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找到了好文章,节选分享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7:39


顾诚的《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其中对明朝对于全国疆域的管理方式提出来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来节选我认为的重要问题
1.明代疆域问题
我们在中学理事课本中看到的明代疆域图是这样的:

这个貌似就是顾诚在本文开头所说的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明代地图,并指出这是目前最为接近真实的明代疆域图
但是此图明朝疆土中并不包括今新疆地区。顾诚在文中指出了明朝对于新疆的管理方式。
以上问题见下面的引文:

一、明帝国的疆域和管理机制
迄今为止,对明帝国的版图表达得比较准确的是谭其嚷先生。他主持编纂的《中
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对明帝国疆域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只是由于明代对疆域
的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变化,加以行政系统的州、县和军事系统的卫所管辖地往往犬
牙交错,绘制精确的明代地图几乎是不可能的。判断谭先生和他的合作者的高超学术
水平,最好的办法是拿台湾柏杨先生的一段话作比较:“中国版图到明王朝的时候,踉
纪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大小一样,比现在的版图,要小一半。”②谭其骤先生主持绘制的
明代版图比现在的中国版图要大一些,而柏杨先生却说“要小一半”,出现这样巨大差
异的关键,在于柏杨先生是按明朝行政系统管辖的十三布政司和两直隶(北直隶相当
于京、津③、河北,南直隶大致包括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这么一算,明代的
疆域只限于现在的十六个省(自治区)、三个直辖市。而整个东北、内蒙、宁夏、甘
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都被排除在明代版图之外。
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把明代疆域分别归属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管辖弄成一笔糊涂账,钦定《明史》的纂
①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②《丑陋的中国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⑧天津在明代是卫地,但现在天津市的辖区相当于明代北直隶的几个州县。

修者应负主要责任。那些进入明史馆的学者大抵是一批文人,于是在他们的笔下出
现了这类似是而非的说法:“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一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
所。”①“天下既定,度要害地,保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
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
军。“一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
大吏。”②这种描叙使人们极易按照近代模式理解为:明代的地理单位是行政系统的郡
县,而军事系统的都司、卫、所则好比现在的兵营一样驻守于州县版图之内。
其实,只要对有关明代的文献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就不难发现明帝国的整个疆土
是分别隶属于行政系统即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
州)—县(府属州),军事系统即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一一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两大系统的。而都察院及其派出的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则负责对行政、军事两大系统进行监督。换句话说,按洪武年间定制,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均秉命于皇帝,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各自管理自身
事务,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不能干涉;监察系统则代表皇帝对整个帝国事务实行按治纠
举。







顾诚的《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其中对明朝对于全国疆域的管理方式提出来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来节选我认为的重要问题
1.明代疆域问题
我们在中学理事课本中看到的明代疆域图是这样的:

MING.jpg (158.3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6-4 22:50 上传


这个貌似就是顾诚在本文开头所说的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明代地图,并指出这是目前最为接近真实的明代疆域图
但是此图明朝疆土中并不包括今新疆地区。顾诚在文中指出了明朝对于新疆的管理方式。
以上问题见下面的引文:

一、明帝国的疆域和管理机制
迄今为止,对明帝国的版图表达得比较准确的是谭其嚷先生。他主持编纂的《中
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对明帝国疆域的描绘,大体上是正确的。只是由于明代对疆域
的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变化,加以行政系统的州、县和军事系统的卫所管辖地往往犬
牙交错,绘制精确的明代地图几乎是不可能的。判断谭先生和他的合作者的高超学术
水平,最好的办法是拿台湾柏杨先生的一段话作比较:“中国版图到明王朝的时候,踉
纪元前二世纪秦王朝大小一样,比现在的版图,要小一半。”②谭其骤先生主持绘制的
明代版图比现在的中国版图要大一些,而柏杨先生却说“要小一半”,出现这样巨大差
异的关键,在于柏杨先生是按明朝行政系统管辖的十三布政司和两直隶(北直隶相当
于京、津③、河北,南直隶大致包括江苏、安徽二省和上海市),这么一算,明代的
疆域只限于现在的十六个省(自治区)、三个直辖市。而整个东北、内蒙、宁夏、甘
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都被排除在明代版图之外。
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把明代疆域分别归属行政系统和军事系统管辖弄成一笔糊涂账,钦定《明史》的纂
①载《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②《丑陋的中国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⑧天津在明代是卫地,但现在天津市的辖区相当于明代北直隶的几个州县。

