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裁员遭制抵 200多名员工围堵人事部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9:43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706/n347467230.shtml
三一重工小心翼翼地“裁员”最终还是遭到了员工的制抵。

  昨日上午8点半,90多名上海三一重机的研发工程师,因为被告知要转岗到一线车间当钳工、下料工、焊工,齐聚奉贤区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求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给个说法。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沈阳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三一重工13.15+0.433.38%、昆山、长沙三地的三一集团相关企业。据上海三一重机一工程师透露,共涉及约800多名的年轻工程师,其中,沈阳三一重装200人、三一重机(上海工业园和昆山工业园)300人、三一集团泵送事业部300多人。基本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大多参加工作才一年多。沈阳三一重装的一位研发工程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7月4日,他和大约200多名同事,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就一直堵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前,等待公司领导答复。

  此外,由于各地的劳资谈判并不顺利,这些面临转岗培训的工程师称,他们将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当日晚间,记者试图联系多位三一方面的负责人,但均未成功。三一重工副总裁何发良也以公司规定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什么是360培训

  据一位上海三一重机的工程师向记者透露,让这300多名工程师都下到一线车间当工人,来自一份所谓的“360”人才培养计划。6月26日,上海三一重机各个研究院的各所所长开始找所里2011届和2012届毕业的研发工程师谈话,主要内容就是要将研发工程师转岗至车间工作,在车间给大家重新定岗。这些岗位包括打磨工、下料工、油漆工等一些基层岗位。

  蹊跷的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这一所谓的“360”人才培养计划的正式文案。上述工程师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完全都是口述出来的,并没有相关文案的呈现,“360人才培养计划就像一个空壳子,有名无实,这必将引起大家的不满。”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关于什么是“360”,也有多种解释,有说是360度,即全方面培训。也有说是360天,意思就是或要进行长达一年的培训。

  亦真亦幻的“360”培训成为三一员工最大怀疑对象:到底是培训,还是变相裁员?对于这一点,上海奉贤区劳动纠察大队的王姓大队长在劝解来讨说法的工程师时也承认,企业要求员工培训的诉求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做法上是有瑕疵的”。

  对此,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海阳也表示,在培训之前,公布一些培训信息,执行办法,是情理之中的事。

  到底是不是裁员

  激动的工程师们并不认同这位大队长的说法。他们坚持认为,三一的培训,就是变相裁员。“而且还是无成本的裁员。”另外一女工程师接过话头,对记者表示,其实三一现在的状况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时候推出所谓的培训计划,根本就是幌子。

  记者在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还遇到了两个来自生产一线的技工,也就是这些工程师即将去培训的部门,他们对记者表示,目前有近80%的车间工人已经“被放假”,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不等,具体情况等待通知。

  三一重工目前正面临严峻的销售下滑。三一日前也在回应裁员报道时表示:“从去年起,面对行业发展放缓的现实,本公司也有意识地对员工人数增长进行了控制。”

  其实,关于三一裁员的传闻中,一个关键的数据也不断见诸报端:30%。据上述沈阳工程师介绍,这一次沈阳方面要求培训的工程师有200人,恰好是研发工程师团队的1/3。“这一比例也恰好吻合‘裁员30%’。”

  三一重装研究本院标准化资料所所长刘华在一次内部的谈话会上也很无奈地表示,“我也没办法。”她在劝解员工去培训时透露,这200名人员指标也是集团下达的任务。在这一份内部的录音资料上,刘华还劝工程师们,如果能够找其他工作,赶快去找。

  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沈阳、昆山等的各种形式谈判仍在进行。但据了解,双方的谈判都不顺利。现在关键点是,三一到底有没有权力对员工进行培训、甚至转岗。“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看当初他们的劳动合同,有没有进行类似转岗、培训的约定。”陈海阳表示,如果在合同之中,没有了转岗、培训的约定,而三一单方面地进行了岗位调整,是有变相裁员的嫌疑,并违法了相关法规。“如果是这样,我支持这些员工的法律维权行为。”(来源:国际金融报)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706/n347467230.shtml
三一重工小心翼翼地“裁员”最终还是遭到了员工的制抵。

