间尚未打开,土地成本较低,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当地投资,然后把粮食卖到国内。”郑敏说,这种模式让我们有了一定的定价权,不会完全被国外业者牵制。

  中国粮油业目前为止最大规模的一笔海外投资,是重粮集团斥资25.03亿元在巴西建设大豆基地。去年底,40万吨在该基地生产的大豆已分批运抵回国。

  寻求供应商多样化也是中国平稳粮食需求的战略举措。

  巴赫马久科明确表示,乌克兰谷物在中国港口的销售价格是每吨320美元,这一价格远低于美国谷物在中国港口税后400多美元的售价。

  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广西农垦集团在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构筑“境外农业基地”,种类涵盖薯类、甘蔗和水稻。如今,越南19号公路沿线的平定省、西宁省、平福省、嘉莱省、昆嵩省等地,正致力于为中国企业配套建设木薯种植基地。

  越南广宁省农民阮氏明特别感谢来自中国的投资者。2012年他种植的甘蔗被广西防城精制糖有限公司以500元/吨的收购价全部购买,而这家中国公司在越南境内已经开辟了1000多亩的甘蔗基地。

  来自政府的鼓励意味着未来中国农企海外投资将大幅增加。去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多次组织大型农企探讨“走出去”战略规划,并征求意见建议。包括财政、金融、税收和保险等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是中国农企加快“走出去”的有效保障。

  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2011年美国出口中国农产品升至233亿美元,即每一名美国农民向中国出口接近4000美元。中美农业贸易逆差不断拉大。此次全球粮价上涨潮中,美国正是漩涡的中心。

  不过,今年2月签署的《中美农业战略合作规划(2012-2017年)》或将逐渐改变未来中美农业合作格局。未来两国农业合作重点将集中在农业科技和农产品贸易。过去美方一直偏重贸易,希望向中国出口更多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等农产品,而未来中国农业龙头企业将重点加强对美国农业科技和可持续农业的投资。

  农业专家建议,中国农企在境外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到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的特点,甚至要考虑到在境外建设畜牧业肉类品基地;同时应推动中国金融信贷产品跟进,形成“农业基地布局—农业机械产业发展—信贷融资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农业、金融“全产业链”。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表示,“走出去”加强“上游”资源建设,是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需要,也有利于服务国家粮油安全。(记者 任沁沁 何丰伦)





http://intl.ce.cn/sjjj/qy/201208/18/t20120818_23596801.shtml
军力要跟上啊,要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