修者应负主要责任。那些进入明史馆的学者大抵是一批文人,于是在他们的笔下出
现了这类似是而非的说法:“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一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
所。”①“天下既定,度要害地,保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
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
军。“一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
大吏。”②这种描叙使人们极易按照近代模式理解为:明代的地理单位是行政系统的郡
县,而军事系统的都司、卫、所则好比现在的兵营一样驻守于州县版图之内。
其实,只要对有关明代的文献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就不难发现明帝国的整个疆土
是分别隶属于行政系统即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直隶布政司的
州)—县(府属州),军事系统即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直隶都督府的卫)一一卫(直隶都司的守御千户所)—千户所两大系统的。而都察院及其派出的巡按御史—提刑按察司则负责对行政、军事两大系统进行监督。换句话说,按洪武年间定制,行政、军事、监察三大系统均秉命于皇帝,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各自管理自身
事务,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又不能干涉;监察系统则代表皇帝对整个帝国事务实行按治纠
举。







陕西都司比较复杂。它的治所与陕西布政使司同在西安,管辖的一部分卫所与府
州县犬牙交错(即应列入内地卫所范畴),大部分是沿边卫所。例如宁夏在元朝一度属
于甘肃行省,末年曾单独设置宁夏行省。明朝接管初期一度设立宁夏府,属陕西布
政司。洪武五年撤销府、县,将该地改为宁夏卫,后因地方广阔、防务茶重,增设宁
夏前、宁夏左屯、右屯、中屯,共计五卫,隶属于陕西都司⑤。大致而言,现今的宁
夏回族自治区在明代不属行政系统序列,而属军事系统的陕西都司管辖。
明初相当省一级机构管辖地区最为辽阔的是陕西行都司。洪武七年,明朝廷决定
1《明英宗实录》卷一三四、一三五。
2《日下旧闻考》卷一三五,京徽,昌平州二。
3钟秀.张曾著:《古丰识略》卷五,沿革;卷八,古迹。
4《明宪宗实录》卷一五三记:成化十二年五月庚戌日“设大同左云川卫、大同右玉林卫、天
城镇虏卫、阳和高山卫四儒学。”即已在相近的两卫设立一个濡学,为后来的合并开了先
声。
5嘉靖《宁夏新志》卷一,建置沿革。


在河州卫设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任命原河州卫指挥使宁正为都指挥使。次年,改名
为陕西行都司。‘其管辖地区包括今甘肃省的大部分地方(另一小部分属陕西都司)、新
疆(包括一部分在清代为沙俄侵占的领土)、青海、西藏以及四川西部少数地方。据
《明实录》记载,宁正任河州卫指挥使时已经“招徕撤里畏兀儿(即WWE)安定王卜烟
帖木耳等,暨土番朵甘灌顶国师、乌思藏诸部奉朝贡”,升任行都指挥使以后朝廷授权
他“提调朵甘、乌思藏都卫。正又招降元右垂朵儿只失结等,奏置西宁等卫。”①后来,
陕西行都司改设于甘州,它所节制的乌思藏卫都指挥使司和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逐渐
改归朝廷直接管理。新疆等处地方事务,一般仍通过陕西行都司转报朝廷。明代对嘉
峪关以西广裹疆域的治理带有明显的民族自治色彩,一般不派遣汉族军队(沙州即今
敦煌曾派驻汉族军队设立沙州卫)和任命汉族官员,而由朝廷依据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地位的高低授予军事系统的世袭官职。这里,要特别指出明帝国版图内少数民族居住
区和同明帝国保持朝贡关系的周边国家的一个重大区别:两者在朝贡等方面有相似之
处,但明帝国疆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官员一般由朝廷授予武职,纳入帝国官职序
列,周边国家的国王有的虽需明朝皇帝认可加封,其大小官员却由本国国王依据自己
的传统任用。以西域为例,洪熙元年七月(是时宣宗已即位)哈密忠顺王免力帖木儿遣
都指挥脱脱不花来朝贡马,同月,土鲁番城都督金事尹吉儿察来朝贡马②。又如景泰
七年三月撒马儿罕地面来朝贡马驼方物的使者马黑麻拾力班的官职是指挥,随从人员
有“镇抚、舍人”等。这年五月,指挥马黑麻拾力班等还到北京阜城门外祭扫祖坟③。
这类史料自洪武以降屡见于史册,证明现在的新疆WWE自治区及其以西的部分地方
是属于明帝国版图之内的。