  昨日上午8点半,90多名上海三一重机的研发工程师,因为被告知要转岗到一线车间当钳工、下料工、焊工,齐聚奉贤区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求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给个说法。

  同样的一幕,还发生在沈阳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三一重工13.15+0.433.38%、昆山、长沙三地的三一集团相关企业。据上海三一重机一工程师透露,共涉及约800多名的年轻工程师,其中,沈阳三一重装200人、三一重机(上海工业园和昆山工业园)300人、三一集团泵送事业部300多人。基本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大多参加工作才一年多。沈阳三一重装的一位研发工程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7月4日,他和大约200多名同事,从早上8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就一直堵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前,等待公司领导答复。

  此外,由于各地的劳资谈判并不顺利,这些面临转岗培训的工程师称,他们将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当日晚间,记者试图联系多位三一方面的负责人,但均未成功。三一重工副总裁何发良也以公司规定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什么是360培训

  据一位上海三一重机的工程师向记者透露,让这300多名工程师都下到一线车间当工人,来自一份所谓的“360”人才培养计划。6月26日,上海三一重机各个研究院的各所所长开始找所里2011届和2012届毕业的研发工程师谈话,主要内容就是要将研发工程师转岗至车间工作,在车间给大家重新定岗。这些岗位包括打磨工、下料工、油漆工等一些基层岗位。

  蹊跷的是,所有人都没有看到这一所谓的“360”人才培养计划的正式文案。上述工程师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完全都是口述出来的,并没有相关文案的呈现,“360人才培养计划就像一个空壳子,有名无实,这必将引起大家的不满。”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关于什么是“360”,也有多种解释,有说是360度,即全方面培训。也有说是360天,意思就是或要进行长达一年的培训。

  亦真亦幻的“360”培训成为三一员工最大怀疑对象:到底是培训,还是变相裁员?对于这一点,上海奉贤区劳动纠察大队的王姓大队长在劝解来讨说法的工程师时也承认,企业要求员工培训的诉求有其合理性,“但在具体做法上是有瑕疵的”。

  对此,北京尚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海阳也表示,在培训之前,公布一些培训信息,执行办法,是情理之中的事。

  到底是不是裁员

  激动的工程师们并不认同这位大队长的说法。他们坚持认为,三一的培训,就是变相裁员。“而且还是无成本的裁员。”另外一女工程师接过话头,对记者表示,其实三一现在的状况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时候推出所谓的培训计划,根本就是幌子。

  记者在四团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还遇到了两个来自生产一线的技工,也就是这些工程师即将去培训的部门,他们对记者表示,目前有近80%的车间工人已经“被放假”,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不等,具体情况等待通知。

  三一重工目前正面临严峻的销售下滑。三一日前也在回应裁员报道时表示:“从去年起,面对行业发展放缓的现实,本公司也有意识地对员工人数增长进行了控制。”

  其实,关于三一裁员的传闻中,一个关键的数据也不断见诸报端:30%。据上述沈阳工程师介绍,这一次沈阳方面要求培训的工程师有200人,恰好是研发工程师团队的1/3。“这一比例也恰好吻合‘裁员30%’。”

  三一重装研究本院标准化资料所所长刘华在一次内部的谈话会上也很无奈地表示,“我也没办法。”她在劝解员工去培训时透露,这200名人员指标也是集团下达的任务。在这一份内部的录音资料上,刘华还劝工程师们,如果能够找其他工作,赶快去找。

  截至记者发稿时,上海、沈阳、昆山等的各种形式谈判仍在进行。但据了解,双方的谈判都不顺利。现在关键点是,三一到底有没有权力对员工进行培训、甚至转岗。“现在最重要的是要看当初他们的劳动合同,有没有进行类似转岗、培训的约定。”陈海阳表示,如果在合同之中,没有了转岗、培训的约定,而三一单方面地进行了岗位调整,是有变相裁员的嫌疑,并违法了相关法规。“如果是这样,我支持这些员工的法律维权行为。”(来源:国际金融报)

