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助力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可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37:47
中国科技网 讯(记者吴长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坚实地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研究成果8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和纠缠分发是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分布式量子网络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自由空间因损耗小、可行性强的优点,可以实现超远距离的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和纠缠分发,再结合卫星的帮助,未来有可能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学基础检验。

    2005年,潘建伟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距离大于垂直大气层等效厚度的自由空间双向纠缠分发。经过多年努力,潘建伟小组为实现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发展了一系列关键量子技术,并在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在基于超高亮度量子纠缠源技术的基础上,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八光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取得了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突破,同时,潘建伟小组还成功实现了长寿命、高读出效率的量子存储,朝着最终实现实用化的量子中继器迈进了重要一步,上述成果论文均在《自然》杂志或其子刊上发表。

    在上述系统技术的长期发展和积累基础上,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双向纠缠分发。该实验证明,无论是从高损耗的地面指向卫星的上行通道量子隐形传态,或是卫星指向两个地面站的下行双通道量子纠缠分发都是可行的,这为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的量子力学基础原理检验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505734.htm中国科技网 讯(记者吴长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通过地基实验坚实地证明了实现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络的可行性,研究成果8月9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

    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和纠缠分发是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和分布式量子网络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自由空间因损耗小、可行性强的优点,可以实现超远距离的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和纠缠分发,再结合卫星的帮助,未来有可能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和大尺度量子力学基础检验。

    2005年,潘建伟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距离大于垂直大气层等效厚度的自由空间双向纠缠分发。经过多年努力,潘建伟小组为实现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发展了一系列关键量子技术,并在大尺度量子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在基于超高亮度量子纠缠源技术的基础上,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八光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拓扑量子纠错,取得了可扩展容错性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突破,同时,潘建伟小组还成功实现了长寿命、高读出效率的量子存储,朝着最终实现实用化的量子中继器迈进了重要一步,上述成果论文均在《自然》杂志或其子刊上发表。

    在上述系统技术的长期发展和积累基础上,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2011年10月在青海湖首次成功实现了百公里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双向纠缠分发。该实验证明,无论是从高损耗的地面指向卫星的上行通道量子隐形传态,或是卫星指向两个地面站的下行双通道量子纠缠分发都是可行的,这为基于卫星的广域量子通信和大尺度的量子力学基础原理检验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 ... /content_505734.htm
不是很好嘛。{:cha:}
发表在世界级的杂志会不会涉及泄密呢?求科普
难怪这几天网速这么给力。。。
我下个电影要一天半用迅雷加速峰值200kb叫给力?
赶快抢占专利,全部占完,一个不留。
很给力吗?
比特慧星更快些,我都删了迅雷,广告太多
这个可以得诺贝尔奖了吧?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2 20:33
这个可以得诺贝尔奖了吧?
不会,诺物理基本上只给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潘建伟这属于应用技术!
光纤都能获得,你觉得这能不能获得呢。最重要的是中科院发明了一套利用空间进行量子信息传播的设备,发展了一套高频率、高精度的瞄准、捕获和跟踪技术和装置,确保了百公里量子信道的衰减稳定在一个可以进行实验的范围内,这是世界上首次将高频率高精度的跟瞄技术应用到量子通信的实验中;该技术可以用来跟踪移动目标,将来可以直接利用到卫星的跟瞄上。
亮点是
将来可以直接利用到卫星的跟瞄上。
1号马甲 发表于 2012-8-12 18:59
发表在世界级的杂志会不会涉及泄密呢?求科普
相当于只给结果 不给代码 没事
植物人 发表于 2012-8-12 20:37
不会,诺物理基本上只给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潘建伟这属于应用技术!
不是吧,网上很多评论说这个是TG最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项目。
edisonzheng2014 发表于 2012-8-13 11:00
不是吧,网上很多评论说这个是TG最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项目。
认错,不严谨了!
刚查了一下
应用技术获奖的有:
1909年:马克尼(意大利)、布劳恩(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
1912年:达伦(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927年: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1953年:泽尔尼克(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1956年:布拉顿、巴丁、肖克利(美国)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1960年:格拉塞(美国)发现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1971年:加博尔(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1981年:西格巴恩(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肖洛(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1986年:鲁斯卡(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1992年: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多丝正比室
1997年: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国)、科昂·塔努吉(法国)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和基础研究关系密切。

不过还是对获奖的信心不大,毕竟量子通信的原理已经充分阐明,而且之前已经有过很多成功的实验,这次是技术的提升,也不是技术的开创,想起来确实有难度!  

量子技术,也是下次技术革命的一个方面啊
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是TG在信息领域打翻身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