陕西都司比较复杂。它的治所与陕西布政使司同在西安,管辖的一部分卫所与府
州县犬牙交错(即应列入内地卫所范畴),大部分是沿边卫所。例如宁夏在元朝一度属
于甘肃行省,末年曾单独设置宁夏行省。明朝接管初期一度设立宁夏府,属陕西布
政司。洪武五年撤销府、县,将该地改为宁夏卫,后因地方广阔、防务茶重,增设宁
夏前、宁夏左屯、右屯、中屯,共计五卫,隶属于陕西都司⑤。大致而言,现今的宁
夏回族自治区在明代不属行政系统序列,而属军事系统的陕西都司管辖。
明初相当省一级机构管辖地区最为辽阔的是陕西行都司。洪武七年,明朝廷决定
1《明英宗实录》卷一三四、一三五。
2《日下旧闻考》卷一三五,京徽,昌平州二。
3钟秀.张曾著:《古丰识略》卷五,沿革;卷八,古迹。
4《明宪宗实录》卷一五三记:成化十二年五月庚戌日“设大同左云川卫、大同右玉林卫、天
城镇虏卫、阳和高山卫四儒学。”即已在相近的两卫设立一个濡学,为后来的合并开了先
声。
5嘉靖《宁夏新志》卷一,建置沿革。


在河州卫设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任命原河州卫指挥使宁正为都指挥使。次年,改名
为陕西行都司。‘其管辖地区包括今甘肃省的大部分地方(另一小部分属陕西都司)、新
疆(包括一部分在清代为沙俄侵占的领土)、青海、西藏以及四川西部少数地方。据
《明实录》记载,宁正任河州卫指挥使时已经“招徕撤里畏兀儿(即WWE)安定王卜烟
帖木耳等,暨土番朵甘灌顶国师、乌思藏诸部奉朝贡”,升任行都指挥使以后朝廷授权
他“提调朵甘、乌思藏都卫。正又招降元右垂朵儿只失结等,奏置西宁等卫。”①后来,
陕西行都司改设于甘州,它所节制的乌思藏卫都指挥使司和朵甘卫行都指挥使司逐渐
改归朝廷直接管理。新疆等处地方事务,一般仍通过陕西行都司转报朝廷。明代对嘉
峪关以西广裹疆域的治理带有明显的民族自治色彩,一般不派遣汉族军队(沙州即今
敦煌曾派驻汉族军队设立沙州卫)和任命汉族官员,而由朝廷依据当地少数民族首领
地位的高低授予军事系统的世袭官职。这里,要特别指出明帝国版图内少数民族居住
区和同明帝国保持朝贡关系的周边国家的一个重大区别:两者在朝贡等方面有相似之
处,但明帝国疆域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官员一般由朝廷授予武职,纳入帝国官职序
列,周边国家的国王有的虽需明朝皇帝认可加封,其大小官员却由本国国王依据自己
的传统任用。以西域为例,洪熙元年七月(是时宣宗已即位)哈密忠顺王免力帖木儿遣
都指挥脱脱不花来朝贡马,同月,土鲁番城都督金事尹吉儿察来朝贡马②。又如景泰
七年三月撒马儿罕地面来朝贡马驼方物的使者马黑麻拾力班的官职是指挥,随从人员
有“镇抚、舍人”等。这年五月,指挥马黑麻拾力班等还到北京阜城门外祭扫祖坟③。
这类史料自洪武以降屡见于史册,证明现在的新疆WWE自治区及其以西的部分地方
是属于明帝国版图之内的。



2。明代全国耕地数
既然前文已经说了明代对全国疆域的管理是分为行政和军事两大系统的,卫所是地理单位(具体见顾诚原文)。那么属于卫所管辖的耕地数字和户部整理、汇总布政司所统计的耕地数目就是独立的,且由于卫所的军事性质,其土地数字就带有机密性,往往不会反映在通常的史籍上,所以许多学者引用诸如《明史》一类的书中的数据基本都是不准的。另外,入清后卫所逐渐民化,原卫所不是改为府、州、县就是并入临近州县,或者是卫所区划不改但是等同于州县,其耕地数字也汇入户部的统计数字。

2。明代全国耕地数
既然前文已经说了明代对全国疆域的管理是分为行政和军事两大系统的,卫所是地理单位(具体见顾诚原文)。那么属于卫所管辖的耕地数字和户部整理、汇总布政司所统计的耕地数目就是独立的,且由于卫所的军事性质,其土地数字就带有机密性,往往不会反映在通常的史籍上,所以许多学者引用诸如《明史》一类的书中的数据基本都是不准的。另外,入清后卫所逐渐民化,原卫所不是改为府、州、县就是并入临近州县,或者是卫所区划不改但是等同于州县,其耕地数字也汇入户部的统计数字。
需要此文的朋友请下载