提前解约,公司应该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给员工相应的补偿。

三一这种做法可能是想逼着员工自己辞职,就不给钱了。
不差的公司合同上面都定岗的,三一合同老这条都没,也蛮差的
tigerasd 发表于 2012-7-6 15:14
不差的公司合同上面都定岗的,三一合同老这条都没,也蛮差的
定岗也就是那么一说而已。

外企要裁人,往往都是把整个部门砍了,连部门都没了,定的岗有啥用?
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反映出来经济形势有多么的严峻
三一的牛皮倒下去了。
航潜 发表于 2012-7-6 15:52
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反映出来经济形势有多么的严峻
前几天刚跟几个“没病党”争论过这个问题,他们把粉嫩粉嫩的头儿埋在沙子里幸福着,
我因为多走了几个月的基层,脚上磨出厚厚的茧子,心里痛苦着。

或说回来,三一工资改革的真相是:工人在计件工资(用管责任田的方法管大工业,这也就是
我一直在说,中国是有着巨大工业体量的农业国)下,由于产量只有产能的几分之一,按照
计件拿到的钱几乎不能维持生活,改成计时工资(实际上不过是增大固定工资比例,减少计件
工资比例),工人在现阶段实际收入是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保住工人。一般来讲,经济不景气时
的离职率会下降,大家会珍视自己的现有的工作,但在中国,经济不景气,离职率上升,一是因为
农民工们的家乡还是有事可做的,比如种地。二则就是因为计件工资惹的祸。

至于送研发工程师下车间,我是赞成的,非常赞成,这种“进来不到一年”的研发工程师不去实践
一下生产工艺,将是废物一个。关键是在半年一年的下车间过程中,必须有人逼着他们能有长进,
每天下班以后再累也要写出今天的心得。中国的C知识分子应该让他们出身汗,脱层皮!

工人,如果没有大规模裁员,而是放羊,坐在地上一圈假装学习SOP,也是不行的,要有人带,而最好
的人选,就是那些从空调办公室赶出来的知识分子儿。
就是裁员了,换个花样
至于送研发工程师下车间,我是赞成的,非常赞成,这种“进来不到一年”的研发工程师不去实践
一下生产工艺,将是废物一个。关键是在半年一年的下车间过程中,必须有人逼着他们能有长进,
每天下班以后再累也要写出今天的心得。中国的C知识分子应该让他们出身汗,脱层皮!

工人,如果没有大规模裁员,而是放羊,坐在地上一圈假装学习SOP,也是不行的,要有人带,而最好
的人选,就是那些从空调办公室赶出来的知识分子儿。


--------------------

下车间的话,对老鸟是没有用的

对新人一般是在车间要干半年以上的

对这个行业来讲,国外有什么,就买几台回来跟着干就可以了

航潜 发表于 2012-7-6 15:52
通过这件事情也可以反映出来经济形势有多么的严峻
去年各地税务部门就已经开始减税了   
企业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应该多考虑对工人和工程人员的培训,可不少企业不愿这么干。
造汽 发表于 2012-7-6 16:15
前几天刚跟几个“没病党”争论过这个问题,他们把粉嫩粉嫩的头儿埋在沙子里幸福着,
我因为多走了几个月 ...
看问题客观!我个人感受即𣎴太悲观也不太乐观!这个时期正好给头脑发热的管理者淸清火!
maoxuangen 发表于 2012-7-6 18:47
企业经济形势不好时企业应该多考虑对工人和工程人员的培训,可不少企业不愿这么干。
他们严重缺乏准备,因为经济环境下滑过快,很多制造业高管都懵掉了,
他们的体系也不支持一种基于长远的人员培训,更重要的是,员工的理念
毫无准备,所以才出现坐在地上一圈装样学SOP放羊,才出现技术人员
觉得下车间很冤。
这类大企业,原来尽管中层和白领工作很辛苦,每天12-14小时,但生意忙的时候
他们尽管是其糟糕的管理体系的受害者(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每天16小时只有8小时
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他们管理糟糕),但是豪情还是有的。这就是
我在其它问题中提出的虚幻自豪,因为傍着一个巨大体量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组织),
尽管自己是这个组织的小巴砬子,但是因为这个组织在本地或国内的NB,因为做大了,
因为快速增长,这种因素支持着他们的积极性,这时,他们的老板会很自豪地跟你说,
他的员工(或干部)很有“执行力”(有老板亲口对我说,他的中层干部,能力是不足的,
但是“执行力”还是很强的嘛。他口里的执行力,就是那种在一半工作才是有用的情况下
的16小时苦撑,而苦撑的支柱就是上述虚幻自豪)。

但当情况一有变化,这种虚幻的自豪可能立即崩溃,当企业只能卖出几分之一的产能的销量,
当新的挑战-不是靠疯狂增长(比如一年50%),尽管企业的一些举措是好的(比如练管理内功,
比如工资改革,比如培训技术人员的现场知识和工艺知识),他们立即会堕入迷茫。

公司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当一个社会不改善内部体质、管理和提升效率,而是一味依赖高增长来
拉动,给大众带来的是虚幻的自豪,很不可靠的,即便有正常的经济波动都可能导致这种建立
在“庞大”和“高增长”不坚实,不可持续的基础上的虚幻自豪和凝聚力的崩坏。
(我前几周提到的“为投资保增长”的现象,被一些人所不理解,我希望他们能通过走基层,
多了解社会,而不是宅在书斋里),至于那些我嘴里由于绝望而自豪的人们,其中一部分也可能在国家
危机时刻立场不坚定的。
像三一这样的企业的真正的危的机来到了,行业重新洗牌也来到了,国企可以通过4万亿主义获得垄断
金融支持,民企不行,就靠自己了,而依赖4万亿主义的企业迟早是要完蛋的,只有靠自己炼出内功
的企业,才能在全球立于不败。我反而开始对三一有了更强的信心,因为我知道他们该干什么,
他们也在这样干,不一定成功,但有成功的希望。我的谨慎乐观主义这是跟一些人的盲目乐观(经济没病党)
是不一样的。
造汽 发表于 2012-7-7 08:53
他们严重缺乏准备,因为经济环境下滑过快,很多制造业高管都懵掉了,
他们的体系也不支持一种基于长远的 ...
这几年尽在这样氛围的企业做事,累的精疲力尽,好不容易今年下半年订单少了,空闲一些了。也和这些企业的管理层说起这事,他们也有表态,可是怀疑他们只是口语罢了,不会有实际上的操作。
kkdidi 发表于 2012-7-6 18:16
至于送研发工程师下车间,我是赞成的,非常赞成,这种“进来不到一年”的研发工程师不去实践
一下生产工艺 ...
好的研发体系,我看了一些书(做一回书蛀虫),有两大支柱,
一个是高效的研发系统(包括人、流程、技术三个子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高质量的研发产品
(注意是研发产品,不是产品。研发产品的质量在于能够顺利地最少工程变更地投产,并且体现和满足客户市场价值),二是能够研发出能精益制造的产品,这是一个知识库,所谓design to manufacturing。包括DTCost,DtQuality, DtAssembly, DtErgo, Dt...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除了SE同步工程体制
和研发标准化加强外,就是研发人员本身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需要研发人员花大量的时间去熟悉工艺,不但
可以做DFMEA(设计失效模式影响分析),还能做工艺流程的PFMEA,研发不管不顾,只推给PE做是低效率的。

但是据我了解,这类公司的研发人员的问题是。长期山寨体制是不需要有这类知识的,因为本来山寨周期短,
对流程效率压力不大,二则山寨产品的工艺性已经获得了,不需要自己担心。所以上面对他们没这方面的压力,
加上任务重,人手少,能够满足老板压下来的产品任务蛮不错了,从研发领导到研发工程师都没有认知,所以
现在如窦娥一般地冤,也不怪他们。
maoxuangen 发表于 2012-7-7 08:58
这几年尽在这样氛围的企业做事,累的精疲力尽,好不容易今年下半年订单少了,空闲一些了。也和这些企业的 ...
人就是这样,忙的时候没空干正确的事,闲的时候没心情干正确的事,
所以有洗牌结果,你没空也好,没心情也好,没有会同情你,(这些企业
的管理层悲情很大,无论在忙的时候还是现在,都气哼哼的,觉得自己
都冤)。唯一冤的,是某些长子,自己干的不咋地,在不景气时期却可以
吃到足够的殷秀梅歌声里面的“甘甜的乳汁”,景气的时候却如林左鸣般
地哭叫“政企分开”
想起日本50年代,朝鲜战争的订货结束了,战后救急的一段经济景气过去了,
国内内需疲软,出口还是处于阿崎婆时代的水平,国内工运高涨,政局混乱,
连丰田喜一郎都引咎辞职了。但是我们要看看,丰田们如何渡过这个难关,
是如何在管理体系(比如日后横行全球的TPS-精益生产方式),产品发展路线,
劳资关系创出一条条新路。