第2个问题的引文如下:

上面已经说明了明初定制全国疆土一部分归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洲)—县(州)管辖,另一部分归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直隶五军都督府的卫)—卫(守御千户所,即直隶都司的千户所)—千户所管辖。因此,两大系统辖区内的土地(包括耕地)、人口、收入(行政系统为赋税;军事
系统为子粒,另有带管的民籍税粮)分别按本系统综合上报。而军事系统的数字具有
机密性,绝大多数文献中记载的仅是户部综合各布政使司和直隶府州的数字。例如,
《i男实录》中有记载年份的田亩、户口、夏税秋粮数大抵是户部汇总行政系统的数据。
间或在一些文献中出现比户部数大得多的耕地数,如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修成的《诸司
职掌》记载全国耕地数为849万余顷,比《明太祖实录》记洪武二十四年383万余顷多
出一倍以上。又如明孝宗弘治年间撰修的《大明会典》既引用了《诸司职掌》所载洪武年
间的849万余顷田土数,又说“弘治十五年,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实在田土总计四
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九十二亩零”②。然而《明孝宗实录》记载弘治十五年的田地数
却高达835万余顷,直至武宗即位后弘治十八年天下田亩数又陡然下降为469万余
顷③。再如万历六年首席大学士张居正主持清丈田土后,总计“实耕在民者共计七百一
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二十八亩零”④。可是,到万历三十年出现了明帝国有统计数字以
来最高的耕地数:“官民田土共一千一百六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八顷八十一亩有奇”⑤。
为什么在洪武、弘治、万历这三个代表明初期、明中期、明后期的年代里都出现过两种
相距甚远(都是相差四百余万顷)的“全国”耕地数呢?上面提到的两篇拙文中已经指出
了较小的数字是户部综合州县耕地数,较大的数字则为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管辖耕地
①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②正德刊本弘治《大明会典》卷一九,户部四,州县二,田土。‘
③《明孝宗实录》卷一九、八。
④下有分省数,见傅维鳞《明书》卷六七,土田志。

的总和,只有后一个数字才是明帝国全部有统计的耕地数①。
总瘫看,行政系统管辖的耕地数在不断增加,从洪武年间的383万余顷增长至
明中期的四百余万顷和万历年间的701万余顷,原因主要在于垦荒,一部分卫所辖地
改归府州也是因素之一②。而明帝国的全部有统计的耕地数在明中期由于木土之变等
原因,北方沿边卫所辖地缩小③,而行政系统的耕地又未经认真清丈,府州县官注意
的只是保持原额,册籍显示的全国耕地数略有下降。万历清丈以后,才基本上反映了
全国实有耕地也在不断增长中。
全国耕地数真正的大幅度下降是从崇祯年间开始的,大约持续到清康熙二十年三
藩之乱平息以后。清朝顺治十八年统计的各类耕地数为526万5千余顷④。一些史学
工作者不清楚明朝统计数的奥秘,以为清初耕地数比明朝全盛时期还要多,并以此为
依据对多尔衷、福临等的注重垦荒备加赞赏。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清前期册籍
田亩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代卫哲辖地(不论已改并、未改并州县)都已综合到
户部。因此,清代由户部公布的耕地数,不能与明代户部掌握的行政系统耕地数相提
并论。

①所谓“有统计的耕地数”是指:1.顷亩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纳税单位,并非精密丈量所得;2.土司管辖的耕地一般是没有统计数的。②例如,贵州布政司所属原来没有田亩数,明中期划出都匀等卫部分土地设府后,至“万历六年报有镇远、都匀等府丈量土田五千一百六十六顷八十六亩零。”见潘光祖《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卷一七,贵州。③万历时锥遵在《请垦屯田疏》中说:“西起墩煌,东即辽海,边睡延裹万余里者,初立军卫时军各予屯田,虽坐落地方远近不一,其数相当,不至少缺。”后来屯田失额的原因是,“一则戎马之出没无常,边人畏而不敢耕;一则佃屯之顶补多差,边人苦而不肯拼。”见乾隆元年《甘肃通志》卷四五,艺文。④《清圣祖实录分卷六。




第2个问题的引文如下:

上面已经说明了明初定制全国疆土一部分归行政系统的六部—布政使司(直隶府州)—府洲)—县(州)管辖,另一部分归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直隶五军都督府的卫)—卫(守御千户所,即直隶都司的千户所)—千户所管辖。因此,两大系统辖区内的土地(包括耕地)、人口、收入(行政系统为赋税;军事
系统为子粒,另有带管的民籍税粮)分别按本系统综合上报。而军事系统的数字具有
机密性,绝大多数文献中记载的仅是户部综合各布政使司和直隶府州的数字。例如,
《i男实录》中有记载年份的田亩、户口、夏税秋粮数大抵是户部汇总行政系统的数据。
间或在一些文献中出现比户部数大得多的耕地数,如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修成的《诸司
职掌》记载全国耕地数为849万余顷,比《明太祖实录》记洪武二十四年383万余顷多
出一倍以上。又如明孝宗弘治年间撰修的《大明会典》既引用了《诸司职掌》所载洪武年
间的849万余顷田土数,又说“弘治十五年,十三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实在田土总计四
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九十二亩零”②。然而《明孝宗实录》记载弘治十五年的田地数
却高达835万余顷,直至武宗即位后弘治十八年天下田亩数又陡然下降为469万余
顷③。再如万历六年首席大学士张居正主持清丈田土后,总计“实耕在民者共计七百一
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二十八亩零”④。可是,到万历三十年出现了明帝国有统计数字以
来最高的耕地数:“官民田土共一千一百六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八顷八十一亩有奇”⑤。
为什么在洪武、弘治、万历这三个代表明初期、明中期、明后期的年代里都出现过两种
相距甚远(都是相差四百余万顷)的“全国”耕地数呢?上面提到的两篇拙文中已经指出
了较小的数字是户部综合州县耕地数,较大的数字则为行政系统与军事系统管辖耕地
①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②正德刊本弘治《大明会典》卷一九,户部四,州县二,田土。‘
③《明孝宗实录》卷一九、八。
④下有分省数,见傅维鳞《明书》卷六七,土田志。

的总和,只有后一个数字才是明帝国全部有统计的耕地数①。
总瘫看,行政系统管辖的耕地数在不断增加,从洪武年间的383万余顷增长至
明中期的四百余万顷和万历年间的701万余顷,原因主要在于垦荒,一部分卫所辖地
改归府州也是因素之一②。而明帝国的全部有统计的耕地数在明中期由于木土之变等
原因,北方沿边卫所辖地缩小③,而行政系统的耕地又未经认真清丈,府州县官注意
的只是保持原额,册籍显示的全国耕地数略有下降。万历清丈以后,才基本上反映了
全国实有耕地也在不断增长中。
全国耕地数真正的大幅度下降是从崇祯年间开始的,大约持续到清康熙二十年三
藩之乱平息以后。清朝顺治十八年统计的各类耕地数为526万5千余顷④。一些史学
工作者不清楚明朝统计数的奥秘,以为清初耕地数比明朝全盛时期还要多,并以此为
依据对多尔衷、福临等的注重垦荒备加赞赏。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清前期册籍
田亩数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明代卫哲辖地(不论已改并、未改并州县)都已综合到
户部。因此,清代由户部公布的耕地数,不能与明代户部掌握的行政系统耕地数相提
并论。

①所谓“有统计的耕地数”是指:1.顷亩数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纳税单位,并非精密丈量所得;2.土司管辖的耕地一般是没有统计数的。②例如,贵州布政司所属原来没有田亩数,明中期划出都匀等卫部分土地设府后,至“万历六年报有镇远、都匀等府丈量土田五千一百六十六顷八十六亩零。”见潘光祖《汇辑舆图备考全书》卷一七,贵州。③万历时锥遵在《请垦屯田疏》中说:“西起墩煌,东即辽海,边睡延裹万余里者,初立军卫时军各予屯田,虽坐落地方远近不一,其数相当,不至少缺。”后来屯田失额的原因是,“一则戎马之出没无常,边人畏而不敢耕;一则佃屯之顶补多差,边人苦而不肯拼。”见乾隆元年《甘肃通志》卷四五,艺文。④《清圣祖实录分卷六。


这帖子前几天发出来就沉了,但我觉着这文章很有意义,就又补充了一点,又顶上来了
建议大家看看全文
学习一下,增加些历史知识。
看到楼主发的图了,我大明威武远烈汉唐,O(∩_∩)O!!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2-6-6 22:15
看到楼主发的图了,我大明威武远烈汉唐,O(∩_∩)O!!
注意第一段引文加红的部分哦
你管以前是不是,吃到嘴里的肉坚决不能吐出来。别人吃了我们的肉,一定要让对方把肠子都吐出来。历史上的归属是面子上打嘴炮的,最终还是要看实力。中国两手爪,棒子独臂侠啊!
好文章,必须顶!给“鞑子嫁妆论”者一个响亮的耳光!(手机没表情真是郁闷呐)
恩先看看