黑夜,是勇敢者的朋友。
危机,是聪明者的哥们儿
   刚出来的年轻人,真心该进车间干1年,不然设计的那些东西。。。。。

  某年,我单位几个年轻人设计了设备,调试时无法正常运行,一看,各个插口插错了,我就问他们,电脑用过吧,你能把键盘口插上显示器的数据线吗 ? 结果一个个的振振有词,我这不是节约成本嘛。  我说p,到了用户那里装不起来,差旅费和几毛钱哪个贵 ?    不幸言中,结果,罚他们其中一个去了一次贵州。
我武长维扬 发表于 2012-7-7 09:38
刚出来的年轻人,真心该进车间干1年,不然设计的那些东西。。。。。

  某年,我单位几个年轻人设计了 ...
教育体系中严重缺乏技术和经济的常识教育。(不否认很多人,包括这里更多人自觉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但是不是教育体系的功劳)。
我比较亲戚中同年龄高二学生,接受美式教育的女孩儿的经济和科技常识比接受国内教育的男孩儿要高。
当然N不够大,不作为参考。
今年机械行业形势严峻
很多产线开工率大幅下降
kyha123 发表于 2012-7-6 18:35
去年各地税务部门就已经开始减税了
上海税改很多小企业反而是增加了税负,何来减税之说?
造汽 发表于 2012-7-6 16:15
前几天刚跟几个“没病党”争论过这个问题,他们把粉嫩粉嫩的头儿埋在沙子里幸福着,
我因为多走了几个月 ...
如果是刚进来下车间培训半年甚至一年熟悉工艺,这个是没问题,不过进了一年多现在叫人家下车间培训?这个就有得说了
ppkshock 发表于 2012-7-7 14:30
如果是刚进来下车间培训半年甚至一年熟悉工艺,这个是没问题,不过进了一年多现在叫人家下车间培训?这个 ...
以前是“没有空”,刚进来就做纸面工作,跟他们说了,不听,现在时令不好,加上
管理上粗鲁,就出事了。
造汽 发表于 2012-7-7 09:07
人就是这样,忙的时候没空干正确的事,闲的时候没心情干正确的事,
所以有洗牌结果,你没空也好,没心情 ...
请教一下!一个成熟的公司,工作量工作时间是否应该大部分人都是相当的?
llfxj 发表于 2012-7-7 13:35
上海税改很多小企业反而是增加了税负,何来减税之说?
的确, 小企业税今年更重了. 地方财政因为地皮收入下降而吃紧, 所以地税名目多了, 要求比往年严了.
ppkshock 发表于 2012-7-7 17:09
请教一下!一个成熟的公司,工作量工作时间是否应该大部分人都是相当的?
工作量只有有标准工时的生产线上才能比,在生产线上当然需要平衡。
但是国内大多数企业不懂工时和定额的差异。工时是客观的时间研究技术得出的参数,
定额是管理手段,工时应该有工艺部门(工业或工业工程师得出),定额应该是劳资部门
定的。
销售型企业如何定工作量?有参考模型吗?求教各位!
昨天又看了一遍《不夜城》,建议大家有机会看一遍,很好的电影,
可以结合《子夜》一起看。
去年,今年,乃至未来的两年,经济形势严峻,各行各业都挺难的~~~发电量下降,连煤炭都积压到历史最高了,10年的煤炭牛市,一下子就拐点了,我们零售业也非常的艰难,很多都在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